心理学简答题33839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1〕描述心理现象〔2〕提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此原则?〔1〕客观性原则〔2〕开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第一,日常生活经历证明第二,医学临床经历证明第三,科学实验证明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感觉与知觉的联系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根底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觉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历在感觉与知觉活动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
第二,对象的活动性。
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
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8、简述知觉活动的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到达100%的稳固。
〔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3〕防止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4〕注意科学用脑。
10、简述区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艾宾浩斯把材料完全熟记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结果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开展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根据这一遗忘规律他绘制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1、简述如何进展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屡次进展。
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2、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13、思维与语言有什么系。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1. 简述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则在本我和现实之间
进行调解,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则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遵循道德原则。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与态度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从而驱使个体改变态度或行为以减少不适。
例如,一个人吸烟但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这会产生认知失调,他可能会
通过改变态度(认为吸烟没那么有害)或行为(戒烟)来减少不适。
3. 解释正强化和负强化的区别。
正强化是指通过增加某种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例如,给予奖
励以鼓励孩子学习。
负强化则是通过移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
为发生的概率,例如,停止惩罚以鼓励孩子完成家务。
4. 描述依恋理论中安全型依恋的特点。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舒适,能够信任他人,并且能够
给予和接受情感支持。
他们通常有稳定的自我形象,能够有效地处理
压力和冲突。
5. 简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它在人
际交往、决策和压力管理等方面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社交
能力和职业成功。
结束语:以上简答题涵盖了心理学中的几个重要理论,希望这些答案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本文将收集并解答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简答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情感、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讨论思想、意识等问题。
- 近代启蒙时期: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和实验主义,形成神经学和心理物理学。
- 经典理性主义时期:德国心理学派创立实验心理学,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派主张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展开行为主义研究。
-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 20世纪80年代近现代:脑科学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心理学的影响。
3.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4. 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焦虑性障碍-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症状性障碍- 人格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5. 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 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
- 第三步:进行评估。
- 第四步:制定治疗计划。
- 第五步:实施治疗计划。
- 第六步:评估治疗效果。
6. 心理学的伦理要求心理学研究有以下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 保密- 自愿参与- 停止实验的权利- 没有伤害- 做好后续照顾本篇文档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第一篇:心理学简答心理学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3.1为什么说脑是心里的器官?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总之日常生活经验.医学临床经验科学研究都证明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脑是心里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互相诱导.简述感觉和直觉的关系(1)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叠加;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另外,感觉和直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2)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2)区别:1。
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
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
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第一章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
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
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
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
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心理学简述题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简述题试题及答案1.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及其他动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心理学等。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由三部分组成: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原始冲动和欲望的源泉;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道德和规范的代表,对自我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吸烟者同时相信吸烟有害健康,这种信念与行为的不一致会导致认知失调。
4.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5. 描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和使用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对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压力管理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
6.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答案: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内在的心理状态。
它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行为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学习得来的。
7. 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答案: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些心理能力或行为模式特别容易形成或学习的时期。
错过这些时期,个体可能难以获得或发展这些能力。
8. 简述正念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答案:正念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有意识地关注当前经历,而不加评判。
在心理健康领域,正念被用于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活质量。
结束语:心理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还为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和复杂。
本文将回答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简答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域有哪些?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每个分支领域都以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来探索不同方面的心理现象。
三、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性格、才能、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塑造自我形象和决策过程。
四、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它通过在刺激之间建立联系,使得一种刺激在先前没有引起反应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刺激相连而引发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著名案例是巴普洛夫的狗。
他通过将食物和铃声相关联,使得狗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
五、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由心理学家弗斯特在1957年提出,它指出人们会为了保持一致性,而调整与已有信念、价值观或行为不一致的认知。
当个体面临矛盾的认知时,会感到不舒服,从而通过改变信念或行为来减少认知失调。
六、人类对什么类型的人脸更容易产生亲和感?研究发现,人类对称美的人脸更容易产生亲和感。
对称美是指左右对称的人脸外貌特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
这种对称性能够传递个体的健康和遗传优势,因此在人类心理中引起良好的印象。
七、什么是心理投射?心理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感受、欲望、价值观等内心体验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过程。
通过心理投射,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感,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偏见。
八、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心理功能发生异常,导致个体行为和感受出现严重的异常或不适应。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
(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
人不是消极反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
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
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心理学简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的指导。
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2.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4个,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一个事错误的。
3.感觉过程: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②传入神经的活动③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4.感觉是知觉的区别:①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主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③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而知觉则比感觉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综合的结果。
5.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对象就越让你故意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反之亦然。
②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③知觉的选择性也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经验的影响。
6.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简答、论述)根据青少年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如下方式: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难以不等的观察训练要求。
②明确观察任务。
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任务明确到何种程度。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预先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③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来培养。
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
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辩多思⑦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7.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③学习的程度(150%为宜)④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指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45题及答案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45题及答案简答1、布鲁纳的教学观(3.1)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⑴动机原则。
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
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
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
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先行组织者技术及其应用1、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接受学习是意义学习的话,也同样可以发展智力。
而意义学习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大脑中原来有某种特定的知识的同化作用。
如果学生大脑中没有这个知识,那么,就提前输入一个知识。
这个为了促进意义学习而提前输入的知识,便是“先行组织者”;这种教学方法就称先行组织者技术或策略。
2、先行组织者教学程序。
在呈现正式教学内容之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提前输入一个引导性的知识点,以同化后来学习的新的知识。
3、设计先行组织者知识的要求。
作为先行组织者的知识,一是抽象性、概括性较强的上位性知识或与新学习知识具有某种相似性的知识。
4、学习动机的种类(4.1)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问答题答题
普通心理学简答题、问答题主 张: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强 调: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贡 献:很重视答: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代表作:《梦的解释》主 张:人的心理包含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人 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系统。
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童年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
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是由于童年期精神受压抑造成的。
强 调: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贡 献: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创立精神分析方法对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答:虽然简单,对生活和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③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系;5、共同命运;6、简单性。
具有以上成分的图P152-153)P161-162B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C 、人的兴泌,与光线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光线强的时候,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光线暗的时候,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而褪黑激素具有镇静剂的作用,它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
白天光线强的时候,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它对机体活动的抑制作用就弱,因此人就不会感到疲劳,所以没有睡意;晚上光线暗的时候,由于褪黑激素分泌增加,它对机体活动的抑制作用就会增强,因此人会感到疲劳,产生睡眠的需求。
答:人群中,易受暗示性的程度有差异。
大约10%--20%的人很容易接受催眠。
约10%的人完全不能接受催眠。
易接受催眠的人如下特征: ①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②想象力丰富;③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④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指点; 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探索人类心灵的运作方式,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等方面。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对特定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来揭示现象的规律;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群体特征和个体经验。
3.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研究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人类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在探索人类思维活动的同时,通过实验证据验证认知理论。
4. 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流派。
它将心理学定义为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忽略了心理过程和思维。
行为主义心理学注重外部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来解释行为。
5.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个体在群体中的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涉及到人们的态度、偏见、信念、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6.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心理学应用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
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教育心理学研究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培训和评估等也需要心理学知识。
7.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兴衰。
从哲学的心灵哲学到实证科学的心理实证主义,再到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兴起,心理学不断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心智和行为的认识。
以上是对心理学常见问题的简单回答。
心理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领域,各个分支和学说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发展、心理障碍等。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且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答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简答题。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的目标是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情感和行为,并且找到影响这些方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 什么是认知?认知是指人类的思维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力、理解、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思维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3.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类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
它们通常与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相伴随,并且可以在个体之间传播。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快乐和喜悦,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恐惧和愤怒。
4.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与他人的互动、社会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原因。
5.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阶段的人类心理成长和适应过程。
6. 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思维或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情况。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障碍可以对个体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需要心理咨询、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7.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与心理学专家交流来解决个人或情感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会倾听和理解个体的问题,并提供支持、建议和技巧,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
8.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消极或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心理问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把它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应过程;是一个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它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2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马斯诺和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猛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冲击着在美国很有势利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从而形成了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人的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3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创立;其主张中最重要的有:强调科学心理学应研究有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构成型为基础的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可知行为的整体;个体行为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或原则;可推论来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这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叫做激进行为主义..20世纪30年代以后;有些学者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主题;称之为新行为主义..4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对活动过程的合理组织;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5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从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合作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6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的组织复习要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8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途径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9健康情绪的培养要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10论述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11简要说明能力才能和天才的关系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包括人们已经学会的知识技能、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而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联系;保证了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如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数学的才能..而能力的高度发展就称为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独立创造性的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往往结合着多种高度发展的能力..12简要说明性格和气质的关系1性格和气质的联系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性格和气质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2性格和气质的差别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行各有优劣之分..13试述如何根据人格特点;科学选拔与合理使用人才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差异;性格也有较大差别;通过有效的测验;鉴别人的人格特点;合理使用人才;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14简要说明服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影响因素:命令发出者、命令的执行者、情境因素15简要说明从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原因:行为参照、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个体的特点、群体因素、刺激物因素16论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在人际交往中;交往者有进一步接触的倾向;互相在态度上能够获得接受;在情感上得到互相肯定;就会表现为互相喜欢;互相喜欢的个体就表现为彼此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互补性;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的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着的内在品质却变得越来越重要;接近性和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成为知己;在交往的初期更是如此..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调查法包括哪几种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3结合教学实际论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的问题;预测并及时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5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构建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表面、原始和混乱的;自我中心是这阶段的突出特点;具体运算阶段7—11这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但思维还直接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发展;不能进行命题运算;这一阶段的儿童发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渐消失;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这阶段的个体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能形成形式命题思维;智力发展趋于成熟;皮亚杰起初认为形式运算的智力发展约在15岁完成..1972年修正了原来的看法;认为正常的人不迟于15-20岁达到形式运算阶段6列举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7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实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8论述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桑代克连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接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进程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映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映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理论;简称试误论..桑代克的联结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为应用律;另一个为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多重反映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力量会减弱..桑代克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为应用律;另一个为失用律..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多重反映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9学习动机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论10学习动机的培养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归因训练;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运用表扬1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12如何实施复述策略合理安排复述时间;适当的过度学习;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采用多种形式复习13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式;14学习策略的教学技术注重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训练;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15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作用;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6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的特点;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策略的水平17简述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提高知识的概括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8简述问题解决具有的特点目标指向性;问题情境性;认知操作性19简述解决问题的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人的知觉特点;定势和功能固着;个体已有知识经验;个体的情绪与动机;个性因素;原型启发21论述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创造性的培养:进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培养创造性思维22试述良好品德与态度的培养言语说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逐步提高要求;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23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要求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进行有效的分阶段练习24简述有效练习的条件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增强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和知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及时反馈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25简述有效地掌握概念以准确的语言明确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有关特征;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提供概念范例;适当运用例证和比较;形成概念网络;在实践中运用概念26简述原理的学习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水平;创设原理学习的问题情境;设置言语指令;唤起对相关概念的回忆;强调原理运用;促进对原理的理解27论述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有效运用注意规律;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精加工;整理和综合知识材料;使知识系统化;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28论述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注意课题的选择与设计;注重示范与讲解;运用变式;比较知识的不同;大量练习与适时反馈;明确程序性知识的使用条件;分解程序操作过程..29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维持;促进;发展30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对教师的期望31简述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鼓励和帮助;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适当的引导和干预32简述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通常需要做好那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给与学生合理的期望33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运用积极的语言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合理运用惩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进行心理辅导34论述维持课堂规律的策略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35简述心理健康的促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36简述影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37简述教师职业心理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38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型教师的差异课前计划差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课堂练习与检查家庭作业的差异;课后评价差异;其他差异39简述教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反思性教学40试论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组织的有效干预;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优先加以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特性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情绪和动机(7)系列位置效应3.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口诀】理解(理解材料意义)目的(明确记忆目的)精加工,组块编码重方法4.如何组织复习,防止遗忘(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口诀】法(复习方法多样化)官(多种感官)及(及时复习)时(分配时间)返(反复阅读)回(试图回忆)三中(分散和集中)5.简述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东西,就是记忆敏捷性良好的表现。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能够把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它是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它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口诀】两准一敏才持久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口诀】引观察、勤思考、扩知识、练想象、爱幻想7.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4)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8.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
【口诀】需要、人类、时间、特点9.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4)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口诀】强目的、养自制、组活动、看挫折、取不同、重模范、强自我。
10.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2)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是指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4)尊重需要:尊重需要是指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5)求知需要:求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6)审美需要: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11.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先天素质(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内在因素)1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口诀】万能答案因素类:遗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 个人主观能动性13.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⑧自然智力【口诀】语(语言智力)数(数学智力)体(身体动觉智力)音(音乐智力)美(空间智力),一人(人际智力)两自(自知和自然智力)14.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对其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人格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
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作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进行过于严厉的批评。
15.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6.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2)前运算阶段 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4)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口诀】感前具形17.简述维果斯基发展观的基本内容(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个性特点对其他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8.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1)婴儿期0-1.5 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2 到 3 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3)学前期4~5 岁主动对内疚(4)学龄期6~11 岁勤奋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 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4 岁亲密对孤独(7)成年中期24~5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 岁以后完善对绝望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口诀】看别人,看自己,多练习,多反思20.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口诀】新知识+旧知识+心向22.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
2.建构主义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3.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2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口诀】创情境、控水平、充反馈、正规因24.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口诀】马(马斯洛需要层次)里(立志)奥班(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委(韦纳归因)25.简述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3.教授学习方法【口诀】有教材,有内容,有程序促迁移26.提高知识理解水平的措施(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2)运用正例和反例(3)运用变式与比较(4)知识的系统化(5)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6)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2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8.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条件1. 家庭教养方式2. 社会风气3. 同伴群体(二)内部条件1. 认知失调2. 态度定势3. 道德认识2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二)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30.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3)利用同伴(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6)角色扮演(7)小组讨论3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5)情绪与动机(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口诀】环境+个性+课程32.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口诀】储数量、训方法、多练习、勤思考3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4)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