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背景介绍、问题意识和研究目的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在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实践能力和强化创新意识培养等解决对策。

结合对策,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全文内容,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提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共同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而努力。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原因分析、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教育对策、发展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已经不再只注重传统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学生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情怀。

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能力将会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缺乏创新力将使他们在职场上处于不利位置。

了解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推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识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部分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存在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极的心态,导致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法积极融入社会。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可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但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却存在欠缺。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没者和可靠接班人 , 就要求高校必须大 力开 展思 想政 治教 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 树立坚定 的社会 主义信 念。同时也是 应对改革开放和 国内外局势 变化 的需 要 , 也是大学生个人
成 长的需 要 。
拔干斤之功效 , 是教 育最 有效的指挥棒 。创新素质 教育 目 标下的考试评价 制度设计 . 应把握全面性和科学性两个 基
文章编号:0 2 2 8 20)2—0 7 一。 10- 59(09 0 2 l 3
随着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和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 , 社 会经济发展对人 才培养提 出了新 的要求 。为实施科教兴 国
战略 ,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于 19 9 9年提 出了《 关于深化 教育 改革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O年来 , 。1 素质教育在 理 论探索和实践运用上 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但大学生素 质

思想政 治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 中处 于核心地位 , 思想 政 治教 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 只有坚持把它放 在素质教育 的首要位置 , 牢牢抓住这 个重点 , 才能真正 实现素质 教育
的 目的和意义 。如何把思想 政治教 育作为 素质教育 的重 点, 并落到: 作实处 , T _ = 应着 力抓 好两项:: : r 作

( ) 二 着力构建思 想政治 教育保 障机制 要 落实思想政治教 育在 素质教育 中的核心地位 , 必须 有体 制机制作 为保 障 ,才能不随领导人 的变更而 改变 , 才 能不随领 导人 的意志而改变。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保障机制 , 主要有如下 四个方面 : 是领 导干部责任制 。要 一 建 立与 大学生思 想政 治教育相 挂钩的领 导干部考 核 制度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创 新 素质 教 育的 内涵
所谓创新素质教育 , 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 学生进行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 , 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_ 1 1 。创新 意识表现为不墨守成 规, 不满足客观事物的现状 , 敢于提出和探索新的问题 , 它 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前提条件。创新 能力是由观察能力 、 思 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 它是衡量学生创 新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f 2 】 。 创新人格 , 又称创新个性或创新 品质 , 良好 的创新人格具有 以下特点 : 勇敢 、 独立性强 、 一 丝不苟 、 有恒 心等等 , 只有 良好创新人格 的人才能充分发
挥 创新 能 力脚 。 二、 培养 大 学生 创新 素质 的重要 性和 必 要性
求。针对传统教育模式 的弊端 , 1 9 9 9 年6 月1 3日, 中共 中 央、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 》 , 该决定指出 : 实施素质教育 , 就是全 面贯彻党 的 教育方针 ,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造就“ 有理想 、 有道德 、 有文化 、 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圆 。 从此 , 素质教育在我 国高等学校蓬勃展开。 创新 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 , 在实施素质教育 的过 程中必须进行创新素质教育 ,否则就是没有抓住重点 , 就 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 . 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 要 目标。 在2 0 世纪 7 0 年代 , 美 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 目标 圈 ; 8 0年代 ,日本政府提出 “ 创造力开发是迈 向 2 1 世纪的保证” , “ 要培养全球性 的、 开 拓性的创造型人才” 四 ; 美国于 1 9 8 9 年发表 了《 普及科学一 美国 2 0 6 1 计划》 , 提出了教育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

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的如何创新

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的如何创新

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的如何创新摘要:我国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创新,不仅能够培养出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还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开展第二课堂、提高主体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创新的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载体创新;社团建设我国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有了提高,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提高。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等活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载体的创新。

一、开展第二课堂(一)开展第二课堂,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提高。

第二课堂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可以通过座谈会、知识比赛等方式,以及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等,从多方面对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党的路线、方针等给我国带来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党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的信仰。

通过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活动小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校开展爱心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奉献他人的思想观念。

(二)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能够深化学生的业务素质并延伸它的深度。

第二课堂的众多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比如学生参与的知识小组学习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

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通过参加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精神压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研究·192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长安大学 田运涛【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也成为高等教育的目标。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素质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挖掘其存在的问题,为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也为相关科研部门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更加注重创新人才的竞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办公厅早在1999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要通过转变教育方式,结合素质教育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创新能力实践基地,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化的素养。

1 创新能力的概述 1.1 创新能力的含义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学者们基本认为创新能力是人类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和标志之一,是主体通过有目的的创新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心理取向,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2创新能力的特征创新能力是事实目的行为所具备的能力,一般由以下几种能力构成: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表现突出了创新能力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创新能力的特征一般概括为: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萌发新设想,善于发现新问题,善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2.1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推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意味着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只有大力推进创新能力教育,优化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弥补人才培养过程中只重视智育从而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不足,才能促进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有机整合,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

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
2 .创新 、 能力 素质教 育 , 是培 养大学生勤于思考 、 善
于思考, 拥有广泛的兴趣 , 丰富的想象力、 构建力, 综合 运 用各种知识 的能力,特 别是在 已有知识基础上 的创 新能力。各项素质教育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渗透 、
相互 影 响 、 相互 制约 、 相互 促进 的一个 整体 。专 业素 质 教育是核心 , 心理素质教育是基础 , 思维 、 创造 、 能力素
一、 充分认识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 育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素质教育的年代 ,对大学素质教 育的重要性更要有充分的认识 ,没有个性的发展就不 可能有创造性 , 但更重要 的是要加强素质教育。个性的 发展要看是什么方向的个性发展 ,应该是对社会有用 的、 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的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很 重要 的 , 只是传授知识 、 培养 能力是不够 的 , 还要使 知 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 , 这就是素质问题。素质教育 还不能独立化或孤立化 ,不能简单地将其游离于专业
系也更加错综 复杂多变 。 这就要求我们把对 当代大学生 的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结合起来 , 引导大学生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的伟大
实践中, 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中, 吸取营养, 培养爱 国情怀, 增强民族 自 尊心、 自信心; 能理智地面对和解决 各种困难 , 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 提高心理承受力 , 具 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 能正确对待学习、 择业 、 事业 、 家庭等人生问题 , 具较强的 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刘可萍
( 鲁东大学 图书馆 , 山东 烟 台 264025 )
素质教育谈得不少,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怎样进行 , 如何才能培养出 高素质的人才 , 对这些 问题却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如 今面向新的世纪 , 高校的人才培养 目标必须适应经济和 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 , 更新教育观念 , 完善教育方 法, 努力强化素质教育。 毫无疑问, 素质教育中首要的问 题是专业知识素质教育 ,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层次不断 提高 , 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 目标 。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作者:张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20期【摘要】文章以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大学生各课程领域教学目标以及人类自身智慧本质的发挥来进行理论分析。

文章认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以提升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作为新时代教育的目标,来适应日益变迁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素质教育;创新精神一、大学生课程演进早期中国大学的课程可以说只重视专业基本的知识,然而随着社会学界和自然科学界知识量的爆增,反映在各种课外学科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美术、体育等知识、技能的不断增加,目前各类科目的比例基本趋于稳定。

综观来看,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几次改革的浪潮,相对于中学课程而言,历次改革对大学课程的影响较小。

由于中国各地长期以来是地方分权化的教育管理传统,大学课程的决策权主要在各个学校,然大体而言,现行中国大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1)语文;(2)数学;(3)自然科学;(4)社会科学;(5)健康与体育;(6)音乐和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反映了大学作为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在课程的结构上具有稳定性较强的一面。

换言之,中国大学基础课程已从早期只重视基本的知识,扩大其内涵成为现今大多数大学开设的基础核心科目。

由于大学的课程本身随着知识量的加深、加难,以及受到每一时期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学校的课程基本上是在大学的学术知识、学生兴趣、社会问题三方面间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任何课程设计都围绕在必须力图于知识、学生、社会三者间达成平衡的原则。

概括而言,可以说是一直处于基础学术教育与生活适应教育、统一要求与灵活多样性、提高教育素质与实现教育平等这三种矛盾的反复争议中。

而显示在课程的结构上就是学术性科目对比非学术性科目、共同必修的核心课程对比选修课在比例上互有消长,也就是所谓的钟摆现象。

精英教育的实施优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增加公众对教育的信心,因而有多数的家长希望增加教育经费,愿意缴纳更多的学费,但在同时也显示出其本身的缺失。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临的一贡重大战略任务。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就要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担负我国各级各类高级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就应当把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前言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历史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什么是人的创新素质呢?所谓创新素质就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高级的、复杂的、综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等基本素质。

而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应是: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创新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个具有良好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

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切忌好高骛远,勿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或是学习上怕吃苦,不愿刻苦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所学知识的广度,掌握本专业知识和相近专业知识的联系。

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析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意义 。
整 的教 育教学体 系。要从 系统思维 的角度 , 面分 析高校大 全
学生 素质教 育的体 系建构 、 内容 确定 、 方法 选择 、 手段更 新 、 队伍建设等 问题 。要运用 系统 与层 次辩证关 系的原理 , 处理 好大学生素质教 育与科 技创 新能 力培养 的关 系。坚持 系统
展 。
重要讲话 , 希望 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 习和思想 道德修养结合
起来 , 把创新思维 和社会 实践结 合起 来 , 把全 面发展 和个 性
2 有利 于整体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系统 的教学体系 . 大学生素质教育应 当有 一个体 系完 整 、 内容 丰富 、 操作 性 强的教育 教学体系。从 以往情况看 , 在大学生 素质教育过
具体培养行为 ; 注重普 遍号 召 , 不注 重学理 研究 的 问题 。三 是 大学 生素质教 育 的机制 有待进 一步 健全 。在素质 教 育的 学科建设体 系 、 考核评价体 系、 社会实践体 系 、 师资 队伍建设
来 。只有突 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 , 才能整合各 方面力
量, 充分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 性 。要 按照 系统思 维 的范式 , 在 整体建设 中突 出重 点 , 在宏 观把握 中注 意微观 , 求实创 新 在 中体现特色 , 在勤于思考 中总结经验 。通 过整体构建使 大学 生科技创新 能力 培养 更加 符 合学 生 实际 , 加 符合 时代 特 更 征 , 加符 合教育规律 。 更 3 有利于全面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 的创新发展 .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常抓常新 的话题 , 相关高校 在推 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过 程 中总是想 方设 法实 现大学 生素质 教 育的创新与发展 。只有突出科技创新能 力培养 , 在原来宏 观 论证 、 总体推进 的基 础上 , 对科 技创新 能力 培养设 计开 展 针 活动 , 才能实现 大学 生素质教育的创新发 展。突出大学 生科 技创 新能力培养 , 一是有利 于实现 大学生素质教 育的载体创 新。在总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 出大学 生科技创新 能 突 力培 养的重点 , 围绕科技创新 能力培养江苏 常州 2 36 1 14)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性 教育 成果 的需 要 。
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现象 , 坚定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具有十
分重 要 的意义 。
3 .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 需要 。高校是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 对每个能够进入高校的学子来说 也 是接受 新思 想 、 学 会新 知识 、 掌握 新科 技 的重要 阶段 。 因 此, 高校首先要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渗透在思想教育活动中 , 这样才能在“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
生观 和价 值观 , 以正确 的世 界 观 、 人 生观 和 价值 观来 提 升 、

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水平 。第三, 教师要关心 学生德 、 智、 体、 美的全 面发展 ,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 唯 物主义的观点 、 方法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培养学生爱 国主 义、 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 引导他 们养成 良好的道德规 范, 树立正确 的利益观 、 道德观和人
的要求 , 更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最后 , 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入手 , 不断提高党员 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以党员的先进性和高尚的人格力 量来影响和带动校园风气 ,从而达 到高校精神环境的提 高 ,从环境的作用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
展。
二、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 目标要求 1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使思想道德教育体现 以 人为本的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 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 目标。马 克思主义指 出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 在 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 为: 人有 自然属性 , 但人的 自然属性不能作为人的本质属 性, 因为人与社会是相联系而存在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 , 没 【 教 Nhomakorabea创新 】

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刍议——结合华北电力大学创新素质教育效果的分析

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刍议——结合华北电力大学创新素质教育效果的分析
大 力加 强 对 学 生 的创 新 素 质 教 育 ,取得 了丰硕 的 成果 。

培养。设置 一定 的课外能力素质学分,引导学生 自 参加社 会 觉 实践及各 类科研 活动,并制定了 华 北电力 大学本科学生课 外
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就要有相应的 能力素质学分认定办法》 。 思想观念。华北电力大学 自 19 年以来,先 后就学生的素质培 97 养工作出台了 许多措施 ,极大地推进了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工作。 19 9 7年教学工作会议提 出 : 全面推行 学分 制,实现教育思
2 0 年 ,学校制定了 关于落 实第二次全 国普通高等学校 05
坚持创新” 。党的十七大 报告 也提 出 : 提高 自 主创新能力,建设 本科教 学工作会议精 神的实施意见 》 ,把 “ 大力加强 实践教学 , 创新型国家。创新是 时代 赋予教育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创新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进 一步提高教学质 量的具体 教育是 素质 教育 的重要组 成部 分,作为教育 的主要机 构,大学 措 施 之一 。 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 ,高校如何加强对 大学生的创 新素 在最近 《 华北电力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质教育呢?华北 电力大学 秉承 5 0年办 学实践的优 良传统 ,坚持 中要求 : 将第二课堂 纳入 人才培养 体系 ,有计 划、有组织地激 以育人为本 ,凝 练形成了 “ 办一所 负责任 的大学 ”的办学理念, 励学生进行科学研 究和设计创作 ,加强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的
转变到重视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 养上来” 。
为 中心,围绕学校 的人 才培养 目标 、人 才培养模 式等方面,在 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 场历时近一年的教育思想观 念大讨论 。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Colleges Study on occupation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研究生:姚建树指导教师:崔勇教授所在院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13年3 月摘要职业素质是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以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 包括有胜任职业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

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出路和学校的发展, 学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

如何培养适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有用人才历来是高校学生培养所关心的重要内容。

对于刚刚跨人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最关注的“热点”也是如何在大学中成才,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里,用人单位也是越来越重视求职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这也成为了人才胜任能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迅速适应角色转化而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 在校期间的职业素质培养教育至关重要。

本文从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出发,着重关注受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职业价值取向、职业关键能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总结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理论体系。

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本文的创新之处集中体现在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过程的完善以及全面的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上。

在职业素质的培养理念与目标、职业课程的建设思想与方法、职业教师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以及校企合作模式与内涵的观念创新四个环节提出自己的新的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创新ⅠABSTRACTOccupational quality is a prerequisite which a person can enter and be competent for the work, including qualified occupational morality, cultu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ccupational ability.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s the core of school work which directly related to their fu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We take how to cultivate suitable stud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university as important content. For students, just entered university, How to be talent is a focus for concern which will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ocial services in future.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society, Employers pay much attention seekers occupational quality and occupation development ability which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personnel competency. So it is vital important to train occupational quality in order that make the graduates can quickly adapt to the role transformation and be of strong occupation competition ability.The article angle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occup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focus on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alue orientation, occupational ability analysis, which integrated occupational quality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ents, which formed the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training system.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innovation of this article which emphasis on occupation quality train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eople-oriented culture concept. It put forward their own new views and ideas from idea and goal of the occupational education, idea and method of occup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ability, concept of innovation mode and connotati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Key words: occupational quality; Occupational V alues; Professional Ability; Course System; Innovative IdeaⅠ第一章绪论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仅可以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供给水平。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

本文在分析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29-02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所谓创新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1]。

创新意识表现为不墨守成规,不满足客观事物的现状,敢于提出和探索新的问题,它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前提条件。

创新能力是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它是衡量学生创新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2]。

创新人格,又称创新个性或创新品质,良好的创新人格具有以下特点:勇敢、独立性强、一丝不苟、有恒心等等,只有良好创新人格的人才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2]。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来发展经济。

而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应用的关键是人才。

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数量的多少将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因此,为了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高等学校应该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2.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收稿日期: 2011—11—26 作者简介: 陈婉玉( 1973—) ,女,浙江湖州人,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教学管理。
22
2.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在 不断推进,在招生、教学、分配、医疗、后勤等方面都 有重大改革。如招生并轨和后勤社会化,引起学生 学费和生活费明显提高; 就业分配制度改革,实现 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而因年年扩招,毕业生 数逐年攀升,导致学生就业困难,给部分学生造成相 当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 3. 信息技术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信息传播途径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网 络、电视、收音机、报纸等多途径获取信息; 其次是信 息传播权限的开放性,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由发表 自己的意见,传播自己的思想,与他人交流; 信息传 播开放性的研究和对策的提出,是新时期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棘手又富于挑战的课题。 ( 二) 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促进素质教育中的 关系不协调 第一课堂作为大学生学术科技实践活动有效开 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的基础环节,第二课堂作为第 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只 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较好的服务于大学生素质教 育。然而,目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未能实现 有效的对接互动,缺乏完备的运行机制。传统的观 念把两大课堂对立起来,传统的划分方式使二者长 期处于割裂状态,开放性和融合性缺失,在人才培养 方面缺乏有效的对接互动,两大课堂协同育人的功 效难以实现。 2. 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与培养体系不完善 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对于大学生 素质教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素质教育 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比较缺失和不完善,主要体 现在: 高校缺乏相当完整和适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 的育人体系,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培养 体系,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高等教育改革未能较好的跟进,以至于培养方式过 于粗放。同时,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教育 效果和育人质量加以评价,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 容不完整,社会认同度较差。 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模式 ( 一) 搭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服务 素质教育的平台 坚持以第一课堂为主导,实现第二课堂课外活 动服务于第一课堂的学习研究,第一课堂的成果为 第二课堂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支撑。要坚持把第一课

美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创新

美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创新

美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创新摘要:美育是我国全方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美育教育广泛开设于各个阶段,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所涉及,从中能够看出当今社会对美育重要性的认知,这与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本文就高等院校美育教育展开论述,分析美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最后对美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育;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作用;创新高等院校是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基地,所谓的高水平人才必定是符合社会发展所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可以看出,美育对于塑造全方位的人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等院校开设美育课程,开展美育教学工作成为大学生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肯定了美育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倡导各大高校将美育教育融入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来,由此可以看出美育对于高校教育以及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深远意义。

一、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即关于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美育教育成为我国全方位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借助美育教学,受教育者能够初步认识美、了解美,并在现实生活中去感知美和发现美,继而创造美。

新时代中,素质教育核心理念对于美育教学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样,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而言,美育的重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只有美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培育出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二、美育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一)切实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出色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水准的审美素养。

这其中就包含了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审美感,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离不开高等院校的美育课程。

在大学中,高等教育的美育课程体系涉猎广泛,不仅重视对学生的初步审美思维的养成,而且对其思想净化以及品质完善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究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探究



人 文教育 在现今 的大 学教育 中尤为重要 ,优秀 的大学 生不 能只注 重专业 知识 的学 习,而是在 学 习专 业课程 的 同 时 ,不 忘记对 道德 、理智 等方面 的培养 。 因此 ,在大 学教 育 中 ,应 该提 倡文理 互渗 ,既要 重视提 高大学 生 的科 学素 质 ,同时也要 重视大 学生 的人文 素质 ,要做到 重视人 文和 科 技相 结合 ,这是 当今社会 背景 下的时代 教育趋 势 。经济 全 球化讲 究 的是科技 , 中国也不例 外 ,在 中 国科 技是第 一 生产 力 ,培养大 批优秀 的大 学生就 要在抓好 科技 同时抓 人 文 素质 的教育 ,实现两 方面 都抓好 。不 能只注重 学生专 业 技 能的掌握 ,而 忽视 了人文 素质 的培养 ,为 了正 确引 导大 学 生对于现 今价 值观 的真谛 的理解 ,认真 贯彻落 实大学 教 育理念 ,必须重视大学生 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科技交融。 ( 二 )加强校 园文化 建设 ,组织文化 社 团,拓展传统 文化教育,构建人文教育 的课外支撑体系。 学生社 团是高 校 中最 有活力 和创新性 的群体 。社 团活 动 的开展则 为大 学生人 文素质 的养成 提供 了一个 强有力 的 锻炼平 台。应充分发挥 学生社 团的积极 作用, 从正面引导 、 鼓励和 支持 众多 的学生社 团开展 各类 有意义 的活动 。通过 组织开展 富有人文思想和 内涵 的社 团活 动, 使 学生从 中切身 体验到优 良人文传统 的现 代意义, 使学生 的理想 、情操 、智 慧得到 充分 实现和锻 炼 ,使大学 生能够 在耳 闻 目睹 中亲身 感知 和体验人 文精 神。 ( 三 )创 办人 文 刊物 ,营 造人 文 氛 围 ,提 高 学 生修 养。 任 何一种氛 围, 一种环 境 的形 成都不是 自发 的, 都 需要 人 们刻 意地去 营造 、去培养 。在 重视科技 教育 的大学校 园 中营造 人文氛围, 应从实 际出发, 创办人文刊物 ,以此弘扬 中国优 良传 统文 化 ,发扬 “ 仁 、义 、礼 、智 、信 ”和积 极 进取 的精神 ,积 极 引导大学 生去感 受 、去 思考 、去发现 、 去倾 诉身边 有价 值 的东西 ,为学 生创 造一 个属于 他们 自己 的 自身全面发展空 间。 大学校 园人 文刊物 ,应 以文 学交流 的形式传 播 中国优 良传 统文化 ,培 养对 高贵精神 、美好 情感 以及真 善美意 识 的追 求 。宽泛 的科学技 术 的传 授会使 学生 失去对 知识汲取 的热 情与兴 趣 ,长期理 性的逻 辑判 断 ,会直 接导致 他们 思 维 的古板呆 滞 ,使他们 并未在 学 习中获得幸 福感 。而文 学 创作 交流将 潜移 默化 的为学 生学 习创 造一种 轻松 、积 极 的 思想环境 。 同时 ,人文刊物 应 当与当前 大学生 的思想状态 ,与 当 前 的 时 代 精 神 相 结 合 。只 有 走 进 学 生 的 心 灵 , 与 时代 的 脉 搏相 吻合 ,才 能得 到学 生的 响应 ,达 到预期 的教育 目的 ,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 ,大 学生 的综合 素 质 , 关系 到 我们 国家 未来 的 发展 与 繁 荣 ,关 系 到 整个 中华 民族 精 神 的构 建 与 传承 。 因此 ,我们必 须充 分重视 大学生 人文素 质 的培 养 ,提 高认 识,积 极创新 ,正视 过去 存在 的弊端 ,多方面 、多角 度的 创 新教育 方法 和措施 ,齐抓 共管 ,密切配 合 ,及时解 决素 质 教育 中存在 的诸 多 问题 ,使科 学技术 与人文 精神和 谐发 展 ,培养 高素质 的综合 型发展人才 。 【 参考文献 】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关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关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31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科教创新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似乎只要身入其中走上一遭,就能知天识地、学富五车。

如果说,在以往的时代,这仰或具有可能性的话,那么,在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知识迅猛更新的情况下,就不太现实了,人类知识浩如烟海,新知识、新信息层出不穷地涌现,无论是谁,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穷尽人类的所有知识。

而且,知识仅是能力的载体,如果不能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没有创新思维、能力和方法,即使装满一肚子的知识也未必能成为优秀人才。

所以,我们的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同时更应当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

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起适应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以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专业技能素质为主干,以身心素质为保障,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我们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尽快转变传统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观念和模式,建立起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学观,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做人之道、治学方法和创新能力,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会学习、善思维、勤探索、能创造的创新人才。

1突出理论武装,增强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需要,是提高劳动者教育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是面向21世纪迎接经济体制大转轨、国际人才大竞争、全球经济大循环、知识经济大崛起等重大挑战的必然选择。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增加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主要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1进一步明确当前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政治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正确理论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分辨和分析各种错误观点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医学信息检索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素质教育研究

医学信息检索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素质教育研究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0 年 1 月第 2 卷第 1 期 M dc Io ao, o.07 V12 . o 1 07 1 0 1 ei ln r tn Nv20 . o 0 N . a fm i . 1
对较少 。针对这种 情况 , 我们近几年来 在掌握 国内外 发展的
基础上 , 在这方 面作 了不少努力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 术 、 信息存储技术 、 网络通讯技术 以及现 代科学 的迅速发展 , 信息 的检 索技 术有 了巨大的变化 。计算 机在信息 的存储 及检索过程 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主要体
张 小 曼
( 西安 交通 大 学 图书馆 , 西 西 安 7 0 6 ) 陕 1 0 1
摘 要 : 文通 过 调研 国 内外 各 高校 文 献 检 索教 育 以及 课 程 发 展 的信 息 , 于 2 0 ̄ 06年 抽 查 10名 上 课 学 生课 程 学 .状 况 本 并 0420 0 - - j - 问卷 , 合 论 述 在 信 息 素 质 教 育 下《 献 检 索 与 利 用 》 程 改 革 的 方 向, 实 际 出发 探 讨 新 形 势 下 医 学信 息检 索与 学 生 素 质 教 综 文 课 从 育 、 新 意识 培 养 关 系。 提 出具体 改 革 意见 。 创 并
能力的培养。我们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 自拟检索题 目, 在
部下达【 】 字 O4 8 高教 4 O 号文件《 于在高等学校 开设文献 检 关 索与利用课 的意见》 以来, 已经在 我国众 多的高等院校中扎
根, 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 型人才起着一定的催化作 用 , 日益显示 出其强大 的生命力。 并 文献检索教学 经过多年 的实践 , 其原 因, 究 一是该课 程 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 的需要,使高校学 生不仅具 有专业 理论 知识 。 而且具 有较 强的终 身 自学 能力和研究能力, 开 富有 拓精 神和创新 意识 ; 二是该课程适应了高校学生渴望成 才的 进取心理, 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起 了促进作用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 信息的 网络化 、 数字化得 到 迅猛发展, ” 而 医学信 息检索” 的发展 却凸现 出停滞 和滑坡 的 现象 , 的教学 目标 、 以往 教学模式 、 教学 内容 、 考核方式 等已明 显落后于时代 的要求, 教学工作也越来越缺乏生机与活力。 如 何有效利用 图书馆 的资源与技术优势 , 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信 息素质,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要求,近年来倍受各高校 的重 视, 也是迫切地摆在面前的问题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研究
本文运用素质教育理论,提出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把握考试评价和师资队伍建设两个关键,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三大原则,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通识教育、学生主體性教育四大体系,为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标签: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提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0年来,素质教育在理论探索和实践运用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学生素质教育相比于中小学素质教育而言,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现象,改革措施和力度有待加强,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应该认真审视现状,深刻检讨存在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求在实效性和长效机制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一、抓住一个重点: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坚持把它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牢牢抓住这个重点,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并落到工作实处,应着力抓好两项工作:
(一)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作用和核心地位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由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

就其功能而言,思想政治素质与其它素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导向作用和保证作用,深刻地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从社会学角度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标必然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求高校必须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热情,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同时也是应对改革开放和国内外局势变化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

(二)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必须有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才能不随领导人的变更而改变,才能不随领导人的意志而改变。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干部责任制。

要建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挂钩的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重点是考察领导干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措施的有力性,并给予有力的鼓励和问责;二是督查监控与质效评估机制,就是要加强平时的督查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特别是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否到位,在督办中推进工作。

同时建立科学的质效评估制度,对工作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三是人力资源保障机制,重点是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配备和提高,具体包括落实教育部24号令的要求,加强辅导员的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待遇与激励等,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四是物质保障机制,就是要加大投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二、把握两个关键:考试评价,师资队伍
(一)创新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制度对教育具有最直接的导向作用,有一两拔千斤之功效,是教育最有效的指挥棒。

创新素质教育目标下的考试评价制度设计,应把握全面性和科学性两个基本要求:
1.全面性。

这是解决考什么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首先要弄清楚素质教育所指的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容非常丰富。

从人才素质结构角度看,应包括社会素质、心理素质和自然素质三个方面,仅社会素质而言,就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交往素质等等。

从心理学角度看,可分为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智力素质包括掌握知识的数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等,非智力素质包括情感(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意志力、性格、态度等。

构建适应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考试评价体系,必须基于对人才素质结构的全面把握,全面考察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不仅要考智力素质,还要考非智力素质(如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不仅要考基本知识,还要考基本技能,特别是创新能力。

2.科学性。

即是对不同素质该如何进行考试评价,这是解决怎么考的问题。

对智力素质的考核评价,在传统教育中已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但从考试内容的设计和考试形式上,往往只是注重对知识量的考核,考题多集中在浅层次的认知领域,以死记硬背为主,不注重考察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对非智力素质的考核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人们研究得少,成果不多,尚未形成共识,所以当前高校学生的非智力素质考核评价仍停留在传统经验上,远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甚至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需要我们重视并加快探索和研究。

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如参考美日等国公务员考试的经验,我国现行公务员录用考试设置了《行政职业能力考试》(简称AAT),这项考试得到用人部门和考生的普遍好评,认为这项考试具有无法准备的特点,它所考察的是影响广泛的、稳定的、潜在的能力,而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都由能力考试和知识考试两部分构成,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要求报考者参加能力部分的考试。

科学的素质教育考核评价方法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重能力和重非智力素质的原则,二是客观性原则,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四是动态性原则,五是多样性原则,六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高校教师队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又一个关键。

应着力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重点是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观念,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主、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观念,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及考试评价过程的始终;二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素质教育能力。

重点是教育教学方法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课堂讲授的内容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给出提纲与导航,给出参考书或资料清单,课后让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自己看书学习,消化理解,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大作业的工作量和难度相当于半个毕业论文(设计),配有实验、实训等,这样既可体现累加式,又做到重能力、求创新。

三、坚持三大原则: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一)坚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做到“五转变五树立”,即转变以继承为主的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精神的观念;转变以专才教育为主的思想,树立培养通才的观念;转变以智力为主的思想,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转变以做事为主的思想,树立做人做事相结合的观念。

同时要正确认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树立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重在能力培养的思想。

能力和知识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能力绝对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不是能力的充分条件,知识不少但能力不高者不乏其数。

知识与能力的区别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从影响面看,能力的影响面比知识的影响面更具有广泛性,例如会计知识影响的更多是在财务或经济学领域,而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面会更加广泛;从养成速度看,知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强化记忆和训练而获得,也可能由于遗忘而很快失去,而能力则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一旦形成则一般不会失去;从发展潜力看,知识反映的是一个人当前已有水平,解决的是“他现在能做什么?”,而能力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发展潜力,解决的是“他可能做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