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介绍

合集下载

茨威格英文简介

茨威格英文简介

茨威格英文简介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茨威格英文简介,供大家参阅!斯蒂芬·茨威格简介Stephen Zweig (1881-1942), an Austrian novelist, poet, playwright and biographer. "The story of a strange woman", the novel "Heart of Anxious", memoir "yesterday's world", biography "three master" and "a portrait of a political figure."Zweig was born rich in Jewish families, youth in Vienna and Berlin to study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the futur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make roman Roland and Freud and others and deeply affected. Creative poetry, novels, drama, literary theory, biography, biography and fiction achievement is most famous.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engaged in anti-war work, in 1934 by the Nazi expulsion, exile in Britain and Brazil. Suicide in Brazil in 1942.斯蒂芬·茨威格人物经历November 28, 1881, Zweig was born in the Austro-Hungarian Empire, the capital of Vienna, Zweig's family is a Jewish businessman, rich family. In 1898, 17-year-old Zweig published the first poem in the magazine; in 1899, Zweig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In 1900, 200 poems have been published;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and Berlin for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after contact with Tolstoy and Dostoevsky's work,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of the French Baudelaire and Wei Erlun, Belgium The poetry of Versaillon.In 1901, published the first poem "Silver String", included 50poems; 1902, transferred to the University of Berlin to study philosophy; Vienna "New Freedom" published the first novel "travel", based on the "Bible "Published the" Po de Leier poetry collection "; compiled the" Versailles poetry collection ".In 1904, graduated from college, with "Tyler's philosophy" to obtain a doctorate; later "new free newspaper" editor, published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novels "Avery Kaye Valde's love", included "snow", " Travel "," love of love and love "and" miracle of life "four novels; later to Western Europe, North Africa, India, the Americas and other places travel.1907, published the monograph "Wei Lan"; 1906, the second poem "early wreath" come out; 1907, the first poem "T ai Sites" published, the following year staged; 1910, published monograph " Emil Valhallen ".In 1911, to meet Freud, and has always maintained friendship; tragedy "coastal house" came out, the following year staged; second novel set "first experience - children in the country four stories" published, included "hazy night Story "," family female teacher "," scorching secret "and" summer story "; to the youth of the embryonic period of children to observe the lust dominated by the adult world, to explore to depict the lust driven by the people The spiritual world, which became a tone of his later work, he called this novel as his "chain novel" the first one.In 1912, the only comedy "change comedian" came out, the same year staged; 1914, the outbreak of the first world war; published "letter to foreign friends."In 1916, in Mozart's house to buy the house in Salzburg; meet the female writer Friedri ch Fung · Wendnitz; created the drama "Jeremiah", the first anti-war drama in Switzerland premiere, drawn And the "Jeremiah" in the Old Testament.In 1918, published an article "believe in defeatism", the novel "shackles"; a war to Od failed; after 1919 long seclusion in Salzburg, buried writing.In 1920, with the divorced and with two children of Wendy Nick married, the creation of "three masters"; 1922, published "chain novel" of the second novel set of "tropical epilepsy patients", included "tropical madness "The strange night", "a strange woman's letter" "heart blurred" and so on, write the sexual desire of life, showing by the desire of the adult men and women controlled by the mentality, they are driven by the subconscious in the so-called " Passion of the crime ".In 1926, published in the article "rush of a quiet glance"; 1927, published the third novel collection "emotional confusion", included "emotional confusion" "a woman in life twenty-four hours" "a heart Death "and other six short stories, write the lust of old age, the heroes are through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over the people, these people in the lust of the drive or accidental blow to the soul of the tremor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flow.In 1928, he was invited to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o meet with Gorky and completed the biography of the three books: "Three Masters" (Balzac, Dickens, Dostoevsky) "The writings of the three writers" (Kahn Nova, Stendhal, Tolstoy); published by the 12 character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et "When human stars shine";1929, the historical figures biography "Joseph Fuxing"; in 1931, published "through the spirit of treatment"; 1932, historical figures biography "Mary Antonio";In 1933 Hitler came to power, Zweig moved to Britain in the following year, the same year by the Nazis expelled from the former residence, began to live in exile; his wife introduced anexiled Jewish girl Charlotte Altman made secretary; created "invisible collection "," The episode of the lake in Geneva "," old book door Mendel "," knowledge of new art "and other works;The Vienna incident occurred in 1934, the Austrian fascists asked Germany, Austria merger, was Nazi expulsion, has been exiled in Britain, Brazil.1935, "Maria Stuart", historical figures biography "Rotterdam people Erasmus victory and sorrow";In 1936, published in the medieval religious reform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biography "Castellian against Calvin"; novel "Heart of the anxious", 1940 was onto the screen.In 1937, separated from his wife, the next year friendly divorce; 1939,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Austria was occupied; lost nationality; married to Altman. In 1938, after the Austrian incorporation of Germany, he joined the British nationality, and soon left Britain to the United States.1940 by New York to Brazil, when the fascist forces rampant, the writer witnessed his "spiritual hometown of Europe," the sink and feel desperate.In 1942, he completed the autobiography of "the world of yesterday"; on 22 February, with his second wife, Elizabeth Linti (33), committed suicide both in the town of Petropolis in the outskirts of Rio de Janeiro.斯蒂芬·茨威格人物影响After the death of Zweig, the Brazilian president ordered the country to hold the state funeral. After 1945, Zweig's works firs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nd then in the Soviet Union caused a strong reaction, but in the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 seem to be forgotten. Until 1981,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Zweig,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S. Fischer pressreprinted Zweig's works, his short stories "Wonderful Night", "feelings of confusion", his writers Biography "three masters", "wrestling with the demons", his historical biography "Joseph Fuchs", "Mary Antonite" and his only novel "love and sympathy" has been published, and repeated reprint. Zweig is the most modern German language writer.。

茨威格的资料茨威格的资料

茨威格的资料茨威格的资料

茨威格的资料-茨威格的资料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1903年获博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茨威格的资料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感情的紊乱》(1927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

1938年入英国籍。

不久离英赴美。

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

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

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

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

在中学时代,他深受尼采和霍夫曼斯塔尔的影响,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离开大学后,他到欧洲、印度、北非和美洲等许多国家旅行,结识了罗丹、罗曼·罗兰、维尔哈仑等人。

旅行生活及与各国艺术家的广泛交往,丰富了他的思想,扩大了他的创作题材和作品的生活画面。

茨威格在其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财富,在诗歌、小说、传记、文学理论和批评等各个方面都蔚然成家,成就卓著。

其中以描写女性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最为出色。

一、《火烧火燎的秘密》一位单身男爵在休假地与一名年轻的已婚妇人相遇。

男爵表面上向这位女子年幼的儿子表示友好,实际上是为了接近男孩的母亲,进而达到勾引她的目的。

男孩天真地误认为男爵的友好是唯一针对他的,所以格外珍视。

但他渐渐察觉到了这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不可告人的感情奥秘。

朋友和母亲对他的欺骗使他纯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母亲终于悬崖勒马,男爵的阴谋未能得逞。

这段短暂的婚外插曲成为了母子二人之间的秘密。

在这部小说中心理分析大师茨威格将男孩的纯真、男爵的虚伪和居心叵测以及男孩的母亲。

一位已婚妇女受到诱惑时的内心骚动刻划得淋漓尽致。

1933年《火烧火燎的秘密》被拍成电影,并在纳粹制造的“国会纵火案”之后上映。

当时在街头的电影海报前,面对《火烧火燎的秘密》这个片名不少人露出会心的笑容。

在这种时间的巧合下,这部小说得以产生出人意料的非文学效果。

二、茨威格的女性小说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材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

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简介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1.28-1942.02.22),,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成功的秘诀》是他的传记名篇之一,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文字,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其著作还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狼子野心》,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一、生平经历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境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

《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杨村中学蔡虹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八年级上策文学常识茨威格简介

八年级上策文学常识茨威格简介

八年级上策文学常识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生平图片
主要作品名言代表作简介
课文分析
托尔斯泰
斯·茨威格(1881—1942),生于维也纳,奥地利着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生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着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 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主要作品
《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图片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 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作者信息拓展】茨威格介绍

【作者信息拓展】茨威格介绍

【作者信息拓展】茨威格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

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

惟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1938),描写一个瘫痪少女的恋爱和自杀悲剧。

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斯蒂芬·茨威格个人资料简介,供大家参阅!斯蒂芬·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在巴西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人物经历1881年11月28日,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茨威格的家庭是犹太商人,家境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取材于《圣经》;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1905年,发表了专著《魏兰》;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1907年,第一部诗剧《泰西特斯》发表,次年上演;1910年,发表专著《艾米尔·瓦尔哈伦》。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
柏林茨威格位于德国最西部,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欧洲文化中心,拥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

自1949年以来,柏林成为了分裂新老两极制度的代表,在德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茨威格有超过3000多年历史,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景观外,茨威格具备多元化的文化娱乐资源。

茨威格是德国电影产业的最大集中地之一,有许多优秀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和剧院。

茨威格还是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每年还有许多著名的国际文化艺术节,拥有许多优秀的国际乐队和演员。

茨威格的传统的文化也保持著较高的国际水平,每年都有许多文化活动及表演。

此外,柏林茨威格也是一座具有新古典主义特征的城市,是有许多宏伟的建筑,以及各种精美的雕像、湖泊、广场和公园组成的视觉景观。

茨威格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被延续至今,这让德国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也让柏林茨威格变得更加美丽精致。

茨威格拥有一个独特的商业文化。

茨威格金融和经济地位极为稳定,由于柏林的金融中心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以及高水平的科技和创新能力,茨威格也成为了欧洲商业中心之一。

柏林茨威格不仅有大量的外国公司在这里注册,日常文化也拥有大量的外籍人士,这使得柏林茨威格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熔炉。

茨威格简介资料

茨威格简介资料

茨威格简介资料范文一:茨威格:一位文学巨匠茨威格(Stefan Zweig)是20世纪初期最杰出的德语文学家之一,也是继海涅后最受欢迎的德国文化名人之一。

他被誉为“欧洲普遍人类的代表”。

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成长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

他早年从事剧作和诗歌写作,但是他的成名作《挪威的宾果》却是一本小说。

这本小说展示了他对人类情感和矛盾的观察和洞察。

在小说的主人公爱情的演化中,茨威格充满了关怀和怜悯,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经历的苦涩和幸福。

这也成为茨威格风格的见证。

同样的心理深度和文学价值也体现在他的其他文学作品中。

在茨威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他的犹太身份成为了他经历的两个转折点。

为了逃避战争,他和妻子前往瑞士,并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在流亡期间,他曾游走于欧洲各地。

这期间他写了许多受到读者欢迎的书籍,并成为了一个全球知名的文学巨匠。

但是,这种感人的辉煌之后是茨威格自己先前不可预见的末路。

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因逃离纳粹德国而无所去,最终流亡巴西。

在巴西国内,茨威格的流亡生涯终止了,因为他在1942年自杀身亡。

当时,他正打算回普鲁士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他无法忍受对他所爱的非人性的感官调查。

尽管茨威格的生命短暂,他通过文学成就树立了业界的标杆。

在他的生命中,他写了小说、剧本、散文和回忆录等各种文学作品,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名人和思想领袖。

他的重要性可以从他在纳粹德国时被禁止的书籍中体现出来,这些作品表明了他对本质和人性僵局的愿景和思想。

他流有道德的手法和文学造诣,引领了许多文学巨匠的发展方向。

要点分析:此范文阐述了茨威格的生平,重点集中在他的成就和贡献,用词清新优美,简明扼要,循序渐进。

写作重点突出了茨威格的独特性并成功地概括了他的主要贡献。

范文二:茨威格:一个值得学习的思想家和文化人茨威格是一个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化人。

他的作品和想法不仅在他自己的时代引领潮流,在今天也散发着巨大的影响力。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解读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解读
在这部小说中心理分析大师茨威格将男孩的纯真、男爵的虚伪和居心叵测以及男孩的母亲。一位已婚妇女受到诱惑时的内心骚动刻划得淋漓尽致。1933年《火烧火燎的秘密》被拍成电影,并在纳粹制造的“国会纵火案”之后上映。当时在街头的电影海报前,面对《火烧火燎的秘密》这个片名不少人露出会心的笑容。在这种时间的巧合下,这部小说得以产生出人意料的非文学效果。
2、《罗曼·罗兰传》也是一部思想性较高的传记巨著。作者在书中揭示了罗兰作品在人类精神世界中产生的巨大震动和深远影响。同时,作者的笔触还探及到了罗曼·罗兰的思想境界形成、发展和变化的深层原因。茨威格深刻的心理分析和精巧的艺术构思都可在其中窥豹一斑。
3、《麦哲伦》是作家侨居国外后的第一部传记小说。当时,希特勒的入侵让茨威格也沦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作家有感于麦哲伦的远大理想,着笔塑造了一个具有深刻悲剧感染力的伟大探险家形象。
小说的女主人公在情欲的驱使下,委身于一个赌徒,作品对潜意识心理的描写也很逼真,几乎是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艺术再现。
除了以上例举的两例之外,茨威格写得精彩的女性小说还有很多。《女人和景物》把沉积在梦游症女人心底的本能冲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恐惧》写一个女人偷情被人发现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作者把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心灵,都活生生地猎取了,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还有《姐妹楼》、《夜色朦胧》、《埃里卡之恋》等等,都是彰显着茨威格特色的优秀短篇幅小说。
二、茨威格的女性小说
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材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在掩卷之后,读者的面前栩栩如生地浮现了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

茨威格

茨威格

“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
奥莉维亚· 德· 哈维兰 (1916年——) 琼· 芳登的姐姐 《乱世佳人》中扮演 善良贤淑的 梅兰妮
赏 析:C太太从苏格兰有钱的乡绅世家嫁入名门
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四十岁开始孀居,生活变得“空 虚寂寞”、“令人恹闷欲绝”,她表面保持平静,其实 充满“令人难受的、象是一阵胀塞胸臆的恶心似的内在 空虚”,这种压抑使她格外地渴望激情,她希望到“一 处人生巨轮旋转得最为迅速的地方”,以“欣赏别人情 感激荡”填补自己人生体验的缺乏。当她被一双充满狂 热激情的手吸引,继而被手的主人秀气、充满孩子气的 无助的脸激发出强烈的母爱,再到转化为不顾一切的情 爱,女主人公的激情迸发犹如火山喷发,无法自控。这 个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疯狂故事其实是长期压抑下的 必然的激情爆发。 C太太:“只有从来不曾有过激情的人,才会在一生 中可能出现的唯一瞬间,表现出这般雪山突崩、这般狂 风乍起似的激情:多少年废弃无用的生命力忽然倾泻出
因为她不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把深沉的、痴情的爱,写 得那样崇高,“真是一部惊人 的杰作”! 高尔基:“你写得真好! 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 由于她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心曲 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 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不 知道有哪一位作家,能用这么 一种对于女人无限尊重而且体 贴入微的态度来描写女人。”
活的矛盾,及其对女性造成的困惑。情欲的影响 使道德举动更人性,道德引领使情欲最终归属于 崇高情感或社会规范之下。目的是 促进人们道德观念与精神面貌的更新与提高。
为什么茨威格对 女性倾了格外的关注?
茨威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血统的资 产阶级家庭。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作 为一名知识分子,特别是作为一位富有同 情心、性格内向而感觉敏锐的艺术家,他 痛切地感受到经济的萧条和道德的沦丧给 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的不幸。 女性在社会、婚姻、家庭中往往处于不 受尊重与无可安慰的处境。因此,展示女性 的情感天地、生活遭遇,同情她们的不幸, 赞美女性的馈赠和牺牲,就成了茨威格小 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茨威格

茨威格
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第一部反战剧在瑞士首演,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1918年,发表文章《信奉失败主义》、小说《桎梏》;一战以奥德失败告终;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创作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深受人道主义的滋润,受到尼采、泰纳、罗曼·罗兰、斯特拉奇和弗洛伊德等的影响,深入传主的内心世界,细致人微地展现传主心理的发展与变化。[5]
4
人物影响
编辑
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民众,不久前曾踊跃参加这位作家的朗诵会,这时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灵车后面为他送葬。巴西政府决定把茨威格生前最后几天住过的那幢坐落在彼特罗波利斯的别墅买下来,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
茨威格的小说有个鲜明的特点,即他的小说带有—种戏剧的味道。无论是《二十四小时》中年轻赌徒的手、《月光胡同》里那寒光闪闪的匕首,还是《陌生女人》那隐隐绰绰的反复出现的白玫瑰,无不具有戏剧的夸张和悬念性质.而作品中大段甚至整篇的人物独白,正是戏剧的表现形式。[3]
传记
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主要是两大部分,一是以《世界的建筑师》为总题的文学家传记,其传主有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菜斯特、尼采、卡萨诺瓦、司汤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些人大都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响当当的文学大师,今天放眼这个名单,几乎就是一部19世纪的欧洲文学思想史。二是一系列历史人物传记,其中包括四百年前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拍案而起、反抗宗教改革家卡尔文思想统治的瑞士勇敢学者卡斯特里,16世纪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和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内特等。无论是叙述传主的生平,还是评价其地位与功过,不管是刻画其心理与行为,抑或是描述其命运与得失,都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肯定自由理念和人道情怀,抨击思想禁锢和专制独裁,表达了茨威格爱人类、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茨威格

茨威格

作品 :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折点》)《一个陌生女 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 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 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位师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 《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 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等一些 极好的作品。 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 闪耀时》)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夫 ·托尔斯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普拉斯特的春天》:一个通过出卖肉体跻身 上流社会的女人,因为参加赛马会的新衣服没 有做好,担心自己不能成为焦点,于是赌气不 去,事后又后悔,于是伪装成农家女,偷偷赶 往现场,结果遇到了一个穷学生,重新尝到初 恋的感觉的经历。 •《相同又不同的姐妹》:两个虚荣好斗的贫家 双胞胎姐妹,姐姐做了政妓,风光无限,大家 都爱她。妹妹见被抢了风头,大怒,赌气做了 修女。政妓妒忌修女妹妹吸引了她的情夫,于 是找人诱奸了妹妹,把她也变成政妓。
小说:《最初的经历》 《马来狂人》《恐惧》 《感觉的混乱》《人的 命运转折点》《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象棋 的故事》《一个女人一 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危险的怜悯》等; 传记《三位大 师》《 同精灵的斗争》《三个 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等。
作品赏析:
小说部分:
•《夜色朦胧》:一个少年在夜色朦胧中和一个 神秘少女度过了一个销魂荡魄的夜晚,但始终不 知道她是谁。他一直以为是他的二表姐,为了看 她一眼以至于从树上摔下折断腿骨,在他卧病养 伤时,神秘少女才露出真面目,原来她不是自己 的二表姐,而是自己想也没想过的自己的三表姐。 作者用印象主义手法描绘出朦胧夜色中的花园和 令人目迷神眩的幽会。 •《贵妇失宠》:描写法国大革命时,一位曾掌 控国家大权的贵妇突然没落后的心理过程。

茨威格的生平和创作

茨威格的生平和创作

茨威格的生平和创作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1917),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

早期诗集《银弦》(1901)和《往日的花环》(1906)深受法国印象主义和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的影响。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1920),为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罗曼·罗兰》(1921);《同精灵的斗争》(1925),为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和尼采作传;《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为托尔斯泰、斯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约瑟夫·福煦》(1929);《精神疗法》(1931),为催眠术发明者梅斯默尔、“基督科学”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作传;《玛丽亚·斯图亚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败》(1935)。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说集有《最初的经历》(1911)、《马来狂人》(1922)、《恐惧》(1925)、《感觉的混乱》(1927)、《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解读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解读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 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 点的两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 国人斯科特。
1910年6月,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 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 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 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 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 “去争取国家的 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 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
听读课文,理出文章的主要事例
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 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 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 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 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 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请据此为文章分段
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 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 2、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 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3、南极是世界上 Nhomakorabea干燥的大陆。
4、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 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 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 人风,冰缝,白色沙漠,移动的岛屿、雪盲 。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 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 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 好奇的拜访。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 而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 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 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简介(1):斯蒂芬·茨威格(1881。

11。

28至1942。

2。

2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茨威格简介(2):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茨威格简介(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奥地利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简介

奥地利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简介

奥地利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简介茨威格是奥地利非常有名的作家,他非常擅长写小说以及人物传记,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茨威格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茨威格的简介茨威格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对于小说和人物的传记等方面十分的擅长,同时也可以进行戏剧诗歌以及散文等方面的创作,这位出自于奥地利地区的伟大作家十分擅长描述一个人的内心冲动等感情,具有非常强大的煽情能力。

茨威格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的时间在1881年,他的家庭是首都中一个比较赋予的犹太人家,从小他就非常喜爱文学方面的创作,在十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在杂志上公开自己的一首诗歌,一年后在中学成功完成学业,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他已经有两百多首公开发表了,开始在维也纳以及柏林研读哲学和文学方面的致使,后来又开始阅读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同时也会对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进行研读和翻译。

后来他相继发表了许多重要而出色的作品,在茨威格简介中可以了解到。

他在1911年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又将许多悲剧以及小说作品出版,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他很快就到了英国居住,而纳粹也不允许他再居住在自己的家乡,从此后开始过上一段流亡的日子。

1838年的时候他成为一名英籍奥地利人,第二年的时候和妻子离婚后很快又再次走进婚姻,可是在1942年的时候却和第二个妻子同时服食毒药自杀身亡。

茨威格的成就茨威格作为一名很有名气的作家,在写作上他有着很大的成就。

茨威格的成就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有小说、传记以及戏剧方面的成就。

茨威格的小说一般都是直击人物的内心的思想,通过一些事情将这些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关于情感的描写茨威格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最初的经历》都是十分受读者喜欢。

其中他的一部作品还被选入教科书中,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的作品所给人带来的启示以及感染力。

茨威格的作品写的都很实在,虽然他强调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可是表达出来的内容都是通俗易懂的,让读者很容易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且还会带给人一定的启示以及积极的因素,所以他有着许多忠实的读者,这也是茨威格的成就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芬·茨威格简介:开放分类:外国文学、人物、作家、奥地利、小说家目录• 【作家简介】• 【作家的人生经历】• 【作家的文学历程】• 【作家死因的解释】【其他译名】斯台芬·茨威格,斯台凡·茨威格,简称斯·茨威格或茨威格。

【作家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作家的人生经历】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2月28日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面的多、很有教养、钢琴弹的非常出色,书法清丽,会说法语和英语。

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金融世家,从小就说意大利语(这些对于茨威格的语言和文学上的天赋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茨威格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

在这样一个上流的幸福家庭中,优裕的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茨威格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1903年获博士学位。

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

当然,《夜色朦胧》是最有趣的。

此外,他还喜欢写宫廷蜚闻,比如玛丽·斯图亚特,还有他的公主们玛丽·安托内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

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

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

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

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感情的紊乱》(1927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

1938年入英国籍。

不久离英赴美。

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

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

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

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

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

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

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

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

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年)、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年)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

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其他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看不见的珍藏》,《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巧识新艺》,《旧书商门德尔》,《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等。

《伟大的悲剧》选入中学课本.【作家的文学历程】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年)和《早年的花冠》(1906年)、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年)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年)、《海滨之屋》(1912年)和《化身戏子》(1913年)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年),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年)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接着,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年)。

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自画像的名手》(1928,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精神疗法》(1931,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病学者弗洛伊德),《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年)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年)等。

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另一方面是小说。

《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于1938年。

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月光胡同》(1922年)、《看不见的珍藏》(1927年)等等。

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揭露“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

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4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

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

1942年2月23日,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

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

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年),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作家死因的解释】1942年2月23日突然传出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南美巴西服毒自杀的消息。

近四十年来,德国文学的研究者纷纷探讨这位作家的死因,提出种种疑问,作出种种解释。

为什么茨威格会走上这条绝路?莫非他流亡国外,生计无着,穷愁潦倒?抑或看不见前途,悲观绝望?希特勒上台前,茨威格便看出法西斯包藏祸心,绝非善类。

1933年法西斯分子上台不久,便制造了国去纵火案,企图向全世界证明,国际共产主义,也就是世界犹太主义,阴谋颠覆德国政府,是德国人民的死敌。

可是法西斯弄巧成拙,明眼人全都看清了这次大火的秘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