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含反思) (教案)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22b6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c.png)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童谣和儿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喜欢童谣和儿歌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童谣和儿歌的乐趣。
(2)培养学生合作阅读、表演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喜爱,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童谣和儿歌的定义及特点2. 童谣和儿歌的分类3. 童谣和儿歌的价值和意义4. 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童谣和儿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童谣和儿歌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童谣和儿歌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合作阅读、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童谣和儿歌的定义及特点:讲解童谣和儿歌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3. 童谣和儿歌的分类:介绍童谣和儿歌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童谣和儿歌。
4. 童谣和儿歌的价值和意义:讲解童谣和儿歌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童谣和儿歌的重要性。
5. 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方法:教授童谣和儿歌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阅读、表演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阅读和表演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2.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课后阅读任务,检查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精品教案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精品教案设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caee7c5c281e53a5902ffdd.png)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预设一: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②学生尝试解答。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说课稿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8379cd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9.png)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和改进。
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5.定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朗读、表演等活动,增强他们对童谣和儿歌的感知和体验。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做中学”的理念,即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探索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童谣和儿歌的特点、韵律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理解能力,但抽象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在发展中。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朗朗上口的童谣和儿歌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学习。在学习习惯上,学生仍需培养良好的倾听、思考和合作习惯。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创编、讨论等任务,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童谣和儿歌卡片、头饰等,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表演。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e169e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f.png)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谣和儿歌的特点,能够欣赏和朗读相关作品。
2.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童谣和儿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2.学生通过朗读、演示等形式感悟作品内涵。
难点1.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会。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作品。
三、教学准备1.课文《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2.童谣和儿歌的相关资料和音频。
3.幻灯片或其他视听教学辅助工具。
4.朗读比赛或小表演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播放一段童谣或儿歌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2.学习童谣:选择一首简短的童谣,带领学生朗读,并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法。
3.学唱儿歌:选择一首儿歌,带领学生学唱,并进行口语操练。
4.欣赏与评析:让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童谣或儿歌,互相欣赏并评价。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朗读童谣和唱儿歌的成果。
2.表演环节: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小表演,展示他们学会的童谣或儿歌。
3.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总结与延伸: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心得体会,开展相关阅读延伸活动。
五、教学反思与评估1.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
2.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否正确理解和表达作品。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童谣和儿歌。
2.创作一首简单的自编童谣或儿歌。
3.欣赏家中的儿歌唱片或电子音乐,在家中进行表演。
本节课以《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主要内容,通过朗读、唱歌、表演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之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
希望通过这个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能够为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启发和帮助。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cbf070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c.png)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尝试创作童谣和儿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导他们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富有兴趣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探索,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3.结合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评价和反馈,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有趣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童谣和儿歌的美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阅读的习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在这个阶段,通过朗读、背诵童谣和儿歌,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与儿歌》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与儿歌》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7fddb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1.png)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的重要性。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和成长。这些亮点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未来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我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到知识和成长。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学习和体验。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童谣与儿歌世界。通过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童谣与儿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7b3fb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4.png)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表达: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运用童谣和儿歌进行准确、流畅、有创意的语言表达,增强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通过阅读、理解和创作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联想、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
3.授课时间:第5周,星期二,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本中的童谣和儿歌。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童谣和儿歌,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分享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增强对童谣和儿歌的体验和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乐趣。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童谣和儿歌,培养对语言的美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童谣和儿歌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童谣和儿歌中的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教学难点:
-对童谣和儿歌中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对童谣和儿歌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2c6df5d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5.png)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朗读练习、填空题、改写句子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分享彼此的成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童谣和儿歌的特点、词语和句型。
3.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朗读等形式,感受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美,学习新词语和句型。
4.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新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讨论,分析其特点、词语和句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童谣和儿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儿歌或童谣,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小星星》儿歌吗?那首儿歌是怎么唱的呢?”
1.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童谣和儿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547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8.png)
举例解释:
-对于创作手法,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捉迷藏》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地方,如“小猫咪藏起来,变成了小花狗”,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类似的句子。
-在朗读和表演方面,教师可先示范正确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读、模仿,逐步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概念。童谣是流传于民间的、富有韵律和节奏的短小诗歌,而儿歌则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们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资源,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和审美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展示了押韵和节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针对创作难点,教师可提供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童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启发,共同突破创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妈妈唱儿歌哄你们睡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谣和儿歌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童谣和儿歌的韵律特点:通过分析儿歌《小兔子乖乖》和《捉迷藏》的韵律结构,让学生掌握押韵、节奏等基本元素,以便在朗读和创作中运用。
-体会童谣和儿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感受作者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儿童情感的关注。
-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并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39ec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9.png)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5首以上的经典童谣和儿歌。
2.能通过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3.能理解童谣和儿歌中所蕴含的简单道德理念。
4.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
•能够理解童谣和儿歌中的简单道德理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童谣和儿歌培养语感。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引入1.师生共同欣赏一首经典童谣,如《画蛇添足》。
2.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主题:“读读童谣和儿歌,让我们一起感受语言的美丽!”3.提出问题:你喜欢听儿歌和童谣吗?为什么?第二课时:学习童谣和儿歌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童谣或儿歌进行学习。
2.学生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学习过的童谣和儿歌。
第三课时:理解和感悟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童谣或儿歌中表达的道德理念。
2.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展示对童谣和儿歌的理解。
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当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本次课程通过童谣和儿歌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和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组织小型朗诵比赛、创编自己的童谣等,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希望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时刻。
以上就是本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含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b062b23a76e58fafbb0033e.png)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重点)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难点)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师)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学生)教学过程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
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谁在摇船?他要摇船去哪儿?他是怎么摇的呢?…………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预设一: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②学生尝试解答。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22ffe5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e.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认识并掌握本章节童谣和儿歌的基本词汇和句型,如“小老鼠,上灯台”、“捉迷藏”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童谣和儿歌,并运用节奏、韵律、语气等技巧进行表达,增强语感。
3.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和儿歌,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和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童谣和儿歌的基本词汇、句型和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2.重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模仿、改编和创作,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适时反馈,提高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更多的童谣和儿歌,进行阅读和分享,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如:“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小老鼠。它呀,最喜欢爬上灯台,还会逗我们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带来了哪些有趣的童谣和儿歌吧!”
3.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4.教师针对课堂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童谣和儿歌,总结基本词汇、句型和朗读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交流学习心得。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f52c2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6c.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一)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二)本次“快乐读书吧”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内容指向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兴趣,产生阅读童谣和儿歌书籍的欲望,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书籍。
教科书上呈现的童谣和儿歌只是例子,以此引发学生对此类读物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得到了以下效果:1.激发阅读兴趣。
上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通过拍手读、男女生比赛读、带上动作读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快愉悦,读得趣味盎然。
读后,让学生交流读这两首童谣和儿歌的感受,“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呢?”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读儿歌和童谣的快乐。
2.搭建展示平台。
有些学生在课外已经读过不少童谣、儿歌。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找一找自己读过的这类图书。
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说说读过的童谣,背背熟记的儿歌,展示自己读过的书籍。
适时鼓励,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
对于学生自信的表现,积极肯定。
即使学生表现不佳,我也应适度引导,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
3.产生阅读期待。
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我趁势引导,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歌或童谣书籍,还学生自由交流推荐,使学生对阅读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期待。
二、成功之处1.多种方式阅读。
通过个人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等方式,体会儿歌和童谣的朗朗上口,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儿歌和童谣的兴趣。
2.注重将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59c9b0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1.png)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教学难点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策略1.趣读引领,激发兴趣。
本次“快乐读书吧”的编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类书籍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采用各种有趣的读法,帮助学生打开快乐阅读之门。
在指导《摇摇船》的朗读时,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采用拍手打节奏、击掌的方式读出童谣的节奏感。
之后通过对读、唱一唱、表演读等方式读出童谣的趣味。
有了这首童谣的朗读指导,再尝试让学生自主朗读儿歌《小刺猬理发》,由扶到放。
学生能有滋有味地读好童谣和儿歌,体会童谣和儿歌的趣味性,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2.搭建展示平台。
有些学生在课外已经读过不少童谣、儿歌,因此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读读童谣和儿歌》中的篇目,并在课堂上通过快乐分享、好书推荐两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
3.唤起阅读期待。
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可趁势引导,推荐优秀的儿歌和童谣类书籍,使学生对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阅读期待,从而爱上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多种方式读,感受趣味1.趣读童谣《摇摇船》。
(1)播放儿歌《十二生肖》的视频。
(课件出示:播放儿歌《十二生肖》的视频)同学们,儿歌《十二生肖》很有趣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儿歌和童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谣和儿歌的世界,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乐趣。
(2)谈话导入童谣《摇摇船》。
同学们,请想一想你到外婆家时,外婆是怎样热情地招待你的呢?(学生交流)有一首童谣把小朋友到外婆家做客的情景写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d905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f.png)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读读童谣和儿歌”。
通过阅读童谣和儿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谣和儿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喜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会阅读童谣和儿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学习材料2. 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3. 童谣和儿歌音频、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播放一首童谣,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身体,感受童谣的韵律美。
2. 老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学习1. 老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老师讲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并尝试朗读出来。
三、课堂互动1. 老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童谣和儿歌,并给予鼓励和点评。
2. 学生进行“童谣和儿歌”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与拓展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谣和儿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1.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2. 内容:童谣和儿歌的特点、阅读方法、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中的童谣和儿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与同学分享并尝试朗读。
部编版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部编版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c325087c1cfad6185fa72f.png)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地诵读《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两首童谣儿歌,激发诵读和背诵童谣儿歌的兴趣;2.在课外开展读童谣等阅读活动,愿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3、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地诵读《读读童谣和儿歌》的两首童谣儿歌;2、激发诵读和背诵童谣儿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课外开展读童谣等阅读活动,愿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激趣引入新课1、出上学期插图: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和大人一起读”里我们一起分享了读书的快乐。
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又读了哪些书呢?预设1:我读了童话故事,里面的植物、动物都会说话,我感到很神奇。
预设2:我读的是寓言故事,知道了许多道理。
预设3:我还读了绘本《我爸爸》,我自己的爸爸好像也是这样的。
……2、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快乐读书吧”,这回来《读读童谣和儿歌》。
二、朗读背诵童谣和儿歌1.朗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1)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2)自己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插图:《摇摇船》、《小刺猬理发》。
同学们,借助拼音的帮助,快来读一读吧。
(3)多种形式朗读。
《摇摇船》:同桌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男生和女生比赛读,看谁能读通顺。
一边做动作一边读一读,要读出语气。
《小刺猬理发》: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跟着伙伴一起拍手,有节奏地读。
2.再读童谣、儿歌,想一想你喜欢吗?为什么?3.同桌每人读一首,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交流。
(1)指名读童谣《摇摇船》,说喜欢的理由。
预设1:我喜欢这首童谣,因为外婆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给宝宝。
预设2:我也喜欢,因为比较容易读明白。
预设3:因为它读起来比较顺口,所以我喜欢。
……小结:像这样,适合小朋友读的,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歌谣就是童谣。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114e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f.png)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诚实、善良、勇敢等,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品质。
4.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我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自信中不断进步。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馈给他们,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我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自信中不断进步。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互动环节,如学生表演、小组讨论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自信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童谣和儿歌的基本特点,如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趣味的童谣和儿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物展示、动作表演等方式,将童谣和儿歌中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2024春学期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2024春学期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https://img.taocdn.com/s3/m/b69f08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6.png)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语言运用:通过阅读童谣认识更多生字。
思维能力:尝试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体验。
审美创造: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课前解析】关注内容: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以一本翻开的书为背景,呈现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作例子,创设了两个小伙伴对话交流的情境。
关注自主阅读:结合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适当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自主阅读。
有些学生在课外已经读过不少童谣、儿歌,因此在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读读童谣和儿歌》中的篇目,并在课堂上通过快乐分享、好书推荐两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童谣和儿歌。
在学生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后,教师可趁势引导,推荐优秀的儿歌和童谣类书籍,使学生对更多的儿歌和童谣产生阅读期待,从而爱上阅读,把阅读当作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关注朗读:教师引导学生从声音、体态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会帮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讲故事在指导《摇摇船》的朗读时,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采用拍手打节奏、击掌的方式读出童谣的节奏感。
之后通过对读、唱一唱、表演读等方式读出童谣的趣味。
有了这首童谣的朗读指导,再尝试让学生自主朗读儿歌《小刺猬理发》,由扶到放。
【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读读童谣和儿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读童谣,激发情感(出示课件3)读读童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好吗?学生齐读《数鸭子》,教师点评。
(出示课件4)教师导入课题:大家读得真好,十分有节奏感,这首童谣真有趣!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充满节奏感,像这样有节奏感的儿歌还有很多,快打开教材读读吧!(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读过的童谣或儿歌,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联系,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d7c92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4.png)
一下《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二章节。
详细内容为:童谣《小兔子乖乖》,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
通过学习这些童谣和儿歌,让学生感受语言韵律美,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童谣和儿歌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对语言韵律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卡片、挂图等。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兔子、小燕子等动物的动作,引导他们感受动物的特点。
(2)例题讲解:以童谣《小兔子乖乖》为例,讲解韵律感和角色扮演。
2. 新课学习(15分钟)(1)学习童谣《小兔子乖乖》,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美。
(2)学习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有趣的童谣和儿歌,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谣《小兔子乖乖》2. 儿歌《捉泥鳅》、《小燕子》、《数鸭子》3. 韵律感、角色扮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练朗读和背诵所学童谣和儿歌。
(2)模仿动物的动作和表情,表演童谣和儿歌。
2. 答案:(1)课后自行练习,家长监督。
(2)下节课进行课堂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歌《捉泥鳅》的韵律感和童谣《小兔子乖乖》的角色扮演。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统编版语文一年下册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案
![统编版语文一年下册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aef1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a.png)
统编版语文一年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目标1.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
2.尝试进行自主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增强阅读体验。
3.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愿意和小伙伴分享阅读感受和书籍。
教学重难点对童谣和儿歌产生兴趣,喜欢读童谣和儿歌类的书籍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本次“快乐读书吧”要求我们开展读童谣和儿歌的课外阅读活动。
那么,什么是童谣和儿歌呢?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板书:读读童谣和儿歌)二、学习童谣、儿歌1.提出自学要求。
(1)自主轻声朗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流畅地朗读下来。
(2)自己尝试用拍手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摇摇船》和《小刺猬理发》。
(3)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带上动作读。
2.(出示,P3、P4。
)反馈指导。
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读错的地方及时正音。
3.《摇摇船》是一首童谣,《小刺猬理发》是一首儿歌。
童谣和儿歌是专门给孩子编写的,内容有趣,节奏轻快,有的还可以边玩游戏边读。
4.你们喜欢这两首童谣和儿歌吗? (学生自由发言)5.全班表演读,读出儿歌的趣味。
6.熟读,尝试背诵。
摇摇船小刺猬理发摇摇摇,小刺猬,_________,一摇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外婆叫我_________。
理完头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_________,还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是个_________。
同学们,你们现在能把空白处补充完整吗? (指名尝试背诵)三、拓展阅读1.出示童谣和儿歌。
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小花猫小花猫,小花猫,为啥白天睡大觉? 也不喵呜喵呜叫。
我知道,我知道,昨天晚上抓老鼠,花猫一夜没睡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设计者
教材内容
第二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
教学内容
课本P16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标红,前加★号)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配合我们一年级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三字童谣》一书,我把“快乐读书吧”的延展性和持久性更加倍地重视起来,借由这一课的教学,我把学习内容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从一堂课的阅读向日常阅读延续。这节课结束后,我总是隔三差五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给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时机,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倡导学生相互交换阅读书籍。学生现在对阅读已经有了比较浑厚的兴趣,与这节课的带动和课下的关注与跟进有很大关系。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二、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完整的话。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具准备
用时:20分钟
一、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精讲点拨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提问设计)
小组任务
修改补充
揭题导入
导学反馈
用时:1分钟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当堂训练
巩固拓展
用时:14分钟
1熟读并背诵两首童谣
2、读一读课外书中的童谣或儿歌
作业设计
课外看谁能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班里将择期举办一场交流会。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谣和儿歌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学生放手不够,说白了,就是对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欠缺信任。这种不信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免不掉的以自己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个性理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和阅读指导中,我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更大胆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们只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学设计的第一考量,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无功而返。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任务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