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班级管理德育案例德育与班级管理电子版

班级管理德育案例德育与班级管理电子版

班级管理德育案例德育与班级管理电子版
德育案例-班级管理:
案例一:班级卫生管理
某班级卫生状况较差,学生不注意卫生习惯,导致教室、走廊等地方经常脏乱。

班主任采取如下措施来管理班级卫生:
1. 倡导环境卫生:在班级开展环境卫生教育,提倡学生爱护环境,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2. 班级卫生值日制:制定卫生值日表,每天安排不同的学生负责班级卫生清洁工作,营造共同参与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 奖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注重卫生的积极性。

4. 引导学生参与卫生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卫生小组活动,动态跟进环境卫生情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卫生管理、共同维护良好的卫生环境。

案例二:班级纪律管理
某班级学生纪律松散,存在迟到、旷课、随意讲话等问题,影响教学秩序。

班主任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班级纪律:
1. 明确纪律要求:在班级会议上向学生明确纪律要求,要求学生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旷课,不在课堂上随意讲话等行为。

2. 班级纪律规范:制定班级规范,明确纪律底线和惩戒措施,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依法而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3. 班级纪律监督:设置班级纪律监督员,由学生自己轮流担任,监督班级纪律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4. 激励机制:及时给予遵守纪律、表现良好的学生奖励,例如表扬、奖励品等,激发学生积极遵守纪律的动力。

以上是两个班级管理德育案例的电子版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德育与班级管理资料.ppt

德育与班级管理资料.ppt

规律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 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两层含义:
-活动与交往是德育的载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的基础; -教育者组织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 影响;
对规律二的遵循
• 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 • 活动与交往的多样性 • 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 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 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联系
• 相互影响和制约 •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
的基础和根本 • 道德目标的达成需要
多样化的德育途径与 手段
案例研究
• 中学生早恋
– 品德问题? – 心理问题?
• 一个孩子发泄对老师 的不满
– 品德问题? – 心理问题?
德育的历史发展
德育过程结构
静态:指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德育媒介。 动态:德育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人格的影响 德育内容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方法 反馈
德育规律
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 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 两层含义: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 行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多种开端:或晓 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持之以 恒,或导之以行;
幸福。
—— 转引自:李太平.论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道德教 育的转型[ 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思考与练习』(有可能是考题)
• 1、辨析:
– 德育即道德教育。 – 德育功能就是德育目的或德育效果。
• 2、简答:
– 品德的心理结构。
• 3、选择:
–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础与根本是: A、道德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德育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德育

小学班级管理制度德育第一条班级纪律规范1.学生上课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早退,违反规定需向班主任请假。

2.学生要保持文明礼貌,尊重师长,不得恶语相向,不得辱骂同学。

3.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班级设备,严禁乱扔垃圾,损坏校园环境。

4.学生不得违反校纪校规,偷偷玩游戏、看视频,影响课堂秩序。

第二条学习规范1.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生要自觉遵守学习安排,不得擅自缺课、旷课,否则须向老师请假。

3.学生要团结互助,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不得欺负弱小,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第三条集体活动规范1.学生要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班会、社团活动等。

2.学生要服从班委的管理,不得违反规定,保持好的团队风气。

3.学生要爱护集体荣誉,勇于担当,有志向,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

第四条班级卫生规范1.学生要自觉维护班级卫生,保持整洁,不得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场所卫生。

2.学生要按时做好班级卫生保洁工作,轮流值日,保持卫生环境整洁。

3.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不得穿拖鞋、短裤、露脐装等不合适服装。

第五条违规处理办法1.对于违反上述规定,班主任将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提醒学生自我反省,并向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2.对于多次违反规定,表现恶劣的学生,班主任将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包括批评、警告、严重者甚至记过等处分。

3.学校将通过班级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班级管理制度德育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基础规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班级氛围。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奋斗!。

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课件

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课件
班级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班级组织建设与管理
班级组织结构
明确班级组织结构,包括班长、学习委员 、生活委员等职位,确保班级管理有序。
班级管理制度
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包括考勤、纪律、卫 生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班级秩序良好。
班级管理职责
明确班级管理职责,确保每个职位都有明 确的职责和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班级日常管理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德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 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
德育工作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通过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公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合 格的公民。
德育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德育工作的原则
德育工作的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这些原则要求德育工作 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强调实践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学生 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自我教育法等。这些方法要求教育者通过有说 服力的说理、有情感色彩的陶冶、有实际意义的实践锻炼和有目的的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鼓励和支持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分 享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促进班级管 理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典型问题案例
针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和建 议。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

德育与班级管理王桂艳笔记摘要:一、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1.德育的定义和作用2.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二、班级管理中德育的具体实践1.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4.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三、提高班级德育效果的方法1.强化班主任的引领作用2.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3.创新德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4.注重德育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表现四、德育与班级管理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及问题概述2.针对问题采取的德育措施3.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及反思正文:德育与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关乎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班级管理则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等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德育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价值引导和精神动力,班级管理则为德育提供了实践平台和载体。

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

其次,德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最后,德育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班级整体的战斗力。

在班级管理中,德育的具体实践包括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以及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

这些实践既体现了德育的要求,也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提供了保障。

提高班级德育效果的方法包括强化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创新德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注重德育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表现。

这些方法旨在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以德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德育措施,可以切实改善班级管理状况,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第一篇:德育与班级管理(全)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的内涵:第一,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三,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关于个体和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五、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六、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即“三观”教育。

七、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

八、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九、现代德育体现出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等特征。

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简答)1)德育的政治功能。

(首要的)政治关系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

体现在生产、经济形态、生活和消费等领域。

3)德育的文化功能。

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十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能力形成的形成、发展上。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doc资料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doc资料

德育与班级管理(全)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

二、广义的德育概念可以定位为: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主动的生成与建构,以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三、德育的内涵:第一,德育是一种教育活动;第二,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活动;第三,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四、道德教育的内涵:是指关于个体和个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强调自觉与自愿的统一。

五、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向受教育者传播相应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信仰的教育。

六、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价值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即“三观”教育。

七、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个性心理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它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力;二是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它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的特色风貌。

八、古代德育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这是一个强制性、神秘性、保守性的德育发展阶段。

九、现代德育体现出民主化、世俗化、科学化等特征。

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简答)1)德育的政治功能。

(首要的)政治关系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机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为的引导。

2)德育的经济功能。

体现在生产、经济形态、生活和消费等领域。

3)德育的文化功能。

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十一、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简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德育的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形式结构和能力形成的形成、发展上。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四、个别教育
• 在班队中,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是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 • 集体教育是班级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个别 教育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深化。
• 个别教育就是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通 过个别接触的方式进行教育。
• 在个别教育中,怎样转变“后进生”(也称“ 学困生”)是个比较令人关注的问题。作为班 级管理者该如何使受教者中的一分子——后进 生,也能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德育的方法
我国学校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 、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等 西方学校德育常用的方法有: 道德讨论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 等。
四、德育的方法
(一)说服
第一,依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定。 第二,依学生的实际态度而定。 第三,依具体的任务而定。
(二)示范
1、以德服人 2、直接示范与间接示范
5、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
第一节


一、班级的定义及其特点和功能
(一)班级的定义 1、班级: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规范组织 起来的,由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近、有相当 数量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 特征的群体。
(三)班集体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功能
归属 功能
班级 功能
保护 功能
社会化 功能
个性化 功能
分析
• (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学习成绩 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 ,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 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 • (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 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 的原因。 •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 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 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 棒。”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 极因素。 •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 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 确立信心。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引言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

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并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塑造。

而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内学生进行组织、指导和管理的过程。

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德育和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德育需要通过班级管理来实现,而班级管理也离不开德育的指导和引导。

具体来说,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保障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是进行德育的基础。

班级管理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秩序井然、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德育引导。

因此,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了保障和前提条件。

德育指导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德育指导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通过德育指导,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只有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班级管理才能顺利实施。

因此,德育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规定,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

比如,班级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班级管理也可以通过组织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因此,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通过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班级管理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提出几点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建立和谐秩序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立和谐秩序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参考一: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价值观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主题班会、心理辅导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品德修养教育。

通过故事、经典诵读、道德模范等方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品格特质。

3. 行为规范教育。

通过制定班规、纪律约束、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意识。

4. 社会公民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义务劳动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5. 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创设班级氛围、布置班级环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自主或与其他科任教师合作,制订班级德育计划和班级管理方案,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状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班级德育计划的表格:参考二:德育和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学校教育中,两者缺一不可。

下面我将更加细致地讲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德育德育是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明确什么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身体力行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个性发展。

-推崇团队精神: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2.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以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制定班规班纪: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级内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德育与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德育与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1、德育的个体功能有: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

p262、当代我国德育目标的价值走向为: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强调社会价值与主体发展功能的整合、兼顾基础品质与个人素质的培养。

P403、影响德育方法实施的因素:主体因素、坏境因素。

P894、班级管理的要素包括:班级管理主体、班级管理客体、班级管理目标和班级管理方法。

P1165、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落实学校的管理目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和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

P119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政治、经济和自然性功能。

P227、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生德育内容的统一规定。

主要表现在1993年和1995年颁布的:《小学德育纲领》和《中学德育大纲》。

P498、影响德育方法实施的环境因素: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

P909、班级管理特点:教育性、服务性、繁琐性和多变性。

P11710、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P154二、名词解释1、德育P92、说服教育p913、情感陶冶法p924、班集体p1755、班级制度管理p2506、班级管理轴辐模式p2307、德育目标p338、榜样示范法p929、品德评价法p9210、班级目标管理p25711、班级绩效管理p27212、班级管理树状模式p229三、简答1、简述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p48(1)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年龄特征;(3)当前的形势任务和学生的品德实际;(4)人类普遍伦理与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

2、简述班级管理的要求p120(1)爱心是搞好班级管理的桥梁;(2)班级荣誉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基础;(3)规章制度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依托;(4)赏罚分明是搞好班级管理的保证;(5)班委会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6)师生间良好沟通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催化剂。

3、简述班主任的能力因素p155(1)组织管理能力(2)创新学习能力(3)思想教育能力(4)交往和表达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6)自我调控能力4、简述班集体建设的一般策略p183确立共同目标、组建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培养优良的班风5、简述班级活动的作用p201(1)班级活动是建设良好班级的重要构成(2)班级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6、简述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p243突出两个主体、倡导个性释放、坚持多元合作7、简述我国德育内容的基本结构p51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8、简述班级管理的新概念p129(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3)健康向上的班级管理环境(4)新型的管理模式(5)因人而异的个性管理(6)多元合作的管理机制9、简述班主任的心理素质p158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10、简述班集体的形成过程p181(表格)组建阶段——雏形阶段——成形阶段——成熟阶段11、简述班集体活动的原则p211(1)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时代性原则12、简述新型班集体管理模式的建构要求p245(1)树立新型的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新型的民主教育观、树立开放的整体教育观(2)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致的目标系统、有一定难度并切实可行、明确具体且易于评价(3)处理好同一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抓住同一性,突出差异性。

9 10 德育与班级管理

9 10 德育与班级管理
5.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6.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明确的共同目标)(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从联系上说,德育只有遵循人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对象的有限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0.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本班认可教师的作用,协助和指导班级共青团活动,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对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是班级的____、____和____,是学校办学思想的____,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____,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____。(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贯彻者,纽带,桥梁)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知识重点第一章:1.什么叫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从侠义上讲,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从广义上讲,德育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2.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1)传统思想的影响(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3.人类社会分为: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

4.学校教育的转变:从培养官员和神职人员为主的教育演变为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

5.人类德育历程经历的阶段: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

6.习俗性德育:主要指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

7.古代德育: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8.现代德育: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的的德育,与古代德育的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相反。

主要特征有:(1)学校德育的民主化(2)学校德育的世俗化(3)学校德育的科学化。

9.当代学校教育新的轨迹与特点:(1)理论与探索的时代(2)寻求平衡的时代(3)全球化德育的时代。

第二章:1.品德的概念:就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

它既包含一定的个性倾向性,又包含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品德和道德的区别: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

3.品德心理的构成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道德认识越深刻,思想道德感情就越有理性的指导;道德意志越坚定,思想道德行为就越具有自觉性;反过来,情感、意志的力量有又助于加深认识;道德行为的实践,又能加深认识、激励敢情、锻炼意志,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三章:1.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的关系:(1)德育目的就是教育与目的(2)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3)德育目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恢复高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展开全面的拨乱反正,教育进入了恢复和新的发展时期。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

德育与班级管理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管理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德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内在联系德育是培养学生人格的过程,通过德育的方式,学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

而班级管理则是通过组织、管理和引导班级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首先,德育目标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管理的目标应当与德育目标相一致,即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

通过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以引导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其次,德育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德育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讲座、主题班会、德育演讲比赛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再次,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班级管理不仅掌握着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也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班级管理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有效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1. 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行为准则进行行事,促进班级秩序和团结。

规章制度要明确、简明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执行能力,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遵守度。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

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3. 强化班级活动组织班级活动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推动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

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是指针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中学德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

中学班级管理是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制定班级规则、组织班级活动、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个体发展等方面。

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示例: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制定班级规则,包括考勤、作业、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规定,促使学生养成
遵守规则的习惯。

3.组织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比赛等,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
班级凝聚力的提高。

4.个别谈话,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
学生个体发展。

总结: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是指针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制定班级规则、组织班级活动和个别谈话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

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

1.学校德育的原则1 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是指为了达到德育的预期效果,教育者应使用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2 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达到前后连贯地进行下去以保障学生的品德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3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培养学生集体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形成教育每个学生又通过每个学生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培养集体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4正面说服教育原则是指小学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以罢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进行。

5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小学生进行品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观念6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德育中要注意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积极的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7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一方要尊重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

2.学校的德育方法1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向小学生罢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

2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有意义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方法。

3 陶冶法是教育者创设和利用一定的环境条件气氛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4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方法。

5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地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

6 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任务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优良品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3.学校教育途径间接的道德教育所谓间接的道德教育主要指在各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德育班级管理(5篇)

德育班级管理(5篇)

德育班级管理(5篇)德育班级管理(5篇)德育班级管理范文第1篇一、德育管理工作目标依据学校进展目标要求,通过详细工作任务落实,为教学和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工作的重心在同学管理上,教育引领,活动渗透,制度规范,让学做人、学求知、健身心成为师生核心的价值追求。

二、管理基本思路: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制度管理约束为辅。

三、主要内容及举措1.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

由于班级是学校基本的管理单位,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大局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综合素养、治班的策略及投入精力起到打算性作用。

以“培训、优秀班集体创建、同学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讨论”为载体,打造优秀班主任团队。

这是德育处工作重点之一。

培训。

思路不变。

首先思想引领为先,爱与责任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要求班主任对待每一位同学能有出自心底崇高与真诚的关爱,特殊是后进生;同时“走出去”“请进来”拓宽学习途径,但以岗位实践探究提升为主,这也是最重要成长途径(三地6校毕业班级研讨会杨玉英的阅历介绍反响很大)。

三是有目标的推出研讨性质的班团队活动,由于这是施行班级管理的一个主要平台,一星期20节班会课活动质量很重要。

五是方案在4月上旬召开班主任阅历沟通会,就地取材,优质资源共享。

优秀班集体创建。

一是考核评比。

二是提倡班主任大胆设想,查找切入点或突破口,提出一个口号,强化一种意识,营造一种氛围,凝心聚力,引领同学乐观向上喜爱自己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驱动效应;三是重视班级自身文化建设(显性的——看到的,隐性的——内涵的);四是丰富班团队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五是提倡建立学习小组,打造同学互动互助互促的良好氛围。

从以上几个方面思索,乐观构建班级特色。

(亮点的东西:朴实和善、卫生亮点、体育领先,丁伟、赵混全)班主任对同学日常行为习惯管理的讨论。

这是做班主任必需去做而且做好的工作。

常规管理与特色建设并举。

比如:服装仪表的规范、卫生管理、课操管理,面对这些,如何入手,切入点在哪里。

教资考试德育与班级管理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教资考试德育与班级管理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教资考试德育与班级管理复习重点知识总结一、德育基本理论1.德育概念与功能:理解德育的定义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德育目标与内容:掌握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及德育内容的构成。

3.德育原则与方法:熟悉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二、德育实践1.品德教育:理解品德教育的内涵,掌握品德教育的实施策略。

2.公民教育:了解公民教育的目标,掌握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方法。

3.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管理的概念与意义:理解班级管理的内涵及其对学生个体和集体发展的重要性。

2.班级管理的原则与任务: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四、班级组织建设1.班级组织结构:了解班级组织的基本构成和职责分工。

2.班干部培养与管理:掌握班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的策略。

3.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熟悉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五、班级文化建设1.班级文化的内涵:理解班级文化的概念及其对班级氛围的影响。

2.班级文化的建设途径:掌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3.班级活动与文化建设:了解班级活动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掌握策划和组织班级活动的方法。

六、班级日常管理1.课堂纪律管理:熟悉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和维护策略。

2.学生行为规范: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3.家校沟通与合作:了解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七、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1.特殊学生的识别与评估:掌握特殊学生的识别方法和评估标准。

2.特殊学生的教育策略:了解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掌握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熟悉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八、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发展1.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了解班级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掌握创新班级管理的方法。

2.班级管理技术的发展:熟悉现代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如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工具等。

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ppt资料

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ppt资料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一分。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的规定
新课程改革对德育内容的规定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 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 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 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 和社会实际组织德育内容,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强调内容的阶段 性,明确阶段重点,同时也突出了不同年级之间的连贯衔接,九年一贯 制统一规划制定内容;四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 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活动,培养其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 断,避免简单说教。五是突出综合性,以综合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德育课 程,同时德育内容也在其他课程和活动中全面综合地渗透。
当年,陶行知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 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 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 “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 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 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
(四)班级组织的功能 二、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制度管理 (三)班级教学管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十一分。
一、 班级组织
(一)班级组织的概念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促进学生成长 的正式组织。
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 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 标、有计划地执行教育和管理职能的一个正式组织。

德育班级管理

德育班级管理

第二章品德心理与发展1. 品德(概念):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

2. 品德的心理要素: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 品德心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独立,联系,作用4. 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特征:(1)品德心理结构的整体性(2)品德心理结构的历时性与共时性(3)品德心理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5. 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一)外部影响因素:(1)品德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2)家庭环境与品德发展(3)学校德育与品德发展:(1)学科教学与学校活动的影响(2)班集体的影响(3)校风、班风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二)内部影响因素:(1)个性倾向性与品德的发展:动机的影响人生观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影响(2)个性心理特征与品德的发展: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第三章德育目的与内容1.德育目的(概念):是指社会对受教育者在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德育目的的功能:(1)对德育活动的作用: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2)对德育对象的作用:引导功能规范功能3.德育目的确定的依据:(一)客观依据:(1)德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基本要求(2)民族文化传统影响德育目的的确定(3)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与需要制约德育目的的确定(二)主观依据:(1)对人的认识影响教育目的的确定(2)对道德的认识影响德育目的的设定(3)教育思想影响德育目的的确定4.德育目的的类型:(1)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与个体本位的德育目的(2)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与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3)理想主义的德育目的与现实主义的德育目的5.德育目标是具体化的德育目的6.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与班级管理
单选10个 辨析3个 简答3个 材料1个
20分 30分 30分 20分
重点章节: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
凡是这份资料里面的《思考与练习》 都是有可能出原题的,大家认真看啊。
课程教学计划
• 德育与德育功能:2课时 • 德育目标与内容:2课时 • 德育规律与原则:3课时 • 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3课时 • 班级与班级管理:3课时 • 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3课时 • 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2课时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 育,开展法制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开 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民族团结教 育、国防教育和廉洁教育,开展青春期卫 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 劳动技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 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规范教育。
规律三: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运动的过程
•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代表社会提出的道德要 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 的矛盾;
对规律三的遵循
• 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矛盾
案例研究 (好好分析,有可能考)
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
• 生存教育 • 生活教育 • 生命教育 • 安全教育 • 升学与就业指导教育
问题解决
• 王老师班上有几名男生总爱 在教室乱扔垃圾,为纠正他们 的不良习惯,王老师在对他们 晓之以理后,和他们约法三章: 以后再发现乱扔垃圾就罚做一 周教室卫生。这办法开始似乎 有效,但没过几天教室里垃圾 又泛滥,这次王老师对他们进 行了严厉批评,之后教室又干 净了两周。这天早上王老师去 检查早自习,刚进教室就看到 莫小华将一揉皱的草稿纸随手 扔到了地上,她顿时火起……
(重要标志)
取的行动。
“知、情、意、行”的相互关系:
1、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 2、道德情感和意志也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行为; 3、道德行为对道德认识的获得与巩固、道德情感的形成与 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很大作用。
对规律一的遵循
• 德育要注意全面性,发挥整体功能 • 德育要有针对性与多端性
系;思想品德形成规 律
尊重信任与 德育中既要尊重、信任学,又要 德育目的
严格要求相 结合原则
按照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和道德 规范要求学生
品德形成规律
•问题:1、以上两段材料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吗?

2、教师应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
德育原则(表一)
原则
含义
依据
导向性原则 强调德育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使学 德育目标
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疏导性原则
(正面教育 或正面引导 原则)
指德育时教师要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德育规律
以说理疏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品德形成规律
范畴不同 教育活动范畴
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影响因素 不同
结果不同
学生受到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 响
与社会要求一致
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 发的环境因素)
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 也可能偏离或背离
联系:教育与促发展的关系
1、德育过程是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
2、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 品德形成与发展。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 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 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 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 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 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 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 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
• 时代性与继承性 • 基础性与层次性 • 现实性与超越性 • 统一性与个体性
德育概念界定
讨论:
我国中小学德育 的主要内容与实 现形式?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 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 理想和传统教育 • 集体主义教育 • 劳动教育 • 纪律与法制教育 •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 文明礼貌的教育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小学教育阶段德育主要内容是: 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 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 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 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 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 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
善美的种子
『思考与练习』
• 1、辨析:
– 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 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 2、选择: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
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
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
阶段 习俗性德育
古代德育
现代德育
特征
维护氏族利益为目标 以传统习俗和规范为内容 以训诫为主要德育方法
强制性 神秘性 保守性
民主性 科学性 开放性
“德育功能”界定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 促进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 的功能
• 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 • 促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形
规律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 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两层含义:
-活动与交往是德育的载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的基础; -教育者组织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 影响;
对规律二的遵循
• 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 • 活动与交往的多样性 • 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 • 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
思考
• “教育的全部问题可 以用一个概念—— 道德——包括”

——赫尔巴特
•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功能
(掌握德育相关的概念)
1.什么是德育? 2.德育的历史发展 3.德育的功能
德育概念界定
广义德育的外延(仔细看看它们的区别和
联系)
• 道德品质教育 • 政治教育 • 思想教育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思考与练习』
• 4、材料分析:
• 2008年9月,我国爆发了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
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 含有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 聚氰胺含量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对其余109家企业进行了 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显 示,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 同的三聚氰胺。这样的检查结果让国人感到震惊。从此之后, 很多人就对国产奶粉产生了怀疑,国外的奶粉品牌却大受追捧。
成的功能 • 德育的个体享用性功能
个体品德结构
德育个体享用性功能
• 即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 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 要是精神方面),从中体 验到满足、快乐、幸福, 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 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 道德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 政治秩序,充当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的工具,而且在 于引导受教育者认识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独立的、 终极的意义,使他们把道德追求看作是人生的目的和 归宿,在道德追求中体验做人的伟大、尊严、快乐和
品德结构的“四因素”
知 (基础)
道德认识 是对现实社会道德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 规范的认识

道德情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道德原则感知、理解、
(中间环节)
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

道德意志 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
(精神力量)
动性,包括毅力和自控力

道德行为 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
幸福。
—— 转引自:李太平.论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道德教 育的转型[ j].中国教育学刊,2003(6)
『思考与练习』(有可能是考题)
• 1、辨析:
– 德育即道德教育。 – 德育功能就是德育目的或德育效果。
• 2、简答:
– 品德的心理结构。
• 3、选择:
–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础与根本是: A、道德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
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 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
中学教育阶段德育目标是: 教育帮助中学生初步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自豪感;逐步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 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 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遵纪 守法的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树 立爱岗敬业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 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联系
• 相互影响和制约 • 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
的基础和根本 • 道德目标的达成需要
多样化的德育途径与 手段
案例研究
• 中学生早恋
– 品德问题? – 心理问题?
• 一个孩子发泄对老师 的不满
– 品德问题? – 心理问题?
德育的历史发展
• 1、试分析这些男生 “屡教不改”的原因?
• 2、如果你是王老师, 你会采取什么态度和 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章
德育规律与德育原则
(有可能出简答题、材料题)
主要目标:
1、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 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 际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