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合集下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图1—4 明代成都城图1—5 清代成都城4.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时的国家后方基地1937年后,沿海、沿江部分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成都一时成为战时后方基地的一座重要城市,为疏散、战争需要,新建工程增多,一度刺激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发展,至1945年,营造厂社发展到137家,先后建造了军用机场、大学等一批较大工程,此时的空间发展已明显溢出古城,周边用地获得了大量开发,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解放初期至1960年——奠定现代城市格局基本建设不断发展,以“川藏公路,成渝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在东郊工业区兴建了大批工业项目,使成都作为一新兴工业城市在川西初见雏型,随后的一批大型工用建筑项目和居民点的建成,使成都布局逐渐突破现今一环路的用地范围,在东北、东南方向形成较大片的建成区,但在此之后至1978年末,由于政治经济的原因,成都的建设在干扰破坏中历经艰难曲折,百废待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0年代末,拨乱反正,坚持改革开放,治理整顿,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变,但由于城市建设仍以旧城的改造和城区内的填空补缺为主,建设用地虽有不少增加,但布局结构与1960年代初期相比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一阶段的空间发展,经历了轴向扩展至内向填充的阶段演变。

6.1990年代后——“都市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都市化”是这一阶段城镇群体空间演变的主要特征。

伴随着经济和人口的高速增长,中心城区和周边卫星城用地迅速拓展并联为一体,城市群体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轴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二环路、“五路一桥”、绕城高速相继修通,以府南河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旧城更新,不仅使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已经从1970年代的50平方公里,发展到目前的283平方公里,面积扩大了近5倍,“环形加放射”以及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格局变得愈发明晰,而且出现了城市发展区域化的特征。

就成都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基本经历了点状形成、轴向扩展、伸展轴稳定、内向填充、再次轴向伸展五个过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2020年)中国地产网2009-10-14 9:52:50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3-2020年)纲要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规划背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主要目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市化率目标为65%以上(按城市常住人口计算),平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28万人以上,使我市成为中西部城市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城市规划原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小帕刘谨赫樊琪指导老师:张贞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

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

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

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

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未来成都 盛装起航

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未来成都 盛装起航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批复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这对成都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里程碑的意义。

上版总规批准于1999年,至今已历时16年之久,从前后总规对比可以发现:成都新的发展定位已经跳出四川省和西南地区发展范畴,具备在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作用。

原有的“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被“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所取代,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已上升至国家功能层面予以明确,“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表述强调了成都在西部区域整体层面的引领作用和功能影响的方方面面,城市职能中提出“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信息枢纽;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等,更加细化了要素层面的全面表述。

新总规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9区,双流、郫县2县以及新津县普兴、金华两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3753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域扩大,新总规城市规划区范围整体空间区域调整不多,但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却有着天壤之别。

新总规规划市域形成“一区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的城镇空间格局,双核分别为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

确定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6平方公里以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和环城生态区的划定限定了城市发展空间,可以适度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保障了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推进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和集约发展。

这次新总规的范围包括了天府新区成都部分,含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共计1293平方公里。

明确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定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

成都人口情况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1、行政区划调整2、城市规模突破3、工业产业调整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4、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综合协调三、规划成果、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成果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6个专题研究报告、45张规划图纸。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总体规划

成都总体规划

成都总体规划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担负着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的重要节点。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成都的总体规划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成都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宜居城市,下面将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成都的总体规划进行介绍。

首先,成都的总体规划要突出城市的功能定位,发挥成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多元化发展。

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以推动成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加工制造业水平,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型城市。

其次,成都的总体规划要合理的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发展城市的核心区、副中心区和新城区,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的核心区,要加强功能定位,提升城市的文化、商业和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

在副中心区,要加强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在新城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成都的总体规划要完善城市的交通规划,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

特别是要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运营效率。

加快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立体交通网络得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出行的需要。

最后,成都的总体规划要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总之,成都的总体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只有合理规划和发展,才能推动成都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宜居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开展空间和潜力。

为了有效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成都市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2. 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加快,成都市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保障城市开展的可持续性。

3. 目标与原那么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开展需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原那么如下:3.1 目标•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的平安性和稳定性;•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2 原那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4. 规划内容4.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开展密度,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

同时,开展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开展。

4.2 城市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开展公共交通,并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

4.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展和利用。

4.4 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供气等根底设施的状况,同时加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5 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5. 实施措施5.1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展。

5.2 政策支持出台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城市建设和开展。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外围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包括公园、广场、河道绿化等。

6. 城市设施规划: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四、规划实施1. 规划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后形成正式规划文件。

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确保规划的资金保障。

4.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城市承载能力瓶颈等,为此,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型城市,推动成都成为国际知名文化、创新及城市智慧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开放型城市,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经济活力、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全面提升。

二、空间结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中心城市、都市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城市组团和城市节点。

1. 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成都市的核心区域,包括锦江、武侯、成华、青羊、金牛、双流等区。

其重点发展文化、商业、金融等服务业。

2. 都市区都市区是成都市的组成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包括郫都区、龙泉驿区等。

其发展重点是提高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主要规划在成都市郊区,包括西南新城、天府新区、郫县科技城等。

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先支持的行业,并提高生态环境和交通水平。

4. 城市组团城市组团是成都市的重要区域,由多个城市节点组成,包括金融城、科技城等。

主要发展都市功能和新型产业。

5. 城市节点城市节点是成都市的基础单位,包括商圈、社区、村镇等。

关注于提高生活质量、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发展重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都市将聚焦于高附加值、创新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如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旅游等。

同时,建设一批新型金融中心和智慧文化产业园,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优化城市功能成都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重点在推动高效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保障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的顺畅运营;在完善城市绿化、碧道、文化旅游等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简介

成都都市简介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都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开展方案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根基上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兴盛专设锦官治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不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市名来历成都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通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

成根基上中国城址未变、连续至今最古老的都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成根基上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兴盛。

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

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建城垣。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

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

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成都总规与东进简介

成都总规与东进简介
>14 约束性
1.5 预期性
1000 预期性
10 预期性
>40
>150 >20 >300 >5
>30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6
预期性
6
规划层次
研究范围:成都平原城市群,总面积7.87万平方公里。
范围:成都、德阳、眉山,资阳、雅安、绵阳、遂宁、乐山市辖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
市域:11区4县5市,总面积14334平方公里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国际空港枢纽城市,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国际性区域物流中心,国际性区 域通信枢纽
9
资源承载能力对发展规模的约束
人口规模:以水资源为短板,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 在2200万人以内,实际服务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
建设用地规模:城镇2000平方公里、城乡2600平方公里
单位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20 约束性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占比(%)
>30 预期性
新建绿色建筑占比(%)
>60 预期性
市域资源利用、集中建设区公共设施等相关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
总目标
专项 目标
区域
4.便捷 交通
高效
的城 城市 市 交通
城镇 化
公共 服务
5.幸福 宜居 的城

生命 健康
旅游
吸引
文化
产业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东进战略简介
成都市总体规划
2
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要求
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内涵:
是指处于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顶级城市,承担国家级和国际化的政治与社 会管理、经济、文化事务职能;对所在区域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力。

成都北改规划

成都北改规划

比例
37.62% 6.39% 12.39% 3.58% 0.01% 16.63% 0.79% 22.59% 100%
人均用地 (m 2/人
) 25.8 4.4 8.5 2.5 0.0 11.4 0.5 15.5 68.6
三、规划特色
一、以“四态合一”理念打造宜人城北、畅通城北、安居城北
调整产业业态,将低 端的批发市场、仓储物流 向商业商务、文化创意、 旅游休闲、总部经济等现 代服务业发展。
国际现代商贸中心 科技研发商务高地 多元文化创意高地
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提档升级,拓展贸易总部、 商务会展、电子商务、财经资讯等功能;并逐步引入 国际商贸功能。完善区域商业中心和商圈配套,打造 “国际现代商贸强区”。
依托西南交大等大学,铁二院、铁路局等“铁”字号 企业、华西集团等大型企业,以火车北站、猛追湾、 高科北区等为空间载体,集聚发展科技商务产业。
依托生态绿楔(熊猫基地、银杏园、安靖湖)以及昭 觉寺、华侨城等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依托东区音乐公园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三、总体结构
形成“四轴九片、一核八心”的 “北改”片区总体结构
? 四轴九片
? 四轴
? 人民北路城市中轴线 ? 川陕路文化经济轴 ? 成华大道商业商务轴 ? 沙西线娱乐商务轴 ? 九片 ? 形成功能复合、配套完善
西至成灌路及北部商贸城西侧边界; 东至成华大道; 南至府河; 北至香城大道及三河场镇用地范围。
? 面积
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其中金牛区84平方公里, 成华区55平方公里,新都区73平方公里。
2、现状人口
现状人口约150万人。
“北改”片区范围图
二、概况
3、用地现状
“北改”片区现状城市建成区 85.1平方公里,其中仓储、工业和市场 用地比重较大,占34.4%。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2020年九月整理).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完整版(2020年九月整理).doc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doc 41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doc 41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doc 41页)成都城市简介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市名来历成都历史悠久。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

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

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

“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

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

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

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

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成都市总体规划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成都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

成都市总体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地位。

规划要将成都市定位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成都市总体规划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根据成都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规划要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包括政治、商业、文化、居住和生态功能区。

同时,要注重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推动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三,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

成都市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其交通优势,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的普及率和便捷性,同时促进绿色出行和可持续交通发展。

第四,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成都市坐落在西南地区的盆地,规划要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

规划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

最后,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规划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成都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加强交通规划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规划的科学和有效实施,成都市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总规修编历程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1、行政区划调整2、城市规模突破3、工业产业调整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4、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综合协调三、规划成果、期限和范围(一)规划成果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现状调查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6个专题研究报告、45张规划图纸。

(二)规划期限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近期:2003-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三)规划范围1、市域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面积12390平方公里。

由于行政区划和规划方针的变动,分为市区和市区外市县两个层次,原近郊区县划入市区以内,现称为中心城周边区县,原远郊区县现称为市区外市县。

2、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为未来市区,包括中心城五城区、高新区和六个周边区县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3681平方公里。

3、主城区规划城市建成区范围。

以成都四环路为界,分为中心城区和新都——青白江、龙泉、华阳、双流(东升)、温江、郫县等六个周边组团。

其范围根据以下行政单元范围界定。

4、中心城区成都四环路以内(含道路外侧500米绿化带)的用地范围,面积597平方公里。

四、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新跨越,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成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成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战略基地,西部竞争力最强的都市区。

围绕成都发展总目标,突出城市特色,逐步将成都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花园宜居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二)城市发展战略1、整合区域战略(1)逐步构筑成渝环形城镇密集带空间布局。

成渝南线:成都——资阳——内江——重庆(沿老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北线:成都——遂宁——南充——重庆(沿渝遂高速铁路、成达铁路和成南高速公路)。

(2)积极推动成都平原城镇经济圈城市化进程,形成绵——德——成——眉——乐城市带。

以成都作为发展中心,依托成绵高速公路和成宝铁路,推进成——德——绵区域发展,构建城市带的主体部分。

2、协调发展战略(1)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城市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一致,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选择大中小城市多元化发展模式,引导农村各类企业向重点城镇合理聚集。

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结合,重点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相结合,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相结合,繁荣农村经济。

3、经济一体化战略(1)梯度有序的产业集群战略:统一调控城乡土地空间资源,优化与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整合集中市域范围内的产业发展用地。

(2)推进产业结构提升的创新战略:鼓励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形成创新产业特色。

促进企业的产权重组,形成规范的产权市场与要素市场。

加强政府投资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投资基金和资本融资市场。

利用生产要素资源,融入区域市场分工。

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调整和促进工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形成,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医药、服装、纺织等支柱产业。

稳步发展化工、航空、航天等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非义务教育等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面向区域的旅游会展、物流、科研教育、房地产、文化卫生、体育休闲、通信网络等现代服务业。

(3)产业的延伸战略:立足自身与区域的基础优势资源,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成都科技产业化速度,加快工业及相关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发挥科技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延伸上下游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4、非均衡战略(1)积极促进都市化进程:提升主城区在区域发展中的速度,保障主城区内的资源优先配置,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积极促进主城区用地空间结构调整:打破主城区均衡惯性拓展模式,积极促进用地空间结构的调整,通过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建设促进城市不同功能的整合与集聚、重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全面协调发展。

五、城市性质与职能(一)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中国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二)城市职能1、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3、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4、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产业基地5、西部地区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居住地6、国家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7、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六、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一)市域人口与建设用地发展规模近期(2010年):总人口11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02万人。

远期(2020年):总人口1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1026.6平方公里。

(二)市域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计,2010年为40~45%,2020年为55~65%。

以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计,2010年为63%,2020年为70%。

(三)主城区人口与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515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570万人,人均90平方米;中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590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人均89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660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760万人,人均87平方米。

七、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多极,一轴一群”的城镇空间格局。

“一心”指主城区;“多极”指规划区外的四市和四县。

“一轴”指由主城区沿成雅高速公路和成绵高速公路向南北伸展并连接新津、蒲江以及市域以外的广汉、德阳、乐山等而形成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

“一群”指依托成温邛快速路和成雅高速公路,由崇州、邛崃、新津、大邑、蒲江,以及为数众多中小城镇组成的联系紧密、分工合理、功能一体化的城镇群。

(二)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规划特大城市1个,为成都市主城区;中等城市4个,包括都江堰、崇州、邛崃和彭州;小城市4个,包括新津、大邑、蒲江和金堂;重点小城镇36个;以及多个大型聚居点(一般镇)。

八、主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主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近中期空间拓展以向东、向南方向为主,远期和远景以向南、北方向为主。

(二)主城区空间布局形态逐步改善“环状+放射型”布局形态,突出双轴线发展定位,形成南北展开的带状布局形态,南北轴线重点发展,东西轴线辅助发展。

1、南北发展轴:北翼发展轴主要由宝成铁路、川陕公路、成绵高速公路、蜀龙大道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新都、青白江、金堂、广汉方向发展。

南翼发展轴主要由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川藏公路、大件路、人民路南延长线、新成仁公路等组成,沿交通通道向华阳、双流、新津方向推进。

2、东西发展轴:由成灌高速公路、成灌公路、蜀都大道、成渝公路、成龙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等组成,西部以郫筒、柳城为界,从中心城西侧适度向西分进;东部沿龙泉山向南北展开。

(三)主城区空间布局结构构建“一主两次多核”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

一主: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地位,构建南北、东西两条十字交叉轴线,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

两次:位于主城区南、北两个发展方向的华阳、双流、新都——青白江组团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区域,构建华阳和新都两个综合性次中心区。

该区域是成都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将是重要的制造业聚集区,并承担区域物流、专业服务、交通枢纽和居住等职能。

近中期重点建设华阳次中心区,远期重点建设新都次中心区。

多核:除华阳、新都——青白江以外的其他周边组团将成为重要的城市功能增长核,起到不同职能的分中心作用。

(四)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构建两轴、西控分进、南北展开、重心东移,中心疏散。

突出主城区整体发展效益,按各组团不同功能、不同建设开发模式,实施长期规划引导,采用非均衡建设管理手段,远期逐步形成南北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

九、都市区资源与环境控制规划划定资源和环境控制区域,切实保护具有国家性、公共性和唯一性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确定了水系、山体、都江堰精华灌区、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开敞空间、气流通道、生态绿地、生物多样性通道等八项控制要素。

十、主城区对外交通规划加快成都北编组站及连接线的建设。

在成龙公路南侧建设成渝高速铁路,并预留宝成、达成、成昆高速铁路通道。

将成都南站建设成为成渝、成昆、宝成、达成高速铁路客运站和轨道公共交通枢纽。

在龙泉组团大面镇预留第三客运站选址。

完善“环形+放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架构。

建成成绵、成渝、成雅等10条高速公路。

规划13个公路客运主枢纽站场和11个货运主枢纽站场。

搬迁凤凰山、太平寺机场,中远期搬迁黄田坝机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