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历史与介绍
普洱茶膏 带着历史的陈香与工业文明融合
![普洱茶膏 带着历史的陈香与工业文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d7f43d5ce2f0066f533228f.png)
6|《国家人文历史》|3年|第期|总第3期生活LIFE +品鉴普洱茶膏带着历史的陈香与工业文明融合文|陈昌云18世纪东西方两巨头“交手”的礼品公元1793年9月14日,来自英国的使节马戛尔尼经过整整一年的航行,再经过跪拜礼仪的数日纠缠后,终于在热河见到了大清的乾隆皇帝。
这位时年83岁的皇帝对帝国以外的世界毫无了解的兴趣,他显得很傲慢。
马戛尔尼一行三艘舰船800多人以“祝寿”为名,给乾隆带来了590余件礼物,有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地球仪、玻璃制品、铜炮、毛瑟枪、军舰模型、羊毛和棉制品等。
对于这些世界最先进的工业文明、科学文明的成果,大清皇帝不以为然,乾隆后来在答复马戛尔尼的诏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这场当时东西方两巨人的风云际会,最终以互赠礼物告终,马戛尔尼没有达到通商的目的,悻悻而归。
清廷回赠的礼物,多半是代表农耕文明的产品,乾隆赏赐英吉利国王、英吉利正副使等使臣的礼品先后66次,约3000多件,包括丝锦罗绸等纺织品和瓷、竹、银、漆、玉器,以及绢画、灯具、画册、香袋、食品等。
回礼中还有茶及茶制品,如普洱茶、茶膏,数量相当惊人。
仅普洱茶及其制品一项,据“上谕档”载,赏赐英吉利国王的普洱茶有88团,茶1NU R Y 3|洱茶8团,茶膏2匣;赏赐副使斯当东普洱茶4团,茶膏2匣,砖茶2块;赏赐随从官役计有砖茶22块,普洱茶22团,茶膏6匣。
来自遥远的云南边陲的普洱茶及其制品普洱茶膏被当作贵重国礼,说明在乾隆帝眼中,普洱茶及茶膏的魅力足以堪当国际交往的重任。
茶膏在此次随同马戛尔尼出访并担任副使的斯当东眼中,被认为是“一种黑色的性能恒强烈的茶精”,是从制成“球形”的上等茶叶中提炼的。
在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中,斯当东如此记录:“茶则并非普通散开的茶叶,而是一种用胶水和茶叶混合而制成的球形茶叶。
茶膏是什么
![茶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fcc492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4.png)
茶膏是什么•相关推荐茶膏是什么茶膏被誉为茶中黄金,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盛于当代,是选用千年古木、乔木茶叶原料,通过100多道秘制工艺、历时70多天将茶叶有益成分提炼、浓缩而成的膏状固体。
古时君王御享,现代政商精英名流专属。
1g茶膏中的茶多酚含量为60%,其中儿茶素16%,咖啡碱9%,游离氨基酸14%,其他物质(有益酶、茶多糖、茶黄素、水分等)。
茶膏始于唐朝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唐代是我国茶业和茶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史称"茶兴于唐"。
这期间,茶膏沿着民贡(唐代的贡茶分为民贡与官焙两种,由地方官吏将上等的好茶主动向朝廷进献)这条线浮上水面的。
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而不像其它贡茶以多少担计算。
茶膏一亮相,就具备一种显赫的身份,是其它贡茶所不能比拟的。
茶膏成于宋代宋代饮茶风俗已相当普及,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对茶叶的膏化现象比较重视。
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
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宋代将此方法获得的茶膏,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做为独立的茶品纳入宋代的茶品名录。
如北宋第一位茶著者陶谷(公元907--960年)在撰写《茗荈录》时,就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
虽然《茗荈录》主要记述茶事的十八个趣闻,但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看到这两款茶膏的名称,标志茶膏做为独立产品的存在。
二是在饼茶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将饼茶表面用茶膏涂层,以增加饼茶表面的光亮度及色泽。
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精选」
![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14e4e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4.png)
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精选」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的故乡,而云南省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适长著名的云南大叶种茶,代表性的产品便是古今中外闻名的普洱茶,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洱茶是茶树原产地的“故乡茶”。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一、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贡茶云南南部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
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土番交换马匹,是“茶马贸易”的茶叶。
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云南南部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在今西双版纳境内),声誉远播。
明末始见普洱茶名记载.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1659年顾治16年,清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1729年雍正7年设置“普洱府”治,1735年雍正13年在府属的思茅镇设立行政组织的“思茅厅”(辖区包括今之西双版纳)。
于是思茅的普洱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相当繁荣。
清朝为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于雍正7年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的土政策,不许私相买卖,独笼其利,剥削山民,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
二、清宫赏识普洱茶的原因云南普洱茶进入清官,经过同各地贡茶比较,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小叶种茶,深得帝王家青睐,视为罕见名茶。
究其原因,在于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病、保健的'作用。
普洱茶的特性。
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载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
普洱茶的好处与功效古文介绍
![普洱茶的好处与功效古文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d11da6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d.png)
普洱茶的好处与功效古文介绍普洱茶是我国很受欢迎的名茶之一,古文中也记载了普洱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下面一起来看看普洱茶的好处古文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史记普洱茶的功效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雨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普洱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
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
”在其卷六《末部》中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
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
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
”(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云:“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
”(清)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怯热疾。
”(清)王昶《滇行目录》云:“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
"古代对茶功效的论述自古至今茶由于奇特的功效,在历代茶、医、药3类文献中多有述及。
林乾良教授将茶的功效归纳为24种,即: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解毒、消暑、去油腻、消食、下气、利尿、通便、去痰、祛风解表、固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及其他。
茶可入药,对茶的性味(即四气五味),《新修本草》作“甘、苦,微寒,无毒”;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苦、甘,微寒,无毒”,字完全相同,只调动了苦甘的位置。
中医理论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这里说明了茶叶是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普洱茶具备了攻补的特性,未发酵或氧化程度低的普洱茶有攻的属性,而经发酵和氧化程度深的普洱茶具有补的属性。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在24功效中,属攻者如清热、清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等;属补者如、止咳生津、益气力、延年益寿等,普洱茶在众多茶类中最能体现其补的作用。
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清头目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沉降功效,故普洱茶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最能解酒的茶类——茶膏
![最能解酒的茶类——茶膏](https://img.taocdn.com/s3/m/c07e03e36edb6f1afe001f38.png)
最能解酒的茶类——茶膏
最能解酒的茶类——茶膏!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
喝茶膏能增加血管收缩功能。
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醉酒后的危害。
在清朝宫廷,由于是作为皇室的顶级贡品,茶膏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普洱茶膏茶汤之色鲜亮通透,且随水质不同,时间不同变换,令人叹为观止。
而根据现代研究认为,普洱茶膏之所以在养生方面被清朝皇室所青睐,主要是其具有清肺排毒、降三高、抗疲劳、衰老和醒酒养胃等特殊功效。
其中品饮茶膏能够有助于醒酒养胃,这对现代人来说无异于引领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代医学证明:茶膏中的茶多酚能促进乙醇代谢,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使乙醇代谢能正常顺利进行。
喝茶膏能增加血管收缩功能。
茶碱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体外,减少醉酒后的危害。
饮茶膏还可以补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维生素C,兴奋被酒精麻醉的大脑中枢。
因而起到解酒作用。
并且用茶膏解酒,绝对不会伤害脾胃,不会使醉者大量呕吐,发生反胃的痛苦。
酒精在肝脏接受处理,最后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这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乙醛。
乙醛会引起头痛、心悸、脸红、恶心、头晕等症状。
会不会喝酒、酒量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有没有分解乙醛的酶和这种酶的多少,茶多酚能有效减少乙醇氧化为乙醛,清除乙醛、
烷自由基等的毒害,同时能显著提高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从而达到醒酒和减轻酒精毒害、宿醉症状的功效。
饮酒前服用还可以增加酒量。
贡润祥茶膏养生篇
![贡润祥茶膏养生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3cdc3865ce0508763213d0.png)
贡润祥茶膏系列软文——品饮养生篇现代普洱茶膏养生秘闻——追溯普洱茶膏的养生价值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清朝,其皇族以寿命短而为人所知,入关之前,皇族平均寿命为75岁,但入关后到清朝灭亡,皇室成员的寿命却只有短短的52岁。
但凡事却有例外,在入关后的200余年间,清朝皇室成员中也有少数的寿命是远远超于平均寿命的。
例如玄烨68岁,弘历:88岁,乾隆89岁,嘉庆61岁,道光69岁,慈禧73岁。
如果细细分析,这几位高寿者中,特别是雍正帝之后的嘉庆、道光、慈禧等人,皆嗜饮茶膏。
尽管皇室养生秘方无数,但也让人觉得这隐隐其中,茶膏也是重要的养生极品。
空口无凭,还是细细分析。
茶之养生的历史依据养生,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发展、积累、沉淀,成为人类文明中璀璨的明珠。
与其他民族相比,中华养生文化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洗练,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郁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
修身养性,被古人视为立身处世的根本。
中古时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主要经典《礼记•大学》阐述道,“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君子一生的主旋律。
社会进程步入现代,由于科技,世态人情,社会状态等与古代有极大差别,众多古文明的精华或遗失或消散或因不被接受而隐遁,然而,养生文化却一脉相承地传承下来了。
尤其在社会精英阶层,养生一直是高雅之士的必修课。
有名家高见:不懂养生者,不登大雅之堂,不懂养生者,空负精英之名,不懂养生者,难创不世之业。
古往今来,养生之说虽法门众多,然其“泰山北斗”者,当数中华茶文化。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而成就“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从茶中体味苦寂,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普洱茶的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c848b65caaedd3383c4d30c.png)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随贡茶和大众茶的用量日增,茶山年产茶增至十万担,运量随之增大,路泞受阻,遂由茶商、士坤出钱,民众出力,铺建易武至思茅的茶马驿道,六年后建成,全长211公里,宽1.13米,全为青石板铺成。道光三十年(1850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次编写《普洱府志》,对清末普洱茶的各况作了简要记述,综合其他资料情况,得知清末普洱各地的茶业渐渐衰落:(1)、宁洱县,至光绪年间,县城有专办“茶引”、茶税、监办贡茶的茶局一处;为茶而来长驻宁洱建商会馆有:秦晋、两广、四川、江西、两湖及玉溪、建水、石屏、盱江、通河等会馆十余处;有商号180余家,其中较大商号有“协太昌、同心昌、荣和昌”等20余家,这些商号多数经营并加工茶叶。宁洱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满茶、紧团茶、改造茶、金月天等品牌,外型为团饼、方砖、牛心和人头团茶等。同治元年至四年(1862~1865年),遭受“白旗下坝”五年争战,城损商衰,茶市不兴,各地茶商渐撤,茶园荒芜。(2)、思茅厅内,设有茶叶总店,除专制“八色贡茶外”外,还加工各种紧团茶、园饼茶和毛尖茶。民间专业加工销售茶叶的较大商号有“恒和园”、“裕泰丰”、“雷永丰”等10余家,生产园饼、方砖、紧团茶和双喜牌茶。同治年间受“白旗下坝”战争之苦,茶业一度削弱。光绪23年(1897年)设思茅海关后,茶市又复活跃,私商恢复,较大商号有“鼎光恒”、“同仁利”、“裕泰丰”、“信仁和”、“广益祥”等数家。各商设两盘揉茶机加工茶叶,每机年加工4百至千斤茶叶,主要茶产品有园、方、团茶。(3)、六大茶山(即易武后名勐腊),清雍正二年(1724年),茶商和工匠大量涌入达“数十万”之众,事端不断,一度被清庭“严禁客商入山作茶”。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茶引”购茶,茶商复入茶山作茶,主要茶品种为园饼茶,又称为“园宝茶”,因七饼为一筒出售,又称“七子饼茶”或“七子园”茶。茶山大量供思茅用茶外,当地生产的园宝茶经易武销至缅甸、泰国、香港,再转南洋及至欧、美洲进入国际茶叶市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法国占领老挝和越南并对中国边境封锁,使六大茶山茶业受挫。
热回流提取法生产普洱茶膏工艺研究
![热回流提取法生产普洱茶膏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9f600abed5b9f3f90f1c8a.png)
27 14
南
农
业
学
报
21 0 0年 2 3卷 6期
Vo 3 L2 No 6 .
S uh etChn o ra f rc l a ce c s o tw s iaJun lo iut lS in e Ag ur
文章 编 号 :0 1— 8 9 2 1 )6—27 0 10 42 ( 0 0 0 14— 3
,
slbly o u ehtac a we tde nti a e .Th eu ̄ s o dta eo t m e t f xe t cinfrp o u igP ・r e ou it fP —r e r m r s id i sp p r i e e u h ers l h we h t pi h t mu h l xr t o rd cn u ehta a r u e a o cer r xr ce t9 ℃ wi 1 1 raD we eta td a 0 e t : 0mae a w trrt or1 an.c n e tae yv c u h a n ndte e nv c u h trl ae a i i of 5ri o cnrtd b a u m e t ga i h n d di a u m。P eh u—r
普洱茶膏是从普洱茶中萃取的精华 , 是云南历 史上 普 洱 “ 色 贡茶 ” 一 ¨ 。普 洱 茶 膏 携 带 方 八 之 便, 冲泡简洁、 方便 、 卫生 , 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普 洱茶膏对肚胀 、 受寒、 口破喉颡、 受热肿痛和受暑等 都 有疗 效 。现 代 医 学 研究 证 实 , 洱 茶 膏有 降 普
热 回流 提 取 法 生产 普 洱 茶 膏 工 艺 研 究
伍 岗, 张艳 梅 , 韩 丽 , 云锋 , 绍柳 李 浦
什么是茶珍?看完你就懂了
![什么是茶珍?看完你就懂了](https://img.taocdn.com/s3/m/112c6c0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8.png)
什么是茶珍?看完你就懂了
茶珍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茶珍的记载,茶珍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到了公元1729年,也就是即雍正七年,茶膏的地位就有了极大地提升,正式成了皇室贡品,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八色贡品"之首,我们熟知的普洱团茶、普洱饼茶、普洱散茶等也都是"八色贡品"之一。
茶珍也叫茶膏,是茶中的黄金,制作工艺繁琐,在古代的时候,一般都是选用"皇家贡茶园"纯天然茶叶原料,通过口口相传的百年秘制工艺制作而成,到了现代才与器械化和科技相结合,更加充分地将茶叶中的精华成分提炼、浓缩,制作成膏状固体。
茶珍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端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茶珍的产量极低和其独特的养生功效,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深受达官贵人的喜欢,现在的茶膏作为一种顶尖国饮,正在行业内风靡,也备受高端人士的推崇,饮茶膏已经逐渐变成了时尚的生活模式。
在这种行情之下,各大品牌也是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能打动消费者的依然是品质,以帝泊洱普洱茶珍为例,选用的都是4A级茶园工厂自己种的好茶,100%高海拔生态种植,
每一片茶叶都充满“阳光的味道”,在技术上,也是建造了100000级洁净厂房,创新技术逆流提取,近纳米级细腻茶珍,纯正0添加配良方,保证产品的干净和原生态,茶山+季节+年份的专业配方也非常能打动消费者,近几年来销售量也是在不断攀升。
不论潮流怎么变化,始终坚持品质和自我提升的品牌注定是可以走得更远的。
普洱茶基础知识
![普洱茶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718ccf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8.png)
普洱茶基本知识一、普洱茶的科学定义:普洱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国标GB/T22111—2008二、普洱茶定义包含四层含义:1、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域范围;特指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市等 11个州市75 个县市、区、639 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2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3、经后发酵处理:可由晒青茶及制品较长时间存储陈化,也可将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或普洱茶生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微生物、酶、湿热、氧化等综合作用,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转化,而形成普洱茶熟茶独有品质特征的过程;4、是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具有独特的外形`内质特点,四层缺一不可;三、普洱茶的品质特征:生茶——新的或年份短的普洱茶生茶外外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或带灰白色,汤色黄亮,滋味清爽;随年份增长外观、汤色和属性逐渐向熟茶转变;熟茶——外观红褐色,普洱熟茶的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甜,叶底褐红;四、普洱茶作为一种专门的茶类,它有与其它茶类截然不同的特点普洱茶的“六奇”:1、产地奇:经历了由地名命名而发展为专门茶类的一种茶叶;2、品种奇:茶树鲜叶为普洱茶变种,即云南大叶种茶树上的鲜叶;3、原料奇: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成;4、形状奇:普洱茶除散茶外,紧压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种形状;5、品质奇: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茶贵新、酒贵陈的特点背道而驰;6、饮用奇:如在茶馆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可泡20泡;正是因为上述特点,使普洱茶成为可收藏、鉴赏的古董,这是任何茶类都无法具备的特性,因此,普洱茶完全有资格,也应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茶类,即“普洱茶类”;五、普洱茶的分类:1、按发酵环境分为:干仓普洱、湿仓普洱1干仓普洱:指陈放在干燥环境中指通风、干燥无意味不能和太阳接触及清洁,自然发酵的普洱茶;2湿仓普洱:指陈放在潮湿环境中发酵的普洱茶;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的时间和速度;人为的高温`高湿`高热的仓库2、按形状分为:散茶、紧压茶1散茶:普洱茶仍旧保持其茶叶原零散的叶形,没经过重力紧压,没有被压制成特殊的形状,为散茶;2紧压茶: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重力紧压成某些形状如圆形饼状,大小不同的沱型,砖茶;3、按加工方法分为:生茶、熟茶1生茶:是将晒青毛茶蒸压成型后,在储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相接触后,产生的自然发酵,此茶若存放得当,可达到越陈越香的真正优质普洱选用晒青毛茶直接增压成形在后期健康存放中提升茶本身的价值2熟茶:毛茶经过渥堆发酵,茶性趋向温和,称为熟茶;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备受普洱茶人推崇;熟茶茶性温和,常饮不燥,汤色枣红晶莹,香气醇和温厚,回甘生津;熟茶经珍藏之后,香气久而弥笃,口感陈愈酽;4、按年代分为:古茶、老茶、新茶1古茶:泛指以百年野生乔木型古茶树为原料所制作的普洱茶;2老茶:制作原料以树龄三十年以上的乔木型茶树为主的普洱茶;3新茶:制作原料大半采自人工种植的灌木型茶园;六、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名茶;是云南特殊自然环境繁衍出的产物;普洱一名源于云南普洱府,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普洱茶的发展大体经过萌芽时期、发展时期和兴盛时期三个阶段:1、唐代人樊绰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到:“茶出银生城界诛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桂和烹而饮之;”2、云南茶叶的发展时期是明代,当时最有名的茶为昆明太华茶、大理感通寺茶和湾甸今昌宁县内茶;3、明国时期,废除茶引制;新茶区的大量涌现,使云南在1937年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黄金时期;各厂开始人工陈化工艺,促进了普洱茶生产的多样化发展;清朝后期,茶叶控制放松,私人茶庄纷纷涌现;各茶庄都有自己的外包装纸和内票、内飞以示区别;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普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之一的普洱命名之;于元朝时称之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银生节度;银生茶为是为普洱茶的前身,其制法最初是将鲜叶生晒而成,发展成后来的晒青毛茶,成为精制加工的原料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后发酵茶的统称,按其形状常见的有散茶、饼、砖、沱等;清朝为普洱茶的极盛时期,“普洱茶”三字最早出现在明朝物理小识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下辖今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并随着清朝普洱茶入贡宫廷受宠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宫廷贵族与风雅人士饮用普洱茶蔚为风潮,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兴;普洱茶进贡朝廷,至迟起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时应已岁贡;3年后设置“普洱府治”,控制普洱茶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朝廷,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得到皇帝多次赐匾,“朝天贡端”就是当时所赐;清朝廷喜爱普洱茶,就像末代皇帝溥仪对作家老舍所言:“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显贵标志”,还说:皇室成员的饮茶习惯一般是‘夏喝龙井,冬喝普洱’;在进贡京师的普洱茶中,极品名叫“金瓜贡茶”;普洱茶一书记述:“金瓜贡茶乃是采用西双版纳倚邦茶山之茶所制;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有实物,已被视为“国宝”;1963年,故宫清理清宫贡茶,获两吨多,其中就有一些保存完好,最长时间达150年以上的普洱茶;有团茶砣茶、女儿茶、茶膏等品种,还有普洱茶精品‘人头茶’人头形状的茶团1个重约5斤,形状完整,色泽鲜明;清朝廷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皇宫享用和分送皇亲国戚之外,还当作高级礼品馈赠外国使团;如公元1792年,英国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爵为首的观光团一行95人来华,以向乾隆祝贺80大寿为名,要求清廷增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并送上大批寿礼;乾隆没有同意英方的要求;但作为礼尚往来,也回赠了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和普洱茶膏;西双版纳历代封建首领也把普茶视为珍贵之物;据泐史记载:“明朝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为其妻缅王之女回缅省亲准备的礼物中,就有普洱茶4筒,每筒5团,与金银珠宝并重;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其它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云南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和茶树优良品种,据史志记载,云南从原茶俗称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勐海南糯山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临沧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镇沅千家寨 2700年;凤庆香竹箐 3200年;它们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云南的活化石;普洱茶的发展时期:1、1938年之前:这个时期称为“古董茶”时期号级茶同庆号茶后:茶庄于1736年在易武设立,创始人是石屏人刘汉成,代表作有“同庆老茶”的龙马商标,内飞使用了一两百年后,于1920年因仿制太多,改为“双狮旗图”;宋聘号茶王成立于光绪二十二年;福元昌号茶王茶厂设立于光绪初年;同兴贡饼,,同昌老号,宋聘敬号;皆为私人茶庄制茶;2、1938年~1967印级茶时期红`绿`黄茶饼包装纸上,“茶”字以不同颜色标示,红印为第一批勐海茶厂绿印为第二批,黄印为第三批;红印:40年~50年,40年为早期红印~50年为后期红印,38~42年为无纸红印时期;绿印:40年~60年后期50~60黄印:1950年至今都有生产下关铁饼圆茶:50年代~80年代,下关茶厂勐海茶厂茶青下关茶厂压制,属首批机器压制3、1967年之后:1967~1975早期1975至今后期七子饼时期,此时茶饼包装不再印上“中国茶叶公司”字号,改由各茶厂自行生产,统称“云南七子饼”,如:雪印青饼,73青饼,大口中小绿印,小黄印等;中茶牌:茶饼的外纸正面标志为8个“中”字围绕着“茶”字,为中国土产畜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商标;七子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75克,每七个为一筒,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六大茶山:攸乐、倚邦、莽枝、蛮砖、蔓撒、革登山为云南古六大茶山;号级茶饼:为辨别茶饼、茶叶年代、级别、生产厂的编号,如:8582饼为前两位数85为85年出品,第三位数8为8级茶,最后一位数2为勐海茶厂的代号,茶厂代号:1、昆明茶厂,2、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普洱散茶: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为散茶;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条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条茶都有100斤左右,公司产品:公司现有30多种茶类,新茶品06年制,希望新员工尽快到体育馆了解公司产品七、普洱茶的加工与制作:从普洱茶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不同历史阶段的普洱茶加工工艺是不同的;传统普洱茶的加工,主要由茶号茶庄的制作坊制作加工;清代及民国期间传统普洱茶的加工逐渐完善,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加工制作风格;现代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图云南大叶种鲜叶↓杀青↓揉捻↓日光干燥↓晒青毛茶→蒸压做型分装→传统普洱茶生茶↓分级归堆↓潮水渥堆↓风干醇化↓筛分拣剔拼配↓灭菌→散茶→普洱茶成品→品饮↓压制干燥→紧压茶→包装→普洱茶成品→品饮←贮放醇化后生茶加工工序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分级→成形普洱茶的初加工来自于两个渠道,一是一家一户的作坊生产,二是在具备一定加工条件的初制所形成;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受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以简单、适用为特征; 普洱茶熟茶的加工工艺普洱茶的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八、普洱茶与人体健康:普洱茶的营养价值茶叶一直被誉为健康的自然护卫者,日喝一杯茶,年与茶寿,这茶寿指的就是108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资料表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如抗癌作用,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抵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增进精神健康,助消化,护齿,护肤,等等;那么到底是茶叶中的哪些物质在起作用以帮助增进健康呢新鲜的茶叶中含有75-80%的水及20-25%干物质; 但是就在这25%的干物质中含有成千上万的天然营养元素,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天然色素、脂肪酸,等;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在以上所有的营养素中,茶多酚总是最重要的,茶多酚是自然界中最强有力的抗氧化剂之一;实验证明:10ug/ml茶多酚的作用可以相当于200ug/ml维生素E的作用;另外,和其他植物相比,茶叶中还含有茶素,钾,氟,维生素C,维生素E等物质;这些都是茶叶产生其色,香,味的源泉,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喝茶时从中所获得的营养价值;普洱茶的保健功效1、古代史籍中记载的普洱茶的功效1、清.方以智物理小识:“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2、清 .张泓滇南新语:滇茶,味进苦,性又极寒,可祛热疾;”3、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4、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末部:“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及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5、清,王旭滇行目录“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6、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团茶,有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7、清,阮福普洱茶记:消食,散寒解毒;8、清,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茶微苦甘微甘而凉,清心神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口,普洱产者,味勳竣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俞.9、明,兰茂滇南本草滇中茶叶,主治下气消食,去痰除热烦渴并解大头瘟;天行时症,此茶之巨功,人每以其近而忽视之;10、明,王廷相严茶议: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依赖于此;11、清,光绪年间普洱府志: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温,生于赤土或土石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12、清,张庆长黎岐纪闻:黎茶粗而苦涩,饮之可以积消食,去胀满,陈者尤佳;大抵味近普洱茶而功用亦同之;13、清,思茅厅采访:帮助消化,纸散寒冷,有解毒作用;14、清本经逢源: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2、现代医学研究中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案例1、在奥尔赛营养生理实验室用两组小白鼠进行试验,一组用普通食物喂养,一组用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喂养,两组都同时加入云南沱茶汁九周后、血液化验结果,第一组脂肪降低 10%,第二组脂肪降低30%云南沱茶中有一种或数种不详物质,在水中溶解后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节制胆固醇的奇效;吕通教授,巴黎大学营养学生理学试验室主任2、菌后发酵普洱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健康1985 年12 月,日本杂志3、长期饮用云南普洱茶的人,4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脂肪新陈代谢等明显作用,血液中脂肪含量下降30%;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4、普洱茶确有助于降低血浆胆固醇、三酸甘油及游离脂肪酸,还有减少胆固醇性脂肪甘的现象;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5、普洱茶中的鞠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素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效作用;学者以老鼠进行试验;发现普洱茶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中国茶艺入门12 页日本柳译彦着6、使用云南普洱茶医治高脂血症五十五例,与疗效较好的降脂药物安妥明治疗的三十一例对比,云南普洱茶的疗效还高于安妥明;它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比安妥明好,且长期饮用无副作用;昆明医学院临床试验证明7、在巴黎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液脂肪过多的病人一天喝三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四分之一,而包饮用同样数量度的其他茶的病人血液则无变化; 贝纳尔贾可托教授,巴黎享利伦多医药费院8、普洱茶有杀死癌症细胞,抗突变、防癌功能及减肥降血脂作用;梁明达、胡美英教授、云南昆明医学院9、凡饮用云南普洱茶的4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体重减轻,年龄在 40 至 50 的病例效果显着;对降低人体所含类脂肪化合物效果好的占30%,效果中等的占33% ,对降低人体所含三酸甘油脂、胆固醇、尿血酸等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系〖普洱茶茶功效的现代研究共列述 20项〗:即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压、抗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减轻烟毒、减轻重金属毒、抗辐射、利尿、防龋齿、明目、助消化、抗毒、灭菌、预防便秘;解酒及其他,调理肠胃治疗便秘、排毒美容养颜功能;茶叶中主要特质所产生功效的作用和机理1、减肥、降脂、防治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茶多酚能明显抑制体内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为血脂主要成分含量的上升,并能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还能改善毛细血管壁的弹性,因此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肥胖都具有重要作用;肥胖病大都是因人体脂肪代谢失调,过多积累所引起;茶叶的减肥功效是由于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 C 等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茶多酚能去脂解油腻;叶绿素能阻碍胆固醇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 C 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因而渴茶可以达到理想的减肥效果;降脂又称降血脂,是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治高血脂或称高脂血症;由于肥胖病往往同时引起胆固醇的升高,所以茶的减肥作用同样对降脂有效;茶叶中的茶多酚不光能去脂肪而且还具有明显地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的上升,抑制动脉内壁上的胆固醇沉积;动脉硬化常因肥胖和高血脂引起,茶中多种有效成分对动脉硬化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外,茶多酚能抑制动脉平滑肌的增生,也有利于动脉硬化的防治;楼福庆教授等研究表明茶色素儿茶素氧化而成具有显着的抗血凝促进纤溶、防止血板的粘附聚集及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2、调理肠胃、治疗便秘普洱茶中含有一种叫寡糖的重要物质,寡糖由 2-10 个单糖单组成的糖类的总称;它通过提高体内微生物良好生长,抑制有害生物的滋生而达到保健的作用;寡糖当其到达人体肠道后,它能抑有害菌种的生存空间,使有害病原菌从肠道上脱离,从而起到“洗”肠道壁病原菌的作用,促成肠道有益菌丛生态健全,减少肠道害毒素的产生,从而起到整理肠道,体内环保,促进正常排便,治便秘、排除毒素的好作用;因此普洱茶又被称为“肠道清洁工”;3、排除毒素,养颜美容的功能普洱茶中含有一种叫茶多酚和茶色素的物质,而且含量很高;多酚的主要作用就是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自由基毒素;自由基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因素,茶多酚通过清除自由基而提高有益酶的活性降低有害酶的活性;同时茶多酚可以抑制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脂质氧化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普洱茶中还有大量的成分茶色素,的作用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保障组织血液氧的正常反应,提高代谢水平,减少血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在日本、法国、东南亚一带,又称普洱茶为“益寿茶”、“美茶”;4、防治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以饮茶对防治冠心病有效;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 %,偶尔喝茶的降为%,常喝茶的喝3 年以上只有%;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酚在前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着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5)、降压高血压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超过正常水平;动脉硬化不但导致冠心病,与高血压关系了民十分密切;降压,即降低血压;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P 等都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成分;尤其茶多酚改善毛细血管的功能及儿茶素化合物和茶黄素对血管紧张转化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等,都能直接降低血压;6、抗衰老人体中脂质过氧化过程已证明是人体衰老的机制之一,采用一些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 能延缓衰老;茶叶中不仅有较多的维生素 C 与 E,而且茶多酚还起重要作用;据日本学者研究;向来被视为抗衰老药的维生素E,其抗氧化作用只有 4%,而绿茶因兼含茶多酚,其抗氧化的效果高过 74%,另外,茶叶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也是有一定的抗衰老效能;7、助消化、养胃护胃茶叶中的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动,因而就有助于食物物消化;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的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8、抗癌、防癌茶叶抗癌是泛指对各种恶性肿瘤的防治作用;我国预防科学对 140 余种茶叶进行活体内、体外的科学实验,大量数据的显定了茶叶的抗癌及抗突变作用;主要对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形成具有阻断作用;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和儿茶素物质能抑些能活化导致癌物的酶系,而且还可直接和亲电子的最终致癌物起作用改变其活性,从而减少对原致癌基因的引发和促成,终致癌物的数量减少;经大量的人群比较,也证明饮茶者的癌病率较低;最新研究显示,绿茶中的化学成分还可以使一个在癌症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停止运作;这意味着绿茶的抗癌能力要学家猜测的还要强并更加多样化;多糖类则主要是间接地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9、解酒茶之解酒,因为肝脏在酒精水解过程中需要维生素 C作催饮茶可以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酒精在肝脏内解毒;另一方面,中咖啡碱的利尿作用,使酒精迅速排出体外;而且,又能兴奋因而处于抑制状态的大脑中枢, 因而起到解酒作用;10、利尿现代研究表明,由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和茶碱通过扩张肾微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以及抑制肾小管水的再吸收等机制,从而起到明显的利尿作用;九、普洱茶鉴赏首先从外观,不管是饼茶,沱茶,砖茶或其它各种类型的茶,先看茶叶的条形是否完整,叶老或嫩,叶老较大,叶嫩较细,若一块饼的外观看不出明显的条形一片片茶叶的纹路而显得碎与细就是次记品制作的.第二要看茶叶显现出来的颜色,是深或浅,光泽度如何,正宗的是猪肝色;第三看汤色,好的茶泡出来的茶汤是透明的,发亮的,汤面上看起来有油珠形的膜,不好的茶汤发黑,发乌;第四要闻气味,清香味出不来,有没有回甘,陈茶则要看有没有一种特有味,是一种很甘爽的味道,而不是“臭仆味”;若可以试泡的话看泡出来的叶底完不完整,是不是还维持柔软度,还有以茶饼而言要注意是否内外品质如一,而不是那种好茶在外,茶渣在内的“盖面茶”还看包装,检查包装材料是否清洁无异味,包装是否紧实、端正、牢固,外形的大小是否与茶身密切贴合,是否松动,绵纸是否为纯绵质,字迹是否清晰等;中国用茶的源流茶在中国的应用过程,若用人的“生命历程”作比喻的话,就可以分为三个相承启。
遂川县举办“中国·遂川首届‘狗牯脑茶’文化节茶王赛”
![遂川县举办“中国·遂川首届‘狗牯脑茶’文化节茶王赛”](https://img.taocdn.com/s3/m/7595b21d55270722192ef79e.png)
其名 , 未真正 见识过 实物 , 以对如何 评鉴普 洱茶 并 所 膏存 有不 同程 度 的困惑 。笔者现 将近几 年来对 普洱
茶膏 的见解 罗列如下 , 以取抛砖 引玉之作用 。
遂川县举 办 中国 ・ 遂川首 届 ‘ 狗牯脑茶 ’ 文化 节茶王赛
茶 山翠绿 杜 鹃红 , 牯脑 茶香 万家 。5月 2 狗 9日 至3 0日, 中国 ・ 川首届 ‘ 牯脑 ’茶 文化节 茶王 “ 遂 狗 植遍 布全 县 2 乡镇 , 3个 主产 区位于 西部 山 区汤湖 ,
的特征 。因此 , 的茶膏 一定是 醇厚 度强 、 好 爽滑感甚 佳 、 明显香气 。 有
4 普洱 茶 膏 的评 鉴
由于普 洱茶膏传统 的制作 工艺 比较复杂 , 以流 所
通于市场 的产品少之又少 , 大多数消费者对 其是只 听
4 看杯 底 . 4 普洱 茶膏属 于熬制 提取工 艺 , 所含成分均能全 其 溶于水 , 不会产生任何 沉淀及 杂质 。 如果在 冲泡过程 中出现沉淀或杂 质 , 品质 就大打折 扣 。 其
这 样 评 价 :普 洱 茶 膏 黑 如漆 , 酒 第 一 , 色 者更 “ 醒 绿
佳。 消食 化痰 , 胃生津 , 清 功力尤 大也 ”“ ,普洱茶膏 能 治百病 , 如肚胀 、 受寒 , 用姜汤发散 , 出汗 即可愈 。 口破
喉颡 , 受热疼痛 , 用五分茶膏 噙 口内 , 过夜 即愈。
戴 家埔等 l 个 乡镇场 , 1 现有 1 5家茶 叶企业 ,3 0 2 0 5 名农 户从 事 茶叶 生产 , 叶产业 已经成 为 遂川 县农 茶 民增 收 、 农业增效 的特色支 柱产业 。 本届茶 王赛 的举
办 不仅 有利 于促 进茶 叶产 业 的发展 , 而且 对繁 荣 茶 文化 , 扩大遂川 茶叶知 名度都具 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86187dabcd126fff6050be3.png)
普洱的茶文化起源历史普洱茶名称的出现在明朝,明代谢肇制的《滇略》卷三中云:“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
说明,明朝期间云南紧压茶是鼎盛的。
然而,普洱茶历史上的开篇文章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其卷三云:“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唐朝时期,南昭国是云南的地方政权,蒙舍蛮是南昭国的主要力量,受唐王朝扶植,它们间的交往是密切的,蒙舍蛮的这种饮茶方式,在唐朝也是普及的,甚至成了大唐市民们的习俗,虽然陆羽觉得不屑一顾,但是其《茶经》里却作了重要记载。
云南利用茶叶的历史早于唐代,在三国的《七诲》里提到了“南中茶子”,南中相当于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
而要说到云南茶叶的重要发展,或者说普洱茶的成型,我认为是盛唐汉文化与南诏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于说更早的关于古滇国用茶的历史还有待考证。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用茶是在巴蜀,特别是巴,三国《广雅》就载有荆巴间采茶作饼的史料。
古滇国、南诏与巴蜀的交往与争战,对云南茶叶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陆羽《茶经》里没有直接记载云南茶区,应该是与当时南诏国是地方自治政权有关,而且南诏初期,云南之地是少数民族部落割据的,后来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也是时而和平共处,时而争战不断。
《蛮书》记载“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说明当时云南少数民族制茶用的是初级的晒青茶工艺,采摘不讲究,制造也就是最简单的日晒,在樊绰 ( 出史南诏的唐朝使者 ) 看来,这也是与唐朝饼茶的制茶工艺 ( 蒸青制茶 ) 相比而言的。
在云南民间走访,许多少数民族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说晒青茶,他们却十分熟悉,并称之为“老黑茶”,是他们“原生与本土”的重要饮料,以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可以说,一千多年以来,积淀、传承与发扬的晒青茶工艺是普洱茶的基础。
而晒青茶古老的品饮方式,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仍有流传,如佤族、拉祜族的烤茶、土锅茶,白族的“三道茶”,纳西族德“龙虎斗茶”等。
关于普洱茶膏的起源与传说故事参考
![关于普洱茶膏的起源与传说故事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4339a81ddccda38376baff7.png)
关于普洱茶膏的起源与传说故事参考普洱茶膏的起源与传说普洱茶膏公元1729年,一支神秘的马队冒雪进京,在行程3000多公里之后,它们要把一件珍贵的礼品进贡给大清皇帝雍正。
这件礼品就是800多年前南唐皇室贵族饮用的普洱茶叶制品——茶膏。
这种神秘的饮品在明代的历史中消失了将近300年,现在,马帮要把这个存活在民间的茶制品再次带进宫廷。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喜怒无常的雍正皇帝会怎样对待这个礼物呢?这次冒险的进贡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茶膏,这种绝妙的饮品迷住了雍正皇帝,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着迷的皇帝因此召集了中国最好的茶艺师来到宫廷,发掘了186道制作茶膏的古老工艺,成为大清宫廷中最为神秘的工艺之一。
宫廷秘制的茶膏,很快风靡了整个皇室和士大夫阶层。
而在遥远的布达拉宫,茶膏也成为活佛们青睐独享的特权饮品。
1792年,茶膏还以国礼的身份飘洋过海,至今仍然珍藏在大英博物馆。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里描述道,“普洱茶膏能治百病,醒酒第一。
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
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详实地记载了普洱茶膏的养生之道……”而一百多斤顶级普洱茶,也只能秘制出几斤茶膏。
百年来,茶膏作为可以收藏的礼品,被社会名流竞相收藏。
2004年,曾被鲁迅先生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膏拍卖,以12000元成交。
2007年,一块82克的清宫普洱茶膏被人以85万的高价收购!到了近代,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宫廷秘制的茶膏工艺,再次面临失传!悠久的历史,尊贵的血统,怡情养生的品质,如今的云南普洱茶膏不仅是一种顶尖国饮、养生圣品,它还给你提供了一种尊贵的生活模式,一种健康时尚的养生文化。
第九章:普洱茶膏的几种饮用方法
![第九章:普洱茶膏的几种饮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bf740d52ea551810a687a1.png)
第九章普洱茶膏的几种饮用方法普洱茶膏的饮用相比传统茶叶的冲泡具有方便性的特点。
但这种方便性有别于速溶茶粉的快捷与简便,是一种“简单的艺术”。
普洱茶膏的饮用分为纯饮与调饮两种。
所谓纯饮是不加任何佐料的冲泡与饮用。
是目前流行最广的一种方法。
它对冲泡茶具的要求不似传统茶冲泡工具那么复杂,说法如此之多。
但它也强调感官色彩,强调视觉的“动感”。
因此,对要求冲泡茶具以玻璃器皿为主,而且必须是玻璃体通透性较好的器皿。
如果是水晶杯,观赏效果更佳。
所谓调饮是依照人体需求,将牛奶、蜂蜜、姜片、枸杞、坚果类的一些营养品与普洱茶膏一起调配饮用。
以达到更高的养生效果。
实际上,纯饮满足了人体日常对茶叶营养的需求,而调饮则满足了人体对所需营养的更高要求。
当然,无论是纯饮与调饮都同属“简单的艺术”范畴。
不是一个“简单”二字就能概括的。
水——该用哪一种水冲泡最为适合?水,一直是茶叶冲泡中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的确,不同的水冲泡出来的茶叶滋味与香气不同,茶汤的颜色也略显不同。
普洱茶膏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曾用蒙顿企业出品的普洱茶膏做过试验,先后用自来水、桶装纯净水、桶装矿泉水、屈臣氏蒸馏水进行冲泡比对发现:自来水由于含氯成分偏高,造成与茶膏内丹宁酸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较淡的“异味”,不被饮茶人接受。
且汤色显现偏暗。
桶装纯净水由于将水中杂质过滤,对茶膏的干扰较少,汤色与口感都不错。
桶装矿泉水由于内含多种矿物成分,与茶膏内多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其口感与香气都增强了,但汤色也呈现偏暗的特点。
屈臣氏蒸馏水应当是水中最纯净的,所以对茶膏影响最小。
口感与汤色也是最佳。
上述的实验说明,无论哪一种水,纯净度比例愈高愈好。
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茶叶冲泡的水相对茶叶而言是一种溶剂,这种溶剂,主要的任务是将茶叶内含物质提出并溶于水中,使人们品饮到真实的茶叶滋味与香气。
因此,我们对冲泡茶叶水的要求,应以这种水不改变或破坏茶叶物质为第一标准。
从古至今,人们围绕茶叶冲泡的水做过很多研究,但基本都是感性的,缺少理化分析为证据。
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
![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8a41d3195f312b3169a599.png)
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
普洱茶的种类有很多种,根据外形的不同可以分为沱茶、茶膏、散茶等。
而普洱茶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希望对想了解这一知识的朋友有所帮助。
在知晓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茶膏的制作原理。
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某些优势菌种,加之有意识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对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接种与发酵,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酶法转化阶段;再通过低温萃取(注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低温干燥获得。
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 。
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
1、请放置阴凉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
2、存放茶膏地方应保持一定湿度,以湿度55--65度为最佳;
3、整块的茶膏最好采取平放,长期直立容易使茶膏变形。
普洱茶膏品饮要求:
1、一克普洱茶膏可溶水500--800毫升,根据品饮者饮茶浓淡习惯而投入具体数量;
2、请用山泉水或弱碱水冲泡,否则会因为水质PH值超标导致冲泡过程中出现块状沉淀物;
3、请用95度以上的沸开水冲泡,无须“洗茶”。
我们知道,天然药物是人类长期以来用于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应用历史悠久,至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仍把天然药物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
普洱茶就属于具备天然药物特性的一种饮品。
具有近千年的饮用历史。
普洱茶无论从收藏或是保键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一种值得收藏的茶品,所以了解普洱茶膏的保存方法是义不容辞的。
第十一章:普洱茶膏的欣赏
![第十一章:普洱茶膏的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f7f1717e27284b73f24250de.png)
第十一章普洱茶膏的欣赏目前市场上虽然普洱茶膏的产品很多,但能够做到具有欣赏价值的产品还很少。
蒙顿茶企业是业界的先行者,也尝试制作了一些较为精美的产品。
本章就以蒙顿茶膏为例,将部分产品展示给读者,但愿能给您带来愉悦的享受和美的启迪。
更希望通过这种欣赏,引起更多人对普洱茶膏的关注,以期创造未来更有价值的产品。
一、普洱茶膏的“三绝”蒙顿茶膏的三款特殊产品:玉龙胜雪、红运当头、普洱黑金,被业界奉为普洱茶膏“三绝”。
它们的制作工艺、外观形态、汤色、口感各有特色,为蒙顿茶膏的经典作品。
而且,这些制作工艺内含的生物技术水平较高,目前仅为蒙顿企业一家掌握与生产。
因此,这三款产品也被业内称为“茶膏三绝”。
玉龙胜雪(珍品级)“玉龙胜雪”的名称是沿袭古代宋朝著名的一款名茶“龙园胜雪”的称谓。
“龙园胜雪”,产自福建,为宋朝时期三十八款名茶之一。
这两款名茶其外观具有颜色上的相似性,为加以区别,依据云南著名的玉龙雪山这一“圣景”,故将这种特殊的普洱茶膏取名为“玉龙胜雪”。
虽然“龙园胜雪”早已失传,但“玉龙胜雪”却延续至今。
是“茶膏三绝”之一。
“玉龙胜雪”又称茶石(也有称石乳),其外观显出重度白霜,为茶膏长时间后陈化所致。
这种白霜,是茶膏自身的儿茶素与咖啡碱天然络合物,有极高的营养与品饮价值。
如能发现其白霜向茶膏内部浸透,更是稀有。
由于它陈化条件要求极高。
古时候生产全凭偶然性,出品率极低。
十分难得,基本上只用于观赏。
即使在现代,高品质茶膏能转化为“玉龙胜雪”品级的也只有15%,出产量极低,属于十分难得的产品。
蒙顿企业生产的“玉龙胜雪”,选用云南省普洱市(原思茅地区)乔木大叶种茶叶,在遵循清朝宫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筛选与特殊的后陈化工艺所得。
在品质上,它注重内质丰富厚重,汤色呈宝石红色,回甘持久,没有任何杂气,有百年茶膏的灵秀与韵味。
好似一部历史沉积的书,有沧桑巨变,也有曲径通幽,让人回味无穷。
红运当头(珍品级)“红运当头”是选自云南省临沧市、普洱市(原思茅地区)乔木大叶种茶叶,采用最先进生物技术精制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唯一“上投茶”产品。
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
![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c76c2511a8956bec0975e3ec.png)
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导读:有关中国普洱茶的历史典故一、普洱茶名出现到清宫贡茶云南南部的茶叶,唐宋以来销往西藏。
以后历代皇朝常用云南普洱茶同土番交换马匹,是“茶马贸易”的茶叶。
茶叶有了稳定的销路,需求增多,便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云南南部历史上著名的'六大茶山(在今西双版纳境内),声誉远播。
明末始见普洱茶名记载.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1659年顾治16年,清朝的统治势力到达云南.雍正皇帝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1726年雍正4年,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废土司、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加强行政统治),1729年雍正7年设置“普洱府”治,1735年雍正13年在府属的思茅镇设立行政组织的“思茅厅”(辖区包括今之西双版纳)。
于是思茅的普洱成为六大茶山茶叶的购销集散中心,集市贸易相当繁荣。
清朝为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鄂尔泰总督于雍正7年在思茅设立官办的茶叶总店,指派“通判”官员亲自掌管总茶店,推行变相的茶叶统购专卖的土政策,不许私相买卖,独笼其利,剥削山民,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取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上欢心。
二、清宫赏识普洱茶的原因云南普洱茶进入清官,经过同各地贡茶比较,茶味与茶性都不同于小叶种茶,深得帝王家青睐,视为罕见名茶。
究其原因,在于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大叶种茶,具有茶味特别浓厚的特殊品质,帮助消化的功力最强,并有治病、保健的作用。
普洱茶的特性。
明、清时代人士早有体验,并有多种文字记载,明末学者方以智认为“普洱茶蒸之成团”、“最能化物”;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药性观点记载说,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消食化痰。
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这种茶性非常适合清宫贵族们的需要。
世所咸知,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猎民族,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需要一种消化功力大的茶叶饮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茶膏的历史与介绍
普洱茶膏的历史与介绍
普洱茶膏的历史、工艺介绍
普洱茶膏的历史
普洱茶膏形成在清代。
虽然明朝废止龙团凤饼,但处在边疆地带的云南,或许由于远离京城的原因,借助“茶马古道”的交易继续
着团茶与饼茶的.生产。
云南的团茶与饼茶尽管没有宋代茶品精致,
也可说是唐宋茶品的简单模仿,但这一保留却为后来清朝普洱茶的
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清代,伴随着云南普洱茶的繁荣,普
洱茶膏的制作再次悄然出现。
普洱茶膏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锅
熬制方法,初创另一种制膏工艺。
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唐宋制作饼
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
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
方法很快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藏族地区的饮茶与汉族不同,他们更喜欢熬茶或煮茶的方法,因此对大锅熬膏情有独钟。
很多大的寺院甚至自建熬茶间,其熬制出
的茶膏专供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
这一方法,实际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们从现在西藏很多大的寺院中仍能看到这种熬茶间及自制的茶膏,证明大锅熬制茶膏的方法一直在延续。
普洱茶膏的工艺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其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相比清朝宫
廷普洱茶膏品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