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结构汇总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可编辑)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附录K(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J.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J.2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整治规划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 | | |大小一二三四类类级级级级码码类类类类要要要要素素素素码码码码其中: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整治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4 。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三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二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 补齐。
d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 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J.1。
表J.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1000609000 行政区注记51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1000800000 DEM根据GB/T1000900000 地理名称注记13923-2006 扩充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4000000 土地整治规划要素2004000100 基期现状要素2004000101 基期地类图斑2004000102 基期地类图斑注记2004000103 基期线状地物2004000104 基期线状地物注记2004000105 基期零星地物2004000106 基期零星地物注记2004000107 基期地类界线2004000108 基期基本农田2004000109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110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注记20040002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要素2004000201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2004000202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注记20040003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布要素2004000301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3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2004000304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200400030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7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2004000308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9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10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400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要素2004000401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402 土地整治项目名称注记2004001000 其他规划信息要素20040011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2004001101 规划文本2004001102 规划说明2004001103 其他文档2004001200 规划表格要素2004001201 土地利用现状表522004001202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2004001203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2004001204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2004001205 土地整治项目表2004001205 其他规划表格2004001300 规划栅格图要素20040013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001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4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2004001305 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2004001306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7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图200400130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图2004001309 其他规划图件注1: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考GB/T 13923-2006 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规划内容检查
检查总结阶段
检查数据库规划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评估数据库规划内容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总结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编写检查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检查改进阶段
检查结果:发现问题、提出 改进建议、制定改进计划等
检查方法:人工检查、自动 化检查、第三方检查等
检查内容:数据完整性、准 确性、一致性、时效性等
反馈频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反馈处理:对反馈结果进行分 析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和计划
检查结果的改进措施
针对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 改进方案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 据准确性和完整性
优化数据库结构提高查询 效率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数 据安全可靠
定期进行数据更新和维护 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 性
PRT 3
数据库规划内容的检查重点
数据源的可靠性检查
数据来源: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数据准确性:检查数据是否准确是否 存在错误或偏差
数据完整性: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是否 存在缺失或错误
数据更新:检查数据是否及时更新是 否存在过时或过时的数据
数据一致性:检查数据是否一致是否存 在重复或冲突
数据安全:检查数据是否安全是否存 在泄露或被篡改的风险
数据格式:检查数据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如日期格式、数字 格式等
数据完整性:检查数据是否完整如缺失值、重复值等
数据准确性:检查数据是否准确如错误值、异常值等
数据一致性:检查数据是否一致如不同来源的数据是否一 致等
数据安全性:检查数据是否安全如加密、备份等
数据安全性的保密性检查
数据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访问控制:限制非授权用户的访问权限 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确保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恢复 安全审计:定期检查和审计数据库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漏洞
(完整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附件1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数据内容和数据格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数据库(以下简称规划数据库)成果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预检,并统一整理汇交到部。
汇交材料时应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文件和资料清单,清单中需列明汇交数据的省级、市级、县级单位,以及乡级数据的县级单位和中心城区数据的市级、县级单位。
表1各级规划汇交成果概览1. 中心城区规划控制 范围2. 中心城区城镇建设 用地扩展边界(一)省级、市级、县级规划调整完善数据省级、市级、县级规划调整完善成果的电子文件,包括调整完善后的规划表格等电子文件。
规划表格的格式采用 称前加6位行政区划代码。
表2指标调整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ZBTZQKB序 号 字段名称字段代 码 字段类 型字 段 长 度 小 数位 数值域约束 条件备注1 行政区代码 XZQDM Char 12非空M2 指标代码 ZBDM Char 30见“规划主要控制指 标代码表”M3 2014 年现状面积 XZMJ Float 16 2 > 0 M单位:公 顷4 原规划指标 面积 YGHMJ Float 16 2 > 0 M单位:公 顷5 调整后指标 面积TZHMJ Float 162 > 0M单位:公 顷6指标属性代 码ZBSXDMChar2见《县级标准》表42M表3指标分解表属性结构描述表(ZBFJB序 号 字段名称字段代 码 字段类 型字 段 长 度 小 数位 数值域约束 条件备注1 行政区代码 XZQDM Char 12非空M2 指标代码ZBDMChar30见“规划主要控制指 标代码表”M市、县中心城 区规划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 模调整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 的.mdb 格式,所有文件名1.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2.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和基本农田 保护图表4规划主要控制指标代码表(注:1.M为必选项,0为可选项。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与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相关数据库介绍
建设用地审批
批供关联表
计划执行台帐
占补平衡台帐
土地登记
土地整理复垦开 发项目
综合统计
土地执法卫片核查
年度卫片变化图斑
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统计
城镇土地地价动 态监测、……
土地执法监察统 计
土地执法监察案件
土地执法动态巡查
土地督察
土地业务关联模型
土地督察实地巡 查
土地利用计划数据
系统名称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系统 上线时间 :2011年1月1日 主要目的:掌握计划安排使用情况 报送频率:即时 报送主体:省 主要内容:
提 纲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 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建设用地审批数据 土地利用计划数据
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应急指挥 资源监管 服务决策
地质灾害 调查 监测
防治 监测监控中心
国土资源执法 发现 查处
土地利用和土地整治 批 供 用
补
矿业权和矿产资源 勘查 开采 利用
其他
市场
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
用地面积 地类面积 征收补偿 占补平衡 规划用途 拐点坐标
建设用地审批之三
建设用地审批数据说明
每日晚上同步 高斯坐标 成 图
问题与讨论 Issue And Discuss
谢 谢! Thank you
新增建设用地 农用地 耕地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审批之一
系统名称 :部建设用地审批系统 上线时间 :2004年1月1日 主要目的: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情况 报送频率:即时 报送主体:省 主要内容:
用地面积 地类面积 征收补偿 占补平衡 规划用途 拐点坐标
建设用地审批之二
国家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包括内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框架
2、建设用地调整
(1)涉及建设用地的修改,每次调整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20%。
(2)建设用地布局不得占用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 (3)规划修改的用地安排应符合相关行业用地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
(四)规划评估成果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简要回顾,介绍规划实施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对规划主 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规划布局和分区情况、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情况等 进行分析和评估,分析规划实施效益,总结规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规划有效实施的建议和 措施。提出需要修改规划的评估报告,应提出规划修改动意,明确规划修改涉及的层级、范围和主要内容。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表格成果
地 类 农用地合计 耕地 园地 农用 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合计 建 设 用 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其他土地合计 地其 他 土 水域 自然保留地 总面积 规划基期 面积 占总面积比 例(%) 面积 2020年 占总面积比 例(%) 面积 评估时点 占总面积比 例(%)
(三)规划修改的控制性要求
1、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
(1)耕地保护面积和布局调整。涉及耕地的修改,必须在耕地总量不减少、平均质量等别有提高的前提下进行。
(2)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得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和集中区布局。涉及基本农田的修改,必须在基本农田总
量不减少、平均质量等别有提高的前提下进行,且符合《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 资发〔2012〕2号)要求。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规划主要调控指标执行情况表、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执行情况表等。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5数据库结构定义4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7数据交换格式168元数据17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 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 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表A.1《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表A.2《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前言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最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汇交要求、注意事项及关键点
3. 第13页“表22非空间要素分类和属性表对照表”修改为“表22非空 间要素分类表”。
4. 第14页“表24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GHZYKZZBB)”修改为“表24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属性结构 描述表(TDLYZYTKZBB)”
5. 第14页“表26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 为“用途分区类型代码”的字段类型“Int”修改为“Char”。
6. 第14页“表27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 称为“规划期间净增减”的值域“≥0”修改为“非空”。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乡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7. 第16页“表3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ZXCQJSTYDGZB)”修改为“表30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属性结构描述表(ZXCQJSYDGZFQB)”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修订
县级数据库标准修订内容
1. 第9页“表12土地用途区属性结构描述表”中字段名称为“土地用 途区编号”的字段长度“3”修改为“5”。
2. 第11页“表16建设用地管制区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的序号值“1、 2、4、5、6”修改为“1、2、3、4、5”。
3. 第11页“表17面状、线状、点状重点建设项目属性结构描述表” 中字段名称为“涉及乡(镇)”的字段代码“SJX在”修改为 “SJXZ”。
4. 第12页“表21规划栅格图属性结构描述描述表”修改为“表21规 划栅格图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
5. 第15页“表28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属性结构描述表( XZJSZYBCGDB)”修改为“表28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 属性结构描述表(XZJSZYGDJBCGDB)”。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前言为了规范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目次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标准 (3)3. 术语 (3)4.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4)5.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编码 (5)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文件命名 (12)7.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 (14)8.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结构定义 (21)9.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2410.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25)11.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元数据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1 适用范围本标准包含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包括县(市)和乡(镇)两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时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3 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为了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结构设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应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资源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等四大类数据。
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分布、气候分布等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土地资源数据包括土地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包括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等数据。
2. 数据库标准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字典和元数据,为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数据采集。
1. 数据来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包括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也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当注重数据的时空一致性和准确性。
2. 数据更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应当建立定期更新机制,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数据更新应当及时响应国家政策和规划调整,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三、数据管理。
1. 数据存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体系,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备份中心等设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共享。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的数据应当向社会公开,为政府决策、科研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应当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四、技术支持。
1. 技术保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应当建立健全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为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最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非空 M
5 规划地类面积 GHDLMJ
6 说明
SM
Float 16 Char 200
>0 M 非空 O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HJBNTBHQ)
序号
字段名称
1 标识码 2 要素代码 3 保护区编号 4 保护区面积 5 农用地等别代码 6 农用地面积 7 耕地面积 8 基本农田面积 9 说明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3、数据库内容
基础地理要素
>0
M
见表1 M
非空 O
2 >0
M
见表 40 O
2 >0
O
2 ≥0
M
2 >0
M
非空 O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SYDGZBJ)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字段 小数 类型 长度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1 标识码
BSM
2 要素代码
YSDM
3
管制边界类型 代码
5、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
目标年规划 基期年现状 地物地貌 行政区划 定位基础
规划文本 规划图件 规划指标
空间要素属性结构
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
序 号
字段名称
字段 代码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 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Land use planning database standard for county,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国土资源部二??二年六月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前言为了规范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的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1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目录1. 适用范围…………………………………………………………………………………… 32. 引用标准……………………………………………………………………………………3 3. 术语 (3)4.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4 5.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类与编码..................................................................... 5 6.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文件命名........................................................................12 7.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14 8. 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结构定义..................................................................21 9. 土地利用规划文档....................................................................................24 10.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交换格式..................................................................25 11.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元数据 (29)2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包含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内容、存储方式、交换格式,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与代码、规划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规划要素的分层、数据结构及元数据,适用于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
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综合数据库属性结构
3.5.4.8 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综合数据库属性结构对于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土地权属要素,并兼顾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在进行外业数据采集时,以地块(宗地)为核心设计移动数据采集终端应采集的信息,并进行基础数据库结构设计,基础地理要素、土地利用要素、基本农田要素、栅格要素和其他要素等所需数据从基础数据库中提取。
在开发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界面时,应充分考虑外业数据采集信息的全面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对于“淮南市城乡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3S”技术支撑系统研究”项目而言,土地利用现状实时调查系统的移动数据采集终端,主要是当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时采集更新信息所用(也可作为土地信息调查所用),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如表3-5-9所示。
移动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库属性结构说明:1)标识码标识码(也称识别码)是间接利用信息分类结果,即在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某些类别的数据分别设计出其全部或主要实体的识别代码,简称标识码,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某个实体(如一幢建筑物、一条街道、一条河流或一段行政单元界线)进行唯一标识,以便能按实体进行存贮或对实体进行逐个查询和检索,以弥补分类码不能按实体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
标识码的编码原则与分类码的编码原则基本一致,但要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如全市、全县等)的唯一性,且与要素实体一一对应,不允许多个标识码对应同一地理要素实体,或不同地理要素实体对应同一个标识码的情况出现。
如测量某一地块(宗地)的界址点时,标识码为“6030100”,第一个界址点的标识码为“6030100001”。
2)要素代码要素代码参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报批稿)中的表1。
3)地籍号地籍号为19位数字顺序码,组成包括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数字顺序码,街道|乡(镇)行政区划代码为3位数字顺序码,街坊|村为3位数字顺序码,宗地号为7位数字顺序码。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可编辑)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附录K(资料性附录)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要求J.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J.2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中的土地整治规划要素等。
要素分类与编码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XXXXXXXXXX||| | | |大小一二三四类类级级级级码码类类类类要要要要素素素素码码码码其中: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为10,土地专业为20 。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土地整治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4 。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和三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一位数字码,二级类和四级类要素代码分别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 补齐。
d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 13923-2006 中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与代码。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见表J.1。
表J.1 数据库要素与代码表要素代码要素名称说明100000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1000600000 境界与行政区1000600100 行政区1000600200 行政区界线1000609000 行政区注记511000700000 地貌1000710000 等高线1000720000 高程注记点1000800000 DEM根据GB/T1000900000 地理名称注记13923-2006 扩充2000000000 土地信息要素2004000000 土地整治规划要素2004000100 基期现状要素2004000101 基期地类图斑2004000102 基期地类图斑注记2004000103 基期线状地物2004000104 基期线状地物注记2004000105 基期零星地物2004000106 基期零星地物注记2004000107 基期地类界线2004000108 基期基本农田2004000109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110 上轮规划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分布注记20040002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要素2004000201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2004000202 土地整治潜力分区注记2004000300 土地整治潜力分布要素2004000301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3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2004000304 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5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200400030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7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2004000308 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309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2004000310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注记2004000400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要素2004000401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2004000402 土地整治项目名称注记2004001000 其他规划信息要素2004001100 规划文档资料要素2004001101 规划文本2004001102 规划说明2004001103 其他文档2004001200 规划表格要素2004001201 土地利用现状表522004001202 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 2004001203 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2004001204 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2004001205 土地整治项目表2004001205 其他规划表格2004001300 规划栅格图要素2004001301 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001302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3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4 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2004001305 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2004001306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布图2004001307 土地整治项目分布图200400130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分布图2004001309 其他规划图件注1:行政区、行政区界线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考GB/T 13923-2006 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区界线属性表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属性表结构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属性表结构
以下是各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基本属性结构表,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注: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保留4位),长度以米为计量单位,人口以人为单位。
字段名称加[]为可选项。
表8 现状地类图斑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TB(B11图层属性)
表9 现状线状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XW(B12图层属性)
表16 规划用途要素属性结构表GHYT(C20图层
表21 农转用方案编制审查要素属性结构表NZSC(D41图层属性)
表22 补充耕地项目规划审查要素属性结构表BCGD(D51图层属性)
6.3属性值代码表
表24 项目性质
表25 项目类型
表26 规划局部修改类型。
土地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
0410 天然牧草地
牧草地
0420 人工牧草地 0421 可调整人工草地
0430 其他草地
1010 铁路用地
1020 公路用地
交通运输用 1040 农村道路
地
1050 民用机场
1060 港口码头用地
1070 管道运输用地
1110 河流水面
1120 湖泊水面
1130 水库水面
1140 坑塘水面
水域及水利 1141 可调整坑塘水面
1410 天然牧草地
1400 牧草地
1420 人工牧草地
1421 可调整人工牧草地
1510 设施农用地
1520 农村道路
1500 其他农用地
1530 坑塘水面 1531 可调整坑塘水面
1540 农田水利用地
1550 田坎
2110 城镇用地
2100
城乡建设用地
2120 农村居民点用地 2130 采矿用地
设施用地 1150 内陆滩涂
1160 沿海滩涂
1170 沟渠
1180 水工建筑用地
1190 冰川及永久积雪
1210 空闲用地
1220 设施农用地
1230 田坎
其他土地 1240 盐碱地
1250 沼泽地
1260 沙地
1270 裸地
2010 城市
城镇村及工 矿用地
2020 2030 2040
建制镇 村庄 采矿用地
2050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土地规划分类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GHFLBM GHFLMC GHFLBM
GHFLMC
1110 水田
1100 耕地
1120 水浇地
1130 旱地
(整理)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结构
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表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序号层名层代码层要素几何特征属性表名1 基础地理A11 行政区Polygon XZQ A12 行政界线Line XZJX A21 等高线Line DGX A22 高程点Point GCD2 土地利用现状B11 现状地类图斑Polygon XZTB B12 现状线状地物Line XZXW B13 现状零星地物Point XZLW3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B21 基数地类图斑Polygon JSTB B22 基数线状地物Line JSXW B23 基数零星地物Point JSLW4 规划用途C11 规划用途图斑Polygon YTTB C12 规划用途线物Line YTXW C13 规划用途零物Point YTLW5 规划期信息D11 总体规划图斑Polygon ZGTB D12 总体规划线物Line ZGXW D13 总体规划零物Point ZGLW D20 土地用途分区Polygon TDYTFQ D30 基本农田分区Polygon JBNT D40 空间管制分区Polygon KJGZFQ6 注记E10 注记Annotation ZJ 2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属性表结构以下是各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基本属性结构表,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注: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保留4位),长度以米为计量单位,人口以人为单位。
2.1 基础地理2.1.1 行政区表2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Int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103 行政区代码XZQDM Char 124 行政区名称XZQMC Char 505 人口ZK Int 86 控制面积KZMJ Double 14 4 注17 计算面积JSMJ Double 14 4 注2注1:指下发的控制面积注2:指椭球计算面积2.1.2 行政区界线表3 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XZJ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 Int 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界线名称JXMC Char 304 界线性质JXXZ Char 65 界线说明JXSM Char 502.1.3等高线表4 等高线属性结构表DGX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 Int 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等高线类型DGXGCZ Double 8 34 标示高程BSGC Int 42.1.4 高程点表5 高程点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GCD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说明1 标识码BSM Int 10 由系统自动产生目标ID号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标示高程BSGC Int 44 获取日期HQRQ Date2.2 土地利用现状2.2.1 现状地类图斑表6 现状地类图斑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TB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 标识码BSM Int 102 要素代码YSDM Char 103 图斑编号TBBH Char 8 注14 地类编码DLBM Char 45 地类名称DLMC Char 606 权属性质QSXZ Char 37 权属单位代码QSDWDM Char 19 注28 权属单位名称QSDWMC Char 609 座落单位代码ZLDWDM Char 19 注310 座落单位名称ZLDWMC Char 6011 耕地类型GDLX Char 2 注612 扣除类型KCLX Char 2 注713 耕地坡度级GDPDJ Char 2 耕地必选14 扣除地类编码KCDLBM Char 415 扣除地类系数TKXS Double 5 216 图斑面积TBMJ Double 15 2 注417 线状地物面积XZDWMJ Double 15 2 注518 零星地物面积LXDWMJ Double 15 2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19 扣除地类面积TKMJ Double 15 2 注820 图斑地类面积TBDLMJ Double 15 2 注921 变更记录号BGJLH Char 2022 变更日期BGRQ Date 81:图斑以村为单位统一顺序编号。
国土资源部_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201011
ICS备案号:TD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Standard for Database of the Town-level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5 定位基础 (6)6 数据库结构定义和要素分层 (6)7 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 (27)8 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30)9 元数据 (30)附录 A (规范性附录)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31)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31)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指导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项家铀、蒋文彪、刘国洪、吴洪涛、胡小华、陈红兵、陈春仔、赵岱虹、黎韶光、邓红蒂、陈振杰、穆超、王红、陈金、鲁津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引言为规范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本标准。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和市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定位基础、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及市级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规划图形数据的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土地规划数据库类型代码完整版
二、主要图层类型代码表
1.①建设用地管制区
属性代码
表达图式
代码
管制区类型
SM
图式符号
RGB
线宽
010
允许建设区
011
现状建设用地
RGB(170,0,130)
RGB(245,140,140)
012
新增建设用地
RGB(170,0,130)
RGB(220,100,120)
020
有条件建设区
/
/
RGB(170,0,130)
RGB(210,255,115)
990
其他用地区
水域
RGB(115,225,255)
自然保留地
RGB(180,180,180)
3.土地规划地类代码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 级 类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 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2
园地
13
林地
14
牧草地
15
其他农用地
151
设施农用地
152
农村道路
153
坑塘水面
154
RGB(255,210,125)
030
限制建设区
/
/
RGB(165,255,115)
/
040
禁止建设区
/
/
RGB(40,115,0)
RGB(60,180,70)
②建设用地管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表达图式
图示符号
RGB
允许建设区
RGB(170,0,130)
有条件建设区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要素分类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
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
||| | | |
大小一二三四
类类级级级级
码码类类类类
要要要要
素素素素
码码码码
其中:
a) 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
基础地理专业为10;
土地信息专业为20。
b) 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其中:
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
栅格要素的业务代码为02;
土地利用规划的业务代码为03;
基本农田要素的义务代码为05;
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
c) 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空位以0补齐,其中:
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
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
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
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
d)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
e) 各要素类中如含有“其他”类,则该类代码直接设为“9”或“99”。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各类要素的代码与名称描述见表1,应用时可根据分类编码原则进行扩充:
表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代码与名称描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结构
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层及定义
表1 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
2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属性表结构
以下是各空间要素所对应的基本属性结构表,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注:面积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保留4位),长度以米为计量单位,人口以人为单位。
2.1 基础地理
2.1.1 行政区
表2 行政区属性结构表XZQ
2.1.2 行政区界线
表3 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XZJX
2.1.3等高线
表4 等高线属性结构表DGX
2.1.4 高程点
表5 高程点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GCD
2.2 土地利用现状
2.2.1 现状地类图斑
表6 现状地类图斑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TB
2.2.2 现状线状地物
表7 现状线状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XW
2.2.3 现状零星地物
表8 现状零星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XZLW
2.3 土地利用规划基数
2.3.1 基数地类图斑
表9 基数地类图斑要素属性结构表JSTB
2.3.2 基数线状地物
表12 基数线状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JSXW
2.3.3 基数零星地物
表13 基数零星地物要素基本属性结构表JSLW(B23图层属性)
2.4 规划用途
2.4.1 规划用途图斑
表14 规划用途图斑属性结构表YTTB
2.4.2 规划用途线物
表15 规划用途要素属性结构表YTXW
2.4.3 规划用途零物
表16 规划用途要素属性结构表YTLW
2.5 规划期信息
2.5.1 总体规划图斑
表17 总体规划图斑属性结构表ZGTB
2.5.2 总体规划线物
表18 总体规划线物属性结构表ZGXW
2.5.3 总体规划零物
表19 总体规划零物属性结构表ZGLW
2.5.4 土地用途分区
表20 土地用途分区属性结构表TDYTFQ
2.5.5 基本农田分区
表21 基本农田分区属性结构表JBNTFQ
2.5.6 空间管制分区
表21 空间管制分区属性结构表KJGZFQ
2.6 实施期信息
2.6.1建设用地预审
2.6.2农转用项目审核
表23 农转用项目审核属性结构表NZSC
2.6.3补充耕地项目
表24 补充耕地项目属性结构表BCGD
2.6.4局部修改总体规划
2.6.5局部修改土地用途分区
2.6.5局部修改基本农田分区
2.6.5局部修改空间管制分区
表20 局部修改空间管制分区属性结构表JBXGGZFQ
2.7 注记
表25 注记属性结构表ZJ(C30图层属性)
附录2 规划用途编码表
附录 3土地用途分区代码表
表1 土地用途分区代码表
附录 4实施期项目信息表
注:与浙江版本一致,表结构见PlnMag.mdb中相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