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奈达翻译理论
A
5
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
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
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
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 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 分析、 转换、重组和检验。
1.提出翻译重心转移的思想 2.提出 “功能对等” 的翻译原则 3.创立逆转换翻译方法
A
9
奈达的著作
奈达单独或合作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250馀篇。
第一本专著是1946年出版的《<圣经>翻译》(Bible Translating) 最有影响的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 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 问题。
A
8
奈达理论的贡献
奈达具有创见性的翻译理论和见解使西方翻译理论更加科学化 , 对人们的翻译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标志着西方翻译理论 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其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
10
T hanks!
10:30AM
September
2011
信息论交际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活动翻译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起到交际的作用交际论这个阶段的研究成就对于确立奈达在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权威地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转换阶段
语义分析:理解 原文的语义和语 境
语言转换:将原 文转化为目标语 言
表达调整:根据目 标语言的习惯和规 范进行表达调整
校对修改:检查译 文是否准确、流畅 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重构阶段
表达选择:根据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风格选择适当的词汇、 语法和句式
文化转换:将原文的文化内涵 和背景转换为符合目标语言文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尤金奈达生平简介 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 翻译过程的解析 翻译策略与方法 奈达翻译理论的评价与影响
生平经历
尤金·奈达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 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并担任美国翻译协会主席 提出了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动态对等
定义:动态对等是指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应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可 能地接近。
重点:强调译文的自然流畅而不是刻板地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语法。
意义:动态对等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处理不同语言和文化之 间的差异时。
应用:动态对等理论广泛应用于文学、商业和科技等领域的翻译工作。
化背景的表达方式
理解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 语义、语境和文化背景
语言润色:对译文进行语言上 的润色和修饰使其更加流畅自
然
直译与意译
直译:保留原文形式和语法结构传达原文意义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和语法结构传达原文意义 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动态对等而非形式对等 直译与意译的选择应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群体来决定
读者反应
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译文应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要求译者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强调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信息的选择、调整和重构以使译文更易于读者理解。 读者反应理论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尤金·奈达(Eugene 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
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 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
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
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
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
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
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
见该书第25页。
]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
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
这就与在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
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优劣的依据。
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
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
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其源头活水。
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
奈达翻译理论简介(一)奈达其人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14年出生于美国俄克勒荷马州,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也是西方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被誉为西方“现代翻译理论之父”。
尤金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
尤金先后访问过90个国家和地区,并著书立说,单独或合作出版了40多部书,比较著名的有《翻译科学探索》、《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等,他还发表论文250余篇,是世界译坛的一位长青学者。
他还参与过《圣经》的翻译工作。
他与塔伯合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界影响颇深。
此书说明了中国与西方译界人士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前者是静的,崇尚“信、达、雅”,讲究“神似”,追求“化境”;后者是动的,将语言学、符号学、交际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提倡“动态对等”,注重读者反应。
中国译论多概括,可操作性不强;西方译论较具体,往往从点出发。
他在该书中提到了动态对等,详细地描述了翻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分析、转换和重组,对于翻译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奈达对翻译的定义按照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其中,“对等”是核心,“最切近”和“最自然”都是为寻找对等语服务的。
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认为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译作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
翻译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必须使译文从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章风格、语言文化到社会因素等方面尽可能多地反映出原文的面貌。
他试图运用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建立起一套新的研究方法。
他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特别是其中有关核心句的原理,提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里进行传译的设想。
奈达提出了词的4种语义单位的概念,即词具有表述事物、事件、抽象概念和关系等功能。
这4种语义单位是“核心”,语言的表层结构就是以“核心”为基础构建的,如果能将语法结构归纳到核心层次,翻译过程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源语的曲解。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也是国际翻译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推荐的翻译理论。
该理论指出,翻译并不是从一种文化传输到另一种文化,而是将一种文化的概念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来表达。
这种概念的表达是以语言的形式,而且是以语言功能为基础的。
根据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将原文的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在这种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者必须考虑文化和语言功能,而不是仅仅考虑语法和词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翻译者需要考虑语境,以及原文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
尤金·奈达(Eugene 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更新技术,它以一种“译者中心”的方式来解决文化传输问题。
翻译者要考虑原文所表达的概念,并将其翻译成一种具有相同功能的语言。
因此,翻译者必须以灵活的方式思考并表达文本的信息,以便使读者理解文本的意义。
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种新颖、有效的翻译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并为翻译者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的框架,以便他们能够以有效的方式传达原文的概念。
因此,尤
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观概述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观概述论对等原则张铭1尤⾦·奈达尤⾦?奈达,美国语⾔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是西⽅翻译理论语⾔学派最重要的代表⼈物之⼀。
1914年11⽉11⽇出⽣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从⼩笃信基督,并对语⾔有浓厚的兴趣。
1943年获密歇根⼤学语⾔学博⼠学位,接着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作,曾任美国语⾔学会主席,他把语⾔学应⽤于指导圣经的翻译,创造了⾃⼰特⾊的翻译理论,⾄今发表40多部著作,250余篇论⽂,可谓著作等⾝。
他还到过96个国家,在⼀百多所⼤学做过讲座,并曾来过中国13次。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描写语⾔学阶段:这⼀阶段,奈达结合⾃⼰在圣经翻译中的实验,主要集中研究了句法、词法和语义翻译中的问题。
这⼀期间的代表作是《论词法:词的描写性剖析》(1946)、《圣经翻译》(1947)等。
(2)交际理论阶段:这⼀时期是奈达最⾼产,成果最丰富的的时期,他明确提出了“翻译的科学”这⼀概念,创⽴了翻译的交际学理论,并阐释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提出了“分析、重组、翻译、检验”的四步式翻译过程。
代表作是《翻译科学探索》(1964)《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1等。
1与塔伯合著。
(3)社会符号学阶段:这⼀阶段,奈达⼀⽅⾯保留了交际理论的观点,另⼀⽅⾯,对⾃⼰的很多观点进⾏了修正和发展,同时开始采⽤社会语⾔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和⽅)法来研究翻译问题。
代表作有《论翻译的社会语⾔学理论》(1979)《意译》(1982)等。
2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1)、翻译是交际活动。
(2)、翻译主要是译意。
(3)、为了译意,必须改变语⾔的表达形式。
32《论对等原则》不存在绝对的对等没有哪两种语⾔是完全⼀致的,⽆论是对应符号被赋予的意义还是这些符号排列为词组的⽅式,因此,就有理由认为翻译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
这样,也就不存在完全精确的翻译,翻译的整体影响可能接近原⽂,但细节不可能完全相同。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 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特征, 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下,译者才能创造 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作品语言风格 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 相反,在文学体裁的作品中,文化就成为翻译中 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忽略了文化因素. 译作就成了没血没肉的、只是由词汇和句子堆积 起来的躯壳。因此,优秀的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 应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文化差异。
句法对等
无庸质疑,句法对等比词汇对等更复杂。在英汉 互译之时,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涉及到了单数和复数 的范畴。汉语经常用到复数时无明显语言标示,而 在英语里,复数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外,性和数 等语法标示在翻译时还会涉及时态的一致性。因此, 译者不仅要清楚在目的语言里有没有这种结构,而 且还要明白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有时,词汇的差 异也会给句法对等带来翻译上的障碍。例如,汉语 没有关系代词,这就意味着在英汉翻译时,需要考 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
词汇对等
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而在实际翻 译中,让人困惑的是怎样在目的语里找到对应的意 义。英汉词汇对等包含了字词对等、多词同义、一 词多义、词义交织和无对等词语等五种对应情况, 其中字词的完全对等主要是专用名和技术词汇。尽 管在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 同的,但语言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意 义。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之间的 音位和拼写差异是很明显的,但却指向同一事物。
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 的影响,是我国较早被引进的理论之一,因此在中国 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学界评价较多的理 论。功能对等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影响深远。 伴随着翻译学影响的扩大,翻译学研究的范围也在 扩大,但是功能对等理论在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方面 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奈达翻译理论
社会符号学阶段(1970年起) 奈达对他的翻译理论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和补充,把 其有用成分纳人了新的社会符号学的模式。
强调译文有关的一切都有意义,其中包括言语形式。 语言的修辞特征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使其含义更清楚。 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 问题。
— Eugene A. Nida
奈达在其核心理论——“功能对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 其核心就是,找出目的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 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息。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 面,其次是在形式风格方面。力求译文与原文在效果上达到 对等,即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与原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基 本一致。
描写语言学阶段(1943年到1959年)
在这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他的研究重点是语言的句法 现象和词法现象。他不是把语言差异当作 现象和词法现象。 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 语言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当作相同 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 本质的不同现象来加以描写。
奈达翻译思想的三个阶段
交际理论阶段(1959年到1968年) 翻译不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把通讯论和信息论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就是 交际。这是奈达翻译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大的特点。 动态对等翻译观的提出。 就翻译过程而言,奈达提倡四步式,即: 分析、 转换、重组和检验。
奈达翻译理论简述
尤金·A·奈达( Eugene A.Nida )
尤金·奈达(1914--2011), 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 家。曾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 持翻译部的工作,并提出了自 己独特的翻译理论。
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
Brief Introduction His Major Works Translation Theory
Influence of His Translation Theory
Brief Introduction
◆November 11, 1914,born in Oklahoma City, Oklahoma(美 国俄克拉何马市) ◆1936 ,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43 received his Ph.D. in Linguistic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Nida retired 1980, he continued to give lectures in universit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He died in Madrid(马德里) on August 25, 2011, aged 96
◆ Eg: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小学生开始鼓起掌来。 The pupils that had been watching started to applaud. ◆Eg: 她非常喜欢教书。 She loves teaching very much.
3. Passage Equivalence篇章对等
To acheive passage equivalence,language is not the unique elemen to be considered, how the language represents meaning and performs its funtion in a specific context matter most. ◆ Three parts: 1. Passage Context 上下文语境 2. Scene Context 情景语境 3. Culture Context 文化语境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文学翻译理论,它可以用于翻译文本中有意义的内容。
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基础上:原文的语言、文化和文本结构在翻译中应得到保留。
根据这一理论,翻译者应该尽量使翻译产品与原文的意义和表达形式保持一致,同时考虑译文语言的特性。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称为“功能对等”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是一种“功能对等”,也就是说,原文中的意义应该在译文中得到充分考虑,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字面翻译。
其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信息和表达,而不是改变原文的意义。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翻译时,翻译者必须考虑原文所属的文化背景,并尊重译文所属的文化背景。
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的文化,并以当地的文化语境来理解原文的意义,以此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给翻译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促使翻译者更加重视原文的意义而不是字面意义,考虑原文的文化背景并尊
重译文所属的文化背景,从而使翻译更加准确、自然、流畅。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可以用于翻译文本中有意义的内容,为翻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精准的翻译。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一、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追求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直译。
换句话说,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含义、风格、文体等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自然性和流畅性,追求在语义和风格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失,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损失,使译文尽可能地接近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实际功能,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同时,该理论也鼓励翻译者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注重实际效果和读者体验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核心。
该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应以实现源语信息的同等功能为目标,而非追求形式上的逐字逐句对应。
功能对等强调译文的读者应能像阅读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译文,即译文应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反应。
在奈达看来,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复制原文的词汇和结构。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功能,译文必须能够在译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环境中相同的效果。
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功能上的,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义、风格、文体等方面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的对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观念。
它强调翻译应以实现交际功能为最高准则,而非简单地追求文字上的对应。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Thank you!
李帆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4
奈达也承认: • 他说“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
达。但如果表达的形式是所表达的意思的一个基本组成部 分,情况就不同了”。同时,不同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 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困难的多。
翻译信息论
奈达认为译者可以“采用处理语言结构 的科学途径、语义分析的途径和信息论来处理翻 译问题。”翻译即交际,某种译文如果不能起到 交际的作用,就是无用的译文,即严复所讲的“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因此,译文“接受者 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 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
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李帆
1、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2)翻译的学科定位 (3)翻译的过程
2、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 “译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质上相同 于原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
动态对等论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容,是 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接受语的信 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完全 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 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理解了源语语 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ppt课件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Different stylistic works have different language features.Achieving stylistic equivalence needs good mastery of both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Different language styles represent different culture elements.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在中国翻译界如雷贯耳,它的响亮程度不亚于严 复。他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兼翻译家。究其原因,是他 的“等值”、“等效”翻译原则在我国产生了轰动效应。奈达 的翻译原则是求似翻译原则。他要求在意义上和风格上都 贴近原作。这相当于中国翻译论中的既“达意”又“传神”, 与我国的“神似”说不谋而合。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 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 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 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 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 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 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 质,提出了著名“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在这 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 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Translation Theory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1. Lexical Equivalence词汇对等 2. Sentence Equivalence句法对等 3. Passage Equivalence篇章对等 4. Stylistic Equivalence文体对等
尤金·奈达EugeneNida翻译理论
Eugene NidaDynamic Equivalence and Formal EquivalenceEugene A。
Nida (1914——) is a distinguished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ist as well as a linguist。
His translation theory ha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n Western countries。
His work on translatoin set off the study of modern translation as an academic field, and he is regareded as “the patriarch of translation study and a founder of the discipline”(Snell—Hornby 1988:1; Baker 1998:277)Nida’s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is his major contribution to translation studies. The concept is first mentioned in his articl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as Exemplified by Bible Translating”(1959) (《从圣经翻译看翻译原则》) as he attempts to define translating. In his influential work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1964)(《翻译原则科学探索》), he postulates dynamic equivalent translation as follows:In such a translation (dynamic equivalent translation) one is not so concerned with matching the receptor-language message with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but with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s and the message (1964:159) However, he does not give a clear defini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ce untill 1969。
尤金奈达翻译步骤
尤金奈达翻译步骤
摘要:
尤金奈达翻译步骤
1.了解尤金奈达翻译理论背景
2.分析尤金奈达翻译步骤
3.总结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正文:
尤金奈达翻译步骤
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是一位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以功能翻译为方向,强调翻译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功能的实现。
他的翻译步骤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原文:在翻译开始之前,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了解原文的文体、语言风格、作者立场和写作目的等,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功能和风格。
2.确立翻译策略:根据原文分析的结果,译者需要确立相应的翻译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以实现翻译的目的。
3.进行翻译:在确立了翻译策略之后,译者可以开始进行实际的翻译工作。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转换,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表达清晰、通顺。
4.审校与修改:完成初稿翻译后,译者需要对译文进行审校和修改,确保译文在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忠实于原文,并符合翻译的目的。
5.反馈与调整:在审校过程中,如果发现译文存在问题,译者需要根据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达到满意的翻译效果。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功能性和信息传递,使得翻译活动更加注重实现翻译的目的。
然而,这一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界定“功能”和“信息”的具体内涵,以及如何在保持原文功能和风格的同时,确保译文的忠实性和通顺性等。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简介.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简介一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
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
在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Nida的对等理论。
1964年奈达提出了翻译过程三阶段的模式:分析、转换和重组。
他还详尽地论述了自己提出的与形式对等相对立的“动态对等”概念,指出:“动态对等是指译文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映基本相同。
”虽然在80年代奈达又修正了“动态对等”论并提出了“功能对等”概念,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兼顾,但是奈达在解释翻译的性质时说:“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语义上的对等,其次是风格上的对等。
可见,尽管奈达主张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把这种翻译方法叫做社会语言学方法,却依然是把翻译圈定在语言层次的范围之内,而没有认识到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然而,20世纪60-70年代的语言学理论一统天下,欧洲翻译理论界并没有充分重视上述问题的解决。
随着翻译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语言学派也逐渐意识到其内在的弱点。
出于对这种纯语言学翻译理论的不满,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翻译活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功能派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 Reiss、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a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提出的翻译理论。
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criticism,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stheorie and 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01
总之,尤金·奈 达的翻译理论是 一种以交际功能 和读者反应为核 心的理论
动态对等
02
他强调了翻译过 程中对等的重要 性,并提出了"最 贴近的自然对等" 的概念
03
这种理论对于指 导翻译实践具有 重要的意义
-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THESIS DEFENSE POWERPOINT
XXXXXXXXXX
-
1 功能对等 2 动态对等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1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 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 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在西方
翻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
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 包括"功能对等"和" 动态对等"两个方面
1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是指翻译的文本应该在语言和语义上与原文本保持一致,从而能够达到与原文本 相同的功能和效果。这种理论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即翻译应该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 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老师:XXX
答 辩 人 :XXX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语法对等、语义对等和风格对等。词汇对等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应该与原文本中的词汇保持一致,从而避免歧义和误解。语法对等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语法结构应该与原文本的语法结构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原文本的流畅性 和准确性。语义对等是指翻译文本应该与原文本在语义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误解和歧义 。风格对等是指翻译文本应该与原文本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原文本的个性和特点
为了实现功能对等,奈达提出了"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他认为,翻译应该追求自然 、流畅的效果,而不是刻意的模仿或生硬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理解原文本的 文化背景、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近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奈达翻译散论
技艺(technology)—— “翻译既是艺术, 也是科学,也是技艺。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 实践和训练改进的,就像所有的技艺一样。 翻译基本上是一门技艺,因为,这需要多种 学科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译作,包括语言学, 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和交际理论。”
奈达翻译散论
检验 原文 ………… ………译…文
• “译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质上相同 于原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
动态对等论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容,是 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接受语的信 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完全 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 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理解了源语语 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分析 转换
重组
奈达特色翻译理论
•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 (3)读者反映论(theory of readers' response) •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奈达翻译散论
翻译的学科定位
科学——奈达力图把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奈达认为, 对翻译的科学研究,应看做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包括翻译涉及的各个方面。 奈达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大有帮助的。
奈达翻译散论
归根到底翻译是艺术,并认为翻译家是天生的。 另一方面,他把“翻译是科学”的论点改为“翻 译研究是科学”
(3)“很白”或“非常白”
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 语言共性论主要目的在于阐明不同语言符号之间 存在可转换性——可译性。
• 奈达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帮助创造了 一种以新的姿态对待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气氛,以增 进人类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 表达。但如果表达的形式是所表达的意思的一个 基本组成部分,情况就不同了”。同时,不同语 系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要比同一语系两种语言之 间的翻译要困难的多。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2)翻译的学科定位 (3)翻译的过程
奈达翻译散论
(1)翻译的定义 奈达对翻译所下的定义是:“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
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的、自然的对等话语, 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形式对等
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
功能对等
最高层次的对等(maximal equivalence) “译文达到高 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 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 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
最低层次对等”(minimal equivalence) “译文能达到 充分的对等,使目的语的听众或读者能理解和欣赏原文 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
Eugene A Nida
Brief introduction of Eugene Nida
an American linguist, translation theorist
Oklahoma, 1914 Ph.D. degree in
linguistics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BS)
翻译信息论
翻译即交际,某种译文如果不能起到交际的作用,就是无用 的译文,即严复所讲的“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
•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 译者就必须“拉长”信息的表达形式
• 把原文那些‘不言而喻’的内隐成分转变为文字
• 译文读者理解原文的信息≈原文读者理解的信息
• Son, lover, thinker, fighter, leader, Hamlet is the incarnation of all human potential defeated by some warp of human nature and destiny.
语言共性论
• 具有同种的表达力
• “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语言表 达。”
• 人类的共性多于差异,在人类经验和表达方式中,都存 在着一种“共核”(common core)
• “White as snow”(白如雪,雪白)
(1)“White as frost”;
(2)“白如白鹭毛”、“ 白如蘑菇”等
爱情、事业三个角度具体阐释,得出了上面的译文。
读者反应论
• 评价译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译文读者通过阅读译 文后对原文作者所示信息的反应。奈达认为,翻译 的服务对象是译文读者或译文语言接受者,评判译 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时必 须把这种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 进行对比,看两者的反应是否一致。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 Conception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2.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unctional
• 译文:作为儿子、情人、思想家、战士、领袖事业上作一番成就, 但由于人性和命运的作弄,终于含恨而死的象征。
• “potential”“潜力,可能性”,“that which is possible”
• “human potential”指“人所能达到的一切”。 • defeat指“挫折”。我们只能根据全剧剧情,从天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