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

合集下载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篇一: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研究目录一、摘要 (1)二、关键词 (1)三、正文 (1)1、灾害与心理影响 (1)2、心理影响的表现与策略 (2)2.1 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 (2)2.2 我国危机事件处理的典范 (3)3、灾害管理中心理干预的方式 (3)3.1 伤者、家属、救援人员是干预重点 (4)3.2 一天之内创伤体验最为清晰、强烈 (4)3.3 心理创伤和伤势轻重无关 (4)3.4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 (4)3.5 过度关爱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5)4、灾害管理中心理干预的途径 (5)4.1 构建独立的体系 (6)4.2 加强信息透明度 (6)4.3 规范媒体行为 (6)4.4 提高群众的危机意识与应对能力 (7)四、参考文献 (7)五、致谢 (8)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心理研究——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研究摘要有人以2003年非典事件作为分水岭,提出2003年以后我国进入危机的高发期,而在之后的5年所发生的危机事件,比此前的5年要多出数倍,所以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影响、稳定社会局面,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我们不能只看事件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害,更要重视危机事件对人们心里造成的影响,灾害后的心理干预问题一直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文以灾害后的心理干预服务问题为例,从政府、媒体、公众几方面浅谈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问题。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心理干预;途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时常会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其中大致有以下几类:火灾、地震、风暴、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无疑会对相关群体的心理起极为消极的影响。

因此,在以公共安全为首要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心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散性、危害性和破坏性。

汶川地震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

汶川地震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

汶川地震丧亲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摘要]突发地震会给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损害,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可帮助丧亲者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焦虑,增加自信,恢复社会功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减少创伤,恢复身心平衡。

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国务院新闻局局长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5月27号12点,四川汶川8级地震已造成67183人遇难,累计失踪20790人,由于抢救时效已过和恶劣的天气条件,失踪人员生还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震灾后如此庞大的死亡人数,牵涉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有的人在顷刻之间甚至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必然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打击。

1.地震对丧亲者的心理影响及表现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解,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获得新的技能,以预防的发生。

打击,容易表现为一系列与应激有关的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变化,生理上可出现冒冷汗、恶心呕吐、肌肉震颤、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认知上出现思维混乱、敏感猜疑、迷茫、记忆力下降、思维不集中、思考理解困难、自我评价减低;情绪上可出现疲乏、悲痛、激动、焦虑、愤怒、失眠、噩梦、甚至情绪失控;行为上则表现为攻击、退缩、坐立不安、举止不协调、口味改变、拒食或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或服药等;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创伤后心理失调症、精神崩溃、自伤或自杀等。

长时间的应激会使机体的适应能力受到损害,产生身体上的疾病。

2.危机干预实施的方法步骤够防止或减轻灾害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促进灾害性事件后的适应和心理康复。

面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及各种自然灾害,能否有效地处理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社会和谐、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新标志。

一些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减少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汶川地震伤员灾后心理障碍调查研究

汶川地震伤员灾后心理障碍调查研究

汶川地震伤员灾后心理障碍调查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地震灾后60天住院伤员心理障碍及对策。

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48例住院伤员进行调查,分析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灾区伤员焦虑得分(标准分)为41.56±5.38,抑郁得分(标准分)为55.21±10.15,二者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33.80,41.88P<0.01)。

症状分级为:轻度焦虑2例,轻度抑郁20例,中度抑郁14例;青年组的焦虑(P<0.01)和抑郁(P<0.05)均值显著高于成年组;截肢组的抑郁均值显著高于非截肢组(P<0.05)。

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伤员的焦虑、抑郁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地震后60天伤员的焦虑和抑郁仍然严重,尤其是青年伤员和截肢伤者,因此有必要对地震伤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并对焦虑及抑郁情绪严重者进行心理干预。

【关键词】地震;心理障碍;心理干预;汶川【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patients wounded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otally 48 patients were surveyed with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60 day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ean score of anxiety standard was 41.56±5.38 and only two cases suffered from mild anxiety;the mean score of depression standard was 55.21±10.15,and twenty cases suffered from mild depression and fourteen cases moderate depression.Both of the mean scor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young peop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dults group; the mean score of depression standard of the amput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sex,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occupation.Conclusion Persons wounded in earthquake still suffered from anxiety and depression 60 days after earthquake,especially for the young people and the amputated.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arthquake wounded persons and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ose with mental problems.【Key words】earthquake;psychological barrier;pyschological intervention;Wenchuan焦虑和抑郁是现代社会人类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也是重大事件的首发情绪反应。

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难受害者的效果研究

心理危机干预对地震灾难受害者的效果研究

11 伤员家 属 陪护 组 。共 3 ,从 2 0 .. 2 9人 08年 5月
2 9日至 6月 2 9日均 来 自四川地 震 灾区北 川 的伤 员
的家 属 , 无严重躯 体疾病 , 均无精 神病性症状 , 未接受 任 何抗精神病 药物治 疗 。 中男性 2 , 其 2人 女性 l 人 , 7
的精 神损害程 度 , 以及 P S 的精神病 理学和 发病机 TD
制 u 。地震对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 巨大的灾难性事件 , 尤其是对地震中受伤的人员更容易导致 P S - D的发生“ I 。
予 一般 的心 理健 康 教育 , 体 的干预 措施 有 : 具 理解 、 接纳 、 共情 、 量 、 论 、 商 讨 建议 、 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保 证等 ; 安 这些方 式 都是 一般 心 理 治疗 的技 巧 , 因此 也需 要受 心理 治
1 对 象和方 法 11 对 象 .
人 则需 要给 予更 特 殊 的心 理干预 , 1对 1的哀伤 如 辅导 ( 3次/ 、 伤 的稳定 化 治疗 、 松训 练 、 高 周) 创 放 提 情 绪耐 受力 的训 练 等 。 对 家属 ( 分 7分 以下) 针 评 我 们 做集 体 治疗 ( 2次/ )心 理 健康 教育 ( 周 , 2次/ ) 周 。
关键词 心 理 危 机 干 预 ; 川 地 震 伤 员 ; 员 家 属 四 伤
中图分类 号
R355 9.
文献标 识码

DO . . 7/ XY H. 0 . .2 I 0 8 0Y S 2 90 0 5 13 0 3
在 灾难事 件发 生后 ,个体 产生 的精神 损伤很 常 见 , 它 的研 究具有十 分重要 的理论和 实践意义 。自 对

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

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践

案例三: 小 T,男,藏族,大一学生,家住安县,在这次地震中他 唯一的姐姐遇难。当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他的生理需求 完全消失,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也不再去过问其他亲 人的情况,对尚在医院中的父亲也不闻不问,这些都是有 违正常人的反应的。 家人的遇难使小 T 处于极度的悲恸绝望中,并产生一 系列严重的心理、生理行为异常,我们对小 T 的心理干预 分为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派专人给小 T 生活、生 理上精心的照顾,尽量体现个性化、细节化,让他感受到关 爱;第二阶段:我们引导小 T 将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宣泄 出来,在这个阶段里,最主要的是倾听,倾听之后,我们帮 助小 T 认识、面对、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 关键所在;第三阶段:灾难真相出来后,我们帮助小 T 及时 和其他家属联系上,使他们相互取得心理支持。同时,我们 让小 T 的朋友鼓励他进食,以避免因身体不适加重悲伤。 小 T 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恢复得比较缓慢,目前仍是沉 默不语、离群索居,但是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下一步 我们的工作是让其与家人取得联系,安排住院治疗。 三、灾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心理受伤者语言交流要讲艺术 安慰者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心 理干预人员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拯救者,而只能定位是共同 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平日里很多听起来安 慰的话,其实都是无用的,而且很多还会起到反作用。比如 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 了。”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 的,你这类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 代的,幸存者更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 另外,必须提出的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工作人员往 往会采取隐瞒真相的方法,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慰,这是不 利于心灵康复的。研究表明,只有自己从残酷现实中走出 来才能彻底医治精神创伤,没有经过此类经历的人往往长 期生活在阴影之中,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各种心理障碍。 (二)心理危机干预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 工作人员要下力气寻找此次震灾中顽强与灾难抗争, 积极、乐观、自信的榜样,尽快用文字、图片、影像各种形式 展现并宣传;搜索唐山大地震资料,展示震后家园重建过 程以及新唐山的面貌,展示震后受难群众的现状,展示他 们自强、自立、自我奋斗的事迹。用榜样的力量鼓励灾区人 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情绪易受影响,要让他们看到重建家 园的希望。

5.12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

5.12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

5.12 地震后危机干预参考---灾后心理辅导手册一、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情绪反应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二、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

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

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学生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别忘记家人和学生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三、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与发展概况1.心理危机干预内涵心理危机干预也被称为危机干预,它是对处于危机之中、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人及其家庭采取明确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其恢复信心,最终战胜危机的手段和过程。

事实上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短程心理辅导(疏导)与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干预适用于自然灾害、反恐行动、人质救援、暴力犯罪、战争等突发事件对人心理产生的强烈心理损害中,它可以起到缓解受害者心理压力、提供社会支持、重塑信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它与物质支持同等重要,它彰显了政府和援助者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

2.心理危机干预发展概况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最早出现在美国,当时二战刚刚结束,大批身心倍受摧残的军人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辅导,1946年,美国政府派遣200名实习心理医生,在老兵管理机构为退伍老兵提供情感治疗服务,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军方承认:1947年,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医生获得了长期的现役地位,并被作为一种制度在军队中确立下来。

1978年,美军朴茨茅斯海军医院精神科组建了一个由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专家、牧师、护士和卫生员组成的特殊精神疾病快速干预小组,对一些重大的危机事件,如训练事故、自杀、自然灾害、爆炸等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处置,从此快速危机干预小组就成为军方危机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军执行各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全世界的危机处置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心理危机干预,由于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种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心理危机干预发展提供了自上而下的思想指导,为汶川大地震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政策指导,我国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地震灾后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必须清楚灾民灾后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

1.灾后一般心理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们在心理上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情绪波动大,紧张、恐惧、易冲动、自责、伤心、焦躁不安;出现睡眠障碍,如做噩梦或入睡困难;出现惊恐反应,对外界刺激(与地震相关的信息)的反应过于敏感,出现肌肉紧张、发抖、盗汗、恶心、尿急尿频、心慌胸闷等生理心理反应,属一般心理问题,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随着时间流逝而自行恢复正常,如对对其加以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加快心理康复速度,提高心理康复质量。

汶川地震青少年伤员心理危机干预3例

汶川地震青少年伤员心理危机干预3例
28 1 第l 第 2 C i rl 0 年l 7 2期 lcJ n 0 月 卷 iao a n lu
・ 个案报道 ・
汶川地震青少年伤r'理危机干预 3 3L ' 例
翟南江 ’ 陈思敏 ’ 王晓庆 张莉 ’ 张云 王文菁 。
( 东省 第二人 民医院 广 501 13 7)
员补 习英语及语文 ; 志愿者利用下班时间陪伤员打乒乓球、到
体育场馆打羽毛球等 , 使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学校 , 慢慢适应新
的环境 。 2 建立安 全感 . 4
恐惧和悲痛中解 脱出来, 摆脱地震 的阴影, 复对 生存的信心 恢
及勇气, 我院组织 成立了包 括心 理咨询师及 爱心救助志愿者等 在 内的灾后心理干预小组,对他们进行 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 很好 的效果。
( 东省A RIP广 东省精神卫 生研 究所 501 ) 广 .,  ̄ t E 137
中图分类号:R 7 4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10 - 4 4(0 8 0 3 - 2 0 4 7 8 2 0 )1— 15' 1 0
理咨询师 、 志愿者、 医生 、 护士及社会各界人士常来看望他们 ,
M4 P ;在 6 1儿童节给他们送上儿童节礼物 :在端午节给他 们 . 送粽子吃 ;医护人 员一有空就和他们聊天 、 玩耍 ,他们逐渐 感 受到 大家的温 暖,心理上也感到安全和踏实。
25 理 解 的倾 听 .
病例 1 ,男,9岁 ,地震发 生时在 2 教鼙,下楼时被垮 楼
塌物压伤,被他人救出,来院时诊断为全 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骨盆、骶骨等多处骨 折,心理处于恐慌 、自闭状态,经常在睡 觉的时候作恶梦。
地配合心理及伤病的治疗 , 是来我们这里治疗 的主要 目的。 心

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调查

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调查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调研报告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调查
在汶川的大地震中,许许多多的孩子直接面对了灾难、死亡,心灵蒙上了沉重的阴影,心理学家针对灾区的儿童青少年提出了一些心理危机干预的建议。

第一、灾区的青少年安全感会大大降低,会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等一系列行为,甚至会出现情感休克,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丧失,甚至昏迷不醒。

处理情感休克的关键是鼓励其宣泄,
让他们尽量哭出来或说出来;同时,采取接受性和包容性语言或
拥抱等方式,例如:“你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怕”等,一边安慰一边引导。

第二、针对亲人受伤或去世,尤其是失去多位亲人的青少年,会出现精神崩溃,其表现是惊恐万状、哭闹不止、行为盲目冲动、伤人或自杀。

处理方法是先尽量使其安静下来,然后鼓励其宣泄,引导他们转移关注点,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重新建立
起家庭般的归属感。

第三、针对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的青少年。

他们很难面对自己受到的伤害和未来的残疾,对这些孩子来说,首先要告诉这些
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解开其心中一直悬而不决的那些疑问,
甚至包括帮助其分析为何发生在自己身上。

尽管他们知道真相后的第一反应会很痛苦,但这时心理咨询师可以在旁边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走出来。

第四、对于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青少年来说。

在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物质援助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

通过让他们熟悉和信任的人与他们保持对话等方式,让他们及时了解救援工作的进展,树立自己求生的信心。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随访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

研究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负性生活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呈显著正 相关,而社会支持则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社会支持在负 性生活事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讨论
本研究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显 著影响,这进一步证实了负性生活事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同时, 社会支持在应对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为今后针 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以往研究多从单一角度考察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 碍症状的关系,缺乏对三者交互作用的探讨。此外,针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长 期追踪研究也较为罕见。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了汶川地震后的青少年为研究对 象,采用心理测量等方法考察了他们的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 碍症状。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危机和生命质量进行随访调查, 发现心理危机对生命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 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本研究 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的代表性不足、研究时间跨度有限等问题,未来 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这方面的内容。
最后,本研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依据。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青少年的心 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深入探讨了负性生活事件、社 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 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有显著影响,而社会支持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 用。因此,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应当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更为全面的 策略。

地震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支持

地震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支持

地震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支持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灾区居民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地震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支持成为重要的任务,以帮助受灾人群走出心理困境,恢复正常生活。

本文将从心理干预和社会心理支持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地震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一、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地震发生后,受灾人群常常陷入深度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危机之中。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则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如焦虑症、抑郁症甚至自杀等。

因此,进行心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1. 降低心理痛苦: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受灾人群释放负面情绪、减轻焦虑、恢复自信,从而降低其心理痛苦。

2. 预防心理疾病:在地震灾后,许多灾区居民面临着重建家园、面对贫困等多种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受灾人群有效应对这些压力,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

3. 增强社区凝聚力: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渡过难关的氛围。

二、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策略地震灾后的心理干预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与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1.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灾区居民可以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痛苦,寻求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2. 群体心理干预:组织受灾人群之间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倾诉和鼓励,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群体心理干预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3. 心理教育与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灾区居民可以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社会心理支持的重要性社会心理支持是指社会资源的提供者向灾区居民提供情感、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社会心理支持对于地震灾后的心理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缓解心理痛苦:当受灾人群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时,他们的内心会感到温暖和安慰。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与展望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与展望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00字的内容。

指的是在灾难发生后,社会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事实上,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被忽视。

而汶川地震作为中国近年来最大的地震灾难之一,不仅给灾区居民的生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

关于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灾区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灾后心理干预的需求和方向,为未来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将就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的进展与展望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灾区居民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重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灾后心理干预对于帮助灾区居民重建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灾难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为开展未来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还可以为完善灾后心理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不断提升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汶川地震对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年来发生的一场重大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心理创伤。

地震发生后,许多居民因失去亲人、家园、生活财产等而陷入极度的悲痛和绝望之中。

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难以自行摆脱困境。

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对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许多人出现了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人出现了自杀倾向。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给个体造成痛苦,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及时有效地干预和帮助灾区居民重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汶川地震灾后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促使各方面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

灾难后心理危机干预

三、志愿者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
2.心理反应:对地震后的严重现场情况估计不足, 2.心理反应:对地震后的严重现场情况估计不足,出现 心理反应 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与他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 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与他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混淆对 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 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事物感到麻木 与困惑; 与困惑;因心力交瘁而转向对周围人感到愤怒或感到不够安 睡眠出现问题,做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 全;睡眠出现问题,做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缺乏自 制力,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失去对伙伴的信任感。 制力,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失去对伙伴的信任感。
二、志愿者的作用
1.志愿者组织可以吸纳社会闲散力量,经过培训, 1.志愿者组织可以吸纳社会闲散力量,经过培训,形 志愿者组织可以吸纳社会闲散力量 成生力军, 成生力军,能够在更加宽广的范围内提供时限更多的咨询 帮助。 帮助。 2.志愿者组织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 2.志愿者组织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 志愿者组织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
二、志愿者的作用
3.志愿者组织可以在得到政府支持之后, 3.志愿者组织可以在得到政府支持之后,使得它更加 志愿者组织可以在得到政府支持之后 正规,合法地运作下去。这样,就会帮助更多的人。 正规,合法地运作下去。这样,就会帮助更多的人。 4.志愿者组织能够对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起到补偿作 4.志愿者组织能够对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起到补偿作 用。能够在他们的运作过程中,提供支持与协助。 能够在他们的运作过程中,提供支持与协助。 5.志愿者组织人员更多,所能提供的帮助更加全面。 5.志愿者组织人员更多,所能提供的帮助更加全面。 志愿者组织人员更多
心理危机干预
——基础理论(应激的心理行为) ——基础理论(应激的心理行为) 基础理论

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地震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件影 响量 表( R E C IS一1 ) 对汶川 地震 后陕 西灾 区 宁强县 2 3 6 2名 8—1 青少 年进行心理学测量 评估分 析 , 3 8岁 探讨 青少年 的心理健康状 况 , 随后 开展较 大规模 的灾后儿 童 心理 问题 为
筛查提供可靠 依据 , 取得 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
用 于经历 各种创 伤性事 件 ( 如车祸 、 难 、 船 暴力 、 虐待 、 啸 性 海
些情绪 和行为 问题 , 而灾 区学 校普 遍缺 乏学校 心 理卫 生专
业人员 , 缺乏学生 心理 健康 服务 , 目前 国 内缺少完 整 、 准确 的 灾 区儿 童心理健康状况 的现 状资料 。我 院应用 中文版 儿童事
1 对 象 与 方 法
等) 后大样本青少年 中 V S r D高危 人群 的筛查 , 国 内外 跨 文 在
化的相关研究 中均 被证 实具有 良好 的信 度 、 效度 及 内部 一致 性 , 。C IS~1 2 1 RE 3以提问形式 出题 , 根据 症状在 最近 2周 出 现 的程度按 4级 ( 完全没有 、 很少 、 时 、 常 ) 分法记 录 , 有 常 评 分 别计 为 0 1 、 , 、, 5分 总分 0~ 5分 ; 3 6 无反 向条 目, 归纳 为闯入 共
齐鲁 护理 杂志 2 1 02年第 1 第 7期 8卷

调查研 究 ・
地 震 灾 后 青 少 年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查 分 析
段 隆芳 , 尊孝 戴 ( 西安 市精神 卫 生 中心 陕 西西 安 7 0 6 ) 10 1
【 摘 要】 目的: 讨地震对青 少年心理健康状 况的影响。方法 : 5・ 2 探 对 1 汶川 大地震 陕西重灾区宁强县的 2 3 名 8 1 岁青 少 2 6 —8

从汶川大地震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

从汶川大地震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
3.建立心理援助长效机制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注重心理援助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站点、培训心理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为受灾群众提供长期心理支持。
4.成效显著
三、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完善组织架构
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高效运行。
5.完善心理援助资源保障
加大心理援助资源投入,保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汶川大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三、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5.监测评估与反馈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心理援助工作进行评估,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干预策略。
九、全面推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2.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网络
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共同参与心理援助的良好氛围。
3.强化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研究
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将其纳入防灾减灾救灾整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分工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体系建设中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3.强化监督检查
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落实和援助资源的合理分配。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高危职业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评估与反馈机制

我国灾后群众心理危机干预救助机制研究

我国灾后群众心理危机干预救助机制研究

公务员职业心理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工作环境压力大,任务繁 重,时间紧迫;二是社会期望值过高,公务员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三是职业发 展遭遇瓶颈,晋升渠道狭窄,缺乏个人成长空间;四是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对自 身心理问题认识不足。
公务员职业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心理危机预防 机制,通过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二 是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三是加强组织支 持,建立公务员互助组织,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四是优化政策制度,为公务员 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激励措施。
引言
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力量,肩负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 责。然而,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压力,公务员职业心理危机问题逐渐凸显。 本次演示将探讨公务员职业心理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其干预机制,为完善公务员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公务员职业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情 绪低落、失眠、抑郁等症状;二是职业满意度下降,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三 是自我价值感降低,产生自卑、无助等消极情绪;四是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 上级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冲突。
我国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模式。一方面,通过开 展大规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帮助灾区群众缓解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还通过个案管理、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为灾区群众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三、我国灾后群众心理危机干预 救助存在的问题
1、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化程度 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灾后群众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但是心理危机干预的 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在一 些偏远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这使得灾后群众在寻求心理帮助时得不到及时、 有效的支持。

刘鲁蓉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刘鲁蓉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研究目的和意义
VS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灾区居民和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
本研究范围涵盖了灾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背景的人群,包括幸存者、遇难者家属、救援人员等。通过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求,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和范围
02
灾难事件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
受灾者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
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
建立信息传播规范
情绪感染的引导和管理
对策建议
未来发展展望
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
未来应普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5
研究结论与启示
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受灾群众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韧性。
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与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建立长期的心理援助机制,帮助受灾群众重拾信心和重建家园。
个案心理治疗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受灾群众的心理状况和干预效果。
评估结果
通过干预,大多数受灾群众的情绪得到缓解,心理创伤得到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干预团队也发现仍有一些受灾群众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需要继续提供心理援助。
干预效果评估
04
心理危机干预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1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遭受重大心理创伤的人群,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恢复心理健康。
背景介绍
本研究旨在探讨刘鲁蓉灾难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总结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通过对灾区居民和救援人员的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状况,探索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为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后心理危机研究5·12汶川地震心理危机干预的调查报告,pdf篇一: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研究目录一、摘要 ...............................................(1)二、关键词 (1)三、正文................................................( 1)1、灾害与心理影响 (1)2、心理影响的表现与策略 (2)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 (2)我国危机事件处理的典范 (3)3、灾害管理中心理干预的方式 (3)伤者、家属、救援人员是干预重点 (4)一天之内创伤体验最为清晰、强烈 (4)心理创伤和伤势轻重无关 (4)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 (4)过度关爱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5)4、灾害管理中心理干预的途径 (5)构建独立的体系 (6)加强信息透明度 (6)规范媒体行为 (6)提高群众的危机意识与应对能力 (7)四、参考文献 (7)五、致谢................................................( 8)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心理研究——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研究摘要有人以XX年非典事件作为分水岭,提出XX年以后我国进入危机的高发期,而在之后的5年所发生的危机事件,比此前的5年要多出数倍,所以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影响、稳定社会局面,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我们不能只看事件造成的物质方面的损害,更要重视危机事件对人们心里造成的影响,灾害后的心理干预问题一直是人们经常忽视的但却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本文以灾害后的心理干预服务问题为例,从政府、媒体、公众几方面浅谈灾害之后的心理干预途径问题。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心理干预;途径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时常会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其中大致有以下几类:火灾、地震、风暴、海啸、冰雪灾害等,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无疑会对相关群体的心理起极为消极的影响。

因此,在以公共安全为首要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对相关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提高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心理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社会性和扩散性、危害性和破坏性。

公共性危机不同于误解性危机、事故性危机、假冒性危机和灾害性危机,根本区别在于公共性,即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

公共性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

因此,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进行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社会公众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影响、稳定社会局面,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灾害之后的心理辅导问题为例,浅谈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心理干预方式的途径问题。

一、灾害与心理影响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会遭受各种灾害,从而引发公共危机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打击,目睹死亡和毁灭,会造成焦虑、紧张、恐惧等急性心理创伤,甚至留下无法弥补的长久心理伤害。

灾难发生后及时进行心理援助,可以帮助灾难亲历者最大限度地利用积极应对技能,面对和走出可能的心理阴影。

而各级各类的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心理冲击的化解、心理问题的疏导,都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的有效参与。

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因为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会给受害人群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破坏。

在大规模灾难发生后,幸存者、救援人员、死难者家属、救援人员、消防人员、警察、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易感人群等直接或间受到灾难影响的群体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为人事感性生物,感官在长时间接触某类情绪后会发生共鸣,这种不经意间的共鸣也被称作心理暗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三国时期关于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了,而在灾害之后,人的思想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这时候如果加入心理干预,那无疑会对心理创伤的抚平修复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灾难心理研究表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与支持率成反比,即所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也就越低。

近年来,并不缺乏类似的事件,而据有关调查显示,唐山大地震的受害者在多年后,仍有部分人生活在灾难的阴影中。

这与当时没有提供及时、必要的心里干预、心理健康辅导有一定的关系。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健康服务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

XX年大连“5·7空难”发生后,心理专家首次实现了灾后24小时内的现场救助。

XX年SARS 期问,我国心理救助力量首次大面积、全方位地介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中。

XX年汶川大地震中,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危机干预服务是危机管理不容小视的组成部分。

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体系,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灾难性地震发生后,对于受灾人群的援助就不仅仅是房屋重建、弥补经济损失这么简单,其中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对灾难的恐惧心理以及失去亲人的心理阴影问题,对于类似的这些方面,心里干预辅导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因此,在危机管理中,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危机管理机制中对心理救援有着明确的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指出,“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国家地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都有心理干预的相关规定。

XX年汶川大地震中,国家更是发布了《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对地震灾区灾民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二、心理影响的表现与策略(一)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XX年“非典”期间,在广州市接触到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一些医护人员,最初由于没意识到这一疾病的传染性被陆续感染上。

医护人员纷纷病倒的消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悄然在广州市大面积的扩散,众口铄金,越来越耸人惊闻。

还有人称这类肺炎“打个照面就死”,甚至“上午传染,下午死”,还有人称“不少医护人员已经死亡”,当年2月10日,传言进入高潮,并从广州市向珠海、深圳等其他地区蔓延,随后又向海南、香港等邻近地区传播。

自当天起,抢购板蓝根、白醋。

口罩等风潮以异常的速度席卷广州,6、7元一包的板蓝根买到70元,20元一瓶的白醋更是被一抢而光。

而位于广州东部、距离广州约200多公里的广东省河源市掀起了一股罕见的抢购抗病毒药品的风潮,只要药盒上标明抗病毒、预防病毒的药物,被当地市民疯狂抢购,据说,这是因为一种不明病毒正在当地流行,传染性之强无法可防,病势之汹涌无药可治,有医生告诉亲朋好友,得预先吃些抗生素或抗病毒类的药物,传言中,两个高烧患者在河源市人民医院住院,结果病情都无好转,接诊过他们的医护人员却病倒一大批,已经有医生护士死亡,恐惧刹那席卷全城。

这个案例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导致的传言、谣言的泛滥所造成的,而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会进一步加深信息传播的混乱,使组织在面对信息资源匮乏、传播渠道不畅等局面的同时还必须遏制各种传闻、谣言的扩散,正是由于危机中群众频繁地收到“信息流”和“影响流”的交互影响,组织对信息的控制才显得尤为艰难。

(二)我国危机事件处理的典范XX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瞬间天崩地裂,天地哀鸣,地震发生后,政府和社会各界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抗震救灾活动,一时间,几乎整个世界都将视线聚焦到了那片瓦砾遍布的土地。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迅速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救援受灾人民;紧急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调集部队立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向震中地区前进,争分夺秒抢修公路,并协调各部门想尽一切办法将救灾物资运进灾区。

5月底,在抗震救灾工作顺利确保“大灾之后无大害”的情况下,迅速制定并公布了灾区重建规划。

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在面临突发性灾害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各地的媒体机构24小时滚动播出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各大报纸拿出最重要的版面,第一时间传递灾区的信息;各大门户网站开辟出专门耳朵页面,就连手机短信也定时发送抗震救灾的最新消息。

全国人民都仿佛置身灾区,亲历苦难。

一时间,名族零距离空前高涨,万众一心,共度难关。

在汶川地震中,从中央到各个地方,甚至海外的各个机构和朋友都会回了重要的作用。

上传下达,工作安排及时、紧密有序,是我国危机事件处理的典范。

三、灾害管理中心理干预的方式公共危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是多重的,但在大体上可以分成两次,即有形和无形的影响,其中有形影响即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受到损失;无形影响则是精神层面上的影响。

在灾害发生时,人的生理和心理受到巨大的压力,既有来自外界的、也有来自自身的,例如有些人在幼年时因为受到某些刺激从而导致成年后的一系列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和处事方式,这些其实都是当时巨大压力下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如果在当时监护人及时发现并加以开解(心理干预),或许就能抚平那一系列伤痕,而当灾害来临,无论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都会被巨大的压力所侵袭,一个处理不当,或许会对公共安全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当然这是在单人的情况下,如果是一群人呢,众所周知,当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其危害往往是大面积的,而人们在面对危机事件的刺激时,个体的应激反应由于受到社会公众其他人的影响将会出现趋同性,形成群体性或社会性的应激反应,从而可能进一步加剧危机的扩散或破坏程度使事态变得更加的复杂和不可控制,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多数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或肢体表现,很难保持沉着冷静、积极应对的心态,因此,公共危机事态下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往往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在灾害中,在民众的周围,恐惧是呈辐射状蔓延的,死亡所涉及到的各个层面,并不是某个“专业机构”能够承载的,它需要硬性的支撑----心理干预,自汶川大地震起,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灾害事件后救援的重要一环,其中就各类危机事件总结了一些心理救援的细节和关键点。

(一)伤者、家属、救援人员是干预重点一般说来,亲身经历灾害的人是最容易留下心理创伤的,所以心理援助的重点首先应该是在各医院进行治疗的受伤人员;其次,在事故中受伤、遇难者的家属也会因悲痛而卷入灾害中,他们也是援助的重点人群,因为,悲哀就像恐惧它是呈放射状扩散的,参与这次事故紧急救援的全部人员,也因为第一时间目睹了灾难发生的情景,使得在救援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可能掩盖了心理创伤,而在紧急救援过后,他们有可能同样出现心理创伤,需要得到心理援助。

(二)一天之内创伤体验最为清晰、强烈在事故发生后的一天内,受创伤者的创伤体验时最为清晰且强烈的,所以此时的评估结果最为可靠,而及时的干预也能有助于他们迅速摆脱创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