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 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 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写作技巧手法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 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 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 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 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 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 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叠音词、虚词,点睛句、 炼字型: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叠音词、虚词,点睛句、修辞句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 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 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 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 君忧民。
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 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 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 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 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 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 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 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 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 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 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 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 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 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 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 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 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 感情变化?(4分)
虚实结合 白描工笔 用典抒情 化用 铺陈 卒章显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 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 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 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 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 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 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 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 也可。
ຫໍສະໝຸດ Baidu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 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 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 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 赋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 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 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 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 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 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 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 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在文章中用的也是卒章显志的 写法 。
引用或化用 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化用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 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 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 作者借赞扬刘裕, 作者借赞扬刘裕 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 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 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 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爱用典故,常常一连使用数典,多数是出于内容的需要,有时 也难免堆砌。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 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 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 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几乎始终在用典中展开。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 权者韩侂(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 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 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 刘裕、 刘裕 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 时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 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 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 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 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 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 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 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 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 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 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 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 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 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 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白描,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 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典的目的 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 目的 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 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 句,一般来说,典故都有确定的典源。典故 的使用 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 使用 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两种。
写作技巧手法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 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 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 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 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 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 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 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叠音词、虚词,点睛句、 炼字型: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叠音词、虚词,点睛句、修辞句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 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 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 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 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 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 境。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 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 君忧民。
例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 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 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 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 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 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 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 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 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 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 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 。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 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 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 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 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 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如答成“排比”,并 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1分。)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 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 感情变化?(4分)
虚实结合 白描工笔 用典抒情 化用 铺陈 卒章显志、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 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答题模式: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 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 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 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 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 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 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 也可。
ຫໍສະໝຸດ Baidu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 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 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 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铺陈是辞赋的基本创作方法。 赋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 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 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 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 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 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 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 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的“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在文章中用的也是卒章显志的 写法 。
引用或化用 化用前人诗句用典 化用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 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 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 作者借赞扬刘裕, 作者借赞扬刘裕 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 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 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 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里的诗句,表现 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 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爱用典故,常常一连使用数典,多数是出于内容的需要,有时 也难免堆砌。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 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 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 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几乎始终在用典中展开。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了当时的掌 权者韩侂(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 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 表现出来的,即刘裕、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 刘裕、 刘裕 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首词是对当 时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 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 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 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 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 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 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 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 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 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 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 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 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 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 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答: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白描,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 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 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用典的目的 目的就是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 目的 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 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 句,一般来说,典故都有确定的典源。典故 的使用 使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 使用 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可收到言简意丰、余韵盎然、耐人寻味的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