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合集下载

课件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课件1: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图实Ⅴ-1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200 g砝码、长 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 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 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 刻度尺. 【实验过程】 1.按图实Ⅴ-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 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 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 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图实Ⅴ-4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4)试根据(2)、(3)中的信息,填写下表.
次数
1 234
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W 小车速度v/(m·s-1)
v2/(m·/s-2)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图实Ⅴ-2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相当于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 了计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 分进行测量;
高考总复习·物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创新设计
实验器材的创新 1.用小车和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
(2013·四川理综)如图实Ⅴ-5甲所示, 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 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 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共51张PPT)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共51张PPT)

【答案】 (1)减小 B 的质量;增加细线的长度(或增大 A 的质量;降低 B 的 起始高度) (2)见解析图 (3)0.4 (4)偏大
[规律总结] 本题中需要通过画出 sh 图象,根据 sh 图象的斜率求解动摩擦因数.本题 中要对两个物体分过程分别应用动能定理,不能对整体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因 为运动 h 后,M 碰地瞬间,M 的能量有损失.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取多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进行实验,第 1 次将 1 条橡 皮筋挂在小车上,由某一位置释放,将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记为 1W;第 2 次 将两条橡皮筋并在一起挂在小车上,并由同一位置释放,将橡皮筋对小车所做 的功记为 2W;第 3 次将三条橡皮筋并在一起挂在小车上,并由同一位置释放, 将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记为 3W„„橡皮筋与小车作用结束后的速度可通过打 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若某次操作过程中打出的纸带如图实52 所示,则本 次操作中小车所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请根据下表的实验数据作出 sh 关系的图象. h/cm 20.0 30.0 40.0 50.0 60.0 s/cm 19.5 28.5 39.0 48.0 56.5 (3)实验测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0.40 kg、M=0.50 kg.根据 sh 图象可计 算出 A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 2 运算得到 v2 、 v 、 v A B C„„,重物从 O 到 A、B、C„„重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W、
2W、3W„„,由此,也可验证得 W∝v2 的结论.
视角 3 借助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测定其他物理量如动摩擦因数、质量、功 率等. [例 3] 为测定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小亮设计了如图实55 所示 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当木块 A 位于水平桌面上的 O 点时,重物 B 刚好接 触地面.将 A 拉到 P 点,待 B 稳定后静止释放,A 最终滑到 Q 点.分别测量 OP、 OQ 的长度 h 和 s.改变 h,重复上述实验,分别记录几组实验数据. (1)实验开始时,发现 A 释放后会撞到滑轮.请提出两个解决方法.

第5章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第5章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1
实验储备·自主回顾
2
实验考向·多维突破
(3)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画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W 与小车匀速
运动的速度 v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猜想,W 与 v 的关
系可能为________。
A.W∝ v
B.W∝v-1
C.W∝v2
D.W∝v3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1
实验储备·自主回顾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1
实验储备·自主回顾
2
实验考向·多维突破
图1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1
实验储备·自主回顾
2
实验考向·多维突破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填
测量工具)和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1
实验储备·自主回顾
2
实验考向·多维突破
(1)为了消除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影响,调整时应将木 板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某同学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计时点 间距离依次为 AB =3.50 cm、BC =3.80 cm、CD = DE = EF = FG = GH =4.00 cm,则匀速运动的速度 v=________m/s。
2
实验考向·多维突破
(3)根据功的定义,有:W0=F 合 h1 当钩码下落 h2 时,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F 合 h2 解得:W=hh21W0。
[答案] (1)0.80 (2)BC (3)h2hW1 0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一、 数字化实验动能定理 (恒力)(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必修2第19页)实验原理W =21mv 22- 21mv 12= Δ (21mv 2) = Δ E k 其中,W 为从x 1到x 2的区间内,合外力F 的功,v 1 和v 2分别为物体在x 1和x 2处的速度,E k 为物体的动能。

也就是说,合外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在本实验中,我们探究在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小车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其中,拉力由力传感器测得,速度由固定有挡光滑轮的光电门传感器测得,动能由速度的平方乘以质量的一半得到。

实验目的通过对(恒定)拉力和速度的测量,探究合外力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实验装置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光电门传感器、力传感器、动力学系统(包括轨道、小车、滑轮、支架等)。

实验步骤1. 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注意平衡摩擦力);2. 测量并记录小车和钩码的质量(第1次:例如小车402.81g ,钩码19.91g );3. 将数据采集器与力传感器连接,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然后进入“TriE 信息系统”界面,对力传感器进行校零,然后,点击“打开实验”,打开模板“动能定理”,;4.设置“采集间隔”为5ms;5.让小车静止在靠近光电门传感器的一侧(钩码将细绳拉紧),点击“开始”按钮;释放小车;6.当小车运动到靠近支撑杆时,使小车停止运动,然后点击“结束”按钮;7.观察“力—位移”、“速度—位移”和“动能—位移”关系曲线的特点;8.任选一个位移区间,对力进行积分,并比较积分值和两个区间端点处动能的差;9.改变钩码和小车的质量,重复步骤5~8(第2次:例如小车402.81g,钩码30.35g)。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1.“力、速度vs. 位移”图表(小车402.81g,钩码19.91g):由图可知,从静止释放到制动前(去掉对应制动过程的最后两组读数),随着位移的增加,小车所受的拉力(中间的红色曲线)几乎不变,小车的速度(上方的绿色曲线)和动能(下方的蓝色曲线)不断增加,速度的变化率不断减小,但是动能的变化率几乎恒定。

课件2: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课件2: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CD [解析] 重物受力不变,可以利用下降

求 高度关系表示功,所以必须测量下落高度,再

利用纸带计算对应各点的瞬时速度,重力加速
度是直接给出的,故选项 C、D 正确,A、B 错 误.
返回目录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 验
2 方法二:利用物体带动小车探究动能定理,
溯 研究小车的合外力做功与其动能变化的关系.
源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加量.
3.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
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
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
板合适的倾角.
(2)当小物体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
小车的合外力近似等于小物体的重力.






图 S5­7
探 究
(3)实验测得 A、B 的质量分别为 m=0.40 kg、
M=0.50 kg.根据 s-h 图像可计算出 A 木块与桌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
效数字)
(4)实验中,滑轮轴的摩擦会导致 μ 的测量结
果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减小 B 的质量或增大 A 的质量来减小加速度,通过
增加细线的长度或降低 B 的起始高度来缩短加速时
考 间.

(2)s-h 图像如图所示.
互 动
(3)本实验测动摩擦因数的原理是动能定理,即

究 由 Mgh-μmgh=12(M+m)v2,-μmgs=-12mv2,求
得 s=μ(MM-+μmm)h,图像的斜率 k=μ(MM-+μmm),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一、基本原理与操作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1)平衡: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做功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每次小车须由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4)测速: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1.利用纸带确定小车的末速度(1)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已匀速,故应利用纸带上间距相等的部分计算小车速度。

(2)利用v=xt计算小车的速度,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选的范围应尽量长些。

2.绘制图象分别用各次实验的v和W绘出W-v,W-v2,W-v3等关系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注意事项(1)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2)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

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教材原型实验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例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1(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2中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课件4: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课件4: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1
1.60
2
3.60
3
6.00
4
7.00
5
9.20
Δv2/m2·s-2 /
0.04 0.09 0.15 0.18 0.23
❖ 请以Δv2为纵坐标,以s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Δv2 -s图象.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2 kg,结合图象可求 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________N;若该同学通 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 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中改进 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应该用纸带上点间距相
等段求解,在图中纸带上应用 B、D 段求小车的最大
速度.
vm

OD-OB 2T

10.40-7.12×10-2 2×0.02
m/s = 0.82
m/s.
❖ [变式训练] ❖ (多选)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4.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 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5.选择小车时,小车质量应适当大一些,使纸带上 打的点多一些.
❖ 【实验改进】 ❖ 1.本实验中物体运动速度可以使用速度传感器直接
采集,比用打点计时器方便快捷且误差较小. ❖ 2.可以把长木板换成气垫导轨,省略平衡摩擦力的
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 ❖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
带来误差.
类型
偶然误 差
系统误 差
产生原因
小车速度的测量误差

动能定理实验(课堂PPT)

动能定理实验(课堂PPT)

热点二 拓展创新实验 预测高考命题视角 视角 1 实验器材的改进,使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
如图 5 所示,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小车的摩擦 力,拉力传感器可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水平桌面 上相距一定距离 x 的 A、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 别记录小车通过 A、B 时的速度大小,改变钩码的数量,分 别得到对应拉力的功 W 和 Δv2(即 v2A-v2B),也可验证得到 W ∝Δv2 的结论。
• 答案 (1)50.00 (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M (3)否
• 【变式训练】 • 2.如图7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
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 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 •
• 图7
• (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 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 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
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 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 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 2.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 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 • 3.规格相同:橡皮筋规格相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 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 (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 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 或“否”)。
• 解析 (1)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70.30 cm-20.30 cm =50.00 cm。
• (2)由于该实验验证的是动能定理,故还需要知道滑块、 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3)由于拉力可以通过拉 力传感器的读数直接得到,故不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 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4(2008广东物单)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

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

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列点,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 ,砝码质量为0.02kg 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 及A 、B 、C 、D 和E 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 的距离S 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 ,请将..C .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做正功, 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13中的图线(其中2022v v v -=∆)。

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__________ 。

答案:(1)②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2)5.06 0.49(3)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4)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5(2009广东物单)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

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

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1M ;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②将小车停在C 点,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__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电门1速度为v1= d ,滑块通过光电门2速度为v2= d ;根据动能定理需要验证
t1
t2
的关系式为W=Fs=
1 2
Mv22
-
1 2
Mv12
=1
2
M
d t2
2
-1
2
M
d t1
2
,可见还需要测量出M,即
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3)该实验中由于已经用传感器测出绳子拉力大小,不是将砝码盘和砝码的总 重力作为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故不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 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还需要知道小物块
的质量,故A、D、E正确,B、C错误。
②根据h=
1 2
gt2和L=v0t,可得
v02
=
g 2h
L2,若功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则功与L2正
比,故应以W为纵坐标、L2为横坐标作图,才能得到一条直线。
③由于小物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不能忽略,是实验方法不完善,则由此引起的
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3.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和粗细不完全相同,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 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必备知识 · 整合
关键能力 · 突破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把小车拉到相同的位置释放; 乙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你认为 甲 (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可行。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2.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3.规格相同:橡皮筋规格相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热点一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典例1】“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图1(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作出W-v m、W-v2m、W-v3m,W2-v m、W3-v 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如图2所示,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 cm,BC=1.60 cm,CD=1.62 cm,DE=1.62 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解析 (1)打点计时器必须用交流电,A 项错误;实验仪器安装时,必须平衡摩擦力,B 项错误;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C 项正确;根据所得数据分别作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 与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或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的平方、立方等图象,找出合力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D 项正确.(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x t =1.62×10-20.02m/s =0.81 m/s.答案 (1)CD (2)0.81 【跟踪短训】 1.[2013·福建卷,19(1)]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3):图3 ①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 A .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 B .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 C .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②图4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O 、A 、B 、C 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则打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4解析 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判断;应用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瞬时速度.①平衡摩擦力是让小车重力的下滑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故不能挂钩码平衡摩擦力,选项A 错误;本实验中,近似认为小车所受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因此应使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选项B 错误;实验时,为充分利用纸带,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选项C 正确.②v B =AC 2t =(18.59-5.53)×10-20.2m/s =0.653 m/s.答案 ①C ②0.653 热点二 实验数据处理 【典例2】 如图5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记为W .当用2条、3条、…、n 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n 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被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6甲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图5(1)除了图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和电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分布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最终获得的末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4)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表.物理量数据实验次数橡皮筋做的功W n(J)10个间隔均匀的点的距离s(m)10个间隔均匀的点的时间T(s)小车获得的末速度v n(m/s)小车获得的末速度的平方v2n(m2/s2)1W1=W 0.2000.2 1.00 1.002W1=2W 0.2820.2 1.41 1.993W3=3W 0.3000.2 1.50 2.254W4=4W 0.4000.2 2.00 4.005W5=5W 0.4580.2 2.24 5.02n n n据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乙图6解析(1)要计算某点速度的大小,必须要测量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除了题图甲中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和电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把放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3)小车最终做匀速运动,因此应选用相邻两计数点间隔相等的部分.(4)根据动能定理可知,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 n与物体获得的速度v n之间的关系是W n∝v2n;以W n为纵坐标,以v2n为横坐标,用描点作图法作图,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 n∝v2n.答案(1)刻度尺(2)把木板的左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3)每相邻两点之间距离相等(或点分布均匀)(4)v2n图象如图所示【跟踪短训】2.某同学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足够长的木板上,C为弹簧测力计,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图7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0点,顺次选取5个点,分别测量这5个点到022v2-v20),填入下表:(1)请以Δv2为纵坐标,以x0.2 kg,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N.图8(2)若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力小于弹簧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中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v2-v20=2ax可知Δv2=2a·x,在Δv2-x图象中,斜率k=2a=2.5,由F=ma,得F=0.25 N.答案(1)图象如图所示0.25(2)小车滑行时所受摩擦阻力较大将木板左侧垫高,使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探究高考命题视角视角1实验器材的改进,使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如图9所示,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拉力传感器可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一定距离x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改变钩码的数量,分别得到对应拉力的功W和Δv2(即v2A-v2B),也可验证得到W∝Δv2的结论.图9视角2 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视角3 创新拓展 把探究功和动能关系的实验拓展为探究弹性势能和形变量关系的实验. 【典例3】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2)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10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图10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 p 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为求得E k ,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小球的质量mB .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C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D .弹簧的压缩量ΔxE .弹簧原长l 0(2)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 k ,得E k =______________.(3)图11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s -Δx 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 不变.m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 不变,h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11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 k 的表达式可知,E p 与Δx 的__________次方成正比.图11解析 (1)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12m v 20,要求得v 0需利用平抛知识,s =v 0t ,h =12gt 2.根据s 、h 、g ,求得v 0=s g2h,因此,需测量小球质量m 、桌面高度h 及落地水平距离s .(2)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 k =12m v 20=mgs 24h .(3)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E k =12m v 20=mgs 24h即s =2hE pmg,根据题给的直线关系可知,s 与Δx 成正比,而E p 与s 2成正比,故E p 应与Δx 的2次方成正比,则s ∝2h mg Δx ,s -Δx 图线的斜率正比于hmg,如果h 不变,m 增加,s -Δx 图线的斜率将会减小;如果m 不变,h 增加,则s -Δx 图线的斜率会增大.答案 (1)ABC (2)mgs 24h(3)减小 增大 2【探究跟踪】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滑块的一端与轻弹簧贴近,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一光电门P 固定在气垫导轨底座上适当位置(如图12所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使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则可计算出滑块离开弹簧后的速度大小.图12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 .②在气垫导轨上通过滑块将弹簧压缩x 1,滑块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片的挡光时间t 1.③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和动能12m v 2.④增大弹簧压缩量为x 2、x 3、…,重复实验步骤②③,记录并计算相应的滑块动能1m v 2,如下表所示.(1)图13(2)在下面所给的两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12m v 2-x 和12m v 2-x 2图象;(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E p =12m v 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遮光片的宽度d =1.0 cm +0.02 cm =1.02 cm ; (2)根据描点法在坐标系中进行描点、连线,所作 12m v 2-x 和12m v 2-x 2图象如图所示;(3)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 答案 (1)1.02 (2)见解析 (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1.用如图14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图14A .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B .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C .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D .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E .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F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G .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解析 当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速运动时,沿长木板方向的重力的分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即在实验中可消除摩擦力的影响,A 正确;由实验原理可知,B 、C 正确,D 错误;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都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E 错误;橡皮筋拉力做的总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加,此动能应为小车获得的最大动能,所以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测定的是小车的最大速度,F 正确、G 错误.答案 ABCF2.如图15甲所示,是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 其步骤如下:图15a .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小车上,小车连接纸带.合理调整木板倾角,让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b .取下轻绳和易拉罐,测出易拉罐和细沙的质量m 及小车质量M .c .取下细绳和易拉罐后,换一条纸带,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出的纸带如图15乙(中间部分未画出),O 为打下的第一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f ,重力加速度为g .(1)步骤c 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为________________.(2)为验证从O →C 过程中小车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出BD 间的距离为x 0,OC 间距离为x 1,则C 点的速度为________.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答案 (1)m g (2)x 0f 2 mgx 1=Mx 20f28图16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16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上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M/kg|v22-v21|/(m2·s-2)ΔE/J F/N W/J10.5000.760.1900.4000.20020.500 1.650.4130.8400.42030.500 2.40ΔE3 1.220W34 1.000 2.40 1.200 2.420 1.2105 1.000 2.84 1.420 2.860 1.430(3)解析(1)①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③通过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小车的质量或只改变拉力大小得出不同的数据;(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B间距用W=FL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12M v22-12M v21,可知W与ΔE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②释放小车(2)0.600 J0.610 J(3)见解析图4.如图17所示,某组同学借用“探究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的相关实验思想、原理及操作,进行“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7(1)为达到平衡阻力的目的,取下细绳及托盘,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改变长木板倾斜程度,根据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________运动.(2)连接细绳及托盘,放入砝码,通过实验得到图18所示的纸带.纸带上O为小车运动起始时刻所打的点,选取时间间隔为0.1 s的相邻计数点A、B、C、D、E、F、G.实验时小车所受拉力为0.2 N,小车的质量为0.2 kg.图18k (3)实验前已测得托盘质量为7.7×10-3kg ,实验时该组同学放入托盘中的砝码质量应为________kg(g 取9.8 m/s 2,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第三位).解析 (1)若已平衡摩擦力,则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2)从纸带上的O 点到F 点,W =F ·OF =0.2×0.557 5 J =0.111 5 J ,打F 点时速度v F =EG 2T=0.667 7-0.457 50.2m/s =1.051 m/s ,ΔE k =12M v 2F=12×0.2×1.0512J ≈0.110 5 J (3)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v B =AC 2T=0.286 1-0.155 00.2 m/s =0.655 5 m/s ,所以小车的加速度a =v F -v B 4T =1.051-0.655 54×0.1m/s 2≈0.99 m/s 2.小车所受的拉力F =(m 0+m )(g -a ),所以盘中砝码的质量m =F g -a -m 0=⎝⎛⎭⎫0.29.8-0.99-7.7×10-3kg ≈0.015 kg.答案 (1)匀速直线(或匀速) (2)0.111 5 0.110 5 (3)0.015。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高频考点例析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 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砂桶中装入适量 的细砂,用天平称出此时砂和砂桶的 总质量m.让砂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 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 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 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 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 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题中的 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基础知识梳理
8.结论:恒力所做的功跟动能变化 量之间的关系是恒力所做的功等于物 体动能的变化.
基础知识梳理
五、注意事项 1.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要远小 于小车的质量. 2.平衡摩擦力时,砝码盘中不要 加砝码,但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3.小车所受的阻力f应包括小车受 的摩擦力和打点计时器对小车后所拖 纸带的摩擦力. 4.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 要先接通电源后再放手.
高频考点例析
可以看出,m1、m2已知,v与v0已 知,s已测出,除摩擦力外,还需测量 的是小车的质量. 【答案】 (1)②接通打点计时器 电源 释放小车 关闭打点计时器电 源 (2)5.05~5.10 0.48~0.50(答案在 此范围都得分) (3)重力(钩码的重力) 摩擦力(阻 力) (4)Δv2∝s(速度平方的变化与位移 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
图5 -5 -2
高频考点例析
对实验原理、器材的考 查 例1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 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5- 5-3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 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 纸带、小木块、细砂.当滑块连接上纸 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砂桶时, 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 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题型一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例 3] (2014 年陕西咸阳一模)某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 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提出以下几种猜想:①W∝v,②W ∝v2,③W∝ v,….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 为一块倾 斜放置的木块,在 Q 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来测量物体每次 通过 Q 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 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
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 )
A.L-v
D.L-1v图象
(3)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
果?
[思路点拨] 明确本实验的原理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动 能变化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利用传感器测出速度,算 出末动能,再利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沿斜面下滑的距离,算出合 外力所做的功,即可判断.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要点解读回放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的正比例关系. 二、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 体做不同的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 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 度 v. 三、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 W-v 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 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可能是 W∝v2,对于每一个速度值算 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 W 为纵坐标、v2 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 样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就是 W∝v2. 六、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 力做功 W 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来误差.

实验报告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报告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报告5《探究动能定理》实验报告:探究动能定理摘要:本实验通过使用不同质量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进行运动,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动能和位移,从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结果表明,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验证了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引言:动能定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它描述了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动能定理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K=1/2mv^2,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质量,v代表速度。

方法:1.实验器材:小车、水平跑道、光电门、计时器、直尺、线尺、滑动器、质量砝码,电子秤。

2.实验步骤:a)将小车放在水平跑道上,调整小车和光电门的位置,使小车在光电门下能够顺利通过。

b)在光电门的一侧放置一个滑动器,以减小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误差。

c)在小车上放置一定质量的砝码,使小车的质量发生变化。

测量小车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d)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e)在固定光电门位置的情况下,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位移,并记录下来。

f)计算小车的动能,并绘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图。

结果与讨论:本实验使用了三个不同质量的小车,其质量分别为50g、100g和150g。

通过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然后,我们在固定光电门的位置下,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的位移。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表格:质量(g) ,速度(m/s) ,位移(cm) ,动能(J)--------,-----------,---------,----------50,0.5,10,0.062550,1.0,20,0.125100,0.5,10,0.125100,1.0,20,0.25100,1.5,30,0.5625150,0.5,10,0.1875150,1.0,20,0.375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小车的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符合动能定理的预期。

2.小车的质量增加时,动能也相应增加,但增速逐渐减小。

22版: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创新设计)

22版: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创新设计)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图1(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时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3.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刻度尺等。

4.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和W绘制W-v或W-v2、W-v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和v的关系。

5.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与外力做功W间的关系W=12m v2。

1.实验注意事项(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

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1)不直接计算W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作W-v图象,或W-v2、W-v3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0·全国卷Ⅲ,22)某同学利用图2(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

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a)已知打出图2(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B =________m/s ,打出P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P =________m/s 。

第五章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第五章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 小为 mg.从打 O 点到打 B 点的过程中, 拉力对小车做的功 W= ______,打 B 点时小车的速度 v=______.
第五章
实验五
实验解读•核心探究
探究动能定理
随堂练•知能提升
实验热点•各个击破
第五章
实验解读•核心探究
实验热点•各个击破
随堂练•知能提升
-6-
[数据处理] 1.测量小车的速度 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 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 速运动的速度,测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应在 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A1、A2 间的距离 x,小车速度的表达 x 式是 v= (T 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 把实验中得到的 4T 纸带分别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得到小车的速度,并计算速度的二 次方,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实验热点•各个击破
-13-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2) 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 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 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的情况下,轻推一 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 和其他阻力的影响. A.计时器不打点 B.计时器打点
第五章
实验解读•核心探究
实验热点•各个击破
随堂练•知能提升
-4-
[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一端适当的位置钉一个铁钉)、打点 计时器及纸带、 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 源)、5~6 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解析版】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特训(5)探究动能定理

【解析版】高考物理实验专题特训(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一.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正比关系。

二.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及两侧适当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橡皮筋.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按图实-5-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速度V2.将数据记人表格.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人表格.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测量小车速度:实验获得如图实-5-2所示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和小车速度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物理量是A1.A2间距离s,小车速度表达式是v=s/T=手(T为打点计时器时间间隔)。

(2)实验数据记录(3)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在坐标纸上(图实-5-3)画出W-V和W-V2图线(“W”以一根橡皮筋做功为单位).(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为W∝V2四.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究是橡皮筋做功与物体速度关系,应设法排除摩擦力影响,可采用将木板一端垫高方法来实现.将木板一端垫高,使重力沿斜面方向分力与摩擦力相平衡,就能消除摩擦力影响.判断已平衡掉摩擦力方法是:轻推一下小车,观察小车不受其他力时能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2.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上相邻各点间距并不均匀,应选间距均匀那一段纸带来计算小车速度,因为这一段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时情形.3.本实验并不需要测量橡皮筋做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是测出以后各次实验橡皮筋做功是第一次实验时多少倍,这样做可以大大简化操作.五.误差分析1.误差主要来源是橡皮筋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拉力与橡皮筋条数不成正比.2.平衡摩擦力不彻底或平衡过了也会造成误差.3.利用打上点纸带计算小车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 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关系”实验中(装置如图实­5­1甲):(1)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 )A.平衡摩擦力时必须将钩码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B.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大于小车质量C.实验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由静止释放(2)图乙是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一部分,选取O.A.B.C为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一、基本原理与操作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1)平衡: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做功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3)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每次小车须由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4)测速: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二、数据处理1.利用纸带确定小车的末速度(1)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已匀速,故应利用纸带上间距相等的部分计算小车速度。

(2)利用v=st计算小车的速度,为减小测量误差,所选的范围应尽量长些。

2.绘制图象分别用各次实验的v和W绘出W-v,W-v2,W-v3等关系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注意事项(1)选点测速: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状态的点。

(2)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规格相同。

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来误差。

教材原型实验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基本操作【例1】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1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图1(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2中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图2解析(1)为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

(2)平衡摩擦力时,也要平衡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即平衡了摩擦力。

(3)若木板水平放置,则未平衡摩擦力。

小车速度最大时,也就是加速度为零的时刻,即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时刻,此时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未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B正确。

(4)应该选用纸带上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进行测量,此时小车的速度最大,即GK部分。

答案(1)刻度尺交流(2)D(3)B(4)GK拓展训练1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做“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

在实验中,该小组同学把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当做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图3(1)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误差尽量小,在实验操作中,下面的做法必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B.实验操作时要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C.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越好D.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除实验装置中的仪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4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现选取纸带中的A、B两点来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

图中已经标明了要测量的物理量,另外,小车的质量为M,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

请你把要探究的结果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达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解析(1)实验前要对装置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以保证小车所受合外力恰好是细线的拉力,故A正确;实验操作时,若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B错误;在利用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时,所选的两个研究点离得越近则测量误差越大,故C 错误;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样才能使得沙和沙桶的总重力近似等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故D正确。

(2)本题的实验原理是验证沙桶和沙的总重力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增加量,所以要测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小车的质量,还要测纸带上各点的距离来求速度,所以所需的器材还应有天平和刻度尺。

(3)打A点时速度为v1=s14T,打B点时速度为v2=s24T,所以动能变化量ΔE k=12M v22-12M v 21=M(s22-s21)32T2,而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做的功为W G=mgs,要探究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为mgs =M (s 22-s 21)32T 2。

答案 (1)AD (2)刻度尺、天平 (3)mgs =M (s 22-s 21)32T 2命题角度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例2】 (2019·江苏卷,10)某兴趣小组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图5(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电磁打点计时器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________(选填“A”或“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

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

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

看法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

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图6所示。

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 点的速度v A =________m/s 。

图6(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 ,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 点的距离为L 。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 k =12M v 2A 算出。

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

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__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 =mgL 算出。

多次测量,若W 与ΔE k 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解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时振针与纸带之间的摩擦较大;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电磁脉冲产生的电火花在纸带上打点,纸带所受阻力较小,故选B 项。

(2)由于刚开始运动,拉力克服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故平衡摩擦力的两种说法中,乙同学正确。

(3)取与A 点相邻的两点。

用毫米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

用平均速度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s 2T =12.4×10-32×0.02m/s =0.31 m/s 。

(4)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gL =12M v 2A ,用砝码的重力表示拉力的前提是mM 。

答案 (1)B (2)乙 (3)0.31(0.30~0.33都算对)(4)远大于拓展训练2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7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

图7(1)为了消除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影响,调整时应将木板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某同学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计时点间距离依次为AB -=3.50 cm 、BC -=3.80 cm 、CD -=DE -=EF -=FG -=GH -=4.00 cm ,则匀速运动的速度v =______ m/s 。

(3)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画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 与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猜想,W 与v 的关系可能为________。

A.W ∝vB.W ∝v -1C.W ∝v 2D.W ∝v 3(4)改变橡皮筋的根数,若实验中的所有操作和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则绘出的图线(图中Δv 2=v 2-0,将一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1)应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但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的图线如图8所示,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解析 (1)小车是向右边弹出,平衡摩擦力时应该将左端垫高使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平衡。

(2)由题目给的数据可知小车从C 点到H 点做匀速运动,则v =CH -5T =2 m/s 。

(3)图丙中图线的形状与函数y =x n (n =2,3,4,…)的图象吻合,故选项C 、D 正确。

(4)从图象截距可看出合外力不做功时,物体仍然会有速度,这表明平衡摩擦力过度。

答案 (1)左 (2)2 (3)CD (4)平衡摩擦力过度实验拓展创新命题角度实验装置的创新——利用传感器、光电门和气垫导轨【例3】某学习小组用图9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

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图9(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t-1F图象 B.1t-F图象C.t2-1F图象 D.1t-F2图象解析(1)由题图知d=2 mm+6×0.05 mm=2.30 mm。

(2)拉力是直接通过力传感器测量的,故A不必要;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是必要的;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保持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这样拉力才等于合力,故C、D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