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最全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美育的学科性质
一、美育学研究的对象
1、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
2、美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审美教育现象及其普遍的规律。
3、审美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审美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4、审美教育的规律:指审美教育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美育学:研究人类社会美育现象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美育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
1、美育学研究范围:包括美育的基本理论和美育的实践与实施两个方面。
2、美育的基本理论包括:美育的性质、特点、任务、功能、地位、与德、智、体等方面的关系等。
3、美育的实践的实施包括:美育的媒介、途径、实施原则和方法、审美素养
4、美育是探讨人类如何美化自身的科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命运、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个性完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等,它是以美学与教育学的有机融合为主体的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三、美育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一)美育学与美学的关系
美学是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内容有四块: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审美教育。美育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美育学与美学有内在的亲缘关系,美育是实现美学的任务和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也是美学最终的落脚点。(二)美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学所元宝的一般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原则、方法等,教育学也为审美教育提供发理论前提,可以说,美育学是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是教育学的扩展和延伸。但是它们又是五笔特殊、整体与局部折关系。此外、教育学更注重理性教育,美育学则注重情感教育强调结合。
(三)美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一切心理现象的理论基础,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感教育,必然涉及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心理学研究的材料和成果,心理学是美育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美育学则是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规律在审美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反过来,美育学研究的成果,又必将丰富和深化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当然,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而美育学研究的是审美教育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四)美育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艺术美是美育的主要媒介、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二者区别在于,艺术教育研究的范围更宽泛,除了艺术教育,美育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教育。
第二节:美育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美育思想
(一)西方
1、发源地:古希腊、罗马
2、最早提出系统的美育思想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快乐教育”思想渊源: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二)中国
1、古代美育的最初形态:“诗教”和“乐教”
2、孔子主张“诗教”和“乐教”来培养“仁人君子”,最早提出“比德”思想
3、荀子把美育的功能看作是“美人”、“美政”、“美俗”
4、老子、庄子把美育扩展到大自然的领域
5、比较:
孔子:强调的是自然的道德化功能,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使个体服从社会、感性服从理性、人服从自然
老庄:强调的则是自然美的满足情感和解放精神的作用,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娱情畅神,获得心灵的慰藉
二、近现代美育思想
(一)西方
1、美育独立理论形态的形成是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A、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门科学日益分化,美学和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美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大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劳动的异化和人性的分裂,使人失去了人格的完整与个性的和谐
2、代表:席勒、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二)中国
1、先驱人物:梁启超,首次提出“趣味教育”
2、王国维是第一个把美育概念引入中国并对美育的独特性质和独立地位作了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家
3、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以美育代宗教”,提出美育包括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三个方面,主张弃宗教代之美育,①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②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③美育是普及的,宗教是有界的
4、近现代中国美育理论思路:救国先救人,救人先救心,救心须去欲,去欲靠美育,但往往赋美育思想更多的道德内容,让美育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过分夸大美育的社会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
1、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消灭私有制,根除异化劳动,人们有更多的由他们支配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审美活动才能更加丰富多样,人的感性和理性、物质和精神生活才能得到协调发展
2、关于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社会实践在人的生成和发展中重要作用,产生一种自由创造的愉悦情感
3、关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问题
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突出特点是它的情感性,它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节:美育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塑造形象,提高文化品位,审美需求,加强审美文化建设,增强审美修养
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道德失范2、情感失调3、心理失衡
审美教育必将在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净化人的情感、协调人的心理、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方面产
生积极的影响
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削弱和消解人们对大自然的急功近利的态度,发现自然界的珍贵价值和审美因素,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并按照客观规律和美的规律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审美对象。
四、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要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转变;从偏重理性教育向感性与理性统一的教育转变;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向开发智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转变;从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向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交叉的综合性教育转变;从培养片面发展的“单面人”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完成这些转变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全面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第二章:美育的性质
第一节:美育是感性教育
一、感性的界定
1、感性认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官能感觉
(二)本能欲望
(三)情感
2、感性的特征:自然性、动物性、模糊性、本原性
二、美育与感性
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有以下具体内容:
1、解放人的感性
2、泄导人的感性
首先,作为一种感性教育,美育通过不断地刺激、不断地感知,从逐渐唤醒了那些在无意识之域沉睡多年,积聚多年的欲望和本能,使它们从暗无日的黑暗之处来到光天化日之下,美育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的和自由的空间,让它们充分地抒发、自由地表现。
其次,在审美教育中,对于审美对象的感知,依赖于“日常生活意识的垂直切断
3、升华人的感性
①升华:本世纪初弗洛伊德所创立,指被压抑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
②美育与德育和智育的不同:A、美育主要是对人的感性来进行的B、美育是超功利的、超实用的,对人的情感的激发,它对人的想像的开启,并不将它们引向实际的对象
总之,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审美和艺术,减少人的感性中的兽性的成分,增加其中人性的内容,使人的感性由兽性的层面上升到人性的层面
第二节:美育是趣味教育
一、趣味的界定
1、趣味具有感性品格
2、趣味具有精神属性
3、趣味含有生命活力
总之,趣味的生成有其深刻的人性根源,它的有无与深浅,关系到人的生命力的大小与强弱;它的高下,则关系到人性发展的趋向
二、美育与趣味
1、趣味教育:将人的趣味从低级引向高级,从生理的层面引向心理、精神的层面,从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