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国企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国企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国企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资产减值准备,提高国企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国有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管理。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准则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原则:(1)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低于资产账面价值;(2)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

2.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条件:(1)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2)资产的预期收益持续低于原有估计。

3.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方法:(1)确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算方法,包括使用现金流量贴现法、收益法、市场法等。

(2)按照准则要求,将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为减值准备。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基本原则:(1)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充分考虑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最适合的计提方法。

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程序:(1)确定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2)根据可回收金额和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核算方法:(1)对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在资产负债表的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调整;(2)对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在利润表中进行相关的确认。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后续处理1. 减值准备的后续处理方式:(1)资产复苏后,应当及时调整减值准备,但不得超出原计提的减值准备额;(2)如果资产复苏后,可回收金额大于资产账面价值,应当及时将超出的减值准备进行调整。

2. 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督审查:(1)对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进行定期的审查,确保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如果发现减值准备计提不合理或者超过需要的情况,应当及时调整减值准备。

六、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1. 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内容:(1)对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在年度财务报表中进行明确的披露;(2)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计提的减值准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说明。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背景与概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减值计提,以反映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和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用和清理,确保企业能够正确衡量和反映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提高企业对资产减值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水平,确保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原则和方法1. 公允价值下降原则:当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 长期投资公允价值下降原则:对于长期投资中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如果其公允价值长期下降,应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3. 流动性资产减值原则:对于流动性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如果发生了价值下降的风险,应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4. 应计利息减值原则:对于存在应计利息减值风险的债权,应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5. 减值金额计算方法:根据资产所属类别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公允价值减值损失法、资产组合法等。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和清理1. 资产减值准备使用原则: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如果资产实际恢复了原有价值,对应的减值准备应清理;2. 资产减值准备清理方法:根据资产的恢复情况,可以采取销减减值准备、转回减值准备等方法进行清理;3. 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督和审计: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督和审计机制,确保减值准备的使用和清理符合相关规定和制度。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风险管理1. 减值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评估资产的减值风险,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进行识别和监测;2. 风险应对措施:对于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企业应采取合适的风险应对措施,如调整资产组合结构、增加担保措施等;3. 减值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减值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资产减值的风险。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1.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值准备应列示为负债类科目,体现在负债表中;2. 减值准备计提和清理的会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清理,在会计处理上应进行相应的科目借贷记账。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3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3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面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资产的减值和损失处理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恰当处理资产减值和损失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和长期发展。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原则1. 谨慎性原则: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减值准备进行合理预估,即使没有发生明确的减值迹象,也要进行适当的减值计提。

2. 单项逐笔计提原则:根据资产组合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具体的资产逐笔计提减值准备,确保减值计提与资产实际价值相符。

3. 客观数量原则:对于与个别客户有关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应采用客观数量原则计提减值准备。

4. 可回收性原则:对于一些具有可回收性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应列示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减值风险。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调整的程序1. 定期核对:公司每季度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核对。

财务部门应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了解最新的财务信息,如坏账情况、资产价值变动等。

2. 根据风险评估进行预测: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各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并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进行预测和测算。

3. 计提减值准备:根据预测结果,财务部门应按照相关准则和规定,对可能减值的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确保减值计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减值准备调整:每季度末,财务部门应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检查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发生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四、资产损失处理的基本原则1. 及时性原则:一旦发生资产损失,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和风险。

2. 实际性原则:对于资产损失的处理,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处理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和相关准则的规定。

3. 合理性原则:处理资产损失时,应考虑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确保处理结果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2023版)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2023版)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管理流程,确保准确计量和报告公司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管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二、定义和解释2.1 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指因资产或经营单位的潜在经济利益不符合预期而可能导致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2.2 减值准备减值准备是指为弥补资产减值可能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而计提的一种预防性损失,用于减少资产净值。

2.3 减值损失减值损失是指资产减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部分。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流程3.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1.1 内部评估内部评估是指公司内部部门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设备维护情况、市场需求等的评估。

3.1.2 外部评估外部评估是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3.2 减值准备计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各部门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公司内部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具体比例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市场行情等因素确定。

3.2.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等因素确定。

3.2.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应根据股权投资的实际情况、市场行情、投资回报预期等因素确定。

四、减值准备的后续处理4.1 资产减值情况披露公司应及时披露发生资产减值的情况,包括减值的原因、金额、影响范围等信息。

4.2 减值准备的使用减值准备的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按照公司内部规定进行使用。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概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为了反映资产的可能无形损失或减值而提取的一项资金储备。

本制度旨在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过程,确保准确评估和计提减值准备,保护企业的资产价值和利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部门和员工。

三、相关定义⒈资产减值:资产价值低于原始购买成本或账面价值的现象。

⒉减值准备:为了预防及应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风险而提取的一部分资金储备。

⒊原始成本:指企业购买资产时所支付的实际价格,包括直接相关的费用。

⒋账面价值:指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反映,等于原始成本减去已计提的折旧或摊销。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⒈长期股权投资: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⒉长期应收款项:当长期应收款项无法收回或收回时预计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⒊存货:当存货的实际销售价格低于其账面价值,或存货资产遭受损失或毁损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⒋固定资产:当固定资产发生重大灾害、损毁或技术陈旧等情况造成估计净收益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⒌无形资产:当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有限、市场价值下降或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时,应计提减值准备。

五、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流程⒈部门提报:各部门负责人应按照企业减值准备计提要求,提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申请。

⒉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部门对提报的资产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减值风险。

⒊决策审批:管理层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批,决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⒋准备计提:财务部门根据审批结果进行减值准备计提,调整企业财务报表中相关项目。

⒌定期审查:定期对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审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资产减值准备使用⒈纠正资产价值:当资产价值恢复或实际损失低于减值准备金额时,应相应减少减值准备。

⒉资产处置: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应将减值准备用于抵消处置产生的损失。

⒊公允价值调整:当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应调整减值准备金额。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对于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为应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而提前进行的准备金。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确保资产减值风险的及时、准确评估和有效管理。

2. 背景资产减值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体现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经济环境变动、市场需求下降、技术过时等。

为应对资产减值风险,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3. 目标- 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评估和合理计提。

- 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资产减值风险的认识,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 保护企业股东利益,维护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企业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按照公允价值法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下降的金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按照成本法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预期信用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非金融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5. 资产减值准备的评估和管理- 企业应定期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评估。

评估应基于充分的信息和可靠的估计,综合考虑经济、市场、技术等因素。

- 资产减值准备应由企业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批,并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

- 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计提和使用资产减值准备的合规性。

6. 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和追回- 资产减值准备可以用于弥补资产价值减少造成的损失,但必须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

- 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应经过审批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 在资产减值准备发生变动或者减值情况改善时,企业应及时追回或调整资产减值准备。

7. 监督与风险防控措施- 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应纳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 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督和控制。

- 加强内部控制,包括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政策、程序、流程等,确保风险的及时发现和防范。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概述资产减值准备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旨在提前为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进行预先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指公司或组织为了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管理行为而建立的制度。

本文将从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必要性、计提方法、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资产减值是指公司或组织资产价值的下降,包括资产成本的未能实现和现金流量未能实现。

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反映这种价值下降而提前形成的一种准备,以防止企业在遭受损失时无法支付相应的债务。

三、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1.风险管理: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帮助企业发掘和评估资产的潜在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财务报告的准确性:适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3.经营决策的参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1.按单项资产计提:根据资产减值测试的结果,对单项资产进行计提。

对于可单独辨认的减值风险,应按照公允价值或可收回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2.按组合资产计提:将资产分为不同的组合,按照组合的减值情况进行计提。

对于不可单独辨认的减值风险,根据资产组合的风险分布情况,按照公允价值或可收回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3.按整体资产计提:将所有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根据整体减值风险进行计提。

对于整体减值风险,根据资产总体风险的评估结果,按照公允价值或可收回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会计处理程序,包含以下步骤:1.资产减值测试:根据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准则,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测试的方法可以是市场比较法、现金流量法、成本法等。

2.确定计提减值的金额:根据资产减值测试的结果,确定计提减值的金额。

计提减值金额应当使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或可收回金额相符。

3.记账凭证的编制:根据计提减值的金额,编制相应的凭证进行记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和提高资产的价值,合理确定和使用减值准备的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使用,确保企业能够提前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健康发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和使用。

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原则3.1 确认资产减值风险的依据是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或者存在可能无法收回的情况。

3.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金额应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评估,并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

3.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当根据减值风险的程度和资产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4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当记录在会计准则规定的相应科目中,并进行相应的披露和说明。

4. 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原则4.1 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应当依据实际需要和风险情况进行决策,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风险防范和损失补偿。

4.2 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应当遵循合规性原则,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4.3 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应当及时记录和通报,并进行相应的披露和说明。

5. 监督和评估机制5.1 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和制度,能够有效地保护和提高资产的价值。

5.2 监督部门应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纠正。

5.3 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向企业的管理层和股东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报告,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及时性。

6. 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6.1 企业应建立风险防范和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6.2 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保障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效果。

6.3 企业应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更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通用范文(正式版)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通用范文(正式版)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为预防和应对企业资产价值下降造成的风险,根据会计准则及法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计提的准备金。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和操作,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原则和具体操作流程,促进企业规范、透明地计提和使用资产减值准备。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以及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岗位人员。

3. 主要内容3.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3.1.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成本法或摊余成本法,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进行评估和计提。

3.1.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流程•根据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责任部门按照计提程序和要求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

•相关岗位人员负责收集和整理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调研报告、评估报告等材料。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委员会审议并决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额。

•会计人员记录计提减值准备的相关会计分录,并及时更新财务报表。

3.2 资产减值准备使用3.2.1 资产减值准备使用原则•资产减值准备应在情况下使用:(1)资产价值已经发生实质性下降,且可能无法实现账面价值;(2)与资产相关的风险事件发生,明确可能对资产价值造成损失的证据;(3)法规或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

3.2.2 资产减值准备使用流程•资产减值准备使用流程应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资产减值准备使用应经过相关审批程序,包括资产减值准备使用委员会审议和决策。

•会计人员记录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情况,并更新财务报表。

3.3 资产减值准备期末检查3.3.1 资产减值准备期末检查原则•企业应定期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检查,确保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充分、合理。

3.3.2 资产减值准备期末检查流程•资产减值准备期末检查应由内部审核部门负责组织进行。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一、总范为了健全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控制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有效评估资产价值,特制定本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资产评估、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业务。

二、政策目标本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的政策目标如下:1. 保障公司资产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合理的资产价值评估;2. 健全风险管理控制制度,有效降低风险;3. 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提高透明度;4.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违规行为,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三、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实施步骤1. 资产价值评估为了确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公司应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进行资产价值评估。

评估方法的选择应基于资产的种类、特性和市场情况,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2. 减值准备计提当确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公司应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减值准备。

具体计提比例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过充分的审议和决策程序确定。

3. 资产损失处理当资产的实际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且不具备恢复能力时,公司应及时进行资产损失处理。

资产损失处理的方式包括出售、报废、减值准备转回等,具体处理方式应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论证和决策程序确定。

四、决策程序在进行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过程中,公司应遵循以下决策程序:1. 提交决策申请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涉及较大的财务风险和责任,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按规定提交申请,提供相关资料和分析报告,说明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 决策审议公司应成立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决策审议委员会,由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专家组成,负责审议申请和决策方案。

审议应充分考虑市场情况、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公司经营状况等相关因素。

3. 决策执行根据决策审议的结果,公司应及时执行相关决策,并将决策结果报告给相关人员和部门。

五、内部控制为了确保本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业务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内部审计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估。

股份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股份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XX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管理,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效防范和化解公司资产损失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其应用指南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存货和长期资产。

第三条金融资产包括应收款项与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

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发放贷款和垫款、长期应收款等。

合同资产也按照本部分所述会计政策计提减值准备和确认减值损失。

第四条存货包括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具体划分为原材料、周转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等。

第五条长期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

第六条本制度所指的资产减值是指第二条所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减值准备为对应上述资产的减值准备。

第七条本制度所指的期末是指季度末。

第八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含分公司)及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资产减值及核销管理。

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第一节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第九条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坏账准备的计提、损失认定。

(一)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经单独测试,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二)应收本公司合并范围内关联方款项不计提坏账准备。

(三)除以上应收款项之外的其他应收款项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如下:(四)坏账损失的确认:当应收款项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确认为坏账损失:1、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2、法院的败诉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胜诉但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3、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4、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的行政决定文件;5、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6、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7、与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协议及其相关证明;8、其他相关证明。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计提减值准备,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管理的一套制度,旨在保护企业及投资人的权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合规运营。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3. 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当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账面价值存在差异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通过计提预计损失的方法,将预计发生的损失从企业的净利润中扣除,从而降低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准备,能够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并为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提供一定的保护。

4.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原则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遵循原则:4.1 损失可预计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应基于可靠证据,并且损失可预计。

预计未来发生的损失需要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来支持,不能单纯根据主观判断。

4.2 单项计提原则对于不同的资产,应进行单项计提。

不同资产的特性和风险不同,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也会不同。

单项计提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4.3 风险考虑原则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综合考虑市场、行业、经济、技术和管理等因素。

对于市场风险较大的资产,应相应增加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

4.4 按公允价值计提原则资产减值准备应基于资产的公允价值,综合考虑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和风险。

对于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的资产,应按其他可得到的可靠证据进行计提。

5.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程序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程序由几个步骤组成:5.1 资产评估企业应定期对资产进行评估,包括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评估结果应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依据。

5.2 减值准备计提根据资产评估的结果,企业应根据计提原则,对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进行计算和确认。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可变现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调整的过程。

准确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对于保护企业财务健康、管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包括制度目的、适用范围、管理原则以及具体执行流程等。

2. 制度目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在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时能够合理、准确地评估资产价值,并依据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计提,保护企业财务健康,减少财务风险。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与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相关的部门和岗位。

4. 管理原则•合规性: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应遵守国际财会准则和相关监管要求,合规操作。

•客观性: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依据充分的、独立的市场信息和风险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慎重性: 在评估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保持慎重态度,充分考虑可能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及时性: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及时进行,确保财务报表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 执行流程5.1 资产减值评估资产减值评估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基础工作,应依据流程进行:1.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包括行业报告、交易数据、评级报告等。

2.分析市场信息,评估资产可能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3.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必要性和金额。

5.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根据资产减值评估的结果,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工作,具体流程如下:1.根据资产减值评估结果,确定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类别和金额。

2.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财务报表中相应地增加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

3.相应地调整财务报表中相关的资产和损益项目。

5.3 审核与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经过财务审核,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具体流程如下:1.财务部门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审核,确保计提金额准确合规。

2.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相关信息,如计提金额、计提原因等。

6. 监督与评估企业应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企业资产价值的折旧和减值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使用和转回等管理行为,保障企业财务稳定和合规运营的重要制度。

二、背景与意义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避免潜在损失的发生。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度。

最后,它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行为,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1. 权责明确原则:明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计提程序的透明和公正。

2. 风险评估原则:根据资产的市场价值、市场需求、经营状况等因素,对可能发生的减值风险进行评估,合理计提减值准备。

3. 持续监测原则: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

4. 合理预测原则:根据过去相关经验和市场趋势等因素,合理预测未来资产的减值风险,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四、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程序1. 确定计提依据:根据企业的会计准则和相关政策规定,确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和比例。

2. 风险评估和预测: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确定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

3.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根据预测结果,按照规定的比例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保计提的准确和及时。

4. 记账和披露:将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进行合理记账,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使用和转回。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章节一:引言
1.1 系统简介
1.2 目的和适用范围
1.3 术语和定义
章节二:资产减值准备管理概述
2.1 资产减值准备的定义
2.2 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
2.3 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流程
章节三:资产减值准备的要求和程序
3.1 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原则
3.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方法
3.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程序
3.4 资产减值准备的报告和审批程序
章节四:资产减值准备的风险管理
4.1 审核和监督资产减值准备的程序
4.2 风险评估和管理
4.3 资产减值预警机制
章节五: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责任和义务
5.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责任
5.2 资产减值准备报告责任
5.3 审批程序的责任
5.4 监督和风险管理责任
附件:相关报表和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资产减值准备:根据会计准则和法律规定,为可能造成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进行的准备。

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根据风险评估和会计原则,将一定金额作为预防资产减值的计提。

3.资产减值准备的冲回:根据实际情况,若资产不再呈现价值下降的风险,可以将相应的准备冲回。

1、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获取相应报表和表格。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感谢阅读本文档,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相关财务和法律专业人士。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相关原则、流程和方法,以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原则1. 公允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应按照公允可靠的市场价格确定,确保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不得随意捏造或人为操纵减值准备金额。

2. 真实性原则:减值准备的计提应基于充分、真实的信息,充分考虑资产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和损失。

3. 及时性原则:资产减值准备应在发现资产价值下降或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及时计提,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

三、流程1. 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及时发现和评估,包括经济环境变化、市场需求下降、技术进步等因素。

2. 减值准备计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企业应及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具体计提标准和方法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规定进行,确保准确性和合规性。

3. 定期检查和调整:企业应定期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检查和调整,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计提或未准确计提的情况。

4. 报告和披露:企业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定期报告和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信息,例如年度财务报告和半年度业绩公告等。

四、方法1. 盘点法:按照每个资产项下的账面价值,通过对比公允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确认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 市场比较法:根据市场情况和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价值下降的风险,进而决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3. 收益法:通过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及计算,来评估资产的现实价值和可能的减值风险,并计提相应减值准备。

五、作用和意义1. 风险管理:通过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风险,合理安排资产配置和决策,降低资产损失风险,保护企业财务安全。

2. 决策参考: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可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考,帮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合理规划资金运营。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摘要资产减值准备是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保障公司长期经营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规范公司资产减值管理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提高资产减值准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制度背景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公司按照一定比例或者根据相关指标对资产进行预留的损失金额,预留资金用于弥补资产价值下降、坏账、库存跌价等可能导致资产价值降低的风险,保护公司经济利益和财务稳健。

因此,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工作,对确保公司利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工作。

四、管理流程(一)核算减值准备1.公司负责人与财务总监共同审核资产减值准备准备标准的合理性,并根据资产占用年限、使用状况等实际情况,合理测算资产减值准备数额。

2.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将核算出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利润及损失中,确保减值准备科学合理、符合财务会计政策要求。

(二)监测减值准备1.定期监测各类资产减值的可能性和风险,以及已经发生的损失情况,及时更新和调整各类减值准备数额,以确保减值准备金额与实际损失的匹配性。

2.定期对公司全面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补救,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审查减值准备1.对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情况进行审查和验证,确保减值准备金额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审查公司内部风险管控政策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防范和避免资产减值风险的发生。

五、详细内容要求(一)资产减值准备公布制度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对资产减值准备金额进行及时公布,并明确说明公布时间和公布方式。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制度公司应当建立资产减值准备计算制度,制定具体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平、透明和科学性,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三)资产减值准备盘点制度公司应当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盘点制度,开展不定期的资产减值准备盘点工作,确定减值准备数额的合理性,及时修订减值准备计提标准。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范文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范文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范文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一种对资产进行归属、评估和报告的过程,以确定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并相应地调整资产价值。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旨在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准确性和透明度。

本文将对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2. 内部控制框架2.1 目标和原则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准确计提和及时调整资产减值准备,以保持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科学的业务决策。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应遵循公平原则、风险管理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2.2 内部控制环境公司管理层应设立监督机构,确保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与规定的执行。

管理层应注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和调整内部控制程序。

员工应接受定期培训,了解和遵守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2.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信息监督。

管理层应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

管理层还应制定风险处理制度,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对信息监督,应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审计,以验证准确性和合规性。

2.4 信息与沟通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相关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传递。

管理层应及时向内部和外部相关方披露资产减值准备信息,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2.5 监督与评估公司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审计,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自评和审计结果应向管理层报告,并及时进行改进。

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3.1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机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时机有所不同。

对于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在发生减值迹象时,应立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对于应收账款、存货和金融资产等,应根据债权变动、市场变动和其他风险因素进行定期计提。

3.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应采用合理的计提方法。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1. 引言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后,根据可能发生的损失情况设置的一种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资产价值,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管理规定和流程。

2.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工作,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拥有资产的企业。

3. 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与原则3.1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由于资产的使用价值下降或遭受损失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措施,以保护企业资产利益。

3.2资产减值准备应根据公允价值、可利用价值和现值等因素进行评估。

3.3资产减值准备应遵循谨慎原则,即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必须提前作出预防准备。

4.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程序4.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应根据资产的特性和风险程度进行确定,并且应符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的规定。

4.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程序包括评估资产减值可能性、确定减值金额、计提减值准备和记录减值损失等环节。

5. 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督和审计5.1资产减值准备的监督应由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和外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和审计,并及时报告给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5.2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应包括计提准确性、计提时机合理性、计提依据的合法性等方面的审计内容。

6. 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和逆转6.1 资产减值准备应随着资产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

6.2资产减值准备如发生逆转,即原先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需要减少或取消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审计和记录。

7. 纠纷解决与追责7.1对于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纠纷,企业应依法解决,并根据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2企业应建立健全纠纷解决和追责机制,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8. 附则8.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高级管理层所有。

8.2本制度的修订应受到相关会计准则和法规的限制。

就是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内容,本制度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项目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况。 (六)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 长期资产按单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可回收金额为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 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长期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如存在公平交 易协议价格或同行业类似资产市场交易价格,按协议价格或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 金额确定。 第七条 商誉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应当自购买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 的资产组;难以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的,应当将其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组合,并在每年 年度终了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 (一)在每个商誉减值测试期末,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1、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 相关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2、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 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的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 关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就其差额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金额 应当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 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不应当大于按照《企业会计 准则第 35 号——分部报告》所确定的报告分部。 3、对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应当将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 商誉包括在内,调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资产组账面价值与其可收回 金额进行比较,以确定资产组(包括商誉)是否发生了减值。 4、少数股东权益拥有的商誉价值及其减值损失都不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合并 财务报表只反映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因此应当将商誉减值损失在可归属于母 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部分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摊,以确认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 5、对商誉减值的分摊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 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6、企业因重组等原因改变了其报告结构,从而影响到已分摊商誉的一个或者若干
计提比例如下:
账龄
应收账款计提比例(%) 其他应收款计提比例(%)
1 年以内
5
5
1-2 年
10
10
2-3 年
20
20
3 年以上
50
50
(二)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发生减
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第五条 存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一)存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存货的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 2、使用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销售价格; 3、因产品更新换代等原因,导致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需要,而该原材 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提供的商务或劳务过时或者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存 货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其他足以表明该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二)存货减值准备的计量: 存货减值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差额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按照以下方法确 定: 1、产成品、商品、用于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 过程中,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 值。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和在产品,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 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 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 3、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以合同价格为计算 基础,若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 售价格为计算基础;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 值以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
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 4、被投资单位持续三年发生亏损,且无扭亏为盈的迹象; 5、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二)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 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将产生大量不合格品; 4、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其它实质上不能再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三)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
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
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8、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9、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三)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减
5
个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构成的,应当按照与前述规定相似的分摊方法,将商誉重新分 摊至受影响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
(二)财务部根据历史经营资料及未来经营预算,预测出未来 5 年及永续期间的 现金流量,并采用适当的折现率计算出包含商誉在内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 金额,以此进行商誉减值的测试。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长期 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其中金融资产包括应收款项和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 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
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工程施工、库存商品、发出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 工材料等七大类;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使用寿命确定 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值损失的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发生减值时,按预计未来
现金流现值低于期末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且预期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 时,确认其减值损失,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累计损失一并转出计入减 值损失。
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 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在发生 减值时,应当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 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3
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第六条 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
损; 2、被投资单位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因产品过时或者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
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 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
1
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单项金额虽不重大但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指单项金额在 100 万元以下,债
务单位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可预见的时间
内无法偿付债务及存在其他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全额收回或全额收回的可能性不大。
3、除以上应收款项之外的其他应收款项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
第三章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处理程序与审批权限
6
第九条 除每季度末采用账龄分析法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不需审批外,年初至 报告期末采用其他方法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提交董事会审 议通过:
(一)对单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 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绝对值的比例在3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 人民币一千万元的;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
(2019 年 4 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四川富临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的 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不利影响; 2、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3、某项无形资产市价在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4、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四)投资性房地产根据资产性质分别参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发生的减值客观证 据进行判断。
(五)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 1、长期停工且预计三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2、所建工程无论在性能上,或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很 大的不确定性;
3、公司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6、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
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
其中商誉减值测试程序中折现率采用拥有相似服务潜力和风险的资产组上市公司 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第八条 对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应当遵循如下规定: (一)应收款项已计提坏账准备的欠款单位财务状况好转,欠款清偿时,可予以转 回; (二)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 产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 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但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金 融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三)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 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在该权益工具价值回升时,应通过权益转 回,不得通过损益转回。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 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 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四)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 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对生产领用、出售已 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公司应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的存货,也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五)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在建工程、商誉若已 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予转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