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新常态”
快速发展取得 的成就 已经不复存在
“ 新常态”的显著特点是已经跨过 了粗放
经 营、快速发展的阶段 ,进入 了一个不创新 、 不深化改革就难以持续发展 的新的历史时期 。 我 国经济之所以3 0 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发展 ,
是 因为存在着快速发展 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 :
第一 ,l 0 年文化大革命 使中国经济面临着 崩 溃的边缘 ,即 “ 穷” , “ 穷 ”的另一方面就
蠢 ,
式 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我 国经济进入 了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 ,即人们所讲 的 “ 新常态”。
“ 新常态 ”的显著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 的
自然 放缓 。这是 基 于 以下 的分 析 :
第一,要从昔 E l 的G D P 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 挣脱出来 ,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 自然而然但确 实有效 的增长速度 。要重塑经济
济规律 自发作用使然 。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 制度建设 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 的角度看 ,相
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 、按了葫芦上来瓢 , 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 了宏 观调控 的作用 ,更不 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 第三 ,通过合适 的制度安排 ,激发大众 的
创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 ・ 费尔普
边 的世界 ,特别是不能清楚 地了解上世纪7 0 年
力量推动 ,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的G D P 竞赛 ;六 是G D P 崇拜 ,速度第一 ,而不是速度 、质量、效 益的统一。在这六个特征 中,核心是G D P 崇拜和
行政力量推动 。这样 的发展模式虽然使我 国经
代世界上其他 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 ,亚洲 四小
增长的心理底 线 ,认清经济发展 的规律 。要清 楚地把握 当前阶段 的主要任务是创新 ,是调结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全球化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一、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通过开放的经济政策和积极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的出口商品涵盖了世界各地的需求,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服务业的崛起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中国,服务业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中国的服务业正在崛起。
具体而言,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外国银行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大幅增加;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输出了大量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可以预见,随着服务业的崛起,中国经济将更加多元化。
三、科技创新的推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正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大批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应用成果,并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科技创新助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同时受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一直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扩大进口市场,吸引外资。
中国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开放举措,如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贸易便利化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引进,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作为一个大市场,其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五、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中国也积极响应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已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也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本文将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经济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之一。
过去的高速增长已成为过去式,中国经济需要适应更为合理的中高速增长。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规模和速度。
中国的产业结构问题也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
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经济形势。
中国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中国还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的问题,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中国经济还需要应对一系列的外部挑战,比如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
这些挑战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潜力。
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从而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经济也在加快向服务业和消费升级转变。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服务业潜力巨大。
消费市场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提供更为可持续和稳定的增长动力。
中国还有着空前的开放机遇。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改革措施,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还有着巨大的内需潜力。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这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持续的内需支撑。
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挑战,抓住机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呢?中国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是指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以经济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进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轨道。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困难两方面。
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结构调整困难则是由于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在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转型升级的动力、创新驱动的发展以及开放合作的机遇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结构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调整加剧。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挑战是必然的,但也是机遇的源泉。
只有正确认识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
挑战之一是经济增长放缓。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自然也会减缓。
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压力,尤其是在面临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另一个挑战是结构调整困难。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并不容易。
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推进和创新的引领。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升级提供了契机。
开放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国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中国需要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
只有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才能迎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简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简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增长质量提高。
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消费升级带动需求转型,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其次,中国经济从规模扩张进入质量提升时代。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措施,中国经济正逐步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第三,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环境风险和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总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是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时期。
《经济新常态》课件
总结词: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总结词:企业应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经营策略,以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01
02
03
04
总结词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保持货币市场稳定。
降准降息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投资和消费。
优化信贷结构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的支持力度。
加强金融监管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0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渐放缓,但仍保持稳定增长。
02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03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动力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其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
推动地区间经济合作和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应对策略
总结词:企业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通过转型和创新来应对挑战。详细描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需求萎缩、竞争加剧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积极转型和创新,调整经营策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转型方式: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转型,如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转型等。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策略:企业应注重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式提高自身实力。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
状态。
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特殊时期,有别于以往的发展阶段及模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指国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
一新的经济发展状态,这一新的经济发展状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升级。
中国经济从农业为主的重工业集聚型经济向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转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升级加快。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改革注入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进程,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是经济发展模式完善。
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大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变革,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的特殊时期,它要求我们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变化。
- 1 -。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表现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表现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从过去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年平均增速逐渐稳定在6%左右。
2.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
注重推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3.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
推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
4. 人口结构变化: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劳动力人口减少,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产生了影响。
中国积极推动人口政策调整,促进优生优育,提高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
5. 环保和绿色发展:中国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强调节能减排,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促进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
6. 开放合作: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自由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7. 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
加强产权保护、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等,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这些表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创新、转型、绿色和开放发展。
这一新常态的发展模式旨在实现更加可持续、高质量和稳定的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
经济新常态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稳定增长、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风险防范。
1. 稳定增长: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增长,追求经济平稳、可持续的增长。
这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合理的财政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等。
2. 结构优化:经济新常态强调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消费升级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 动力转换: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动力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向以消费和创新为主要动力。
这需要加大内需的拉动力度,培育消费市场,提升消费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 风险防范: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
经济运行中存在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金融风险、债务风险、产能过剩风险等。
因此,要加强监管和风险评估,推动健康金融发展,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这些特征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通过实现这些特征,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的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和加强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形势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由资本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转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维持在世界前列,但增速已逐步放缓。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也是非常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等问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而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中国经济结构正朝着以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变,这也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新机遇。
新经济、高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政府也加大力度支持和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等方向转变,以适应全球经济新趋势和技术革新。
政府鼓励创新,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同时也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链水平和供给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国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政府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科研投入,提升我国经济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持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
对外开放新常态下,我国将继续推动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深化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摘要】中国经济近年来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国政府需要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挑战重重。
但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特别是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需要及时应对。
而新型消费市场的崛起,则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中国可以抓住机遇,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样一来,中国经济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实现稳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挑战、机遇、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国际经济、消费市场、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趋于平稳、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低速增长。
这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挑战主要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新型消费市场的不断涌现。
与此新常态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诸多机遇,如结构调整的契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凸显、国际经济形势的调整带来的机遇以及新型消费市场的崛起。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产业结构,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契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挑战来自于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与此机遇也随之而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城乡消费升级提升了内需潜力,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新常态下,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巨大挑战。
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使得政府的调控任务更加繁重。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2019-07-20【摘要】⽬前,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平趋于稳定增长阶段,社会整体经济模式逐步完善,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这种状态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进⼀步探索提供发展新思路。
结合国际经济发展整体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本⽂对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进⾏分析。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运⾏与发展⼀、引⾔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之⼀,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增长,是推进社会主义整体建设与完善的重要保障。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正⾯临新的挑战,经济转型发展中存在着经济增长速率缓慢的趋势,结合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平,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呈现的“新常态”进⾏分析。
⼆、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进⾏解读的必要性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域逐步拓宽,“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结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领域中的多种因素,对中国经济四种“新常态”进⾏分析,可以为国家经济多⽅⾯的发展调整提供落脚点,引导“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中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升;此外,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新常态”的分析探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处于瓶颈期的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对国家中部分企业发展来说,也是⼀次艰难的挑战。
因此,⾯对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进⾏分析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性要求。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新常态”1.新旧增长点的交替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表现为新旧增长点的交替。
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点是出⼝经济和房地产经济两⽅⾯,新经济增长点在国家整体经济结构中所含的⽐重逐步提⾼,传统经济增长点以公共服务业为代表实施发展转型,但新旧增长点的经济运⾏管理结构在我国国内⽣产总值中所占的⽐重较低,从⽽出现新增点的发展与旧增长点的发展稳定性处于不断交接变化中,对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稳定性发展,推进现代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趋于稳定,需要对经济增长模式中增长点进⾏把握,合理规划新旧增长点之间的稳定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发展动⼒⽀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0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年份,新冠疫情的爆发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呈现出以内需为主的趋势。
由于疫情带来的封锁和限制,出口贸易受到了冲击,而国内市场需求则相对稳定。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扩大内需,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民生消费等。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这使得我国经济正逐渐从外部依赖型向内部消费型转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中国正在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
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了大规模科技创新,同时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了更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企业。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向创新驱动逐渐转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绿色可持续发展。
疫情的爆发也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转向绿色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消耗的减少。
也加强了对环境执法的力度,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朝着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更加开放。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
尽管国际形势不稳定,但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大力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不断扩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以内需为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更加开放。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朝着高质量、可持续、平衡的发展方向迈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
一、宏观层面首先,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长速度放缓。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但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发展速度开始逐渐降低。
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已经接近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维持,必须转向更为注重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经济模式。
同时,由于一些地区和行业的过度产能和债务问题,中国经济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结构性调整。
最后,中国经济在加强开放与合作的同时,也要防范全球贸易逆风的挑战。
在当前的全球贸易环境下,中国企业需要积极扩大市场份额,推动供给侧改革,以适应这一新常态下的挑战。
二、微观层面除了宏观层面的挑战,中国企业在新常态下也面临着许多微观层面的挑战。
以下是其中一些:首先,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许多企业需要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创新,还需要企业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管理改进,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模式。
其次,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
这需要企业从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创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最后,许多企业还需要解决人才短缺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在新常态下,企业需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流程,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非常复杂和多样化。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加强企业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种措施,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
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
1992年,中国启动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随之而来的是外资的大量涌入,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来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因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二、中国经济的现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经济增速放缓。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速一直在下降。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6%,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衰退,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一些压力。
三、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从速度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即经济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为此,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扩大内需等方面的改革。
在疫情带来的挑战下,中国经济中的一些趋势也正在发生变化。
例如,更加注重数字化、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推动国内消费等方面的发力,中国经济成为全球疫情后第一个恢复增长的经济体,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也无法阻止这一历史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全球经济的影响。
在未来,中国需要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需要面对全球经济中的挑战,积极应对,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与对策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增长速度从过去的10%左右下降到6-7%左右的新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稳定经济增长。
本文将从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开放和提高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探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宏观调控方面,中国经济面临着GDP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通胀压力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
对于GDP增速放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资,提高消费水平,以拉动内需;同时,可以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资金供给,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产能过剩,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企业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减少过剩产能。
对于通胀压力,政府可以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确保物价稳定。
对于金融风险,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结构调整方面,中国经济需要从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依靠消费和创新驱动。
对于出口依赖,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和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来减少对外出口的依赖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投资驱动,政府需要减少过度投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开放方面,中国需要深化开放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步伐。
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壁垒,鼓励竞争,增加市场活力。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财税力度,优化税收体系,减轻企业负担。
同时,要推进金融体制,增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开展跨国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随着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
一、挑战:1.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挑战中国经济已完成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但产业结构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传统制造业占比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2.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的优势逐渐减弱。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资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3.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方面,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
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金融风险的挑战中国的金融体系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如企业债务问题、影子银行风险等。
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机遇:1. 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 服务业和消费升级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服务业和消费领域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随着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升级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市场,这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和机遇。
4. 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简政放权、鼓励创新等,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也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挑战,我们需要抓住机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四种“新常态”2014-09-30李稻葵当前,许多分析家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点就是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以及债务水平的逐步调整。
在我看来,这种分析并不全面。
其原因在于,这种分析过多地关注宏观经济的表现,而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些内涵,即哪些潜在的、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将决定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常态”表现。
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表现。
表现之一:新旧增长点的拉锯式交替这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最明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中国旧的增长点有两个:一是出口,二是房地产。
它们将会逐步地、有一定反复地退出。
其中,出口的增长将直接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而出现各种波动和反复。
总体上看,因为中国经济的体量在不断增长,而世界市场将难以支撑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所以,出口以及贸易顺差占中国GDP的比重将不断下降。
但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波动的。
在中国城市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大致得到满足这个大背景推动下,加之金融市场的调整使得百姓的投资回报率上涨,房地产增长也会出现波动式的下降。
这些旧增长点波动式的下降,将与新增长点不断波动式的上升,为整个宏观经济的增长带来阵痛。
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有三个。
第一是长期性的、公共消费型的基础建设投资。
这些投资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等。
第二是各种生产能力的转型和升级,包括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的升级,也不可能是线性的、平稳上升的,一定会出现波动,这与资本市场融资成本的高低以及政府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是居民消费。
笔者按照经济学标准重新计算了中国的居民消费,发现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自2008年已是每年上升0.7%,目前已升至47%左右。
问题的关键是,旧增长点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点的发力也不是平稳的,因此,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出现波动。
这种波动与中国传统的宏观经济波动不同,传统的宏观经济波动更多来自于总需求的波动,包括投资需求的波动,因此政府需要经常性地“踩刹车”,通过各种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应对。
经济新常态名词解释
经济新常态名词解释经济新常态的含义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要素、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正处在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关键时期。
习近平同志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速度换档、结构优化、动力转换”。
“经济新常态”是中央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更是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决策。
1、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2、农村改革转型升级,人民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富日益增多,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
“获得感”是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3、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发展失衡,百姓福祉受损。
经济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更多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人口老龄化加剧。
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素质提高、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
5、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交相辉映,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缩小,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6、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新公共服务尚未有效提供,一些领域社会矛盾突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4、消费需求潜力有待释放,投资和出口依然有较大空间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点。
下面我将从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非常快速,但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这一趋势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日益明显。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但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消费的增长,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等。
这些举措将使中国经济的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更加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赖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中国正在加大创新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等。
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将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新常态下,中国对外开放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但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对外开放的意义更加重要。
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中国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加快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等趋势。
这些趋势的出现,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需要中国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华网3月22日电(记者韩洁、王希、陈炜伟)全国两会闭幕后一周,22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上,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境外官员、权威专家、跨国公司巨头与300多位中方代表齐聚,聚焦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全球视野下,换挡减速的中国经济是否会失去“引擎”地位?中国未来增长的新动力何在?中国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新进展?全世界在聆听的答案。
“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作为。
”面对海外对中国经济的诸多质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X高丽在开幕式上的演讲,向全世界展示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坚定决心。
中国信心:“世界引擎”失去动力了吗?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是7.4%。
2015年,中国提出的增长目标是7%左右。
20多年来的最低增速,引发世界关注。
“不必惊慌。
”——这几乎是记者就中国增速放缓采访境外嘉宾时,大家给出的一致回答。
“尽管增速比过去低,但在全世界仍是很好的增速。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说,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更看重质量而非数量。
“中国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消费服务成为最大的增长引擎,正是变化所在。
”已参加过15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视为“下一个中国”。
中国的增长将更多依赖服务和消费,但这一过程必然伴随增长率的下降。
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表示:“新常态带来的将是一幅新的画面。
”中国今明两年7%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指明了新常态的方向。
一方面中国还需要稳定发展以创造足够的就业;另一方面,这一增速足以为实现新常态目标所需要的改革提供动力和保障条件。
中国即便是7%左右的经济增速,也依然是世界第一大发动机。
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说,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13%左右,如果中国维持7%的增长,每年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就将近1个百分点。
“我们知道,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无非就是在3%到4%之间,也就是说中国今年跟未来一段时间每年对世界增长的贡献率应该在25%到30%之间,中国仍然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
”林毅夫说。
“如果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长在全球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那么新常态下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稳定器角色。
”出席论坛的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
在胡鞍钢看来,新常态下的中国正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向输出资本国家转变,双向增长格局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一个与世界更深度互动的时代。
中国机遇:“双引擎”能否撑起中国经济明天?“我们的企业‘出生’在北美,三年前将全球总部迁至XX,而目前最重要的增长市场在内地。
”作为一名欧洲人,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总经理戴雷说,中国领导人坚定推进改革、致力于营造创新环境,让人有理由相信中国乃至亚太的发展潜力。
这代表了论坛上中外经济界人士的一种普遍看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固然面临挑战,但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经济体量更大,为各国提供的发展机遇只会更多,不会减少。
机遇首先来自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当前中国经济仍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支撑着一定的增长速度、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着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从而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传统增长引擎失去动力,旧的经济增长点经过转型仍能发挥作用。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陈兴动评价说。
目前中国公共设施水平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公共服务甚至比部分和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低10%。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一项研究,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至3亿,到2025年世界最大的600个城市中将有200个在中国。
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基础设施等领域仍存发展短板。
经合组织秘书长古利亚说,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广阔的国内需求、更高效的投资以及不断上升的劳动生产率。
“这意味着我们要实现城镇化的新常态。
”机遇同时源自中国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届论坛上“互联网+”、数据产业、智能技术、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等成为讨论热点,中外企业家们都密切关注着中国空前活跃的创业氛围和充满创新机会的大市场。
“去年中国消费者网上消费已经达到4400亿美元,而且这个市场在5年之内会达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
”过去几年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让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惊叹不已。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新的发展引擎也正在呈现,包括创新、绿色经济和国际化。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鲍达民说,2015年中国将启动“一带一路”等新战略,不仅为中国,也将给世界带来更好的互联互通、创造就业机会,带来福利和增长,将极大地推动地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中国改革:能否淌过“深水区”的暗流?史蒂芬·罗奇说,现在就庆祝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可能为时过早,因为转型将充满挑战和困难。
英卓华对此深表认同。
“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用过去传统的方式刺激经济。
”英卓华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无疑是发展的“拦路虎”,如果没有深化改革,没有让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得更好,将会面临非常艰难的时期,不能取得可持续和稳健的经济增长。
“对中国来说,面临的并不是要不要打这个‘拦路虎’,而是怎么打虎的问题。
”英卓华说。
在经济学家吴敬琏看来,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阻力来自体制性障碍。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消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在中国政府的新一年改革清单中,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价格改革、财税体制、金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等都将是改革重点。
“中国在改革中要重视通过法治、监管、税收改革等多种措施,提高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普华永道全球总裁戴瑞礼说。
史蒂芬·罗奇认为,行政审批或者是行政价格管制的解除,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光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应该考虑削减,金融市场上存款利率管制也应考虑解除。
但这些改革措施仅仅是改革的起步而不是改革的尾声。
推进改革,中国政府信心坚定。
“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活力。
”X高丽副总理在论坛上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新常态下,中国将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新华网3月22日电(记者X晓奕、荣启涵、李汶羲)在22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年会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主题,吸引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到会。
全国两会过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任务已经分解到位。
创新驱动、社保改革、对外开放、货币政策、“一带一路”……部长们的言谈话语间,折射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作为。
连维良:经济新常态下更加注重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认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必然要求转换新的增长动力,尤其要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通过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经济增长传统引擎;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他表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会更加强调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经济增长的“双引擎”。
他强调,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要同步推进,既从“越位点”退出又把“缺位点”补上。
中国政府将会以简政放权形成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
为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他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楼继伟:社保改革要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强调,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必须抓紧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他认为,社会保险要强调其保险属性,必须坚持精算平衡。
他解释,强调精算就是要参考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投资收益率、期望寿命、老龄化速度等指标,定期调整缴费率、给付率、最低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并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
“社会保险的缺口不能完全留给公共财政,留给公共财政也就是留给其他纳税人。
这样不仅不公平,也会给公共财政的持续和国家治理带来危机。
”楼继伟说。
楼继伟介绍,我国1997年开始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此之前企业和职工并没有养老保险缴费,这些职工进入新的养老保险体系视同已缴费,从而造成了后代人必须提高缴费率来补充老人未缴费造成的缺口。
对于如何补充缺口和降低费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高虎城:新常态下外商投资中国要把握四机遇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认为,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并没有改变。
同时,外资依然看好中国。
他建议,当前外商投资中国可以着重把握四大机遇。
一是市场准入的机遇。
随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推行,政府审批X围将大幅度收缩,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减少自由裁量权和相应的寻租空间,构建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更重要的是将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的商业和发展机会。
二是商业创新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向生产生活领域渗透,各类产业相互融合,制造服务业生产小型化、流通数字化、消费个性化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
中国的商业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其中大部分是外商投资者可以进入的领域,鼓励各国企业参与这场创新的盛宴。
三是服务消费的机遇。
扩大服务业投资对外开放,既引进优质国际资源,扩大国内供给,也为国内同类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平台。
四是商品进口的机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对高端消费品形成了巨大的进口需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将进一步释放消费品进口的潜力。
周小川:三方面力促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4年前就提出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将通过各方面改革努力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具体将从三方面着力。
第一,要使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
中国国内居民到海外投资证券或者其他金融产品的事前审批制度,已经准备要进行改革。
今年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试点举措,让外国居民投资中国金融市场产品更方便和灵活。
第二,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
资本市场除了应该使国际上的投资者能够自由投资国内的股票债券,国内投资者也可以投资国外的股票债券,投资者的权益将得到更高程度的保护。
第三,考虑有关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要求,进一步审视外汇管理条例,并推进新一轮修改。
何立峰:“一带一路”打造现代版互联互通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内涵之一就是打造现代版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