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宗教.ppt
合集下载
认识宗教教案ppt
![认识宗教教案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abc0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6.png)
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社会秩序维护
宗教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 秩序,强化道德规范,抑 制不良行为。
社区凝聚
宗教活动和组织有助于增 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 和谐与团结。
解决冲突
宗教在解决社会冲突和民 族矛盾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促进和平共处。
宗教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创新
艺术与美学
宗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推动着 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精神寄托、文化传和发展也 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人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
宗教与国家稳定 在某些国家,宗教信仰对于维护国 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意义 。
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 2 3
全球化对宗教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与 融合将更加频繁,但也可能会引发新的宗教冲突 和矛盾。
科技发展对宗教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宗教的认知和信仰方 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将对宗教的未来发展带 来挑战和机遇。
社会变革对宗教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些传统宗教的信徒可能会减 少,新兴宗教和异端信仰可能会兴起,这需要引 起关注和引导。
THANKS
感谢观看
宗教的特性
超越性
宗教信仰超越了个人经 验和科学范畴,寻求对 宇宙、生命和道德的终
极解释。
神圣性
宗教信仰对象往往被视 为神圣不可侵犯,具有
崇高的地位和尊严。
道德性
宗教信仰通常包含一套 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引 导信徒的行为和思想。
社会性
宗教信仰在社会中形成 一定的组织和团体,具 有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
02
世界主要宗教概览
基督教
总结词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广泛的信徒分布。
正确认识宗教 反对宗教极端 ppt课件
![正确认识宗教 反对宗教极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73d7ae7c1cfad6195fa7f1.png)
萨满教
火祆教
佛教
喀什莫尔佛塔
正确认识宗教和民族的关系
宗教观念积淀于民族心理和文化生活中,宗 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不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必然属性,宗教 更不是与生俱来、人一出生就信仰的。
•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绝 不允许把宗教的教义作为师生行为规范的 标准要求,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任何人 借宗教之名干预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产物,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西游记》中掌控风雨雷电的 “神”
天 气 预 报
人工降雨
“神”创造了人?
OR
人创造了“神”?
人是哪儿来的?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 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 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演化 的。
宗教与风俗习惯的区别
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 会风尚、礼仪、习俗等。是在一定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 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 习俗和禁忌等。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 心理感情、道德准则和宗教观念等。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 主义现代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 活动,不允许教职员工和学生从事任何形式 的宗教活动,这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社 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 标决定的,也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的必然要求。
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 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
人类的进化
“万能”的上帝犯难了……
火祆教
佛教
喀什莫尔佛塔
正确认识宗教和民族的关系
宗教观念积淀于民族心理和文化生活中,宗 教问题常常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
宗教不是每一个民族成员的必然属性,宗教 更不是与生俱来、人一出生就信仰的。
•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绝 不允许把宗教的教义作为师生行为规范的 标准要求,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任何人 借宗教之名干预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产物,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西游记》中掌控风雨雷电的 “神”
天 气 预 报
人工降雨
“神”创造了人?
OR
人创造了“神”?
人是哪儿来的?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 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 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演化 的。
宗教与风俗习惯的区别
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社 会风尚、礼仪、习俗等。是在一定的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具体表现为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 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共同的喜好、 习俗和禁忌等。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 心理感情、道德准则和宗教观念等。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 主义现代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 活动,不允许教职员工和学生从事任何形式 的宗教活动,这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社 会主义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 标决定的,也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的必然要求。
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高校进 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意见》
——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
人类的进化
“万能”的上帝犯难了……
世界三大宗教PPT优秀课件1 岳麓版
![世界三大宗教PPT优秀课件1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04614aa45177232f60a257.png)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世界第三大宗教
活动:
你能说出多少三大宗教的不同之处
提示:可以从礼拜的方式、宗教建筑、服饰、 节日、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考虑。
麦加禁寺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
麦地那圣穆寺
耶路撒冷远寺
基督教
——以尖顶 建筑为主, 屋顶有十字 架标志。
伊斯兰教
——穹隆状 屋顶为主。
佛教
——塔状建 筑为主
南京鸡鸣寺
玄 奘 大 师
Hale Waihona Puke 教基督教 伊 斯 兰 教这 些 神 是 根 据 哪 种 人 种 特 征 塑 造 的
的根 特据 征白 塑种 造人
根据黄种人的特征塑造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佛教 的发源地分别在哪儿?
亚洲 西部
阿拉伯 半岛 古印度
欧洲 亚洲西部 亚洲东部 亚 洲 东南部 亚 洲 东南部 大洋洲 美
•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世界第三大宗教
活动:
你能说出多少三大宗教的不同之处
提示:可以从礼拜的方式、宗教建筑、服饰、 节日、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考虑。
麦加禁寺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
麦地那圣穆寺
耶路撒冷远寺
基督教
——以尖顶 建筑为主, 屋顶有十字 架标志。
伊斯兰教
——穹隆状 屋顶为主。
佛教
——塔状建 筑为主
南京鸡鸣寺
玄 奘 大 师
Hale Waihona Puke 教基督教 伊 斯 兰 教这 些 神 是 根 据 哪 种 人 种 特 征 塑 造 的
的根 特据 征白 塑种 造人
根据黄种人的特征塑造
?
基督教 、 伊斯兰教 、 佛教 的发源地分别在哪儿?
亚洲 西部
阿拉伯 半岛 古印度
欧洲 亚洲西部 亚洲东部 亚 洲 东南部 亚 洲 东南部 大洋洲 美
•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50条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艾迪生[英国作家]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eaf543c5da50e2534d7f1f.png)
宗教是用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给现实中绝望的 人民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 向上帝和未来。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第一讲宗教的产生和基本要素
![第一讲宗教的产生和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3c762f00af45b307e871973a.png)
结论:宗教是氏族制伴生物
( 1 )氏族形成的遗迹和宗教的遗 迹同时出现 (2)氏族的产生激发了原始的宗 教观念形成制度化的社会宗教
群婚 后代的不良 外婚(母系氏族) 巩固氏族需要血缘关系的强化 亲缘关系的亲近感催化了人们宗教意 识的觉醒。产生了灵魂的观念和殡葬 的习俗
为了强化血缘的不同,祖先 崇拜产生 为了使自己的氏族和别人的 截然区分开,图腾崇拜和自 然崇拜产生。
第一讲:宗教产生和基本要素
一、宗教的产生和本质
1、关于宗教起源的主要学说
自然神话说 实物崇拜说 万物有灵论 1872 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 《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这一著 名观点 图腾说 原始启示说
2、宗教产生的历史依据
人类最早的宗教遗迹
人类最早的宗教遗迹(痕迹)出现 在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在人类最早的葬礼遗迹之一:法国 南部的圣沙拜尔遗址 中国最早的宗教遗迹:山顶洞人( 1 万8千年前)的洞穴里,尸骨的周围 撒有赤铁矿粉末,并有一些简单的 随葬品
宗教观念 宗教体验 宗教行为 宗教制度
1、宗教观念:灵魂、神灵、神 性、天命、神迹
灵魂观念是所有宗教几乎普遍存在的基本观念 赫拉克里特认为灵魂是火 德谟克里特认为灵魂是最精细的原子 中国哲学往往把人的灵魂视作“精气” 灵魂的观念在各种宗教中往往与人的呼吸、 气息有关,这已经被“比较语言学证实”。
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 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 人,名叫亚当 ——《旧约 创世纪》 (第2章 第7节) And the LORD God formed man of the dust of the ground, and breathed into his nostrils the breath of life; and man became a living soul.
《世界三大宗教》世界古代史PPT课件
![《世界三大宗教》世界古代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3c67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8.png)
日本
度 东南亚
蓝毗尼
六合塔 寒山寺 灵山大佛
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 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
节前,佛教徒将寺院打扫一新,殿堂佛像搽拭一净。一般 在四月初七日,许多善男信女即已云集佛寺准备参加于次日 清晨举行的纪念法会。香花丛中的几案上安放着一个铜盆, 盆中注满了用麝香、丁香等配制成的香汤,汤中立着一尊铜 像。沐浴开始前,寺院住持率领全寺僧众礼赞诵经,随后持 香跪拜、唱浴佛偈或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僧众和居士们 一边念一边依次拿小勺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 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
固
畅
想
天
地
社
会
调
查
设计表格,比较三大宗教的 创立者、创立时间及其经典。
说说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 和扩张中的作用。想一想,一种 宗教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
到附近了解一下,你身边的 哪些现象与三大宗教有关。
如“圣诞节”、“复活节”、“感
恩节”等。这些节日与下列哪一宗
教有关( D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将下列节日与所属宗教相连
开斋节 佛诞节 圣诞节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课后作业:
1. 找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 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知
识
巩
二、基督教
1. 基督教的产生 2. 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 3. 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1. 基督教的产生
产生背景:犹太人遭受民族蹂躏, 多次反抗都被镇压。
产生时间:公元1世纪 产生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2.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
《世界三大宗教》 课件1
![《世界三大宗教》 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429ef631711cc7931b7165f.png)
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 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现 分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 耶稣是传说中的基督教创始人,又称基督。基督是 “救世主”的意思,耶稣是基督的人间名字。 《圣经》是基督教经书的汇集,是基督各派宗教思 想的核心和指南。它分《旧约》、《新约》两个部分。
二、基督教
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
《圣经》
二、基督教
你知道圣诞节的来 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节 日与基督教有关吗?
二、基督教
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罗马皇帝为什 么将基督教定为国 教呢?
二、基督教
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
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
返回
三、伊斯兰教
三、伊斯兰教
1. 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 2. 伊斯兰教的创立 3.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伊 斯兰教的传播
三、伊斯兰教
基督教产生的背景
6世纪末至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正处在原始氏族部落解体、阶级 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半岛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经济、 政治发展极不平衡。居民主要是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逐水草 而居,分成许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据一方,彼此之间经常 为争夺牧场、水源、土地而发生战争,血亲复仇盛行。连年战争 使社会动荡,生产停滞,氏族内部阶级分化加剧,部落贵族应运 而生,他们占有大量绿洲和草地,拥有许多奴隶和牲畜,而大批 游牧民濒于破产。 525年,埃塞俄比亚人在拜占庭的支持下派兵侵占也门。570年 埃塞俄比亚驻也门总督亚布拉哈率兵进犯麦加;途中因遭瘟疫而 退兵,但战乱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生活。575年,波斯出兵逐走埃 塞俄比亚人,在也门确立了统治。频繁的战争和掠夺,使阿拉伯 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灌溉工程被毁,道路 淹没,商旅不前,人口锐减,使富庶的也门地区迅速衰落。
第一讲世界宗教概况
![第一讲世界宗教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2735449240c844769eaeeb4.png)
宗教与社会文化
主讲人:田真
1
第一讲世界宗教概况
2
一、世界宗教概况
(一)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相适应的社会精神现
象和实体现象,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对于宗教及其来源的界定不同世界观 的人各有表述,宗教神学家将神确定为宗 教的神圣来源。
3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旧唯物主义否认宗 教的神学来源,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家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等认为宗教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无知,提出宗 教是傻子加骗子的结果。19世纪德国哲学家 费尔巴哈提出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产生的, 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
新兴宗教的众多的派别组织主要创建于美、 日两国。
19
三、当今世界邪教状况
(一)邪教界定
邪教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它和国际恐怖主义并称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两 大瘟疫。
当今世界上的邪教组织大多是现代社会的 产物,他们篡用传统宗教的一些基本教义, 提出蛊惑人心的教义,制定违背法律、社会 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教规,形成与各种主流宗 教、社会文化、公共道德和生活行为相对立 的组织。
22
宗亨教廷这顿面说神:圣“旗自帜创, 恐始怖起主,义伊和斯霸兰权主教义就 都依在靠挥征舞服。进行扩张, 恐只怖要主有义机是会赤,裸裸基的督, 高教举也复是仇如、此圣行战旗事号。
的圣宗战教和极十端字主军义;东征 霸这权两主个义类则似是的打着概维念 护不“仅宗令教它自们由彼”和此人相 类像安,全而旗且号将的这强权两政种 治信。仰与世界其他主
印度教(巴哈马里普兰浮雕)
17
二、当代世界新兴宗教产生和发展
新兴宗教 新兴宗教指的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
世界现代化进程出现的,脱离了传统宗教的 常轨并提出了某些新的教义、新的礼仪的宗 教团体和宗教运动。 新兴宗教一般不具备传统宗教那样完备的 形态,它们是一种正在处于发生期的、没有 固定模式的宗教,但它们却仍具有宗教的功 能。
主讲人:田真
1
第一讲世界宗教概况
2
一、世界宗教概况
(一)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相适应的社会精神现
象和实体现象,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对于宗教及其来源的界定不同世界观 的人各有表述,宗教神学家将神确定为宗 教的神圣来源。
3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旧唯物主义否认宗 教的神学来源,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家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等认为宗教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无知,提出宗 教是傻子加骗子的结果。19世纪德国哲学家 费尔巴哈提出宗教是人本质的异化产生的, 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
新兴宗教的众多的派别组织主要创建于美、 日两国。
19
三、当今世界邪教状况
(一)邪教界定
邪教是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 它和国际恐怖主义并称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两 大瘟疫。
当今世界上的邪教组织大多是现代社会的 产物,他们篡用传统宗教的一些基本教义, 提出蛊惑人心的教义,制定违背法律、社会 规范和伦理道德的教规,形成与各种主流宗 教、社会文化、公共道德和生活行为相对立 的组织。
22
宗亨教廷这顿面说神:圣“旗自帜创, 恐始怖起主,义伊和斯霸兰权主教义就 都依在靠挥征舞服。进行扩张, 恐只怖要主有义机是会赤,裸裸基的督, 高教举也复是仇如、此圣行战旗事号。
的圣宗战教和极十端字主军义;东征 霸这权两主个义类则似是的打着概维念 护不“仅宗令教它自们由彼”和此人相 类像安,全而旗且号将的这强权两政种 治信。仰与世界其他主
印度教(巴哈马里普兰浮雕)
17
二、当代世界新兴宗教产生和发展
新兴宗教 新兴宗教指的是19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
世界现代化进程出现的,脱离了传统宗教的 常轨并提出了某些新的教义、新的礼仪的宗 教团体和宗教运动。 新兴宗教一般不具备传统宗教那样完备的 形态,它们是一种正在处于发生期的、没有 固定模式的宗教,但它们却仍具有宗教的功 能。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ppt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26716a482fb4daa58d4bc3.png)
《黄帝内经》的〈灵枢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 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素问篇〉说: 「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意思是经络为人体中运行 血液、生气、营养等成分,沟通脏腑、器官的系统。如果 身体出现问题、疾病,就从治疗经络下手,中国的针灸、 药物治疗都由此对症下药,像针灸下针之处的穴道,就都 分布在经络线上。
在古代西方,也曾有过类似中国古代的这种认识,但在发展过 程中却逐渐异化。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自然科学便在广泛搜 集材料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比 较、归纳,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解为单个部分,把具体问 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研究。这种认 识论在几个世纪以来促进了科学(尤其是分门别类的学科)的发展, 人类因此也得益甚多。但同时,这种研究方式也具有孤立、片面、 静止观察事物的弊端。尽管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这种机械 论已渐为有机论所取代,但西方医学中机械的孤立的人体观和生命 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3、对人与环境间关系的探索
在中国古代,大自然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类与自然 界就是水乳交融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 限。人类,就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网 络,相互贯通,彼此渗透,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整 体的面貌。这种观念,不仅表现为总体上人与天地一气相通、阴阳 相应、四时同变、五行周流的统一感应关系,而且表现于人对具体 环境和自然物的情感交融。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综合观,首先表现 在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用构成万物的“气”把生 命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医在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的 同时,还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
如果不拘泥于西方的宗教概念,儒教肯定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与西方 宗教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宗教。
在古代西方,也曾有过类似中国古代的这种认识,但在发展过 程中却逐渐异化。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自然科学便在广泛搜 集材料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比 较、归纳,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解为单个部分,把具体问 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研究。这种认 识论在几个世纪以来促进了科学(尤其是分门别类的学科)的发展, 人类因此也得益甚多。但同时,这种研究方式也具有孤立、片面、 静止观察事物的弊端。尽管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这种机械 论已渐为有机论所取代,但西方医学中机械的孤立的人体观和生命 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3、对人与环境间关系的探索
在中国古代,大自然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类与自然 界就是水乳交融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 限。人类,就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网 络,相互贯通,彼此渗透,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整 体的面貌。这种观念,不仅表现为总体上人与天地一气相通、阴阳 相应、四时同变、五行周流的统一感应关系,而且表现于人对具体 环境和自然物的情感交融。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综合观,首先表现 在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用构成万物的“气”把生 命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医在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的 同时,还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
如果不拘泥于西方的宗教概念,儒教肯定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与西方 宗教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宗教。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
![01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界定与宗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a6837f780b1c59eef8c7b4cf.png)
(四)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中界定 宗教
“宗教是文化的核心。”
“正如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宗 教在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蒂利 希)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 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 形态的关系来看,宗教属于一 种意识形态,具体的宗教是以 某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为主 要内容的一种精神体系。
对执政者来说讲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宗教也是文化意味着处理宗教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不能把宗教当作一种异己的意识形态而是承认宗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教里面包含积极的有意义的东西可以加以挖掘和整理使其在现实中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学基础知识
犹太教 百分比 印度教 百分比 新兴宗教 百分比 原始宗教 百分比
无信仰与无神论
百分比
15 190 000 0. 4% 465 780 000 12、8% 76 440 000 2. 1% 88 080 000 2. 4% 708 360 000 19.6%
16 940 000 0. 4% 582 750 000 13.3% 96 020 000 2. 2% 89 960 00 2.l% 911 020 000 20.9%
宗教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首先 源自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所说 为教,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 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 的教理。
(参阅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53页)
神道设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 道之为教。” (《中庸》)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 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 《易经》)
内在因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我国的宗教概况PPT课件
![我国的宗教概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560233bb68a98271fefae1.png)
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唯心主义世界观
教
社会力量
概 况
宗教的社会作用 消极(主要)
积极(一定)
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变与不变)
课堂练习
1 . 宗教是一种( BCD )
A.唯物主义世界观 B.唯心主义世界观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力量
2.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
的社会根源是( A )
A.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欺骗 B.被统治阶级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C.阶级和阶级斗争 D.人们对剥削制度的恐惧
这充分说明了所谓“神灵”、“天堂”、“地狱” 都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反映。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 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 世界观。
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4 、宗教的社会作用
材料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
材料二 :……倘有中国人将法国教堂、墓地触犯、毁坏, 清地方官须严拘重惩。3.法国人可以前往内地游历、传 教。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务必厚待保护。……
1)消极作用:
第一,宗教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的工 具(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二,宗教充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 扩张的工具
第三,宗教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有着阻碍作用
第四,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洪秀全 金田起义
威 斯 敏 斯 特 教 堂
拉 斐 尔 《 西 斯 廷 圣 母 》
2)一定的积极作用:
•
1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
19、如果你真的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努力,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
20、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一,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 要求.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影响。
中国四大宗教PPT课件
![中国四大宗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23c44ac5da50e2524d7fcf.png)
3、普贤又译“遍吉”菩萨:其显著 特征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 象。人称“大行菩萨”。其道场 在今四川峨眉山。
4、地藏菩萨:人称“大愿菩萨”。 地藏菩萨的特征是一手持宝珠、 锡杖、剃法、园顶,身着袈裟的 比丘形象。
(三)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 的简称,是小乘 佛教所能达到的 最高果位,在大 乘佛教中低于佛 和菩萨,居第三 等。
与藏区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 方色彩的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
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西汉 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博 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 传入中国之始,史称“伊存授经”。
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了众多的派 别A、译传阶段(西汉-魏晋南北朝时 期)
白马驮经
第二节 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与传播 1、佛教是以信仰“佛”为中心的宗 教,公元前6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 国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 后世佛教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 即释迦族的圣人,简称释尊。
2、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兰毗尼园、成 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涅槃地拘尸那迦是世界闻名的佛祖四 大圣迹。
释 家 三 尊
东 方 三 圣
西 方 三 圣
3、三世佛(竖三世)
时间轮回流转而相继存在的三尊佛, 即中尊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过去 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 每经过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
4、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及文殊菩萨 和普贤菩萨的合称。
(二)菩萨
C、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
出现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该 阶段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
四、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包括“四谛说”, 它是佛教各派共同承认的基础教义。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四大 真理。苦、集二谛说明人生的本质及 其成因;灭、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 归宿和解 脱之路。 (一)苦谛 (二)集谛 集谛是对造成人生痛苦与烦恼的原因 分析。
我国的宗教政策 ppt课件
![我国的宗教政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846d89aa00b52acfc7ca9f.png)
作为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公民。
国家对封建迷信则是坚决反 对、制止和取缔。
区别
含义不同
特点不同
作用不同 本质不同 政策不同
宗教
邪教
客观事物在脑中虚幻、歪曲 一种假借宗教旗号,抄 的反映,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袭宗教某些内容,宣扬
迷信邪说,今昔违法犯 罪活动的邪恶势力
公开活动,崇拜神,宣扬忍 秘密结社、崇拜教主、
受痛苦以换取来世的幸福, 宣扬末世论、思想上控
(2)积极作用 A、反映了当时下层群众的某些政治经济要求, 曾作为农民运动的旗帜 B、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C、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3、我国的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唯一土生土长)
4、宗教和封建迷信 5、宗教与邪教
宗教
封建迷信
含义不同 组织不同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 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
活动方式不 同
社会影响不 同
国家采取政 策不同
宗教有固定的祈祷仪式,有一定 的节日活动,形势比较庄严。
宗教主要其消极作用,但在一 定历史条件下,也曾发挥过积 极作用。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 护在宪法、法律范围内的正常宗 教活动。
封建迷信的活动方式则是荒 诞无稽、甚至野蛮残忍。
封建迷信破坏社会秩序, 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 事务进行管理)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 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宗教ppt课件内容
![宗教ppt课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b97bfb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2.png)
06
宗教对话与理解
Chapter
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
01
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是促进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相互理解与和平共处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话,可以增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减少误解与偏见,促进 宗教间的和谐共处。
02
在对话过程中,应尊重各宗教的信仰、教义和礼仪,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和争议性 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和冲突。同时,对话应建立在平等、尊重和包容的 基础上,以促进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科学与宗教的共同追求
科学和宗教在某些方面也有着共同追求,如对真理的探索、对人类福祉的关注等,因此科学和宗教可以 通过对话和交流来促进彼此的发展和进步。
04
宗教实践与仪式
Chapter
宗教仪式与活动
宗教仪式
介绍不同宗教的主要仪式和活动,如洗礼、礼拜、 祈祷等,以及它们在宗教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宗教活动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历史上,科学与宗教曾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如地心说与圣经教义的矛盾等,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宗教的演变,科学与 宗教的关系逐渐趋于和谐。
科学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科学和宗教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如科学研究需要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与宗教追求真理的目标相一致,同 时科学的发展也促使宗教不断更新教义和解释世界的方式。
而治和长生不老。
02
宗教信仰与文化
Chapter
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世界主要宗教
介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 等,阐述其起源、信仰体系和传播范围。
宗教信仰的演变
阐述宗教信仰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过程,分析不同宗教信仰 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宗教学课件宗教第一讲
![宗教学课件宗教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1010be8ea0116c175f0e48c8.png)
“有机物的进化规律是一切事物进化的规律, 有机物的进化规律是一切事物进化的规律, 有机物的进化规律是一切事物进化的规律 无论是地球的发展,社会,政府,人工制品, 无论是地球的发展,社会,政府,人工制品, 商业贸易,语言,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 商业贸易,语言,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 同样是从简单的事物经过连续的分化而发展 为复杂的事物”。(斯宾塞 斯宾塞: 第一原理》 为复杂的事物”。(斯宾塞:《第一原理》、 伦敦,1962年 第一版,148页 伦敦,1962年,第一版,148页) “人类学是用进化观念照亮和影响的人类整个 人类学是用进化观念照亮和影响的人类整个 历史……人类学是达尔文的产儿,达尔文使 人类学是达尔文的产儿, 历史 人类学是达尔文的产儿 之成为可能。如果否定达尔文主义, 之成为可能。如果否定达尔文主义,就必然 同样否定人类学。 马雷特: 人类学, 同样否定人类学。”(马雷特:《人类学, 伦敦,1911年 伦敦,1911年,8页》) 1809-1882年 1809-1882年,他的 遗骸葬於牛頓 遗骸葬於牛頓英国伟 人长眠的西敏寺寺院
课程考核办法
考勤成绩:20% 考勤成绩:20% 作业成绩:80% 作业成绩:80%
通过对存在于社会和历史之中的宗 教现象的研究,考察其观念、行动、 教现象的研究,考察其观念、行动、组 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 织的形式和内容, 过程及产生与存在的基础, 过程及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 规律和社会作用, 质、规律和社会作用,使大学生更全面 地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地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二、宗教现象的复杂性
(一)宗教现象的“四性” 宗教现象的“四性” 1.宗教派别的多样性 2.宗教的流变性 3.涉及领域的广泛性 4.交错性 (二)宗教定义的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
课程考核办法
考勤成绩:20% 考勤成绩:20% 作业成绩:80% 作业成绩:80%
通过对存在于社会和历史之中的宗 教现象的研究,考察其观念、行动、 教现象的研究,考察其观念、行动、组 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 织的形式和内容, 过程及产生与存在的基础, 过程及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 规律和社会作用, 质、规律和社会作用,使大学生更全面 地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地认识宗教这一社会现象。
二、宗教现象的复杂性
(一)宗教现象的“四性” 宗教现象的“四性” 1.宗教派别的多样性 2.宗教的流变性 3.涉及领域的广泛性 4.交错性 (二)宗教定义的多层次性和多角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学课程(选修)
第一讲 一、什么是宗教学?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 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 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一。
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F. Max. Müller),他所著的《宗教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Religion),第一 次提出 宗教学( the Science of Religion)概念,标志着宗教 学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
二、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 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 式的群体。宗教制度是维系这种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 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的总称。一个比较 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宗教的上述四种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关系和 结构。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是统一的宗教意识的相互依存的两 个方面。宗教意识又必然外化为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因此, 构成宗教的内外两类因素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 互伴生、相互制约的。
三、 什么是宗教?宗教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 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 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 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 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 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 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 意识形式区别开来。
猿人 → 古人 → 新人(宗教遗迹)→ 现代人
这段话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 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 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 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 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 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 神秘东西,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 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 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 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 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四、它说明了人间 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人类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展,为宗教起源问 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研究证明:宗教是 人类 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它与其他人类社会文化 形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 消亡的历史过程。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宗教遗迹)→晚期智人
四、为了把握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应该研究各种 宗教哲学,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为宗教学今 后的研究确定科学的方向和道路。
因此, 宗教学的研究是一种很严谨的科学研究, 需要科学的方法。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与 个人信仰的关系。 既要尊重宗教信仰,又要避免 盲目的信仰主义。我国宗教学家吕大吉先生的治 学名言,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宗教的基本原则,那 就是:
宗教不仅是主观的观念,而且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 实;宗教不仅是个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且 是某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社会力量。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构成宗教所特 有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基本要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 素两部分。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种内容:
一、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 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 构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 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 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5、锤炼理性思维能力,培育自己的科学 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 的人生观的需要;
6、对于正确认识和协调个人之间、教派 之间、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建设和 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着不可忽视 的意义。
对于辨证、理性、达观地看待事物,正 确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调适身 心,保持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学术需要理性 信仰需要宽容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宗教学?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培养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医学类大 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掌握宗教基本知识、分析各种宗教现 象、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的需要;
3、了解我国的宗教现状和宗教政策,提 高理论政策水平的需要;
4、分析全球热点问题、了解各民族宗教 特点、放眼世界的需要;
二、宗教的情感或体验。宗教信仰者对各种超自然、超人 间的神圣力量、神灵神性等神性物的信仰,既可在信仰者心 中表现为一定的观念形态和概念形式,也可在情绪上引起种 种反应,激发起信仰者所谓“宗教情怀”。
宗教的外在要素主要内容也可分为两种:一、宗教的行为 和活动。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 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宗教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 多样,各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 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 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教 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
宗教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一、具体分析宗教的构成 要素,通过对这 些要素的分析,找出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 质 规定性;
二、 既然宗教学要揭示宗教产生、发展和 走向消亡的的客观规律,它就要对人类历史 舞台上各种宗教的历史进行具体研究,探索 宗教发展的规律,并预测宗教未来的演变趋 势。
三、为了进一步认识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必须研 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第一讲 一、什么是宗教学?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 发展的规律的科学。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 会现象的宗教。宗教与哲学、道德、法律、政治、 文学、艺术一样,是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一。
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F. Max. Müller),他所著的《宗教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Religion),第一 次提出 宗教学( the Science of Religion)概念,标志着宗教 学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
二、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宗教组织是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 活并通过它进行宗教活动的机构、团体、会社、社区或其他形 式的群体。宗教制度是维系这种群体,规范宗教生活,指导宗 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的总称。一个比较 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
宗教的上述四种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具有一定的关系和 结构。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是统一的宗教意识的相互依存的两 个方面。宗教意识又必然外化为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因此, 构成宗教的内外两类因素乃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 互伴生、相互制约的。
三、 什么是宗教?宗教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概念的理解,具有深刻的 科学性。对于“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次地提出了回答。恩格 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 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 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 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段话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 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 意识形式区别开来。
猿人 → 古人 → 新人(宗教遗迹)→ 现代人
这段话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一、说明了宗教作为意识 形式的本质特征“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 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都 是幻想出来的东西,客观上不存在。二、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 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就说明 宗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并不是什么超出经验之外、不可捉摸的 神秘东西,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却支配着人们日 常生活的外部力量。三、说明了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化"的 特殊表现形式,这就是说,这些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并不直接以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些" 人间力量"所固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表现为"超人间"力量的 形式,因而具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圣性。四、它说明了人间 力量超人间化的原因,揭示了宗教观念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
第二讲 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人类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发展,为宗教起源问 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研究证明:宗教是 人类 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它与其他人类社会文化 形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 消亡的历史过程。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宗教遗迹)→晚期智人
四、为了把握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应该研究各种 宗教哲学,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为宗教学今 后的研究确定科学的方向和道路。
因此, 宗教学的研究是一种很严谨的科学研究, 需要科学的方法。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与 个人信仰的关系。 既要尊重宗教信仰,又要避免 盲目的信仰主义。我国宗教学家吕大吉先生的治 学名言,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宗教的基本原则,那 就是:
宗教不仅是主观的观念,而且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 实;宗教不仅是个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而且 是某种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社会力量。 宗教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具有构成宗教所特 有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基本要素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 素两部分。宗教的内在因素有两种内容:
一、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各种宗教都有一套说明 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 构成完整的宗教世界观。它是宗教行为的内在根据, 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 系的构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5、锤炼理性思维能力,培育自己的科学 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健康向上 的人生观的需要;
6、对于正确认识和协调个人之间、教派 之间、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建设和 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也有着不可忽视 的意义。
对于辨证、理性、达观地看待事物,正 确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调适身 心,保持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学术需要理性 信仰需要宽容
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宗教学?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培养当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医学类大 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掌握宗教基本知识、分析各种宗教现 象、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的需要;
3、了解我国的宗教现状和宗教政策,提 高理论政策水平的需要;
4、分析全球热点问题、了解各民族宗教 特点、放眼世界的需要;
二、宗教的情感或体验。宗教信仰者对各种超自然、超人 间的神圣力量、神灵神性等神性物的信仰,既可在信仰者心 中表现为一定的观念形态和概念形式,也可在情绪上引起种 种反应,激发起信仰者所谓“宗教情怀”。
宗教的外在要素主要内容也可分为两种:一、宗教的行为 和活动。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 身体动作和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宗教行为。其表现形式多种 多样,各种形式在各种宗教中都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分 散化到规范化的过程。归结起来,主要的宗教行为有巫术、 宗教禁忌、祈祷献祭、宗教礼仪等。这些宗教行为作为宗教 体验和宗教观念之外在表现,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宗教的本质。
宗教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一、具体分析宗教的构成 要素,通过对这 些要素的分析,找出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 质 规定性;
二、 既然宗教学要揭示宗教产生、发展和 走向消亡的的客观规律,它就要对人类历史 舞台上各种宗教的历史进行具体研究,探索 宗教发展的规律,并预测宗教未来的演变趋 势。
三、为了进一步认识宗教的本质,我们还必须研 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