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立地质量评价与森林收获量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模型,亦称第二类模型。
3、单木生长模型 用以描述单株木的生长过程的模型,又可分为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
模型和与距离有关的单木生长模型两种。
三、固定密度全林分模型简介
全林分模型最早产生于欧洲,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
实 实 标 标
5、树冠竞争因子Crown Competition Factor(CCF)
——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 积的比值。 ——自由树(Open-growing tree):在林分中空地上生长的树木 自由树的树冠冠幅与树木胸径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且不随 树木年龄、立地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CF的具体确定方法 (1)利用自由树的冠幅(CW)与胸径(D)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CW a bD (2)计算树木潜在最大树冠面积(MCA)
杉木林,250→4250株/hm2,f由0.454→0.553
•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规律与直径相同,随密度的增加 而减小。
8、密度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
M=VN M=N (π/4)D2Hf M=KN1-a=KN-b 1/M=A+B/N N-株数
•蓄积量与单株材积、立木数量有关,二者互为消长。
•在林分充分郁闭以前,林分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立木的数量起主导作用。
S AO 2.57
其余指数级的调整系数为 K C 2 0.778 j
S AO 2.57
导向曲线各龄阶树高调整值
各地位指数曲线各龄阶树高计算表
3、编制地位指数表
第三节 林分密度与林分生长
一、林分密度概述
1、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 叫初植密度
2、经营密度: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
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 1、根据不同树种间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的方法
SIA f SIc
SIB f SIc
则已知A树种的立地指数,就能推知B树种的立地指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多元地位指数法
SI f ( x1 , x2 ,, xn , Z1 , Z 2 ,, Zm )
3、植被指示法
• 密度对胸径的作用随林龄而增加。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与林木个体的营养面积有关,与冠 幅、叶量的影响相一致。 CWD=a+bD N=aD-b Reineke
logN=a-blogD
a、b-参数;N-单位面积株数;D-林分平均直径 他研究了14 个树种之后,得到 logN=-1.605logD+K K-因树种而变的常数
• 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
5、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
• 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结论不太一致。 •“有越密越高的趋势”,英国学者。 •“低密度的林分具有较高的高生长”,丹麦学者。 •“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促进高生长, 在过密的情况下,增加密度,抑制高生长”,苏联学者。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1 • 高生长对密度的反映与树种的喜光性、分枝特性、顶端优 势有关。 • 较耐阴的树种、侧枝粗壮、顶端优势弱的树种,在一定的 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Ai H i
ni
三、曲线拟合
1、选择拟合曲线——导向曲线:对数曲线
H a b lg(A)
2、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得: a=-5.642818; b=16.180699; r=0.97448 3、最优导向曲线方程:
H 16.180699 A) 5.642818 lg(
四、标准年龄及地位指数级距的确定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2 • 不同立地条件,特别是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可能使 林木对密度有不同的反映。过稀时杂草的竞争作用使树 木生长受阻,过密时树木之间对水分的竞争使树木生长
受阻。在湿润的地方密度对高生长作用不甚明显。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3 • 密度对高生长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林木所处的密度范围。 喜光速生树种,高密度抑制高生长,但在造林初期,适 当加大密度可以促进高生长。
• 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
• 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 • 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 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 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现得更为突出。 • 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 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 各阶段的最大密度和这个密度相适应的单株材积关系:
V=KN-3/2 即二分之三法则、自然稀疏线、最大密度线。
9、密度对生物量的影响


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一般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
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任何密度范围内的林分,其生物
7、密度对材积生长的影响
• 单株材积: V=(π/4)D2Hf V=KN-a
V-单株材积;D-直径;H-树高;f-形数;
单株材积与密度: 1/V=AN+B V-单株材积;N-株数;A、B、K、a-参数 • D随密度增加而减小,f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例:苏联欧洲松,2500→30000株/hm2,f由0.618→0.689;
1、树高变动系数拟合 2、标准年龄的确定 标准年龄(A0)是指树高生长趋于稳定并能灵敏反映立地差异的
CH 27.4 8.225lg( A)
年龄。由下表可以看出,杉木生长到20年左右时,其树高变动系数较
小,即表明树高生长趋于稳定。因此,将杉木标准年龄确定为20年。 3、指数级距的确定:我国多采用1或2m为指数级距,一般地习惯上杉 木立地指数级距常用2m。 杉木各龄阶树高变动系数
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 3、密度的意义
造林密度与林分形成的速度延续影响到林分的生长、发育、
稳定性、林分的产量、质量和生态效益、造林成本、种苗量、 整地工程量、后期抚育管理工作量和资金投入有关系。
二、林分密度指标
林分密度指标是评定林分内林木间拥挤程度的尺度。林分中林木间 的拥挤程度取决于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林木平均大小以及林木在林 地上的分布。 1、株数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常用每公顷上的林木株数(N/hm2)表示。 2、每公顷断面积 ——林地上每公顷的林木胸高断面积之和,常用G(m2/hm2)表示。 3、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 G M 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值,以P表示,即 P 或P G M 4、郁闭度 ——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反映林冠的郁闭程度及树木 利用营养空间的程度。
( MCA )i
(CW i) 2 (a bDi ) 2 4 4
(3)求算CCF值
CCF ( MCA)i
i 1
N
三、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具有群状配置时
有影响,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
度,但是不能滥用。 1、密度对郁闭的影响
产量最终是一定的。 10、密度对干形、材质的影响 •干形:密度大形数高,尖削度小 •节疤:密度大,节疤小 •材质:密度大,树干饱满,干形通直,早晚材不同。
第四节 收获表的编制与应用
一、林分生长量与收获量概述
1、概念: (1)林分生长量:林分在一定期间内变化的量; (2)收获量:在某一时刻利用(如采伐)时,由林分可以得到的森林
•在林分充分郁闭以后,林分的产量不因密度的增加而产
生明显的差异。
•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单株材积、立木数量二者达到 平衡,到成熟林阶段时,不同密度林分的产量非常接近, 蓄积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 这个量主要取决于树种、立地、栽培管理技术。即最终产 量恒定法则。
最大密度线
• 实践中林分的密度不可能无限增加,随密度增加必然导 致竞争产生自然稀疏调节林分密度。
4、选测优势木:每百平方米选一株,每块标准地内选测三株。
5、选伐解析木:平均优势木和林分平均木各一株。
二、资料整理
1、按龄阶(组)计算平均年龄、优势木平均高及各龄阶(组) 2 树高标准差; H2 H /n
Si

ij
ni 1

ij
i
2、剔除异常标准地/优势木: 以各龄阶(组)平均优势木高为准,以 H 3Si 为范围剔除本 龄阶(组)内数据异常的标准地/优势木。 3、以龄阶(组)为单位,重新整理,计算: 、 、
2、密度对干、枝、叶量的影响
• 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
不变;
• 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 变,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 • 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 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兼顾用材时要考虑 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
第4章 立地质量评价与森林收获量测定
第一节 立地质量评价 第二节 立地指数表编制
第三节 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
第四节 收获表的编制与应用
第一节 立地质量评价
一、立地(Site)和立地质量(Site Quality) 1、立地在生态上又称作“生境”:林地环境和由该环境所决
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及质量(美国林学会,1971 );
服务(如木材)总量。
(1)物种及其组成;
2、影响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因子:
Y f (SI, A, De)
(2)林龄;
(3)林地生产潜力; (4)林地利用程度; (5)森林经营措施。
二、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分类
根据模型模拟对象不同以及构成因子的特性,将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
分为三类:
1、全林分生长模型 用以描述全林分总量(如断面积、蓄积量)及平均单株木生长过程 (如平均直径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亦称第一类模型。又可分为可变密 度生长模型及正常或平均密度林分生长模型。 2、径阶分布模型 以径阶分布模型(亦称直径分布模型)为基础而建立的林分生长、收
五、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标准差调整法
1、拟合树高变动系数方程,计算标准差
CH 27.4 8.225lg( A) S H CH H
2、导算地位指数表
通常在标准年龄时,导向曲线的理论值恰好不为地位指数
级数值,因此要确定标准年龄时的指数级的调整系数 K H oj H ok j S AO H oj H ok 16.0 15.4 故 K 16 0.233
立地是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存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 因子的综合(马建路,1993 )。 2、立地质量:指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其他植被的生产潜力。 “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生物。” 3、立地调查: (1)立地分类; (2)立地质量评价。
二、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简介
(一)直接评定法
——直接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
1、根据林分蓄积量(或收获量)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1)根据固定标准地的长期观测或历史记录资料的评定方法; (2)利用正常收获表的预估数据的评定方法。 2、根据林分高进行立地质量评定
立地指数:年龄——林分优势高;
地位级:年龄——林分平均高
(二)间接评定法
间接评定法指根据构成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植被类型的
3、密度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
• 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密度越大,平均冠
幅越小。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 • 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 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 N=10000/(CWS)
4、密度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 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
植物——环境
第二节 地位指数表编制
一、资料收集
1、确定标准地数量:210~300个,每一龄阶不少于30个,曲线 两端龄阶必取。 2、标准地选设条件: (1)标准地设置在同一起源的同龄纯林中;
(2)林分郁闭度0.4以上;
(3)标准地均匀分布在各种立地类型及各年龄的林分中。 3、标准地形状、面积、调查(见标准地调查一节)
密度对高生长的一般规律4
• 一般来说,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作用,要比其它指标的
影响作用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
不大。 • 例子:杉木 100-300株/亩,马尾松100-900株/亩,林 分平均高无明显差别。
6、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显著
• 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