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语文阅读习惯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摘要:培养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能够主动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多加思考,学会质疑,提高阅读能力。其次,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也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总之,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
关键字:自主读书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说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字、词、句、段、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老师存在着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还在“讲”字当头,而不是凭借一篇篇优美的课文,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欣赏、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感悟和揣摩其中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造成了语文教学的费时低效。因此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使主动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比如课的开始设下悬念,课中开展比赛、巧妙设疑、利用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这还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一是当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掌握,认为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学生
大多数已经把课文内容掌握了,他们认为没什么可学的了。这时我问:“妈妈生养孩子,教育孩子,多么辛苦呀,可为什么只是0芬尼呢?如果是你们的妈妈,又怎样呢?”这样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先是一阵沉默,不大一会班里有沸腾起来了,把学生带入了更深层的理解。二是当学生思考中遇到困难时,这时他们最需要自己的偶像——教师来引领他们,使他们豁然开朗。三是当学生只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作为教师可把课堂教学引申到推荐课外读物之中去,通过推荐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书是可读的好书。通过读这些课外书,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能够更深刻、更全面。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就会慢慢地喜爱上读书。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就是学生喜爱阅读的引路人。学生是否喜爱阅读,是否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学成果的有利证明。作为语文老师,还要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交流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更持久的读书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成功。如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好书推介会、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等活动,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课即将结束时,我告诉学生,安徒生爷爷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今天这篇童话作品,他还撰写
了很多童话,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希望同学们课下去图书室去借阅各种童话故事。读完后可以把这个故事先讲给其他同学听,并且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童话故事大赛。这节课下后同学们兴趣非常浓,纷纷走进图书室,为故事比赛做准备。这不仅让学生对作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要教给一定的阅读方法。特立老先生曾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告诉了我们阅读的方法:一是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勾点圈画;二是经常写读书笔记。在阅读时,在书上圈点勾画的过程,其实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这种方法。经常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贮存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
三、读思结合,使阅读富有实效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时做到与思考相结合,明确知道只读书不思考,收效甚微。懂得读书如与思考相结合,不但能获取新的知识,还能使智力得到同步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明确知道读书时思考些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是要思考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句是什么意思,文章中有哪些好词好句;二是要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也就是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是要思考“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的思维方法
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培养质疑,在解疑中成长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告诉我们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设置一些问题的疑点。只有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够解决疑问,没有疑问时,让他们大胆去质疑,这样才能启发学生思维;二要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时要善于思考;三要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经常鼓励那些勤动脑、多思考、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质疑、析疑的习惯,让他们在质疑中见长。
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以及一些不理解的词,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要充分培养他们主动利用工具书求得解答。教师可提示学生每天必须把工具书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的词语,都可通过查字典、词典来解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还养成了独立寻找问题得答案的能力。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在阅读中常使用工具书好习惯。
六、创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在学习上的精神负担,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
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要以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学习主体。只有创造了这样宽松的氛围,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阅读,才能有更好的阅读效果。
七、抓住文本,培养多读
小学生阅读大多是追求情趣,追求情节,有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通病。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做到多读,一边读、一边思考,深入透彻地阅读内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时强调多读,千万注意不是只要次数,而是质量、数量都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代没有成为好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多么重要。只要我们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抓住乐读、好读、多读和情感教育这条主线,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将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受益终身。
(责编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