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楞次定律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二,10班课时 1【学习目标】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2、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3、小组合作,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会应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找出规律,学会数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难点是楞次定律的应用教材分析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是涉及的因素多,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

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难度,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楞次定律,并能通过楞次定律进行有关判断。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二节课已经探究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从实验从面上已不是难点,但从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角度去考虑,就需要从新设计思路,对学生也是不小的考验。

学生的知识储备够用了,但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需要好好引导。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自学4.3楞次定律。

2.补填课本表2。

3.完成预习评价。

【预习评价】:1、课本中的实验是为了探究感应电流和谁的关系?2、在探究上述关系时,选用的“中介”是谁?3、分析表1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4、如图,在磁场中放一线圈,若磁场B变大或变小,问(1)线圈内有没有感应电流?(2)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5、请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棒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新课引入】:• 一、魔术(引起学生兴趣,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二、旧知回顾(上下课程衔接)• (师)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生)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师)实验重现与思考在实验中,不同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哪些因素决定呢?遵循什么规律?【新课进行】:一、实验探究:如何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1、电流流向和指针偏向的关系(老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并演示,后让学生实验探究)2、线圈的绕向(老师讲解并指导学生画出线圈平面图)然后分组实验:2、分组实验: 操作 项目N 极向下 S 极向下 插入 拔出 插入 拔出原磁场的方向( B 0 ) 线圈中磁通量Φ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 ( B )B 与B 0的方向关系结论1:当线圈内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 '的方向与原磁场B 0的方向 , 原磁通量的 ; 结论2:当线圈内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B '的方向与原磁场B 0的方向 , 原GNS磁通量的。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和探索的愿望,树立"实事求是,善于观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楞次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示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曾经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们推开一扇门的时候,发现门打不开,或者是很费力才能打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教师可以引出楞次定律,为学生打开新的知识大门。

2.讲解楞次定律(15分钟)在导入阶段之后,教师可以对楞次定律进行简单的讲解。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楞次定律的基本表述:在受到外力作用前,物体的静止状态会保持不变;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会运动。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3.案例分析(20分钟)在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如:小明推动一辆货运车,当力的大小为10N时,货运车开始运动;当力的大小为20N时,货运车以更大的加速度运动。

请问: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多少?运动状态是向前还是向后?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4.实验设计(30分钟)在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楞次定律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楞次定律。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让学生用手拉绳子,让一块物体升高。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通用3篇)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通用3篇)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楞次定律教学反思(通用3篇)楞次定律教学反思1“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

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

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

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

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促使学生用心体验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

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

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

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对象: 高二理科学生 单位:
课时: 1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2.通过实验分析,体会楞次定律内容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3.能利用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合作等过程掌握科 学探究的方法。 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通过取材于生活的小实验,体会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物理。
二、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惠华中学的高二理科班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好奇心较强,物理基础知识掌握 较扎实,动手探究的能力较强,学生对电磁学知识比较感兴趣。 2、 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已经知道了条 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形成一定的实验探究的经验,学生有过的小 组合作经验,已经学会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 条件。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楞次定律》 科目: 物理 提供者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 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 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磁感应现象 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由于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所 以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法,经历探究过程解决“感应电流的方向 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两大问题,并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 律,最后通过演示实验从理论提升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 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探究既是学生获取物 理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探究能力是高 中物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 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提高科学素养。课程标准对楞次定 律的要求是: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根据这一要求,为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楞次定律教学过程中,创 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 “发现”这一规律,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动 手实践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适用条件;了解对于单个力平衡这一规律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

2.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其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学习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导入新知识环节,可以通过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或者科学实验的结果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用绳子连接两个物体,并向其中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实验来引入楞次定律的概念,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实际运用。

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环节,首先向学生讲解楞次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让学生了解楞次定律是一个力学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可以结合实例,通过图示或者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楞次定律的表达和应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案例讲解与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求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训练在练习和训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激励,引导学生合理思考和分析问题。

5. 拓展延伸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可以通过实验、调研或者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

楞次定律教案及反思

楞次定律教案及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

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

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设计思路: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及电磁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这个定律的掌握对于学习电磁学、电路学等课程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楞次定律》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能够理解和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给定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2.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演示;3. 实验探究楞次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铁磁材料在磁场中的磁通量将一个铁磁材料置于磁场中,可以观察到磁针的指向发生变化。

用磁通量Φ表示磁场对铁磁材料的穿透程度。

磁通量和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由磁通量密度B给出,即Φ=BS,其中S为所截面积。

(2)电磁感应现象将一个圆形线圈放在变化的磁场中,就会在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这个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其基本原理由楞次定律给出。

(3)楞次定律的表述楞次定律表述为:当一个导体在其内部发生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该导体内部将感应出方向与该磁通量变化方向相对应的电动势。

(1)实验材料和设备:铁芯、线圈、变压器、电阻、电流表、万用表、滑动变阻器等。

(2)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① 将线圈与一个可调的直流电源连接,通过调节电压使得电流按照一定的速度变化。

② 在线圈的周围将铁芯固定好,用万用表测量铁芯上磁通量的变化,记录测量值。

③ 将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与测量到的铁芯上的磁通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① 将线圈绕在铁芯上,将动态电磁系统上的磁铁缓慢地靠近线圈,记录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和电流表的读数。

③ 分析和总结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

四、教学方法1. 归纳法: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楞次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感受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楞次定律的原理。

3. 辅助图像法:使用丰富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教案幼儿园

楞次定律教案幼儿园

楞次定律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受力作用的规律,即楞次定律2.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如牛顿摆、磁感应强度等3.通过绘画、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规定了一个闭合电路中的感生电流方向(也称为泞次环流),即感生电流方向总是使其所产生的磁场方向抵消原磁场变化的效应。

2. 感生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的大小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速度和磁场的变化率有关,它可以驱动感应电流的产生。

而感应电流的大小则与导体本身的电阻和感应电动势大小有关。

3. 楞次定律的应用楞次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牛顿摆、磁感应强度、发电机、变压器等等。

其中,牛顿摆就是一种通过楞次定律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

三、教学步骤1. 理论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什么是楞次定律,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用场景有哪些,以及与幼儿生活有何关联。

2. 绘画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

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幼儿形象化地把握概念,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制作牛顿摆制作一个简单的牛顿摆,让幼儿能够亲手体验楞次定律的生动形式。

通过观察牛顿摆的运动,幼儿将更好地理解楞次定律,并且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4. 游戏教学通过简单的游戏,来检验幼儿是否掌握了楞次定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

比如“小小发明家”,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把生活中的场景和问题和物理原理联系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四、教学评估通过讨论、表演、游戏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对幼儿进行教学评估。

通过记录每个孩子的答案,以及在游戏中表现出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的回顾和反思,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

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3、归纳总结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

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4、实验验证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掌握《楞次定律》的运用方法和计算公式;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回顾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电磁感应的知识,引出《楞次定律》的概念和作用。

2. 概念讲解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磁场与电流、磁场与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等基本概念和关系。

3. 公式推导与讲解导出《楞次定律》的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公式的应用方法和计算步骤。

4. 例题演练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对该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5.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答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对《楞次定律》的灵活运用和积极思考能力。

6. 拓展应用介绍《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梳理《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运用方法和公式,并归纳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8. 课堂作业布置一些习题作为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将解题思路和方法写明。

四、教学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典型应用;2. 实例演练法:通过解决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4. 课堂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并能够通过实例运用该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课《楞次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使学生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楞次定律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楞次定律的应用方法;3. 楞次定律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问题;2. 讲解楞次定律:详细讲解楞次定律的定义、内容和应用实例;3. 进行实验:安排学生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楞次定律的正确性,并进行小组讨论;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楞次定律的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楞次定律的原理、应用实例及实验过程;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蹄形磁铁、导体棒等;3. 教学参考书:提供楞次定律的相关知识及拓展内容;4. 网络资源:介绍楞次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楞次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第2周: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实例;3. 第3周:进行楞次定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 第4周: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楞次定律的正确性;5. 第5周:总结楞次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与关键品格,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关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其特定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本文以《楞次定律》为课例,谈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思考.一、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楞次定律》是一节典型的学习难度较大的物理规律探究课,一是涉及的因素多,有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大小、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表指针偏转、电流方向等.虽然学生已经对这些物理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同一实验中涉及那么多的物理因素,学生感到难以理清头绪.二是规律比较隐蔽,难以通过一般的概括获得规律,要求有很强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楞次定律”因其内容的复杂和表述的间接使规律显得更加抽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描述的场都是“静态场”,大小和方向是恒定的,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学生理解难度增大.针对课题《楞次定律》的特点,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列出了核心素养所对应的教学内容(见表1).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W程序后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或能力的状态的描述,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不能替代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人的最终发展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变化),是一个特定过程的最终状态.因此,要形成核心素养这个“状态”,离不开每一节课的教学的“小目标”.为此我们根据物理核心素养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见表2).三、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设计基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教学过程.(一)基于真实情境提出研究的物理问题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物理问题.我们从学生原有的认识入手,条形磁铁穿过闭合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设计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条形磁铁穿过线圈,用微电流传感器检测线圈中的电流如图2所示,学生能分析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引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参与方案制定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我们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延伸和深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组活动,从科学猜想到设计实验,再进行实验研究,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真切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升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逐步发展丰富物理核心素养.活动1(科学猜想与设计实验)在对图2所示的现象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关.制定“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方案,要有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变量的控制(磁铁的极性和运动方向、线圈的绕向),感应电流方向的测定(电流表),设计记录的表格,如表3.活动3(深入探究)磁铁的N极和S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得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流向及磁通量变化的关系.(三)分析实验数据主动得出实验结论教师事先设计了表格形式的学案(表4),表格第四、第五行没有涉及任何物理量,这给学生留足了探究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发现“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教师引导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呢?在学案表格中加入一行――原磁场的方向.再经过小组交流,仍然找不到规律.因为磁场方向是竖直方向,而感应电流方向是水平螺旋方向,启发学生明白安培定则就是让这两个方向的物理量发生关系的,从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引出“中介量”――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引导学生,在表格中增加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两个因素.逐步完成表格,再通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当线圈内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线圈内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增反减同”,进一步概括得到“阻碍”两字.学生从而主动得到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概括性很强,学生很难独立对其归纳和总结.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给足时间和空间,在充分的交流和表达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展核心素养.(四)进行实践检验纳入自身知识结构如图5所示,有两个轻质铝环A(闭合)和B(断开),某同学手持磁铁的任意极靠近A,A会怎么运动?远离A时,A怎么运动?用实验证明,楞次定律是正确的.进一步分析:用磁铁靠近轻质铝环A时,在铝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获得了电能.在这一过程中,铝环与磁铁有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所以,此同学对磁铁和铝环这个系统做功,符合能量守恒的普遍规律.倡导学生要节约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五)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回归课前引入的演示实验,根据楞次定律解释为什么条形磁铁穿过闭合线圈,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让学生解决真实的物理问题,从中认识物理学的价值和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明白物理规律可以预测事物的结果或现象.(六)总结学习内容欣赏楞次定律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本节课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之美,楞次定律所蕴含的深刻的哲学道理,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和应有的态度.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在研究物理核心素养的素养形式与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确定其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抓住“物理核心素养”主题,真正从物理知识本位转向关注完整的人、关注人的素养而进行的教学,有助于教师建构基于大教育观下的有效物理教学,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授课设计授课反思楞次定律授课设计授课反思楞次定律授课设计授课反思该怎么写呢?怎么办理好授课中遇到问题,而且反思自己的不足呢?下面是楞次定律授课设计授课反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楞次定律授课设计授课反思“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创立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异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研究式”授课,即:“回顾旧知识→创立一个问题情况→学生谈论→猜想→设计实验→研究实验→解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牢固练习”。

这种经过让学生自己着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虑,引导他们自己获取悉识,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试一试的研究课重申的是学生的一种参加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切主人。

详尽到研究课的设计,我在重申“过程性”的前提下整体上掌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成立情况,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道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激动:“我想要学习。

”2、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试一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追求规律。

重申换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加”,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学生有很多的时间,能够经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认识、学习好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

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

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遇。

今天我们教师确应拥有变换自己角色的紧迫感。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实现学生的全面参加、全面发展。

3、促使学生专心体验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想、解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聚积,目染耳濡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

自然,不过重申第二环节中的参加,一堂课或许也会特别喧杂,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楞次定律教学反思楞次定律的教学因从有特殊性的静态场,进入到变化场的动力学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楞次定律教学反思1一、教学设计思路反思本节课是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主线,抓住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实验探究、收集证据;教师启发,寻求“中介”归纳规律,图表记录、实验检验、评估结论。

最后,通过对现象的再分析总结楞次定律应用的步骤,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反思本节课最初,利用电磁炉点亮电灯的实验引入课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熟悉的家用电器发生并不熟悉的现象,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最大限度激起学生迫切探究的欲望,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即复习了前节内容,为本节探究实验打下基础,又为下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中,可以从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入手,构建各相关量关系的流程图,引出“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的简洁表达,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探究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利用图表这种直观生动的方法总结出楞次定律,实验中不乏盲目、不知所措的学生。

对于线圈绕向,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关系,磁铁运动与磁通量变化关系等问题,仍有多数学生缺乏直接经验,针对上述问题,为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结合前节《探究感应定律的方向》自主设计实验,原则简单、直观,便于发现感应电流方向规律及磁通量变化清楚。

第二阶段,执行探究实验,将两个小组研究的过程、现象记录的图表通过展示台展示(可能什么都没有,或不着边际),各小组讨论;如何体现探究的相关因素,如何记录现象、怎样归纳、整理(通过图表、对比、控制变量法等),得出规律。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方案_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优秀4篇)楞次定律教学设计篇一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本章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②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③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1、楞次定律教学设计一等奖本节分析:本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基础,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律。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讲课必须抓基础,多练习,反复练习,把一些难题果断删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解答有关问题2、理解感应电流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右手定则,认识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1、体验楞次定律的实验研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及表述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对规律的研究过程,学习他们对工作严肃认真,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4、对阻碍的准确理解。

一: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可分为:创设情景、质疑设问→确定主题、制订计划→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信息、探讨结论→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反馈练习、落实效果。

以此为主线组织《楞次定律》的教学案例如下:课题楞次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具体活动创设情景质疑设问创设情景1、如图所示,当导体棒向左或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2、如图所示,当磁铁向上或向下运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3、如图所示,当原线圈A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键闭合或断开时;滑线变阻器向左或向右滑动时, 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

楞次定律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2.能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简单的电磁感应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楞次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螺线管、导线、磁铁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介绍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并引出楞次定律的研究内容。

2.概念解释:讲解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磁感应、磁通量、电动势的概念。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楞次定律的正确性,例如将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在导线的中间放入一个磁铁,当磁铁靠近或离开导线时,观察电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形象解释:通过PPT或视频展示楞次定律的形象解释,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意义和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一道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答,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6.展示和讲解: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各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

7.拓展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通过变换磁铁的运动方式、改变线圈的形状等,观察不同情况下感应电动势的变化,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及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通过小组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运用楞次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巩固基本概念,增加练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实际应用。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教学反思《楞次定律》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

我通过探究式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具体讲,这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到比较满意。

一、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合理
本课的教学程序分为10个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断?
2、实验演示:判断原磁场方向,磁通量怎样变化?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分析判断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

3、实验时,我先做N级插入与拔出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的实验
4、让学生猜测S级插入与拔出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关系,再进行实验验证这样效果较好。

5、让学生讨论总结感应电流的方向。

6、给出楞次定律。

7、理解楞次定律。

分清两个磁场,明确阻碍的含义。

8、练习点评。

9、讲评课本的例题,让学生先思考,提问学生回答解题思路,老师
10、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多媒体应用直观。

多媒体投影两次放学生的实验记录,直观方便,便于学生总结出规律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整节课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理论分析→例题巩固,让学生自己分析探究,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办法。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着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
的课程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高二物理杨雷一、教材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二、设计思想《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它是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又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本节教学主要运用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的教学方法,边实验边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把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发状态,充分展示这一年龄段学生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决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难点(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2)“阻碍”二字的准确理解五、教学准备教师:灵敏电流计、螺线管、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电池、电键、导线、学生各用表格等(分组),大屏幕实物投影仪。

学生:了解灵敏电流计指针特点及螺线管线圈绕向,预习本节内容。

六、教学过程(一)实验演示,引出新课如图示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停顿、拔出,引导学生观察各阶段现象,问:(1)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2)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吗?(3)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本节我们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楞次定律。

(二)实验探究1、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师:请大家根据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设计电路(提醒学生,由于电流计量程非常小,设计电路和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电流计)。

学生分组设计和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优秀设计方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由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电流从电流计的正接线柱流入,指针向正接线柱一侧偏转;电流从电流计的负接线柱流入,指针向负接线柱一侧偏转。

2、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规律(1)学生分组实验:如图示连接电路,操作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前要注意几个“方向”:线圈的方向;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注意磁极和磁极运动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答疑,并要求学生把B1、B2及感应电流方向用不同颜色标于图中。

优秀者给予展示。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师:图甲与图丙有何异同,图乙和图丁有何异同?生:讨论——交流——表述结论:当磁通量φ增大时,B2与B1反向;当磁通量φ减小时,B2与B1同向。

师: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时,B2与B1反向,感应电流的磁场B2对正在增大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反之,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时,B2与B1反向,B2对正在减小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生:讨论——交流——表述师:B2对φ的变化是“阻碍”还是“阻止”?生:讨论——交流——表述总结规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这一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总结出来的,称为楞次定律。

师:针对刚才实验,进一步理解“阻碍”二字:a、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φ阻碍磁铁的φb、阻碍什么——阻碍φ的变化,而不是φ本身c、如何阻碍——增反减同d、阻碍结果——是增的还增,减的还减学生讨论——交流——表述,教师进一步澄清。

(3)引申:针对刚才实验,从线圈与磁铁相互作用的角度再来探讨。

教师点拨:当磁铁插入时,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磁极相对还是异名磁极相对?当磁铁拔出时呢?学生讨论,得结论:当导体和磁体相互靠近时,二者相斥;当导体和磁体相互远离时,二者相吸。

楞次定律进一步表述为: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师:针对刚才实验,从相对运动的角度看,谁阻碍谁,阻碍什么,如何阻碍,阻碍结果?学生讨论——交流——表述。

(三)规律总结及应用1、总结规律楞次定律:(1)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从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再次投影实验图,由学生根据楞次定律判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学生表述每一种情况的判断,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而总结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方法:(1)明确原磁场方向(2)明确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3)由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4)由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关于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下一课时将进一步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一、设计的指导思想“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汇报讨论→综合探究结果,得出楞次定律→扩展提高”。

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

二、教学的得与失1、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用复习已有的知识和重做演示实验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的变化及条形磁铁的磁场(原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呢?通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猜想,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思考探究方向,得出探究目标:(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的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这样,虽然上课时多花这几分钟的时间,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楞次定律一节颇有点难学,它不是一个直接了当的东西,运用它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要经过一番推理,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比如电流计的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的运用等。

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主动观察,独立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比如电流计的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通过一节干电流与滑动电阻器串联后,用试触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得出,并直接板画在黑板上。

安培定则的运用则通过问题式提问方式和习题的解答加以回顾和掌握,并将结果板画在黑板上等等。

然后,让学生利用条形磁铁和螺线管得到感应电流为例,通过实验,分四种情况进行实验。

这种设计实验环节完整,条理清楚,让学生自己实验,从实验中自己总结结论。

同时设计课件,把学生实验过程的细节进行再现,并且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实验的成果。

通过记录的表格,让学生总结出:当磁体插入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增加,感应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当磁体抽出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减少,感应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同向。

最后归纳为“Ф增B反,Ф减B同”,这就为引出楞次定律奠定了基础。

3、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综合结果得出楞次定律。

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

实际教学中发现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螺线管的绕向。

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学生的探究实验就比较混乱,实验得出的结果会与定律相反,不利于定律的得出。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我在“螺线管的绕向”这个知识点上,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有哪些办法判断螺线管的绕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个别学生还提出一些颇有创意的回答,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最后,螺线管的绕向板画在黑板上,使学生迅速的知道了螺线管的绕向(从上往下看为逆时针)。

4、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实验探究目标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

本节值得肯定的地方有: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能力。

5、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时间不够,学生用了较长时间才完成实验,而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实验,之所以费时是因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不好判断,这与实验器材有很大的关系,那个螺线管的两个接线柱都在顶座上,这样就会较难判断。

6、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楞次定律,通过例题1的处理来完成,顺势让学生得出应用楞次定律的四个步骤,我认为这一点是成功的。

因为从紧接着处理例2和例3的情况看,学生对楞次定律的应用准确度都很高。

7、对于“右手定则”这个内容的得出,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先对书本例题的处理(即例3),利用已学的楞次定律先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结果,得出判定一段切割时的方法(右手定则)。

课后学生反映很好,他们说,这样做不会把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对立起来,而是很好的统一起来了(本身就是由楞次定律得出的结论再总结出右手定则嘛)。

并且,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更让学生可信,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8、本节课原来设计了几道课后巩固练习,准备作为对知识的巩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

但后来同事的评价都认为,这节课上到楞次定律的得出,再引导得出“右手定则”,且期间用了四道例题,已经足够让学生消化了。

因此,我认为:“质”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们不能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值得我们去重视。

总之,新的物理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使他们参与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