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1979年,《上海文学》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2.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小说方面出现了宗璞的《我是谁》、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以及王蒙的《春之声》等一批运用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作品。
3.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包括《雾》、《雨》、《电》等三部中篇小说。
4.198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周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一年后,胡乔木在《红旗》杂志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对周扬文章进行系统、猛烈的批评。
5.1985年,文坛出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和莫言的《红高粱》等一批和传统叙事模式完全不同的小说。
6.余华的《古典爱情》颠覆了传统的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等五本。
7.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严厉批评的作品有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沙叶新的剧作《假如我是真的》以及戴厚英的小说《人啊,人》等。
8.吴亮的《马原的叙述圈套》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余华的《河边的错误》颠覆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述模式。
9.1887年,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
10.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正式出版,梁启超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
11.抗战爆发后,胡风在国统区先后创办主编文学杂志《七月》和《希望》,并且为中国诗坛培植了“七月诗派”。12.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郭沫若称作蓝色作家的是朱光潜,称作黑色作家的是萧乾。
13.1954年秋,李希凡和蓝翎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14.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黄遵宪。15.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王国维。
16.1902 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17.1953年年初,《文艺报》先后发表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两篇文章,对胡风的文艺观进行了批判。
18.1905年,发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陈独秀。
19.出现下列故事人物的小说是:
姚国栋、杨梦痴《憩园》;姚亮、穷布、顿月《冈底斯的诱惑》;白雨潇、胭脂女《鲜血梅花》;杜大心《灭亡》;
20.下列作品的作者是:
《一地鸡毛》刘震云;《古典爱情》、《现实一种》余华;《虚构》马原;《风景》方方;《褐色鸟群》、《青黄》、《迷舟》格非;《新生》《死去的太阳》巴金;《狗日的粮食》刘恒;《你别无选择》刘索拉;《枣树的故事》叶兆言;《请女人猜谜》、《信使之函》孙甘露。
21.下列著作的作者是:
《终身大事》、《红楼梦考证》胡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野百合花》王实味;《不足为训的武训》贾霁;《论主观》舒芜;《什么是新文学》李大钊;《我们必须战斗》周扬。
二、名词解释
1.黄遵宪:清末诗人。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参加过戊戌变法。诗歌创作上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为文主张“适用于今、通行于俗”,在《日本国志》中率先提出“言文合一”问题。主要诗集《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2.《天演论》:译著,包括严复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名论文集《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中的前两篇文章及译者“序言”和“案语”,1898年出版。中心内容是阐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观点。译者的“序言”及“案语”则明确提出,生物界进化规律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弱国如不发愤图强,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弱肉强食”、“弱者先绝”的厄运。在中国面临被瓜分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观点具有激发爱国热情,唤起变法图强的现实意义。因此进化论连同译者的观点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林纾:近代文学家。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举人,早年任教于京师大学堂。1899年起,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其中包括《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块肉余生述》、《撒克逊劫后英雄略》以及科南道尔的侦探小说等,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成为守旧派代表之一。
4.诗界革命:滥觞于黄遵宪,他在1868年的《杂感》诗种就写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主张用俗话作诗了。梁启超在一八八九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正面地明确提出“诗界革命”。这一运动的主要发动和参加者则还包括谭嗣同、夏曾佑、蒋智由等人。他们针对晚清诗歌创作追求古与雅的写作原则提出了新与俗的纲领。“新”是指反映新的思想和新的生活,创造新的意境。所谓“俗”指的是不受旧诗的束缚,创造新的通俗诗歌。这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诗歌改革运动,虽然成就不大,但对后来五四的新歌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5.电影《武训传》:孙瑜编导,赵丹主演。1948年在中国制片厂开拍,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昆仑公司修改、重拍,1950年底在全国公演。影片表现和赞颂武训立志行乞兴学,造福穷人的经历,其间穿插周大造反失败的情节,并通过1949年一女教师之口,点明“迎接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配合土地改革”、“歌颂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主旨。1951年5月起受到大规模的评判,文革结束后得到重新评价。
6.钗黛合一: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一个主要学术观点,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黛两人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无所偏爱的,即钗黛是“双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