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古城镇 旅游的开发
5、江南水乡古镇古村落群,分布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海, 以江南六镇以及朱家角为代表。 6、徽派古村落群,重要分布安徽江西, 以西递、婺源为代表。 7、岭南古村落群, 主要分布在福建 ,广东,以永定开平为代表。 8、湘黔古镇古村落群,布在湘南、贵州, 以凤凰古城、青岩为代表。
由于几大古镇都处于江南,所以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特征。 大都是重复性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 异化的突破。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3)、游览观光多、休闲度假少
目前,古镇大多是以接待观光客为主,还是典型的门票经 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的休闲、度假市场,而后者恰好是 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
4)、产业缺乏突破
目前江南古镇的旅游发展几乎全依赖于古镇的旅游收入, 缺乏对古镇发展的产业突破尝试。
2.凤凰古城案例
(1)有力的宣传
5 月份邀请湖南卫视《新青年》、 7 月份邀请凰古 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明显的压力。任何游客 进《快乐大本营》等栏目到凤凰录制节目,宣传凤 凰
三、古镇旅游开发的案例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1)、就古镇做古镇
在分析的古镇中,除了周庄和高科技产业联动以外。期于几 乎全是单纯的依靠门票收入来带动古镇的保 护和发展。没有形成古镇以外的附加值。旅游产业 要素比较匮乏。还处在就古镇做古镇的局面。
1.古城镇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产品同质化明显
3.我国当前古城镇开发的现状问题
再者,开发商急功近利,重商业轻文化。有些古城镇开发 项目在规划定位时,过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 尊重城镇原有的文化特性,随意增设或删减景点设施,甚 至不惜破坏整体布局和格调,采用大量仿古建筑或现代建 筑,造成改建后的古城镇与原始城镇在风格、文化气质上 相冲突,使得古城镇完全失去了应该有的灵魂韵味。最终 造成古城镇的形象、吸引力及后期运营效果大打折扣。
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古镇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因此,研究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一、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的特点民族地区的古镇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古镇中的建筑、街道、遗址、传统手工艺品等都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些古迹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过去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民族地区的古镇也有着一些共性。
例如,多数民族地区的古镇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水乡地区,地形复杂,自然环境优美,以及民俗文化传承较为完整。
这也决定了古镇的旅游开发需要注重保护自然、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内涵,不能过度商业化,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开发。
二、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1.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继承。
因为民族地区的古镇中,存在着大量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或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建筑和景观。
旅游开发需要考虑到保护性开发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环境的破坏。
2.历史人文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整合民族地区的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文化内涵,旅游开发需要挖掘这些内涵。
例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都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保护文化内涵的实践,可以采用慢旅游模式、文物复原、历史文化体验等方法,让游客可以更好的认识和体验当地文化。
3.景点与商业的平衡旅游开发需要考虑到商业和景点的平衡,不能完全追求商业利润而破坏景点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需注重在经济和生态间寻求平衡和发展,让景点和商业相互依存,达到带动数以千计的地方居民增收的效果。
4.联合旅游开发民族地区的古镇大多与周边景点、地方村庄联合开发,以形成丰富的旅游线路。
例如,可以将塞罕坝林区、云冈石窟、草原、湖泊景点等结合起来,共同推出一条与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线路。
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崇武古城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南端,是中国闽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之一。
崇武古城以其独特的闽南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古老的城市风貌而闻名于世,是闽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崇武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崇武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崇武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中国闽南地区最早形成的镇城之一。
古城内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古老的街巷,这些建筑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历史建筑群包括古城墙、城门、祠堂、戏台等,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
崇武古城还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古代航海贸易文化与崇武古城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为古城增添了不少历史文化色彩。
闽南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文字、建筑艺术、美食文化、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深深影响着崇武古城的风景和人文景观。
崇武古城的建筑风格与闽南建筑相似,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崇武古城的饮食文化也深受闽南美食的影响,是闽南特色美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城内还保存着众多寺庙和庙会,闽南地区的宗教信仰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崇武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为其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在条件。
二、崇武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崇武古城的旅游资源逐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古城内的历史建筑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修缮,成为了游客游览的热门景点;古城周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得到了一定的宣传和推广,成为了当地旅游特色产品;古城内还举办了一些文化活动和民俗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崇武古城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
古城的保护和管理还不够完善,一些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古城内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不够完美;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知名度和美誉度亟待提升。
尽管崇武古城的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有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加强。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古镇旅游的健康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梳理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古镇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随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古镇旅游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包括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古镇旅游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古镇旅游的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承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古镇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角的拓展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国内古镇旅游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以期推动古镇旅游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古镇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追捧。
它指的是以拥有一定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的古镇为载体,通过向游客展示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传统工艺、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来满足游客对于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双重需求的旅游活动。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镇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
这些古镇往往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街巷布局、传统工艺等方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然风光优美:许多古镇都位于山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古镇与山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视觉享受。
民俗风情独特:古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节庆、风俗习惯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游客在古镇旅游中,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持续发展性强:古镇旅游强调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南浔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
南浔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探讨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被誉为“江南水乡小垣千古韵”、“小乌镇”的姊妹镇。
南浔镇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古建筑、民俗文化和风景区等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南浔古镇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针对南浔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加强景区管理南浔古镇需要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增设监控设备、加强巡逻力度,规范游客行为,遏制游客涂鸦、乱扔垃圾等不当行为。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监管,要求旅游从业者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景区文化和自然环境。
二、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南浔古镇拥有许多古建筑,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修缮。
应该加强对古建筑的监测和维护,及时修缮受损的古建筑,保护好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加强文化传承南浔古镇的民俗文化传统丰富,需要加强对其的传承和保护。
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如传统婚礼、庙会、乡村游等,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南浔古镇的文化底蕴。
四、选择游客流量南浔古镇是一个非常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但过量的游客流量对景区的环境和文化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应该通过合理规划来控制游客数量,确保景区的生态和文化环境不受破坏。
五、加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南浔古镇需要加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生态旅游和资源节约型旅游,同时通过提高旅游质量来吸引更多的高品质游客,减少低素质游客的涌入,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总之,保护南浔古镇的生态和文化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游客、旅游从业者和管理者共同参与。
只有充分发挥南浔古镇的文化和景观价值,控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才能实现南浔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
(完整版)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开发提升研究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的提升研究-旅游管理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的提升研究黄骁阳东浦一、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在还未发展旅游业之前,阆中古城只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县城。
当地人们都靠务农和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
近年来,阆中古城的旅游业蓬勃发展,阆中古城将“修旧如旧”作为古城区开发的主导思想。
经过对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2013年,阆中古城被正式评定为5A级的旅游风景区。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度跟大多数古城镇旅游景区一样,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产品出现雷同。
缺乏当地特色,阆中古城拥有独一无二的风水文化,但对其并未深入挖掘,仍然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式上。
(二)体验型的旅游产品较少阆中古城虽然已有嘉陵江游船、观看大型实景演出、熊猫乐园等旅游体验项目,但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不具备较大的竞争力。
(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旺季,游客蜂拥而至,古城已超负荷运作,对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提出了挑战。
交通设施不完善,导致交通瘫痪。
古城的住宿也供不应求,全阆中的宾馆床位容纳不了如此多的游客,旅游娱乐设施及旅游商品开发都还有待提升。
三、阆中古城旅游资源开发的提升对策(一)完善产品体系旅游产品体系的构建上需要重点突出主题旅游产品,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再适度开发一些辅助性的旅游产品,使整个旅游产品体系主次结合、内容丰富多样。
阆中古城目前的旅游产品体系是以古城区为核心,四周环绕其余的各个景点。
根据阆中古城现有旅游景点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1.打造茶文化休闲街。
阆中历史上为产茶区,君山茶、西山茶都相当有品位,现今阆中的茶馆很多,完全有潜力打茶文化牌。
打造茶文化一条街,设置一些茶具美学馆、科学饮道馆、保健茶点坊、茶文化演艺园等,给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一个幽静、放松心灵的环境。
2.打造农业观光园。
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使得当地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这就为开发绿色有机食品或是采摘类旅游产品提供了条件。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古镇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它以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为依托,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在古镇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景区环境破坏问题1.1 建设规划混乱在很多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建设项目无序进行,给景区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在扩建酒店或商业设施时会忽视对历史建筑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对策:**制定完善的综合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步骤。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景区环境不被破坏。
2.2 垃圾处理不当随着游客数量增加,垃圾产生量也相应增加。
部分景区未能及时处理垃圾,导致环境脏乱差。
垃圾对古镇的风貌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对策:**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增加垃圾桶以方便游客投放垃圾,并设立专门的清理机构,确保及时清理和处理垃圾。
三、商业开发与保护冲突问题3.1 商业化程度过高一些古镇旅游景区为了迎合商业需求,盲目引入大量商业设施,打造“网红古镇”。
这种过度商业化破坏了古镇原有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得整个景区变得浮华而失去了真正的魅力。
**对策:**在商业开发中要综合考虑文化保护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
可以制定相关规定限制商业化程度,注重保护古镇独特的历史和人文风情。
3.2 商贩秩序混乱在部分古镇旅游景区中,各种商贩随意摆卖商品,导致景区秩序混乱。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还可能给景区带来安全风险。
**对策:**加强商贩管理,制定明确的商贩摆卖规则,限制商贩数量和经营范围。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监督商贩按规定经营,维护景区秩序。
四、旅游服务质量问题4.1 缺乏专业人员一些古镇旅游景区缺乏专业的导游、讲解员等服务人员。
这导致游客无法深入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影响了旅游体验。
**对策:**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良好服务意识的旅游从业人员。
古城、镇、村旅游开发模式及竞争态势分析
爱国思想的诗句1、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杜甫2、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3、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5、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6、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丰子恺7、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9、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就义诗》10、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陆游11、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12、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送许郢州序》13、爱国如命,见义勇为。
——蔡锷《致柏文蔚电》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1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16、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17、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18、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宋·陆游19、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23、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24、乘云径到玉皇家。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25、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屈原《国殇》26、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南朝·江晖《雨雪曲》2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28、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洪秀全《吟剑》29、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30、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31、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李白《鞠歌行》3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3、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 商业化过度随着古镇旅游的火爆,商家们纷纷涌入古镇开设店铺,导致商业化过度。
原本朴实、自然的古镇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充满了商业气息。
2. 文化保护不够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着许多威胁。
部分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存在冲突。
3. 交通不便虽然部分古镇靠近大城市或主要道路,但很多古镇位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
这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限制了古镇旅游的发展。
4. 缺乏专业人才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些人才不仅能提供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建议,还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
三、解决方案1. 打造特色品牌面对商业化过度的问题,古镇应该注重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
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与历史资源,加强品牌营销推广,吸引更多游客投身于当地特色文化体验中。
2. 加强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并制定相应法规,明确责任主体。
同时,商家也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3. 优化交通网络针对交通不便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古镇交通网络的改善力度。
可通过修路、改善道路标识、增加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提高交通便利度,并与周边城市或景区相连接。
4. 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当地政府可以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以填补古镇旅游开发中专业人才的缺口。
四、结论古镇旅游开发存在商业化过度、文化保护不够、交通不便和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加强保护与管理、优化交通网络和培养专业人才。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古镇旅游健康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共赢。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古镇旅游是指以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镇作为旅游目的地,以其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为主要吸引力,以城市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手工艺、风土人情、生态环境等为旅游产品。
古镇旅游具有独具魅力的特点,但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应的对策来解决。
一、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1. 旅游人流量大,但也带来安全风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古镇的旅游人流量也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带来了安全风险。
因为古镇旅游主要以展示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为主,有些古街道窄小,游客密集,有些景区的安全设施和到达方式不完善,使得游客的安全没有得到保障,很容易出现人员伤亡。
2. 古镇旅游产品单一有些古镇旅游产品单一,只有一个主题性,导致旅游体验不丰富。
例如,某些古镇仅以传统手工艺为卖点,而忽略了传统美食和风土人情等多重元素,导致游客游玩过程中的体验感降低。
3. 古镇旅游过于商业化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一些古镇旅游区倾向于商业化发展和快速开发,从而导致地方原有的特色和文化被冲淡、丧失,使游客难以感受到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4. 古镇旅游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古镇旅游开发大量吸引了游客,增加了交通、住宿等生态压力,也对古镇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经常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对于存在问题的对策1.注重旅游安全问题,完善旅游设施首先,提高旅游安全意识,完善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所需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力度。
其次,平衡古镇发展和游客流量的关系,在游客密集区域加设路障,防止拥挤引起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丰富古镇旅游产品,增强游客体验感古镇旅游需要更多的元素多方面展现。
需要更多的元素来丰富古镇旅游的产品,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如加入古镇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和城市文化旅游等,使游客在古镇旅游中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文化、生态项目。
3.坚决反对古镇旅游过度商业化关于古镇旅游过度商业化问题,要求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限制商业化旅游开发。
河南省古城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发 加强规划 .对古镇进行科学开 发与保 护 这 是古镇 旅游开发 的前提 。
之 间没有主线.缺 乏连续性 .不能抓
住旅客注 意 力l游览时易于使人疲倦 。 另 外, 旅 游 基 础 设 施 严 重 滞 后.不能满足旅游 者在 旅游活动过程
中 的 基 本 需 求 由 于历 史 、地 理 等
少 知 名 度 直 接 影 响了河 南 省 的 古 镇
学家于光远认为 : 经济发展的深层次 ” 是文化 .文化 是根.经济是叶,根深 才能 叶茂。 在开发过 程 中要 突 出古 镇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内涵丰富的特 点,而不是盲 目照搬其他 地方的民俗. 不 断充实观赏 内容 充分满足游 客增
高修 养水平 的旅 游 目的。挖掘文化 内
涵,要重点突 出中原文化特点。河 南 古镇种 类繁多的古建筑 文化 民俗 文 化、祭祀文化 、民间艺术 、名人故居
等 极 具 观 赏 性 ,值 得深 入 研 究和 挖 掘 。
31 科学 规划 古镇 旅 游 , . 完善 旅游 基础
设 施
河南省历史悠久 古镇数 量较多 类 型多样 分布广泛 因此要 从实际
却正在遭 受不可逆转的破坏。过度 的 商业引入 打乱了古镇居 民的正常生活 秩 序,破坏 了古镇 真实 的历史空 间环 境.从而大大 降低 了历史文化 遗产 的 可读 性 。对 于一些古镇来说 ,传统
上就 是 商业 繁荣 贸易 集散 之 地 。 因此
一
线路只是 一些零散的点的拼凑 景点
一
风情和 自然资源于一体 的优势.以特 色为基本 创造性 地开发丰富多样 的 旅 游项 目.最 大限度地为旅 游者提供 体 验参 与的机会 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围绕古镇 旅 游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特 别是要加大在交通 .餐饮、住 宿、通 讯等方面投资.达 到 进得来 ,住得下 吃得好,玩得愉快”的总要求
名村古镇的开发与保护_开发与保护旅游
名村古镇的开发与保护_开发与保护旅游论文导读::名村古镇的旅游开发与名村古镇文化的保护仿佛一对天敌,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
古村落和古城镇的保护,现在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
全国的乃至国内国外的有识之士,都参与到这个保护活动当中来,保护好我们这些个先人留下来的各种文化遗迹,把它继续传承下去,源源不断地流淌在我们中国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
论文关键词:名村古镇,开发与保护旅游1,相关概况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多样地理、多种气候、多元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村镇。
近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从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到安徽西递、宏村、江西婺源……,古村镇旅游成为一大热点。
我国古村镇旅游开发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探索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发展旅游的古村镇数量不多;各村镇旅游接待数量在较小基数上快速增长;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外来资本介入较少。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为高速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迅速增加;品牌型的古村镇逐步形成,接待游客猛增;管理体制呈现不同模式;各种社会矛盾逐步显现。
近7、8年时间为古村镇旅游为第三阶段,可称为之持续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开发或拟开发旅游的古村镇数量增加;古村镇旅游接待人次持续增长;各种管理模式自身发生变化;可持续发展、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利益相关者、社区受益等观念受到重视。
[1]从管理主体和机制角度而言,我国古村镇旅游的开发、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模式:其一是以江苏周庄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经营模式;其二是以安徽西递村为代表的社区自主经营模式;其三是以安徽宏村、浙江南浔和浙江乌镇等为代表的外来企业主导经营模式;其四是其他模式。
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存在不同的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
2,名村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 名村古镇的旅游业正日益快速地发展着,古村镇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发展旅游也成为实现古村镇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的最常用、甚至唯一途径的背景下,然而古村镇旅游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古镇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古镇生态发展调研报告古镇生态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镇的生态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深入古镇,了解其自然环境、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保护措施;2. 采访与访谈:与当地政府部门、业主、居民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古镇生态发展的看法和期望;3. 资料收集:收集有关古镇生态发展的相关数据、文献和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古镇位于山水环绕的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水资源丰富,但存在水质污染的问题;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2. 资源利用情况:古镇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旅游开发项目存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些商业化活动对古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保护措施:在生态保护方面,古镇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限制开发区域范围、加大环保投入以及推行绿色出行政策等,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问题与建议1. 水质污染问题:建议加大对水质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2. 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审批,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加强对参与旅游开发的企业的监督,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
3. 提升生态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公众养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习惯。
4. 加强合作与共治:建议政府部门与企业、居民形成合力,加强生态保护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古镇生态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些机遇。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协同发展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古镇的生态发展将能取得更为可持续的成果。
六、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2. 加强与企业、居民的合作,共同推动古镇的生态发展;3.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产、生活和旅游方式;4.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1 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在旅游发展研究领域,研究古镇旅游及其有利发展策略已是一个
引人注目的课题。
据统计,截止2018年,中国有近3000多个古镇,
古镇文化遗迹分布广泛,旅游资源富有特色。
近年来,国内的古镇旅
游发展受到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
环境。
2 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针对国内古镇旅游多次开展研究,产
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已有的研究从不同层面对古镇旅游时面临的
挑战进行了探讨。
有关研究基本可以分类为流行病学研究、政策及管
理研究、自然资源保护研究、投资开发实践研究等类别,以及在农业、社会、旅游体验、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证研究。
3 研究结论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出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一是
古镇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关注本地历史、生态和文化文化;
二是加大古镇旅游品牌塑造及社会文化创新,以健康有害文化旅游发展;三是优化政策及扶持政策,提高古镇旅游发展的便利性及效率性。
4 结论
近几十年国内的古镇旅游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有
关古镇旅游发展的有效对策;政府部门已强化国家古镇旅游发展政策;社会学者面向古镇旅游有关问题开展大量研究。
未来,应结合实际,
加大对古镇旅游发展推动的力度,切实提升古镇的文化差异性与新颖性,持续促进古镇的学习、活跃与连接,为国家旅游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报告之古镇旅游调查报告
古镇旅游调查报告【篇一: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地点: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2、调查人员:林学院09级旅游管理专业组长:副组长:成员: 3、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的分类、调查形成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调查要求: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等。
⑵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⑷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
⑸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
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为主。
5、主要资料⑴图件:调查区政区地图⑵文件: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⑶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包括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等 6、调查成果:⑴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⑵旅游资源调查汇总表二、区域地理概况1.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区10公里。
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
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
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
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县。
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古镇旅游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形态之一,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风貌,备受游客的喜爱。
然而,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问题一:商业化程度过高现在很多古镇已经被商业化过度,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不断改变其建筑和文化特点。
因此游客在游览时,注意到的是花了钱购买了商品,而非古镇景点的美景。
这不仅破坏了当地文化,还消弱了游客心中对于古镇的独特印象。
建议一:推进保护的多样性有必要整合各种资源来保护古镇,包括宣传资料、现场管理以及社区合作。
我们应该通过这些资源来实施保护行动,鼓励游客参与,以及教他们如何尊重景点的文化和历史。
这将为可持续的旅游市场打下基础,等比例提升当地旅游收入。
问题二:缺乏创新意识与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相比,很多古镇仍然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旅游开发中脱离出来,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
因此,助长古镇继续面临旅游市场的竞争性压力,很难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建议二:推行旅游产业多样化要保持古镇的独特性,需要制定注重本地环境和人文特点的旅游规划,通过推行旅游多样化,发掘多个旅游项目,使游客能够有更多的旅游体验。
同时,应当提高当地人群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稳定的工作机会。
这将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打造古镇的特色。
问题三:缺乏运营管理经验由于很多古镇的管理人员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和方法,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上。
这可能会导致旅游行业结构不良、景区缺少质量保证,并可能损害旅游行业形象。
建议三:推行专业人员培训对经营古镇旅游的从业者和管理人员,需要提供更好的培训,增加其管理和营销的技能。
掌握相关的现代管理、运营和发展理念,创造合适的票务收入模式和特色化经营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针对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推进其经济发展。
同时,为古镇旅游开发的改进和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古城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_以云南丽江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为例
一、当前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的现状 我国古城镇旅游的兴起是近十几年的事。
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
古城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
随着云南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及APEC领导人到周庄一游,古城镇旅游迎来了开发大潮。
从东部的西递、宏村、同里、乌镇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城镇,无不成为中外游客追逐的对象。
旅游的发展,也使得当地人对古城镇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当地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增强了人们对历史建筑和周围环境的保护意识,增添了企业开发旅游产品的积极性,使原本日渐衰落的古城镇保留了下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湖南凤凰为例,从2001年到2005年,当地的旅游人数从57万人次上升到252万人次,旅游收入从7400万元上升到5.5亿元。
云南丽江的例子更有说服力——2005年,丽江接待游客404.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58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6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万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8.26%。
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以旅游促保护应是古城镇旅游开发的主题。
旅游利用,不失为是对古城镇保护的一种最佳方式,或者它正是当前对少数幸存的古城镇的一种最及时的抢救。
二、古城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近两年曾到过云南丽江、大理、四川松州、湖南凤凰(见图1)等古城镇,发现在古城镇旅游开发热潮的背后,其实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同质胡卫华古城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以云南丽江古城和湖南凤凰古城为例图1 美丽的小城凤凰化现象严重 在“古城镇旅游热”的推动下,不仅那些条件较成熟的古镇在进行旅游开发,一些稍有条件的古镇也纷纷行动起来,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从全国目前情况来看,已经进行旅游开发的古城镇200多个,而潜在的具有这种资源可能性或者能开发古城镇旅游同类项目的还有1000多个。
论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19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10月下半月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结构和城市景观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曾经辉煌的、悠久古老的中国传统城市城镇,至少是古城古镇的传统空间,正在大规模地、迅速地消失,它们被消失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众多,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正是导致传统城市和城镇消失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文化活化、高度体验、以人为本等手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古城古镇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并举。
一、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古城镇的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文化内涵一旦遭到破坏,受损的不仅是地方文化和社会形象,经济利益也会和文化一起被埋葬。
将传统文化通过休闲游憩化提升形成满足市场需要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核心吸引物,是古城古镇发展的根本出路。
如今古镇旅游以呈现出以下趋势:休闲游憩化提升,走出古城古镇保护与开发的两难困境;文化活化,是古城古镇独特魅力持续的力量之源;高度体验,是古城古镇获取市场收益的重要手段;以人为本,协调处理好政府、原住民、投资商、游客多方利益。
二、嘉陵江(南充段)古镇旅游开发(一)开发现状所谓古镇,一般是指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供集中居住的建筑群落。
而在流域南充段,因置郡较早且临水易居,传统古镇不胜枚举,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
其中,阆中古镇为中国四大名城之一;老观古镇,忝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龙门古镇,跻身“南充新八景”行列,锦屏古镇,也因赋圣司马相如的众多传说,而引发了世人广泛关注……(二)开发原则在全面出击,蜂拥而至的打造热中,由于缺乏宏观把控和统一规划的整体思路,古镇开发所面临的困惑也愈来愈多。
基于这样的一种思考,我们的打造当建立以下开发原则。
1、整体性原则局部性规划,务必要向总规让路,服从南充“十二五”总规,成立由市府直管的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管委会,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权威性、覆盖不同文化形态的全域性规划,总缆古镇的打造方案。
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
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四川为例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作者:王雪梅近几年来,古镇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喜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化的景观、景物随处可见,中国各地各具特色的传统景观却十分罕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有的古朴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那些保存较完整、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古镇吸引着大批的旅游者前去观赏。
近几年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几处民居宅院、云南丽江古城以及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江苏周庄等地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游人如织,其数量直追山水风光景区的客源。
由此可见,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旅游,其市场前景不可低估。
就四川而言,四川是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具有少见的乡村民居,乡土建筑集中之地便是场镇。
而场镇又是当地自然经济和小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传统的集市贸易促成了场镇发展,不同的经济条件和人口密度决定着场镇的分布及大小。
场镇的历史就是由场而镇的发展史,能称得上“古镇”的,必定有悠久的历史,又具备相当的规模。
据粗略统计,四川拥有1400多座古城镇,其佼佼者作为该地区的传统生活形态和建筑文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及观赏价值。
随着热点景区的爆满,一部分旅游者开始另辟蹊径,寻求新的旅游目的地。
而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则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容,满足了部分旅游者寻求精神家园的愿望,因而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
四川的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公布了若干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人故居文物保护系列。
2002年,四川省旅游局根据“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否具有相对成熟的旅游开发条件、规模”等标准,推出了双流黄龙溪、宜宾李庄、阆中古城、雅安上里、合江佛宝、理县桃坪羌寨、丹巴嘉绒藏寨、广元昭化、大邑安仁、盐源泸沽湖镇“十大古镇之旅”,并展开了宣传促销推介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7月刊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57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刘娇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系陕西汉中723001)
摘要:本文从我国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开发模式,提出我国古城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古城镇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古镇旅游由于开发时间较短,游客多集中在周庄、乌镇、丽江等知名度较大的古镇,大量游客的涌入影响了古镇原有的宁静气息,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旅游房地产开发热潮又使这些古镇陷入了"圈地运动"。
除上述知名古镇以外,多数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些新兴的古镇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镇内的商铺或餐馆只是在原有民居的基础上稍加处理就开始接客,旅游经营者对于古镇旅游的本质普遍不太了解,
并没有形成古镇旅游应有的文化氛围,而某些古镇管理者急功近利
的开发行为也对古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此外,古镇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普遍性较强,由于开发深度不够,古镇旅游在发展中易出现旅游产品雷同,对于匆匆游玩的大众游客而言,很难体验到差异性,因而回游率不高。
二、古城镇旅游开发的资源条件
古镇原本不是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而存在,而是广大农村乡土建筑的聚落地。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特古朴、民风民俗淳朴,乡土人文气息浓厚、自然环境山清水秀、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且因历
史、自然、地理、民俗、秉性等不同,各地古镇又呈现出区域化、多样化
的人文特色,这些条件构成了古镇旅游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古民居数量和分布地越来越少,这种稀缺性资源与现代化建筑景观、生活方式形成强烈差异,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一资源类型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显现出来。
因此,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出来,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
具体来说,古镇之所以成为旅游吸引物,有着几
个方面的因素。
1、古城镇古老的建筑。
古镇建筑保存较好,并且特色鲜明,这是进行古镇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
古建筑最直观的价值在它的可观赏
性与独特性。
2、古镇古朴的环境。
古镇作为旅游吸引物,却并不只是依靠几处
古老的建筑,还有构成古镇框架的传统建筑格局,以及与之相融合的自然环境,即还必须要有较为协调一致的总体建筑风格与整体环境,
要求自然与人文交相融合、浑然天成,形成古朴的环境。
3、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古镇大多历史悠久,人文
内涵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历经千年人文濡染,许多古镇保存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且人文荟萃,留下了神奇
的传说和文化古风。
4、与古镇相适应的居民恬淡的生活状态,民俗民风。
古镇的存
在价值是以其完整的文化形态而出现的,这一文化形态,不仅包括古建筑物、古朴的环境以及众多文物遗存这些凝固的、静止的事物,而且
还包括世代生活在这些老房子里的古镇人传统的生存状态,即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
古镇最具特色与最具生命力
的特征正在于人与古镇的相生兼容,这是古镇固有风貌和生活结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我国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及发展对策
1、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拥有古城镇旅游资源的各级政府、古镇居民及相关从业企事业单位,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牢固树立古城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观念,并以此作为发展古城镇旅游的核心指导思想,指导古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
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让公众认识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及利害关系。
宣传重点应该放在保护上,不仅要在客源
地进行宣传,也要对古镇本身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居民与游客深刻认识到保护古城镇资源对于自身利益与后代利益的重要性,
从而使居民与游客自觉地参与保护古城镇工作。
2、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古城镇旅游开发的前提。
规划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规划,
应包含古镇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市镇建设、土地管理、教育文化、
古镇遗产的保存修复、古镇旅游等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古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键要处理好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
有些古城镇在规划中不注意对整个历史风貌的维持,如周边广
告、
商业标志、电力通信电缆、路标及街道装饰与历史环境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等等,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规划和管理中都应注意。
3、遵循保护优先原则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当遇到多种利益发生冲突且难以平衡时,要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
顾全大局,以长远、全局利益为重,而不能只顾眼前与地方利益。
要树立"古城镇旅游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古
城镇保护"的古城镇旅游开发理念。
由于历史原因,
导致我国古城镇很多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消失。
对于那些受损或消失的部分,在原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于现存较好的文化遗产,
一定要十分珍惜,要尽最大努力保全它们,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争议先搁置。
4、遵循合理开发原则合理开发,就是一方面要做到有约束、有限制的开发,尽量少开发,
多利用,尊重历史的原貌,不能为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牺牲整个古城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杜绝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
重复建
设的粗放型开发模式不能采用,
侧重软开发,即文化价值方面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古城镇的环境容量、
资源承载力,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严防由于游客的超载带来古城镇生态环境、文化遗产的破坏。
参考文献:[1]余龙飞,肖亚波.汉中三大古镇漫谈[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309.
[2]谢艳凤,李耀战,吴琳,等.浅谈旅游与区域的发展[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34.[3]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对陕南旅游形象的初步探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166.
[4]石全平,闫新慰,谢文平,等.浅谈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营销策略[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8):167.[5]石全平,赵琨,吴琳,等.对当前地方政府"旅游热"的理性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1.
[6]高优仙,刘文静,唐玲娣,等.对农家乐的理性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302.[7]王沛,刘军波,许军让,等.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7):11.
[8]邱晓艳,王沛,刘田天,等.论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58.
[9]赵丹莉,陈小丽,李晓萌,等.以商洛为例谈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0):265.
[10]刘军波,范亚静,张姣,等.关于不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以汉中为例[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7.[11]张姣,刘军波,刘田天,等.浅议汉中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278.
[12]谢艳凤,吴琳,李耀战,等.汉中民俗与审美[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1):338.
[13]陈瑞,刘军波,许军让,等.浅谈我国旅游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3):314.
[14]陈瑞,何磊,许军让,等.关于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4):303.
作者简介:刘娇(1990-),女,重庆人,陕西理工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专业08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