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西方哲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哲学史大陆唯理论

西方哲学史大陆唯理论

五 真理标准
外在标准:观念与对象的符合。(只要符合自 身,就符合它的对象,因为观念的系列永远与事 物的系列平行和同一,不需要感觉经验,只要我 们运用真观念来推理即行)
内在标准:真观念自身的清楚明白。
----评价:依然是观念论idealism.但比笛卡尔 更加精致。
六 伦理学——追求幸福
由于单子之间存在预定的和谐,所以心灵单子 和身体单子也是预定和谐的。“灵魂依据目的 的规律,凭借欲望、目的和手段而活动。形体 依据动力因的规律或运动而活动。这两个界域, 动力因的界域和目的因的界域,是相互协调 的。”
三 大理石说
“观念和真理就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 的潜能天赋在我们心中,而不是作为现实天赋 在我们心中的。”
属性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实体是无限的, 其属性也是无限多的,但能够被人认识的属性 只有思维和广延两种属性
这两种属性在神(里面)是彼此独立的,斯宾 诺莎将笛卡尔的身心平行论转化为思维和广延 的属性平行论
样式:实体存在的特殊状态,即个别事 物。是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 东西。属性是实体的内在本质,样式是内 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实体的具体形态。
一 单子论
(一)理论背景:对17世纪机械论物质观的批判。 在莱布尼茨看来:机械论无法正确理解人的本性、自由
和上帝的本性。
笛卡尔:心灵和物体作为相互独立的实体,无法解释其 相互的作用。
斯宾诺莎:把心灵和物体作为唯一实体上帝的样式,思 维和广延作为各自的属性,无法解释自然的差异性和 运动。
他认为: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质,一,必须具有不 可分的单纯性;二,自身具有能动性。所以,单子就 是客观存在的,无限多的,非物质性的,能动的精神 实体。
总结唯理论的特点

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唯理论

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唯理论

② 物质观
三、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两千 多年的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近代欧洲各国 资产阶级反封建哲学发展的高峰。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 哈

1、康德
(1724---1804)
生于哥尼斯堡, 父亲是制马鞍的工匠 16岁入哥尼斯堡大学, 后做家庭教师 生活清贫,形象不佳,但聪明过人。 30岁起在母校任教。 极有规律的生活。
上帝、物质、精神(形而上学) 物质和精神是上帝创造的。二者彼此 独立,互不干涉。

2、莱布尼茨
(1)生平(1646---1716)
生于德国的莱比锡,父亲是莱比锡 大学的教授。 15岁入莱比锡大学法律系,17岁 获硕士学位。三年后完成博士学业, 次年拿到法学博士学位。 性格外向,争强好胜 发明微积分(1684),引起了与牛顿的争论


“文章能够写得复杂不是更好吗?又何必力 求简明来迁就读者呢?” “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而哲 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大思 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 呼唤出来的一样。” ------海涅

2、费尔巴哈(1804-1872)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早年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后转入柏林 大学学习哲学,1826年转入埃尔兰根大学 学习植物学、解剖学和心理学,后获博士 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后因发表反对神学 的著作被辞退,隐居乡间。
(2)主要哲学思想
①理性原则和普遍怀疑的方法
笛卡尔首先提出以”理性”这个权威与 经院哲学抗衡.反对盲目崇拜权威,认为惟有 人的理性才识判别是非的标准. 如何才能清楚谬误,发挥理性的权威?最 根本的方法就是普遍怀疑.人们必须对以往 所接受的一切观念、知识来一次大扫荡, 进行一次普遍的怀疑,然后才可能在理性 的基础上重建科学的大厦。

《西方哲学史》全套课件 PPT

《西方哲学史》全套课件 PPT

1、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2、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的主要著作是《论自然或非存在》。在这部著作中 他用高超的论辩术论证了三个十分荒唐的哲学命题。
(1)无物存在 他使用的是反证法,假定有物存在,只有三种可能:或者是存在者,或 者是不存在者,或者同时既是存在者又是不存在者。 (2)存在不可知 他的主要理由是,所想到的东西并不都真实存在,所以思想不等于存在, 存在无法认识。 (3)存在不可言说 他的主要理由是,认识靠感觉,而表达靠语言,语言不能向别人表达自 己的感觉。
2、意见论——现象界的建立
(二)芝诺
1、论证的前提
(1)时间和空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2)凡是会陷入矛盾的,都是不真实的。 2、四个论证 (1)“阿基里斯追龟” (2)“二分法” (3)“飞矢不动” (4)“运动场”
五、恩培多克勒
1、理论来源
(1)米利都学派——唯物主义 (2)巴门尼德——存在永生不灭 (3)赫拉克里特——事物运动变化
3、对立统一 “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东西造成最美的和 谐。” “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
四、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的奠基者是克塞诺芬尼;集大成者
是巴门尼德;发展者是芝诺。
爱利亚学派力求在多变的感性事物之外,通过理性 去寻找普遍和稳定的本原。他们否定感性世界的真 实性,否定运动和多样性,企图在物质世界之外建 立他们的本原论,从而开辟了探求本原的新途径。
三、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
1、永恒的活火
“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 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 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 是一团永恒 的活火,在一 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 的分寸上熄灭。”

《西方哲学史大纲》课件

《西方哲学史大纲》课件

Part Four
知识的来源: 如何获得知识, 知识的来源是
什么
知识的性质: 知识的性质是 什么,是主观 的还是客观的
知识的确定性: 如何确定知识 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
知识的价值: 知识的价值是 什么,如何评 价知识的价值
存在与本质:探讨事物的存在和本质之 间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探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 系
促进了文化繁 荣:西方哲学 史的发展促进 了文化的繁荣, 丰富了人类的
精神世界。
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 评估和判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增强自我认知:通过反思和自我审 视,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 需求和价值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培养道德观念:理解道德原则和价 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起源: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 时期
主要思想:理性主义、形而上学、 伦理学
添加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哲学思 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 维
哲学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德观念 社会影响: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教育意义: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汇报人:PPT
Part Three
代表人物: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 主要观点:强调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知识来源于理性 主要贡献:建立了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局限性:忽视了感性和经验的作用,过于强调理性的作用

西方哲学史课件

西方哲学史课件

第一编古代哲学1、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六世纪之间起源于希腊世界并在其中发展的哲学。

2、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人物或学派(1)自然哲学时期:自然哲学家(2)智者学派时期: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3)雅典哲学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4)晚期希腊哲学时期: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怀疑主义2、古希腊哲学的特(1)崇尚思辨(2)追求自由(3)向往幸福一、古希腊哲学(早期自然哲学)1、伊奥尼亚学派之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希腊七贤之一、哲学之父):水是世界的本原2、伊奥尼亚学派之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大师、辩证法的奠基人):(1)火本原说(2)辩证法3、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1)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存在是永恒的一(3)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4、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1)万物皆数(2)灵魂不死5、元素论之德谟克利特(原子论)6、存在的问题(1)理论不统一,且在说明事物上也存在着困难。

(2)远离生活:望天者二、智者学派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1)人本主义倾向(2)相对主义倾向(3)是对爱利亚学派绝对主义的反动2、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便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3、思想特点:(1)思想倾向:人本主义与相对主义(2)思想表达方式:对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表现出的绝对主义持批判的态度,重破不重立。

三、雅典哲学1、雅典哲学:公元前5-4世纪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得雅典迅速崛起,希腊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开始转移到雅典,它逐渐成为哲学发展的中心,形成了雅典哲学。

2、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背景:是对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学派思想反思的结内涵:哲学更应当关心与人相关的事情,尤其关关心人本身。

2、德性就是知识1)德性是过好生活的品质。

2)对过好生活品质的认识,就是知识。

3)知识就是德性。

4)无人有意作恶。

3、助产术1)定义:获得真理的方法。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四十七章 笛 卡尔的后继者
第四十六章 勒 奈·笛卡尔
第四十八章 本 尼迪克特·斯宾
诺莎
第四十九章
1
洛克
第五十章 洛 2
克的影响
3 第五十一章
乔治·贝克莱
4 第五十二章
大卫·休谟
5 第五十三章
英国理性主义 的回应
第五十四章 戈特弗里
德·威廉·莱布 尼茨
第五十五章 莱布尼茨的 后继者
第五十六章 十八世纪
第五十七章 启蒙运动的 进展
第五十八章 伊曼努尔·康

第五十九章 康德的后继 者Leabharlann 第六十章 约 翰·戈特利布·费
希特
第六十一章 谢林
第六十二章 弗里 德里希·施莱尔马 赫
第六十三章 黑格 尔
第六十四章 约翰·弗里德
1
里希·赫尔巴

第六十五章
2
叔本华
3 第六十六章
尼采
4 第六十七章
自然科学和唯 物主义
第七十七章 实用 主义
第七十八章 柏格 森的直觉主义
第七十九章 德国 现象学的发展
第八十章 近代英 国实在论
第八十一章 近期 的美国实在论
感谢观看




《西方哲学史》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修订版前言
03 导论
02 致谢 04 关于哲学史的参考
目录
05 第一编 希腊哲学
07 第三编 近代哲学
06 第二编 中世纪哲学
本书为中文版本。它是一部讲述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其雏形为梯利教授在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此次出 版,共有中英文两本。具体分为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三编。往下又划分为自然哲学、知识和行为问 题、重建时期、伦理运动、宗教运动、基督教和中世纪哲学的古典来源、经院哲学的形成期、文艺复兴时期的哲 学、英国经验主义的开端、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启蒙运动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国的唯心主义、黑格尔之后 的德国哲学、法国和英国的哲学、法对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二十篇。篇下设章,讲述更为具体。文后附原书索 引,便于读者检索细目。中文字数接近七十万,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哲学史著作。此次中英文两册一起出版,规模 浩大,出版方特意延请业内的两位哲学博士共同翻译打造校准,力求让此选题更加精准、完善,让更多学人、哲 学爱好者,一起了解并传播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史概况》PPT课件

《西方哲学史概况》PPT课件
弗雷格
● 哲学逻辑与形而上学
哲学逻辑与形而上学
对于“存在”:
哲学逻辑:存在是不是一个谓语? 形而上学:存在是否一种真正的特性?
● 道德哲学
● 关注道德的本质
● 追问:人应当怎样活着?
● 德谟克里特:医学治好身体的毛病, 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智慧生出三种果 实: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 应该做好人,或者向好人学习。
● 形而上学的主要范畴是本体论,它关注实 体的形式:物质实体、精神、数,等等。
● 其他形而上学问题:因果律的本质、偶然 与必然、时间与空间及其本质,等等。
● 认识论
● 它讨论关于认识和信仰的观念。
● 其主要问题:认识的本质、总体认识的可 能性、具体认识的可能性
● 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两个极端,实际上, 大多数哲学家处于中间地带。
中国人关注伦理学,但宇宙也表示干纲不 紊,即伦理之意,还有道与逻各斯也极其 相似。
¤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的转折 点,以他为界,在他之前者为 前苏格拉底派,不过,是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创造了古代哲 学的核心,因为他们设置了两 千年来的哲学议题(方法论与 研究主题)。
万物的本原是无限。 无限:apeiron, infini, indefinite,
indeterminate, boundless, das
unbestimmte, 即不确定者是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
(Anaximène,公元前588-524年)
气(雾)ά ήρ/aer是万物的起源。
Everything = x. 或everything is x. 或everything is ( ). X-始基。

中西方哲学史(第10讲)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中西方哲学史(第10讲)   近代西欧各国哲学的思想文化背景

A 他不再相信人在自然界的优越性 B 提倡和平的、合乎人性常识的合理生活 C 人的理性是健全的生活常识 D 人的理性不是严格的逻辑思维
提交

第二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 一、费奇诺 • 柏拉图主义一直影响着中世纪哲学,但柏拉图对话除《
蒂迈欧篇》、《曼诺篇》和《菲多篇》外一直未被翻译 成拉丁文。 • 文艺复兴时期,学园的核心人物是马尔西利奥·费奇诺( Marsilio ficino,1433-1499),他把柏拉图全集翻译为 拉丁文。
第一节 人文主义思潮
• 德西代·爱拉斯谟 • 德西代·爱拉斯谟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天主教家庭。 • 1487年成为奥古斯丁修会教士,1492年被任命为神父,先后在巴黎、牛
津和卢汶大学学习,曾在剑桥、卢汶、巴塞尔和弗莱堡大学任教。 • 他是天主教内的改革派,主张用符合人性的人文主义取代宗教专制主义
和经院教条主义,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士兵手册》、《愚人颂》和《谈 话集》,还编辑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对照的《圣经》。
君士坦丁堡,一批学者携带古希腊罗马哲 学典籍流亡意大利 • “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 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 的幽灵消逝了”。
第一节 人文主义思潮
• 列奥那多·达芬奇 • (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 把艺术家看作可与造物主类比的创造者,艺术作品
自诩的优越性造成了人性中骄横自负方面的膨胀。 • 蒙田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种种宗教迫害
和不宽容,提倡和平的、合乎人性常识的合理生活。 • 他认为,人的理性是健全的生活常识,而不是固执的教
条,也不是严格的逻辑思维。
单选题 1分
此题未设置答案,请点击右侧设置按钮
有关米歇尔·蒙田的主张,正确的是

西方哲学史(非常全面的课件)

西方哲学史(非常全面的课件)

四、爱利亚学派
奠基人是克塞诺芬尼,主要代表是巴门尼 德和芝诺。
(一)克塞诺芬尼
批评了希腊传统的多神观念,认为神 是唯一的。在他看来,神无所不能,神是 永恒的。
(二)巴门尼德
爱利亚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学说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讲“存在”、“真理”;二是讲“非存 在”、“意见”。
1、关于“存在”和“非存在”
西方哲学史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三章 中世纪经院哲学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第五章 近代英国经验论哲学 第六章 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第七章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第八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清西方哲学史的对象和学习西方 哲学史的目的及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 握本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明确为什么 要学习西方哲学史。
具有原始的“物活论”思想。
(二)阿那克西曼德
认为万物的始基是一种比水稀薄而又 比空气浓厚无定形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 称为“阿派朗”,意既“无限者”。
他还第一次提出了始基与万物之间关 系的必然性思想,他称这种必然性为“命 运”。
另外,他也最早提出了对立物的思想。
(三)阿那克西美尼
认为气是万物的始基。 他还用气的稀散和浓聚两种对立的性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指公元前7至6世纪——公元5世纪希腊罗马奴 隶制社会的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条件:奴隶制的确定;农业和手工业进
一步的分离;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积累。
思想来源:希腊神话和东方的科学知识。
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一)泰勒士
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史上 第一个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了水是万物 的始基的观点。

西哲史介绍精品PPT课件

西哲史介绍精品PPT课件
3、韩东晖主编:《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 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五、推荐参考书
4、苗力田、李毓章主编:《西方哲学史新 编》,人民出版社,1990。
5、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1。
6、汝信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先出版8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1985。
四、学习指导
1、全面、系统地阅读本课的指定教材和讲义, 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各个时期哲学流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观点和著作,正确理解和 认识不同时期哲学家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命 题、原理和思想体系。
2、解决好“我要学”和“要我学”的关系, 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摄取和选择“背景知识、 辅助教材、参考资料、相关文章、哲学家简 介、哲学家趣谈和妙语”等有关文字和图象 资料,加深对西方哲学史的理解。
四、学习指导
3、学习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并加强学员 之 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参与、教 学相长、共同提高。
4、认真思考练习题目,注意把握编章要点和 重点,自觉去作“自我检测题”以检验自
己 的学习效果。
五、推荐参考书
1、冒从虎等:《欧洲哲学史》(上下两卷), 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2、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内容简介
2、主讲23个学派:本课程有针对性地 把西方哲学史的内容编成二十三个学派,即 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非斯学派、 爱利亚学派、原子论学派、智者学派、柏拉 图学派、逍遥学派、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 学派、折衷主义学派、教父学派、唯实论学 派、唯名论学派、人文主义学派、宗教改革 中的新教学派、自然哲学复兴学派、空想共 产主义学派、经验论学派、唯理论学派、自 然神论学派、百科全书派和德国古典哲学流

《西方哲学史》课件

《西方哲学史》课件
《西方哲学史》ppt 课件
目录
• 古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哲学 • 现代哲学
01
古希腊哲学
早期希腊哲学
01
02
03
泰勒斯
主张“水是万物之源”, 强调观察和理性思考,被 认为是西方哲学之父。
赫拉克利特
提出“万物皆火”的观点 ,认为万物不断变化和流 动,强调矛盾和对立统一 。
现象学: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总结词
关注现象的本质
详细描述
现象学强调对现象的直接经验和本质研究,认为现象是唯一真实存在的,而本质则隐藏 在现象之中。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是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通过深入反思和直观
来探究现象的本质。
分析哲学: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
总结词:语言分析
详细描述:分析哲学关注语言的意义和逻辑结构,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分析语言的 含义和逻辑关系。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卡尔纳普都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他 们主张通过语言分析来澄清概念和解决哲学问题。
德谟克利特
提出原子论,认为万物由 原子构成,强调物质和感 性认识的重要性。
古典希腊哲学
苏格拉底
01
强调“认识你自己”,主张通过对话和辩证法来探寻真理和智
慧。
柏拉图
02
提出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追求超越感官
的真理和智慧。
亚里士多德
03
提出实体论,认为事物由本质和形式组成,强调经验和归纳推
康德主张先验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世界,先验范畴是认识的必要条件。费希特则发 展了康德的先验主义,提出了“绝对自我”的概念,强调个人自由和创造性的重要性。黑格尔则提出 了辩证法,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辩证法是理解历史和现实的关键。

十七世界欧洲大陆唯理论

十七世界欧洲大陆唯理论

哥特弗里德· 威廉· 冯·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16)
“自然从来不飞跃”
---哥特弗里德· 威
廉· 莱布尼茨
3.1 生平 莱布尼茨出生于莱比锡,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 这种环境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从小就接触到许多哲 学家的著作。1661年,他考进莱比锡大学。1663年,莱布尼茨转入 耶拿大学研读数学。1666年在阿尔特多夫大学得法学博士学位。 1672年,他受聘担任美因兹选帝候相国博因堡男爵儿子的家庭教师, 后来被派往巴黎担任外交工作。1676年,他接受了汉诺威图书馆馆 长的职务。1712年,莱布尼茨在维也纳结识了欧根亲王,最后当上 了帝国宫廷参议。莱布尼茨一声在宫廷任职,高官厚禄,声名显赫。 3.2 代表作 《神证论》(1710年);《单子论》(1714年) 3.3 主要哲学思想 3.3.1 单子(monads)论 3.3.2 唯理主义认识论 3.4 主要美学思想 3.4.1 美的本质在和谐,而美的起源在上帝 3.4.2 美感不涉及利害 3.4.3 审美和艺术的道德作用
勒内·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
“我思故我在。” ---勒内伦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家庭。1604年进入耶 稣会经办的拉· 夫列夫学院学习。1612年,笛卡尔入波埃顿大学学习法 律。毕业后游历欧洲各国,寻求各种实际知识。他广泛地研究了数学、 物理学、光学和解剖学,并达到很高的造诣。1617年,他加入了拿骚 的莫理斯和提利将军的军队,同各式各样的人物进行接触。1621年, 他离开军队,继续从事旅游和研究工作。1629年,笛卡尔卖掉自己贵 族的世袭领地,从法国移居到当时学术研究比较自由的荷兰,从事著 述,在那里居住长达二十年。1649年,笛卡尔应瑞典女王的邀请,迁 居斯德哥尔摩,次年逝世。 1.2 代表作 《谈方法》(1637年);《沉思录》(1641年);《哲学原理》(1644 年) 1.3 主要哲学思想 1.3.1 “形而上学”(Metaphysics) 1.3.2 “物理学’’ 1.4 主要美学思想 1.4.1 “同声相应” 1.4.2 愉快和美的标准 1.4.3 美丑的感觉与当事人的生活经验有关

西方哲学史发展分析ppt课件

西方哲学史发展分析ppt课件
因为国家由契约的签订而产生,所以所有的公民都受到一 个公正的大家认可的契约的限制,没有人能超越其上。柏拉图 认为将权利与智慧结合在一起是很难得,而人性又是自私的, 所以必须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最初的法治观念。
-
2019
对宗教神学的影响
12
古希腊罗马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是基 督教的理论来源,新柏拉图主义对超验实在的推崇和斯多亚 学派都逻各斯观念的解释等都为基督教做了观念上的铺垫。 基督教还用希腊哲学的观念和方法来建构系统化的神学体系, 解释上帝的存在及其本质核心信念等。其次,基督教通过希 腊罗马哲学来增强自己的合理性。
晚期中世纪哲学
14~15世纪中,是中世纪哲学的末期。由于罗马教会的衰微、自然科 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重经验事实的本来面目逐步被认识,人们厌 弃教会曲解了亚里士多德,于是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日益脱离 神学。
-
2019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关于主观精神世 界的哲学,具体表现为心灵哲学和宗教哲学。
1
哲学史发展分析
-
2019
目录
2
——————————古罗马古罗马时期哲学发展 ——————————中世纪时期哲学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哲学发展 ——————————现代时期哲学发展 ——————————小结
-
2019
古希腊时期
-
21
2019
宗教哲学化—经院哲学
22
中世纪的宗教哲学,就不得不提一种中世纪特有的哲 学: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 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 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类认识是直观认识,来源于洞察事物本质和理性认识的前提 的真观念。直观认识是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它必然为真而“无 需任何传闻或经验或推理的技术”。认识的直观在于认识对象的 个别性、认识方式的直接性,以及认识范围的无限和永恒。斯宾 诺莎按照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把直观认识的来源和对象归结为 “上帝”,上帝向理智直接启示,人的理智按照“神的无限本质 及永恒性”认识所有事物和观念的本质。
三、属性和样式
• 斯宾诺莎把实体的主要规定性称为“属性”。他对属性的定义是: “从理智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从理智看来”,即 人所能认识的属性。他认为,无限的实体有无限的属性,但人的 理智所能认识的只有广延和思想两种。
• 斯宾诺莎把个别事物称作实体的“样式”。他对样式的定义是: “实体的特殊状态[affections],亦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 事物而被认识的东西。”他认为,实体是独立自在的,而个别事 物是派生的;实体是自因,个别事物是一个他因造成的结果,又 是造成另一个结果的他因。实体体现了世界的统一性和无限性, 而样式表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有限性。实体与样式的关系是整体 与部分、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无限与有限、永恒和变化的 关系。
自因
无限
实体(神)
唯一
不可分割
• 斯宾诺莎按照西方形而上学和神学传统,把实体等同于神。他明确否 认人格神,认为神和实体是同义词,但实体不是犹太—基督教的上帝
• 他在证明“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在神之内”的定理之后,对神人同形同 质的宗教观念进行了有力批判。他尖锐地说,形体、人的心灵和情欲 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性质来规定无限的实体,是本末倒置的“妄自 揣想。
• 第二类认识是经验,来源于泛泛的经验和常识,而不追问经验现 象的本质和事实的原因。这类认识依赖于人自身的身心状态,既 无确实性,也无必然性,虽对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但却是有缺 陷、片面、混淆和不正确的认识。
• 第三类认识是理性知识,来源于关于事物的“共同概念”和“关 于事物的特质的正确观念”,前者指共相,后者指殊相。这类认 识有较大的确定性,可被归入真正的认识范畴。但这类认识还不 知道推理所依赖的前提和产生事物的原因,因而仍有缺陷,不能 称之为最高的认识。
• 自然物和观念发生在不同的因果序列中,自然物和观念也不能相 互作用。自然物的因果序列与观念的因果系列犹如两条平行线, 相互对应而不相互作用和干预;同样,这两个因果序列上的样式 一一对应,而不交叉或汇合。斯宾诺莎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心物平 行论。
自然物的因果序列与观念的因果系列犹如两条平行线,相互对应而不相互作 用和干预;同样,这两个因果序列上的样式一一对应,而不交叉或汇合。
• 他对自由的理解是:“仅仅由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其行为 仅仅由它自身决定。”在自然界,只有实体或神是自由的存在, 一切实体的样式,包括人的身体和观念,都为严格的因果关系所 决定。但是,决定论和人的自由并不矛盾。人的自由只是与心灵 被奴役的状态相矛盾。心灵被奴役的原因在于情感与身体相混淆, 并控制人的心灵;而人的自由在于用“理性克制感情,管辖感 情”。
• 斯宾诺莎顺应自然科学的自然界观念,把实体等同于自然整体。他借 用自然哲学中的区分,认为自然界既是“能动的自然”(natura naturans)即自我规定、自行运动的能动主体,又是“被动的自然” (natura naturata)即相互规定、彼此作用的客体的总和。他所谓的 实体不过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同人分离的自然”。
• 他首先解释如何获得可靠而正确的方法。 “方法不是别的,只是反思 的知识或观念的观念”。
• 但斯宾诺莎提出的“观念的观念”也并没有摆脱无限循环的怪圈,因 为反思一个观念是否是真的观念,还要被另一个观念反思是否为真, 如此循环,永远也得不到最后的真理。他认为,为了打破反思观念的 循环,方法论的反思开始于天赋观念,天赋观念不需要其他观念来证 明其真理性;相反,它是其他观念达到进一步真理的工具和前提。
四、心物平行论
• 和笛卡儿一样,斯宾诺莎认为广延和思想是实体的属性,但他用 一元论代替了二元论。他认为,广延和思想不是分别属于两个实 体的两种属性,而是属于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
• 实体的属性派生和决定实体的样式,广延的属性派生出自然物的 无限样式或因果关系,思想的属性派生出观念的无限样式或因果 关系。
• 斯宾诺莎将实体与神和自然相等同,把神理解为自然总体,神的 力量就是自然的力量,神的律令就是自然的法则,神通过自然法 则来主宰世界,自然事物体现神的本性。这种观点被称为泛神论 (pantheism)。在泛神论的外表下,斯宾诺莎实质上表达了自 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 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必须“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 界。
西方哲学史
第十章 欧洲大陆唯理论
01 斯宾诺莎
02 莱布尼茨
本章概要
• 1609年,荷兰建立了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成为“17世纪标准 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以及科学、艺术、文化、 教育事业的繁荣局面,为斯宾诺莎发展和传播理性主义思想提供 了难得的机遇。而当时的德国,虽然整体上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市民资产阶级势力相对薄弱,但作为宗教改革运动精神发源地之 一,受当时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也出现了莱布尼 茨这样的唯理论哲学家。
感官会欺骗我们
理智反思带来的观念是真观念
• 2.认识的种类
• 斯宾诺莎承认,除了依靠真观念获得认识,人还有获得认识的其 他途径,他把认识区分为以下四类。
• 第一类认识是意见或想象,来源于传闻或任意提出的名称、符号, 而不追问传闻的真实性和符号意义的确定性。这样认识得来的知 识是不可靠、不确切、变化不定的,真正说来算不上知识。
• 第一,实体是自因的。 • 第二,实体是无限的,因为它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 • 第三,实体是唯一的,因为它是无限的,包含着无限属性和状态。 • 第四,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存在和认识都包含在实
体之中,但实体统一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否则,就要受到它的 部分的限制,这与实体的无限性和唯一性相矛盾。
五、情感和幸福
• 在斯宾诺莎哲学中,与人的身体相平行的观念包括感觉、欲望和 情感等。他对情感的定义是:“我把情感(affectus)理解为身 体的感触(affectiones),这些感触使身体活动的力量增进或 减退、顺畅或阻碍,而且这些情感或感触的观念同时亦随之增进 或减退,顺畅或阻碍。”在他看来,情感具有心理和生理相一致 的特征,既属于身体的因果关系,表现为生理状态;也属于心灵 的因果关系,表现为心理观念。斯宾诺莎从心灵内部寻找情感活 动的原因和结果,建立了道德哲学意义上的人性论和伦理学。
• 斯宾诺莎认为,属性和样式分别表示实体内外规定性,属性是实 体的内在本质,样式是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每一个属性都是一 个因果系列,一个因果系列表现为无限多样式,每一个别事物都 是因果系列中的一个样式。
• 他把因果系列称作实体的无限样式,而因果系列中的个别事物是 实体的有限样式。他认为,如果说实体是自然整体,那么实体的 无限样式就是自然界的因果链条,而有限样式都是因果链条的环 节。自然界的事物都处于因果链条之中,环环相扣,每一个决定 另一个,所有都为实体所决定。斯宾诺莎关于实体和样式的抽象 论述是严格的决定论,反映了机械论的因果决定论,即一切事件 都为因果关系所决定。
从心灵内部寻找情感活动的原因和结果
• 1.自然主义的伦理学
• 斯宾诺莎看到,以前的人们因为把人和自然割裂开来而产生了两 种错误的倾向,或抬高人贬低自然,或抬高自然贬低人。他认为, 人类情感是存在于自然中的样式,情感和世间的万物一样,遵守 自然的普遍规律和法则,“出于自然的同一的必然性和力量”。 因此,他提出要“运用普遍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去理解”人性,真 正通达幸福之路。
• 斯宾诺莎认为,所有自然禀赋、情感和欲望都伴随着观念。这些 观念中有些是混淆的、不充分的,或与身体状态有关,或是对外 在原因的错误观念,这使人没有能力控制和缓和自发产生的情感, 而为情感所奴役。反之,如果这些观念是充分的、真的观念,就 能使人对情感和欲望的外在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有正确 的认识,使人得到自由。
•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身体属于广延属性,人的观念属于思想属性。 每当身体在广延的因果序列上发生变化时,观念在思想的因果序 列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他根据身心对应的道理, 得出了“构成人的心灵的观念的对象只是身体”的结论,即发生 于身体内的东西无一不被心灵所知觉。
• 斯宾诺莎的心物平行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笛卡儿二元论不能 解释人的身心同步活动的理论缺陷。但由于心物平行论不承认思 想和存在相互转化和影响的辩证关系,仍然属于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式。
•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自然倾向(conatus)是自我保 存,这是一切动物自然本性决定的行为和意向。善是所有快乐和 欲望的满足,恶是所有痛苦和欲望的折磨。在这里,斯宾诺莎把 伦理的善恶解释为人对自身完满性增减的感觉,把伦理学建立在 人性自然倾向和自然情感的基础之上传播到欧洲各地,本人也因高尚的品 德和自由的思想被后人视为榜样。
• 《伦理学》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其哲学思想的 总括,包括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实体一元论 的自然观、唯理论的认识论、将德性与理智联 结为一体的伦理学。
一、真观念与几何学的方法
• 斯宾诺莎《伦理学》的全标题为《按几何顺序证明的伦理学》。 这本书从公理、定义出发,严格按照演绎的步骤证明命题,甚至 模仿欧几里得《几何原理》用“证讫”(Q.E.D)这样的字眼。 为什么他要用几何学的形式撰写哲学著作?
• 3.知识的体系
• 斯宾诺莎哲学的目标,是用直观认识吸收理性知识中的合理成分, 克服经验、意见和想象的不可靠和不确定成分,建立一个涵盖神 和人、自然和人类、思想与幸福的真观念体系。他采用的方法是 从真观念出发,不断地增加和联结真观念。一是确认真观念,将 真观念和表象区分。他认为要证明真理和作出正确的推论,用不 着真理和正确推论本身以外的任何工具。二是从一个真观念推导 出其他真观念,真观念越多,知识越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