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动作电位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干动作电位复习题

1.神经干动作电位和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区别。

区别神经纤维神经干

引导方式微电极在细胞内外跨膜引导粗电极在神经干表面引导

产生动作电位单个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多个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的神经纤维数

记录的电位差膜内外的电位差兴奋与未兴奋的两点的电位差“全或无”现象遵循“全或无”定律复合动作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

而增加

2.坐骨神经干的组成。

在人体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为骶丛的分支,由腰4、5和骶1、2、3组成在蟾蜍身上是:坐骨神经干是由第7、8、9对脊神经组成的。(出处??)

3.制备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①、制作过程

1)破坏脑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

4)将手及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用自来水洗净,在进行以下操作

5)分离双腿

6)游离坐骨神经

②、注意事项

1)在破坏脑和脊髓时要防止耳后腺的分泌物溅入眼内,如不慎溅入眼内,则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严重者应到医院诊治。

2)剥皮后预将首次用过的全部器械洗净,以免蛙的皮肤分泌物和血液沾污标本。必要时可用任氏液洗净标本,但不可用自来水冲洗。

3)不要过度牵拉神经,神经需要用玻璃分针分离,不可用金属镊子提夹神经和肌肉。

不能将分离的神经置于蛙板上。

4)脊柱纵向剪开时,不能伤及神经

5)制备标本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浸润标本,以免干燥。标本制成后应浸泡于任氏液中数分钟,以稳定标本的兴奋性。

4.动作电位的定义及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特点、条件。

动作电位的定义: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即先出现膜的快速的去极化而后有出现复极化的过程。

产生机制:当外加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时,引起局部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在细胞外高Na﹢及膜内原有负电位的吸引下,Na ﹢大量内流,直至内移的Na﹢在膜内形成的正电荷足以阻止Na﹢的净移入为止,即Na﹢平衡电位。主要变化是膜内电位在短时间内由-70mv~-90mv变到

+20mv~+40mv,变化幅度90~130mv,这就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的上升支。之后Na﹢通道迅速关闭,膜又恢复了对K﹢的通透性,K﹢大量外流,膜又恢复到受刺激之前的内负外正的状态。

产生的条件:(1)刺激强度必须达到阈强度;

(2)膜去极化必须达到阈电位。

动作电位的特点:(1)“全或无”现象

(2)不减衰性传导

(3)脉冲式

5.生物电的记录方法。

生物电记录的方法有两种:(1)细胞膜内记录法,即将一对引导电极中的一个放到细胞膜内,一个放到细胞膜外,记录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2)细胞膜外记录法,即将两个电极均放到细胞膜外,利用动作电位产生时记录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的电位差。

6.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什么叫复合动作电位?

当膜的某一段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与其临近的神经节段仍处于静息状态,由于膜两侧的溶液是导电的,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出现了电荷得移动,称为局部电流。它的运动方向是:膜外的正电荷由未兴奋段到已兴奋段,膜内的正电荷由已兴奋段到未兴奋段,这样移动的结果造成未兴奋段膜内电位升高而膜外电位降低,亦即引起该处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该处出现了自己的动作电位。这就是说,动作电位的传导实际是已兴奋的膜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部分的膜,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

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电刺激神经干时,神经纤维也能产生动作电位,并且在神经干表面记录到。记录到的动作电位是多个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总和,称为复合动作电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轻度的增加而增加。

7.双相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为什么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不对称?

双相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冲动在神经干扩布时,先后经过A、B两个引导电极所记录的相对电位变化,是两点电极下的瞬时电位差,当冲动到达A电极时,A点由正变负,A负于B;当冲动到达B电极时,A点恢复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B负于A,因而引导出双相动作电位。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冲动在神经干扩布时,先后经过A、B两个引导电极所记录的相对电位变化,是两点电极下的瞬时电位差,当冲动到达A电极时,A点由正变负,A负于B;当冲动到达B电极时,A点恢复静息时的内负外正状态,B 负于A,因而引导出双相动作电位。而此时A电极尚未复极完全,这样两点间的电位差变小,因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是不对称的,第二相波幅小于第一相。

8.神经组织兴奋后自身兴奋性是如何变化的?

在细胞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

奋后的最初的一段极短时间(即相当于此刺激引起的峰电位的时间内)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因而也不可能发生两次峰电位的叠加。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处于绝对不应期的细胞,阈刺激无限大,表明失去兴奋性。

在绝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一些失活的钠离子通道已经开始恢复,受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是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新的兴奋。这段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是细胞兴奋性从无到有直至接近正常的一个恢复时期。

相对不应期过后,有的细胞还会出现兴奋性的波动,即轻度的高于正常水平或低于正常水平,分别称为超常期和低常期。(出自《生理学》第六版第34页)

9.实验过程中怎样找阈刺激、最大刺激、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当刺激强度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如果达到某一刺激强度时刚好出现动作电位,即此时的刺激强度为阈强度;当强度继续增大时,动作电位的峰值不在增加,此时的强度即最大强度。

在刺激器设置中选择“双脉冲”刺激,采用最大刺激强度或接近,相应加大波间隔,把第二个刺激参数与第一个参数设成相同,直到屏幕上出现两个波峰相同的动作电位。此时缩短波间隔,到第二个波峰开始缩小时为止,这是记录“波间隔”

时间,即为不应期时间,继续缩短波间隔,直到第二个动作电位消失,此时记录“波间隔”时间,为绝对不应期时间。相对不应期=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阈电位引起钠通道大量开放时的临界膜电位。

•阈刺激保持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变化率不变,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最大刺激保持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变化率不变情况,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产生最大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刺激伪迹:

•刺激伪迹是否是生物电?不是,是刺激电流经组织器官或机体内外的电解质溶液扩散到记录电极下而被引导、放大的电信号。可以作为刺激的标志。

•引导神经干动作电位采用双端输入方式。

•引导神经干动作电位采用交流耦合方式。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否具有“全或无”性质?为什么

•叙述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

•用超过最大刺激的刺激强度刺激神经干,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否会增大?为什么?

•双相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可引导出单相动作电位。•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作用是什么?

•高浓度KCl作用于神经干对神经的兴奋传导有何影响?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