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介绍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

杜甫生平

一、生平:杜甫,字子美,比李白小十一岁,生于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经过肃宗,到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去世,终年59岁,比李白晚死8年,可见杜甫大半生在玄宗时期渡过。

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在玄宗时期及下台以后,从历史看就是安史之乱期间与乱后。

我们把杜甫的生平分四个阶段来讲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

杜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岁即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为他以后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十岁(开元十九年,731)他离开书斋,开始了壮游。

前后凡三次,时间在十年以上,第一次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诗人24岁,为了参加进士考试,才由江南回到洛阳,没有考中,开元二十四年又开始第二次游历,地区在齐赵(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射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皁枥林,逐兽云雪冈”(《壮游》)。

这一点与“十五好釰术”的李白颇为相似。

开元二十九年,杜甫30岁,回到洛阳,33岁时在洛阳遇李白,李白从长安被逐,要游梁宋杜甫又开始第三次游历,同游的还有高适。

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热情,充满理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勃勃朝气,与其他盛唐诗人并无二致,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现实主义诗人,母宁认为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

2)、长安困守时期(746——755),35——44岁。

公元746年(天宝五载)诗人来到长安,为了作官。

儒家讲的是积极用世,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赠韦左丞》)。

杜甫第二年参加进士考试,还是未取。

这时期他生活逐渐贫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灸,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甚至开始挨饿受冻。

正是这种生活使他开始深入现实,接近人民,认识到当时政治的罪恶本质,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反映现实的作品,奠定了他的创作方向。

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

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

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杜甫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杜甫的生平经历1.仕途不顺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士族京兆杜氏,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曾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等自证。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四岁的杜甫寄养在洛阳姑母家。

开元时他去考进士落榜后,便开始了漫游各地的生活。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西南),之后漫游吴越。

二十四岁时从吴越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后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并在游历中与苏源明结交。

三十岁时,杜甫从齐赵回东都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筑陆浑山庄,作文祭远祖杜预。

同年,他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

天宝三年(744年)春天,杜甫在洛阳遇到李白,两人结成忘年交,一同畅游齐鲁,还曾与高适结伴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

此后,杜甫在长安居住了十年。

天宝六年(747年),杜甫参加应试,因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所有应试者全部落选。

此后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推荐,但无果。

天宝十年(751年),杜甫写下《兵车行》,反对无休止的战争。

天宝十一年(752年),他写下《丽人行》,讥刺外戚贵族的骄奢淫逸。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陷入战乱流离之中。

他曾被叛军俘虏押送到长安。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被授左拾遗一职。

但之后因房琯事件触怒肃宗,差点丢了性命。

闰八月,他回鄜州省家,写下《羌村三首》《北征》等诗。

乾元二年(759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创作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同年七月,他因对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携家眷前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后又前往同谷等地,这期间写下了《秦州杂诗》《梦李白》等诗。

岁末,他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阔,涉及社会生活、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著称。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小地主家庭,七岁时父亲去世。

他少年时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写文章,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

十五岁那年,他随哥哥到了都城长安,开始了广泛涉猎文史、游历名胜的求学生涯。

杜甫一生经历了多次的失意和挫折。

他曾做过官、做过教书匠、做过商人,但都无法摆脱贫困。

他的人生观和创作灵感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他通过笔端所描绘的,都是百姓生活中真实的情景。

诸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赞扬。

杜甫的诗歌在唐朝时期颇受推崇,曾被封为晋国公。

他的才华也受到了贞元年间的中宗和元和年间的玄宗的赏识。

然而,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

他被贬谪到剑南道、黔中道等地,与家人难以团聚,而他最后的日子更是在病榻上度过。

杜甫的诗歌优美典雅、生动形象,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受后世诗人的影响。

他提倡诗歌表现社会生活,关注民间疾苦,为后来的文学艺术探索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托马斯·艾略特曾称赞他是“诗歌的大师和马蒂尼(医生)一样无法替代的人物”。

总的来说,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宝之一。

杜甫的简介与作品有关的诗句是

杜甫的简介与作品有关的诗句是

杜甫的简介与作品有关的诗句是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史之祖”、“诗圣”。

他创作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和他的代表作,同时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

一、杜甫的生平杜甫是陕西西安人,自幼喜好文学,曾先后拜名师翰林博士鲍溶、杨巨源和左拾遗元结为师。

后来因为失去家族财产和官职,他辗转四方,游历大半个中国,又历经战乱和自然灾害,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和挫折。

直到晚年才恢复一些安定,但仍深受疾病困扰。

他聚焦自己的经历,抒发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使得他的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命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原汁原味的历史记录。

二、杜甫的代表作1.《赤壁》这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当时著名的三国故事中赤壁之战。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深深反思,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失落和人民的苦难之情:“战场原来如此乱,谁家天子未翻身。

散地兵甲各回家,仅余孤鸟臂相依。

”2.《登高》这一篇写的是杜甫在登高时的所思所感,展现了他对于人生高低起伏的看法,也表达了他对于作为文人的责任和使命的思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生活在川西时所作,描绘了他贫苦落魄的生活情景。

让读者看到了当时社会底层的人们所面对的生存挑战和思考:“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三、杜甫的代表诗歌句1.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 “天下谁人不识君?风华正茂九州闻。

”5. “红颜弃置音尘外,白发垂珠岩下头。

”总结:杜甫的代表作品,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

在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他以诗歌作为表达思想和记录历史的媒介,深入挖掘社会现实,同时又关注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观赏性,是中华文化中值得孜孜追寻的珍贵遗产。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

杜甫的简介及生平事迹概括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中,不可多得的人物”。

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事迹、诗歌作品、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生平事迹杜甫生于唐代贞元二年(712年),首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他的父亲杜审言也是一位文人。

杜甫自幼聪慧多才,善于诗词歌赋,十五岁时便已经娴熟于文。

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

他先后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迁都成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

他曾经历贫困、疾病和被贬谪等遭遇,但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成为了诗歌世界中的大家。

杜甫的文学成就在他的晚年显得尤为突出,他曾任梓州司功参军、检校太傅左庶子、成都郡丞等职,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他在唐代晚期因赋诗寄托怀抱而受到资政殿翰林孔融的赞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巨匠。

唐代末年,杜甫病逝于成都市,享年61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激情,他的诗歌创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贵的文学遗产。

二、诗歌作品杜甫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接地气,描绘手法独特,饱含情感和思想深刻。

诗歌作品数量达到了1500余首,代表作包括《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夜喜雨》等。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杜甫生平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态度。

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概括了他对人生的看法。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抓住自己的时机,勇敢面对现实。

三、思想体系杜甫的思想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是他的创作核心。

他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不可侵犯的,认为只有社会公正才能保证人的尊严得以实现。

他的思想主张中也反映了对于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重视,他批评了一些士人对待文化传统的不负责任态度,并对国家文化繁荣的期许渗透在了他的作品内。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杜甫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诗歌浪漫、真挚、豪放,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展开介绍。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号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生于贞元十八年(712年),卒于建中三年(770年),享年58岁。

杜甫是唐代末期著名的“诗人三杜”之一,他和杜牧、杜审言并称为“诗圣三杜”。

杜甫一生著书立说不少,他的代表性作品有《春夜喜雨》,《登高》,《范成大卿曹参陈情守岁》等。

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也蕴含了杜甫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二、杜甫的生平经历1.早年生活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省新乡市),父亲杜秀才是一位保持贫穷的读书人。

杜甫小时候聪明好学,十分喜欢读书。

在他幼年时期,中国正处于“贞元之治”时期,社会治安稳定,文化风尚盛行,这为杜甫未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文学入门公元730年,杜甫赴郑州,在邵仙公的庇护下开始学习诗歌,并开始撰写自己的第一篇诗作《哀江头》、《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两年后,他移居洛阳,开始与王之涣等唐代文学巨匠交往,并广泛接触唐代各种艺术和文化。

3.遭遇生活困境公元744年, 唐朝进入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杜甫偕妻子和儿女,逃难至荆州。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家庭陷入了贫困和生活困境,他和家人多次流浪无依、无食可口。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困难,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4.投身官场公元756年,杜甫被任命为河南府的尉(即士县令),开始正式投身官场;后他还在梓州和西川担任推官和司录参军等职务。

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深认识到文学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和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因此,他更加全面地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他的《新婚别》、《北征》、《兵车行》等作品,都写出了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深深关心。

5.为文化艺术事业奔走公元768年,杜甫得知当时的宰相杜佑奉命巡视江淮地区,于是写下了《襄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表达对其的感慨。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作内容广泛,包括抒发个人哀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的批判等。

杜甫生平充满坎坷和辛酸,但也见证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一、早年生活和文学创作杜甫出生于大唐开元(712年)年间,他的家境并不富裕,家族曾经历过贫困。

他自幼好学,勤奋好问,尤其对文学充满热情。

早年的杜甫曾在家乡的私塾学习,后来经过多地游学,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和文史名著。

通过刻苦的学习和赋诗写作,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

二、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杜甫的文学创作极富个性,他的诗作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他关注农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国家面临的种种难题。

其中,杜甫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田园诗和慷慨悲愤的政治诗。

他通过田园诗展现了对纯真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而他的政治诗则直接表白了他对当时政府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味。

三、一生的坎坷和困顿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困顿,他多次遭遇财产的损失和政治上的打击。

他曾因遭遇灾荒而家破人亡,也曾因揭露官员贪污腐败而受到迫害。

身世得不到认同以及种种磨难,让杜甫的心灵充满悲伤和忧愤。

然而,即使遭受了种种打击,他仍然坚持写作,坚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晚年的驱逐和离世杜甫晚年的生活被命运所压抑,他屡遭驱逐和逼迫,无数次地流亡和离散。

晚年的杜甫无家可归,备受疾病的折磨,在身心疲惫之际,他的诗作依然展现出坚韧和力量。

770年,他不幸去世,享年58岁。

然而,他所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一部分。

总结:杜甫是一位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伟大诗人。

他通过自己的诗作,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他的诗作承载了他的悲愤和抱负,展现出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尽管生活中曾遭受许多困难和不幸,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为后人留下了一片真挚热诚的诗歌海洋。

杜甫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直抒胸臆,抨击时弊,描写民生,被誉为“诗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下面将从杜甫的生平、诗集和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他的简介和诗句。

一、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外祖父是官员的家庭,是唐朝仕族家庭的一员。

由于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

年轻时期,杜甫曾在公私部门工作过,后来他投奔了李白,对李白师从两年之久,因为李白的影响,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但是,唐玄宗口风相当严厉,文学家生活遭到很大障碍,杜甫就成了没钱没饭吃的穷诗人。

不过,他的诗作曾让最高统治者为之倾心。

晚年,杜甫病重,深受社会风气腐败之害,于公元770年在湖北省死去。

二、诗集杜甫的诗集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补遗》等。

《杜工部集》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部诗集。

《杜工部集》包括杜甫五十年的写作内容,全书分521篇。

有《登高》、《岳阳楼记》、《兵车行》、《将赴吴兴登九峰》等诗篇。

该诗集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集部。

《杜工部集补遗》这一部诗集收录了50多篇杜甫的散体诗。

该书由明朝康熙年间黄宗羲编辑而成。

书中包括了一些非主流的诗篇,例如《古柏行》、《秦女吟》、《尉迟乡愁赋》等。

三、代表作杜甫的诗创作涉及政治、军事、风景、社会、哲学等方面,文字生动、朴实无华。

以下为杜甫的代表作:①《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眼前,花枝游酒洒家门。

琴韵悠扬引客情,自挥自奏奏无休。

回车驾言出万乘,取彼音书说相送。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

忍能对面为欺凌,三杯吐然诺不饮。

客来茅屋无人开,蜗角蝇头不到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晚翠湖畔别有鸟,人归山寺磬声空。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概括

杜甫的简介和生平经历概括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精美绝伦,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杜甫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的诗人身份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一生。

接下来,本文将对杜甫的简介以及生平经历进行概括。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生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12年),卒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70年)。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诗史之巨星”,其作品从风景名胜、政治军事到道德理念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关注和反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杜甫盛年时期,以“杜工部”自称,后被追赠为太师。

二、杜甫的生平经历杜甫的家庭生活非常贫困,他的父亲是居民官,年少时,由于家庭的贫穷和生活的不顺,他曾经离家外出过,游历云南和广西等地。

后来到了成都,受到荀清泰和王叔文等文学家的培养,加入了“蜀派”,成为了该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始唐乱后,杜甫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写诗,但是在中唐时期树立起诗人的名望。

他的许多诗歌篇目都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安史之乱。

他曾历任承事郎、温州刺史、杭州刺史,后辞官南下成都,避难于安史之乱后的山区。

在安史之乱后,杜甫的生活变得更加不稳定,经常流离失所。

他与朱天子、李白等人为好友,渡过了许多难关。

杜甫的诗歌作品除了表现自己的生存之外,还表现了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他的代表作《登高》寥寥数语,却表达出对当时混乱的社会情感的哀怨和惋惜。

另外,他的《城南逢谢康》、《三吏》、《阿房宫赋》等作品,也对国家的政治风险和人民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描写,使人们深刻地反思历史,思考当代社会的发展。

总体来说,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系中华民族美学的巅峰之作。

杜甫的成就是卓越的,不仅仅体现在其才华和作品的重要性上,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创作原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思想是固执,在其整个创作过程中,杜甫的思想、写作习惯,并没有受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诗词风格多样,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反应了社会矛盾与百姓疾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现有大约1500首的诗歌留世。

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的京兆杜氏,从魏晋一直到唐朝都是显赫的杜氏家族。

杜甫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过着少爷的生活,自小喜欢学习,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的杜甫一直在游历多地。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在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每日谈诗论文,切磋琢磨。

告别李白后,杜甫回到长安,开始应试但是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在长安10年,都没有考中。

755年,杜甫的《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让他待在集贤院。

11月安史之乱,唐肃宗即位。

杜甫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但杜甫后来救房琯,使得唐肃宗不再重用他,被贬到华州。

758年,杜甫对当朝时政失望透顶,最后决心离开官场,开始四处漂泊的生活,期间,杜甫的大量诗篇写成,770年杜甫一直在江中小舟上度过,想要回到家乡的杜甫遭遇江水暴涨,被困江边,得到耒阳县令的救助,一心想北上的杜甫后来在江中小舟上去世,年终59岁。

杜甫的三别杜甫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三吏三别,是杜甫对当时环境的体会和感受,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描述了战争前后人民的生活疾苦,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写出了人民感情的痛苦,战乱引发人们生活的改变。

三吏三别的创作年代是杜甫在759年3月唐朝60万大军战败,为了恢复兵力,国家开始无限制的招兵,新婚妻子送别丈夫,年迈老母送别儿子,有些老妇升职为此献出自己的性命。

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

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

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关于杜甫的介绍及事迹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杜甫的介绍和他的事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杜甫的介绍及事迹1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河北),因曾祖父杜依艺当过巩县县令,于是就定居在巩县(今属河南),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生于巩县。

远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又是注释《春秋左氏传》的学者。

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膳部员外郎,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的诗人。

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终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

杜甫对这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又有诗歌创作传统的家庭,是很引为骄傲的。

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所谓“舅氏多人物”,“吾舅尽知名”,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自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壮游》)杜甫到十四五岁,就“出游翰墨场”。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府中,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

这些经历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

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看来他自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不是吹牛。

杜甫生在唐王朝的辉煌盛世时期,当时农村经济繁荣,交通也很发达,所谓“九州道路无豹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许多积极追求功名的青壮年读书人中,盛行着全国漫游的风气。

杜甫从二十岁左右到三十五以前,也曾经三次出游。

第一次是南游吴越,江浙的山水人物,引发他无限想象。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却名落孙山,于是他又带着蔑视考功郎的傲气,与苏源明等一起,来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人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生于公元712年,死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的诗歌作品广为流传,被誉为唐代“诗圣”。

他的诗歌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热情关注、对生命的深刻思索和对山水自然的感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本文将就杜甫的生平简介、代表诗歌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平简介杜甫出生在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出身于士族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杜甫的父亲也曾在政坛上做过一些事情,但因为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而被贬官。

这大大影响了杜甫的成长过程,他的家境一度十分贫困。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爱,对此一直心存感慨;他的父亲经常贫困潦倒,自杀身亡后,杜甫也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杜甫年少时爱好读书写字,后来曾在崖州学道法,但因为家境贫困而放弃。

他曾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人,这些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杜甫从事过官府工作,但一直不得志,后来又因为贪污和谋害同僚罪名遭贬,一度逃亡到成都。

在成都这段时间里,杜甫研究佛教,写下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歌。

不久,他又被迫离开成都,去了长安,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辗转迁徙。

死前几年,因丧子之痛心神交瘁的杜甫避难蜀地,接受了当地官员的赈济。

他在此拾起笔端潇洒自如,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

公元770年,杜甫因病去世,葬于成都南郊白塔山。

二、代表诗歌作品杜甫的诗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人性、自然等问题的深刻探讨。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矛盾和斗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有以下几首:1.《登高》: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公元770年。

诗中表现了杜甫对自然风光的卓越品位和视角。

他将描写自然风光的技巧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相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兵车行》:这首诗写于公元765年,描写了唐朝军队出征时的惨烈及其对老百姓的影响,上下相映,极富韵味和震撼力。

3.《赤壁》:这首诗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描绘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场景和壮烈景象,成就了杜甫崇高的政治理想与理想人格的形象。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价值,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本文将从杜甫的简介、生平以及代表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本籍河南巩县金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出生于687 年,去世于779年,享年92岁。

这位诗人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且多灾多难,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表现出了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杜甫的字是子美,号也叫做杜陵,因为他的先祖是从今天的陕西省杜陵迁徙而来的。

杜甫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为“诗中有史,史中有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巅峰和高峰。

二、杜甫的生平在杜甫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许多不幸,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悲凉的色彩。

他在出生后的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避难到了江淮之间,随后又辗转于西南各地,当时的他对于政治和社会时局相当关注和担忧。

公元742年(开元30年),杜甫26 岁时,朝廷大赦,他回到了长安,进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书写员。

然而,由于官场上的腐败和污染,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晋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时常遭到境况的苦难,如战乱、贵族和官员的压迫等问题都给了他很多的痛苦和困扰。

但是,在这个底层的生活中,杜甫却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深刻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三、杜甫的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构思、流畅的词汇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登山的壮阔景象,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父母妻儿曾游此,泪眼问前程。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的另一件代表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人们在战争和压迫中的痛苦和哀叹,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思和警醒。

杜甫人物简介

杜甫人物简介
为官时期
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2、主要成就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
2、主要成就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五言古诗
4、人物评价
与李白合称“李杜”
—— 清《全唐诗》
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目 录
CONTENTS
MORE
01
人物生平
02
主要成就
04
人物评价
03
个人作品
1、人物生平
与李白合称“李杜”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人物生平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吧!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因曾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所以从前人们叫他做杜少陵。

他生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死于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终年五十九岁。

他处在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剧烈时代。

由于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唐朝开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基础,在政治、经济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才出现了初唐和盛唐的经济较为繁荣、政治比较开明的局面,以人口来说,开元二十八年已达到四千八百多万,超过了隋朝。

又如陇右养马,开元元年只二十四万匹,开元十三年就增加了一倍左右,杜诗所谓“当时四十万匹马”(《天育骠骑歌》)便是。

物价低廉,贞观四年米每斗三、四钱,开元十三年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较之其后每斗千钱以上甚至数万钱得简直无法比较。

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开明也必然促进文化的发展。

但是,由于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是不能解决的根本矛盾,这就注定了较为繁荣、开明的局面只能是短暂的,甚或是表面的,而长期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趋向却是衰微和混乱。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就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当时政治日益败坏,封建最高集团日益腐化,唐玄宗、杨贵妃姊妹、李林甫、杨国忠等都是十分骄奢淫逸,使人民租税负担日益加重,社会矛盾更行激化。

到了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便发生了安史之乱,社会生产大遭破坏,人民被杀戮和由于饥饿、流离失所而死的难计其数。

经过八年,安史之乱虽然最后被平定,唐朝的统治还继续维持了一百五十年左右,但在大乱期中,国事紊乱如麻,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而且乱定以后,优势吐蕃、回纥的侵扰,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这些在杜甫的诗中都有比较深刻地反映。

他对国事很关心,对人民表示了一定的同情。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诗圣”
3、推己及人,心忧天下。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 业徒,因念远戌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黄彻: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
“诗圣”
4、关注亲情,珍视友谊。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干?”(《月夜》)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旳思想关键是儒家旳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旳宏伟理想。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 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 深远旳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大 多集于《杜工部集》。
奉儒守官
十三世祖杜预 西晋名臣、名儒。
(晋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家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怎样?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汩罗。
艺术特色——写实
• 以叙事手法来反应生活; • 风格:沉郁顿挫; • 诗歌体式:各体皆工,最长七律 • 语言锤炼到达极致。
流亡时期 陷贼与为官(45—48岁)
•安史之乱暴发后,杜甫带着妻儿逃难, 颠沛流离,逃至鄜州(陕西富县)羌村。
•756年8月,杜甫听闻唐肃宗已经在灵 武即位,只身赴奔前行。途中不幸陷敌, 被押回长安。在长安,杜甫用诗歌统计 下了贼寇控制下旳长安破败旳景色和种 种人间惨状。
一首《春望》表白作者已经走上了忧国忧民旳创作道路
杜甫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他旳所思想, 所爱所恨,所喜所忧,所悲所乐,都是老百 姓心里所想旳,也是历代士大夫旳心声。杜 甫那种博大旳仁爱精神,那种执着旳政治旳 信念,那种忧国忧民旳忧患意识和强烈旳社 会责任感,永远值得后人旳钦佩和敬佩。

杜甫简介及人生经历

杜甫简介及人生经历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素有“诗圣”之称,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在我国现实主义诗篇创作过程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下面是我整理的杜甫的生平简介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杜甫的生平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杜甫的生平简介2杜甫资料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

杜甫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

杜甫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一、杜甫简要介绍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号称“诗圣”。

他出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770年。

杜甫擅长写作各类诗歌,尤其擅长写表现社会疾苦和政治不公的边塞诗。

他的诗作充满着对人民苦难的关怀和希望。

杜甫的诗风豪放激昂,语言浑厚而深沉。

他的作品多以表现社会风貌和人民疾苦为主题,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批判态度。

他的诗歌通常直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的悲欢离合、苦难和斗争。

同时,他也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和政治改良的期望。

二、生平经验杜甫在其一生中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苦难,这些经历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首先,杜甫曾历经唐朝衰落和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叛乱之一,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破坏。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和痛苦,他的许多诗作中体现了对这场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反思和警示。

其次,杜甫多次亲历自然灾害。

唐朝时期,面临了多次严重的灾荒,尤其是黄河泛滥和旱灾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困苦。

杜甫身处其中,亲身目睹了灾害带来的饥荒和人民生活的困顿。

他在一些诗作中表现出对灾难的感同身受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最后,杜甫也曾多次遭受官场的排挤和困顿。

尽管他的诗歌作品广受赞赏,但因为其直接批评当时社会和政治现状的诗作,他常常被视为异类和叛逆分子。

这导致他在官场上遭受排挤和困境,生活贫困。

这种身世的辛酸也让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批判。

总之,杜甫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诗人。

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自身的感受和情感,更是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怀。

他在自己的生平经验中汲取了灵感,并通过诗歌创作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世人。

杜甫的诗歌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文学界。

以上即为杜甫的简要介绍与其生平经验。

杜甫的一生经历简介

杜甫的一生经历简介

杜甫的一生经历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出生于公元712年,去世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

他生于一个文化人家庭,自幼好学,有着非凡的文学才华,被誉为“诗史之父”。

杜甫的早年经历:
出生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武官,母亲是一位
博学多才的女性。

在家庭的熏陶和教育下,杜甫自幼诗歌才华卓越,
被称为“少年天才”。

杜甫的游历经历:
早期的岁月,杜甫游历了很多地方,见识到了社会的各种不公和
苦难,对于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十分不满,他的诗中传达出对于弱者
的同情和对于化解矛盾的呼吁。

杜甫的仕途经历:
唐朝时代,仕途是大多数文人的梦想,杜甫也不例外。

他多次参
加科举考试,但由于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屡次落榜。

最终,他在发愤求
进的同时,也开始写诗,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苦难和不平等
的批判。

杜甫的家庭生活:
杜甫的家庭生活十分不幸,他先后经历过妻子去世、女儿出走等
事情,使得他的创作遭受了很大的影响。

但即便面临一系列生活上的
困境,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考。

结语:
杜甫是一个思想深刻的诗人,他的诗中包含了对政治、经济、社
会等诸多方面的批判。

他的一生经历十分丰富,创作的诗歌也栩栩如
生地反映了他所经历的波折和成长过程,从而成为唐代和中国文学史
上的名垂千古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贫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 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 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转为深沉。写出 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 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但四十年后,学界关于“沉郁顿挫”的阐释依然十分复杂,如: 1、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中国文学 通史· 唐代文学史》(上卷): 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是集中概括了他诗歌的主要特征。具体 的说,它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 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二、它 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酝酿、消化、触发的过程;三、它以深 厚完整的意境、锤炼精确的语言,铿锵浏亮的音调、顿挫变化 的节奏表现出来。 2、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杜甫诗歌的风格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也是杜甫自己提 出并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的,是“沉郁顿挫”。所谓“沉郁”, 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 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3、袁行霈、罗宗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杜诗的主要风格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 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 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四)、漂泊西南时期(760—771年)
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 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766年迁往夔州 ,杜甫 对诗歌的格律、形式等写作技巧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创 作的大量七言律诗,如《登高》及《秋兴八首》等在艺术 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世奉为圭臬。 杜甫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大历四年 (769)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了衡州。最后他在 大历六年(771)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破船一 漂泊西南时期(760—771年)条,终年59岁。。
沉 郁 例 句
究体 “ 天沉 方 人郁 今 ”之 皇 (幽 帝 钟思 , 嵘, 资 《文 生 诗丽 知 品日 之 序月 上 》, 才 )赏 ,

(不 “ 刘能 非 歆经 子 《年 云 与锐 澹 扬积 雅 雄, 之 书以 才 从成 , 取此 沉 方书 郁 言” 之 》 思 ) ,

悲“ ”伊 (我 陆思 机之 《沉 思郁 归, 赋怆 》感 )物 而 增



《 月 夜 《月夜》 《又呈吴郎》
沉 郁 顿 挫 的 艺 术 风 格
关于沉郁的解释


“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自己诗歌创作所作的概括。天宝三 年,杜甫刚三十出头,他在《进<雕赋>表》中说:‚倘使执 先祖之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 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 可企及也。‛ 杜甫说这话时,他的许多代表作还没有产生。 但后来,诗论家们纷纷以沉郁顿挫来评价杜诗的风格,明清以 后逐渐成为定论。 但对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的阐释,目前还有很多有待商榷 的地方。安旗先生曾描述:‚则论者语焉不详,或者祥而不切。 有人以为‘沉郁顿挫’就是温柔敦厚;又有人以为‘沉郁顿挫’ 就是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又有人以为‘沉郁顿挫’就是含蓄。 这些说法,不是失之过泛,不着边际,就是失之过狭,以偏概 全。因此读了以后,究竟什么是‘沉郁顿挫’,仍然不得要 领。‛ (《“沉郁顿挫”试解》,《杜甫论文集》(三辑), 第152-154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张安祖先生认为这些说法似乎都符合“顿挫”的基本意 蕴,但论者都忽略了关键的一点:“顿挫”与“沉郁” 同样都是杜甫自比于扬雄之辞,它与扬雄又是如何联系 在一起的呢?

对于“箴顿挫而清壮”之句,王运熙、杨明先 生曾以之作为:“顿挫用于文学,指作品语言声 调的停顿转折”(《隋唐五代文学批判史》293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这应该说误 解了原意。《文选李善注》在此句下注云:“箴 以讥刺得失,故顿挫清壮”,意思是说:箴这种 文体是用来讽喻批评统治者举措的得失的,所以 既要曲折委婉,又要鲜明有力。可知“顿挫”在 此指的是讽喻的曲折委婉。
(二)、困守长安十年(746—755年)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756—759年)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哀江 头》、《月夜》等著名的诗篇。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 国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它标志着诗人 的创作进入高潮期。许多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 术性的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独特成就。

四、锤炼谨严的律诗
• 1、扩大题材; • 2、格律锤炼谨严;
• 3、语言长于练字练句。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
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 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这些都是 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 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扬雄所作的箴颇负盛名,在当时就被视为楷模。 《太平预览》卷五八八《文部•箴》引崔瑗《叙箴》 云:“昔扬子云读《春秋传•虞人箴》而善之,于是 作为《九州(箴)》及《二十五管箴》,规匡救言 君德之所宜,斯乃体国之宗也。”扬雄还明确提出: “赋者,将以讽之”(《汉书•扬雄传》),其所作 赋篇也大多明显地寓有讽喻。因此,杜甫笔下的 “顿挫”所取义项即曲折见讽。 同样,弄清了“顿挫”的涵义,也就不难理解 “沉郁”其实也是指作品中讽喻寓意的深刻,而 与技法无关。杜甫将“沉郁”与“顿挫”组合在一 起,并非称许自己的文学技巧,而是强调自己作品 具有足以与扬雄作品相比的深刻的讽喻意义,有益 于国家政教。


· •
违 申 ” 旦 ( 以 《 舒 楚 中 辞 情 九兮 章, 思志 美沉 人菀 》而 )莫
• “
关于顿挫的解释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箴 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亦 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2、指谈话中感情起伏跌宕。例如钟嵘《诗品上•齐吏部谢眺》: “眺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 3、形容舞姿的急徐变化,例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诗序:“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
杜 甫 像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6年)

一、杜甫生平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20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 这个时期的漫游生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 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了友人。这个时期 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诗歌创作具有盛唐诗歌的特质。
二、杜甫诗歌的“诗史”特征
1、“善陈时事”,具有史的认识价值。有些事还可 补史之失载。 2、不但提供了史的事实,而且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 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叙事手法的发展: 1)、既叙事件经过,更着力于细节描写; 咏 怀五百字.ppt 北征.ppt 羌村三首.ppt 2)、叙事、抒情、议论的融合。 3、抒情诗中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时局,也具 有诗史的意义。 秋兴八首.ppt 抒情的特点: 1)、寓主观与客观; 2)、情感纯正博大; 3)、推己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