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鄂教版七下语文春课件

鄂教版七下语文春课件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赞春
新:新生命的开始,给人无限 希望
美:令人喜爱
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
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结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 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 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 ,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 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 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 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 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 春的赞歌。
春风图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 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 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 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 /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 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树下野花 高低结合 虚实结合
色味结合 明暗结合
眼前花儿争春 花的色彩 像星星眨呀眨
想象结果实
花的味道 暗写风与太阳
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
品味语言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侧面衬托春花的竟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 色彩。

语文七年级下鄂教版9《归园田居(其三)》课件

语文七年级下鄂教版9《归园田居(其三)》课件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二十多首,另外 还有散文、辞赋多篇。其中田园诗是陶诗的重要部分, 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浑厚的风俗人情。如 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 发了作者对XXX闲逸生活的衷心爱好,表现了作者淡泊 旷达、安贫乐道的品行。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 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 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为古典诗歌开辟了田园诗 的新地步。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咏怀、咏史的篇章, 这些诗通过对自己一生经历中的种种感受、体验和对 历史的缅怀,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 有批评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 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散文 ,数量不多 ,但思想 、 艺术上都有特殊的成绩。像《桃花源记》、《归去来 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
归园田居(其三)
内容
陶诗
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咏饮酒 抚琴、读书赋诗、闲话桑麻的乐 趣;抒发对XXX闲适的隐居生活 的挚爱;表现对官场的厌恶和安 贫乐道的品行。
风 格 朴素、淡远、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练习
归园田居(其三)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解说]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愿在黑暗的官场上 生活,回到了农村田园。这首诗便描写了他每天早出晚归、 辛勤劳动的生活。劳动十分艰辛,露水打湿了衣衫,但诗人 说: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才是最珍贵的。
归园田居(其三)
归 园 田 居(3)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心声》课件 (共47张PPT)PPT课件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心声》课件 (共47张PPT)PPT课件
程老师:认真负责 好强自信 深感懊悔自责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 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精 炼的话回答: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想 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 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外练笔(作业 ):
老师上课,内容千姿百态,风格迥然 不同,有的课生动活泼,令人难忘,有 的课却枯燥乏味,令人难熬,请以一堂 ___课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① 注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描写。 ②语言生动、形象。③不少于300字。
4
语言品味类
情感化(抒情性)、细节化(描述性)
深刻化(议论性) 生动 形象 表现力
5
表达方式类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6
写作技巧类
悬念、想象、联想、照应、抑扬、动静、 虚实、烘托、渲染、衬托、对比、比喻、象征、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情景交融
我们的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表现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真实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
景物衬托法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 活动的方法叫景物衬托法。一个人 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 产生不同的感受。
细节烘托法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 的描绘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敞开心怀
——熟读》,对划线语句进行批 注:
②李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 的心声
深层含义
(1)要求老师能公正、平等地对 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 的关心和发展机会的心声
(2)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 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的心声
主题:
通过写李京京渴望表达亲 情的心声来呼吁教育工作者 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 评了教育领域里追求形式甚 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最新】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散文两篇》(共57张PPT).ppt

【最新】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散文两篇》(共57张PPT).ppt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主题归纳:朱自清先生用孩
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 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 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 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 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
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描绘花
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赞美 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激励人 们在大好春光里劳作,奋然向前,表 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 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 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 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 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 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 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 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 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 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
全文赏析
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 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 一篇“春的赞歌”,由不同的角度展现 了对春天的喜爱。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 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 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 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 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 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 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
二、语言通俗浅显。 朱自清散文语言并不特别
华丽,也不用什么特别绮丽孤 拗的词语,而是具有清新朴实、 口语化的特点,使文章平易好 懂。他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的口语写出优美的散文的特点, 在《春》中非常明显,如写草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写花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都 是从口语中来,文章自然很浅 显易懂。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夏天的旋律》ppt课件2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夏天的旋律》ppt课件2
文章呈现出灵动之美。
启示
• 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自然风光无限,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 宙,让耳朵长出角须触摸自然,我们 会发现美无处不在,人生美不胜收, 生活无限美好。
芒种
“夏至”这一节气描述了哪些动植物?
蝉 女贞花 芙蓉花 蝈蝈 瓜 青蛙
从这些物象中,你看出了夏至的哪些 特点?
• 炎热的夏季真正到来,天变热,蝉声鸣叫、 雷声轰鸣。日光照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 黑夜最短)。
夏至
“小暑”这一节气描述了哪些动植物?
• 各个品种的瓜 云斑天牛 青翅刀螂 虎纹蜻蜓 百日红 美人蕉 芝麻花 指甲花 青玉米 韭菜薹 苦瓜 丝瓜 冬瓜 夜来香 向日葵
• 还有些语句的赏析,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下
《小满》一节形象化的语句欣赏
例:(1)“油菜子和豌豆的长长的荚儿, 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圆圆的喜欢”不仅写出了果实的圆满, 而且写出了农民收获的喜悦。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植物生长、孕育果实的喜人情景。
(2)“追赶花期的放蜂人, 用嗡嗡嘤嘤的 吟唱-----”
杨德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自主学习
•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夏天 的美好。
从这些物象中,你看出了小暑的哪些特 点?
描述了哪些动植物?
荷叶 马齿苋 新稻 棉花 莲子 葡萄 “纺织娘” 蟋蟀
从这些物象中,你看出了大暑的哪些特 点?
• 气候酷热(最炎热的时期),孕育着秋天。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十五从军征》ppt课件3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十五从军征》ppt课件3


《 乐
从 军
府 诗 集
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 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雉中井 从从庭上 狗梁生生 窦上旅旅 入飞谷葵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关于“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 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其具体任 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 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 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 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 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2、关注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情感的波动
1、战争结束后归途所想: 家里有阿谁?(家里还有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着吗?谁活着?父母呢?兄妹呢?或者
……) 人物心情如何: 道逢乡里人 (逢人便问,心急如焚)
2、回家所见: 人物心情如何:
远望——松柏冢累累 近看——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悲伤 寂寞 孤独 无奈 (从军生活的苦衷无人倾 诉,无人能够给他亲人般的安慰,诗人无语)
堂清(时间8分钟 满分5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分)
舂谷 旅葵 狗窦 松柏 道逢
冢羮
2.解释(10分)
狗窦: 羮: 道逢: 冢 :
始:
旅谷: 旅葵: 中庭: 贻: 沾:
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十五从军行》选自( ) ,诗中描写老兵家中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学习目标
朗读、理解、背诵这首古诗,体会汉 语的韵律美。

鄂教版七年级下秋天精品课件

鄂教版七年级下秋天精品课件
少女思念图
开头的两句写景,请同学们说说描写景 物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物”,先写景,引出少女的情感。
“梦寐”:将秋天拟人化,写出了少女的情 感体验,羞涩朦胧,似喜似羞。
牧羊女的眼里装满了秋天和羞涩,她的 心里充满的是喜悦和梦想。
学生202自1/1/由18 互动
课堂小结:
(2)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 明确: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 稻香、镰刀、竹篱、瓜果体现农家特色; 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牛背上的笛声远去,暗示这是在秋天。
3、互动
诗中描写了三个场景,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别给它们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明确:
农家丰2收021/图1/18
何其芳诗人在这首诗里应用多种视觉描写,同时 应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忙后农家清 闲喜悦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快乐的秋天,幸福的秋天, 充满诗意的秋天,充满收获春的希望的秋天。让我们 也真诚的祝愿农村里的老百姓多过一些这样的秋天!
2021/1/18
拓展延伸
《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 《画 梦录》 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 〈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 学艺术的春天》等。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2021/1/18
2021/1/18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2021/1/18
2021/1/18
2021/1/18
2021/1/18
2021/1/18
何其芳
何其芳 (1912—1977) 诗人,文学评论家。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课件.ppt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课件.ppt
4.可以( 这样的人)为师矣。
翻译句子
独立完成作业5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
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B.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
钱慢不慢湿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
从钱孔中穿过去而钱不湿。
C.康肃笑而遣之。
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师生互动完成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欧阳修(1007—1072)
作者简介
字永叔,号醉
翁,晚年又号六一
居士(意即藏书一
万卷,金石拓片一
千件,琴一张,棋
一局,酒一壶,醉
翁一人),谥号文
忠,唐宋八大家之
一。
作者简介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 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 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 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 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 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 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 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 阳文忠公全集》。
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只,不过
打发
看图复述课文
1
2
3
4
5
6
合作探讨 1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本文讲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 而钱不沾湿的故事。
课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课文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启发有二:熟能生巧;应正确对 待自己的长处,不可自傲。
合作探讨2
卖油翁是怎样看待陈康肃“发矢 十中八九”的成绩的?他为什么 这样看?
检查预习情况
jīn zī pǔ nì 矜 咨 圃睨
hàn fèn sháo zhuó 颔 忿 杓酌
听示范朗读 跟着音乐读课文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扁鹊见蔡桓公》课件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扁鹊见蔡桓公》课件
进见
小病
皮肤的纹理
厉害严重

恐怕
一会儿


喜欢
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无义

作为(自己的)功劳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 鹊出,桓侯又不悦。
止,停
肌肉皮肤
理睬
高兴
更加
再一次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所管的地方
把治好病当作
特意
“讳” :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01
03
02
04
05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义务教育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

从动物写到植物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
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 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 到“鸣蝉、黄蜂、叫天子” 局部部分从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由高到低写动物
由低到高写静物
从植物写到动物
语言特色
本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 的 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 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长得不饱满的谷粒。 秕谷:
没办法。 无从: 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鼎沸,本 人声鼎沸:
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标题入手
揣摩标题的含义,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文 章讲了什么?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 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 “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 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 的乐趣。
细读感悟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 用。
细读“百草园”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 哪几个方面? 三个方面: (1)美丽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奇的美女蛇传说(3-6段); (3)诱人的雪地捕鸟(7-8段).
四 件 趣 事
翻断砖 按斑蝥 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 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
蟋蟀 (shuài) 锡箔 (bó)
倜傥 (tì tǎng)
宿儒 觅食 (sù) (mì)
字词学习
确实。 确凿: 菜畦: 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 长声鸣叫。 长吟: 轻捷: 轻快。 攒:凑在一起。 机关: 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鉴赏: 鉴定和欣赏。 方正: 正派。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虽有佳肴》ppt课件1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虽有佳肴》ppt课件1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1)虽有嘉 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其 此之谓乎
长善救失 出自《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为: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能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失误过错。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翻译:孤寡浅陋,视野不开阔);有的人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即使
吃,品尝
最好的道理
所以,因此
疏通文意释美句 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心声》(共40张PPT)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心声》(共40张PPT)

心声
黄蓓佳
学习目标
• 1.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 声”的深刻意义。
• 2.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的手法。
•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 质。
• 重点:
• 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 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
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 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 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我是从 描写。
看出他朗读很成功。这句话是_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 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由第二者介绍、反 映或采用间接烘托的方法来描写。
学以致用
请仿照例句补全句子(运用侧面描写)。
例:京京的朗读真感人!教室里一片寂静,大 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
仿:
1、他的表演真精彩!

2、她真美!
李京京为什么那 么想读《万卡》这篇 课文? 情感共鸣
渴望倾诉
启示
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 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 理解作品。
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 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 活。
说人物
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你如何 看待? 程老师是个好老师吗? 请依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人物形象:
李京京:天真纯朴 铭记亲情
什么? 6、你是否喜欢程老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拓展延伸﹑互诉心声
• 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 有关爱,就会有孤独。生活中,被老师误解、 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 我们困惑、苦闷、彷徨、甚至逃避„„
• 今天李京京给了我们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 青春的美丽,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就让我们再次向生活敞开自己的心声吧!请 选择一个对象,向他(她)倾诉你的心声吧!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26、卖油翁 4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26、卖油翁 4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 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 明。 —— 屈原
读后感参考题目: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3.谦虚使人进步, 4.人应有一技之长,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7.艺无止境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训练才能有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睨之 ,
但微颔之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轻视(或轻蔑)的 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无他 ,
但手熟尔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熟能生巧

4.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这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名言警句?
1.学生同位合作交流,疏通文意。 知识导航: (1)重点字词:自矜 睨之 但微颔之 忿然 轻吾射 (2)重点句子:吾射不亦精乎?
无他,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3) 找出含有“之”字的句子,弄清其用法。
2.讲故事。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所收获,取得成效。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10.智者超然物外
态度:狂妄自大
从容稳重
不可一世
胸有成竹 谦虚
2.你对陈尧 咨和卖油翁分别有什么评价?
3.课文对陈尧咨的箭术只用“十中八九”一笔 带过,为何要详细描写卖油翁酌 油献艺的过程?
明确:通过卖油翁的实际行动,着重说明 “熟能生巧”的道理。
4.学习了本文,你 悟出什么道理?有哪些启示?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1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1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简介:
我国伟大的 :
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 著作有杂 文、小说、散文、 诗歌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__《_朝_花_夕__拾_》___.
作者简介:
我国现代 文学史上的 “泰山北 斗”。 (文学泰斗)
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确凿 缠络 鼎沸 敛
菜畦 渊博 秕谷
蟋蟀 倜傥 攒成
阅读训练
我 的 乐 园
对 不回答我的 环境 严肃 老 问题
不满
枯燥 师
活动 也有趣
有戒尺不常用
读书入神时学 生可画画
开明
主题:
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 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 新鲜知识、天真幼稚而又欢 乐的心理。
思考:
归纳小结
菜畦、石井栏、
不必说:
皂荚树、桑椹
静物
百 夏秋的 美丽
也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说: 鸣蝉、黄蜂、
叫天子
动物
草 景物
单是……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就有……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园 美女蛇的故事: 增添神秘色彩
冬天有趣的 拍雪人
游戏:
捕鸟: 扫、支、撒、系、牵、看、拉
百 夏秋的美丽景物 草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色彩: 园 冬天有趣的游戏:
菜畦、石井栏、
不必说:
皂荚树、桑椹
静物
百 夏秋的 美丽
也不必说: 鸣蝉、黄蜂、
叫天子
动物
草 景物
单是……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就有……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园 美女蛇的故事: 增添神秘色彩
冬天有趣的 拍雪人
游戏:
捕鸟: 扫、支、撒、系、牵、看、拉

鄂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秋天_课件1

鄂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秋天_课件1

声无处寻觅,带走了夏夜特有的香与热,也带走了她
的思念,留给她的只是淡淡的孤独和惆怅。
研读课文 ② 第三节最后的总结语“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 眼里”,牧羊女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与前两节的满足、悠闲不同,牧羊女面对 的秋,只留下寥阔无边的草野、更添寂寥的蟋 蟀声和清洌冷峻的溪水,令她心中存着一份挥 之不去的孤独与惆怅。
研读课文
② 都是劳动场景,在作者笔下是什么特征呢?
选取重点词试作赏析。 清晨伐木 露珠:写出了秋天的清冷; 丁丁: 拟声词,没有直接描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而是 用声音来替代,仿佛在山谷中还能听到回声,更衬托了秋的
清幽; 飘:这个动词显得很轻柔,伐木声不是粗钝地直捣人的鼓
膜,而是如同乐声一样,带给人美妙的听觉享受。
满载:满载的不是鱼,但是是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比物质收获更难能可贵的精神的满足。
轻轻摇着: 渔人的一派悠闲表露无遗。
研读课文 ③ 第二节最后的总结语“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表明渔船上的秋天是怎样的? 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获显得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感受
到秋的闲适恬淡,以游戏的心态看淡得失。
研读课文 3.赏析第三节: ① 前两节都出现了人物的活动,而第三节有什么 差别? 第三节前两句展示了静态的画面,有寥阔的草 野、清洌见石的溪水,还有未露面的蟋蟀在吟唱。 后面则是牧羊女的疑问和深思:夏夜陪伴她的笛
石上流”的清幽之态,而在苏轼诗中却换了“荷尽已
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冷艳遒劲之姿。今 天,再让我们品读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名诗《秋天》, 去领略那浓浓的秋味儿吧!
学习目标
1.品悟诗中意境,了解诗歌主旨; 2.品析关键字词,领悟本诗蕴含的情感; 3.学会用心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秋天》PPT课件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秋天》PPT课件
21
向 江 面 的 冷 雾 撒 下 圆 圆 的 网, 收 起 青 鳊 鱼 似 的 乌 桕 叶 的 影 子。 芦 篷 上 满 载 着 白 霜, 轻 轻 摇 着 归 泊 的 小 桨。 秋 天 游 戏 在 渔 船 上。
22
草 野 在 蟋 蟀 声 中 更 廖 阔 了。 溪 水 因 枯 涸 见 石 更 清 洌 了。 牛 背 上 的 笛声 何处去了, 那 满 流 着 夏 夜 的 香 与 热 的 笛 孔? 秋 天 梦 寐 在 牧 羊 女 的 眼 里。
23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
1、诗歌描绘的是一幅怎样 的图画?
2、诗中刻画了几幅画面? 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 的?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
24
农家丰收图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秋有味. 15
25
•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霜晨归渔图
26
少女思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进百草园
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内容可 分哪两部分?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文章哪几段文字写百草园?哪几段文字写三味书屋? (1-8) (10-24)
内容
百草园的美景 美女蛇的故事 雪地捕鸟 我 的 乐 园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长吟 (黄蜂) 伏 (叫天子)窜
味觉 ,所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 “又酸又甜”写的是______
味。
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 盛夏 ,蟋蟀到 春末 的,蝉鸣在________ 椹、菜花是________
秋天 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 ______
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鲁迅家世 鲁迅本姓周,幼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字豫才。1881 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
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
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 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鲁迅13岁那年除夕,79岁的曾祖母去世了。当时已有电报和轮
船,所以不到一个月,祖父就从北京赶到了绍兴。 祖父回家后第二年秋天,正值浙江考举人,主考官是鲁迅祖父
走进竞技场
重点:第2自然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 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
条理分明。齐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 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 “黄”是写____ 视 觉上写;鸣蝉的 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 ____,这两者都从___ 听觉 上写;覆盆子 “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______
思考
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
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
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 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 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书, “我”是怎么想的? 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 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 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由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 多知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在科举中一道考上的同年。周家的一位亲戚,因为儿子要参加考试,
就在考试前的一些日子请鲁迅祖父去通关节。一开始,鲁迅祖父觉 得不好办,后来纠缠不过,知道这年外放主考的学台,与自己是同 科出身,就写了一封信。结果事情败露,光绪批下来要将周福清逮 捕法办。 于是鲁迅祖父就不得不离家躲到了别处。但根据当时清政府的 法律,捉不到本人,就要把家里其余的男人都捉去,甚至“满门抄 斩”的。于是鲁迅父亲也离家避难,其他男人也都避开了。
鲁迅的老师寿镜吾 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 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 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
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
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 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 都前去看望先生。
植 低 物 动 高 物 多角度


观察景物: 有序
百草园的景物有
声有色,充满乐趣。
雪地捕鸟带来 无穷乐趣。
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
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语言
第二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 工作上了。
鲁迅作品《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
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 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 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 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鄂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 文 全册优质课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走进鲁迅 走进百草园 走进竞技场
目 录
CONTENTS
走进练习乐园
走进鲁迅
鲁迅名片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
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 《呐喊》、散文《朝花夕拾》、诗歌《野 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 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具
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
比喻、拟人、排比
颜色 形状
碧绿、紫红 光滑、高大、肥胖…… 长吟、弹琴…… 又酸又甜
视觉 视觉、触觉 听觉 味觉
声音
味道
准确地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 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 “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 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 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鲁迅游学 留学日本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弃医从文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
鲁迅名言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 于谋财害命。
2.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
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4.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