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品牌到中国的优秀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国际著名品牌源于很平凡的名字,译为中文必须有巧思。如果把营销比喻成一场战役,那么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不倒的军旗。国际品牌在全球围营销,必然要跨越种种文化障碍,如语言差异、消费习惯差异、差异等。把品牌译为中文必须有巧思。
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比较相似,所以某一个国家的品牌比较容易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国外品牌要打入华人市场,必须慎重考虑命名问题。商品经济现象的复杂,使西方品牌名称的翻译超越了语言学概念,而上升到文化心理和市场重新定位层面。
■麦当劳:蕴含多层意义
比如麦当劳,英文名称是“McDonald’s”,它是店主人名字的所有格形成。西方人习惯以姓氏给公司命名,像爱迪生公司、华尔特·迪斯尼公司、福特公司。但是华人通常喜欢以喜庆、兴隆、吉祥、新颖的词汇给店铺命名,如“百盛”、“天润发”、“好来顺”、“全聚德”、“喜来登”。McDonald是个小人物,他比不上爱迪生,人家是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也不如迪斯尼,因为迪斯尼成了“卡通世界”的代名词,所以如果老老实实地把“McDonald’s”译成“麦克唐纳的店”,就过于平淡,而“麦当劳”就非常成功:一,大致保留了原发音;
二,体现了食品店的性质;
三,蕴涵着“要吃麦就应当劳动”的教育意义;
四,风格既“中”又“洋”,符合华人的口味。
■可口可乐:绝妙之译
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就是“CocaCola”,但是却很少有人追问一句:那是什么意思?原来Coca和Cola是两种植物的名字,音译为古柯树和可乐树,古柯树的叶子和可乐树的籽是该饮品的原材料,古柯叶里面含有古柯碱,也叫可卡因(有时用做局总麻醉药,尤其用于眼睛、鼻子或喉咙,还因其兴奋性和刺激性而广泛用做毒品)。这样枯燥乏味甚至有点可怕的名字居然被翻译成“可口可乐”,真是CocaCola公司的化腐朽为神奇。“可口可乐”译名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保留了原文押头韵的响亮发音;
二,完全抛弃了原文的意思,而是从喝饮料的感受和好处上打攻心战,手段高明;
三,这种饮品的味道并非人人喜欢,很多人甚至觉得它像中药,但它却自称“可口”,而且喝了以后还让人开心。善于进行自我表扬,讨好大众。
上述两例是保留原品牌名称发音,而改变原意的成功例。其他如中国译为“奔驰”的名牌汽车,原文“MercedesBenz”是该汽车公司老板爱女的名字,译为“奔驰”是删除了复杂的Mercedes,简洁而响亮。
■“Ikea”译为“宜家”是高招(爱企鹅)
再如“Ikea”家具品牌,即便在瑞典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意思,是聪明的中译者赋予它“宜家”这美好的含义。实际上,Ikea是该品牌的创始人Ing var Kamprad和他的农场名Elmtaryd及村庄名Agunnaryd的词首字母组合。
有的品牌名称只进行音译,如“麦斯威尔”咖啡,仅仅是“Maxwell”的发音而已。由于它的诉求对象是白领阶层,尤其是“外向型”白领,因此这个名字是成功的。但如果想让广大华人买账,就不如“雀巢”。在雀巢咖啡刚进入中国大陆时,听村里的农民议论:“雀巢”咖啡就是“鸟窝”咖啡。即使没文化的人也对它产生兴趣,可见名称的戏剧性效果非常有利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雪碧」是1961年在美国推出的柠檬味型软饮料Sprite“原是「可口可乐」广告上小孩的名字“Sprite男孩“在广告中展现灿烂的笑容,头戴「可口可乐」瓶盖型帽子,促销「可口可乐」。后来,可口可乐公司把“Sprite“这个易记醒目的名字挪用到新推出的柠檬味型软饮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竭力想开拓中国市场而“spri te"翻译为汉语的意思则是"魔鬼"、"妖精"。可口可乐的经营者们深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人对“魔鬼”和“妖精”的憎恶。经过几个方案的比较,决定将“sprite"直接译音演化为"雪碧",以此作为这种饮料在中国的名称和广告宣传的重点。“雪碧”这两个字含有纯洁、清凉的意思,自然深受人们的欢迎,因而也就能走俏中国市场。
所以就叫Sprite男孩
Pepsi (pepsine的缩写形式)的原意为“胃蛋白酶”,为一种消化剂。“Pepsi Cola”音译为“百事可乐”,将原语文化中的产品原料信息转换为符合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信息,吻合了汉民族崇尚吉祥、万事如意的心愿,从而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可口可乐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除了积累百年的品牌,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个是它的第十五种神秘配方——7X。可口可乐将此配方视为最高,据说只有少数几个高级主管才知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公司还下令不准这几个人搭同一班飞机或汽车。
另外一个,可口可乐能在中国所向披靡,还因为它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中文名。
可口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广告界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可口可乐四个字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让消费者胃口十足,“挡不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正因如此,可乐逐渐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和行业标准。据说,Pepsi在进入中国时也被迫翻译成“百事可乐”,而不是“百事”。
可乐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大家可能早有耳闻,但它的命名过程,恐怕知道的人不多。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伯顿无意中创造了可口可乐。他的助手,会计员罗宾逊是一个古典书法家,他认为有两个大写字母C会很好看,因此用Coca-Cola作为这个奇异饮料的名称。
上世纪20年代,可口可乐已在生产,一开始翻译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中文名字,叫“蝌蝌啃蜡”,被接受状况可想而知。于是可口可乐专门负责海外业务的出口公司,公开登报悬赏350英磅征求译名。当时身在英国的一位教授彝,便以“可口可乐”四个字击败其他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现在看来,可口可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350英镑的成本换来今天在中国数十亿的销售额。
据悉,彝的后人还要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把几十年来应得的利益讨回来。
有人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很多洋品牌进入中国都被我们翻译得恰倒好处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比如汽车中的Benze一开始翻译成了“笨死”,又叫“平治”,直到找到“奔驰”这个贴切的译名,才开始在中国奔驰如飞。
BMW翻译成宝马堪称神来之笔,至于被叫成“别摸我”,如同把CBD解释成中国大北窑的简称(CHINABEIJINGDABEIYAO),肯定让创始人不高兴。
翻译得舒服,就像给品牌挠了一个千年大痒。
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
Walkman是索尼的发明。最初,索尼将Walkman定义为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机,后来,所有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机都被叫做Walkman。当然,这也是索尼的一个巨大的决策失误,他没有将Walkman当作品牌来做,而是当作产品来推广。
Citibank花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人能够追溯当时是谁翻译了这个名字,但它的来源很有意思。据花旗的一个朋友说,之所以要翻译成为这个名字,只是因为它来自美国,而美国的国旗很花哨。
Nestle雀巢创始人叫亨利·雀巢(HenriNestle),“Nestlé”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小小鸟巢”,“雀巢”既是创始人的名字,又代表“安全、温馨、母爱、自然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