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2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第一节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元素周期表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3.A Z X,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各为一个周期,每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左→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5.第一(2)、二(8)、三(8)周期为短周期,其他周期为长周期

6.周期表有18个纵行.8、9、10叫第Ⅷ族,第ⅠA族(除H):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7.碱金属元素与氧气、水的反应

4Li+O2=加热2Li2O

2Na+O2=加热Na2O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8.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9.碱金属元素除铯外,成银白色,比较柔软,有延展性,密度小(上→下↗),熔点低(上→下↘),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10.元素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11.卤族元素由F2→I2颜色越来越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增高(F2:淡黄绿色气体、Cl2: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12.卤族元素与氢气的反应

H2+F2=2HF

H2+Cl光照或点燃2HCl

加热2HBr

H2+I2加热2HI(可逆)

13.从F22H2的反应程度越来越不剧烈,氢化物越来越不稳定

14.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1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一次增

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6.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中子的原子叫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第二节

1.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低,远的高

2.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同一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

3.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8

4.镁与水反应:

2Mg+2H2O=2Mg(OH)2↓+H2↑

5.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实质是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6.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7.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它所处的族序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②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负化合价=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的得到的电子数

§第三节

1.钠与氯气反应: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光亮的黄色火焰,并生成白烟;未反应完的氯气在集气瓶中呈浅黄绿色

2.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被称为离子键,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 ..

Na·+.Cl:→Na+[∶Cl∶]-

¨¨

4.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5.①共价键成键微粒:原子

②键的本质: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③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键

④存在范围:非金属氧化物、酸、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

6.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完全由共价键构成的化

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7.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8.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9.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10.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比化学键弱得多;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14.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可看作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形成条件: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N、O、P)

★第二章

§第一节

1.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

2.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3.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4.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5.吸热反应:铵盐和碱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水解反应(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反应,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7.HCl与Al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溶液温度升高→放热反应

Ba(OH)2·8H2O和NH4Cl反应:玻璃片和烧杯粘在一起,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烧杯壁很凉→放热反应

8.HCl和NaOH反应:放热(中和热)反应

9.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第二节

1.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2.铜锌源电池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3.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