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关于环保主题的学习一直在延续。(见下图一)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随着知识储量的增加一直在螺旋式上升,到六年级了,如何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地球的关系,是这一节课学生的难点,地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让学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要进行环保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见下图二)大多数学生初步了解到地球是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星球,养育了众多生物,她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家园,但是由于人类的欲望不断膨胀,科技技术不断的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破坏越来大,学生初步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因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每一个人的未来。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意识到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对于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大多数孩子不够明白,还是需要帮助学生打开打开思路,抽丝剥茧般地梳理,进而树立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观念,并将保护地球的行为真正落实到行动。对于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以及后果的思考,意识与行动的统一也是是学生的困难点。
第二个问题: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请说明理由。(用数据和饼状图展示)
师:老师来选择一位答“不可以”的同学来反驳答“可以”的同学,说明理由,相机出示表格。
反驳理由一:在太阳系宜居带只有月球和火星是和地球比较相似的。
生: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太低,氧气含量少,都几乎没有水,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
师: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无法满足,的确无法生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的挑战,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使用教材的构想
通过学生课前调查,课堂的反馈交流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地球的唯一性,课上交流的每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以真实的生活体验,促进学习。如,想想我们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课前找一张你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和大家交流。此外,在面对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通过画关系图理解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如何面对工厂排污的行为,这是环保与利益的抉择,这也是一次道德的抉择,是学生思辨的过程。在这样的思考学习过程中,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对环保的认知更上了一个层次。
图一
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堂的反馈交流,在对比分析中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与家园,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并懂得人类要与地球和谐相处。
2.通过学习单中的图片案例分析与画出关系图的方式,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到挑战。
3.了解世界重大环境问题,结合案例辩论,实际生活案例,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
统编版《道德Hale Waihona Puke Baidu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六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这一单元主要从保护地球的主题出发,4课聚焦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学习明白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人类的母亲,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懂得珍爱地球,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从身边的事例与生活出发,学会用联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明白人类的行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节约资源文明生活,将保护地球的行为落实到行动当中,让自己真正成为保护地球小卫士,做到知行合一。
反驳理由二:
生:目前的科技无法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
师:大家想到了方法,科学家也已经做到试验。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从中找到答案。
生观看生物圈2号视屏。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无处可居,所以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通过图片,将抽象的语言变成学生的具象思维,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认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一:认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师: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很多科目中都学习到关于地球的知识,课前老师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调查结果。
出示课前小调查的结果:
师:第一个问题大家答得都很好,都知道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地球之美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生:地球真美丽,太漂亮了,真壮观;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摇篮......
师:这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它就是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如此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节课,我们一同了解我们的生存家园——地球。
师:中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其实就是说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些都是讲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遵循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对课前学习及学生观点的预知,课堂中采用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观看视屏的方式,学生认识到经过科学的探测和实验,人类并未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中批判质疑。
活动二: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了解古代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
小学阶段关于环保主题的学习一直在延续。(见下图一)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随着知识储量的增加一直在螺旋式上升,到六年级了,如何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地球的关系,是这一节课学生的难点,地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何让学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要进行环保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见下图二)大多数学生初步了解到地球是一个伟大而又美丽的星球,养育了众多生物,她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家园,但是由于人类的欲望不断膨胀,科技技术不断的发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破坏越来大,学生初步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因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每一个人的未来。六年级的学生虽然意识到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对于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大多数孩子不够明白,还是需要帮助学生打开打开思路,抽丝剥茧般地梳理,进而树立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观念,并将保护地球的行为真正落实到行动。对于现象背后的原因探索以及后果的思考,意识与行动的统一也是是学生的困难点。
第二个问题:如果离开地球,我们人类还能生存吗?请说明理由。(用数据和饼状图展示)
师:老师来选择一位答“不可以”的同学来反驳答“可以”的同学,说明理由,相机出示表格。
反驳理由一:在太阳系宜居带只有月球和火星是和地球比较相似的。
生: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太低,氧气含量少,都几乎没有水,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
师: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无法满足,的确无法生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的挑战,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情境体验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
使用教材的构想
通过学生课前调查,课堂的反馈交流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地球的唯一性,课上交流的每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以真实的生活体验,促进学习。如,想想我们现在生活中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课前找一张你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片和大家交流。此外,在面对一些环境污染的现象,通过画关系图理解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如何面对工厂排污的行为,这是环保与利益的抉择,这也是一次道德的抉择,是学生思辨的过程。在这样的思考学习过程中,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对环保的认知更上了一个层次。
图一
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调查,课堂的反馈交流,在对比分析中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与家园,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并懂得人类要与地球和谐相处。
2.通过学习单中的图片案例分析与画出关系图的方式,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存在以及人类面临到挑战。
3.了解世界重大环境问题,结合案例辩论,实际生活案例,初步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长远大局意识。
统编版《道德Hale Waihona Puke Baidu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课编写的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六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这一单元主要从保护地球的主题出发,4课聚焦的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学习明白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人类的母亲,也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懂得珍爱地球,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从身边的事例与生活出发,学会用联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明白人类的行为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创造,改善生活环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节约资源文明生活,将保护地球的行为落实到行动当中,让自己真正成为保护地球小卫士,做到知行合一。
反驳理由二:
生:目前的科技无法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空间。
师:大家想到了方法,科学家也已经做到试验。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从中找到答案。
生观看生物圈2号视屏。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学习我们知道,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因为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破坏了它,我们无处可居,所以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通过图片,将抽象的语言变成学生的具象思维,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认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一:认识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
师:在小学六年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很多科目中都学习到关于地球的知识,课前老师进行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调查结果。
出示课前小调查的结果:
师:第一个问题大家答得都很好,都知道地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的空间、环境和资源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地球之美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生:地球真美丽,太漂亮了,真壮观;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摇篮......
师:这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它就是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如此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节课,我们一同了解我们的生存家园——地球。
师:中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其实就是说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些都是讲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遵循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查,对课前学习及学生观点的预知,课堂中采用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观看视屏的方式,学生认识到经过科学的探测和实验,人类并未找到新的生存空间,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对地球产生敬畏和珍爱之情。
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中批判质疑。
活动二: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了解古代的人与自然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