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拱形的力量教案 北师大版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3课 《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7f7ba2871fe910ef02df84f.png)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又叫推理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本单元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
这一课主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2.生说。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eb4748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6.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1. 拱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难点:理解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桥梁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会选择拱形结构呢?拱形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活动一:拱形的结构特点(1)学生分组,用A4纸制作不同形状的模型(如三角形、正方形、拱形等)。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结构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3. 探究活动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展示拱形桥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拱形在桥梁中的应用。
(2)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如隧道、拱门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拱形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结构特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拱形结构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桥梁隧道拱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拱形建筑。
(2)简述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2. 答案:(1)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拱桥、拱门、隧道等。
(2)拱形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拱形结构可以将受到的力传递到两侧的支撑点,减小中间部分的受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9a4a9fa45177232e60a2ad.png)
中学部教师教学案
第二课型精讲课
一、知识回顾
二、点拨释疑
(一)自学寻疑
知识点一测试纸拱
1、把拱足固定,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2、随着纸拱承重力的增加,形状有什么变化?
1)抵住拱足使它不变形,就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2)拱顶下沉、拱足不断向两边伸展,直到展平
知识点二拱形承重的秘密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抵住拱足会抵消拱的外推力,使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增强。
三、暂存巩固
四、限时检测互批互改
六、当堂巩固
第三课型过关课
一、学情解疑(知识回顾)
对精讲课存疑任务再次点拨。
二、限时检测
1、[判断]许多桥梁建成拱形,主要是为了更加美观。
()
2、[判断]把拱足用重物抵住,可以增加拱形的抗压能力。
()
3、[选择]下面三个拱中,其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4、[判断]在纸拱上放置垫圈后,纸拱的拱顶会向下沉,拱足向两边伸展()
5、[判断]瓜皮拱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上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6、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是因为()
A.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所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互改互签,当堂巩
固。
学生思考
当堂检测,互改互
签
引导学生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 拱形的力量 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上册 拱形的力量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2971e452d380eb63946d3c.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一课。
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宽度和形状会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本课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通过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实验和不断想办法控制拱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载更大的重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
第二部分搭一个瓜皮拱。
做一个瓜皮拱不但有趣,而且从丰富具体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拱形的承重特点。
当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块的瓜皮搭成一个拱,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甚至还能承重时,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感受很深,会惊叹拱形的“力量”大。
与前面实验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探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相辅相成。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课的研究已经认识到通过“加厚、加宽、改变形状”等方法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具有了一些探究经验,有利于本课的探究。
由于学生刚接触拱形这个形状,对这个形状并不了解,有的会直接称其为半圆,另外,让学生根据纸拱受力时发生的形变而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特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引导学生感受拱形受力的特点,以及加固拱形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2.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动手搭瓜皮拱,感受科学技术运用于生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白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A4纸、一些书和一些垫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0bb02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7.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建筑物》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结构的优势。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建筑物中观察拱形结构,通过实验和探究,分析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然而,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知道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难点: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拱形结构能够在建筑物中承受重力?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拱形结构的优势。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1983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d.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4f4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d.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让学生了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但是,对于拱形的力量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拱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讲解法: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拱形的优点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稳定性等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生对拱形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拱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
然后,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拱形模型承载重物,观察拱形的承重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讲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拱形的优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拱形在周围的工程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小学科学观摩课《拱形的力量》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观摩课《拱形的力量》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25e6b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e.png)
小学科学观摩课《拱形的力量》的教学设计知识方面:理解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假如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技能方面:能够边试验边思索,逐步深入地讨论一个问题。
能依据观测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立场价值观方面:让同学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能量、制造的欢乐。
教学重点:同学在实践探究中能依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同学能依据拱形受力后外形的改变,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预备:同学:拱纸3条、垫圈30个、试验记录单、螺帽假设干个老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试验记录单、螺帽25个、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复习旧知1、横梁的抗弯曲技能与什么有关?2、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技能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转变外形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技能?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师出示一张纸〕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
(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松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方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然后思索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2、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赵州桥》吗?课件展示漂亮的赵州桥图片及多幅拱形建筑图片。
提问:观测这些图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拱形〕“这座赵州桥离我们这么久远,为什么还这么坚固呢?同学观测,发表各自建议。
谈话:是这座赵州桥里面有拱形吗?还有许多建筑物也设计成拱形,如天安门城楼、法国铁塔、相城中心商贸城、悉尼大桥等,为什么人们要把建筑物设计成拱形呢?”拱形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板书课题:拱形的能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拱形的能量”〔板书〕三、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师:要了解拱形的能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2、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假如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量一下哪张纸的承重技能强一些?〔2〕检验一下,以遇到这个面为标准。
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案)
![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fe3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小学科学3《拱形的力量》(教案)导语:《拱形的力量》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和掌握拱形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教案将以常用的拱桥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分析和运用拱形力量的原理和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拱形结构及其在建筑中的重要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拱形的基本力学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拱形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展示板2. 拱桥模型3. 尺子、橡皮筋、木片等实验材料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将一张拱桥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好奇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询问他们是否了解和见过这样的拱形结构。
Step 2: 引入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10分钟)1. 展示幻灯片或实物拱桥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检查拱桥的形状和构造。
2. 谈论拱桥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稳定性、承重能力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拱桥能够承受重力并保持稳定?为什么拱桥上的砖块不会落下?Step 3: 探究拱形受力原理(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学生分别取一张木片,在木板上搭建一座简易拱桥模型,使用尺子量取木片的弯曲程度。
2. 学生观察木片的形状,并思考为什么木片弯曲成拱形后更加坚固。
3. 学生讨论拱形结构的特点,如能够均衡分布外力、承重能力强等。
4.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拱形结构将外力通过弧线传递到基石上,形成压力分布的平衡。
Step 4: 拓展拱形结构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拱形结构的图片,如拱门、拱顶等,并简单介绍其用途和特点。
2.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任务:选择一个拱形结构并调查其设计、建造和应用的相关信息,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各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和交流。
Step 5: 运用拱形原理解决问题(25分钟)1. 提问学生一道问题:如果给你一块弯曲的木片,请问你会如何将它恢复直线形状?2. 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尝试使用拱形原理解决这个问题。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a7f5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3.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较少,对拱形的力量的认知更是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难点:对拱形力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索拱形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拱形模型或图片。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细线、桌子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拱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对拱形力量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利用PPT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的受力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拱形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来分析拱形的力量。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现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桥、穹顶等,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实际意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以及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拱形的力量教案与反思
![拱形的力量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6564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d.png)
拱形的力量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工程力学》第四章第三节“拱形结构及其受力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基本概念、拱形的受力分析、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拱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 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对拱形结构进行受力分析。
3. 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拱形的基本概念、受力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挂图、PPT。
2. 学具:力学计算器、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拱形桥梁图片和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2)通过PPT和挂图,展示拱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23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与答疑(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受力特点。
2. 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3. 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基本概念及其受力特点。
某一拱形桥梁,半径为R,拱顶承受垂直向下的荷载F。
答案:(2)利用力学原理,计算拱顶处的弯矩和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及计算方法掌握程度较好,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类型的拱形结构,如圆弧拱、抛物线拱等。
(2)研究拱形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受力性能。
(3)探讨拱形结构在新型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拱形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册 拱形的力量教案 北师大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 拱形的力量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ab3512767f5acfa0c7cd1f.png)
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iu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
拱形如何加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板书设计:。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c0497e6f1aff00bfd51e72.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用纸拱做实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材料好找、简单易行。
实验中不断想办法控制拱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载更大的重压。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
第二,搭一个瓜皮拱。
纸拱毕竟是一个不会轰然垮掉的拱,做一个瓜皮拱不但饶有趣味,而且更能感受到拱形的承重特点。
当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块的瓜皮搭成一个拱,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甚至还能承重时,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感受很深,会惊叹拱形的“力量”大。
两个活动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探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相辅相成。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单元前两节课《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学习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对再研究拱形结构一定会有更高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理解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评价任务1.通过实验推想拱形承重的秘密。
2.能利用所学知识搭一个瓜皮拱感受拱形的力量。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谈话:老师带来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图片(播放课件:比萨斜塔、拱门……)这些建筑在设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学生介绍发现——拱形(预设)。
3.建筑都采用了拱形设计会是什么原因?4.生谈初步看法。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0924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2.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探讨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拱形的力量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是,对于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逐步建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理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的理解。
2.拱形力量原理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拱形的力量原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和设备: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PPT、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拱形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享,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拱形的力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拱形桥等。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5fe9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6.png)
小学科学23《拱形的力量》(教案)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拱形结构以及拱形结构的特点。
2. 理解拱形结构如何利用力量支撑重物,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辨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拱形结构的示意图、石桥的图片、小汽车、玻璃弹珠、干净的水杯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笔记本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幅石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桥吗?这种桥是如何支撑起来的?2. 引导学生讨论,收集他们对拱形结构的初步了解,记录在黑板上。
展示(15分钟)1. 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拱形结构,解释其特点:由多个拱壳组成,能够将上方的重力传递到两个支点上。
2. 利用小汽车作为实例,演示拱形结构的力学原理:将小汽车放在两个支点上,它能够稳稳地支撑在上面并不掉下来。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拱形结构能够支撑重物?探究(35分钟)1.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玻璃弹珠和一个干净的水杯。
2. 学生将玻璃弹珠从不同的高度落入水杯中,观察水杯边缘的变化。
3. 学生小组共同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水杯的边缘变形?b. 水杯边缘发生变形后,对玻璃弹珠的影响是什么?c.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发现类似于拱形结构的原理?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
2.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拱形结构能够利用力量将上方的重力传递到两个支点上,从而支撑起重物。
拓展应用(2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拱形结构的例子,如拱桥、拱形天花板等,并邀请学生讨论其应用领域和价值。
2.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拱形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写一篇短文介绍该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互相交流,并准备进行展示。
四、教学拓展1. 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物体,如拱形门、拱形窗户等,进一步理解拱形结构的应用和价值。
2. 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状和材料的拱形结构对重物支撑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1
![【教科版】科学《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916e78d33687e21ae45a926.png)
拱形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单元前两节课《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学习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对再研究拱形结构一定会有更高兴趣。
由于历史原因六(2)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欠缺有待提前训练。
三、教学目标: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教学流程: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3、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教学重点。
2、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绘画纸,铁垫圈若干,三合板(拱桥的垫板),自制搭拱积木。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建筑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发现------拱形(板书:拱形)3、提问: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呢?4、学生谈初步看法5、揭示课题:你们说得是否有道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拱形的力量”。
(补充板书:拱形的力量)(二)实验论证①实验一:1、我们先了解一下拱形的构造,(板画:),纸拱上面最突出的部分叫做“拱顶”,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顶、拱足),两足之间的距离叫跨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6dafa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b.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探索拱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优势,并通过实验验证拱形的承重能力。
内容联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拱形的承重原理和拱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知道拱形具有很好的承重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拱形的承重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如重量物、尺子等)。
2.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让学生对拱形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拱形的承重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拱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体育馆等,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bfd95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拱形的力量。
这一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稳定性和力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拱形的原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拱形的力量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拱形结构模型。
2.实验器材:尺子、剪刀、胶水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
呈现(10分钟)1.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
2.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拱形结构模型。
2.对每个小组的模型进行承重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拱形的承重能力。
2.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
拓展(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
2.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5分钟)拱形的结构特点、拱形的力量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iu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拱形能够增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如何加强抗弯曲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