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1(通用)
中考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含答案)解析
山中留客 (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 , 有何表达作用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浪淘沙‧怀旧 (李煜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梅花绝句 (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 , 有何特点 ?(2“ 山青花欲燃” 一句中“ 欲” 字用得十分传神 , 请简要赏析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 、“断” 、“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 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 ,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闺怨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的?简要回答。
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 寒”“ 孤” 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 故乡今夜思千里” 一句,言“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 ,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新晴 (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语文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为了更好地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古诗鉴赏的试题练习。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几道典型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作品,请分析诗中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意境是什么?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表达了离别时的怀念之情。
古原代表的是远古时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而晚霞、野草和飞鸟是古原上的自然景象,具有深刻的意蕴。
2. 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1)借物抒情: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被诗人妙用,成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元素。
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细腻、温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触颇深。
(2)运用对仗: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周密的对仗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也更能渲染出赋别时的悲凉之感。
二、题目:“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请结合诗意描述杜甫的思想及反映的现实。
(15分)参考答案:1. 诗中的思想是什么?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突显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表达了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他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短暂,对于人生志向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2. 诗中反映的现实有哪些?(1)反映了修建长城的残酷现实:诗中提到“长城如铁,山河重叠”,这是表现中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暗示着修长城的残酷现实,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接续,它的修筑历尽千辛万苦。
(2)反映了国家的危机:诗中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问句,疑惑不解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
此外,诗人还痛切地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奈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诗人对时代及人生状况的反思。
三、题目:下面列出几句诗句,请选择唐代哪篇词作品。
(10分)“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完整)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一)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万枝,XXX掩映XXX迟。
我想起你,你的心像西江水,日夜流淌不停。
1、XXX和万枝对应的是枫叶,重复的“枝”字加强了枫叶的形象,表达出枫叶茂盛的景象。
2、江桥掩映XXX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边夕阳下的景色,令人想象江水和帆船的缓慢流动。
二)渡汉江(唐)XXX岭外音书断,经XXX。
离家久了,音信断绝,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冬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到故乡,我却有些害怕见到亲人,不敢主动询问他们的消息。
1、外、断、复三个字表达了作者的孤独、远离家乡的苦楚和时间的流逝。
2、作者不敢主动询问来人,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和矛盾,既渴望家人,又害怕失望和伤心。
三)闺怨(唐)XXX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XXX都飞走了,我写信寄不出去,愁绪纷杂,梦境也难成真。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我希望自己能像孤月一样,照亮伏波营的黑暗。
1、孤字可以理解为寂寞、孤独,也可以理解为独特、独立,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状态和个性特点。
2、通过描绘思妇的心情递进,表达了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XXXXXX接水为乡,君去XXX正渺茫。
我和XXX一起生活在荆州和吴县之间的水乡,现在他离开了,漫长的XXX在他面前无边无际。
日暮征帆何处泊?XXX一望断人肠。
夕阳西下,他的帆船驶向何处?他的离去让我感到无尽的伤痛。
1、以XXX之口,表达了他对故乡、家人和朋友的思念和不舍。
2、XXX渺茫,与XXX的离去相呼应,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我独自一人在旅馆里,寒冷的灯光下无法入眠,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忧虑。
故乡今夜思千里,XXX明朝又一年。
今夜,我在思念远方的故乡,我的白发在明天又要增加一年。
1、XXX形成对比,加强了孤独的感觉。
2、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老去。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古诗词的解析方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道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其答案,帮助初中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练习题1:从《静夜思》中找出下列句子的上联。
1. 床前明月光。
答案:疑是地上霜。
解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描述夜晚思乡之情为主题。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暗示了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透过窗中的明月,怀念故乡。
所以可以推断上联应是“窗外的夜空明亮”。
练习题2:从《登鹳雀楼》中找出下列句子的解释。
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答案:这里指九州的人们靠着风雷来生存,但现在却无声无息,令人感到惋惜。
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长城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的诗。
这句话中的九州指的是中国境内的各个地区,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指九州的居民借助风为力火为光来生活。
万马齐喑表示现在九州的人们默默无闻,无法言喻的困境,深表诗人的担忧与忧虑。
练习题3:从《江雪》中找出以下句子的上一句。
1. 鸿雁长飞光不度。
答案:青山何处隐玉龙。
解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描写江南冬雪景色的诗。
青山何处隐玉龙一句是指夜晚的时候,江南的山峦笼罩在白雪之中,犹如玉龙般在山中隐现。
下一句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江南的寒冷。
练习题4:从《送元二使安西》中找出以下句子的解释。
1. 暮去明来蜂绕树。
答案:傍晚过去了,清晨又来了,蜜蜂绕着树飞舞。
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写给边境出使的元二的辞行诗。
这句话描写了傍晚时分已过,清晨又到来,蜜蜂围绕着树木飞舞,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练习题5:根据《观书有感》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观书有感》中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答案:《观书有感》主要描写了作者阅读古代文献时的感悟与思考。
解析:《观书有感》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篇随笔,通过描述自己阅读古籍时的感悟,表达了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
“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分析】(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
据此概括即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
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小题1】破满目凄然【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4分)宴词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
(2分)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
(2分)答案: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
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
(1分)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
而《宴词》一诗,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
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1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五、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第一篇: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初一课外古诗赏析 答案
(一)答案:10.(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二)【答案】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
(1)上句“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1分)(2)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
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
(1分)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1分)(三)答案:17.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分,意同即可) 18. C(四)答案:10.答案:B 共1分。
11.答案示例: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消逝,生动形象。
(或者:对比。
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共3分。
12.答案示例:尾联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五)答案:8.答案: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
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评分:答对一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
初中课外古诗解析练习题和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解析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一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A.《静夜思》B.《望庐山瀑布》C.《春望》D.《登鹳雀楼》答案:B2. 以下哪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A.《观书有感》B.《登山》C.《乡村四月》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C3. 下面哪一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之情?A.《望岳》B.《别董大丈二首》C.《月下独酌》D.《赠乌卢沃夫人》答案:B4. 以下哪一首诗中讲述了逃离战乱的故事?A.《十五从军征》B.《登鹳雀楼》C.《大林寺桃花》D.《春夜喜雨》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主题:这首诗以一个人的独处为切入点,描绘了一个寂静夜晚的场景,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思念的情感,传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愁。
意境:诗中以月亮和床前明月光为主要景物,以清静宁谧的夜晚为背景,刻画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情绪和思绪。
表现了一种静谧、深沉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2. 请简要解读《登鹳雀楼》这首诗中的意象和感情。
意象:诗中描绘了壮丽高耸的鹳雀楼,将登高望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了一种壮丽、高远的意象,给人以宏伟雄浑之感。
感情:诗人通过对鹳雀楼的描写,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叹之情,体现了对伟大事业的追求和远大抱负。
同时,在描述中也流露出一种豪情壮志,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综合题请结合你在初中研究过的古诗知识,描述以下诗句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1. "暮江吟月,人生代代无穷已。
"意境:描绘了在傍晚的江边吟诵,月光倒映在江面上,江水汇聚了人生的无穷流转,给人以深沉、悠远的意境。
情感:表达了对人生无穷无尽的感慨和思索,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意境:描绘了白天结束,太阳西沉的景象;并以黄河入海来寄托壮丽、辽阔的意境。
表现了大自然的广袤和壮美。
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结束和归宿,给人以一种豁达和深远的情感。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1(答案)(1)
七年级古诗词赏析训练题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忧国忧民2、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桂花西风(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 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答:孤寂凄冷
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 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
1、答:淡白、深青
2、 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 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 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
想感情。
1、 答:院内院外
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
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栏梨花
宋•苏轼
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
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 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 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1、答:咼直、陡险
2、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新垠中学王艳红
1、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 的平静。
2、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 “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
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 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 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思。
1、 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
的美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
心情。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