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产力: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社会学理解人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社会学理解人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人类是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缔造者。
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充满着科技、艺术、文学和政治方面的创新和创造。
社会学旨在理解人类社会,其中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社会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并试图寻求如何激发他们的方法。
人的创造力可以被理解为人使用原有资源、技能、想象力和创新进行新颖的创造时的内在精神力量。
这些创造来自各种领域,如艺术、科学、工程和技术等。
创造力来源于个人的动机、兴趣和内在的驱动力,但它也可以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指定某些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其他领域,从而影响个人决定从事哪种类型的创意工作。
创新能力是指个人通过创造性解决问题、制定新思路、重新定义问题或应用已有的想法来生产好的或有用的产品、服务、进程或想法的能力。
它通常涉及将新元素与已有元素结合,以生产出新的、独特的成果。
社会学家研究人们对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考虑了多个社会因素,例如教育、文化、社会关系和经济背景。
教育是提高个人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创造思维。
文化也对个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些信仰体系可以影响创意工作的理念和方向。
社会关系对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也产生重要影响。
社交网络可以为人提供支持、启示和资源,同时也创造了认知和心理资源。
学习和创造可以通过认知和练习的互动过程来促进行为,而社会关系能够激励这些互动。
除此之外,经济背景也在创造生产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创新性创业需要资金、资源和市场支持。
经济支持可为新产品和业务提供必要的资本,同时也能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更多市场和投资机遇。
关于社会和文化在经济中的角色,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这是有关创新和创造力的普遍领域。
在研究群体和社会机构时,我们也能够发现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可能促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毛概例题
例题:单选题●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B )●A、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B、发展循环经济●C、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D、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调控主要应当运用( C )●A、单一的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D、财政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B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D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D、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6、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B )●A、加强煤矿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问题●B、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问题●D、保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问题●多项选择题●1、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ABCDE )●A、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区域发展 E、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包括(ABCD )●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E、生态文明建设●3、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ABDE )●A、和平和发展仍是世界的两大主题●B、求和平、促合作、谋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C、世界已完全形成多极化的格局●D、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E、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4、以下对经济全球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BE )●A、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B、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C、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加速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参与的程度越高越好●D、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发展中国家应当联合起来抵制全球化进程●E、中国应该循序渐进地参与全球化并注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辨析题:●1、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第二章文化: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总和,是文化整体演进的基础。
制度文化:亦称社会文化——它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精神文化:是人类从事物质文化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意识形态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第四章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度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第十章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旅游客源地:是产生旅游者的地域,即是旅客的来源地第十一章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第十二章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
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简答题: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因此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亦是占重要地位。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①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例:因为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需要剩余劳动时间故世界古文明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
②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著人的石器生活。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文化发展施加一定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摘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综合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呼之欲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提出了。
这条道路的提出有其必然性,十六大以来,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既是应对全球化浪潮和新科技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命题的提出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实践的理性总结,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命题是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世界文化发展大势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进入新世纪,文化发展和进步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文化越来越多地与政治、经济和国际竞争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发展产生着深刻影响,文化发展日益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文化多样化发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世界文化格局正在形成。
企业文化建设意义(优秀5篇)
企业文化建设意义(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文化建设意义(优秀5篇)企业文化是企业明天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十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十大课题20世纪即将化入历史的年轮,人类叩响了21世纪的大门。
瞻望新的世纪,一系列重大课题摆在马克思主义面前,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既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又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第一,社会主义的生存、巩固和发展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从严重挫折中酝酿着重新崛起,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
但是,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崛起,还需要继续解决一系列问题,譬如,引入市场机制以后,如何恰到好处地实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结合问题,也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结合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做到既要维持较高的效率,又要保证必要的社会公平,使二者互相促进;如何使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起来,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转轨问题,保持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如何处理发展市场经济与抵御腐败之风的关系问题,做到在启动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的同时,有效地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腐蚀,保持执政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如何正确处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做到既要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又要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避免重蹈某些国家物质富足而精神贫困的覆辙;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做到以我为主,取人之长,防止新的经济奴役和文化渗透;如何在国际敌对势力咄咄逼人的情况下,顶住他们的“西化”、“分化”图谋,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改变;等等。
这些问题,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但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总结。
它们是事关社会主义成败的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
第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走向。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发表了《资本论》,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解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长期以来研究资本主义的权威巨著。
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学案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艳军复备人:刘军审核人:王绍芹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1、文化的涵义2、文化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现象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四、学习过程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
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第一部分、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文化等。
2、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和、、和等的部分。
浙江中烟:“五个文化”引领创新发展
浙江中烟:“五个⽂化”引领创新发展 近年来,浙江中烟⼯业有限责任公司秉承“忧患、拼搏、创新”的企业⽂化核⼼理念和“敢想敢拼、善谋善为”的企业精神,不断完善发展了由价值⽂化、⼈格⽂化、发展⽂化、管理⽂化、⽤⼈⽂化为核⼼的企业⽂化体系。
“五个⽂化”,为浙江中烟新时期⽂化建设与发展添加了新元素、赋予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确⽴了新⽬标,发挥出了凝⼼聚⼒、引领创新的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了不竭动⼒。
本期“亮点纵览”深⼊解读浙江中烟“五个⽂化”,希望能对⾏业相关单位提供借鉴。
——编者尉希慧制图平和之道奋进之路——浙江中烟⼯业有限责任公司“五个⽂化”解读本报记者李冰 旗帜指引⽅向,精神⿎舞⼒量。
正如⼀个⼈需要有世界观、⼈⽣观、价值观作为⽣命轨迹的指南针,⼀个企业也需要有全体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作为精神维系和⼒量源泉。
对于浙江中烟⼈⽽⾔,“五个⽂化”既是价值追求,也是⽂化理念,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的“导航灯”、促进员⼯健康成长的“加油站”。
近年来,秉持对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浙江中烟⼯业有限责任公司建⽴发展了以“价值⽂化、⼈格⽂化、发展⽂化、管理⽂化和⽤⼈⽂化”为核⼼的企业⽂化体系。
“五个⽂化”源⾃于企业的发展历程,⽴⾜于企业的发展规划,彰显出浙江中烟⼈的平和之道和奋进之路。
⽂化建设既要有“灯塔”,也要有“航道”。
作为价值⽂化,“两个⾄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发展⽂化,⼀个优秀企业、⼀个优秀品牌、⼀个优秀团队是共同追求⽬标。
浙江卷烟⼯业⼀路⾛来,克服重重困难,收获累累硕果,凝聚了强⼤的精神⼒量,积淀下深厚的⽂化财富。
这股精神⼒量、这种价值追求,集中到⼀点就是践⾏“两个⾄上”⾏业共同价值观,这是浙江中烟“五个⽂化”价值⽂化理念的根基。
《烟草专卖法》第⼀条就开宗明义地要求烟草⾏业要有计划地组织⽣产和经营,提⾼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
这就明确了烟草⾏业要以“两个⾄上”为价值追求。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一、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文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新兴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数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从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两个方面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
从理论逻辑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指那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生产力。
在数字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上。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从而为数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化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应用路径,以期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文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为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如何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探索有效的路径,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现实案例分析,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关于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新质生产力与数字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启示性的观点,但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现有研究往往过于关注技术层面的应用和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影响。
电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述
论述题J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新时期的党建是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1.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
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给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赋予新的内涵。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我们既要注意总结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更要着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新的创造。
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党才能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
2.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这些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
这些事实告诉人们,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评估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说是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当前,个别党员理想信念淡薄,丧失了先进性;有些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创造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
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R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申报个人业务自传范文
业务自传本人自2003年6月担任助理工程师以来,在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工作及业务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开拓,取得了较佳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在政治思想上,本人积极要求进步,平时注重自身修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2006年6月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办事,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不吃拿卡要,不循私,不舞弊,团结同志,乐于助人,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并同一切邪教组织做斗争!并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工作上,本人更是爱岗敬业,不甘落后,任劳任怨,从参加工作,担任技术岗位职务以来,已经锤炼成一名工作经验丰富,对工程质量把关严格,施工控制能力强,具有多方面综合协调能力的助理工程师,从2003年至今,总计开发建设五万平方米,工程合格率达百分百,并有多项工程荣获优良工程,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间,所付出的劳动与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有时候为了工程技术问题连续几天不眠不休,加班加点。
工程期间,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范组织设计与施工,严把质量关,工程质量无小事,时时事事要认真,严防任何施工事故的发生。
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市工程质量,开发水平的整体提高添了一块儿砖,增了一片瓦,使得我市的建设水平在新乡市逐年提升。
在业务技术上,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培养多方面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更好的业务技能做好本职工作。
自参加工程以来,除自学外,还多次参加由省和市举办的相关知识培训,使我受益无穷,并在由我局举办的业务考核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将平时学到的东西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勇于探索新技术,掌握新方法,把在项目开发建设中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总结和改进,抛弃一些过时的,不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施工工艺,采用更为先进,更为科学的新技术、新工艺,既节省了原材料,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约翰菲斯克把文化的生产力分为哪三类
约翰菲斯克把文化的生产力分为哪三类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是美国媒介文化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解读电视》、《传播研究导论》、《电视文化》、《理解大众文化》、《解读大众文化》等著作在媒介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研究方法上,费斯克颠覆了传统的线性传播学研究模式,采用结构主义符号学与民族志符号学相结合的传播学研究方法,既关照社会语境,又关注日常生活。
在研究路径中,他提出媒介文本是一个具有多义性、开放性及互文性的“生产者式文本”的概念;强调大众并非是文化工业所主张的一种异化的、单向度的“文化白痴”,而是一群具有主动性和创造力的行动者;认为“文化经济”是与“金融经济”既同时存在又相互独立的一种经济形式,在这一经济体系中,大众是生产者、文本是商品,流通的是意义与快感;阐述了大众具有“自下而上”的抵制性的权力,在与权力集团的抵制中获得了意义上的快感,从而使媒介文化走向一种“微观政治”。
纵观费斯克的整个研究范式,可以看出,他是以意义与快乐为核心,以大众能动性为主线,以符号学研究方法为载体,从而勾勒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媒介文本、媒介大众、媒介经济、媒介政治的媒介文化理论研究体系。
作为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摆脱了法兰克福学派浓重的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的色彩,并将伯明翰学派积极能动的受众观推向了顶峰。
但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也受到了毁誉参半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第一个将学院派文化研究“大众化”的学者,是“大众文化的救赎者”,但也有人认为他高估了大众的力量,是“快乐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不加批判的民粹主义者”。
正是这种激烈的论争,才给了我们深入辨析、阐释研究的可能性。
上世纪90年代末,费斯克的文化理论开始引入中国,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草根文化的流行,费斯克的文化理论再度受到热捧,但目前对于费斯克的研究仍然比较零散,尚缺乏系统的论述。
非连续性文本《用科技助推传统文化转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届江苏四市高三)
2021-2022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二教学情调(二)(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农业文明与小农经济的产物,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其文化生产的方式基本上是个体的、手工的、作坊式的,传承的方式多为师徒式或家族式的代际传承,因此,称不上独立的文化产业。
而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工业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被起用,特别是数字技术及新媒体出现之后,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一种现实语境下,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抢救、保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对于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在内的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采取建博物馆和原地保护的方式,还可利用三维立体扫描技术建设数字博物馆。
同时,高仿、复制、修复、修补、温控、保湿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使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上一个新台阶。
而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是以人为载体的活态文化,传承的链条非常脆弱,随着一批又一批老艺人的去世,一些其有特殊技艺的文化门类也随之消亡。
而利用现代数学影像技术对民间老艺人进行全程拍摄记录,对民间戏曲、音乐、舞蹈、口头传说等进行影像记录,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存,也有利于后人观摩学习,这方面的工作尤其值得重视。
利用大众传媒传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资源不该排斥大众传媒。
借由传媒的整合和推广,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获得第二次生命,还能铸就为大众所熟知的传媒品牌。
仅以近些年的电视荧屏为例,就有《百家讲坛》《舌尖上的中国》《唐宫夜宴》《中国记忆》等家喻户晓的节日品牌。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如浩瀚的大海,现在挖掘开发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如果能将庞大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打造成知名的传媒品牌,其社会效益将不可限量。
刍议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
刍议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摘要: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
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改革我国文化体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重要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去粗取精,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正是对这些思想的积极实践,同时也是对这些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次涉及全局性的深刻变革。
胡锦涛在2010年7月23日主持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用“三个关系”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概括和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号召全党,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那么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一、文化体制改革是应对全球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加强与国外文化交流,扩大文化影响,提高“软实力”,就要改革文化体制,提高文化竞争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也要改革文化体制,提高文化竞争力,改善政府管理文化的方式。
文化体制改革需要理论上的支撑。
首先,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制定需要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成果可以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很多借鉴,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有相交的部分,但文化体制改革不可避免具有诸多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的特征,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不能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理论的替代,而且由于这种改革的风险性更强,这就要求理论准备要更加充分与成熟。
面向企业生产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研究
面向企业生产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研究一、内容概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生产现场知识创新与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生产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研究,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和策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本文分析了企业生产现场知识创新的重要性,知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知识创新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生产现场知识创新的管理和实施。
其次本文探讨了企业生产现场知识创新的管理模式,针对企业生产现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创新文化的管理模式,强调企业领导层对知识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员工积极参与知识创新的氛围营造。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知识创新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沟通协作等方面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管理模式和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对某企业生产现场知识创新管理的实践研究,本文发现采用基于创新文化的管理模式和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提高知识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企业生产现场知识创新与管理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创新和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知识创新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现有知识的整合、创造和应用,形成新的知识和技术的过程。
知识管理则是指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组织、获取、利用和传播,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因此研究面向企业生产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面向企业生产现场的知识创新与管理有助于揭示企业知识创新与管理的本质规律。
当前关于知识创新与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对于企业生产现场的具体实践和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指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不断突破改革遇到的各种障碍,始终把发展的关键聚焦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坚持、最现实的切要利益问题上,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中,由于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改革的某些原因本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被少数人所独占。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不懈怠,利益固化的藩篱就一定会被打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就足够从根本上解决利益藩篱问题,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找到可靠的途径。
第一,是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是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第三,是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也就是说,不仅注重文化之魂,它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已经并将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创造历史、享受发展成果,使中国朝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稳步前进,日益成为一个受世界各国人民尊重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道路。
经济学中的技术进步与生产力
经济学中的技术进步与生产力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技术的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生产力,并对其潜在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一、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影响技术进步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对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改进。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
技术进步可以体现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新技术的引入、生产设备的升级等方面。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同一数量的投入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出,从而提高了单位劳动力的产出。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成本。
其次,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新技术通常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浪费和劳动力成本等。
比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可以减少很多原材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以改善产品质量。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产品更加精确、更加可靠,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例如,在电子产品的生产中,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可以使得屏幕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和满意度。
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潜在效应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潜在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产出和利润。
这将促使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引进更多的创新技术,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技术进步可以改善劳动力市场。
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可以减少用工数量,但同样可以保持或增加产出。
这将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但同时也将释放出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使得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和高效。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将使企业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能够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并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
浙江省文化生产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浙江省文化生产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文化产业是近年来发展成熟的一个行业,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浙江省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
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浙江省文化生产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浙江省文化生产力的现状分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浙江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包括文化产业规模、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并重点分析其文化生产力的现状。
2.存在的问题分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浙江省文化生产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市场不规范、文化企业发展困难等问题。
3.对策研究: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构建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文化企业发展等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1.文献调研:收集相关文献,包括政府文件、统计数据、学术论文等,以了解浙江省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证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文化企业的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获取更为具体和详细的信息,以便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对浙江省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2.提出了针对当前问题的相关对策,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3.对浙江省文化生产力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有利于浙江省文化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研究进度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正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对策研究,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产力: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李黎明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摘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提升文化生产力,当务之急是摆正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高雅与低俗的关系、创造与荒诞的关系。
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辟阔空间,构建文化创新体系,催生大批文化人才。
[关键词]重大关系;创新体系;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01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7)02—0091—0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任务。
把握文化生产力的内涵特点,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对于创新文化发展模式,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桎梏和体制性障碍,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是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关于文化生产力范畴的定义和内容
马克思曾在不同的语境中用了“精神生产力”、“主观生产力”、“个人生产力”、“联合生产力”等与物质生产力既联系又相区别的、反映人的文化力量的生产力的概念。
总体来讲,文化生产力就是人类在现实的文化实践中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能力,它以文化人为主体性要素,以文化资源为客体性要素,以科技手段和思维方式为中介性要素。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一种产业化的力量。
这种产业化的文化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意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人才为基础,集中体现为经营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文化企业大量涌现并不断走向集团化经营。
文化创造力是文化生产力的核心,为文化生产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谈到文化生产力的概念界定,学界有不同的认识。
有人认为,文化生产力就是指人们围绕满足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把人类自身的思想、意志和情感作为文化资源,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也有人认为,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还有人认为,所谓文化生产力是指人类有目的地创造各种思想、观念、意识、文化、艺术等精神产品,并与物
质手段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人类发展的能力。
再有人认为,文化生产力是指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的能力。
从基本内容看,文化生产力是一个系统,体现为三个层面:1、文化生产力是一种能力,是文化生产力的价值创造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特别是知识创新能力、社会控制能力。
文化生产力的这种能力还表现在其作用和功能上,包括认识、教育、审美、媒介、控制、传承,特别是它的经济功能。
此外,文化生产力中的知识和科学技术也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文化生产力的新生成物,即创新的观念和知识,是文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
3、文化生产力是一种产业,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和文化产品。
也有学者指出,作为生产力的现代形态,文化生产力是有特定内涵的,它包括四个要素:文化人、文化、转化、沉淀物。
二、从客观必然性和战略高度把握文化生产力
关于文化生产力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和战略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支柱产业说。
大意是,文化生产力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产力,未来的竞争将由现在的军事战、经济战变为信息战、文化战。
文化生产力能生产出繁荣的文化和丰富的文化产品,能使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强劲崛起,成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精神生产从物质生产中分离造成了文化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而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在新的条件下的结合造成了文化生产力的第二次飞跃。
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相互作用,推动着文化生产走向专业化、标准化、批量化和联合化,形成了文化产业。
2、三个“第一”说。
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生产力这个命题,也是第一次;把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第一次,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
它既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为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3、源泉动力说。
此论的要点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对当代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和制约,认识到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未来的世界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21世纪必是文化生产力大发展的世纪。
文化生产力不仅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生产力不仅可以成为精神动力,而且可以成为生产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任何国家或地区,谁拥有强大的文化生产力,谁才真正拥有了持久发展的动力。
21世纪繁荣强盛的国家和地区必将是文化的兴盛和发达。
4、人的全面发展说。
人在物质缺乏的时代,为争夺生活的必需品而斗争,谈不上全面发展,而当物质需要充分满足并得到保障之后,文化需要、精神满足就成为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文化生产力是人全面发展的动力。
文化生产力的潜作用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发展文化生产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十六大报告中,我们党提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两年之后又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理论,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随着一系列新理论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
从现实和实践的角度说,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当务之急是摆正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高雅与低俗的关系、创造与荒诞的关系。
文化产品首先是艺术品,之后才是商品,必须从根本上遵循艺术规律,提升艺术价值,这样,在市场流通中才有市场价值;创造是艺术的命脉,但创造的角度很重要,一旦创造偏离了“二为”方针的尺度,就会与低俗为伍。
一些论者就转换思维和体制创新提出三个方面:第一,变革思维方式,提高文化原创力。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辟广阔空间,这包括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推进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加快发展支柱产业等。
第三,构建文化创新体系,催生大批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