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和排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和排水
第六章 孔隙压力、有效应力和排水
6.1 引言
通常所说的土是由固体颗粒和水两部分组成的,基础或挡墙上的荷载包含土颗粒和孔隙水上面的应力两部分。在没有土颗粒的船体外表面,法向应力就等于水压力;而在没有水的装有糖的盆底,应力就等于所装的糖的重量。问题就是土颗粒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哪种组合决定着土的性质。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研究地基中的应力和水压力。
6.2 地基中的应力
在地基中,某一深度的竖向应力是由上面的一切东西的重量产生的——土颗粒、水和基础,所以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图6.1(a)中的竖向应力为:
z z γσ= (6.1)
其中γ为土的容重(见5.5节)。如果地基在水平面以下或者在湖底、海底的话(如图6.1(b)所示),竖向应力计算公式就变为:
w w z z z γγσ+= (6.2)
如果在基础或路堤表面有荷载q 作用的话(如图6.1(c)所示),那么竖向应力计算公式就变为:
q z z +=γσ (6.3) 这里面的γ是单位体积的土颗粒和水重量之和。因为z
σ是由土体的总重量产生的,所以成为总应力。注意,图6.1(b)中所示的湖中的水把总应力作用在底部同玻璃杯中的水把总应力作用在杯底的方式相同。土颗粒的重度变化不大,一般来讲,饱和土的3/20m kN ≈γ,干土的3/16m kN ≈γ,水的3
/10m kN ≈γ。 同时也有水平向的总应力h σ,但是在z σ和h σ之间没有简单的关系。在以后的章节我们会对水平向的应力进行研究。
6.3 地下水和孔隙水压力
饱和土的孔隙水中存在的压力叫做孔隙水压力u 。在竖管中经常用w
h 来简单地代替,如图6.2所示。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竖管内部和
以上的一小部分,由于土中孔隙的毛细作用,土体是饱和的。在这一区域,孔隙水压力是负值,计算公式如下:
w w h u γ-= (6.5)
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饱和土中也可能产生负的孔隙水压力。这就暗示了水承受了张力,地下水位面以上的土体中的水像毛细试管中的水那样上升。地下水位面上面饱和区域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土颗粒的尺寸,更多的取决于孔隙的尺寸:土颗粒和孔隙越小,有负孔隙水压力的饱和土区域的高度就越大,饱和区域顶部和负孔隙水压力就越大。
在干土和饱和土之间存在着非饱和土,包括土颗粒、水和气,一般是空气或者水蒸气。在这部分,孔隙中的水压和气压是不同的,孔隙水的引力如图6.3所示那样增加或减小。目前针对非饱和土还没有简单并且令人满意的理论,所以这本书中只研究干土和饱和土。因为实际的边坡、基础、挡土墙和其它重要的土木工程建筑中,土通常是饱和的,至少在温和的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是饱和的。而只有在非常接近地表的土、密室土和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的土中才可能存在非饱和土。
6.4 有效应力
由基础荷载或边坡开挖所产生的总应力可能会导致地面出现移动和失稳现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而导致地面出现移动和失稳现象,这可能是不明显的。例如,稳定的边坡可能在暴风雨后发生破坏,因为水的抽出导致地面出现沉降,从而地下水位降低,下雨天雨水入渗,孔隙水压力升高(如果有人告诉你雨后发生滑坡是因为雨水对土的润滑作用的话,你就问问他,沙丘里的潮湿砂子的强度为什么比干燥砂土的要大)。
如果土的压缩和强度是随总应力或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话,就说明土的性质很可能和σ和u 的组合有关。这种组合应该称为有效应力,因为它对于决定土的性质是有效的。
太沙基(1936)首先揭示了总应力、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他是这样定义有效应力的:
所有能够测量到的由应力变化产生的效果,如压缩、扭曲变形、剪切阻力,主要是因为有效应力的变化而导致的。有效应力'
σ和总应力以及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为:u -=σσ'。
图6.4是在同一个坐标系下绘制的有效应力和总应力的摩尔应力圆。因为u -=1'1σσ、u -=3'
3σσ,
所以两个圆的直径是相等。点T 和E 代表同一平面上的总应力和有效应力,显然,总剪应力和有效剪应力是相等的。因此,有效应力为:
u -=σσ' (6.6) ττ=' (6.7)
结合第二章所给出的剪应力参数q 和主应力参数p 的定义和公式u -=1'1σσ
,可以得到: u
p p -=' (6.8) q q =' (6.9) 从式(6.7)和式(6.9)可以看出,总剪切应力和有效剪切应力是相等的,很多学者一直使用剪切应力。在我的工作和教书生涯中,以及这本书中,我使用'τ和'
q 表示有效应力,用τ和q 表示总应力。我知道这并不是必要的,但是我发现把总剪切应力和有效剪切应力区别开来是很有用的,尤其是教书时。
6.5 有效应力的重要性
土力学中有效应力原则是最基础的,它的重要性并不是被夸大的。这是把由荷载产生的土体性质和由水压力产生的土体性质联系起来的一种方法。
尽管大多数土力学试验在考虑粒间作用力和粒间接触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应力的原则和意义,但是实际上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必要的假设并不一定都能够得到试验验证。然而,至今仍没有找到证明太沙基最初的假定是错误的依据,至少对于正常应力水平下的饱和土来讲,有
效应力原理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土力学公理。
因为总应力和有效应力是不相等的(除非孔隙水压力为零),把两者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应力'σ和'τ常用主应力表示,而总应力不用
主应力表示。任何公式都应该含有所有的总应力或所有的有效应力,或者通过孔隙水压力把总应力和有效应力结合起来。工程师进行设计计算(或学生做考试题目)的时候应该能够弄清楚他们用到的是总应力还是有效应力。利用图6.1和6.2,并结合公式(6.1)到(6.6)这六个公式,可以计
算地基中任何地下水位条件下任何深度的竖向有效应力'
σ。如果你做过一些例子,你就会发现z
如果地下水位低于地表的话,有效应力主要取决于地下水位。另一方面,如果地表被水淹没的话,如河流、湖泊或海洋的底部,有效应力大小和水的深度没有关系,这就意味着一个小池塘底部的有效应力和一个水深可能超过5km的海洋底部的有效应力是一样的。在进行相关计算时要注意自由流动的水(如河水、湖水或海水)对土产生的是总应力(对大坝以及海底),而土孔隙中的水产生孔隙水压力,这些水压力并不一定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