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一、概述行走是人体躯干、骨盆、下肢以及上肢各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 /和骨骼肌肉系统因疾病或损伤而受到损害时,就有可能出现步态的异常。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步态分析步骤1、描述研究对象的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并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2、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制;3、确定改善步态的治疗方案,包括步态训练的方法、假肢或矫形器的装配、助行器的选择。
(二)步态分析方法1.运动性步态分析对步行的运动模式或步行时身体节段间的相关进行描述,此类分析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临床上应用简单,易于开展,后面将详细介绍。
2.动力性步态分析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和昂贵的专用设备,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社区中不可能开展,此处不予介绍。
二、正常步态(一)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步态周期。
在一个步态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离地腾空并向前迈步的摆动相(迈步相)和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站立相(支撑相)。
摆动相是指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 40%;站立相是指从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与地板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60%。
其中,重心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转移,双侧下肢同时与地面接触的时间称之为双支撑相,一个正常步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双支撑相,各占步态周期的10%。
详见图1。
图 1步态周期示意图常用的步态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划分法,主要是以足能否着地为基础划分,将步态周期分为足跟着地、全足着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足尖离地、加速期、迈步中期、减速期共八个时期。
步态分析
内容:
• 掌握正常步态的步行周期 • 掌握步态的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 • 熟悉常见的异常步态
一、正常步态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 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对人类 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步 行和跑两种状态。
• 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
二、步态的评定方法
步态观察
• 步态临床观察要点(p120)
步态内容 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步行节律 疼痛 肩臂、躯干、骨盆、
时相合理、左右对称、行进中流畅
节律、速率
ROM MMT
• 观察分析表的应用 — 美国加利福尼亚RLA步态分
析依据评定表
二、步态的评定方法
步态检查的注意事项
• 向病人明检查的要求,以期病人的良好配合
股四头肌、腓肠肌、 腓肠肌、比目鱼 肌 臀中肌
腓肠肌、比目鱼 肌、股四头肌和 髂腰肌
胫前肌、髂腰
肌、股四头肌
胫前肌
腘绳肌、臀大肌、 胫前肌、股四头肌
小腿三头肌的作用
常速步行时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活动
支撑相(Stance phase)
– 早期 – 中期 – 末期
摆动相(Swing phase)
的影响因素,从而协助康复评估治疗。
一、正常步态
基本组成
一、正常步态
步行参数
步频(cadence)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 步/分(steps/min) 正常值:95~125steps/min 步速(velocity) 沿前进方向单位时间内步行的距离。 米/秒(m/s) 正常值:1.2m/s
一、正常步态
•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步态异常的可能原因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
使用红外相机和标记点,精确测量关节角度和运动轨迹。
电极贴片
通过贴片在肌肉上收集电信号,分析肌肉活动和协调性。
常见步态失调的原因和影响
神经系统问题
如中风、脊髓损伤等,导致身 体姿势和运动异常。
肌肉骨骼问题
如肌无力、肌肉萎缩等,影响 步态平衡和力量。
疼痛和创伤
如关节炎、骨折等,限制运动 范围和步态流畅性。
使用最新的步态分析技术 和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3 个性化服务
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 案,关注每个细节。
结论和展望
通过康复医学的步态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未 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步态分析将变得更加精确和智能化。
步态分析的意义和应用
1 功能评估
通过步态分析评估一个人的行走功能,揭示潜在问题和改进潜力。
2 康复治疗
根据步态分析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提高步态质量和生活品质。
3 疾病研究
步态分析可用于研究特定疾病的影响,如中风、帕金森病等。
步态分析的常见方法和技术
传感器技术
使用传感器测量步行动作和力量分布,例如加速计、压力垫等。
康复医学-步态分析
康复医学中的步态分析是研究人体行走过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以及相 应的康复治疗计划制定的重要方法。
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
运动学
研究人体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包括步伐长度、步幅、步周期 等。
动力学
研究影响人体运动的力量和力 学特性,如肌肉力量、关节活 动度等。
康复应用
通过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为 步态康复治疗提供客观数据和 指导。
个体化步态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一、概述行走是人体躯干、骨盆、下肢以及上肢各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和骨骼肌肉系统因疾病或损伤而受到损害时,就有可能出现步态的异常。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步态分析步骤1、描述研究对象的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并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2、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制;3、确定改善步态的治疗方案,包括步态训练的方法、假肢或矫形器的装配、助行器的选择。
(二)步态分析方法1.运动性步态分析对步行的运动模式或步行时身体节段间的相关进行描述,此类分析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临床上应用简单,易于开展,后面将详细介绍。
2.动力性步态分析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和昂贵的专用设备,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社区中不可能开展,此处不予介绍。
二、正常步态(一)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步态周期。
在一个步态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离地腾空并向前迈步的摆动相(迈步相)和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站立相(支撑相)。
摆动相是指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40%;站立相是指从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与地板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60%。
其中,重心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转移,双侧下肢同时与地面接触的时间称之为双支撑相,一个正常步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双支撑相,各占步态周期的10%。
详见图1。
图1 步态周期示意图(二)步态分期常用的步态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划分法,主要是以足能否着地为基础划分,将步态周期分为足跟着地、全足着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足尖离地、加速期、迈步中期、减速期共八个时期。
【步态分析】(共19张PPT)优秀
足跟着地
承重反应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足平放
站立中期 从对侧足尖离地开始到同侧足跟离地止。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踵离地
迈步前期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足尖离地瞬间) 趾离地
迈步初期 从足尖离地起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
加速期
迈步中期 从足到达身体中线起到胫骨垂直地面止。
第十四页,共19页。
摆动早期
❖ 指足离开地面早期的活动,主要作用是足廓 清地面和加速肢体向前摆动,从足尖离地起 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即膝关节屈曲达 最大角度)。参与的肌肉主要为髂腰肌、股 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腘绳肌、胫前 肌。
摆动相末期 步频❖(cadence)指平均步数(步/min)。
0°~跖屈15°~0°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跖屈20°~跖屈10°
❖ 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 支撑期(stance phase) :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
60%。
❖ 摆动期(swing phase):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步行周
期的40%。
第五页,共19页。
RLA分期
步态分析内容
传统分期
初始接触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
步行概述
❖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 特征之一。
❖ 步态: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它具有个体特 性。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
三
步态分析方法
临床定性分析
步态的定性分析是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用肉眼观察 患者的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按照一定的观察 项目逐项评定的结果对步态做出结论,因其不需要昂贵 的设备、没有复杂的数据分析,所以是目前最常用的评 定手段。
• 随身体前倾为维持平衡可出现被动屈膝
– 踝关节:背伸10°——中间位
• 踝跖屈肌向心性收缩导致身体前冲
一、步行周期
摆动相亦称迈步相,是指在步行中足始终与地 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 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
摆动相单位为秒,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摆动相下肢个关节的变化
部位
– 膝关节:屈15°——0°
• 股四头肌向心性收缩以伸膝
– 踝关节:背伸15°——背伸10° (趾屈5°)
• 踝跖屈肌向心性收缩抑制踝背伸
• 支撑末期即支撑足跟离地,对侧 足跟未着地
• 关节:
– 髋关节:中间位——过伸10°
• 躯干前倾导致被动伸髋,髂腰肌离心性 收缩使伸髋减速
– 膝关节:完全伸直
主要内容:
1概
述
2步 态 参 数
3 步态分析方法
4 常见异常步态的评定
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步行指通过双脚的交互动作移动身体,是人类的 基本功能,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性活动之 一。步行的基本功能是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的移动 到另一地方。
步态是指人行走时的姿态,即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 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研究人体行走姿态的科学方法。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步态特征,可以获得有关一个人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等信息。
步态分析可以应用于医学、运动科学、安全监控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步态分析主要研究人体行走时的各种参数和特征,例如步幅、步频、步态节奏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步态特征和步态模式。
步态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等。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步态分析使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人体运动的数据。
例如,加速度计可以测量人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方向,陀螺仪可以测量人体的旋转和转动。
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得人体行走时的加速度、角速度和其他运动参数,从而进行步态分析。
在图像分析技术方面,步态分析使用摄像机和图像处理算法来获取人体行走的图像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数据,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步态特征。
例如,可以分析人体的关节角度、肢体运动轨迹等。
通过这些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得到人体行走时的姿势和动作,从而进行步态分析。
在模式识别技术方面,步态分析使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步态模式。
通过训练一个模型,可以将不同的步态特征和步态模式区分开来,从而判断一个人的步态是否正常或异常。
这种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患者的步态问题,也可以帮助运动科学家研究和改进人体运动和训练方法。
步态分析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康复中,通过分析患者的步态特征,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神经科学中,步态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体运动控制和运动障碍的机制。
在老年保健中,步态分析可以用来评估老年人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此外,步态分析还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预防和犯罪侦查等领域。
总之,步态分析是一种研究人体行走姿态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步态特征,可以获得有关一个人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等信息。
步态分析可以应用于医学、运动科学、安全监控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步态分析的方法
步态分析的方法步态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测量人体行走时的步伐和姿势来评估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物理治疗师和运动科学家了解一个人的步态模式,从而诊断和治疗各种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步态分析的方法,包括步态分析的重要性、步态分析的工具和技术,以及步态分析在临床和运动科学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的重要性。
步态分析对于评估运动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和测量一个人的步态模式,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至关重要。
此外,步态分析还可以帮助运动科学家优化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表现。
步态分析的工具和技术。
步态分析通常使用一些专门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运动捕捉系统,它可以通过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捕捉和记录人体行走时的运动数据。
此外,步态分析还可以使用电极贴片和肌电图来记录肌肉活动情况,以及力板和压力敏感垫来测量脚底的压力分布。
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的步态模式,从而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步态分析在临床和运动科学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在临床和运动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方面,步态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如关节炎、跌打损伤和脊柱畸形。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模式,医生可以了解他们的运动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运动科学方面,步态分析可以帮助运动科学家评估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发现潜在的运动损伤风险,并优化训练计划,以提高运动表现。
总结。
步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评估运动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测量人体行走时的步伐和姿势,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协调性。
步态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包括运动捕捉系统、电极贴片、力板和压力敏感垫。
在临床和运动科学中,步态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以及帮助运动科学家优化运动员的训练计划。
步态分析PPT课件
.
1
步态分析的参数
• 1 步态周期 始于一侧足跟与地的接触止于同侧足跟的再 次着地。
• 2 跨步长 是指同一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3 步长 是指不同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4 步宽 是指两次连续地足触地时双侧足弓之间的距离。 • 5 步频 • 6足偏角
.
2
• 步行的支撑相:1足跟着地
.
7
• 膝关节:当足跟触地时膝关节大约有5度的屈曲,并且在 步态周期的前15%,它会继续再屈曲10—15度。膝关节的 轻度屈曲是由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引起的。最大膝关节屈 曲是60度,发生在摆动中期开始时。在摆动中末期,膝关 节处于几乎完全的伸直位,是为下次的足跟着地做准备。
.
8
踝关节:当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处于轻度的 跖屈。在足跟触地后不久,由踝关节背侧 屈肌的离心收缩引起踝跖屈使足平方在地 面。当胫骨前移越过支撑足时,踝背屈增 加到10度。在足跟离地后,踝关节可以跖 屈最大可到15—20度,一直到足趾离地。
.
11
• 水平面的运动 骨盆 行走时,骨盆在水平 面上的旋转是围绕垂直轴进行的,是通过 支撑腿的髋关节发生的。以右足为例,在 足跟触地时,右侧的髂前上棘相比左侧的 是靠前的。在步态周期的最初15—20%骨 盆呈现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在右下肢支阶 段余下时期,当左侧髂前上棘与摆动的左 下肢一起前移时,骨盆出现顺时针的旋转。 在整个步态周期骨盆向每个方向旋转的角 度大约3—4度。
•
2足放平
•
3支撑中期
•
4足跟离地
• 步行的摆动相:1足趾离地
•
2摆动早期
•
3摆动中期
•
4摆动末期
.
3
步态报告分析
步态报告分析1. 引言步态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技术,通过对个体的步态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设计恢复计划和监测治疗效果。
步态报告分析是对步态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步态数据采集步态数据采集是步态分析的第一步,通常使用传感器或摄像设备来记录个体行走时的姿态和动作。
采集的数据包括步长、步速、步频、支撑时间、摆动时间等多种指标。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放置在身体不同部位来获取,例如腰部、大腿、小腿或脚部。
3. 步态报告分析的重要性步态报告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首先,通过比较患者的步态数据与正常人群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
其次,步态报告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测康复进展。
最后,步态报告分析还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支持,用于探索步态与特定疾病之间的关系。
4. 步态报告分析的指标解读步态报告分析得出的指标需要进行解读,以便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步态指标及其解读:•步长:步长是指两次支撑期之间的距离,通常与步速相关。
较大的步长可能意味着步行速度较快或步行姿势较稳定。
•步速:步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通常用米/秒来表示。
较快的步速可能表示步行能力较好。
•步频: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迈出的步数,通常以步/分钟表示。
较高的步频可能表示步行节奏较快。
•支撑时间:支撑时间是指脚接触地面的时间,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较长的支撑时间可能意味着步行稳定性较差。
•摆动时间:摆动时间是指脚离开地面的时间,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较长的摆动时间可能意味着步行节奏较慢。
5. 步态报告分析的应用领域步态报告分析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康复医学:通过分析患者的步态报告,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监测治疗效果。
•运动医学:步态报告分析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步行姿势,提高步行效率,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方法
(一) 观察分析 步态训练前、步态训练中及步态训练 后要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可采用直接或 间接(录像)观察法,详细观察患者在行 走时,身体各个部分的变化
步态分析方法
(二)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常采用步态分析系统。
3. 4.
异常步态-偏瘫步态 异常步态-
造成偏瘫步态的原因主要有: 造成偏瘫步态的原因主要有: ①患者早期卧位或坐位时,忽视了患肢的正 患者早期卧位或坐位时, 确体位,加之缺乏早期康复训练,使患侧 确体位,加之缺乏早期康复训练,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
异常步态-偏瘫步态 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
概述 正常步态 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方法
概述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GA) analysis,GA) 步态分析( 是指在康复治疗中,客观、定量地评定 是指在康复治疗中,客观、 人体步行功能,全面反映康复机能状态与 人体步行功能, 适时指导治疗的参考方案。 适时指导治疗的参考方案。
正常步态
站立相
是从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下肢足尖
离地的阶段, 离地的阶段,
正常步态— 正常步态—站立相
具体动作步骤如下: 具体动作步骤如下: 一侧下肢向前迈出,足跟着地至全足着地, ①一侧下肢向前迈出,足跟着地至全足着地, 随即重心转移至同侧。 随即重心转移至同侧。 另一侧下肢踝跖屈,膝屈曲,髋伸展, ②另一侧下肢踝跖屈,膝屈曲,髋伸展,重 心前移,至站立相结束时,起始侧下肢, 心前移,至站立相结束时,起始侧下肢, 膝又屈曲,髋仍伸展,踝跖曲,足跟离地, 膝又屈曲,髋仍伸展,踝跖曲,足跟离地, 随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足尖离地,该下 随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足尖离地, 肢进入摆动相。 肢进入摆动相。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
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或者更准确点来说,一般是指对人类步行运动的研究。
研究分析利用到了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并使用仪器辅助测量身体的运动,身体的机械结构,以及肌肉的活跃度等。
步态分析的过程包含了测量,并对其中可测量的参数进行介绍、分析与解释,其中相关指标(健康状况,年龄,体形,重量,速度等)得出的结论。
该分析对在下列技术的测定:
时空测量法
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测量可以形成对步态的一个全面的分析。
因为步态是一种周期性的活动,所以一个基本假设是我们假设每一步都在本质上与下一步相同。
一个完整的周期步态称作"步态周期"(Gait Cycle)。
一个步态周期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分别是"支撑阶段"(stance phase)和"摆动阶段"(swing phase)。
并且又进一步分为了七个小部分(此处不表),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特征及相关参数。
时空测量是对速度、节奏、步长、周期时间、时间百分比等多个参量进行的测量与分析。
Gait Analysis. Authors: David F. Levine
运动学
此类方法有很多,且较为复杂,一般是基于照相、录像等方式采集数据,再对图片序列进行分析。
通常我们选择臀部(hip)、膝盖(knee)和踝关节角度(ankle angle)来作为主要的三个角度参数来进行分析。
它们分别有在七个部分的角度曲线。
动力学
是关于运动的产生过程中,力、能量等方面的研究。
动态肌电图
是关于运动过程中肌肉的行为活动的研究。
步态分析完整版
步态分析完整版步态分析是研究人类行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运动规律和协调性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走姿态,评估人的运动功能,帮助医生、康复师和运动教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训练计划。
本完整版文档将详细介绍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一、基本概念1. 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脚跟触地到下一次该脚跟触地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步态周期。
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支撑相和摆动相。
2. 支撑相:指脚与地面接触的时间段,占整个步态周期的60%左右。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重心从一侧脚转移到另一侧脚。
3. 摆动相:指脚离开地面向前摆动的阶段,占整个步态周期的40%左右。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重心向前移动。
4. 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频、步宽、步速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行走能力和运动状态。
二、步态分析方法1. 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行走过程中的姿态和动作,评估步态的异常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强,误差较大。
2. 动态足迹分析:通过测量行走过程中脚与地面接触的痕迹,分析步态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但无法观察整个行走过程。
3. 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利用多个摄像头捕捉行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轨迹,三维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全面、最精确的数据,但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
4. 动力分析:通过测量行走过程中地面反作用力和关节力矩,分析步态的动力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行走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肌肉活动,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步态分析应用步态分析在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训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1.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通过步态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2. 评估康复效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步态分析,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行走能力变化,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3. 优化运动训练:对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步态分析可以帮助发现行走过程中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表现。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步态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用于研究人体行为。
它被用来检测步态特征,从而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动作和姿势的重要信息。
过去,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来研究步态,但如今,人们可以使用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来量化步态特征,从而准确识别人体行为。
步态分析是基于人体动作的工具,可用于识别特定的步态特征,包括步态正常性、步态变化、步态速度和步态稳定性。
步态正常性是指行走的节奏。
它可以通过比较脚步的间隔和步态参数,来确定人体是否行走正常。
步态变化是指人体行走中步态的变化和改变,包括步态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以及腿部力量的改变等。
步态速度是指人体行走的整体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
步态稳定性是指人体行走是否平稳,如果有节奏,可以确定行走稳定性。
步态分析是定量的,它可以用来研究人体的行为变化。
它能够发现人体的节奏性变化,从而推断出潜在的情况。
步态分析也可以用来识别疾病症状,如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
此外,步态分析也可以用来研究和优化运动技能,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
步态分析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定性步态分析和定量步态分析。
定性步态分析是根据步态特征来分析人体行为的一种方法,通常不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或传感器就可以完成步态特征的分析工作。
定量步态分析可以使用电子传感器来进行步态参数的量化分析,从而精确地反映人体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行为特征,从而推断出步态正常性、步态变化以及步态稳定性等信息,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步态分析还可以用来研究和优化运动技能,以提高运动表现。
综上所述,步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检测步态特征,识别人体行为,推断出潜在的情况,诊断疾病,研究和优化运动技能。
的灵活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健康问题。
步态分析
(四)胫前肌步态 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早期足跟着地之后不久 “拍地”,行走时,由于胫前肌无力使足下垂,摆 动相足不能背屈,以过度屈髋、屈膝,提起患腿, 完成摆动。 (五)腓肠肌步态 行走时,由于腓肠肌无力,支撑相足跟着地后, 身体稍向患侧倾斜,患侧髋关节下垂,蹬地无力。
(一)疼痛步态 (二)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三)短腿步态 (四)假肢步态 (五)平足 (六)老年步态
概念: 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 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步态(gait)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 步行(walking) 跑(running)
支持体重 单腿支撑
摆动腿迈步
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 地所行进的距离 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步速: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 体移动的直线距离
人体在行走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地面的地反应 力和力矩。地反应力分为垂直分力、前后分 力和侧向分力.
静态站立时,地面反应力等于体重。走 路时人的重心在不断地上下移动,双支撑相 时重心最低,相当于以双腿为边步长为底的 等腰三角形的高。而摆动相中期的重心最高, 相当于腿长(实际上还要加一个常量)。
(一)影响步行能量消耗的决定因素 正常人的身体重心位于解剖位的第二骶椎 前面。随着步行进程的发展,重心沿着一 条正弦曲线做规律性的上下、左右移动, 重心上下移动所消耗的能量要大于克服水 平移动所需要的能量,移动幅度越大,消 耗的能量就越多。
双支撑相: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 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 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 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 着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摆动前期 (initial swing) – 摆动中期 (mid-swing) – 摆动末期 (terminal swing)
步态周期
3项功能(task)
– 承受体重 – 单腿站立 – 向前迈步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竖脊肌:
– 两次足跟着地过程两次收缩活动:0~20% gait和45~70%gait
– 控制、协调身体的前移。
腹直肌:
– 2次明显的收缩活动:20%gait和70% gait
– 维持躯体平衡
25
步态周期中 的关节活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步态分析
定义
– 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 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 向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 正常约4°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步行周期中,多数下肢肌肉也会周期性产
生肌电活动,持续大约100~400ms
在活动状态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提
49
步态实验室
步态实验室
步态分析系统
52
步态周期中的关节活动
53
步 态 周 期 中 的 肌 电 活 动
54
步态周期中的多项比较
55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
1、按病因分类 ⑴中枢性:失用性步态,失调性步态,偏瘫步态,脑瘫步态,帕金森病步态,截瘫步态。 ⑵末梢性:小儿麻痹步态,末梢性麻痹步态。 ⑶运动系统:假肢步态,关节疾病步态。 2、按肌张力分类 ⑴肌张力增加:痉挛性步态,僵硬步态。 ⑵肌张力降低:驰缓性步态。 3、按异常形态分类 ⑴中枢性:画圈步态、尖足步态、剪刀步态、慌张步态。
– 步态分析仪(dynamic analysis)
观察步态:定性
注意身体的某一节段或某一关节 通过检查表或简要描述的方式 记录步态周期中存在的问题
按习惯的行走方式来回步行 从不同方向(正、背、侧面)观察
– – – – 全身姿势 下肢各关节的活动 各步态参数 上肢摆动
观察步态:定性
让病人作变速行走
– 运动器官
骨骼、关节、韧带、肌肉、肌腱等障碍
– 各种脊椎疾病、关节疾病、肌营养不良、截肢等
– 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接合部障碍
重症肌无力等
步态分析方法
临床分析
– 观察法(observational gait analysis) – 测量法(measurement)
步态分析实验室(gait laboratory)
正常步态参数
步频(cadence)
– 每分数迈出的步数 – 步频=步数/60(步/分) – 正常:95~125步/min
步速
– 步行速度 –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米/秒) – 让测试对象以平常的速度步行10米的距离,测量 所需的时间 – 计算:步速(米/秒)=距离/所需时间
正常步态参数
重心移动
髋内旋肌
– 支撑相活动,协助对侧 骨盆向前移动
髋外旋肌
– 支撑早期活动,协助骨 盆旋转运动
22
Knee 膝关节
Knee Extensors伸膝肌群:股四头肌
– 支撑相,伸膝支撑体重 – 摆动相,协调屈膝活动
Knee Flezors屈膝肌群:腘绳肌
– 支撑相,协调伸膝活动
– 摆动相,屈膝活动
23
Ankle 踝关节
20
Hip Abductors 髋外展肌
主要在单腿支撑相活动 起稳定骨盆的作用 防止过度髋内收、足外翻 协助伸髋、髋外旋或屈髋、髋内旋
21
Hip Adductors and Hip Rotators 髋内收和旋转肌群
髋内收肌群:
– 在足跟着地时,协助稳 定伸髋和髋外展; – 足尖离地时,协助屈髋
踝伸肌群:胫骨前肌、趾长、踇长伸肌
– 在足跟着地后,使踝背屈,防止“脚掌拍地” – 摆动期,保持踝背屈,防止“足下垂” – 使趾背屈、协助踝背屈
踝屈肌群:腓肠肌、比目鱼肌 、胫骨后肌、 踇长、趾长屈肌和腓侧肌
– 足跟离地时,使踝跖屈,产生有效推动力 – 使足旋后,防止“足内翻”
24
Trunk 躯干
方向性
– 使躯干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
协调性
– 全身各关节、肌肉的参与,大脑对这些组织的控制
个体差异
– 后天经学习而获得,并随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 有所差异
正常步态参数
步 宽 (stride width):两 侧 足中 心线 之 间的 距离 , 正常 大约 5~ 10cm 步幅长(step length)_:一侧足跟迈步后到对侧足跟之间的距离,正常 大约50~80cm 跨步长(stride length):一侧足跟到同侧足跟迈步后的距离,为步幅长 的两倍,正常大约100~160cm 步角/足角(foot angle):足的长轴和中心线之间的夹角
步态分析
王秋纯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内容提要
概述 步态及步态周期的概念 正常步态特征及参数 临床步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的原因及表现
步行的价值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伴随着发育过程 不断实践而习得的一种能力,是人类与其 它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 步行的基本功能: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 地移动到另一地方 步态是步行的行为特征,体现行走的方式 或模式
肌无力步态:胫前肌无力
原因
– 踝背伸肌无力
表现
– 足下垂 – 摆动期增加屈髋和屈膝 以防止足尖拖地 – 又称跨门槛步或跨栏步
关节强直步态
原因
– 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
表现
– 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出现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 步长缩短 – 膝关节屈曲挛缩超过30°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期患腿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以防 足趾拖地 –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期常增加屈髋,屈 膝来代偿
分为5个期
– 最初接触/足跟着地 (initial contact) – 负重反应 (loading response) – 站立中期 (mid-stance) – 站立末期 (terminal stance) – 摆动前期 (pre-swing)
步态周期:摆动相
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 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 周期的40%
原因
– 髋外展肌群无力 – 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
表现
– 上身向患侧弯曲,重力线通 过髋关节的外侧 – 依靠内收肌来保持侧方稳定, 并防止对侧髋下沉,带动对 侧下肢摆动
如果双侧臀中肌均无力, 步行时上身左右摇摆,形 如鸭子走步,又称鸭步
肌无力步态:股四头肌无力
原因
– 伸膝肌无力
表现
– 患腿在支撑期不能保持伸膝稳定 – 上身前倾,重力线通过膝关节的前方,使膝被动伸直 – 有时,病人通过稍屈髋来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 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 – 如果同时合并伸髋肌无力,病人则需要俯身向前,用 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观察步态:定量
测定时间参数
– 病人在规定距离的道路上行走,用秒表计时, 实测行走距离不少于10米,两端应至少再加 2—3米以便受试者起步加速和减速停下
测定距离参数(足印法)
– 用滑石粉或墨水使病人行走时能在规定走道上 或地面铺的白纸上留下足印 – 测试距离至少6米,每侧足不少于3个连续足印, 以便分析左右两侧各项数值
臀大肌
– 摆动末期开始活动,协调屈髋和支持体重 – 足跟着地时,活动明显,进行伸髋,防止髋前 屈、控制躯体前倾; – 支撑初期和中期,活动明显,起伸髋、支持体 重、协调伸膝作用
腘绳肌:协助臀大肌伸髋、支持体重
19
Hip Flezors 髋屈肌
足尖离地前,开始活动,抑制髋关节伸展 摆动期,屈髋运动为主 股直肌、缝匠肌也参与屈髋活动
又称交叉步或剪刀步 原因
– 下肢内收肌痉挛
表现
– 步行时双侧髋内收 – 双膝互相摩擦 – 步态不稳
也可见于脑瘫病人
肌无力步态:臀大肌无力
原因
– 伸髋肌群无力
表现
– 行走时躯干用力后仰 – 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 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 干的惯性向前 –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肌无力步态:臀中肌无力
2
3
4
5
6 = highest
Color
Dark Gray
Light Gray
Cyan
Yellow
Magenta
Red参数输出Fra bibliotekSee the next two slides for parameter definitions
临床应用:足托
Heel Toe
左足
Heel
Toe
未穿戴足托
High Pressure/Less Control
⑵末梢性:垂足步态、跛行步态。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肌痉挛步态 肌无力步态 关节强直步态 蹒跚步态 慌张步态
肌痉挛步态:偏瘫步态
原因
– 患足下垂内翻 – 下肢外旋或内旋 – 膝不能屈曲
表现
– 摆动腿向前迈步时 患腿常经外侧回旋 向前,故又称回旋 步或划圈步 – 上肢常出现屈曲内 收,停止摆动
肌痉挛步态:截瘫步态
5
正常步态特征
身体平稳 步长适当 耗能最少
步态周期(gait cycle)
从足跟着地到同侧 足跟再次着地所经 历的时间 – 分为二个相
站立相 (stand phase) 迈步相/摆动相 (swing phase )
步态周期:站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