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

合集下载

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

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

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1 项目背景建设部于1992年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2004年6月,建设部在总结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同时,决定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进—步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提出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该目标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并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目标发展。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2006年1月23日邯郸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这是邯郸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邯郸市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但是,随着邯郸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环境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步,绿化水平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科学的理念和更高的目标来指导邯郸城市的健康发展。

于是,邯郸市提出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 规划目的及技术路线编制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旨在充分认清邯郸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艰巨任务;立足区域与城市基础,着眼未来发展,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结合邯郸市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施指引和保障措施,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生态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作为技术手段,从现场调研与系统分析研究到总体布局、专项规划到实施指引的技术路线。

具体包括:在对邯郸市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依据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针对邯郸市的实际情况优化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目标可达性分析。

确定在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战略目标的进程中所处的阶段,找出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限制因子,明确今后建设的主要方向。

邯郸四期规划

邯郸四期规划

绘就幸福家园新蓝图——解读第四期邯郸城市总规(上)2012年03月26日邯郸日报我要评论十年弹指一挥间。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古赵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那么,邯郸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呢?2011至2020年我们要打造一个怎样的邯郸?第四期《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那就是“致力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22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209平方公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100亿元,人均GDP将达到72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8%。

”届时,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基础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宜居的新邯郸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关键词】:城乡布局、农村城市化、城市田园化、生态安全据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同志介绍,新一轮城市总规的修编中,“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规划理念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规划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主城区将重点向东扩展,马头城区重点向南扩展。

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在市域范围内通盘考虑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统筹区域交通、供水、电力、燃气、热力、垃圾处理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处理好京广客专、京港澳高速(扩建)、青兰高速、南水北调等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城乡布局。

二是,农村城市化、城市田园化。

在环中心城区30公里半径范围内,着力强化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的互动发展,构筑都市区发展格局;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充分考虑市县同城、城区偏小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用地。

三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加强对湿地、河流、水库等生态敏感区及基本农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绿色通廊等保护,对市域范围的开发建设提出空间管制要求,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划定禁建区和限建区,确定合理的开发建设模式和行为。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邯郸,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乎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让邯郸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势在必行。

一、邯郸市生态环境现状邯郸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生态环境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空气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冬季采暖期,雾霾天气时有发生。

水资源方面,存在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挑战,部分河流的水质未能达到优良标准。

土壤环境也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污染风险,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影响。

此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短期目标(1-3 年):显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大幅提高;重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一定水平。

中期目标(3-5 年):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长期目标(5-10 年):构建起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格局,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成为常态,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邯郸。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大气污染防治1、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钢铁、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的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控制废气排放。

2、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管理,减少道路拥堵。

4、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的治理,提高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二)水污染治理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

2024年邯郸最新规划一、城市整体规划2024年,邯郸市将实施一项全新的城市规划,以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将分为城市中心区、生态保护区、工业区、居民区四个主要部分。

城市中心区邯郸市中心区将进行全面改造,强调提升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功能。

新建的地标性建筑将成为市中心的代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新热点。

同时,城市中心区将注重绿化和环境改善,打造宜居宜商的城市中心。

生态保护区为了改善城市环境,邯郸将划定生态保护区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区域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区将建设各种公园、湿地和绿地,提高城市绿化率,营造美丽的自然环境。

工业区邯郸市将继续推动工业升级,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工业区将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居民区居民区规划将注重人居环境和生活便利性。

规划内将建设多种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等,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

居民区也将注重交通便利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市民享受便捷的生活。

二、交通规划2024年,邯郸市将继续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升城市通行能力。

规划中将着重建设城市快速路、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同时将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三、旅游规划邯郸市旅游规划将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规划中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四、教育规划邯郸市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规划中将优化学校布局,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五、医疗规划邯郸市将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规划中将建设更多的医疗机构,增加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市民的健康。

结语2024年邯郸市的新规划将带来全新的城市面貌和发展机遇。

城市将以更高的质量,更好的服务,更美好的环境回馈给市民,谱写出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邯郸市规划格局

邯郸市规划格局

为推进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向纵深开展,更好更快推进城镇建设上水平、出品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邯郸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1至2013年在全市深入开展城镇建设上水平工作。

到2013年,邯郸市三年累计完成投资4000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60万以上。

建设宜居城市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据了解,根据规划邯郸市将推进城镇污染减排工程,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完成搬迁改造,市、县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并稳定保持在320天以上,好于一级标准天数明显增加;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湖泊、水库型水源地暂不考虑总氮指标);建成区段河流水质稳定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该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将全部完成升级改造任务,并实现联网在线监控。

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分别达到95%和35%以上,县(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

省级重点镇和现状人口1万以上的镇建成污水处理厂。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危险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县级市和50%的其它县建立“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处理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成3个以上省级精品公园,重点部位绿化养护管理达到省一级标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公园绿地服务标准,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47%和50%以上,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

每个县建成1个以上精品公园,所有县城建成省级园林县城,30—40%的县城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争创人居环境奖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建保税区建大交通提升邯郸实力邯郸市将启动建设冀南新区,推进邯钢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漳河生态科技园区。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9•【字号】•【施行日期】2023.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现将《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邯郸市人民政府2023年6月29日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编制本规划。

一、前言(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综合施治,全面发力,圆满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任务目标。

1.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5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7.4%;优良天数比率60.4%,较2015年提高18.5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17天,较2015年减少16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45.1%、34.5%。

2.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

2020年,全市地表水10个国省考断面9个断面水质升类,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60%;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24.5%、24.2%。

3.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我市列入国家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

4.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大力推进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

累计完成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266处。

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14亿立方米。

(二)“十四五”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邯郸城市景观资源利用和建设规划

邯郸城市景观资源利用和建设规划

邯郸城市景观资源利用和建设规划作者:高丽梅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18期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邯郸市自然地理概况,城市景观构成要素,景观特色分析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邯郸城市景观资源利用的状态,并重点分析邯郸城市景观特色,针对当前邯郸城市景观资源的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邯郸城市规划奠定基础。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andan city landscape features, from four aspects: natural geography, Handan city landscape elements,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Handan ci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Handan city landscape resource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关键词:邯郸;城市景观;建设规划Key words: Handan;city landscape;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13-011邯郸城市景观特色构成要素1.1 自然景观邯郸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以京广铁路为界,西部为中、低山丘陵地貌,东部为华北平原。

海拨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

邯郸市境内山脉主要分布在武安市、涉县、邯郸县、峰峰矿区之内。

其中有小摩天岭山脉、老爷山脉、十八盘山脉、横行山脉、鼓山、紫山山脉以及少量平地突起的山峰。

邯郸公园城建规划方案-更新版

邯郸公园城建规划方案-更新版

邯郸公园城建规划方案背景简介邯郸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省内的重要城市。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

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民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邯郸市政府决定开展公园城建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绿化程度高、休闲娱乐设施完备、文化氛围浓厚的公园城区,成为邯郸市的重要城市名片。

规划方案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公园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邯郸市规划中,计划建设10座城市公园,每座公园面积在500亩以上,总面积达5000亩以上。

城市公园内部将设置休闲设施和体育设施,如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同时也将设置文化设施,如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以满足市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公园城区的重要特色之一。

邯郸市计划建设3座森林公园,总面积在2000亩以上。

森林公园将按照生态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打造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植物种类丰富的森林公园。

同时,森林公园中也将设置休闲设施和文化设施,如儿童游乐场、凉亭、露天剧场等。

水系公园水系公园是公园城区的另一个特色。

邯郸市计划建设3座水系公园,总面积达2000亩以上。

水系公园将以水为主题,按照自然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

水系公园中将设置各种类型的水景和水上游乐项目,如荷花池、喷泉、小玩具船等,并且会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管理和维护。

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公园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邯郸市计划建设2座生态公园,总面积在1000亩以上。

生态公园将按照环保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建成一个环保性能优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公园。

同时,生态公园中也将设置休闲设施和文化设施,如咖啡厅、茶室、戏曲表演场等。

基础设施随着公园城区的建设,邯郸市政府也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绿化减少土地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邯郸市将加强交通建设,扩大公共交通设施覆盖范围。

同时,为了方便市民休闲游玩,将建设多个停车场,并在公园城区的各个角落布设公共厕所。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2•【字号】冀政字〔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邯郸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审批〈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邯政呈〔2023〕1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邯郸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邯郸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空间基础。

到2035年,邯郸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89.4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86.9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254.9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省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2.3亿立方米,严格地下水管控。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地面沉降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主体功能定位,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邯政小头[2011]80号【发布部门】邯郸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7.11【实施日期】2011.07.1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的通知(邯政小头[2011]8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2011-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邯郸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确保生态市建设中期目标如期完成,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根据《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保护战略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大目标,抓住统筹西中东区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理顺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五个关键环节,组织实施十大工程体系建设,以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邯郸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和融合。

二、工作目标《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范围是市域内的县(市、区),从2011年到2020年为生态市建设重点建设期,在完成《邯郸生态市建设规划中期实施方案》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好生态市建设中期的各项重点工程。

加强战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形成布局结构基本合理的生态城区和城镇。

污染源浓度和排污总量得到全面控制和治理,城镇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基本建成全市完善的生态工程体系,多数指标达到《生态市建设指标》标准。

邯郸市城市绿化条例(2018第一次修正)-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8]3号

邯郸市城市绿化条例(2018第一次修正)-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8]3号

邯郸市城市绿化条例(2018第一次修正)正文:----------------------------------------------------------------------------------------------------------------------------------------------------邯郸市城市绿化条例(2001年12月19日邯郸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2年3月30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2005年8月24日邯郸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正2006年3月30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2010年8月26日邯郸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修正2010年9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2017年10月30日邯郸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修正2018年3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优美、清洁、文明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树木、花草、绿地、园林小品及绿化设施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工作。

各县、峰峰矿区、永年区、肥乡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工作。

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门前、庭院、小街巷、自建小游园等绿化建设管理工作。

在城市规划区内,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负有管理权的单位,应当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负责其管理范围内的绿化建设和管理,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其绿化设计、施工实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邯郸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地域上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海河流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必经之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

然而,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指导全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同时,本项工作也是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则,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地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针对邯郸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通过科学论证、分析,提出邯郸市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和各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规划,为邯郸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条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邯郸市市域所辖的19个县(市、区),规划区域面积120.71万公顷。

规划期限为50年,其中近期:2002年—2005年;中期:2006 年—2010年;中远期:2011年—2030年;远期:2031—2050年。

第四条规划目标到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区和部分县级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按功能区达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到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60%以上的宜林荒山完成生态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26.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20%以上;积极筹建武安青崖寨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被河北省列入2001年拟建名单)和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景区,使邯郸市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保护;力争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成1-2个生态示范区,2-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6-8个省级生态农业县,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正文:----------------------------------------------------------------------------------------------------------------------------------------------------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冀南新区、邯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28日邯郸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13-2015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2〕61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实施〈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有关意见的函》精神和要求,遵照2012年3月19日第九次市委常委会议议定意见,现就我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近三年实施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纲领,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镇为主线,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城市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发展方向和一些强制性内容,认真抓好实施,充分发挥好规划在城乡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优化空间资源布局,促进资源节约,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新邯郸。

邯郸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

邯郸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

邯郸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简介邯郸市规划设计院邯郸市园林管理处邯郸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南部,晋、冀、鲁、豫交界地区,西靠太行山,东濒华北大平原。

京广铁路从市区中部通过,铁路以西为丘陵、浅山,铁路以东是平原。

根据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市区由主城区、峰峰城区、马头镇区三片组成,是典型的组团式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与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界定范围相同。

一、规划构思突出“生态”、“名城”两个方面的研究,“生态”方面重点分析气候、气象、土壤、水文地质、河流湖泊、地形地貌、常用植物、山体植被、城市绿量、城市污染程度及其形成原因等。

“名城”方面重点分析文物古迹的分布、特点、保护界线、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等。

规划分两个层次:一是邯郸市城市规划区界定范围,突出水源地保护、组团隔离、风景名胜区、城市林带等大环境与郊区性的生态绿化规划;二是邯郸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绿线控制,并对近期建设的公园与街头绿地做出规划意向。

二、总体布局结构以山、水、路为构架,形成环、块、点、楔、网状绿地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模式,概括为:“二河、五水、二山、三环、六区、八带”的空间布局结构。

二河——指滏阳河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规划滏阳河河道宽30米,沿河两侧各控制50米绿化带,其中主城区、峰峰城区、马头镇区段两侧各控制20米宽的绿化带,有条件地段可放宽到100米,真正形成贯穿市区三片的生态景观风光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

河道上口设计宽度80-100米,规划在其两侧各控制100米宽绿化带,形成贯穿邯郸市南北300米宽的绿化生态廊道。

五水——指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南湖、西湖、梦湖。

岳城水库是邯郸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水源,规划要求沿岳城水库周围200-500米宽的范围内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种植高乔木,形成防护林带。

东武仕水库是邯郸市城市工业用水水源,规划要求沿东武仕水库周围200-500米宽的范围内均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种植高乔木,形成防护林带。

邯郸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邯郸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邯郸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杨思勇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08
【摘要】介绍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分析了邯郸市园林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邯郸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对策.
【总页数】3页(P4330-4332)
【作者】杨思勇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园林局,河北邯郸,056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4
【相关文献】
1.生态园林与城市建设——以淮安市的城市建设为例 [J], 胡健
2.邯郸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J], 杨思勇;
3.突出特色彰显文化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以邯郸市生态园林建设为例 [J], 刘伟石
4.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以扬州市生态园林城市为例 [J], 戴敏
5.ArcGIS REST API和OpenLayers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J], 王禹杰;王志安;吕永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印发2013年邯郸市园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印发2013年邯郸市园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印发2013年邯郸市园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发文字号】邯建村[2013]64号【发布部门】邯郸市建设局【发布日期】2013.05.09【实施日期】2013.05.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邯郸市建设局关于印发2013年邯郸市园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邯建村〔2013〕64号)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改善“两个环境”的总体部署,加快园林城创建步伐,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按照省住建厅《全省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城区)创建工作方案》(冀建城[2013]9号)、《2013年全省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工作要点》(冀建城[2013]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总体目标:到2015年,武安市、涉县力争达到省级生态园林县城标准,临漳、邱县通过国家园林城验收,其他省级园林县城进一步提高标准,争创国家园林城,向省级生态园林城迈进;创建工作向城镇延伸,省级重点镇率先启动省级园林城镇创建。

分阶段目标:2013年-临漳县、邱县争取一次性通过国家园林城验收;省级重点镇率先启动省级园林城镇创建。

6月底前,将省级重点镇创建省级园林城镇计划、创建方案报市建设局。

2014年-接受省厅对2010年省政府命名的省级园林县城的复查,着重提升创建水平和质量;继续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并向城镇延伸。

2015年-继续开展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园林城镇创建工作。

二、工作重点(一)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1、加强公园绿地建设。

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需求,谋划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

结合城市防灾避险需要,在公园绿地内科学设置紧急避险绿地和绿色疏散通道。

2013年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
1 项目背景
建设部于1992年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2004年6月,建设部在总结创建园林城市活动的同时,决定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进—步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活动,提出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该目标是实现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并积极引导城市建设向“生态城市”目标发展。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2006年1月23日邯郸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这是邯郸市城市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邯郸市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但是,随着邯郸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环境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步,绿化水平从总体上还不能满足城市生态要求;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科学的理念和更高的目标来指导邯郸城市的健康发展。

于是,邯郸市提出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 规划目的及技术路线
编制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旨在充分认清邯郸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和艰巨任务;立足区域与城市基础,着眼未来发展,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结合邯郸市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施指引和保障措施,为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生态学为基本理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作为技术手段,从现场调研与系统分析研究到总体布局、专项规划到实施指引的技术路线。

具体包括:
在对邯郸市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依据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针对邯郸市的实际情况优化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目标可达性分析。

确定在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战略目标的进程中所处的阶段,找出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限制因子,明确今后建设的主要方向。

从面临的主要生态条件和环境问题出发,识别重要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构筑系统完善的生态空间体系。

从体现生态和方便生活出发,提出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框架;从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和水安全等多方面,构筑水系统规划的完整体系;从体现环境安全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出发,提出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污染防治的策略;从共建共享和统筹城乡方面,提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体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程带动的要求,提出重要实施指引和主要实施措施。

3 主要内容
3.1 系统分析
从现状特征来看,规划对城市产业、能源消耗、污染控制、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绿地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把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对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影响统筹考虑。

分析认为,邯郸以钢铁、煤炭、电力,建材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都较大,从而带来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都不容乐观,在全省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规划提出邯郸的经济发展仍然表现为“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特征,是一种粗放式的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

要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能耗和污染排放的降低,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投入的“脱钩”是邯郸必须解决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

从国家标准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提出了7项—般性要求和生态环境、生活环境、
基础设施三方面共19项基本指标要求。

规划采用指标加权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邯郸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进程做出评估,评价认为邯郸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有比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基础,综合进程达到88%。

生活环境方面指标差距最大,污染防治是邯郸市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首要任务。

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9项具体指标,邯郸市现状条件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目前已经达到或者基本达到指标要求的有5项,目前与指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但经努力有条件在预定时间内达标的有9项,目前与指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预定时间内达标有较大难度的有3项,目前尚未进行统计测算、缺少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有2项。

3 .2 规划设计
在现状分析及标准解析基础上,规划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空间、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水系统、生物多样性、污染防治、绿色交通、生态人居与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节约型城市、安全城市等多方面的研究。

以下简单介绍前3方面内容。

生态空间体系。

规划通过生态适宜性评价对规划区生态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区域和城市两个层次对环境污染控制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宜林、宜草、宜水空间以及有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恶化抑制的空间均应作为生态建设的首先空间,优先用于生态建设。

基于以上分析,规划提出构建邯郸市“一翼一带、三核三楔、多廊多园”的城市生态空间体系,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生态良好地区、生态冲突地区和生态恢复地区的具体生态对策,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对空间体系中各主体空间的功能定位、用地空间、规模确定及建设方式等给出了具体对策。

城市绿地系统。

邯郸市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实践中,总结出了适合邯郸地方特色的园林绿化模式,包括“城市河流+综台性公园”的滨水绿地发展模式以及“林荫路+小游园”道路绿化模式。

这种绿化模式简化了绿地系统层次,重点建设市级公园以及街头绿地,综合性公园建设以河流为依托,强调生态性,街头绿地以方便市民使用为原则,强化网络性。

这种模式是—种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模式。

生态优先,即坚持与自然适宜原则,崇尚自然法则,因地制宜地进行城市园林绿化,同时结合丰富的文化遗存,延续名城固有的特色和文脉,建设现代园林名城。

以人为本,即一切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倡导小游园建设为中心的园林绿化模式,一切为了人的舒适、方便、安全和健康,满足城市生活中休闲、游憩、健身、赏景等多种需求。

城市水系统。

规划基于近年邯郸城市供水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判断邯郸城镇用水需求基本规律,提出在科学预测水资源需求基础上,坚持先节水后引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充分利用境内控制水资源。

在保障水资源优先满足城乡生活用水需求前提下,实施“引水入沁”和“引漳入滏”工程,整治滏阳河、沁河,恢复河流生态环境。

河湖湿地建设方面,规划以水源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进河流湿地的保护与建设。

水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关注水环境风险评价,规划以东污水处理厂作为风险评估的污染源,模拟事故发生影响区域及程度,作为协调取水口和排污口设置的依据。

规划要求建立水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机制,防止发生污染事故。

3.3 实施指引
规划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任务、具体实施指引和示范项目,作为政府制定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同时保证规划制订的总体战略与各项具体策略转化为可以操作的措施。

4 进展与意义
12月13日,《邯郸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通过了由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评审。

规划通过研究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确定了该类规划的一般结构
框架。

项目成员:张全、鹿勤、龚道孝、蔡丽萍、黄华静、柴刚军、阎琳等。

城建所龚道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