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基础读图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详细]

六枝特区湘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七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1)(一)交通位置 (1)(二)开发概况 (3)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 (4)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4)(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4)(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5)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5)一、自然地理 (5)(一)地形地貌 (5)(二)气象及水文 (6)二、地质条件 (6)(一)矿区地层 (7)(二)矿区构造 (8)(三)含煤地层 (8)三、水文地质条件 (10)(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0)(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1)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 (14)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5)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6)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 (17)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7)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7)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7)结束语 (20)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为了深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煤矿企业能预防和避免矿山水害隐患威胁,我矿开展了井田范围内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湘发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主要水患情况,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探放水技术规范》、《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等,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湘发煤矿为整合矿井,整合规模为150Kt/a,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湘发煤矿位于六枝特区中寨乡镜内.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0021120055870),湘发煤矿开采标高+1470~+1100米,矿区面积0.7941千米2,倾向宽约1.2千米(平均),走向长约0.7 千米(平均).矿区范围由以下8个拐点圈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湘发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区内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矿区公路距中寨乡0.5千米,距六枝县城70 千米,距水黄公路2.5 千米,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二)开发概况区内采煤历史悠久,井田内以小窑为主,主要开采1号、3号、7号煤层,斜井或平硐开拓,开采时以独眼井居多,其开采深度较浅,开采相对深度约在50-80米左右.主要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以采掘民用煤为主,部分开采后以原煤销售.随着矿业秩序的好转,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井口被填充,已无法进入调查.老窑主要在井田浅部分布,由于开采时间较早,开挖范围较小,巷道断面不大,并且基本被表土及顶板垮落封填,没有空间存积大量的水.原湘发煤矿老系统编号LY3号,主采1号、3号、7号煤层,1号煤层开采下限标高+1410米,采空区积水在2012年掘进111运输石门时已经采取了探放水措施,排出积水29376米³左右,排水时间约为8个月之久,现在已没有积水威胁;3号煤层回采时顶板随采随落,开采时间已经6年,采空区现已全部垮实,无积水威胁,在掘进111运输石门及1135底板抽放巷探放水施钻时可以证明;7号煤层开采面积较小,仅在风井和主井之间布置了一个采煤工作面,走向长约为60米,倾斜长80米,面积5000㎡,其积水在2010年布置1702专用回风巷掘进时已经探放完,排出积水约4600米³,现还有小量的老窑水涌出,主要补给水源来自大气降水.现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均布置在7号煤层底板岩层中,距7号煤层法线距离20米,该三条井筒在+1320米标高用联络巷贯通形成系统.然后在主斜井和副斜井内+1415米标高布置运输石门和轨道石门揭穿最上面的1号可采煤层,同时在回风斜井内的+1450米和1415米标高布置回风石门揭穿1号煤层,最后在各石门揭穿煤层的地方分别布置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该方案的工作面回风巷运料是通过回风巷与轨道石门之间的轨道斜巷完成,在轨道斜巷上口安设调度绞车提升材料.后期开采二采区时,在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井底分别向前掘进石门揭穿7号煤层,然后在7号煤层顶板和3号煤层底板之间布置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大巷到矿区的5号拐点边界后,再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3条下山开拓二采区,该三条下山布置在3号煤层和7号煤层之间.三、工作依据及工作情况我矿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14497-1993)、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等规范要求于2017年2月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和收集矿山开采的相关资料.现已完成矿区及周边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利用矿井地质地形图及采掘工程平面图,编制完成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1、初步查明该矿浅部已知老窑采区情况,并把采空区边界标注在井巷工程平面图之上.2、对相邻被整合矿井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了收集,并与该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进行统一绘制,为矿井今后确定防水保安煤柱尺寸,确定探防水线及工程布置提供参考.3、收集井下采掘工程中已揭露构造情况等,为分析该井主要充水因素及确定该矿水文地质类型提供依据.(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1、2011年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对我矿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42队编制的《普朗煤田黑拉嘎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精查)》.3、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所编制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湘发煤矿(原二号井)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一、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区内属云贵高原低中山地形,区内地形为反向坡,西低东高,地形较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的7拐点附近;区内相对标高差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二)气象及水文1、气象区内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日照较少,有冰雹、暴雨等灾害天气.一般1 1月至次年2月多雾及凌冻.年均气温14~16℃,其中7月气温最高(34.3℃),1月气温最低(-5℃);年平均降水量1400米米,区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一般6~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在160 米米以上,11月至次年2月平均降水量较小,仅30米米,全年降大至暴雨10~15天,日最大降雨量为140米米.区内年平均蒸发量为1183.2米米.矿区风向主要为北东向,年平均风速2.4米/s.2、水文根据储量核实报告批复,矿区属以基岩裂隙水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二、地质条件区内属云贵高原主高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外的平地;区内相对标高约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东至西,流经矿区中部.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空间不发育,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一)矿区地层本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至三叠系下统永镇宁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含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组内连续沉积,厚度504米,含煤35-38.煤系中灰岩有规律地分布,大多是良好的标志层,对煤层对比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三叠系下统(T1)飞仙关组(T1f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等,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组内连续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525-630米,平均580米.主要为灰绿色及紫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岩,中夹薄层钙质泥岩及泥质灰岩;上部为紫色、黄灰色粉砂岩及灰色灰岩,中部为灰色粉砂岩,灰几深灰色灰岩,下部为黄绿色薄层粉砂岩和泥岩,间夹厚层状灰岩数层.含克氏哈类动物化石.出露矿区中部.永宁镇组(T1yn)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及泥灰岩,下部为灰色灰岩,局部夹鲕状灰岩和泥灰岩.厚约240米.出露矿区东部.3、第四系(Q)分布广泛,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0-20米.主要分布于煤系地层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矿区构造矿区区域地址构造位于毛口背斜北东翼黑嘎啦井田.矿区内发现F1断层,F1倾向北东,倾角50-70度,断距25-30米,为正断层.矿区地层走向70-80度,倾向南东,倾角18-25度,一般23°;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另外建井过程中新掘出两条新断层F2、F3,落差约5米.(三)含煤地层1、含煤岩系区域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平均厚度504米,含煤22—39层,可采及局部可采15层,煤层平均总厚度39.97米,平均厚19.87米,含煤系数7.92%;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29.6米含煤系数5.87%.2、可采煤层及煤岩特征矿区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有1、2、3、4、6、7、15、18、19、20、21、22、28、29、30号煤层.湘发煤矿矿区主要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为1、3、7、28号煤层,2、18、19号煤层局部可采.就矿区内主要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属较稳定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煤层厚度1.35-1.50米,平均1.40米.顶板岩性泥岩,富含动物化石.强度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底板:底板含根部植物化石泥岩.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矿区内煤层厚0.67~0.91米,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为局部可采煤层.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深灰色,结果细腻,常含黑色炭质粉屑,偶尔可以找到个体细小的腕足类动物化石.底板:底板为粉砂岩.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较稳定,矿区内煤层厚度1.62—1.88米,全区可采.顶板:顶板以砂岩为主,偶见腕足类化石.底板: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及泥岩此之.7号煤层:为区内主要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厚度2.40~3.20米,平均2.60米,上部结构均一,下部条带状构造发育.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泥岩,以腕足类为主的海相动物化石丰富.底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岩.18号煤层:黑色,油脂光泽,性脆,内生裂隙较发育,矿区内局部可采,厚度0.26~0.70米.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底板以泥岩为主.矿区内局部可采.19号煤层:黑色,半暗型,多呈片状或薄层状.厚度0.15~2.55米.矿区内局部可采.28号煤层:黑色、褐黑色,半暗型,油脂光泽,细条带结构.矿区内煤层厚度稳定,0.80~1.30米,平均1.00米.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浅灰色泥岩、粘土岩.矿区煤层内较稳定.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包括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二叠系上统飞仙关组中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碳酸盐岩分布区基岩裸露及半裸露,地表岩溶洼地,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碎屑岩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其间出现2~3次峰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流量开始逐渐递减,到次年三、四月份降为最低值.区域内龙潭组煤矿床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砂、泥岩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岩性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含水性及导水性弱差,成为煤矿床深部下煤组煤层与茅口组灰岩强含水层间较厚隔水层.(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属云贵高原主高山地形,北西低,南东高,地形陡,海拔一般在1400~1700米之间,最高标高1743.5米位于矿区东部边界外的山峰,最低标高1418.2米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外的平地;区内相对标高约325.3米,为切割较深的高原侵蚀地貌,冲沟发育,高山与沟谷呈带状分布,植被不发育,岩石风化程度高.区内无大的地表水系,仅发育小溪沟,溪沟水流向东至西,流经矿区中部.矿区内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空间不发育,地下水水位、流向基本与地形一致.含煤地层与上覆及下覆含水层间均有较厚的隔水层,区内构造复杂程度中等.1、矿区地层含水性、隔水性(由新至老)(1)第四系(Q):弱~中等孔隙含水层岩性为砂土、碎石土、粘性土等,含孔隙水,含水性弱~中等,接受降雨补给条件.泉水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大多在旱季干涸,多分布于沟谷低缓地带,出露于矿区中部.(2)飞仙关组(T1f):相对隔水层上部岩性主要为紫色、灰紫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中夹1~3层灰岩或泥质灰岩.厚156~198米.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具隔水性.出露矿区南部及东部边界附近.中部岩性主要厚层状灰岩,中夹1~2砂岩或粉砂岩.全层厚45~85米,地表裸露,富水性中等.下部主要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细砂岩、夹鲕状灰岩及泥质灰岩.上部以细砂岩为主,中部为钙质粉砂岩,底部为泥岩、粉砂岩,厚150~190米.该段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外,富水性弱.出露于矿区中部.(3)龙潭组(P3l):弱裂隙含水层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全层厚470~520米,平均厚504.63米.该组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和其夹的灰岩层局部有溶隙水,大部分地带被第四系松散物覆盖,接受第四系孔隙水、裂隙水补给,补给条件良好.该组常年有间歇有水的沟溪经过,煤矿开采时局部地带可能要受河水或沟溪水渗入、灌入等影响,含水性弱.(4)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相对隔水层岩性为玄武岩,深灰色,致密坚硬,含水性弱.为较好的隔水层.出露矿区外.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断层规模小,一般不会造成强含水层与煤层的连通,对煤矿床够不成危害.3、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原有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的生产矿井1个,即原红四井煤矿.主要出水形式为顶板淋水、滴水,底板及两帮渗水.区内老窑较多,开采垂深一般在30米左右,老窑中积水较多,老窑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4、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区内无大的河流、水库、池塘等地表水体,仅发育小溪沟.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含煤岩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井内冲沟发育,旱季无水,雨季山洪暴发时冲沟中的水,一部分沿地表自然排泄,另一部分渗入龙潭组含水层中.老窑积水因自然排水条件差,硐口多已封闭,在开采中突水的可能性较大,水力联系密切,在开采中应做好探放水工作,注意留设防隔水煤(岩)柱.5、矿井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由于背斜南翼煤层较陡,煤层开采自然放顶后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3)断层破碎带当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4)老窑采空区区内沿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开采深度或深或浅的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矿井涌水量构成分析1、原湘发煤矿根据核实报告涌水量:正常涌水量10米³/d,最大涌水量20米³/d.2、原红专四井煤矿据核实报告涌水量:正常涌水量为5米3/d,最大涌水量为10米3/d;3、矿井涌水量预算原湘发煤矿、红四井煤矿3号煤层采空区约为29000米2,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米3/d,矿井预计正常涌水量为:Q = F×KFQ—矿井涌水量(米3/d), F—预算面积(米2),KF—单位面积含水率(米3/ 米2).因此KF = 1.03×10-3米3/米2矿井预算面积为794100米2,矿井预计正常:Q正常= F×KF=794100米2×1.03×10-3米3/米2=817.9米3/d=34 米3/h矿井预计最大涌水量:Q最大=2.2×F×KF=2.2×817.9米3/d=1799.4 米3/d=75米3/h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1、地表冲沟水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2、第四系孔隙水矿山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广,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3、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但在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发现有钻孔漏水现象;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根据普郎煤田黑拉戛勘探区煤矿地质勘探报告》:顶底板岩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来源,虽然岩层富水性弱、主要是一些裂隙水及数层灰岩岩溶裂隙水,但在局部岩溶发育地段,发现有钻孔漏水现象,今后开采时注意,以防突水.4、小煤矿、老窑采空区积水通过对湘发煤矿(整合)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矿井内无大的河流、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区内小煤矿、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主、风井井筒内接近地表区域主要为顶板淋水、滴水;底板及两帮渗水,雨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湘发煤矿(整合)矿床属于以基岩裂隙及老空区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的煤矿床.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区内煤层赋存于较厚的隔水层中,强含水层如永宁镇组、茅口组等对煤矿开采可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区内断层较少,据原核实报告及煤矿实际生产所得资料,断层导水性较差.本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覆盖在煤层之上的第四系松散物或滑坡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含煤地层的风化裂隙水及其间夹的灰岩层溶隙水、小煤矿积水溪沟水.综上所述,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1、由于大气降雨直接影响到井下涌水量,故井下排水系统除按设计要求外,还应随着井下揭露面积的不断增大,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大排水设备,否者会造成淹井事故.2、因该区浅部老窑采空区范围无法考证,故老窑采空区积水对该矿开采浅部煤层安全威胁较大,如不加强探放水工作,就可能发生井下安全事故.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该矿防治水工程难度不大,因煤层上下岩层不是含水层,均为隔水层,由于浅部和周围的老窑积水是该矿未来开采背斜西翼浅部煤层的主要威胁,在防老窑水方面,详细了解老窑采空区范围方面有一定的难度.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本矿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在今后生产中除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外,还要根据该矿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加强以下防治水工作.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二、因该区普查最终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不足,井田地质报告提供的涌水量资料可靠程度较低.故今后生产中应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作好编录,以便为指导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水文地质依据.三、加强老窑采空区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探水范围,按要求把探水线标注在井巷工程平面图上.本次虽对浅部老窑采空区进行了调查,但是由于该区煤炭开采历史久远,目前暂无法对全部老窑采空区范围彻底调查清楚.故目前井巷工程平面图上标注的探水范围不是唯一边界,该矿必需根据井下实际揭露情况确定防治水工作.同时仍需进一步继续加强老窑采空区的调查工作,并根据新调查结果及时调整探水范围.四、尽量查清老窑采空区情况,并应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年第28号令《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要求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具体尺寸达到: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参照下例经。

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第一篇: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简介(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反映某地区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转化及其动态特征的地质图件(主要表示地下水类型、产状、性质及其储量分布状况等的地图)。

是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

水文地质图按其表示的内容和应用目的﹐可概括为3类﹔反映某一区域内总的水文地质规律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

以区域内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为基础﹐综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水量﹑动态变化等特征﹐以及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

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常小于1﹔10万。

比例尺不同﹐则图的内容﹑要素详简不一。

为某项具体目的而编制的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如地下水开采条件图﹑供水水文地质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等。

这类图的内容以水文地质规律为基础﹐同时又考虑应用目的的经济技术条件。

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多采用大于1﹔10万的比例尺。

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质要素的水文地质图。

例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

国际上较早出版的水文地质图是1923年苏联的﹒﹒伊利因编制的《苏联欧洲部分潜水图》(1﹔2500万)。

1960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水文地质图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编制欧洲水文地质图﹐并于1962年开始编图工作。

1962年9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发表了《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196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自1970年开始按国际分幅陆续出版。

中国第一幅《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1﹔300万)》于1957年由地质部编制出版。

50年代以来﹐先后编制了不同地区﹑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约 500余幅。

1979年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其中包括全国性图﹑地区性图﹑分省性图等68幅﹓并附有剖面图﹑立体图等。

1987年该所又编制出版了《中国水文地质图(1﹔400万)》﹐并附有说明书。

水文地质图,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多为野外调查和实测的结果,中、小比例尺图多根据普通地质图及其它相关资料编绘。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图件与地质报告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图件与地质报告
库等 ) 及水文观测站 ; 控 制 性水 点 。其 四 , 溶洞 、 暗河、 滑坡 、 塌 陷 及积水情况等。其五 , 地下水水质类型及主要水化学成 分, 矿 化 度等。
胶结类 型、 风化程度 、 空 隙的发育情况等 , 从而为划 分含 水层和 隔水层提供 地质依据 。此外 , 对煤层也应加 以重点论述。
尺和要求取舍 , 原 则 上 既要 求反 映 尽 可 能 多 的 内容 , 又 不 能 使 图 面负担过重。
单独编制矿 区水文地质报告。 编 制水 文地质报告时 , 一般是 先检
查 整 理 原 始 资 料 ,再 在 综 合 分 析 原 始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编 制 各 种 图 件、 表格 , 最 后 编 写文 字 说 明书 。
1 矿 区 水 文 地 质 图件
水 文地 质 图件 反 映 的 内容 和 表 现 形 式 ,主 要 取 决 于 编 图 的 目的 、 矿床( 井) 水 文 地质 类 型 、 矿 区水 文 地 质 复 杂 程 度 以及 水 文
工作 量 、 工 作 方 法 及 其他 必 要 的说 明。
2 - 2 区域 地 质 条 件
和 井田( 矿井 ) 三种基本类型。 图件 比例尺按 不同工作 阶段 的要 求而定 。普查阶段通常采用 1: 5 0 0 0 0 —1 2 5 0 0 0或 1: 1 0 0 0 0 : 详
查阶段采 用 1: 2 50 0 0~1 : 1 0 0 0 0或 1: 50 0 0 ; 精 查 阶 段 采 用 1: 1 0 0 0 0 ~1 : 5 0 0 0 : 矿井生产阶段采用 1: 1 0 0 0 0 ~ 1 2 0 0 0 。 综 合 水 文 地 质 图 主 要 反 映 的 水 文 地 质 内 容 还 有 以 下 几 方 面: 其一, 含水 层( 组) 和 隔水层( 组) 的层位、 分布、 厚度 、 水 位 特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
(8)求某一过水断面的流量; (9)含水层的结构变化(含水层厚度的变化)、 透水性质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统测时间不要太长; (2)勿在雨后或大量抽水后测水位; (3)天然水体没有水面标高; (4)水位点要足够多、均匀、埋深测量正确; (5)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穿过
地表水体、沼泽、湿地; (6)插点时在地形坡度变化最大方向插; (7)泉的埋深为零; (8)水位资料不足的地区用虚线连接(推断); (9)异常点剔除。
4.4 地下水动态特征 地下水的多年动态,整体变化趋势(下降、
上升、周期变化等),也可能有分区性。 地下水的年内动态,最高水位、最低水位,
及出现的月,年变幅。 动态曲线图,动态分区图。
4.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几种类型,描述各种类型的特征、分布。解
释其成因。
5 地下水资源评价
5.1 地下水量评价
分布在河床、河漫滩。主坝下游为砂、卵、砾 石层,快到下黄壁以东为砂砾石层
3.2 地质构造
区域构造(区域构造图)。
4 水文地质条件 4.1 含水层与隔水层 4.1.1 含水层
(1)全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 在河漫滩)
(2)更新统孔隙潜水含水层。两套含水层: 其一,是红色粘土卵砾石层;其二,是卵砾石、 砂砾石层。
给出计算公式和参数的数值,写计算结果,计算的 过程不写
降雨入渗补给分三个区:河北区入渗系数0.1,河 南区入渗系数0.25,河床和漫滩区入渗系数0.4。
河流入渗量:Q1=2000m3/d,Q2=0m3/d。 侧向流入、出量:K值,北部5m/d;东部50m/d; 西部20m/d;南部20m/d;其他5m/d。含水层厚度取 15m。
③ 一些影响地下水水质、水量的人工现象 如矿井、灌渠、水库等在不使图幅负担过重的 情况下,选有意义的用简单符号表示到图上。

水文地质基础实习报告--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水文地质基础实习报告--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实习I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5.总结潜水等水位线图上所揭示的各种水文地质信息。(空间不够可另附纸)
实习II编制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绘制承压水等水压线图的基本方法。
2.学会读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1.根据图Ⅱ─1资料,绘制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等水压线图(等水压线间距取5m)。
2、主大纯、张人权等, 1995,《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3、任天培等, 1986,《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4、于开宁、刘金峰, 1998,《水文地质学》石家庄经济学院。
5、沈照理, 1986,《水文地球化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6、国家地质总局, 1975,《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及规范》地质出版社。
Al3+
合计



Cl-
SO42-
HCO3-
NO2-
NO3-
合计
总计
水化学类型:
分析审核
水样编号:12取样地点:河北某地
分析编号:012钻孔或井编号:W15
自地面到水面:5m取样日期:2000年3月15日
取样深度
自水面到取样处:1m分析日期:2000年3月16日
物理性质
其它项目
水温(℃) 41.5气温(℃) 8
2.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确定这两个水样的水化学类型。
说明:以上内容均表示在表III—1和表III—2中。要求表格填写整洁、清楚。对计算结果要进行检验。
III—1水化学分析报告表
水样编号:10取样地点:河北某地
分析编号:010钻孔或井编号:W13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

水文地质图及报告PPT课件
插气象要素图
第7页/共23页
2.3 水文 滹沱河:发源地、流域面积、平均、最大、 最小流量、季节性还是常年性河流,在本区 的位置; 黄壁水库:从指导书中摘录与水文地质有 关的内容; 2.4 经济概况
第8页/共23页
3 地质条件 3.1 地层 3.1.1 元古界
(1)下元古界滹沱群(Pt1H) 东冶组
大气降水入渗,描述包气带的岩性、厚度, 地下水位的埋深,地形,植被等。以说明是 否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不及。
地表水,河流流量,季节性,河床岩性, 以说明补给特征。
地下水侧向径流的位置。
第14页/共23页
(2)径流 地下水径流,根据地下水位线图描述(附
等水位线图)。 工作区地下水的整体流向,局部流向,降
第17页/共23页
蒸发量计算:
蒸发强度:
E0 (1
S S0
)n
E0——水面蒸发量,1500㎜; S——地下水实际埋深(m);取;
S0——地下水极限埋深(m),取3。 n——系数,取2。
5.2 地下水质评价
本次实习只进行农田灌溉水质评价。评价盐害、 碱害、盐碱害、综合危害。
对每个水样进行计算,对照标准评价。
第11页/共23页
含水层描述的内容:
(1)层位(地层时代),含水层岩性;
(2)含水层的厚度及埋藏条件(顶、底板的埋 深);
(3)含水层的分布范围(包括出露的和埋藏 的);
(4)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
(5)地下水位特征(水位的变化范围,水位埋 深的变化范围);
(6)富水性(渗透系数或导水系数的变化范围, 单井涌水量,单位涌水量);
1黄壁庄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2黄壁庄地区地下水等水位线及等埋深线图3黄壁庄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图第20页共23页在编写报告过程中在用到每个图时必须对图进行必要的文字说明

读水文地质图

读水文地质图

实习V 读水文地质图一、实习目的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二、有关基本知识1.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情况及其与自然地理和地质因素相互关系的图件。

它是根据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绘制的。

通常由一张图(主图)或一套相同比例尺的辅助图件来表示含水层的性质和分布、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化学成分与涌水量等。

主图是为对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建立总的概念而编制的反映主要水文地质特征的综合性图件, 即综合水文地质图。

辅助图件则包括基础性图件(如地质图、地貌图、实际材料图等)、地下水单项特征性图件(如潜水等水位线及埋深图、承压水等水压线图、水化学类型分区图、地下水储量分区图等)以及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供水水文地质图、矿区水文地质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地下水开采条件分区图等), 一般是小面积大比例尺, 针对某一方面或某一项自然改造利用而编制的图件。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由平面图、镶图和剖面图组成。

平面图为主图。

镶图是在条件复杂的地区, 为减轻主图负担弥补其不足而编制的, 其比例尺要比平面图小。

剖面图则是用以反映调查区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变化规律, 如含水层的结构特征。

其走向应选在穿过地貌变化最大、横切所有含水层的方向。

尽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水点结合起来。

原则上水平比例尺与平面图相同, 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 但不能使地形严重失真。

2.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指有关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变化等条件的概括。

一般包括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情况、水质、水量、补给、径流与排泄等条件。

这些条件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而变化。

因此, 实际上它包括了影响地下水各方面的因素的总和。

3.气候条件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

根据其年平均温度可分为:热带(>25℃)、亚热带(25℃—15℃)、温带(15℃—5℃)和寒带(< 5℃);根据其水份状况可分为:湿润(降水量>800mm)、半湿润(800—500mm)、半干旱(500—250mm)、干旱(<250mm)。

水文地质(PPT)

水文地质(PPT)
正确的计算未来井巷及采区的涌水量大小,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它对煤田的技术经济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是开采设计部门选择采掘 方案,制定疏于措施,确定排水设备的主要依据。
一、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岩层必须透水 必备条件 沿水流方向具有水位差
地下水的运动条件
运动速度及水量 水力坡度 =(H1-H2)/L
地表水防治
堵塞通道 河流改道 铺整河床
井下防治水 老容积水的探放 :采空区,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充满了大量积水。
其特点: 一般积水范围不明(特别是一些老矿井),串联关系复杂、水量大、酸性 强、水头压力高、危害大。 要隔离积水需保留大量的安全煤柱,一方面影响资源的回收,另一方面, 由于资料不清、范围不确,可能引起积水的突然涌出,酿成灾害事故。 因此,探故老窑水是采矿工作中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措施,是探明可采边界 和安全开来的主要手段。
程,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包括内陆循环、海陆循环、海洋循环。
水的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意义 a.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地进行着 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大气
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 水之间相互转
化,使水资源
形成不断更新 的统一系统。
二、含水层和隔水层
自然界中的岩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并经历了后期多次构造 运动与各种地质构造改造,因而发育了许多不同成因,不同方向,不同规 模的空隙。
二、井筒涌水量计算
潜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系指井筒开凿在潜水含水层中,并打穿含水层到隔水底板; 自流水完整井涌水量计算: 系指井筒开凿在自流水含水层中,并全部揭露含水层;
巷道涌水量预测方法:
第三节 矿井水的防治
——以防为主,法治结合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东王村水文地质读图报告

水文地质图读图提纲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根据剖面图可知A→A′地势先缓慢上升,升至最高点后急剧下降、在3.4km处出现断层,随后持续上升至砂岩、片岩及片麻岩接触处又一断层,走向由东至西,最后上升至最高地势;主要汇水区域集中在右半部分水岭两边,汇水原因可能是大气降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其他含水层的互相补给和对地表水的补给。

2.降水特征:主要集中在六月、七月,降水量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其中六月最多,十二月最少。

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3.水文:水系不太发育,分布不太集中,有些松散,水系之间的水力联系较少,喝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外围流量小于中间地带;河流沿盆地边缘由西北向东南流向,它的分水岭也发育于盆地边缘,发育在第四系水系上分布最广,在灰岩地区地下水汇势常形成较大溶洞,且该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有各向异性,页岩和细砂岩因透水性能差,该区域水系分布少,构造对地表水的发育和中断起决定性作用;由该图可知,正北方向构造对河流起中断作用,形成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正南方向构造对地表水的起源有一定的影响;地下水的流向由东到西。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从上往下一次为石炭纪片岩及片麻岩、二叠纪砂砾岩、第四系砂岩、侏罗纪石灰岩、石炭纪砂岩,它们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中片岩及片麻岩主要分布在东部,出露高,中部地带主要为砂岩和砂砾岩,石灰岩、砂砾岩分布较少。

整个地区地层以二叠纪和侏罗纪最广。

2.构造:该地区西部有一背斜,中部偏东有一向斜,西部的背斜核部为石炭纪砂岩,两旁是二叠纪石灰岩,偏东部的向斜核部为侏罗纪砂岩及页岩。

两旁为二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砂岩。

东部地区有断层,走向为东南,分布在石炭纪,西南部有一比较大的断层,断层会影响岩溶的发育,地质勘探孔的分布,以及泉的分布,断层外及其旁边泉分布较多。

水文地质学习报告 -

水文地质学习报告 -

水文地质学习报告目录一、序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与任务 (3)(二)交通位置 (3)二、区域自然经济地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经济地理 (4)(二)气象与水文 (5)三、区域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质构造及地貌 (7)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下水系统的边界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下水赋存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下水运移特点 (16)(四)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 (16)五、地下水资源量估算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与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地下水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议与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结语及附图 (21)一.序言:1.目的与任务:(1)区域水文调查, 是吉林省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旨在开创吉林省水文地质工作的新局面, 尽快实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为城市发展服务的转移。

随着国家就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的专门指示, 继续填补工作区的水文地质空白, 为经济发展做远景规划, 城市供水和大型工矿企业建设, 国防设施及严重缺水区的供水水源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同时为其他科学研究以及今后专门性水文地质详堪提供基础资料。

水文地质报告

水文地质报告

水文报告一.概述(流域的自然概况)地理位置:展茅流域(街道)共有一个社区和16个行政区,总人口22696人,8394户,其中农业人口22302人,8220户。

行政区域面积为33.41平方千米,集镇规划区域面积约12.5平方千米。

现有耕地总面积8554亩。

展茅流域地处舟山本岛东北侧的展茅街道境内,位于东经122°14′02″~122°18′42″‘北纬30°00′29″~30°03′36″之间,流域控制面积28.50平方千米。

流域以牛皮岭、黄杨尖、顶梁尖、凤尖山、老虎岩岗、烧灰岗等形成的自然分水岭和一线海塘为界,基本与展茅街道的行政区域一致。

属典型的海岛丘陵地形地貌,流域内河道上游丘陵起伏、间有谷地,绵亘分水岭、山脚和由滩涂围垦而成的滨海平地。

丘陵面积17.2平方千米,占62.1%;平地面积11.3平方千米,占38%。

分水岭高程在100~500米之间;平地高程在1~3米左右。

水系河流:展茅流域的水系主要由大战河、茅洋河、螺门河、上潘孙河及一些支流(溪沟)组成。

卖盐岭向外延伸的山脊为茅洋河、大展河的分水界,原茅洋河与大展河均属独立入海的溪流,大展河汇集东部和南部山区诸溪流之水经白礁闸至长峙山闸、螺门闸出海;茅洋河汇集西部诸溪流经茅洋闸入海。

1990年后,因筑海塘,茅洋闸出水受阻,茅洋河水南下汇入大展河最后经长峙山闸和螺门闸入海。

主河道大展河约7.15千米,发源于田公岙南风尖山,至张家村为上游段,长约2.8千米,河道断面呈V形,纵坡约2-5%,河道宽度6——10米;仅雨季有水,属山溪河流。

此段具有坡降大、水流急、洪量小、季节变化大等特点。

茅洋河发源于黄杨尖山北麓,全长约3.2千米。

河道断面为梯形土堤,河宽10——15米左右,底高程0.0——1.0.有吴家溪、庙后王溪支流汇入,始向东北流后折向北。

原在洪家山嘴附近茅洋闸入海。

1990年后,由于围筑海塘等原因,茅洋闸入海通道逐渐废弃。

某矿区水文地质报告

某矿区水文地质报告

某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据1:20万水城幅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勘探区位于北盘江汇水型水文地质单元之迳流一排泄区,包括碳酸盐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三大地下水类型,见区域水文地质图〔图1-1〕。

图1-1 区域水文地质示意图发耳井田位子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部,行政区划属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耳乡、鸡场乡、都格乡,面积约45km 2。

勘探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水城县南部的杨梅树向斜东翼,属中高山地貌、地势高差大,呈北高南低状。

北面山势魏峨,层峦叠峰,沟深谷峡、成为矿区北面的天然屏障、南侧为阳新灰岩组成的山峰,标高在2000m 以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呈单面山展布,含煤地层成为较宽敞的走向谷及缓坡地势;出露标高一样在900~1300m ,最高海拔标高1915.6m ,最低791m ,一样相对高差300~400m ,最高点在勘探区北端杨家岩,标高1915.6m ,最低标高为北盘江腐蚀基准面+900m 。

1.水系 A B C 基岩裂隙水 碳酸盐岩岩溶水 AA ABBB C CC勘探区内要紧河流有北盘江及其支流发耳河〔亦称湾河〕,河坝小溪等,属北盘江水系。

图1-2 发耳河与北盘江交汇处北盘江:位于井田边界为一长年性河流属珠江水系,由北向南,流经区内长约6km,比降5%左右,河流不对称,阶地不发育,〔见图1-2〕据贵州省六盘水市水文水资源局提供的北盘江大渡口水文观测站1991年至2004年观测资料:最大流量1500m3/s,最小流量8.55 m3/s,年度水位差 3.4~7.4m,水质类型:HCO3-Ca、HCO3Ca•Mg,CO3•SO4Ca•Mg等,PH值7.02-8.5,河水混浊,含砂量大。

为井田排泄区。

发耳河〔亦称湾河,见图1-3〕:该河发源于勘探区东侧玄武岩地层,横穿煤层及其上覆地层,由东向西在向斜中部汇入北盘江,该河在勘探区内长约9.6km,比降1%,沟深谷窄,局部发育一级阶地,为长年性溪河,流量受大气降水操纵,最大流量 6.813m3/s,最小流量仅0.017 m3/s,一样流量0.118 m3/s。

地质调查及水文分析报告

地质调查及水文分析报告

地质调查及水文分析报告陕西省府谷县工农联营煤矿地质调查及水文分析报告府谷县工农联营煤矿二0一二年八月一、工农联营煤矿配合区地质整合区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的东北部,神府矿区三道沟井田的东南侧。

整合区地表大部分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所覆盖,仅在较大沟谷连续出露中侏罗统延安组第一、第二段。

结合地质填图及钻探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中侏罗统延安组(J2y)、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全新统冲积层Q41al+pl、Q42al+pl、风积层Q42eol。

二、整合区构造(一)断层、褶皱及岩浆岩整合区位于鄂尔多斯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东北部,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未发现较大断裂、褶皱及岩浆活动痕迹,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

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南西缓倾的单斜层,倾向约192°,倾角小于1°。

(二)节理及裂隙区内发育北西西和北东向两组节理,节理倾角平均70°~80°,但节理密度小,在沟谷边坡及陡坎上易诱导基岩崩塌。

此外,整合区内局部地段发育烧变岩,由于煤层自燃真空垮塌,造成岩石破碎,发育大量节理、裂隙;在基岩顶界面之下,受第四系风化作用,形成20~30m风化裂隙带。

上述因素导致区内上部基岩孔隙度加大,结构松散,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

(三)主采煤层底板形态由5-2煤资源量估算图可以看出,该煤层底板较平直,总体为一向南南西缓倾的单斜层,仅在K2—K4勘查线之间可见同沉积型的轴向近南北向的宽缓波状起伏。

该煤层沿倾向平均降深幅度约12.5m/km,平均倾角约0.72°。

三、煤层的自燃及烧变特征整合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梁峁区,地形支离破碎,树枝状冲沟发育,侵蚀切割严重,各煤层均处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为煤层的自燃提供了外在条件;各煤层均属低变质阶段的烟煤,自燃倾向高,易于氧化,使着火点温度降低,这些内在因素为煤层的自燃提供了便利条件。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

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水文地质情况报告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情况汇报材料一、矿井水文地质基本条件山西吕梁离石永宁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下安村,行政区划属吕梁市离石区城北街道办管辖,地表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中低山区,整体地貌为西高东低的侵蚀黄土地貌,以黄土梁、峁为主,沟谷较发育。

井田流域属黄河三川河水系。

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发育,仅在雨季时,沟谷中汇集雨水形成洪流,流入北川河,北川河在离石区西与东川河、南川河汇集,向西流入黄河。

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向斜,在此基础上局部发育次级小型的向背斜。

地层倾角一般2°~8°,西缘局部倾角可达20°~24°。

4号煤层采掘中井下揭露2条落差4.5m 的层间正断层和7个陷落柱,无岩浆岩侵入。

矿井在建设施工期间,未揭露大型隐伏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1)含水层: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砂岩裂隙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系、上第三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等5个含水层。

其中奥陶系含水层在井田内全部被覆盖,水质为HCO3—Ca·Mg型,水位埋深180m,推测本井田奥灰水位在805-813m。

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对井田4号、10号主煤层的开采影响最大,据井田钻孔资料,太原组有3层石灰岩,从上到下分别是L5、K2、L1,石灰岩裂隙发育,水位标高929.44m,单位涌水量0.0047L/s·m,渗透系数0.0131m/d,水质为HCO3·SO4-Mg·Na型,矿化度0.69g/L。

属弱富水性含水层。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中、粗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0.008—0.022L/s·m,渗透系数0.0028—0.012m/d,水位标高955.62—980.4m,水质HCO3ˉ.SO22-—Ca2+.Mg2+.Na+型,矿化度0.696g/L。

水文地质基础读图报告

水文地质基础读图报告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学读图报告第一章引言实习目的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础内容,初步掌握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习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所读图幅1.比例为1:500000的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

2.两张水文地质剖面图。

第二章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由两个剖面图可以看出东王村地区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总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东西方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由图幅东部向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该支流的源头在图幅右侧,是由大气降雨补给、山前径流补给以及地下水补给形成的。

2.气候:该地区气温和年降雨量四季分明,落差较大,在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气温最高达28.7度,最低达1.8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相当丰富。

由于东王村地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的特殊地形,使得该地区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汇集成河流,水系总体发育情况是由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向东南方向流走的河流。

区域北部和南部均有P地层的纯石灰岩,北部发育大量岩溶,形成很好的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南部也发育有一些岩溶,但明显比北部少,这是由于北部面积大,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多,并且与沿断层带更容易形成岩溶地形。

而Q al、P、J2的含水性都是很好的,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5m3/s,总体上只增加了一点,是由于西部断层的积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总体来水,该地区水系发育很好。

二.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角度不整合;P的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J1的页岩,与下伏P角度不整合,J2的长石石英砂岩,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出露于J1周围;Q al的砂砾岩,出露于图幅中部,连接两片AnD地层,与下伏J3角度不整合。

读水文地质图样本

读水文地质图样本

1.2.2气象与水文矿区属温湿多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每年3-8月为雨季,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其中3-5月份多为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夏秋之交为台风季节,受台风影响,常会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

11月至翌年1月份为旱季,雨量较少。

根据龙岩气象站多年统计的资料,矿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681.9mm,最大降雨量2495.5mm(1975年),最小降雨量1188.9mm(1958年)。

日最大降雨量强度322mm(1965年7月28日),连续累计最大降雨量87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72.2mm。

区内水文网发育,主要溪流均向北西汇集注入龙岩盆地。

较大的溪流有流经矿区西侧的溪马河和北部的中甲河。

两条溪流汇合于矿区西北龙岩市东山村流入龙津河中,最终汇入九龙江,排向东海。

溪马河发源于本区东南及南部山区。

由两条主要支流于合溪村汇合而成。

横切矿区南部,经矿区西缘,由南往北蜿蜒流入龙岩盆地,区内观测站测得平均流量5.258m3/s。

马坑矿区就位于溪马河流域范围内。

矿区内除溪马河以外尚发育有三条溪沟。

即:I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汇水面积4.44 km2。

从80线东南端流入矿区。

从东往西横贯矿区于65线北西地段流入溪马河。

丰水期流量为126 l/s,枯水期流量10.66 l/s,雨后最大流量达3.98m3/s。

Ⅱ号沟:发源于矿区东南部花岗岩区。

71线东南端流入矿区,汇水面积为0.21km2。

流量为9.23 l/s。

于72线附近汇入I号沟。

Ⅲ号沟:由矿段泉水汇集而成。

汇水面积0.71km2。

源头在67线南东地带,雨季源头高,旱季低。

由东往西横贯西矿段于55线北西端汇入溪马河,流程达1200余米。

流量一般为5-20 l/s。

洪峰流量达809.20 l/s。

除上述之外,矿区北西边界外侧尚有小娘坑沟。

发源于矿区东北观音座莲一带,汇水面积6.14km2。

流向自东至西,于69线北西(矿区外缘)汇入溪马河。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图件与地质报告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图件与地质报告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图件与地质报告发表时间:2020-09-29T14:22:51.45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5月15期作者:韩飞[导读]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矿产资源是一项基本的能源,韩飞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处江苏省徐州市 221006摘要: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矿产资源是一项基本的能源,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是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过程; 而矿区疏干、堵水等工作, 则是在勘探认识的基础上, 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改造和利用过程。

为了提高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水平, 有关人员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了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方面的经验, 促进了矿区水文地质工作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水文地质图各种相关因素矿区水文地质图件,矿区水文地质报告的问题。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图件;地质报告地下水对矿山开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做好矿区施工中的地质勘探就显得非常必要。

加强对矿山水文地质及水综合防治工程不仅有利于实现防治水的效果,也有利于整个矿区施工的安全。

矿区水文地质报告作为地质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独编写。

只有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投入了较多的专门水文地质工作量或为了某个专门目的单独进行水文地质勘探时,才单独编制矿区水文地质报告。

一、矿区水文地质图件水文地质图件反映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取决于编图的目的、矿床(井)水文地质类型、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以及水文地质资料的积累程度,并与水文地质勘探阶段相适应。

1、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是全面反映煤矿区基本水文地质特征的图件,是在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这种图件可分为区域、矿区和井田(矿井)三种基本类型。

图件比例尺按不同工作阶段的要求而定。

普查阶段通常采用 1∶50000~125000或 1∶10000;详查阶段采用1∶25 000~1∶10 000 或 1∶5 000;精查阶段采用1∶10000~1∶5000;矿井生产阶段采用 1∶10000~12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学读图报告
第一章引言
实习目的
1.了解水文地质图的基础内容,初步掌握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2.初步学习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所读图幅
1.比例为1:500000的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

2.两张水文地质剖面图。

第二章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由两个剖面图可以看出东王村地区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总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东西方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由图幅东部向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该支流的源头在图幅右侧,是由大气降雨补给、山前径流补给以及地下水补给形成的。

2.气候:该地区气温和年降雨量四季分明,落差较大,在降雨主要集中在3—8月份,气温最高达28.7度,最低达1.8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3.水文: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相当丰富。

由于东王村地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的特殊地形,使得该地区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汇集成河流,水系总体发育情况是由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向东南方向流走的河流。

区域北部和南部均有P地层的纯石灰岩,北部发育大量岩溶,形成很好的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南部也发育有一些岩溶,但明显比北部少,这是由于北部面积大,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多,并且与沿断层带更容易形成岩溶地形。

而Q al、P、J2的含水性都是很好的,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5m3/s,总体上只增加了一点,是由于西部断层的积弱导水性,阻碍了地下水和河水的联系。

总体来水,该地区水系发育很好。

二.区域地质条件
1.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图幅的下部和上部,与下伏AnD角度不整合;P的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J1的页岩,与下伏P角度不整合,J2的长石石英砂岩,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出露于J1周围;Q al的砂砾岩,出露于图幅中部,连接两片AnD地层,与下伏J3角度不整合。

2.构造:(1)褶皱
该地区中部发育有一个向斜褶皱,中间低两翼高,由北向南地层出现重复,所形成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接受大气降雨补给。

在盆地中部一带,形成许多小支流,这些支流均为常年性河流,除了降雨补给,还接受地下水补给,最后这些支流向盆地中部地带汇集成最大的支流。

(2)断层
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东部断层是走向为北东西南向的正断层,西部断层是走向为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两个断层均属于压性断层,并且均是局
部导水,严重阻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可视为该地区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沿东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构造,断层左侧是二叠纪的纯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地形,接受地表水,形成地下水。

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1.岩层含水性:含水层依次是中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第四纪,隔水层依次是晚侏罗纪、早侏罗纪,前泥盆纪的浅部是含水层,下部是隔水层。

(1)AnD地层的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14—17号泉出露,其中流量最大为0.1L/s,其构造裂隙闭合,浅部发育有风化裂隙,形成风化裂隙含水层,而含水量不大;该岩层出露地表多发育季节性河流,故浅部是弱含水层(图1);而深部是坚硬基岩,属于隔水层。

(2)Q al地层的岩性为砂砾岩,主要是松散沉积物,透水性好,有泉出露且流量为150L/s,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3.1L/(s×m),为该地区强含水层。

(3)P地层的岩性为纯质石灰岩,透水性好,岩溶十分发育,且分布广泛;泉水出露多,且流量都很大,总量达612.8L/s,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1.1L/(s×m),该层是很好的含水层。

(4)J2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无泉水出露,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0.11L/(s×m),为好的含水层。

(5)C 地层的岩性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岩溶不发育,也无泉水出露,该岩层出露地表上多发育季节性河流,因此该岩层为隔水层。

(6)J1地层岩性为页岩,底部有煤层,裂隙闭合,透水性差,无泉出露,在P 与该层交界处的P地层上多发育溢流下降泉,以上说明该地层为隔水层。

(7)J2地层岩性为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裂隙闭合,无泉出露,为隔水层。

2.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
(1)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
该地区含水层是Q al、P、J2、AnD.AnD出露于图幅的右部和左下角,分布面积广;P大面积出露,主要出露于图幅上部,下部也有,主要分散在向斜盆地的翼部;Qal出露于图幅中部和左下角,主要集中在向斜盆地的中部;J2出露于该地区的中部,基本呈右侧开口的环状绕Q al地层。

(2)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
1~11号为溢流下降泉,12~13为断层上升泉,14~17为侵蚀下降泉。

1~11(除8号)。

(3)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P的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可从1号和3号钻孔看出,从A-A剖面图可以判断,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后经过3号钻孔,1号钻孔,由于P地层主要分布了潜水和承压水,在该地层最东侧,水位埋深较小,会出现浓缩作用;而随着地下水流向西运动,水位埋深逐渐增大,浓缩作用逐渐减小,溶滤作用逐渐增大,矿化度逐渐提高,即出现1号钻孔矿化度高于3号钻孔,前者M=4.0,属于咸水,后者M=1.9,属于微咸水,但是地下水的基本的化学组分没有改变;水温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升高。

(4)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
J2的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可从1号和3号钻孔看出,从A-A剖面图可以
判断,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后经过3号钻孔,1号钻孔,由于J2地层主要分布了潜水和承压水,在该地层水位埋深较小,会出现浓缩作用;随着地下水流向西运动,由于溶滤作用使得矿化度不断提高,即出现1号钻孔矿化度高于3号钻孔,前者M=0.84,后者M=0.5,均属于淡水,但是地下水的基本的化学组分没有改变;水温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升高。

(5)二叠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

可以断定,P含水层的补给来自大气降雨补给和地表水补给,P地层的岩性是纯石灰岩,是很好的含水层。

排泄主要通过泉,蒸发排泄很少。

在地表浅部,地下水径流速度很快,P含水层接收补给后,一部分水以泉的形式排泄,一部分水通过深部径流,形成承压水,水循环深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缓慢。

该地区最好的径流条件是北部发育的大量岩溶,P含水层接收补给后,通过形成岩溶潜水,快速流动,在上伏地层出现J1~J3后,潜水转化成为承压水,径流逐渐减小。

3.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
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均是局部导水。

东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上部是少量P的纯石灰岩,下部为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脆/塑性上部为局部导水,塑/塑性下部不导水。

大角度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不导水。

断层东侧出露14和15号泉,形成两条常年性支流,这两条支流和断层带的一些季节性河流经过断层后,都直接通过高渗水性的松散沉积物快速入渗到P 中去,补给地下水,而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构造,断层左侧是二叠纪的纯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地形,接受地表水,形成地下水。

该断层的意义在于使C、P、J地层下降,有利于储水,是含水系统边界。

西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下部是P的纯石灰岩,上部为J的塑性岩层和脆性岩层,脆/塑性上部为局部导水,塑/塑性下部不导水。

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不导水。

断层带上出露12和13号泉,均为断层上升泉,通过比较库尔洛夫表达式,12号:13号:,J2:P:,可见12号泉与J2地层的地下水化学组分相似,13号与p相似,得出12号泉由J2补给,13号泉由p补给,但是两个权的泉流量很小,可见断层是导水的,但是导水性很差。

再看河流量,由地表测水站1号和2号监测的两条大的支流流量之和为2.7m3/s,加上12号和13号泉流量,略小于3号测水站的监测值2.75m3/s,而断层穿过了很多含水层,可见断层是极微弱导水的。

该断层的意义是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

4.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
通过年排泄量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P中的泉流量为761.3L/s(1~11号,13号泉),Q中地下水2号测站1.2m3/s—P中的泉流量0.7213m3/s(除去1号泉,因为1号泉已经流入河中),J2中泉流量是1.5L/s(12号泉),AnD中泉流量是0.32L/s (14号、15号、16号、17号泉),补给河水0.05m3/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