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体温调节

合集下载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人体的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结构的协同作用。

下面将介绍参与体温调节的主要器官和结构。

1.下丘脑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

它通过感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和内部体温的变化,调节体内的热量平衡。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促进散热,使体温降低;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调节和荷尔蒙调节来促进产热,使体温升高。

2.皮肤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皮肤的血管可以通过扩张和收缩来调节体表的散热和保温。

当体温升高时,皮肤的血管会扩张,使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体温;当体温降低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散发,从而保持体温。

3.汗腺汗腺是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大汗腺和小汗腺。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刺激大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从而降低体温。

此外,汗液中还含有一些盐分和代谢产物,通过排泄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

4.肌肉肌肉是人体最主要的产热器官,当肌肉收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肌肉收缩,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此外,肌肉还可以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从而增加体温。

5.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分泌甲状腺素来调节体内的代谢率和产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从而促进代谢和产热,使体温升高。

6.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它可以通过代谢和分解营养物质来产生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肝脏分解糖原和脂肪,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7.脂肪组织脂肪组织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能量储存器,它可以通过分解脂肪来产生热量。

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刺激脂肪组织分解脂肪,从而产生热量,使体温升高。

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结构包括下丘脑、皮肤、汗腺、肌肉、甲状腺、肝脏和脂肪组织。

它们通过协同作用来维持人体内部的热量平衡,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人体稳态第二课时体温调节

人体稳态第二课时体温调节

下图为人体体温的昼 夜变动曲线,据图回 答问题:
T/C 37.4 37.2 37.0 36.8 36.6 36.4 36.2 36.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t/h
物质代谢过程释放的热量 1、人体体温的来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 __________ 不超过1℃ 。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 产热 和_________ 散热 保持_______________ 机体 _________ 的结果。 动态平衡 3、在炎热夏季的15点,人体体温为__________,写出此 约37.4℃ 时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皮肤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
(2)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
炎热环境
方式:神经调节
皮肤中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受器 传入 神经
增加散热
下丘脑中体 温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①皮肤血管舒张 ②汗腺分泌汗液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
3.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产热不能补偿 散热时,体温将降低,导致代谢紊乱。 由于环境间温度太高或其他环境原因导致体 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时,体温将升高,导 致代谢紊乱。医学上称为中暑。
4、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变动,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 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 体温的昼夜差别不超过1℃ D 人是变温动物 5、人在寒冷环境中所产生的反应是( B ) A 皮肤血管舒张,骨骼肌收缩 B 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收缩 C 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 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舒张

《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避免误差。
2 管理措施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注意保暖等。
结论及未来展望
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前提。
未来研究的方向
寻找更加精准的体温测量方法、入研究体温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温逐渐降低。
2
体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体温略高,冬季体温略低。
常见的体温相关疾病
发烧微热
温度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 38℃。
发热
温度超过38℃,可能由病毒、 细菌感染引起。
低体温症
温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长 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身体 代谢障碍引起。
体温的评估和管理
1 准确性评估
内分泌系统
2
平衡体温。
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等 内分泌器官来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的步骤
扩张或收缩毛细血管、汗液分泌、肌肉抖动等调节 体温的过程。
体温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感冒、发烧、药物影响、身体疾病等引起体温失调, 可能导致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体温的生理变化
1
体温随年龄的变化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 件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体温及其调节的机制、生理变化、常见疾病等内容,为您 全面解读人体温度管理。
体温的概述
定义
体内温度的平衡状态。平均值为36.5~37.5℃。
测量方法
口腔、肛门、腋下、耳朵、额头等多种测量方 式。
体温调节的机制
1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

体温调节归纳总结体温调节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调节体内的热量产生和散发来确保体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本文将对体温调节的机制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体温调节的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调节中的主要参与者是位于脑下部的视床核。

它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体温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视床核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热量产生和促进热量散发,从而使体温降低。

当体温过低时,视床核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热量产生和减少热量散发,从而使体温升高。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中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参与了体温调节的过程。

甲状腺素能够调节基础代谢率,影响体内的热量产生。

肾上腺素能够增加身体的糖原分解,从而增加能量代谢和热量产生。

二、体温调节的方法1. 汗腺散热:通过汗腺排出汗液,随着蒸发散发体内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这是人体最常见的散热方式。

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人体运动剧烈时,汗腺会被刺激增加出汗量。

2. 血管调节:通过扩张和收缩血管来调节热量的散发和保留。

在高温环境下,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液流经体表的面积,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在低温环境下,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液流经体表的面积,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

3. 代谢调节:通过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来影响热量的产生和散发。

新陈代谢速率的提高会导致热量的增加,降低体温;而低新陈代谢速率则会导致热量减少,升高体温。

三、体温调节的影响因素1.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增加人体的热量负荷,刺激汗腺排汗和血管扩张,促进热量散发。

而环境温度的降低则会减少体表的热量散发,使体温升高。

2. 睡眠状态:人在睡眠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弱,体温较低,这是体温的低谷期。

而在清醒时,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体温升高。

3. 年龄性别:儿童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女性的体温调节相比男性稍差,激素变化会导致体温波动较大。

总结: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多种方式的热量散发,确保人体的体温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人体体温调节概述

人体体温调节概述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⑴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⑵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⑶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
产生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⑵分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二)体温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前区/下 丘脑前部(PO/AH)。

PO/AH中的温敏N元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
② 同时还能对中脑、延髓、脊髓、皮肤等处传 入的温度信息发生反应
③ 以及能直接对致热物质、5-HT、NE等物质发 生反应
说明:PO/AH具有体温调节整合中枢的地位。
(三)体温调节机制
“调定点”学说
PO/AH中的温敏N元的阈值起到调定点的作用
血温升高→PO/AH → PO/AH的热敏N元+ → 散热 反应↑产热反应↓
血温降低→ PO/AH → PO/AH的冷敏N元+ → 散热 反应↓产热反应↑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口腔:36.7℃~37.7℃(平均37.2℃)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腋窝:36.0℃~37.4℃(平均36.8℃)直肠:36.9℃~37.9℃(平均37.5℃)年龄:新生儿和儿童>成年人>老年人2.影响因素性别:女性>男性(0.3℃)一天时间: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3.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相对平衡:1、体温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具体来说就是呼吸作用。

2、机体体温相对平衡的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过程: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安静状态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特别是肝脏、脑。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产热器官。

(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还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的,此外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液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

通过皮肤表面散热可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形式直接向外界辐射热量①直接散热:对流散热:热量被周围冷空气带走传导散热:人体接触冷物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流量来加以控制,如血管舒张、血管收缩等。

②蒸发散热:皮肤在出汗和不出汗的情况下都会蒸发水分而散热。

③不同条件下散热方式:a.常温条件下:人体无明显出汗,蒸发散热占皮肤散热总量比例不大,主要靠直接散热。

b.环境温度在28℃∽30℃以上时,汗液分泌增加,蒸发成为主要方式。

c.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成了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

三、体温平衡的调节(记住):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动物体温恒定动物实验:破坏下丘脑:动物则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2、温度感受器的分布(记住):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可以分为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用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体温调节是生理系统最重要的调节,主要是利用调节机构来在环境变化时调节体温。

人体温调节本质上是温环境与体内机能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体温在一定的水平。

人体温调节主要包括散热和吸收热两大方面,它们紧密结合,维持体内温度的稳定性和热循环的平衡。

首先,散热的机制是通过皮肤的蒸发和汗腺的排出来减少体表的温度平衡;其次,吸收热的机制是利用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散热机能,将过热时热量移动至体外,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在一定水平。

除了散热和吸收热主要的调节机制外,在紧张情绪和激动情绪影响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体温的调节,这也被称作情绪体温调节。

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激动情绪会导致血液的瞬时流动,进而导致体温的升温;而紧张情绪会通过调节脑体认知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流量变少,从而让体温降低。

此外,抗热素也是人体控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是指能够结合体内热量,把体内热量保持与以体温恒定的分子结构。

不仅如此,人
体还具有由神经机制所调节的模式,如发汗、打哈欠等借以改变体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有散热、吸收热、抗热素和神经机制四方面,靠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可以保持体温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从而为人体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生命活动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生命活动
机制
当体温升高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促进散热;当体温降低时,则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同作用
神经调节的快速性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实现快速调节,对体温的急剧变化能迅速作出 反应。
体液调节的持久性
体液调节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循环,对体温进行缓慢而持 久的调节。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 生命活动
汇报人:XX 2024-01-26
contents
目录
• 体温调节概述 • 人体产热与散热机制 • 体温调节中枢与神经调节 • 体温异常与疾病关系 • 生命活动与体温调节的互动关系 • 体温调节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
01
体温调节概述
体温的定义与意义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用摄 氏度(°C)来表示。
皮肤散热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散热器官,通过辐射、传导、 对流和蒸发等方式将体内热量散发到环境中。
呼吸散热
人体通过呼吸将体内的热量随着呼出的气体排出 体外。
排泄散热
人体通过尿液和粪便的排泄,将一部分热量排出 体外。
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通过接收来自皮肤、内脏等处的温度感受器信号,对产热和散热进行平衡调节。
环境温度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高温环境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皮肤 血管扩张等方式增加散热,以维持体 温平衡。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可 能导致中暑等热相关疾病。
低温环境
在低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寒战、皮肤 血管收缩等方式减少散热,以保持体 温。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导 致低体温症等寒冷相关疾病。
人体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机制
睡眠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体温调节》课件

《体温调节》课件
及对异常温度的警觉和应对。
04
体温调节的生理反 应
寒战与产热反应
寒战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骨骼肌会产 生不自主的强烈收缩,从而产生热量 ,以维持体温稳定。
产热反应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会通过增加新陈 代谢率来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 温正常。
皮肤血管收缩与散热反应
皮肤血管收缩
在炎热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皮肤血管来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向 外界的传递。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到“平 衡调节”的作用,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 时,副交感神经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等,使体温恢
复到正常范围。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通过增加皮肤 血流量、促进汗腺分泌等作用,增加散
热。
副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抑制代谢、减少 产热等作用,与交感神经协同调节体温
02
体温调节的自主神 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系统在体温调节中起到“应激反应”的作用,当体温升高时, 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等,使体 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 素可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收缩外周血管等作用,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 稳定。
散热反应
当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会增加汗液分泌和皮肤血流量,以增加散热效率,维 持体温稳定。
行为性体温调节
衣物调节
人们可以通过增减衣物来调节体温,例如在寒冷时穿厚衣服以保暖,在炎热时穿 轻薄衣服以散热。
室内温度调节
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使用空调或暖气设备。
05

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体温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人体体温调节
(6)综上所述,人体体温之恒定是神__经__和__体__液____ 调节的结果。
2.将小鼠从16℃移至25 ℃的环境中,小鼠会发
生的生理反应是( A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 垂体的活动加强
C .耗氧量增加
D. 体温升高
3.下列那项生命活动,不会使人体增加产热( B ) A. ATP生成量增多 B.肾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 胰岛素分泌增多
4.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 胞的呼吸作用(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 曲线能正确表示其结果的是( C )
E
E
10 30 50 T(℃)
A
E
10 30 50 T(℃)
C
10 3பைடு நூலகம் 50 T(℃)
B
E
10 30 50 T(℃)
D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
孩 子
15
36.4℃ 36.7 ℃ 37.1 ℃
37.3 ℃ 37.0 ℃
36.9 ℃ 36.8 ℃
平均 温度
36.8℃
36.7 ℃
36.9 ℃
1、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变动 2、不同年龄个体的体温差别 3、不同性别个体的体温差别
人的体温特点:
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略高于 年老者
增加散热 减少产热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传出 神经
①皮肤血管舒张
②汗液分泌增加
甲状腺素、肾上腺 素分泌减少,肌肉 和肝脏产热减少
三、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意义
(是通过影响 酶 来影响新陈代谢 的) 是维持机体 内环境 稳定,保证 新陈代谢 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 必要条件 。

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三)体温调定点
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调节 器,PO/AH的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在体温 调节中起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
如调定点设定数值为37.0℃,当体温超过 37.0℃时,刺激热敏神经元兴奋,使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将体温调回到37.0℃。当体温低于 37.0℃时,则刺激冷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增 加,散热减少,将体温回升到37.0℃。
麻醉药物能降低体温,因此,对于麻醉手术的患者, 在术后一段时间,要特别注意保温护理。
女子一个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的变 化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过程 安静状态时,主要的产热部位 是脑和内脏器官。肝脏的代谢水 平最高,产热量最大。 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 的产热器官,其产热量可由平静 状态下的18%提高到90%。
2.散热过程的调控
(1)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皮肤的血流量对体热的散发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机体主要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来控制皮肤 血管口径,从而改变皮肤的血流量。
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皮肤血管 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表层温度降低,形成阻 热层,发挥隔热器的作用,使散热量大幅度下降, 防止体热散失; 在炎热的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皮肤 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血流量增加, 有大量热量从机体深部被血流带到体表,皮肤散 热能力显著增加,以防止体温升高。
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1.测定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2.正常值:直肠温度正常为36.9~37.9℃, 平均37.4℃,比较接近机体深部温度;口 腔温度一般比直肠温度低0.3℃;腋窝温度 一般又比口腔温度低0.4℃。 3.正常人腋窝温度为36.0~37.4℃,是可 以超过37℃的,所以遇到腋窝温度稍高于 37℃的人,在确认是否有低热的问题上要 持审慎态度。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人体的体温调节ppt课件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5)体温调节的中枢在 下丘脑,感受冷热的中枢
在 大脑皮层 。
人体的体温调节
25
2、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6)体温恒定是 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其重要
冷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散热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肾上腺
肾上腺素增加 产
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增加 热
TRH垂体 人体的体温调节 TSH 甲状腺
18
体温调节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有关神经兴奋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散热
肌肉、肝脏产热减少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 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低温麻醉
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 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 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人体的体温调节
9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人体的体温调节
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
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 过1℃
人体的体温调节
3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平衡
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是在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维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 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 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2、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
2、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指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 持续7~8h),机体的产热量较进食前额外的 增加。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 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 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以蛋白质 食物增加最多,额外产热最多。 其产生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肝脏处理蛋白 分解产物,在发生脱氨基反应时耗能增加所 致。
(1)分类:温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温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2)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分布较多的温敏神 经元和少量冷敏神经元。通过对PO/AH加温或冷却(局 部脑温变动0.1℃)的研究发现:
加温PO/AH → PO/AH的热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PO/AH → PO/AH的冷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三、体温的正常波动
正常情况下,机体深部的体温比较恒定,波动 范围不超过1℃ 。这种波动是随昼夜、性别、年龄 和环境温度而发生变化的。 (一)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呈现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黎明后开始上升, 下午2-4时最高。 这种以昼夜为周期的节律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 这种节律受昼夜节律起搏点(生物钟)的控制。 下丘脑的视上核是哺乳类动物昼夜节律的控制部 位。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 积散发的热量(KJ/h.m2)。 男性略高于女性,儿童、青年高于成年。 异常基础代谢率会发生变化,如:甲亢BMR 升高;甲低则相反。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骨骼肌产 热量增加。其产热量增加 的程度与肌肉活动强度有 关。剧烈运动时可增加 10-20倍。
4、蒸发散热
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 气态(液体汽化需要的热量),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 散热方式。 1ml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32KJ。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 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无论 外界环境高低人体皮肤、粘膜不断渗出水份,不形 成汗液,不被人察觉,与汗腺无关。 不感蒸发是持续进行的 。人体不感蒸发量约 500ml/ 日 ( 皮 肤 约 占 2/3 , 肺 占 1/3 ) 。 散 出 热 量 1160KJ。
(3)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食物氧化要消耗氧,氧的消耗量与物 质氧化的产热量之间有恒定的比例。 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 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氧热价在能量代谢的测算方面有着重 要的意义。
(4)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另外,脑力劳动时,通 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肌 紧张加强,肾上腺分泌激 素,产热增加。
机体不同状态时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 产热量(KJ/m2.min) ───────────────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2.73 3.40 8.30 9.89 11.37 17.05 24.22 24.98 42.39
(一)、散热方式
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30℃以下), 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 量约占总量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30℃ 以上),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1、辐射散热:
以发射红外线的方式传给周围环境中温度较低的物体的 散热方式(冬天取暖)。 有效面积大:辐射量大,散热快(皮肤辐射面积大)。 温差大:辐射量大,二个物体温度相等时,停止辐射。 外界温度在15-23℃,40%热量从皮肤辐射散热。 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员),因环境温度 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 热量,故易发生中暑。
第三节
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1)分布:全身皮肤、某些粘膜和腹腔内脏等处。 (2)类型: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皮温≈30℃时→冷觉感受器+→冷觉 皮温≈35℃时→温觉感受器+→温觉 (3)作用:温度感受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除
产生温觉之外,还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②发汗:
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 衣着又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 ↑,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6L/h。如全部蒸发 可带走3600KJ热量,所以供给充分水和盐(盐汽水)。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现的,∴若将 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果;汗腺缺乏(如烧伤病人) 或汗腺分泌障碍者,在热环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命。 影响蒸发的因素:a.空气湿度;b.风速
(二)神经体液因素对血管、汗腺的调节作用
1、皮肤血管运动: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寒冷→ 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 皮 肤小动脉收缩,动-静脉吻合支闭合→ 皮肤血流量下降, 皮肤温下降→ 散热减少。 高温→ 刺激皮肤温度感受器→ 交感神经紧张性下降→ 皮 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升高,皮 肤温升高→ 散热增加。
(四)其他 1、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 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 2、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可使体 温升高。 3、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 温降低,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第二节 机体的
热平衡
人体正常体 温的维持, 是在体温调 节机构的协 调和控制下, 产热和散热 过程达到动 态平衡的结 果。
恒温动物(homoio thermic animals):人和高等动 物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体内完善的 体温调节机构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意义: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 要条件。
二、深部温度和表层温度
(一)深部温度(体温, temperature ) 指胸腹腔内脏的温度(包括脑在内)。由于各个内 脏器官代谢不同,故各脏器的温度不同。肝温度最高: 38℃,脑次之,肾、胰腺较低。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血液温度,它代表了各个脏器 温度的平均值。 (二)表层温度(皮肤温度,skin temperature) 皮肤温度又称为皮肤温。 1、明显低于深部温度 2、各部位皮肤有明温度梯度 3、皮肤血管丰富,凡能影响血管舒缩的因素都能改 变皮温。
指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
RQ=1.0 →氧化糖; RQ=0.70 → 氧化脂肪 RQ=0.82→一般饮食;RQ=0.80或<1.0→长期饥饿
─────────────────────────── 物 质 耗氧量 产CO2量 产热量(营养学) 氧热价 呼吸商 (L/g) (L/g) (KJ/g) (KJ/g) (R Q) ─────────────────────────── 糖 0.81 0.81 16.4 5.0 1.00 脂 肪 1.96 1.39 37.7 4.7 0.71 蛋白质 0.94 0.75 16.4 4.5 0.80 ───────────────────────────
(二)性别(sex)
1、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2、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排卵日最低,排卵后 体温升高约1℃。排卵后体温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孕激素 的代谢产物有关。将这一基础体温的改变作为判定排 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三)年龄(age)
新生儿及幼儿体温波动较大,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 老年人代谢率降低,体温比青壮年 低。 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 环境温度的影响。
温热性发汗 汗腺 精神性发汗
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 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 (手掌、足跖除外) 位汗腺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纤维
神经 支配
刺激
意义
温热刺激
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
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 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 有重要作用。 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
(1)神经调节
2.汗腺分泌
水分:>99%
大部分为NaCl
其余为KCl、尿素、乳酸等 无葡萄糖和蛋白质 出汗分类:a.温热性出汗-由温热刺激出汗。全身出汗。 固体:<1%
b.精神性出汗-由情绪紧张,恐惧等精神因素 引起发汗,汗液见额头、手掌、足底。散热作用小。 运动、劳动时这两种发汗形式混合出现,所以散热量大。
发汗分为:
一、产热过程
(一)能量代谢与产热 1、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1)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 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2)能量的来源 :三大物质的生物氧化。 在三大物质代谢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 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55%-75%以热量形式变 为体热,其余25-45 %以化学能贮存于ATP等高 分子高能磷酸键中,以供给各种生命活动需要, 如:肌细胞的收缩,离子的转运等。但这部分 能量最终也要变为热能,用来维持体温。
3、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 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3045℃由于汗腺活动增加,呼吸、循环机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 肌紧张增加机体产生寒战(shivering)和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寒战寒战时产热增加4-5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