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摄机位及三角

合集下载

三角形构图电影镜头赏析

三角形构图电影镜头赏析

三角形构图电影镜头赏析三角形构图电影镜头赏析在电影的世界里,有着许多经典之作。

这些优秀的画面总会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感觉。

如果我们从中学习到某种精髓或者说吸收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技巧,那么这部电影将更加丰富和完整,就好比百家争鸣一般——各抒己见,因此也是艺术与文化交流、互相融合的好时机。

所以我想通过对经典之作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自身鉴赏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来达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愿望。

下面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三角形构图吧!《活埋》,这是一部由瑞恩·雷诺兹主演的惊悚片。

该片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保护女儿不受伤害,设计出一套“活埋”方案,并带领警察和消防员实施营救的故事。

这样的题材本应充满悬念,但导演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了父爱的伟大,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再看它的拍摄手法:采取正常视点,全景式俯瞰,运动镜头等,都没什么新奇之处;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便是它的色彩搭配,明亮鲜艳且层次清晰,令人印象深刻。

活埋,是一场心灵上的考验,当你被困于黑暗中,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你还要继续吗?活埋,顾名思义,即把人埋入土中,直至窒息死亡……这听起来似乎很可怕,但真正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在危险面前,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勇敢才是王道。

电影《活埋》剧照。

活埋,是一场心理战役,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去支撑。

在活埋的过程中,人物内心必须足够坚定,否则稍微犹豫一秒钟,就会丧失求生欲望,结局注定悲惨。

另外,导演选择了荒凉空旷的环境,背景音乐低沉压抑,渲染恐怖氛围,增添紧张刺激感,烘托了人物的绝望心态。

除此之外,他利用镜子反射光线,模糊焦距,虚化背景,突显主角,制造戏剧冲突,引人入胜。

这样的安排十分巧妙,既节省了资金,又凸显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历程,符合逻辑规律。

剧情虽然是无法言语的,但它依旧能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教育人民。

因此,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要善于捕捉细节,仔细揣摩每句台词,甚至连眼睛眨巴一下都不放过。

电影拍摄中的摄影机位与运动技巧

电影拍摄中的摄影机位与运动技巧

电影拍摄中的摄影机位与运动技巧摄影机位与运动技巧在电影拍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摄影机位的选择和运动技巧的运用,导演能够打造出生动、有力的画面效果,增强故事的表现力。

本文将介绍电影拍摄中常见的摄影机位和运动技巧,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一、静止摄影机位静止摄影机位是最常见的摄影机位之一。

它通过固定摄影机的位置来捕捉画面,使观众能够稳定地观看角色和场景。

在拍摄对话场景或表现人物情感的片段时,静止摄影机位能够使观众更好地关注演员的表演和情绪变化。

此外,静止摄影机位还常用于拍摄宽大的场景,如风景、城市全景等,使观众更好地欣赏其美景。

二、跟随摄影机位跟随摄影机位是在拍摄移动场景时常见的摄影机位。

通过随着演员或物体的移动来改变摄影机的位置,跟随摄影机位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好地跟随剧情发展。

在拍摄追逐或行进场景时,跟随摄影机位能够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实际的速度和动态。

三、俯视与仰视摄影机位俯视摄影机位和仰视摄影机位是通过改变摄影机的角度来拍摄画面。

俯视摄影机位指的是将摄影机放置在角度高于被拍摄物体的位置,从上往下拍摄。

这种摄影机位常用于强调被拍摄物体的弱小感,突出其地位的低下或无助。

仰视摄影机位则相反,指的是将摄影机放置在角度低于被拍摄物体的位置,从下往上拍摄。

这种摄影机位常用于强调被拍摄物体的威严感或力量感。

四、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通过改变摄影机的位置和角度来拍摄画面。

它可以是摄影机在平移、旋转、推进等运动过程中拍摄到的画面。

运动镜头常用于拍摄追逐、激烈动作、热闹场景等需要强调动感和紧张感的情节。

在运动镜头中,摄影机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的变化,以及与运动方向的一致性,决定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合理运用运动镜头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画面的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五、特殊技巧除了以上常见的摄影机位和运动技巧,电影拍摄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摄影技巧。

比如,快速剪辑、缓慢运动和倒放等效果的运用,可以在画面中注入独特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10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第十章学习要点
1.三角机位系统及其典型机位。 2.电视摄像中常见的三种轴线以及轴线规律。 3.越轴及实现合理越轴的方法。
第十章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第二节 轴线与轴线规律 第三节 越轴与合理越轴
第十章
三角机位与轴线规律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1 总角机位(总拍机位) 2 内反拍机位 3 外反拍机位 4 骑轴机位(正面镜头) 5 侧拍机位(侧拍镜头) 6 三角机位系统
不论这两台机器选择何种机位,它们一定会与总角机位共同 形成一个三角形拍摄关系。比如,内反拍+内反拍、外反拍 +外反拍、平行机位与总角机位形成等边三角形,内反拍+ 外反拍、侧拍+内反拍与总角机位形成不等边三角形,等等。
我们称这套电视摄像机位设置方法为三角机位系统。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六、三角机位系统
第三节 越轴与合理越轴
二、合理越轴及其常用方法
(三)利用空镜头实现合理越轴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的是电视片或影片中只有自然景物
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主要人物的镜头。当然,空镜头不是完全 没有意义的废镜头,它通常能起到借物喻情、情景交融、渲染意 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
第三节 越轴与合理越轴
C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二、内反拍机位
《杨澜访谈录》节目的机位设置通常采用总角机位+两个内 反拍机位的布局,让主持人杨澜与访谈嘉宾以单人近景画面 出现,充分表现形象、表达观点.
第一节 三角机位系统
三、外反拍机位
外反拍机位也称外反打镜头、过肩镜头,即越过一方的肩头 去拍摄对方的近景画面。
图中展示的是左右两个外反拍机位,这两个过肩镜头既突出 了拍摄对象,又能通过另一人肩头的存在和四目相对的状态 呈现二者的对话关系。

拍摄角度-180度轴线定律

拍摄角度-180度轴线定律

倾斜角度 Dutch Angle
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 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位置。
倾斜角度 Dutch Angle
偏离角度范围内选择适当的拍摄位置,使之既能表 现对象正或侧面的外貌特征,且被摄体形象又有丰 富多样的变化,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动有动感的效果。
背面角度 Back Angle
电影镜头设计 -越轴
摄像机越过原先的180度轴线,到轴线的另一侧区 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 "越轴"是初学者很容易范的错误,越轴会导致被摄 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 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 上的混乱。
但是在拍摄中可以通过 镜头的设计进行合理越 轴。
选择何种拍摄方向,不仅是主要被摄对象的 形象有变化,构图的形式有变化,更主要是 表现内容也可能有变化,因此考虑拍摄方向 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被摄对象和主题表现 的要求而变化。至于正面角度、斜侧角度、 侧面角度、反侧角度、背面角度,没优劣之 分,运用得当,都会获得成功的构图。
180度轴线定律 180 degree rule
拍摄方向/Camera Direction
正面角度/侧面角度/倾斜角度/背面角度 180度轴线定律
拍摄方向
Camera Direction
正面角度拍摄
Creative Template
侧面角度拍摄
背面角度拍摄
正面角度 Straight Angle
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 主要表现人物正面的形象。正面形象更具有 人物相貌的特点能够表现拍摄对象的本色,。 正面角度的构图,主要是表现对象多处在画 面的垂直中心分割线上,常是对称的结构形 式,一般说来正面的构图形象比较端庄和稳 重。

编导视听语言:导演构图技巧之三角形构图与垂直形构图

编导视听语言:导演构图技巧之三角形构图与垂直形构图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编导视听语言:导演构图技巧之三角形构图
与垂直形构图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编导视听语言知识是导演构图技巧中的三角形构图和垂直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影视片(剧)中最常见的一种构图技巧,三角形构图具有画面的稳定性,具有纵深感。

如《罗生门》开头,樵夫、行脚僧和躲雨的流浪汉,这三个人的许多镜头都是用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有正三角、等腰三角形和倒三角,还有变异三角形,如此一来,因势利导,因场景而异,导演可以作多方面的选择。

垂直形构图
垂直形构图是依托房屋的柱头、门框两侧、楼宇建筑的分布进行构图,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描写四爷和十三爷江南赈灾后胜利回京驾临德胜门那场戏。

垂直形构图,除了正面拍摄以外,也可以用别的拍摄方法取得惊人的艺术效果。

导演杨延晋在拍影片《小街》的一段戏时,便将男女主人公置于宏大建筑的“罗马柱”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下,这个镜头几乎是用接近90度角进行拍摄,视觉效果特别惊人。

苏联影片《意大利人在莫斯科的奇遇》中跛子在罗马柱下与奸诈的、用雪茄烟点燃加油站的坏家伙相遇,气得跛子蹬脚,一下蹬断了罗马柱,那也是一个精彩的垂直形构图。

电影拍摄机位及三角

电影拍摄机位及三角
1.有关机位
2021/6/23
1
1.有关机位
2021/6/23
2
基本概念
•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 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 点的表述。
•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 的语言形式。
•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17
(一)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对话截图
• 拍摄一场对话,通常可以设置三个机位, 这三个机位构成了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 平行的三角形。
• 在关系轴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拍摄时 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侧的三角形布置机位, 但只能选用一侧,不能超越关系线到另一 侧去拍摄。
2021/6/23
18
2021/6/23
2021/6/23
3
机位在电影中的意义
•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
发展。 •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
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
2021/6/23
35
1.关系轴线
• 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叫做关系 轴线。场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轴线是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墓础的。在只有 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 察的事物之间。
• 所谓关系轴线,其实是彼此交流的视线连接线, 因此身体的位置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的头部 和眼睛。在电影中,凡是需要明确人物之间以及 人物和道具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时候都需要运用关 系轴线的技巧。

三机位法名词解释

三机位法名词解释

三机位法名词解释
三机位:三机位会在双机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摄像师。

会在仪式上两位摄像师记录新人的同时,再从另一个角度记录新人,或者去记录一些新人双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的一些画面和美好瞬间
三机位摄像师会有一位在新娘家,两位在新郎家。

两位在新郎家的摄像师会有一位以新郎为主体去拍摄一些画面和情感瞬间。

另一个会随机抓拍一些亲朋好友们表达出来的情感瞬间。

1)机位就是视点。

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

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

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4)机位体现了摄影师的叙事方式。

有的摄影师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摄影师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

有的摄影师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摄影师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机位的分配
一般来说,2台以上的多机位摄像,摄像师需要分工合作,2机位:
一个负责台上一个负责台下;3机位:左中右排列。

微电影制作中越轴镜头的艺术处理

微电影制作中越轴镜头的艺术处理

42影视制作随着电脑性能的提高和数码技术的发展,以前价格昂贵的专业硬件和软件的性价比逐渐提高,为广大影视制作爱好者创作自己的影视作品提供了极大便利,影视制作技术正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微电影以其时间短、投资小、流通快的特点,受到广大影视爱好者的喜爱。

虽然微电影制作门槛低,但是要想制作出一部精美的微电影作品,仍然需要创作者在构思创意、拍摄方法、镜头组接、编辑技巧等方面精雕细刻。

微电影制作中越轴镜头的艺术处理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 (国际) 学院 薛元昕 杨瑞馨 周佳摘要 :微电影目前已成为广大影视爱好者常见的艺术创作形式,本文阐述了微电影拍摄过程中的轴线规律,分析了产生越轴镜头的原因,针对前期拍摄中产生的越轴镜头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存在的组接问题,探讨了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越轴镜头进行艺术处理。

关键词 :微电影;轴线;越轴镜头;艺术处理43影视制作本文针对微电影制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越轴现象,分析了越轴镜头产生的原因,探索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越轴镜头进行艺术处理,帮助创作者正确处理越轴镜头。

1. 看不见的“轴线”1.1 何谓“轴线”要理解越轴镜头,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轴线。

轴线是指所拍的镜头画面中一条虚拟线,通常是指人物的运动方向,或人物的视线方向,或是两个主体的连线所形成的一条假想线,也称做180度线。

由被摄主体之间位置关系产生的轴线叫做关系轴线,如图1所示;由被摄主体运动方向或视线方向产生的轴线叫做方向轴线,如图2所示。

1.2 轴线规律微电影在拍摄时通常采用多机位,以三台摄像机的三角形机位为例,如图3所示。

为了保证被摄主体在画面空间中的方向统一和位置正确,所有的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拍摄机位、安排拍摄角度、调度画面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律”。

只有遵循“轴线规律”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在后期编辑时才能够进行正确图1图2图3摄录地带︱Video Graphy的镜头组接。

镜头语言之:电影镜头画面的基本叙事形式

镜头语言之:电影镜头画面的基本叙事形式

镜头语言之:电影镜头画面的基本叙事形式由于电影银幕构成因素的复杂性,要求参与影像制作的创作者了解银幕构成因素的一般语法特征。

1、电影镜头画面的叙事姿态(视点)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表达了一个视点。

就影片整体而言,视点常被称为叙事姿态,它表达了叙事者对于事件的判断,即它决定了观者要认同谁。

对观众而言,视点通常是隐形的,然而它所积累的变化的效果,深深影响了观众诠释场景情节的方法。

由摄影机的摆放、镜头剪接和画面构图所创造任何场景的叙事姿态,往往是被大众忽略的。

这也许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视点也许是导演对电影贡献的最重要层面。

叙事姿态常沦落为技术上或影像关注的意外结果;或仅是被任意操纵的结果。

叙事人称影片创作者用第几人称来叙事(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呈现出主观和客观的区别,主观叙述角度使观众身临其境地变成了银幕上的人物,他的视野必然带有某种情绪因素;客观叙述角度则较少具有这种参与意识,更多用作场面开始的环境交代、对于事物的冷静观察和人物关系不偏不倚的介绍,观众象一个隐身人,随时处在理想的位置上旁观着剧情的发展。

第一人称视点:每个镜头都有它主观性的程度,更精确地说,都提供了我们认同的程度。

基于这个理由,过肩镜头和双人镜头就可以根据演员的视线和叙事脉络,来强调场景中某一个人的视点。

全知视点:对被表现事物的态度是通过如何表现它而体现出来的。

这里立即产生一个方法和手段的问题,即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来处理这一表现,使得在表现出它是什么的同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他持怎样的态度,以及作者希望观众对它所表现的事物有怎样的感受、感觉和感情。

叙述角度镜头既可用作剧中人物视线方向的化身,暗示观众“谁在看?”比如孩子看大人用仰摄,法官看罪犯用俯摄,两人面对面谈话用正面平摄的对打;又能代表导演对观众的引导和对事物的评价,比如,一个阴谋家每次出场都背对着镜头;为未来而献身的勇士在仰拍镜头中映衬着广阔的天空,等等。

一般来说,镜头归为正常角度和非正常角度两大类,大多数影片以正常角度的镜头为主,平和亲近的记述着生活的常态,偶尔出现的俯仰等非正常角度镜头,则是有意要提醒观众注意点什么。

摄影师如何拍摄两人对话场景——5种机位帮你搞定

摄影师如何拍摄两人对话场景——5种机位帮你搞定

摄影师如何拍摄两人对话场景——5种机位帮你搞定1.三角形机位一个场景中两个中心演员之间的关系线是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基础的。

在关系线的一侧有三个顶端位置,一般不能越过关系线到另一侧拍摄。

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线平行的三角形。

2.三角形原理的五个基本变化第一种情况:当两个演员的从视觉上表现为直线构图时,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

在与场景关系线平行的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摄影机位,提供了三种变化来拍摄演员的直线排列。

在那两个视点上的摄影机可以在各自的轴上转动,得到三个很不同的位置。

这三个位置中的每一种都是成对地应用的。

我们指的是,三角形底边的两个摄影机的角度在与它们所拍摄的演员们的关系上都采取了同样的相对位置。

方法一:外反拍角度摄影机处于平行于关系线的两个位置上,向里对着演员。

注意:符号代表人物;平面表示人物的前面。

第一种情况是,在三角形底边的两个摄影机位都是在两个主要演员的背后,靠近关系线,向里把两人都拍入画面。

方法二:内反拍角度在这种变化方案中两个摄影机位与关系线平行,面向外各自拍一个演员。

在第二种方案里,摄影机则在两个演员之间,从三角形向外拍,靠近关系线,但并不表现演员的视点。

在两种情况下的任一情况中演员都不是正对着着摄影机,虽然实际上很接近。

在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任何位置,摄影机背对背,这一效果表现了镜头外的那个演员的视点。

延伸:主观摄影机角度。

如果摄影机角度是背对背地位于关系线上,它们便各自成为镜头外的演员的主观视点。

方法三:平行位置平行的摄影机位。

当两个摄影机的视轴互相平行时,它们各自拍下一个演员的侧面像。

在第三种方案中摄影机位于接近关系线的三角形底边,它们的视轴是平行的,各拍一个演员。

上述三种情况可以组合为多样的摄影机布局。

上图展示出各种组合的全貌。

一个三角形内包括七个摄影机视点。

所有位置可以成对地组合来拍摄两个演员,唯有内反拍和平行位置只能各拍一个演员。

第二种情况:当两个演员的从视觉上表现为直角关系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处理。

(完整版)电影画面构图

(完整版)电影画面构图

电影画面构图一、水平线构图由于水平线自身带来的平稳感,使得画面看起来也更为宽广。

能够表现出平静与稳定感的构图通常是水平线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根据线条的摆放位置而影响画面的总体感觉.二、S形构图“S”型构图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景和后景延伸,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的视觉感,一般以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为常见。

这种构图特点是画面比较生动,富有空间感。

三、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四、九宫格构图九宫格构图又称为“井”字形构图,三分法构图,是根据黄金分割原理得到的一种构图方式。

该构图方式将被摄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通常情况下,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该构图方式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当画面中的主体放置在组成井字的纵横线条的交叉点上,整幅画面显得既庄重又不拘谨,而且主体形象格外醒目,在采用九宫格构图时,不应太过受限于规则,还应该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力争使画面呈现动感与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活力。

一般说来,画面中的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面强。

五、垂直构图说到垂直构图,大家可能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参天大树,还有摩天大楼。

竖直的线条可以体现高度,有庄严和严肃的感觉。

拍摄直立的物体,也会给人一种秩序感和稳定感。

拍摄素材通常有万丈高山,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以及飞流直下的瀑布等等。

使用垂直式构图时大致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一、拍摄主体的摆放如果是比较平均的图案,则要掌握好平衡感。

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主体,比如水塔或是一棵大树,则要结合其他构图法则来摆放,最常借用的有三分法或是九宫格法,避免每一个细节导致的错误。

摄像技术基础-轴线规律及三角形机位原理

摄像技术基础-轴线规律及三角形机位原理

3、内反拍三角形布局:——主观拍摄角度
拍摄的画面表现了画面以外的那个人物的视点
4、平行三角形布局:
优点:两个机位各自拍摄一个人物,带有客观的同等评价、等 量齐观的含义
5、大三角形布局:
优点:7个摄像机视点,除内反拍和平行位置外(如1与4,2与 5),所有的机位均可成对组合,用以拍摄两个人物。
6、镜头三角形调度作用:
1、镜 拍摄两个人的场景时,在关系轴线的一侧选择 三个位置设置摄像机,构成的三角形底边与关系线 平行。三角形布局。
1、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
机位三角形布 局突出的优点 是所拍摄的画 面,两个被摄 人物处于画面 固定的一侧, 便于观众对方 向性的统一认 识。
2、外反拍三角形布局:—是客观性角度、过肩镜头
三、越轴: 2、越轴处理的常见形式: ⑤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过度到另一个轴线
小景别时,以关 系轴线为主,越 过运动轴线进行 镜头调度。 大景别时,以运 动轴线为主,关 系轴线为辅进行 镜头调度。
a-b
a-c
由零方向(中性方向)产生运动的连续
利用“中性”镜头建立方向的连续
第二节
三角形位置拍摄原理
摄像基础教程
第一节
轴线规则
一、轴线: 1、轴线: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 对象间关系形成的一条虚拟关系直线。
一、轴线问题: 1、轴线:
一、轴线问题:
人物方处于静态的人物视线与所观看到的物体之间 所构成的一条虚拟直线称人物方向轴线。
主体
运被拍摄主体运动方向所构成的一条虚拟直线称主 体运动轴线。 人物关
7、三角形原理的实际应用:
③当被摄人物是三个人时,三角形原理同样可以加以运用。
第三节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

一 节
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进行艺术处理和安

排。
面 调
2、来自于电影。借用到电影艺术中之后,

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即导演引导观
的 源
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观察银幕上的活动

二、场面调度的内容 影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 度两个方面,具体为:
1、演员调度:通过演员的运动方向、所处位 置变化及演员之间发生交流的动态与静态变化, 造成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人物关系 和情绪变化等,以获取艺术效果
电 视 场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电视场面调度的 面 意义,掌握场面调度必须考虑的关键因 调 素,牢牢掌握电视摄像的轴线规则。 度
文学院

视 场
一、场面调度的由来

调 1、来自于戏剧;其本意是“摆放在适当的

位置”,指的是在戏剧(尤其指舞台剧)中
“将演员置于舞台上合适的位置”。即:导

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
四、几种合理越轴的常见处理方式:
1、空镜头越轴:在越轴前的一个镜头剪接处插入一 处空镜头;
2、插入中性运动镜头越轴:在两个相反运动方向的 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有纵深感运动的镜头,减弱相 反运动的冲突感;
3、借助人物视线越轴:在越轴前的一个镜头中,以 人物视线运动方向为契机,使越轴镜头有了新的逻 辑联系,然后在下一个镜头中改变原来的轴线关系。
1、可以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 离和不同的视野去观看画面中的形象和其表 达的内容;
2、可以使观众从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 的观察现实生活;
3、场面调度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
4、场面调度具有很大的强制特性。

机位和角度

机位和角度

Page ◆ 41
二、角度

4、拍摄高度

(4)顶拍
摄像机垂直于被摄体进行拍摄,如从空中向下拍摄,或在
飞机上航拍地面。
这个角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使观众翱翔在场景之上,
使观众看到事物的全貌。
【影片示例一】—《肖申克的救赎》(00:08:50-00:09:48)

利用航拍展示整个监狱的全貌。
度的差异:
机位低于被摄主体,可形成仰视角度; 机位高于被摄主体,则形成俯视角度; 机位被摄主体同高,则形成平视角度。
Page ◆ 6
二、角度

1、角度的涵义


2、角度的不同分类
3、拍摄方向
4、拍摄高度
5、角度的分类及不同拍摄角度所表达的意义
Page ◆ 7
二、角度

1、角度的涵义
二、角度

4、拍摄高度

(2)仰拍
拍摄拍摄跳跃起来的动体,可加强
腾空飞跃的感觉。
Page ◆ 33
二、角度

4、拍摄高度

(2)仰拍
在骑兵的训练“马跳平台”中拍摄,作者大 胆地采用了崭新的角度,从平台前的一条水 沟里向上仰拍,获得了较新颖的画面效果。
Page ◆ 34
二、角度

4、拍摄高度
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而注重以人物的姿
态来表现其内心感情,不让 观众直接看到画面内人物的
面部表情,能制造一种悬念
效果,能积极调动观众的想 象。
Page ◆ 23
二、角度

优点:
从背面拍摄可为观众提供较强的主观参与感,
许多新闻摄像记者采用这个角度表现跟踪式 采访,以揭露谜团,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 果。

机位分为哪几种

机位分为哪几种

机位分为哪几种
机位按高度可分为低机位、水平机位、高机位三种,按方向可分为正面、侧面、背面三种,按距离可分为特写、中景、远景。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点的表述。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 依图显示为2 号镜头和5号 镜头的结合 使用。
2014-5-25 28
4.视平线规则
• 在对话双方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如一方站 着,另一方坐着),应以平均高度拍总镜 头,以交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仰角度拍 摄视点高的人,表现视点低的人的主观感 觉;以俯角度拍摄视点低的人,表现视点 高的人的主观感觉。
2014-5-25 5
机位关系
• •

• • • • •
2014-5-25
我们分析影片(全片和段落)中的机位关系时,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1)具体分析导演在一场戏的镜头段落中,是从哪几个机位的点拍摄完成和表达影片的 叙事的? 2)分析摄影机机位在这样一个叙事的过程(段落)中,是怎样布局的?平面的构成效 果是什么样的? 3)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的段落中(例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现事件的细节)机位 的处理有什么样的特点? 4)在全片中和一场戏中,机位的处理与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律?实际上我们在拉片的过 程中就会发现,所有的摄影机机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管导演是否有这个意识,这 种现象 是存在的,我们要分析镜头处理与布局的规律。 5)分析影片中的机位是如何表达影片中的空间关系的?电影空间的表达,是通过镜头 的处理来实现的,镜头的景别的远近,方向变化的多少,对影片的场景空间表达有决 定的意义。 6)这样的机位处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对于影片 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可以用静态的画面完成,也可以用运动的机位画面处理,这两 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7)在影片的一场戏中,采用哪几个机位完成的叙事。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少, 非常明确,两三个机位就完成了一场戏的拍摄.而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多, 机位非 常多,变化十分丰富才完成一场戏的拍摄,通过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头处 理的规律。
2014-5-25
29
2014-5-25
30
2014-5-25
31
(二)运动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 用分镜头表现运动(行走和奔跑), 应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形放 在运动路线的同一侧;在拍摄改变方向的 运动时,应在一个镜头中表现出方向的变 化。
2014-5-25
32
• 以上机位如按【1】、【2】、【3】、【4】、【5】 的顺序组接,各镜头中人物数量构成了3、3、1、2、 3的关系。
2014-5-25
19
1.内反角机位
• 如图,三角形底边上二个分镜头的机位【2】 与【3】都在对话双方的内侧,分镜头都是 单人镜头。
– 总机位【1】与两个分机位【2】与【3】镜头 连接后,各镜头中出现的人物数量分别是2、1、 1。
• 【2】与【3】两机位称为内反角机位。
2014-5-25 20
2014-5-25
6
2.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 原理
2014-5-25
7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2014-5-25
8
(一)轴线
• 在运动的物体或对话的人物中间可假想一 条看不见的直线,这条直线影响着屏幕上 物体运动方向和人物的相互位置关系,这 条无形的线,叫做“轴线”。
2014-5-25
9

1.动作轴线:与被摄主体运动轨迹相 对应的那条无形的线,就是动作轴线。
12
2014-5-25
2014-5-25
13
(三)、遵循轴线原则拍摄时的调度方 案
• 1、内反拍和外反拍 • 2、平行角度和共同视轴
• 3、在轴线上进行镜头调度
2014-5-25 14
合理越轴的常见基本形式:
•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改变原来的轴线;
•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跨过原来的轴线;
2014-5-25
38
2014-5-25
10

2.方位轴线:对于一个不动的人来说, 他目光直视的视线称为“方位轴线”;对 于对话中的两人来说,方位轴线是两人头 部的连线。也称“对话轴线”或“人物关 系”。
2014-5-25
11
(二)轴线规律
• 在拍摄一组互相衔接的镜头时,摄像 机的拍摄方向应限制在轴线的同一侧,拍 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无论怎样变化(竖直 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在此例),都不允许超 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去;如果跳到另一侧去 拍摄,就会产生方向性的混乱,叫做“跳 轴”或“越轴”,这就是拍摄中应遵循的 “轴线规律”。
2014-5-25
4
场面调度包含因素
• 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 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 人物在场景中的调度处理应该体现叙事的需要,导演风格 的要求。人物的调度既是任意的、主观的,又是受一定限 制的。 • 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 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影机机位的调度。摄影机机位的 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 头意识和视觉语言的形式。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机位的 设计与运用既反映了导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导演的叙事风 格。
– 如将背向的人调虚一些,则更能突出讲话者。
23
2014-5-25
2014-5-25
24
2014-5-25
25
3.内外结合角机位
• 如图,【2】与【5】两个机位,【2】机位 取内反角机位,【5】机位取外反角机位, 称为内外反角结合机位。【3】与【4】两 个机位也如此。
2014-5-25
26
2014-5-25
1.有关机位
2014-5-25
1
1.有关机位
2014-5-25
2
基本概念
•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 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 点的表述。 •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 的语言形式。 •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2014-5-25
2014-5-25
17
(一)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 对话截图
• 拍摄一场对话,通常可以设置三个机位, 这三个机位构成了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 平行的三角形。 • 在关系轴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拍摄时 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侧的三角形布置机位, 但只能选用一侧,不能超越关系线到另一 侧去拍摄。
2014-5-25 18
21
2014-5-25
22
2.外反角机位
• 如图,两个分机位【4】、【5】都处于对话双方 的外侧,都从对话双方的背后拍摄过肩的双人镜 头。
– 总机位与两个分机位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的人物数 量分别为2、2、2。
• 【4】、【5】两机位称为外反角机位。
• 外反角机位构图的空间分配原则是:面对观众的 讲话者占画面的2/3;背向的占1/3,且常常以鼻 尖不超出面颊轮廓线之外为限。
2014-5-25 33
机位与轴线之关系轴线与双人对 话场面
2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 轴线是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 间关系所形成的——条假定的直线。在同一场景 中拍摄相连镜头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 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影角度的处理 要遵守轴线规则,即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设置 摄影角度。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 轴线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
机位在电影中的意义
•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 发展。 •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 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 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 剧导演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 现是没有景别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 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 4)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 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 有的导演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导演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2014-5-25 36
2.双人对话场面
• 2.1三角形原理 三角形原理位置图 两个中心演员间的关系轴线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基础。 在关系线一侧可有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 边与关系线平行的三角形。在关系线的两侧可各有一个三 角形的摄影机位置布局。 2.2总角度 三个机位均形成双人镜头。在表现对话的过程中,通常会 从这三个机位中挑选出一个,作为一个场景总的拍摄方向, 这个机位就叫做总角度。 总角度的形成和确定要受到以下条件的制约。 总角度由全景来完成,决定了其他中近景的大致方向。 总角度的选定要受到景和光线的制约。 总角度的选择受到演员调度的制约。
• (3)在轴线两边拍摄的镜头间加插间隔镜头
– (中性镜头、空镜头等)
• (4)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轴线完 成画面空间统一的任务。
2014-5-25
15
2014-5-25
16
二、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
• 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是拍摄一个场面 时,用以指导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 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觉形象和空间造型 的连贯。
2014-5-25 35
1.关系轴线
• 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叫做关系 轴线。场景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 轴线是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墓础的。在只有 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 察的事物之间。 • 所谓关系轴线,其实是彼此交流的视线连接线, 因此身体的位置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他们的头部 和眼睛。在电影中,凡是需要明确人物之间以及 人物和道具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时候都需要运用关 系轴线的技巧。
2014-5-25 37
• 2.3双人对话的典型机位 在按照轴线的方法表现双人对话时,通常会出现9个比较典型的机位 各个机位拍摄出的效果如图所示: 由三角形原理形成的9个机位 2.3.1外反拍角度,前景的演员背对着镜头,处于后景的演员在此时是 画面表现的主体。 外反拍角度机位及画面效果 2.3.2内反拍角度,内反拍镜头只表现一个演员,将摄影机放在两个人 物之间对人物分别拍摄,这一效果表现了镜头外的那个演员的视点。 2.3.3齐轴镜头,齐轴镜头属于内反拍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 放在轴线上,两个人物之间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2.3.4平行镜头,摄影机平行于演员进行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是演员 的侧面,平行位置只能各拍一个演员。 平行镜头机位及画面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