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艺
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主要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它包括多方面教育因素:集中式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也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佳偶,形成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汉代以后把孔子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是施德政的基本手段。2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3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为教育目的。4以六艺作为教学内容。5总结了兴致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6主张自觉修养德行。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7提出树立教师的典范。
一、孔子对教育的主要贡献
1实施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学术下移。2提出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3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丰富了教材建设,奠定儒家经典基础。4提出学而优则仕,为古代封建官僚体系准备条件。5重视德育教育,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总结佳偶实践经验,都提出许多教育学原理方法,教育学规律,对后世产生深远历史影响,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为古代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二、有教无类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并指导教育实践,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的本来意思是无论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实施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的范围,满足了平民入学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广泛的接受学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墨子;
三、孟子的观点
孟子从性善论和施仁政出发,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作用是的民心,而得民心是施行仁政的关键,最有效措施。教育对人作用是求放心,每个人虽具有先天的善端,但由于环境诱惑和自身不够努力,可能会失掉善端,教育就在于找回本性,保存和发扬善端。教育目的:明人伦。
四、大学
大学明确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从低到高,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表达了儒家以教化为手段的仁政,德治思想。大学以人的完善过程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吧个步骤,八条目。这个逻辑反映出古代宗法等级制度的影响。三纲领八条目着眼于人伦,一个人道德和社会在政治的实现为目的。
太学元朔五年,汉武帝采取董仲舒意见,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成立。
七、颜氏家训
颜之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撰写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族教育指导书《颜氏家训》以训诫子孙。概述主要阐述了论士大
夫教育和儿童家庭教育的思想。①尽早施教尽早施教尽早施教尽早施教他认为早期教育的效果最佳。原因有可塑性大精神专注②严慈结合③均爱原则偏爱是形成儿童狂妄、偏执、自暴自弃不良人格的主要因素。④重视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是发展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础。⑤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
稷下学宫: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性质官僚贵族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历史意义:促进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2显示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3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八、评述隋唐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并形成于隋唐时期,从一开始变同学校教育产生了密切的联系,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科举制的诞生将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前提条件,科举制又是学生取得官职的必由之路;3)两者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方法等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4)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
九、韩愈教育思想新发展
韩愈在教育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他作的《师说》。《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理论上论述师道的文章。它的思想意义在于
它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师道的观点,是有创见的,是韩愈教育思想的精髓,为我国教育史提供了新的比较进步的见解。①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②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③以“道”为求师的标准④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
十、朱熹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批评死记硬背和滥用体罚那种“督以句读责其检束”和“鞭挞绳缚”的做法会导致师生间关系紧张造成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失败。二、主张教育儿童应该从积极方面入手必须适合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符合儿童成长发展规律因势利导使其日有长进。三、提出儿童教育内容“诗歌、习礼、读书”起到美育、德育、智育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
简述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
朱子读书法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一生又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
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的局限性在于,不重视书本与实践的结合大学与小学朱熹在总结古代教育的基础上,对小学和大学的教育阶段划分及教育内容作了系统论述。人生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小学和大学是不可割裂的两个学习阶段,即都是为了体认天理的,只是内容程度有所不同:小学学其事,大学明其理。小学是为大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在儿童阶段空讲大道理是收不到效果的,最好是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就是要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达到明德、止于至善的目的。
十一、社学
明朝社学是设立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观雪。
他招收8岁以上,15岁以下民间儿童入学,带有某种强制性。是对元朝社学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设立更普遍,数量更多,在教学方面更趋成熟,他作为最高学府的国子监有许多新发展,官学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制度更趋完善,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相衔接的学制系统。
东林书院
明朝影响最大名声最大的书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它形成了一套完备德尔讲会制度东林书院的讲会是明朝讲会制度的突出代表。讲会制度是其一个重要特点。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活动与政治斗争密切结合。东林书院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活动中心,又是一个政治活动中心。无论是在明朝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