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本文运用素质教育理论,提出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把握考试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关键,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三大原则,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通识教育、学生主體性教育四大体系,为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标签: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提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0年来,素质教育在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学生素质教育相比于中小学素质教育而言,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现象,改革措施和力度有待加强,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应该认真审视现状,深刻检讨存在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求在实效性和长效机制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一、抓住一个重点: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坚持把它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牢牢抓住这个重点,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并落到工作实处,应着力抓好两项工作:
(一)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作用和核心地位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由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就其功能而言,思想政治素质与其它素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导向作用和保证作用,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从社会学角度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必然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也是应对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局势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二)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有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才能不随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才能不随领导人的意志而改变。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责任制。要建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挂钩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重点是考察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措施的有力性,并给予有力的鼓励和问责;二是督查监控与质效评估机制,就是要加强平时的督查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特别是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否到位,在督办中推进工作。同时建立科学的质效评估制度,对工作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三是人力资源保障机制,重点是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配备和提高,具体包括落实教育部24号令的要求,加强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待遇与激励等,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四是物质保障机制,就是要加大投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二、把握两个关键:考试评价,师资队伍
(一)创新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制度对教育具有最直接的导向作用,有一两拔千斤之功效,是教育最有效的指挥棒。创新素质教育目标下的考试评价制度设计,应把握全面性和科学性两个基本要求:
1.全面性。这是解决考什么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首先要弄清楚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容非常丰富。从人才素质结构角度看,应包括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自然素质三个方面,仅社会素质而言,就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交往素质等等。从心理学角度看,可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智力素质包括掌握知识的数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等,非智力素质包括情感(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意志力、性格、态度等。构建适应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必须基于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全面把握,全面考察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仅要考智力素质,还要考非智力素质(如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不仅要考基本知识,还要考基本技能,特别是创新能力。
2.科学性。即是对不同素质该如何进行考试评价,这是解决怎么考的问题。对智力素质的考核评价,在传统教育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但从考试内容的设计和考试形式上,往往只是注重对知识量的考核,考题多集中在浅层次的认知领域,以死记硬背为主,不注重考察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对非智力素质的考核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人们研究得少,成果不多,尚未形成共识,所以当前高校学生的非智力素质考核评价仍停留在传统经验上,远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甚至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需要我们重视并加快探索和研究。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参考美日等国公务员考试的经验,我国现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设置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简称AAT),这项考试得到用人部门和考生的普遍好评,认为这项考试具有无法准备的特点,它所考察的是影响广泛的、稳定的、潜在的能力,而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都由能力考试和知识考试两部分构成,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要求报考者参加能力部分的考试。科学的素质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重能力和重非智力素质的原则,二是客观性原则,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四是动态性原则,五是多样性原则,六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高校教师队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又一个关键。应着力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重点是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观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主、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观念,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及考试评价过程的始终;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素质教育能力。重点是教育教学方法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课堂讲授的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给出提纲与导航,给出参考书或资料清单,课后让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自己看书学习,消化理解,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大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相当于半个毕业论文(设计),配有实验、实训等,这样既可体现累加式,又做到重能力、求创新。
三、坚持三大原则: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一)坚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五转变五树立”,即转变以继承为主的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观念;转变以专才教育为主的思想,树立培养通才的观念;转变以智力为主的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主的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观念。同时要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重在能力培养的思想。能力和知识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能力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不是能力的充分条件,知识不少但能力不高者不乏其数。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从影响面看,能力的影响面比知识的影响面更具有广泛性,例如会计知识影响的更多是在财务或经济学领域,而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面会更加广泛;从养成速度看,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强化记忆和训练而获得,也可能由于遗忘而很快失去,而能力则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一旦形成则一般不会失去;从发展潜力看,知识反映的是一个人当前已有水平,解决的是“他现在能做什么?”,而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发展潜力,解决的是“他可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