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教案
2024年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1单元盐化肥11.2化学肥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 课后作业报告:评估学生对施肥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以及对合理施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化学肥料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 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如撒施、冲施或滴灌等。
- 注意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以利肥料的溶解和吸收。
4. 化肥的合理使用与环境保护:
- 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养分流失和土壤污染。
- 采用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浪费。
-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5. 化肥的优缺点:
- 优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植物生长。
2024年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盐 化肥 11.2 化学肥料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学生将学习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元素的分类、化合物的命名等基础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也学习了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这有助于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化肥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
2. 合理施用化肥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
1. 化肥作用机理的深入理解。
2024-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教案
2024-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及性质,掌握常见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理解化肥的分类、作用及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化肥的分类、作用。
2.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化肥的合理使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盐一、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化学知识,如:什么是酸?什么是碱?2.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二、探究新知1.盐的定义:讲解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根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不同,将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3.盐的性质:讲解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溶解性、稳定性、反应性等。
三、实验操作1.演示实验:盐的溶解性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盐的溶解性,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化肥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吗?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植物提供这些营养元素?二、探究新知1.化肥的分类:根据化肥中所含营养元素的不同,将化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等。
2.化肥的作用:讲解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
3.合理使用化肥:讲解过量使用化肥的危害,引导学生掌握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1.演示实验:化肥的溶解性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化肥的溶解性,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盐和化肥在生活中的应用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盐和化肥?2.引导学生思考:盐和化肥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1.盐在生活中的应用:讲解盐在食品、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盐和化肥的概念,掌握盐的命名法则和化肥的制造方法,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盐的命名法则,化肥的制造方法。
2.教学难点:盐的命名与化肥的制造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探究盐和化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盐和化肥的思考和探索。
2. 知识讲解(15分钟)盐的概念与命名法则•盐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晶体化合物。
•盐的命名法则: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两者之间用连字符连接。
化肥的概念与制造方法•化肥是指提供植物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
•化肥的制造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矿石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案例:某农田连续多年种植庄稼,土壤中盐分过高导致庄稼生长不良,请设计一种化肥来改善土壤质量。
4. 实验操作(30分钟)实验1:盐的制备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金属钠和金属氯化铜粉末,混合均匀。
2. 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试管颜色变化。
3. 冷却后观察形成的盐。
实验要点: - 盐的制备反应为化学反应。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
实验2:化肥的制造实验步骤: 1. 取适量草木灰或动物粪便,并进行研磨。
2. 将研磨后的物质与适量尿素混合均匀。
3. 将混合物撒在已经耕翻的土地上,进行肥料施用。
实验要点: - 化肥的制造方法选择适宜的原料和合适的比例。
-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5.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对盐和化肥的概念、命名法则和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6. 延伸拓展(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研究并设计盐的制备和化肥的制造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和结果验证。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新)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复习教案内容《盐化肥》十一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通过对盐的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巩固CO32--的检验方法。
3、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重、难点:重点: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习过程:一、自主梳理知识及相应练习(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练习1】填写下表:1、物质分为哪两类?2、单质分为单质、单质和稀有气体。
3、化合物至少含有几种元素?4、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含有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5、氧化物含有几种元素?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吗?6、你能举出几种酸、碱、盐?他们都属于哪类物质?【练习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分类,把分类结果填在课本83页图11-15的实线方框内,并把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填在其相邻的虚线方框内。
空气、氢氧化钠、氧化铁、盐酸、铁、氢氧化镁、二氧化碳、硫、氢气、硫酸铜、硫酸、碳酸钙、水、氦气。
(三)盐的化学性质1、盐(溶液)+金属—— +新金属2、盐 +酸------新盐+3、盐(溶液)+ 碱(溶液)------新盐+4、盐(溶液) + 盐(溶液)------新盐1+新盐2【练习3】练习2中上述物质(假设能溶于水的物质均为溶液)相互反应哪些属于盐的化学性质,写出其反应规律及化学方程式。
(若不反应的简单说明理由)1、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CuSO4+ Fe ------CaCO3 +Fe2、盐 +酸 -------- 新盐+新酸CuSO4 + HCl ----- CuSO4 + H2SO4 ------CaCO3 + HCl ------ CaCO3 + H2SO4 ------3、盐(溶液) + 碱(溶液)----- 新盐+新碱MgCl2 + NaOH ----- CuSO4 + NaOH ------CuSO4 + Mg(OH)2------ CaCO3 + Mg(OH)2-----CaCO3 + NaOH-----4、盐(溶液) + 盐(溶液)----- 两种新盐BaCl2 + CuSO4------ CuSO4+ CaCO3 -----MgCl2 + CaCO3 -----(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类别1、(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 ,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施肥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化学课程中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化学肥料的分类和性质奠定了基础。此外,在生物课程中,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元素。
强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施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了化学肥料的分类、化学式、性质及作用,能够准确区分各类化学肥料,并了解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学生学会了科学施肥的方法,能够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选择和使用化学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
展示一些关于化学肥料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化学肥料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化学肥料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肥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过程:
讲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详细介绍各类化学肥料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反思改进措施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肥料的特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导向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化学肥料,从肥料的生产、使用到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学案新人教版【精品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学习目标】
1.知道盐的定义。
2.说出常见盐的性质、用途。
(重点、难点)
3.掌握粗盐的提纯要领。
(重点)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溶液的酸碱性?(至少用两种方法)
二、教材预习
自学课本第72页,完成第2题。
2.现有下列物质:熟石灰、碳酸钠、氯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氢氧化铝、稀盐酸等,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农业中用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是;可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用于造纸、玻璃、印染、洗涤剂的是;用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是;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的主要成分是;可消除公路积雪的盐是。
自学课本第73页,完成第3~4题。
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4.Na2CO3俗称,它的水溶液显;NaHCO3俗称。
Na2CO3广泛应用
于、、和的生产等;NaHCO3是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
上可用于。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常见的盐
【自学】通过阅读课本P72~P73掌握下列内容:
盐:电离时生成离子和离子的化合物。
如常见的盐:、、、、
等。
一、氯化钠
1。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一)基本理念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化肥知识。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化肥的分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方法。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实验和总结,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会拿出一些常见的化肥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和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系统地讲解化肥的分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方法。首先,我会详细介绍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特点和作用,通过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次,我会讲解化肥的作用原理,例如氮肥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磷肥对植物根系的发育作用,钾肥对植物抗逆性的提高作用等。最后,我会强调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育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然后我会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对化肥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将是下一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我将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作业,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培养: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化肥的作用和合理使用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化肥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增强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通过介绍化肥产业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11.1.2复分解反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 教学评价表:准备教学评价表,用于评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这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实施过程
题型: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步骤,要求分析实验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答案:在复分解反应的实验操作中,首先要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溶解性,以便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在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要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在实验操作中,要确保溶液的浓度适宜,以避免生成物沉淀过多或过少,影响实验结果。
6. 知识深度: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实例中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够分析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同时,学生还需要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化肥的使用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复分解反应的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分析判断反应类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其判断方法
- 能够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4. 课程关联性: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复分解反应。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盐和化肥,复分解反应是理解盐的形成和化肥的作用的基础。
5. 教学实际: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反应类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实用性强的拓展内容:
- 家庭生活中的化学:介绍复分解反应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如清洁剂、烹饪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化学成分;3.理解化学肥料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化学肥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2.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肥料的作用机制;2.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出示一张农田施肥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为什么农民要给农田施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激发学生对农业生产中施肥的重要性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给学生简要讲解化学肥料的概念,并与有机肥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介绍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解释每种化学肥料的作用原理,如氮肥促进植物生长、磷肥促进根系生长等。
3. 化学肥料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化学肥料?•解释不同农作物对氮肥、磷肥、钾肥等的需求量不同,以及不同阶段对化学肥料的需求变化。
•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养分,以及化学肥料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4. 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15分钟)•讲解使用化学肥料的注意事项,如正确计量、适时施肥、避免过量等。
•强调使用化学肥料时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对环境和自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提醒学生化学肥料不能替代有机肥料,应进行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合理配合使用。
5. 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结和总结,并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关键词和要点,以查漏补缺,并巩固学生对化学肥料的理解和使用方法的记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主要包括:
1.化肥的种类、成分及作用。
2.化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及环保意识。
4.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化肥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5.观察日记: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学校农场施用化肥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为期一个月。通过观察日记,让学生了解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6.家庭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化肥。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家庭对农业环保的关注。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肥料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习积极性。
2.强化学生对化学肥料种类、成分及使用方法的理解。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
在讲解化肥的使用方法后,我将引导学生了解化肥过量使用的危害,如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农产品质量下降等,使学生对环保问题产生关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1.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化肥?
2.化肥过量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哪些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盐化肥》教案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
难点:提纯过程的操作要点。
实验准备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工业用盐主要成分。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一:报: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
(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练:阅读课本,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主要用途组成上的共同点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结论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讲: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报: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讲: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二:讲: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报:交流讨论结果: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滤纸、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优秀教学案例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本节课的小组合作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首先,我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分配不同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验环节,学生需要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通过合作,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其交流表达和合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盐的性质和化肥的作用。这种情境创设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盐的性质和化肥的作用。问题导向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其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关注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化肥的正确使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使其认识到合理使用化肥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关注社会问题的责任感,提高其环保意识。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主要通过实验、案例和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盐的性质和化肥的作用。首先,我将以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自制火山爆发实验、鉴别不同盐的实验等。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盐的性质和分类。
十一单元盐化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化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化肥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9. 鼓励学生阅读化肥知识相关的科普书籍,如化肥的历史、化肥的发明与发展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10. 鼓励学生进行化肥知识的创新实践,如设计化肥的替代品实验,探索更环保的施肥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拓展与延伸的活动,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化肥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培养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为实验操作区和小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区配备实验操作台、实验器材和安全的实验环境,小组讨论区设置便于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桌椅布局。
5.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化肥的知识点、实验步骤、问题讨论等,以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增强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6. 教学指导:制定详细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时间安排等,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发展,了解化肥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环保型化肥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4. 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实践活动,如设计实验验证化肥的性质,观察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引导学生思考化肥知识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化肥的合理使用对农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化肥知识的小研究,如调查本地区的化肥使用情况,分析化肥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化肥使用建议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研究任务。
化学初三下人教新课标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一)
化学初三下人教新课标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一)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实物、简单实验、运算、列表对比等手段,增强学生对化肥知识的识记能力。
又通过实例和启发,克服教学内容的单调和枯燥,提高城镇学生对化肥的爱好和重视程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化学肥料(要紧有氮肥、磷肥、钾肥)的种类和作用。
2.通过对氮肥、磷肥、钾肥特点的分析,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学会鉴定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2.通过学生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氮肥、磷肥、钾肥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认识到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课本材料和观看一些视频,意识到化肥、农药对环境产生的消极阻碍,形成环保意识。
3.通过对化肥既可使农作物增产又会带来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了解,看待事物要一分为二,抓问题的要紧方面,解决要紧矛盾,树立科学的进展观。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氮肥、磷肥、钾肥性质和作用的分析,认识到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化学肥料(要紧有氮肥、磷肥、钾肥)的种类和作用。
3.通过阅读课本材料和观看一些视频,意识到化肥、农药对环境产生的消极阻碍。
4.通过化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学会鉴定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阅读课本+教师讲解+实验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视频、幻灯)+实物+图片+传统实验仪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媒体先让学生看课本P77—P80[引言](视频或讲述)肥是农家宝,庄稼少不了。
农家常用的肥料有绿肥、河泥、发酵的粪尿,但量少、使用不方便,且缺乏营养素。
人们用化学方法制得的化肥,在农业上已广泛使用。
解放前全国只有两个化肥厂,现在中国的化肥除了自用外,还能部分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年级化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南京市上元中学朱雪琴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盐和上单元的酸和碱在内容上是同一个体系,应该是必然的呈现。
在上一单元中已经提出了盐的概念,学生对生活中食盐也较为熟悉,现阶段的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学习思路和方法已进经形成,所以本课时的学习应酸碱盐的学习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本节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食盐入手,引出化学中盐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学习食盐的用途、存在、功能及食盐提纯实验,用化学视角来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方法:课前信息搜索、分组协作学习、师生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2、教学思路与设计
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学生对食盐较为熟悉,课本中安排的内容似乎也似乎没有多少难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也容易没有兴趣,甚至很可能会轻视食盐的学习。
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并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是本节课设计的关键。
因此形成的思路为:
1)课外搜索食盐的各种信息,引发学生对食盐知识的关注。
2)说明生活中的盐和化学上的盐不同,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3)视频展示食盐的功能、用途、自然界的存在及盐厂加工流程,激发兴趣,拓宽认识。
4)通过粗盐提纯的探究实验,引起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加深了解“盐”概念。
了解氯化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用途以及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
学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通过粗盐提纯实验,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能定量地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氯化钠的知识,拓宽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氯化钠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可服务于生活”。
通过粗盐提纯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及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考——笔者通过两则“工业用盐”中毒新闻,引起学生对盐的关注和思考:难道食盐和盐都有不同?接着提出“生活中的盐”和“化学中盐”的定义,此时的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回顾和书写,又使学生对盐的认识更具体了。
充分检索食盐信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
食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教材只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例子。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例: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等,学生学习兴趣、参与度、主动性可有效地提升,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
食盐的功能和存在可以动画及视频的形式给予,学生从中懂得了“我为什么要吃盐?”“盐从哪里来?”等生活常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一块内容较“零乱”,要注意梳理,找出规律性的核心内容。
实验探究掌握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粗盐的提纯实验是初中化学中对学生要求较高的实验,定量操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定性分析,从而“发现”问题,探究原因,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实验探究成功做好铺垫:实验前组织学生对活动和探究中的问题讨论,上学期中一些基本操作安排回顾,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时数;实验中新仪器和新操作方法的适时指导、实验步骤的呈现等,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实验后的分析,在总多问题中形成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粗盐提纯实验后的探究主题和结论为:
2、滤液高于滤纸
3、烧杯没有洗净,残留了一些物质……实验时间能缩短吗?1、粗盐水没有经沉淀就过滤
2、将5g粗盐全部倒入10ml水中
3、水量超过10ml
最后学生得出了发自内心的体会
实验前了解实验目的
真正体会每一步操作的用意和可能引起的结果
实验中操作规范
认真观察分析现象发现问题
三、教学设计流程(见下表)
模块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部因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聚焦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为什么不同温度,牛奶、
盐水鸭等食品的保值期不
同?
提问:举例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小组讨论、举例引入正题
速率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师生共同归纳影响因素1、催化剂(双氧水的分解)
2、浓度(蜡烛在空气和氧气燃烧)
3、表面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4、温度(金属的氧化)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
模块二如何定性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选择浓度进行探究
提问:在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时,借助哪些现象可以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小组讨论、举例并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化学
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
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
的定性观察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归纳总结:气泡多少,沉淀快慢,固体消
失快慢,温度变化,颜色变化……为后面引出定量实验做铺垫
总结:比较反应的快慢,一般比较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者生成物增加的快慢。
内化、概括、建立概念体系
模块三如何定量地比较反应快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针对镁条与不同浓度盐酸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通过数据,定量地比较反应的快慢?思考、讨论、汇报
1、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体积
2、测定镁条消耗所需时间长短
3、测定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的快慢
4、测定敞开体系质量减少的快慢
……
培养学生的思
维发散能力与
知识迁移运用
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疑问
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的快慢
实验演示(利用数据采集技
术)
及时巩固
小结学生方案提高知识的可
教后反思:改一下
1、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
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一般由4人组成,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记录、掐表、搭建仪器、操作),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传统课上,老师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其实变成了验证性的实验。
而笔者在英国进修期间,留意到英国中学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有关化学反应中的微粒碰撞理论,然后在具体研究每一种因素时,都是采用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再尝试用碰撞理论解释,最后迁移运用。
这样一种方式是一种真正的探究模式,学生从实验中形象的感知,再从理论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办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验之后的反思,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并对物质探究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的科学认识方法。
3、充分利用数据采集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具有方便、精确、细微化等优势,解决传统实验技术方法无法进行的或无法显示的实验或无法处理数据的实验,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资源价值,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使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
例如,密闭容器内气压增加快慢的实验。
利用计算机开发和控制化学演示实验过程,利用数、模转换技术和传感器使数字采集、分析和报告自动化、科学化,提高了演示实验效果和水平,为化学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运用数据采集技术不仅是改进教学的手段,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扩展了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的空间。
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化学教学模式变革,为培养信息时代的接班人开辟了新的途径。
4、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现代教学媒体(Flash动画、PowerPoint)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发现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
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