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悲剧理论综述_李恒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他对于戏剧和诗歌的表达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他的《诗学》是一部经典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对于悲剧要素的阐述,对后来的戏剧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发人深省的形式,它应该具备以下要素:首先,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高贵的人物。
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贵族或王侯,而是指那些在品德和才能上具备卓越特质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之所以适合做为悲剧的主角,是因为他们的错误和悲剧遭遇,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并且让他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
其次,悲剧必须有一个不可逆转的结局。
这意味着主人公必须经历一场惨烈的失败或者死亡,而这个结局必须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结局的设定,让观众不禁会想,如果自己处在这样的境地,会有怎样的反应和措施。
第三,悲剧必须具备情感的冲击力。
这里的情感并非指感伤或者悲伤,而是指人物之间的冲突、爱恨情仇、忠诚和背叛等。
这种情感冲击力究竟有多强,最终取决于人物的性格和经历,以及这些人物所处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第四,悲剧必须是合乎逻辑的。
这意味着主人公的失败或死亡,必须是有原因和逻辑支持的。
这样的支持,不仅仅需要人物的具体行为和决策,还需要与人物相关的整个故事背景、文化或者社会环境的支持。
最后,悲剧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性。
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悲剧必须具备某种美学标准或技巧,而是指观众必须能够从中获得一种审美上的愉悦或者体验。
这种审美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悲剧中的主人公和情节,能够唤起观众深层的共情和感受,从而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成长。
通过对这些悲剧要素的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更加的欣赏和体验悲剧的艺术魅力,更能够深刻理解戏剧和文学在文化传承和人群思考中的重要性。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是他在他的著作《诗学》中提出的。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高尚而有益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启迪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是由特定结构和元素构成的。
首先,悲剧应该具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其中包含有冲突、转折和最终的解决。
其次,悲剧应该具有一个高尚的主人公,他在面临困境和命运的挑战时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道德品质。
第三,悲剧应该唤起观众的恐怖和怜悯,使他们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同身受。
最后,悲剧应该具有一种意义上的解脱,通过悲剧的经历,观众可以从中获得思考和教益。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他们的情感和理性来促使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通过观看悲剧,观众可以经历情感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从而获得一种宽广的人生视野和对人类命运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美学观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理论。
它对戏剧、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悲剧的核心理念,即透过困境和痛苦,呈现人性的伟大与悲壮,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人类追求真实、探索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向。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
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作者:王露露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1期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最早的以情节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
他的创作对后世特别是西方悲劇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其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作了不同方面的阐述:悲剧的定义,悲剧的结构,悲剧的六要素,悲剧的人物设定等等。
这些构成了《诗学》对于悲剧的基本理论。
关键词:悲剧;亚里士多德;《诗学》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坚持和向往真理,对哲学思想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
他于两千多年前完成《诗学》,其内涵深刻,影响广泛,一直是世界文艺史上长谈不衰的著作。
《诗学》用大量篇幅阐述了关于悲剧的思想理论,为后世悲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论悲剧的性质“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的第六章中对悲剧所做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史诗,喜剧,悲剧,酒神颂,以及大部分竖琴等都是模仿,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我们人也最擅长模仿。
人具有模仿本能与欣赏能力,并能从模仿成果中得到快感。
其实,艺术模仿现实,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实的再现与反映。
当然要区别悲剧和其他文类,就要靠模仿的媒介、对象和方式来加以辨别。
凭借叙述或者进入角色的文类是叙事类,就像荷马的著作,以本人的口吻讲述不改变身份的则是抒情类,而戏剧类就是通过扮演,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人物。
有的用色彩模仿,有的用音调,有的用语言,总之不同的艺术形式又不同的媒介,悲剧则是兼用各种媒介,出于模仿行动的需要,对行动中的人进行模仿。
悲剧和喜剧又有区别,悲剧模仿的人物一般都是英雄,贵族等超越普通人的伟大人物,例如《俄狄浦斯王》,而喜剧往往表现低劣的,比今天的人差的人物。
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
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他认为悲剧与其它种类艺术相比有以下差别:“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
”第一,悲剧和其他艺术模仿对象所使用的媒介不同。
和喜剧一样用演员、歌曲和韵文交替使用来摹仿。
第二,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对象不同,它摹仿的是好人的严肃行动。
第三,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方式不同。
用“动作摹仿”的方式。
第四,悲剧“借以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他提出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
认为最重要的是情节,因为他认为,第一,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模仿的对象决定的,在他看来,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
“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
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第二,情节重于性格是由悲剧的目的决定的。
他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
要达到这种效果,关键是组织情节,主要靠“突转”与“发现”来实现。
他认为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1.性格必须善良;2.性格必须合适;3.性格必须与一般人相似;4.性格必须一致。
c.悲剧的布局他认为情节安排是“悲剧艺术的第一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
”如何安排情节?他提出“情节的整一性”原则:“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
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
”其目的是要使悲剧达到“结构完美”。
“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浅谈对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人物论的认识
浅谈对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人物论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古希腊唯一一部较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探讨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情节、悲剧结局、悲剧风格、悲剧效果等方面的论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将对悲剧人物论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标签: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悲剧主人公;悲剧性格Abstract: Aristotole’s Theory of Poem, which is the onl y systematic work on dramatic theory in ancient Greece and the basic work for the European dramatic theory ,discusses a series of important theories. People have done much in the study of Aristotole’s opinions on the plots, endings, styles and effects of t ragedy. This essay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heory of tragic characters to get a deeper study on it.Key words: Aristotle, Theory of Poem, tragedy, tragic characters, tragic personality.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作为西方美学,文艺学的奠基之作,其涉及悲剧人物的论述并不多,主要包括悲剧主人公和悲剧性格这两个方面。
一、悲剧主人公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悲剧人物应该是”正面人物”,”英雄人物”,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即具有正义性和高尚性。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净化作用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净化作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著名的悲剧理论,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一篇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研究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著名的悲剧理论:悲剧的作用是“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1].对于“净化”一词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
首先是以内贝斯为代表的“宣泄说”,他从医学的角度,将净化理解为生理上的宣泄,认为情感上的宣泄有利于身体健康。
对这一种解释,朱光潜也持相同的观点。
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朱光潜从“情绪的缓和”的角度来阐释净化作用。
对此,有的学者认为“情绪的缓和”也就是情感的宣泄。
其次还有一种重要的解释“陶冶说”,这种观点认为悲剧的意义在于使观众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感。
但是这种观点偏重于社会伦理价值,被认为偏离亚里士多德悲剧产生快感的原则。
最后是“净化说”.持这一观点的论者认为,将怜悯恐惧情绪中的不洁痛苦的成分洗涤掉,转化为合乎美德的思想。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过于执着亚里士多德“净化”--卡塔西斯一词原始意义,而忽视对悲剧净化作用原因和过程的探究。
除了悲剧本身的价值,作为悲剧净化的主体--观众,是研究亚里士多德净化理论的关键。
外在的悲剧如何净化观众内心。
而要研究这一问题就必须探讨观众主体的能动性。
本文将主要依据“心理距离”理论对此进行探讨。
布洛在《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一文认为:除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外,美学还存在着另一种距离--“心理距离”或“审美距离”.而这一种距离是欣赏任何一种美所必需的。
有些观众会被某些戏剧深深的吸引,认为戏剧的表现就如现实的人生,而一旦将现实的生活当做戏剧来看,实际生活就会变得荒诞不经。
在“心理距离”的基础上,布洛又进一步提出距离的可变性。
“距离的可变性”是指审美距离随着主客体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即审美距离既可以随个人保持距离的能力大小而变化,也可以依客体的特性而变化。
亚里士多德_诗学_中的悲剧理论综述_李恒
2016 年第 4 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5 No.4第 15 卷(总第 85 期) JOURNALOFSHANGQI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ug.2016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综述李 恒(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美学理论 。
在其 《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花费了众多章节论述其悲剧理论,对悲剧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并阐述了模仿说、净化说、过失说、情节论等理论。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悲剧理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I06A1671-8127201604-0080-0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欧洲美学思 学、历史学等观点和方法应用于其文艺理论之中。
想的奠基人。
师从柏拉图的20年学习生活为亚里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现存为数不多的文学理论著 士多德后来的思想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并非 作,他和柏拉图一样将诗歌定义为模仿,准确地说 盲目地崇拜柏拉图,而是对其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 是“行为的模仿”。
式的继承。
作为学者,亚里士多德用科学的观点对《诗学》原名为“”,译为“论诗的PoietikeTekhne前人思想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其美学思想,并 艺术”。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 …创制‟ 集中体现于其美学著作《诗学》中。
《诗学》是西方 的含义。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 最早的一部具有系统美学理论的著作,对西方文艺 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 批评理论发展历史有着极深的影响。
《诗学》大部 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 分的章节都在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学说体 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1]16。
系,包括悲剧的定义、性质、功用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特点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特点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情节的论述:
悲剧的六大成分:场景、歌曲、措词、情节、性格、才智。
在悲剧的六大成分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最重要的。
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为,是生活与悲欢,而生活与悲欢是存在于行为中,所以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拟某种品质,而在于摹拟某一行为;品质系乎性格,悲欢则系乎行为。
所以悲剧的表演不是摹拟某种性格,而是通过一些行为把性格一起表现出来。
”所以,亚里士多德断定,剧情或情节才是悲剧的目的,这个目的重于一切。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无行为则不成为悲剧,但无性格却依然是悲剧。
这种以情节为悲剧之核心的观点,是西方文论中影响非常深远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情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他认为情节是悲剧的核心,是构成悲剧的最基本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情节应该具有三个要素:情节的起因、情节的发展和情节的结局。
情节的起因是指悲剧中发生的事情的原因,情节的发展是指情节的发展过程和变化,情节的结局是指情节的最终结果和影响。
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了情节的冲突和矛盾,认为悲剧情节应该具有强烈的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应该是悲剧情节的核心。
他认为,情节的冲突和矛盾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
共鸣,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悲剧中的人物和情节。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悲剧的目的是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悲剧情节应该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人生中的重要问题。
总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情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定义的探索
关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定义的探索——什么是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摘要: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著作中,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本文主要是针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六章,对悲剧的定义展开探索。
而定义中的“卡塔西斯”作用,将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对象。
在探索过程中,本文首先会针对“诗学”一词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出示不同学者或者学派对“卡塔西斯”作用的理解——罗念生的“陶冶论”和朱光潜的“净化论”;接着本文将阐述自己对“卡塔西斯”理解——两者应该结合在一起看;最后本文将总结上述观点,对“卡塔西斯”做出一个总结。
通过这样的探讨,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诗学悲剧定义“卡塔西斯”何谓诗学?在决定写“诗学”之初,这个问题就存在脑海中。
胡和平先生在他的《模糊诗学》一书中,对“诗学”作了这样的解释:诗学狭义的是指研究诗歌的学问,即诗歌理论或者学问;广义的诗学即关于文学的学问或理论。
【1】而亚里士多德作为第一个用科学方法阐明美学概念、研究文艺问题的人,在《诗学》中,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
从源头上来看,《诗学》一开始就比中国的“诗学”——“诗歌的学问”的意义要宽泛得多。
从理论渊源来看,它源自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的《新科学》。
它的核心概念是诗性思维和诗性智慧。
【2】他这里的诗学,理应属于后者。
恩格斯称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博学的人”。
他的《诗学》是西方第一部较为全面的文艺理论著作,影响极为深远。
但在翻阅不同版本的《诗学》时,我惊喜地发现书本第六章,在对悲剧下定义时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诗学》是这样翻译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戏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不是借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起卡塔西斯作用。
”【3】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学》的翻译如下:“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句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被视为西方文艺批评的奠基之作,其中关于悲剧的要素的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有关悲剧要素的论述进行读解。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达的,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充满激情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反应。
他强调悲剧必须具备情感的净化和宣泄的功能,它能让观众通过对剧中人物悲惨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达到情感上的宣泄和净化。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核心要素是人物的命运和人物的性格。
他将命运分为必然命运和偶然命运,认为悲剧中的命运应该是必然命运,即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命运是由其自身性格所决定的,而不是偶然的巧合。
他强调悲剧中的人物必须有一定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要与故事情节相一致,并且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悲剧中的情节结构。
他认为,悲剧的情节应该具有起伏和高潮,情节的发展要让观众感到悬念和紧张。
悲剧中的情节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场景都要为最终的结局铺垫,不能有任何多余或散漫的情节。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悲剧中的语言和表演。
他认为,悲剧中的语言应该是高雅的,有诗意的,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悲剧的表演也应该具有力度和节奏感,能够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冲突。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要素的阐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命运和性格,即悲剧中人物的命运是由其自身性格所决定的;其次是情节结构,悲剧的情节要有起伏和高潮,要为最终的结局铺垫;最后是语言和表演,悲剧的语言应该是高雅的,有诗意的,表演要具有力度和节奏感。
这些悲剧要素的阐述为后世的悲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是一部对悲剧的理论研究,更是一部对艺术创作的指南,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文学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中对于悲剧的理论贡献更是不可磨灭。
亚氏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一种为了引起观众同情心而刻意营造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固定要素。
本文将对亚氏《诗学》中关于悲剧要素的阐述进行读解。
首先,在亚氏的看来,悲剧的最重要的要素是情节。
情节必须是高峰迭起、情节起伏跌宕,并且在结局处出现悲剧性的结局,进而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和同情。
这一要素对于悲剧的构建尤为重要,因为一个简单、平淡、乏味的故事是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内心震撼的。
其次,亚氏认为,悲剧主角必须是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人物。
这种人物不仅具有成就和智慧,还具有足够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在他们经历的悲剧事件中,观众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悲剧事件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第三个要素是人物性格,亚氏认为,悲剧主角必须是具有一定的缺点和错误的人物。
这些缺点和错误不仅是他们自身的性格问题,同时也是掌握在命运之手中的命运因素。
在悲剧主角的性格塑造中,亚氏强调需要注意道德和伦理的问题。
悲剧主角的论及深渐寡,内心短视和刹那即逝的欲望需要被揭示,使得这些人物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产生震撼。
此外,亚氏认为,悲剧要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
亚氏认为,悲剧表达必须精美、优美、富有美感,并且要体现出戏剧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状态。
这些语言表达让悲剧主角在真实性和形式美的结合中得到生动而形象的呈现,在观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断激发观众的内心共鸣和同情。
最后一个要素是思想。
亚氏认为,悲剧中的思想不仅仅是表现出社会和人性等方面的思考,还要表现出更深入的哲学思辨。
在悲剧结局的思考中,哲学思辨将会达到最高的境界,观众也将在思考中获得更深远的感悟。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悲剧的要素包括情节、人物性格、语言、思想等方面。
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悲剧艺术的复杂性和魅力,形成了一种卓越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观众深刻共鸣,并对人们的思考与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 作者:
———————————————————————————————— 日期: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述评
早期希腊以来,毕泰戈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哲人,都只从自己的自然哲学或道德原则出发,零散地论断美学思想,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和先哲们迥然不同,他采取现实主义范畴,并总结艺术发展规律和创作原则,他的《诗学》,堪称为希腊古典文明中辉煌艺术成就的哲学概括。从戏剧的历史来源来看,德国最早发明“戏剧学”这个词汇,而中国的戏剧学研究始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剧的本质在于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关系,戏剧从诗中的分离以及戏剧的综合性决定了其集体性,
从《诗学》全书而言,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理论的分析与比较主要集中在第六至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对于《诗学》的结构一般采用六分说,即《诗学》现存26章,按内容可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第二部分(第4-5章)讨论了诗的起源与悲剧、喜剧的发展;第三部分(第6-22章)详细地讨论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方式是动作的表演。接着,还分析了它的六个成分,包括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最后讨论了悲剧的写作和风格等;第四部分(第23-24章)主要讨论的是史诗的情节、结构、分类和成分等;第五部分(第25章)讨论艺术批评的标准、原则与方法;第六部分(第26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另外也有五分说和三分说,三分说相对于六分说以及五分说而言更显得简洁清晰,第一部分 (第1-5章)主要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以及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由于对象不同(好人或坏人)媒介不同(颜色、声音、节奏、语言或音调)、方式不同(叙述或表演),也就形成艺术之间的差异; 第二部分(第6-22章)分析了悲剧的定义及其特点 第三部(第23-26章)分析了悲剧与史诗的异同。在本书中亚里士多德详细论述了悲剧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本次论文参照了罗念森的诗学文本,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一种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他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借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第6章1449b),他理解的悲剧有多重意义:(1)悲剧是严肃剧,摹仿严肃的行动、高尚人的行动。这点有别于喜剧,相似于史诗。(2)悲剧通过剧中人物动作摹仿对象,具有完整、统一、有确定量度的情节结构。这点不同于情节多元、篇幅很长的史诗。(3)悲剧使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形式,包括有韵律、节奏的对话和歌曲,伴随人物动作,以综合的表现手段,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这就使悲剧进而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4)悲剧不是颂诗,不是平直赞颂高尚人物和善的行为,它表现好人经历坎坷命运、痛苦磨难,这类突发事变引发怜悯和恐惧,令人体味悲壮与崇高。(5)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情感,陶冶人的品性。亚里士多德重视悲剧所寓的“思想”,他指出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思想又是论证、表达真理的能力,深层次显示人物性格,可表达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并达到引发情感的效果。(第六章1450a)古希腊的悲剧时代,是信仰的时代,柏拉图的话构成了一种文化霸权,于是乎为悲剧的存在辩护这一历史任务就落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肩上,“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也是亚里士多德能够摆脱先哲的论断,为悲剧做正确评价的重要动力。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到,悲剧是一种通过创造性地描绘悲剧性情节,从而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悲剧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深刻反思,其本质在于对悲剧性命运的认识与体验。
因为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有着出色的品德和超然的美德,而又不得不遭受严重的打击和惨烈的灾难,所以悲剧引发了我们的共鸣和心灵共鸣,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悲剧的三个元素:情节、人物和语言。
对于悲剧的情节,他提出了以下五个要素:一、复杂而有机的情节悲剧的情节非常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悲剧中发生的事情。
情节应该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完整性,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
随着情节发展,故事中的发生事件应该是不断紧张的。
悲剧的情节应该是复杂而有机的,有各种不同的因素和复杂的情节线,它们应该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二、恰当的事务和旧闻成功的悲剧应该具有恰当的事务和旧闻。
事务是一些尚未发生的事件,而旧闻是一些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
有时,悲剧需要通过回忆一些事件来解释当前情况。
这些回忆应该与当前情况有关,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三、激烈的冲突在悲剧中,冲突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冲突应该是激烈的,因为它将是故事发展的主线。
这种冲突应该有力地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同时也应该引起观众的兴趣。
四、造成憾事的缺陷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有着出色的品德和超然的美德,但是也有一些缺陷。
这些缺陷可能是主人公的虚荣、骄傲或其他性格上的不足。
主人公的缺陷应该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
五、归咎于悲剧主人公本身的决策而不是运气在悲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应该是由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由运气所致。
主人公的错误决定通常与他们的缺点有关,因此决策应该是合理且符合主人公的性格和目标的。
除情节之外,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悲剧的人物。
悲剧中的人物必须是具有道德性格的人物,他们的行为应该是他们性格的自然体现。
在悲剧中,观众应该能够明显感受到每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最后,亚里士多德提到了悲剧的语言。
在悲剧中,语言应该是清晰易懂的,这样观众才能理解情节和人物。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
亚氏《诗学》悲剧要素读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部关于戏剧艺术的理论著作,其中包括了对悲剧的要素的阐述。
亚氏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戏剧方式来体现人类生活中的悲惨命运和人性的悲剧冲突的艺术形式。
下面是对《诗学》中悲剧要素的一些读解。
亚氏认为,悲剧的主要要素是故事情节(muthos)。
故事情节是悲剧的骨架,是剧本和舞台行动的基础。
一个好的悲剧故事情节应该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完整性,有起承转合,有高低潮起伏,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亚氏强调悲剧的人物形象(ethos)是构成悲剧的重要要素之一。
人物形象应该是具有一定个性特点、道德品质和社会地位的角色。
这些角色在故事中的行为、冲突以及他们自身的命运等都是悲剧所关注的重点。
亚氏还提到,悲剧要素还包括对悲剧情感的表现。
悲剧情感是指观众通过对悲剧故事的共鸣和沉浸,从而产生强烈的悲伤、恐惧和同情等情感体验。
亚氏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对悲剧情感的表现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亚氏还提到了悲剧中的音乐和舞蹈等要素。
他认为,音乐和舞蹈可以增强悲剧的情感和审美效果,使悲剧更加生动和感人。
亚氏还强调了悲剧的审美价值。
他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美的方式展现人类生活中的悲剧冲突和命运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悲剧的欣赏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性和生活的意义。
亚氏《诗学》中对悲剧要素的阐述,主要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感表现、音乐舞蹈等方面。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悲剧这一艺术形式,使人们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体验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诗学》视角下的古典悲剧
《诗学》视角下的古典悲剧古典悲剧,作为古希腊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一书中提出了对古典悲剧的诸多看法和评判标准,从而为后世研究者们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本文将从《诗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古典悲剧的特点和价值。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定义为“模仿一个行动,而这个行动具有引起恐惧和怜悯情感的特征”。
他认为,悲剧所模仿的是高尚的、有权势的人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我们普通人不同的,但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悲剧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的描写,达到净化和宣泄观众的情感的效果。
在古典悲剧中,主人公常常是英雄人物,具有高尚的品性和非凡的能力。
然而,尽管他们具备这样的特质,但他们最终都会遭遇到命运的不可抗拒和悲剧的结局。
这种遭遇使得观众对主人公产生怜悯之情,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古典悲剧的结构也是亚里士多德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应该具备起承转合的结构,通过冲突和转折来展示主人公的命运和性格的变化。
悲剧的结构应该紧密而有序,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同时,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悲剧的核心要素,包括情节、角色、对话、思想、音乐和装饰等。
这些要素的融合和互动,使得古典悲剧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典悲剧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道德探讨的方式。
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古典悲剧引导观众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
观众在欣赏古典悲剧的过程中,会对人类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抗拒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同时,悲剧也提醒人们要对人性的弱点和错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避免重蹈悲剧的覆辙。
总的来说,《诗学》视角下的古典悲剧具备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思考人生和探索人类存在的方式。
通过对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的描写,古典悲剧引导观众产生怜悯。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阐释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的阐释——以古希腊戏剧为参照摘要: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和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学》是西方美学和哲学史上最宝贵的一份遗产。
西方的悲剧学说主要起源于古希腊,而古希腊的悲剧学说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中,他《诗学》中的悲剧论影响了西方悲剧学的发展和演变,为西方“悲剧”这个范畴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剖析悲剧的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审美意义和价值, 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悲剧;行动;怜悯;恐惧;引语: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 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具有一定的意义;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 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模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理解的悲剧有以下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表征:(1)悲剧是严肃剧,模仿严肃的行动,高尚的人的行动。
这点跟史诗很相近,但不同于喜剧。
(2)悲剧通过剧中人物动作模仿对象,具有完整、统一、有确定长度的情节结构。
这点不同于情节多元化、篇幅很长的史诗.(3)悲剧使用各种优美的语言形式, 包括有韵律、节奏的对话和歌曲,伴随人物行动,以综合的表现手段造成特殊的艺术形式。
(4)悲剧不是颂诗,不是平直赞颂高尚人物和善的行为,它表现好人经历坎坷命运、痛苦磨难。
这类突发事变引发怜悯与恐惧,体味悲壮和崇高。
(5)悲剧的目的是净化情感、陶冶人的品性。
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深刻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一、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首先,它是对一个行动的模仿。
悲剧不同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它模仿的不是某一种姿态、颜色或声音而是人的行动。
当然,行动是包含姿态、颜色或声音的,不过它们仅作为一种表征附在行动上用以说明或渲染某种行动,也就是说,它们只是行动的附着,并不是悲剧要真正模仿的,而悲剧真正模仿的是行动。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悲剧、喜剧的定义
文章标题:《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与喜剧:深度解读》亚里士多德《诗学》是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其中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更是备受瞩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和喜剧的观点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一种具有高度悲剧性和宿命感的文学形式,通过对人类痛苦和命运的描绘来引发观众的悲悯和思考。
而喜剧则是以嘲讽和幽默的方式来揭示人类的荒诞和荒唐,旨在引发观众的欢笑和反思。
这两种文学形式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深刻的内在意义,是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义。
首先从悲剧入手,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应该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情节发展,主角要有一定的高尚品质,但又不至于完美无缺,他们的命运纠缠于悲剧性事件中,最终导致悲剧结局的发生。
悲剧要能引发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他们在情感上得到宣泄和救赎。
亚里士多德还强调了悲剧与悲剧性的关系,认为悲剧性是悲剧的核心特征,它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中,还反映在观众的情感共鸣和道德启示上。
悲剧通过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揭示,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普世意义的文学形式。
而当谈到喜剧时,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喜剧的嘲讽和幽默特点。
他认为喜剧应该通过对人类荒诞和荒唐的揭示,引发观众的欢笑和反思。
喜剧的结构要能够引发观众的笑声和赞叹,使他们在欢乐中得到启发和触动。
亚里士多德还提到了喜剧与喜剧性的关系,认为喜剧性是喜剧的重要特征,它体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处理中,也反映在观众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上。
喜剧通过对人类荒诞和荒唐的揭示,引发观众的欢笑和反思,是一种具有轻松愉悦和思想启发的文学形式。
通过对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悲剧和喜剧的深度解读,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还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情感滋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第 4 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5 No.4第 15 卷(总第 85 期) JOURNALOFSHANGQI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Aug.2016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综述李 恒(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并形成自己的美学理论 。
在其 《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花费了众多章节论述其悲剧理论,对悲剧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并阐述了模仿说、净化说、过失说、情节论等理论。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悲剧理论进行论述。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I06A1671-8127201604-0080-0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欧洲美学思 学、历史学等观点和方法应用于其文艺理论之中。
想的奠基人。
师从柏拉图的20年学习生活为亚里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现存为数不多的文学理论著 士多德后来的思想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并非 作,他和柏拉图一样将诗歌定义为模仿,准确地说 盲目地崇拜柏拉图,而是对其哲学观点进行了批判 是“行为的模仿”。
式的继承。
作为学者,亚里士多德用科学的观点对《诗学》原名为“”,译为“论诗的PoietikeTekhne前人思想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其美学思想,并 艺术”。
“从希腊文的词源意义来说,…诗‟有 …创制‟ 集中体现于其美学著作《诗学》中。
《诗学》是西方 的含义。
诗即艺术创造。
艺术属于创制知识,它不 最早的一部具有系统美学理论的著作,对西方文艺 同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是以塑造形象方式,再现 批评理论发展历史有着极深的影响。
《诗学》大部 特殊事物,从中显示普遍的活动、情感和意义。
而 分的章节都在论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学说体 诗学就是研究艺术即创制知识的学问”[1]16。
系,包括悲剧的定义、性质、功用等。
本文将主要对《诗学》是现存最早的悲剧理论著作,在文学及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进行详细综述。
哲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这本著作影响了西方的 一、亚里士多德及其《诗学》简介文艺思想,对于从古至今的学者们研究美学理论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 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 逻辑学家、教育学家,其思想推动了西方哲学及科 如今《诗学》只存留26章,主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创造 学中几乎所有学科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其 诗和悲剧。
其中诗的本质与起源、诗与悲剧的异 老师柏拉图的思想的同时,更对其一些观点进行批 同、模仿占了5章,而悲剧论部分占了17章。
《诗 判。
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更倾向于按照事物 学》关注悲剧的定义、成分及悲剧的影响,下文将对 原本样子进行描述、分类;柏拉图谴责纯粹的模仿, 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进行全面概述。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模仿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健 二、《诗学》及其悲剧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康的冲动。
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是由生物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机体主宰的,其论著是系统的、理智的,其中不含柏 现存只有26章,但其在《诗学》中的文艺思想影响了 拉图的唯心主义。
《诗学》中的思想可以被看作是 后来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学理论。
国内外学者 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关于诗歌态度的一种反驳: 将《诗学》译成多种语言版本并对其中阐述的悲剧 他认为诗是理性的,主张对诗进行科学理性的分 理论进行探究。
析。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物意大利文学批评家 LodovicoCastelvetro 于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这些著作都或多或少地包 1570年将《诗学》译成意大利语并对其进行注释,继 含其美学思想,他将其他科学,例如生物学、心理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和想象说并提出 “三一收稿日期:2016-03-17作者简介:李 恒(199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80·第4期李恒: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综述律”;除此之外,颇具影响力的《诗学》译本还有I.到疏泄”[2]19。
这个定义中包含了悲剧的性质、模仿Bywater的();媒介、模仿方式以及悲剧的功用。
AristotleontheArtofPoetry1909S.H.Butcher的‟TheoryofPoetry除了悲剧的定义以外,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Aristotles();的‟还论述了悲剧的六个成分:形象、性格、情节、言词、andFineArt1951G.F.ElseAristotlesPo-:(),国内《诗学》的诸多译歌曲和思想。
言词和歌曲是指上文悲剧定义中的eticsTheArgument1957本都是从这些著作中翻译而成。
德国哲学家尼采模仿媒介;形象是指定义中的模仿方式;而情节、性在《悲剧的诞生》()中对《诗学》的悲剧理论进格及思想则为模仿对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中1986行了批判,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源于希腊人内心的最重要的是情节,与此观点相呼应的是情节论。
悲痛苦和冲突。
德国剧作家莱辛的《汉堡剧评》中以剧中的人物要满足四点:善良、适合人物的身份、近《诗学》为基础,认为悲剧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怜悯与似真实、首尾一致,满足这四点才会产生悲剧的特恐惧净化观众的情感,并创立了市民剧理论。
定效果。
但是要创作出理想的悲剧人物,以上四点中国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其文艺思想并不足够。
亚里士多德进而提出过失说,也就是说的研究数量要远超国外。
国内学者对于《诗学》及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有弱点的好人。
其文艺思想研究主要以20世纪后涌现的一些《诗(一)模仿说学》中文译本为基础,这些中文译本主要是从上述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一样,也认为悲剧是通过的一些国外译本汉译而成:商务印书馆于1933年出模仿来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类型,因此他将悲剧的版的傅东华的译本;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于1953年出性质定义为模仿。
他对于希腊人眼中“模仿”的理版的天蓝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的解要比柏拉图深刻:他认为模仿不是被动地抄袭,罗念生的译本;商务印书馆于1996年出版的陈中梅而是要发挥人类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是反映的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的崔延表面的现象,而是揭示本质与内在联系。
亚里士多强的译本《论诗》、年出版的缪灵珠的译本。
我德与柏拉图对于模仿的观点最大的不同在于柏拉1998国众多学者基于上述《诗学》汉译本,对其中的文艺图认为诗与真理隔着两层,而亚里士多德肯定现实理论进行分析与应用。
赵振羽()的博士论文世界以及艺术的理性与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2013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形而上学解读;李平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及规律。
在《诗学》第四章()的博士论文《神抵时代的诗学》探究了柏拉中提到:“从孩提时候起人就有模仿的本能。
人和2004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理论;张丰()通过亚里动物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人最善模仿,并通过模仿获2013士多德的《诗学》对其语言观进行分析;刘小枫得了最初的知识。
每个人都能从模仿的成果中得()探究《诗学》的译名;李志雄()讨论《诗到快感”[3]47。
这里强调的是人类具有模仿的本能,20092006学》中的古典叙事理论;唐媛()则从《诗学》的然而人类需要将这种“模仿的本能”发展为“模仿的2014目的论角度对文学的内在结构进行探究。
一些研艺术”,进而形成一种艺术类型。
我们明白人类的究者通过《诗学》或悲剧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天性中存在一些本能冲动,但是这些人性中原始的例如:孟静的“一部荡气回肠的悲剧———用亚里士冲动可以通过理性的作用不断地进行完善,最终转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变成为具有理性形式的普遍概念。
亚里士多德的();张树娟的“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观照下的模仿说是其诗学理论的基础,通过模仿说谈论悲剧2012《哈姆雷特》”();魏腾飞的“解析红楼梦中贾宝及艺术创作的性质。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模仿说2010玉人物悲剧性———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就成为作家们文学创作的原则。
()。
除了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及其悲剧理(二)净化说2011论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之外,其余大部分研究都古希腊和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净化”是实现是对其文艺思想、悲剧理论进行解读或综述。
艺术目的的根本。
净化是可以借由艺术使某种过三、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悲剧理论概述于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得到的一种无害亚里士多德将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个的快感[4]57。
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于悲剧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它的媒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悲剧的功用是引起读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者的怜悯与恐惧,进而达到陶冶这些情绪的目的。
的不同部分。
它的模仿方式是借助于人物的行动“怜悯”是对于遭受了不该遭受的苦难的别人,而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而使这些情感得“恐惧”是由于这个“别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人·8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年们之所以会被痛苦的情节所打动从而产生出怜悯和恐惧,正是源于自我的情感体验[5]117。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一样,都认为人性中包含情感。
但是柏拉图认为要压制某些情感,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的积蓄压抑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应当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情感的抒发,将多余的情绪宣泄出去,从而净化心灵。
悲剧就可以充当这个调节身心、宣泄情绪的合适渠道。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思想正反驳了柏拉图对于诗使人性中的卑劣情绪得到“滋养”的控诉。
(三)过失说过失说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的界定。
悲剧的结局一般都是悲惨的,其情节通常都是主人公由福转祸。
希腊学者将希腊悲剧归咎于命运,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却从不提命运。
他对于悲剧主角的悲惨结局的看法是辩证的。
一方面他认为主人公应当是遭受了不该遭受的人,这样才能引起观众怜悯。
另一方面他认为主角的悲剧命运是一定程度的咎由自取,是由于其自身的某种过失导致,这说明他认为悲剧主角的性格同我们自己类似,这样才会使我们感到恐惧。
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包括两种:一种是主人公的判断不明导致的错误,一种是主人公道德选择导致的错误。
无论哪一种,最终遭遇不应遭受的悲惨结局的主人公都应该既不是完美的好人,也不是道德败坏的人,而是处在两个极端中间的、与普通人相近的人。
“这些人不具备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 ”[1]37。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犯错误,他们的结局才会引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