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证明》教案

平行线的证明【考点一:命题、定理及公理】●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典型例题】1.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真或假)命题.3.有下列两个命题:①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命题①正确B.只有命题②正确C.命题①,②都正确D.命题①,②都不正确4.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如果∠A+∠B+∠C=180°,那么∠A,∠B,∠C互补C.邻补角是互补的角D.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变式练习】1.把“等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圆有无数条对称轴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3.下列三个命题: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其中真命题有()A.0个B.1个C.2个D.3个4.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A.画∠AOB=90°B.2比-2大吗C.过点A作直线m D.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5.下列四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同位角相等B.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度,那么这两个角是邻补角C.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6.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由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请写出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并判断命题的真假.8.“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已知:AD∥EF,∠1=∠2.求证:AB∥DG.【变式练习】1.如图,已知直线EF⊥MN垂足为F,且∠1=140°,则当∠2等于()时,AB∥CD.A.50°B.40°C.30°D.60°2.如图,可以推理得AB∥CD的条件是()A.∠2=∠ABC B.∠1=∠AC.∠3=∠ABC D.∠3=∠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B.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是平行线C.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线段平行D.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平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相等且互补的两个角是直角;③一个角的两个邻补角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⑤凡直角皆相等;⑥同时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1个B.2个C.3个D.4个5.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那么另一边互相()A.平行B.垂直C.共线D.平行或共线6.小明到工厂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发现工人师傅生产了一种如图所示的零件,要求AB∥CD,∠BAE=35°,∠AED=90°.小明发现工人师傅只是量出∠BAE=35°,∠AED=90°后,又量了∠EDC=55°,于是他就说AB与CD肯定是平行的,你知道什么原因吗?EAC BG M D NF12 7.已知:如图∠1=∠2,当DE 与FH 有什么位置关系时,CD ∥FG ? 并说明理由.平行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如果AB ∥CD ,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α+β+γ=360° B 、α-β+γ=180°C 、α+β+γ=180°D 、α+β-γ=180°2.如图所示:直线AB ∥MN ,分别交直线EF 于点C 、D ,∠BCD 、∠CDN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 ,求∠CGD 的度数.【变式练习】1.如下图左,AB ∥EF ∥CD ,∠ABC =46°,∠CEF =154°,则∠BCE 等于( )A .23°B .16°C .20°D .26°2.如下图中,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两条平行线a 、b 中的直线b 上,如果∠1=40°,则∠2的度数是( ) A .30°B .45°C .40°D .50°3.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下图右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A .115°B .120°C .145°D .135°4.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A.10°B.20°C.30°D.40°5.如图,已知直线m∥n,直角三角板ABC的顶点A在直线m上,则∠α等于()A.21°B.48°C.58°D.30°6.如图,AB∥CD,∠B=23°,∠D=42°,则∠BED为()A.23°B.42°C.65°D.19°7.将一副三角板摆放成如图所示,图中∠1=()度.A.90 B.120C.125 D.1508.如图,玲玲在美术课上用丝线绣成了一个“2”,AB∥DE,∠A=30°,∠ACE=110°,则∠E的度数为()A.30°B.150°C.120°D.100°9.如图所示,OP∥QR∥ST,若∠2=110°,∠3=120°,则∠1的度数为()A.60°B.50°C.40°D.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则同旁内角相等(2)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若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则这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若同旁内角不互补,则内错角也不相等(4)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同时垂直同一条直线,则这两直线也互相垂直A.1个B.2个C.3个D.4个11.如图,已知AB∥EF,∠BAC=p,∠ACD=x,∠CDE=y,∠DEF=q,则用p、q、y来表示x.得()A.x=p+y-q+180°B.x=p+q-y+180°C.x=p+q+y D.x=2p+2q-y+90°12.如图,AB∥CD∥EF∥GH,AE∥DG,点C在AE上,点F在DG上.设与∠α相等的角的个数为m,与∠β互补的角的个数为n,若α≠β,则m+n的值是()A.8 B.9 C.10 D.1113.如图,AB∥CD,BE⊥DE.试说明∠B与∠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点P是∠AOB内的任意一点,(1)过点P分别作OA、OB的平行线,分别交OA、OB于点C、D;(2)∠AOB和∠P是否相等? 说明理由.15.如图,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点F在DC上,且∠1+∠2=180°,∠3=∠B.求证:DE∥BC.16.如图,点C 在∠AOB 的边OA 上一点,请你使用直尺和圆规,过点C 作直线OB 的平行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画法).【考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典型例题】1、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CH 是外角∠ACD 的平分线,BH 是∠ABC 的平分线.求证:∠A = 2∠H证明: ∵∠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ACD =∠ABC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BCD 的一个外角,∴∠2=∠1+∠H (__________________) ∵CH 是外角∠ACD 的平分线,BH 是∠ABC 的平分线, ∴∠1=21∠ABC ,∠2= 21∠ACD (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CD -∠ABC = 2 (∠2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 ∠H =∠2 - ∠1 (等式的性质) ∴∠A = 2∠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式练习】1.如图,在△ABC 中,∠B =67°,∠C =3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则∠CAD 的度数为( ) A .40°B .45°C .50°D .55°2.如图,将一块三角板叠放在直尺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A.40°B.60°C.70°D.80°3.如图,△ABC中,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50°,则∠BOC等于()A.110°B.115°C.120°D.130°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垂直的是()A.内错角B.同旁内角C.同位角D.内错角和同位角5.如图,∠ABC=31°,又∠BAC的平分线与∠FCB的平分线CE相交于E点,则∠AEC为()A.14.5°B.15.5°C.16.5°D.20°6.如图,两平面镜所成的∠1,一束光线由是P发出,经平面镜OB,OA两次反射后回到点P,已知PQ∥OA,PR∥OB,则∠1的度数为()A.30°B.45°C.60°D.75°7.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成的钝角为145°,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8.若△ABC的内角满足:2∠A-∠B=60°,4∠A+∠C=300°,则△ABC是()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无法确定9.△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均为整数,且∠A<∠B<∠C,4∠C=7∠A,则∠A的度数为()A.40°B.48°C.36°D.44°10.如图,l∥m,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若∠β=20°,则∠α的度数为()A.25°B.30°C.20°D.35°11.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则图中∠AOB的度数为()A.75°B.95°C.105°D.120°12.如图,∠CBD、∠ADE为△ABD的两个外角,∠CBD=70°,∠ADE=149°,则∠A的度数是()A.28°B.31°C.39°D.42°13.如图,在Rt△ADB中,∠D=90°,C为AD上一点,则x可能是()A.10°B.20°C.30°D.40°14.如图△ABC中,∠A=96°,延长BC到D,∠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依此类推,∠A4BC与∠A4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5,则∠A5的度数为()A.19.2°B.8°C.6°D.3°15.如图所示,l1∥l2,则下列式子中值为180°的是()A.α+β+γB.α+β-γC.β+γ-αD.α-β+γ16.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一定大于三角形的内角.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7.△ABC中,∠B<∠C,AD平分∠BAC(1)在图中画出△ABC的高AE,垂足为E;并完成下列问题:1.若∠B=50°,∠C=70°,则∠DAE= .2.试探寻∠DAE与∠B、∠C的关系.请说明理由.(2)若一点F在AD上移动,且FE⊥BC于E,其他条件不变,那么∠EFD与∠B、∠C间有怎样的关系?18.在小学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等于180°,如图,在三角形ABC中,∠C=70°,∠B=38°,AE是∠BAC的平分线,AD⊥BC于D.(1)求∠DAE的度数;(2)判定AD是∠EAC的平分线吗? 说明理由.(3)若∠C=α°,∠B=β°,求∠DAE的度数.(∠C>∠B)19.已知:△ABC中,AD⊥BC,AE平分∠BAC,请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1,若∠BAD=60°,∠EAD=15°,求∠ACB的度数.(2)通过以上的计算你发现∠EAD和∠ACB-∠B之间的关系应为:.(3)在图2的△ABC中,∠ACB>90°,那么(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 为什么?20.如图,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BD、CE交于点O,∠A=70°.(1)若∠ACB=40°,求∠BOC的度数;(2)当∠ACB的大小改变时,∠BOC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为什么? 请写出证明过程.21.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2)仔细观察,在图2中“8字形”的个数(3)在图2中,若∠D=40°,∠B=36°,试求∠P的度数;22.认真阅读下面关于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所夹的探究片段,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探究1:如图1,在△ABC中,O是∠ABC与∠A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证明:∠BOC=90°+12∠A.探究2:如图2中,O是∠ABC与外角∠ACD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试分析∠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探究3:如图3 中,O是外角∠DBC与外角∠ECB的平分线BO和CO的交点,则∠BOC与∠A有怎样的关系?23.(1)如图1,∠1 与∠2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如图2,BE、CD相交于点A,∠DEA,∠BCA的平分线相交于F.探求∠F、∠B、∠D关系?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精品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分析题意,能灵活地选用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理解并学会执因导果和执果索因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1.运用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公理和定理进行推理; 2.探索并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难点:适当选取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教学流程:情境引入“三线八角”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解:被截直线的同一方向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截线的同旁如图,直线 AB、CD被直线 EF 所截,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角是内错角?哪些角是同旁内角?解:同位角∠ EGB与∠ EHD 、∠ EGA与∠ EHC 、∠ BGF与∠ DHF 、∠ AGF 与∠ CHF,内错角∠ BGF与∠ EHC、∠AGF与∠ EHD ,同旁内角∠ AGF与∠ CHE 、∠BGF与∠ EHD自主探究探究 1:小明采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解:小明的作法对。

理由: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 1 和∠ 2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内错角,且∠ 1=∠2. 求证: a∥ b.b证明:∵ ∠1=∠2 (已知),∠ 1=∠ 3(对顶角相等).∴∠ 3=∠2 (等量代换).∴ a∥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目的:让学生用已经证明了的定理解决这一问题,验证了同学们之前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 .做一做:1.如图,由∠ 1=∠2 得到 AB ∥CD 的理由是()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C2.如图,已知 CD⊥AD,DA⊥AB,∠1=∠ 2,则 DF 与 AE 平行吗?为什么?解: DF ∥ AE.理由如下:∵CD⊥AD,DA⊥AB(已知)∴∠ 2+∠ FDA =90°,∠ 1+∠ DAE = 90°(垂直的定义).又∵∠ 1=∠ 2(已知)∴∠ FDA =∠ DAE (等角的余角相等)∴FD ∥A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究 2: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已知:如图,∠ 1 和∠ 2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 1与∠2 互补求证: a∥ b.∴∠ 1+∠ 2=1800(互补的定义)∴∠ 1= 1800 -∠2(等式的性质)又∵∠ 3+∠2=1800(平角的定义)∴∠ 3= 1800 -∠2(等式的性质)∴∠ 1=∠ 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做一做:1. 如图,能判定 EC∥ AB 的条件是()A.∠B+ ∠BCE=180 0B.∠A= ∠ECDC.∠B= ∠ACE2. 已知,如图直线 a, b被直线 c 所截,且∠ 1+∠2=1800 求证: a∥ b.你有几种证明方法证明:方法 1:∵ ∠ 1+∠2=1800 ,∠ 1+∠4=1800∴∠ 2= ∠4∴ a∥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方法 2:∵ ∠1+∠2=1800,∠ 1+∠5=1800∴∠ 2= ∠5∴ a∥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方法 3:∵ ∠1+∠2=1800,∠ 1=∠3∴ ∠ 3+∠2=1800∴ a∥ 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三、合作探究探究 3:已知直线 AB、CD被 EF所截(如图) , AB ⊥EF, CD⊥EF 判断 AB 与 CD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AB⊥EF,CD⊥EF∴ ∠1=∠2 =90 °(垂直的定义)∴AB∥ 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结论: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做一做1. 在同一平面内,有 4 条互不重合的直线, L1, L2, L3,L4 ,若 L1⊥L2,L2∥L3,L3⊥ L4,则 L1和 L4 的位置关系是()解解:∵ L1 ⊥L2, L2∥L3,∴L3⊥L1 又∵ L3⊥L4,∴ L1∥ L4(同垂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选 A2. 如图所示, AC⊥BC,DE⊥BC,CD⊥AB,∠ ACD=40°,则∠ BDE等于(解答:解:∵ AC⊥BC,DE⊥BC,∴DE∥AC,∴∠ EDC=∠ ACD=40° 又CD⊥AB,∴∠ BDE=90°﹣∠ EDC =90°﹣ 40°=50°;故选 B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学生自由发言,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小结,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五、达标测评1.如图理由是.( 2)从∠ 2=∠,可以推出 c∥d ,理由是.( 3)如果∠ 1=75°,∠ 4=105°,可以推出∥ .理由是解:(1)a∥b,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3 ,理由是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 ∥b ,理由是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OA=18°0 ﹣70°=110°,∵∠ 2=110°,∴∠ AOC= ∠2,∴AB ∥ED .六、拓展延伸1.如图①,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放在同一条直线 AB 上,其中∠ ONM=30° ,∠ OCD=45°.( 1)将图①中的三角板 OMN 沿 BA 的方向平移至图②的位置, MN 与 CD 相交于点 E , 求∠CEN 的度数;(2)将图①中的三角板 OMN 绕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如图③, 当∠ CON=5 ∠DOM 时, MN 与 CD 相交于点 E ,请你判断 MN 与 BC 的位置关系,并求∠ CEN 的度数( 2)如图②,∵∠ CON=5 ∠DOM ∴180°﹣∠ DOM=5 ∠DOM ,∴∠ DOM=3°0 AB 与 ED 平行吗? 为什么?解:(1)在△ CEN 中,∠ CEN=18°0 ﹣30°﹣45°=105°;∵∠ OMN=6°0 ∴MN⊥OD,∴ MN∥BC,∴∠ CEN=18°0 ﹣∠﹣45°=135°. DCO=18°0七、布置作业教材 174 页习题第 2 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三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线模型、角度模型。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直线模型、角度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两条直线平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数学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判定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可能还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例和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实例和练习题。

3.准备教学用具,如直尺、三角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楼梯、轨道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必要的帮助。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判断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平行线有哪些应用?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探索平行线知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平行线知识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如交通标志、建筑物的布局等,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展示一些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平行线特征,激发学生对平行线知识的探究欲望;
3.设计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故事,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新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对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帮助他们形成知识体系;
2.强调平行线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让学生理解学习平行线知识的意义;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探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推理来证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例如,对于上述证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画图和推理来证明这个命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环节:反馈练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练题,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练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环节:反思与小结活动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以便教师在下一节课中进行解答和讲解。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3.平行线的判定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在研究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具备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证明步骤的认识,这为今天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以往的几何研究中,学生也已经熟悉了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分组探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推理来证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环节:反馈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检验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掌握什么是平行线。

2.掌握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掌握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1.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判定平行线的方法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能够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热爱和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2.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1.平行线性质的灵活运用。

3. 教学方法3.1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交汇于同一点的两条直线之间的空间特征和关系,引出什么是平行线的概念。

2.提出问题:提出一个具体的几何问题,比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3.教学示范:通过几何工具,如直尺和量角器,教师演示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4.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5.总结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出引导和提示。

3.2 教学手段1.录制教学视频2.利用互联网资源展示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和图形。

3.利用黑板和彩色粉笔进行图形绘制和演示。

4.利用PPT进行动态展示和讲解。

5.利用纸张、直尺、量角器等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4. 教学内容4.1 理论部分1.什么是平行线。

2.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

4.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4.2 实践应用1.平行线的应用举例。

2.实际问题解决。

5. 教学评估5.1 自我评估1.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教学方法是否科学。

3.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5.2 学生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态度和表现。

5.3 教学反思1.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2.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3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7.3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A B C D E 12平行线的判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能灵活运用。

经历探索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推理论证格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地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的证明.三、教学难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四、教学教具:多媒体、三角板、直尺五、教学方法:启发式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

还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练习:1.已知∠1=54°,当时,AB ∥CD ?(二)新授1.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2=∠3=1(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简单地写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已知:∠1=∠A=∠C,(1)从∠1=∠A,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2)从∠1=∠C,可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它的依据是什么?2.如图:如果∠1+∠2=180°能判定a//b吗?解:能.∵∠1+∠2=180 °(已知)∠1+∠3=180 °(邻补角定义)∴∠2=∠3(同角的补角相等)∴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在几何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设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室内的墙面和地板,我们可以发现平行线的存在。这个案例展示了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线的特点。
b.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运用判定方法时,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导致判断错误。
-突破方法:
1.强化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角度的识别和计算。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判定方法,注意避免常见错误。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定义和判定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这一章节,整体来看,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发现同学们对平行线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平行线定义的理解,部分同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证明并掌握平行线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经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了解推理、证明的方法步骤和格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利用平行线第一个判定定理简单论证平行线的另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判定公理的证明、推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平行线定理的推导.【教学难点】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一、知识回顾1.什么叫做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做平行线)2.什么叫做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黑板上画出右图,指出在直线a、b被直线c所截成的角中,∠1与∠2是同位角,∠2与∠3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3.前面我们探索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哪些判别条件?4.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有根有据的证明,那么,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基本事实,你能证明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探索新知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活动目的: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教学效果: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活动内容: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 、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 ∥b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 与b 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 与b 即平行.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证明:∵∠1与∠2互补(已知) ∴∠1+∠2=180°(互补定义)∴∠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3=180°-∠2(等式的性质)∴∠1=∠3(等量代换)∴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123a b c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 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 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 B.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求证:a∥b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证明:∵a⊥c,b⊥c(已知)∴∠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活动目的: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教学效果: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三、归纳总结:活动内容: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活动目的: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教学效果: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反思略。

8年级数学北师 大版 上册教案第 7章《 平行线的判定》

8年级数学北师 大版 上册教案第 7章《 平行线的判定》
学生回答
这个问题的提出,直截了当地切入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通过学生的猜想、讨论,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证明过程,教师展示完整的证明过程。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归纳结论】已给的基本事实、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的结论.
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八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将证明平行线的有关判定的定理,上一节已经明确了基本事实,本节课以基本事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基础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并利用平行的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本173页“想一想”
用如图的方法做平行线,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问题1:如图,∠1与∠2是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2:当∠1=∠2时,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1:如右图,∠2与∠3是什么位置关系?
问题2:当∠2+∠3=180°时,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书写完整证明过程。
重点:
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
运用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节知识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已经了解,初一是在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学习,并且在初二本章前几节已经明确了基本的事实,本节的要求是在明确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去证明。至于先证明哪个判定定理,并没有一定之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学应顺应学生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学生可以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这两条直线平行。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直线、平面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几何直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可能缺乏直观感知,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平行线概念,提高推理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平行线的实际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推理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相关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直线、射线等学具,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3 平行线的判定》 优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3 平行线的判定》 优课教学设计_0

7.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8年级上册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第3节。

课程内容是7年级下册已学过的《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继续,也是后继学习、探究平移及几何推理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区分哪些结论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哪些结论不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据此准确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来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命题的证明,教师要借助规范的板书进行示范,让学生初步掌握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格式。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平行线,并初步探究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并具备了初步的作图能力,对平行线的理解也比较充分,能较顺利的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对问题的分析还处于简单的说理层面。

同时,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并了解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公理、定理等相关概念,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但对于命题的证明,不论是问题形式还是解决方法,学生都还非常陌生,更缺乏通过合情推理来判断结论正确与否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摩和亲手操作,让学生学会用平行公理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2.使学生经历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和书写格式的训练过程,感受推理的严谨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经历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2.难点:根据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准确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教学方法】示范讲解与讨论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环节1:复习引入教师活动:同学们,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平行线,并对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做了初步的探究。

请问,什么是平行线(定义)?学生活动:举手口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评价,并继续追问:那么,除了平行线的定义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并互相补充)。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行线的判定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直线的性质。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直线、射线、线段等模型,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铁路、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平行线有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规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平行线的判定课程设计一、前言平行线的判定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点,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教材分析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中,平行线的判定是第三章的一个主要内容。

在该章节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平行线的定义2.平行线的性质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平行线的应用其中,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准确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能够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设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上。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判定方法: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角和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3.对顶角互相等,则这些对顶角所对的直线互相平行4.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两条平行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角和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对顶角互相等,则这些对顶角所对的直线互相平行–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应用2.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板书2.示范例题讲解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4.布置课后习题和练习六、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讨论身边的实例来引起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和兴趣。

2.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然后,介绍各种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思路和步骤,并通过例题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

4.讲解平行线的应用最后,让学生练习一些平行线的应用题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通过作业、课堂练习和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行线的判定

7.3 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证明并掌握平行线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经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推导过程,了解推理、证明的方法步骤和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利用平行线第一个判定定理简单论证平行线的另两个判定定理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领悟归纳和转化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判定公理的证明、推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平行线定理的推导.【难点】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做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做平行线)2.什么叫做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在黑板上画出右图,指出在直线a、b被直线c所截成的角中,∠1与∠2是同位角,∠2与∠3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3.前面我们探索过两条直线平行的哪些判别条件?4.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有根有据的证明,那么,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基本事实,你能证明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二、探索新知1.证明一.(1)出示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证明这个定理需要先把定理转化成几何语言,谁能说一说,怎么转化? (画出两条直线a 、b,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标出内错角∠1、∠2,表示如果∠1=∠2,那么a ∥b)(3)怎么证明呢?请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已知:如图,∠1和∠2是直线a,b 被直线c 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 ∥b.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3=∠2(等量代换).∴a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证明二.(1)出示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让学生利用证明定理一的经验自主证明定理二. (3)讨论:要由同旁内角互补证明两直线平行,要怎么证明?(我们知道有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果能由同旁内角互补推出同位角相等,那么根据已有的这个定理就能证明出两直线平行)(4)学生板书证明过程.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1)如图1所示,由∠DCE=∠D,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由∠1=∠2,可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2)如图2,已知∠1=45°,∠2=135°,l 1∥l 2吗?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给以指正并启发、引导得出各种答案.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如图,AB ⊥EF,E 、F 分别为垂足.直线AB 与CD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答案】AB ∥CD.理由如下: 由已知AB ⊥EF,CD ⊥EF,根据垂直的定义,得∠1=∠2=90°.∴AB∥CD.由此可以得到,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例2】如下图所示,AC⊥CD于点C,∠1与∠2互余.判断AB、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答案】AB∥CD.理由如下:如图所示,由已知AC⊥CD,根据互余的意义,得∠2与∠3互余.又已知∠1与∠2互余,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1=∠3.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例3】如图所示,AP平分∠BAC,CP平分∠ACD,∠1+∠2=90°.判断AB、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答案】AB∥CD.理由如下:已知AP平分∠BAC,CP平分∠ACD,根据角平分线的意义,知∠1=∠BAC,∠2=∠ACD,∴∠BAC+∠ACD=2(∠1+∠2)=2×90°=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得AB∥CD.四、提升练习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b,可以用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五、课堂小结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能由教师的引导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哪些困惑呢?能谈一谈你的想法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3.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探索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证明
活动内容:
①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 被直线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
与∠2互补,求证:a ∥b .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 与b 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
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
∠3,则a 与b 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证明:∵∠1与∠2互补(已知) ∴∠1+∠2=180°(互补定义)
∴∠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
∴∠3=180°-∠2(等式的性质)
∴∠1=∠3(等量代换)
∴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
123
a b c
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见相关动画)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 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 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B.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
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
∴∠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
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
错误!嵌入对象无效。

证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2(等量代换)
∴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悉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
第三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
课本第173页的随堂练习
活动目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
教学效果:
由于此题只是简单地运用到平行线的判定的三个定理(公理),因此,学生都能很快完成此题.
第四环节:学生反思与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①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
②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
③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
活动目的:
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
教学效果:
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后作业:课本第173页习题7.4第1,2,3题
四、教学反思
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学生初学证明时,对于证明中的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很茫然,有的学生尽管头脑中对每一步的前因后果都比较清楚,但写出来的证明过程前后没有因果关系,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时,再三强调这一点。

对于初学者而言,为了更好地掌握推理方法,要保证推理有根有据,上一步的因与下一步的果的因果关系明确,保证证明过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