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分:
• 道德教育
– 是关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 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
• 政治教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 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 治信仰的教育。
• 思想教育
– 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 的教育。
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
• 生存教育 • 生活教育 • 生命教育 • 安全教育 • 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
问题解决
• 王老师班上有几名男生总爱 在教室乱扔垃圾,为纠正他们 的不良习惯,王老师在对他们 晓之以理后,和他们约法三章: 以后再发现乱扔垃圾就罚做一 周教室卫生。这办法开始似乎 有效,但没过几天教室里垃圾 又泛滥,这次王老师对他们进 行了严厉批评,之后教室又干 净了两周。这天早上王老师去 检查早自习,刚进教室就看到 莫小华将一揉皱的草稿纸随手 扔到了地上,她顿时火起……
教育统一的过程
•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
程
德育原则(重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俗语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 的长处和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2、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 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 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他们的意志和人格,以及抵制引诱和战胜 引诱的能力。”
范畴不同 教育活动范畴
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影响因素 不同
结果不同
学生受到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 响
与社会要求一致
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 发的环境因素)
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 也可能偏离或背离
联系:教育与促发展的关系
1、德育过程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
2、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 品德形成与发展。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 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 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 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 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 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 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思考与练习』
• 4、材料分析:
• 2008年9月,我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
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 含有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 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 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 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 同的三聚氰胺。这样的检查结果让国人感到震惊。从此之后, 很多人就对国产奶粉产生了怀疑,国外的奶粉品牌却大受追捧。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
• 时代性与继承性 • 基础性与层次性 • 现实性与超越性 • 统一性与个体性
德育概念界定
讨论:
我国中小学德育 的主要内容与实 现形式?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 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 理想和传统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 劳动教育 • 纪律与法制教育 •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 文明礼貌的教育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问题:1、以上两段材料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吗?
•
2、教师应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
德育原则(表一)
原则
含义
依据
导向性原则 强调德育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使学 德育目标
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疏导性原则
(正面教育 或正面引导 原则)
指德育时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德育规律
以说理疏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品德形成规律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 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 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 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 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 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 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 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 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 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 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 劳动技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 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教育。
善美的种子
『思考与练习』
• 1、辨析:
–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 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 2、选择:
•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
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
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
• 1、试分析这些男生 “屡教不改”的原因?
• 2、如果你是王老师, 你会采取什么态度和 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章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
(有可能出简答题、材料题)
主要目标:
1、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 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 际中的问题。
2、理解德育原则。
德育过程界定
概念辨析:
区别
德育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 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 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 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 守法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树 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如何看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规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 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 原因分析:
-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周 期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不良品德矫正的艰巨性
对规律四的遵循
• 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有耐心、恒心和信心; • 要求教育者掌握德育的方法和艺术,因材施教 • 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尽早在孩子心中播撒真
• 请结合德育的经济功能理论,分析此案例。
第二章
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
(不会细考)
“德育目标”界定
“长期以来,在教师中一直有一 种舆论:我国德育目标过高,不 容易达到,以致现行德育普遍缺 乏失效。”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1998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 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 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 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 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 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与班级管理
单选10个 辨析3个 简答3个 材料1个
20分 30分 30分 20分
重点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
凡是这份资料里面的《思考与练习》 都是有可能出原题的,大家认真看啊。
课程教学计划
• 德育与德育功能:2课时 • 德育目标与内容:2课时 • 德育规律与原则:3课时 • 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3课时 • 班级与班级管理:3课时 • 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3课时 • 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2课时
规律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运动的过程
•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代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 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 的矛盾;
对规律三的遵循
• 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提出 合理德育要求;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 调节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案例研究 (好好分析,有可能考)
德育过程结构
静态:指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德育媒介。 动态:德育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格的影响 德育内容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方法 反馈
德育规律
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 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两层含义: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 行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或晓 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持之以 恒,或导之以行;
规律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 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两层含义:
-活动与交往是德育的载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的基础; -教育者组织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 影响;
对规律二的遵循
• 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 • 活动与交往的多样性 • 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 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阶段 习俗性德育
古代德育
现代德育
特征
维护氏族利益为目标 以传统习俗和规范为内容 以训诫为主要德育方法
强制性 神秘性 保守性
民主性 科学性 开放性
“德育功能”界定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 促进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 的功能
• 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 • 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
(重要标志)
取的行动。
“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1、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 2、道德情感和意志也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行为; 3、道德行为对道德认识的获得与巩固、道德情感的形成与 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很大作用。
对规律一的遵循
• 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发挥整体功能 • 德育要有针对性与多端性
和积极性。
德育实践
知行统一 原则
德育中既重视系统的理论教育,又注 德育规律 意组织学生的行为实践,将提高思想 认识与培养行为习惯统一起来。
德育原则(表二)
原则
含义
依据
集体教育与 德育中既要教育集体,同时又要 集体和个人的辩证关
个别教育相 结合原则
依靠并通过集体,针对其中每个 成员的特点加强个别教育
品德结构的“四因素”
知 (基础)
道德认识 是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 规范的认识
情
道德情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原则感知、理解、
(中间环节)
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
意
道德意志 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
(精神力量)
动性,包括毅力和自控力
行
道德行为 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
系;思想品德形成规 律
尊重信任与 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又要 德育目的
严格要求相 结合原则
按照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和道德 规范要求学生
品德形成规律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 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联系
• 相互影响和制约 •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
的基础和根本 • 道德目标的达成需要
多样化的德育途径与 手段
案例研究
• 中学生早恋
– 品德问题? – 心理问题?
• 一个孩子发泄对老师 的不满
– 品德问题? – 心理问题?
德育的历史发展
成的功能 • 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个体品德结构
德育个体享用性功能
• 即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 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 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 验到满足、快乐、幸福,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 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 道德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 政治秩序,充当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工具,而且在 于引导受教育者认识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独立的、 终极的意义,使他们把道德追求看作是人生的目的和 归宿,在道德追求中体验做人的伟大、尊严、快乐和
幸福。
—— 转引自:李太平.论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道德教 育的转型[ 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思考与练习』(有可能是考题)
• 1、辨析:
– 德育即道德教育。 – 德育功能就是德育目的或德育效果。
• 2、简答:
– 品德的心理结构。
• 3、选择:
–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础与根本是: A、道德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
思考
• “教育的全部问题可 以用一个概念—— 道德——包括”
•
——赫尔巴特
•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功能
(掌握德育相关的概念)
1.什么是德育? 2.德育的历史发展 3.德育的功能
德育概念界定
广义德育的外延(仔细看看它们的区别和
联系)
• 道德品质教育 • 政治教育 • 思想教育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