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西智力量表
比内
比内-西蒙量表的发展一、比内量表(一)比内-西蒙量表1.1905年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内容:30道题(记忆、言语、理解、手工操作)。
•题目排列方式:从易到难。
•指标:通过项目数。
如白痴最多只能通过6项,低能的成人可通过7~15项。
2.1908年量表•内容:增至59道题。
•方式:把测验项目按年龄分组。
每一岁一组。
每个年龄组项目数量不等,最多8项,最少3项。
•年龄范围:3~13岁。
•指标:智力年龄。
3.1911年量表•题目:删旧补新,但总数仍为59题。
•增设一个成年组。
•除4岁组仅有4个项目外,其他每个年龄组一律为5项,便于计算。
(二)斯坦福-比内量表1.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发展(1)1916年量表•在修改基础上增设39个新项目,达到90个项目。
•最早对施测和记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语。
•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比率智商)。
•适用年龄:3~13岁。
•样本:1000名儿童和400名成人。
(2)1937年量表•由L 和M 两个等值型量表构成•年龄范围扩大:1.5~18岁•样本:3184名1.5~18岁儿童,但仅限城市白人(3)1960年量表•合并了L和M两型中最好的项目,改为单一量表。
•年龄:2~成人•离差智商•4498名1.5~18岁儿童(1937年量表的施测对象)。
(4)1972年量表•测验内容未变;•取样范围扩大(地区、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民族)。
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附答案)
智力测验完成时间:45分钟内1.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工工人人人工人人工对于相当于工工人人工人人工对于A. B. C. D. E.2.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铝B. 锡C. 钢D. 铁E. 铜3.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A B C D E4.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B C D E5.全班学生排成一行,从左数和从右数小明都是第15名,问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A. 15人B. 25人C. 29人D. 30人E. 31人6.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分别写着A、 B、 C、 D、E、F六个字母,根据以下四张图,推测B的对面是什么字母A C D E F7.找出与“确信”意义相同或意义最相近的词:A. 正确B. 明确C. 信心D. 肯定E. 真实8.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脚对于手相当于腿对于A. 肘B. 膝C. 脚趾D. 手指E. 臂9.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A B C D E10.如果所有的甲都是乙,没有一个乙是丙,那么,“一定没有一个丙是甲”。
这句话是A. 对的B. 错的C. 既不对也不错11.找出下列数字中特殊的一个:1 3 5 7 11 13 15 1712.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B C D E13.小明比小强大,小红比小明小。
下列陈述中哪一句最正确A. 小红比小强大B. 小红比小强小C. 小红与小强一样大D. 无法确定小红与小强谁大14.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B C D E15.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预杉”对于“须杼”相当于8326对于A. 2368B. 6283C. 2683D. 6328E. 362816.小明有12枚硬币,共3角6分钱。
其中有5枚硬币是一样的,那么这五枚一定是:A. 1分的B. 2分的C. 5分的17.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公里B. 英时C. 亩D. 丈E. 米18.经过破译敌人密码,已经知道了“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执行秘密计划”,“广柑香蕉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大鸭梨”的意思是:A. 秘密B. 星期三C. 进攻D. 执行E. 计划19.五个答案中哪个是最好的类比爱对于恨相当于英勇对于A. 士气B. 安全C. 怯懦D. 愤怒E. 恐怖20.一本书的价格降低了50%。
四种智力测验的简介,优点与不足
四种智力测验的简介、优点与不足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规范的心理测验量表。
该量表与1905年诞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系法国心理学家比纳与其助手西蒙为国家所需而编制,用以区分低能儿童,并对其进行特殊教育。
测验最早有30个项目,1908年进行了修订,对题目进行了删改和扩充,增加到58个项目,所有项目按照年龄分组,每一岁为一组,年龄从3至13岁,共分为10组。
1911,比内对其再次修订,更改了一些项目的顺序和内容并增加了一个成人组。
比纳-西蒙量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心理测压的先河。
其主要的优点是该量表将题目按照难度经行排序并以某一年龄中大多数被试能够通过的题目划分为一个年龄组,以此来测定个体的心理年龄。
其项目根据语文,数学演算等实际操作的项目成绩来判定智力的高低,任务明确,测量意图明显。
第一次对心理过程进行量化的区分。
当然,作为第一个心理量表,其缺点也不少。
首先其量表项目较少,抽样略显片面。
第二,其测验结果不稳定,信度偏低,仅对智力低下者有较好的区分,难以区分高智力者。
2.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对比内-西蒙量表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订,增加和删改了一些项目,使得测验项目增加到了90道题目,并用受测者的实际年龄除以其得到的智力年龄,再将结果乘以100,以此得到智力商数,即智商(IQ)。
该量表被命名为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
1937年推孟对量表进行了一次修订,将量表分为M和L两个等值的版本,1960年又将两个版本重新合并,保留了两个版本最好的项目称为LM型。
并舍弃了比率智商,引入离差智商。
此后量表又经过了多次修订,最新的版本是2003年的第五版(SB-V),其采用韦氏量表的方法,分量表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合成分数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这使得其结果可以直接与韦氏量表的结果进行比较。
按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智商概念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是法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比奈(Alfred Binet) 和其合作者西蒙(Theophile Simon) 在1905年发明的一种智商测试工具。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首先将智商定义为一种“自然能力”或“自然知识”,并且将智商测试作为评估学校学生智力的工具。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智商指数(IQ) 是通过测量年龄相应和标准化测试得到的。
IQ值是通过将一个个体的测试得分与其年龄相应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得到的,并将其乘以100 。
根据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平均智商是100,标准差是15。
因此,90-110之间的分数被认为是正常的。
如果智商值在70到90之间,被认为是低智商;如果智商值在110到130之间,被认为是高智商;如果智商值在130到145之间,被认为是近乎天才;如果智商值高于145,则被认为是天才。
但需要注意的是, 智商的评估结果在不同的年龄和文化中有所变化, 而且它只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的一个方面。
在当今社会,许多研究发现了智商测试只是一个有限的评估工具,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比如个人的创造力,情感智慧,社会智慧等都不能被完全反映在智商测试上。
另外, 智商测试也有可能受到文化背景, 教育水平,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不能仅仅依靠智商测试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
比纳西蒙
一、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心理年龄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Alfred Binet,1857—1911)和西蒙(T.Simon,1873—1961)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
该量表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小到大排列,以通过的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
该测验后来于1908年作首次修订,增为58个题目,并按年龄分组,适用于3~13岁的儿童(如果该年龄组60%~90%的孩子都能通过某项测试,他们就认为该项测试适合于该年龄组的正常儿童)。
1911年修订后的量表包含下列项目:3岁:指点鼻子、眼睛和嘴。
重复两位数字。
列举图画中物体。
说出自己的姓氏。
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
6岁:区别早晨和晚上。
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如叉子是用来吃东西的)。
照样子画一个菱形。
数出13便士。
在图画中指出画得丑的脸和好看的脸。
9岁:从20苏中找出零钱。
高于用途定义词汇(如叉子是一种进餐的工具)。
分出9种钱币的价值。
按顺序报出月份的名字。
回答简单的“理解问题”(如错过火车后怎么办?──等下一趟车)。
12岁:抵抗暗示(让孩子看四对不同长度的线条,然后问每对中哪一根长些;最后一对线条的长度是一样的)。
用3个给定的词汇组成一个句子。
3分钟内说出60个单词。
对3个抽象词进行定义(慈善、公正、善良)。
根据一个顺序打乱的句子,说出它的意义。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
在理论上,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首创了心理年龄(mental age)的概念。
先将量表题目根据难度进行年龄分组,然后根据儿童在量表上通过的题目层次及题目数,确定其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的观念在心理测验的编制上至今仍在使用。
在实践上,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根据语文、算术、常识等题目的实际作业成绩来判定智力的高低,这不仅符合一般的看法,而且也具有教育上的实质意义,为其后智力测验的广泛流行奠定了基础。
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
22
24
14
16
19
21
23
25
15
17
20
22
24
26
16
18
21
23
25
27
17
19
22
24
26
28
18
20
23
25
27
29
19
21
24
26
28
30
20
22
25
27
29
31
21
23
26
28
30
32
22
24
27
29
31
33
23
25
28
30
32
34
24
26
29
31
33
35
25
27
30
32
34
36
26
PSY单泽辰
比奈对智力的定义:
在编制测验的过程中,比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找不到任 何关于智力的明确定义。Wissler(1901)的研究表明,诸如反应时和感觉的灵敏程度等简单的机 能并不能很好反映出每个学生之间高能力与低能力的差异。因此比奈试图通过研究复杂机 能以弄清人类智力的内涵。然而那时并没有多少关于智力的准确定义可供借鉴。比奈的首 要任务就是确定自己想测量的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弄清智力的内涵。最终比奈认为, 智力包括三方面的能力:
PSY单泽辰
例题
3.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
()
PSY单泽辰
左右脑能力分析
测左脑功能:1、2、5、7、8、10、11、13、15、16、 17、18、19、20、22、23、24、26、28、29、30、32、33、 34、35、36、38、39、41、45、47、48、53、55、56、57、 59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测验,即著名的“比纳—西蒙量表” (Binet-Simon Scale)。
该量表包括30个项目,从易到难排列,以通过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
1908年和1911年作者对量表先后修订了两次,测验项目增加到59个,并按年龄分组,从3岁到15岁。
该量表首次采用心理年龄(mental age,MA)即智龄来计算成绩,儿童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项目,便表明他的智力与几岁儿童的平均智力水平相当。
比纳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的能力,创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而他从复杂任务入手,着重测量判断、理解、推理等高级心理过程,即智力中的普通因素。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在1916年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
该测验有90个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引入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简称智商)的概念。
所谓智商,就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称比率智商,作为比较人的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1937年、1960年推孟对斯坦福—比纳量表曾做过两次修订,1972年在测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1960年修订本重新做了标准化,常模是从更具代表性的新样本中得到的。
1960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纳量表共有1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被分为20个年龄组。
2,5岁儿童每半岁为一组,每组有6个正式项目,一个备用项目;6,14岁每岁为一组,每组也有6个正式项目和一个备用项目。
此外还有一个普通成人组和三个不同水平的优秀成人组的项目。
仅以6岁组和10岁组为例,测验包括以下内容。
6岁:1.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6个。
2.区分:说出两物的不同点。
3.图画补缺:指出画中物体缺少的部分。
4.数概念:从一堆积木中取出需要的块数。
比内-西蒙智力测验(中国比内测验)
比内-西蒙智力测验(中国比内测验)中国比内测验一、学习目标掌握中国比内测验的实施、记分与结果解释方法。
二、操作步骤㈠测验的实施1.测验材料比内测验首先由比内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而成,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我们这里选用的是吴天敏教授1982年完成的中文版第三次修订本,称《中国比内测验》。
本测验共包括51个试题,从易到难排列,均印在测验指导手册上,并准备下列必备的测验材料:⑴两个1寸半×2寸半的长方形(最好用卡片纸),把其中一个剪成两个三角形。
⑵黑(或灰色)钮扣13个。
⑶三张卡片分别写上桌子、饼、老鼠,汽车、工人河,妈妈、老师、我。
⑷3寸见方白纸若干张(每人用一张)。
⑸五张卡片分别写上爱、残暴、光荣、狡猾、隆重。
⑹剪刀一把。
⑺铅笔两只。
⑻橡皮一块。
⑼小草稿纸若干张。
⑽跑表(或有秒镇表)一只。
⑾记录纸若干份(每人一份)。
为了节省时间,编制者在《中国比内测验》的基础上还制订了一份《中国比内测验简编》,由8个项目组成,可用于对儿童智商的粗略估计。
2.适用范围本测验适用于2~18岁被试者,农村和城市被试共用一套试题。
3.施测步骤⑴测验开始之前,主试让被试或替被试填明记录纸上的简历,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请主试签名是为了日后遇有情况不清之处,好请主试协助解决。
⑵施测时,先根据被试者的年龄从测验指导书的附表中查到开始的试题,如2-5岁儿童从第一题开始作答,6-7岁儿童从第7题开始作答,等等,然后按指导书的实施方法进行测验。
⑶对照着记录纸,一个题一个题地,熟读各试题的指导语,要求能在指导被试做每个试题时,自然而准确地说出,至少能在边读边说的情况下,不至张口结舌或自行编造。
⑷被试者连续有5题不通过时,停止测验,并对他说:“好了,就到这儿吧,谢谢你”。
㈡测验的记分1.通过1题记1分。
各试题附带的答案,有的是唯一正确答案,是不能牵强附会的;有的则只是代表性答案,凡符合该答案含义的答案,即使语句与它不同,也是可以通过的。
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附答案)
智力测验完成时间:45分钟内1.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工工人人人工人人工对于221112112相当于工工人人工人人工对于A. 221221122B. 22112122C. 22112112D. 112212211E. 2122112122.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铝B. 锡C. 钢D. 铁E. 铜3.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A B C D E4.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B C D E5.全班学生排成一行,从左数和从右数小明都是第15名,问全班共有学生多少人?A. 15人B. 25人C. 29人D. 30人E. 31人6.一个立方体的六面,分别写着A、 B、 C、 D、E、F六个字母,根据以下四张图,推测B的对面是什么字母A C D E F7.找出与“确信”意义相同或意义最相近的词:A. 正确B. 明确C. 信心D. 肯定E. 真实8.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脚对于手相当于腿对于A. 肘B. 膝C. 脚趾D. 手指E. 臂9.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A B C D E10.如果所有的甲都是乙,没有一个乙是丙,那么,“一定没有一个丙是甲”。
这句话是A. 对的 B. 错的 C. 既不对也不错11.找出下列数字中特殊的一个:1 3 5 7 11 13 15 1712.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B C D E13.小明比小强大,小红比小明小。
下列陈述中哪一句最正确?A. 小红比小强大B. 小红比小强小C. 小红与小强一样大D. 无法确定小红与小强谁大14.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B C D E15.五个答案中哪一个是最好的类比?“预杉”对于“须杼”相当于8326对于A. 2368B. 6283C. 2683D. 6328E. 362816.小明有12枚硬币,共3角6分钱。
其中有5枚硬币是一样的,那么这五枚一定是:A. 1分的B. 2分的C. 5分的17.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A. 公里B. 英时C. 亩D. 丈E. 米18.经过破译敌人密码,已经知道了“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意思是“星期三秘密进攻”,“苹果甘蔗水蜜桃”的意思是“执行秘密计划”,“广柑香蕉西红柿”的意思是“星期三的胜利属于我们”,那么,“大鸭梨”的意思是:A. 秘密B. 星期三C. 进攻D. 执行E. 计划19.五个答案中哪个是最好的类比?爱对于恨相当于英勇对于A. 士气B. 安全C. 怯懦D. 愤怒E. 恐怖20.一本书的价格降低了50%。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就制定出第一个测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传入我国,1982年由北京吴天敏先生修订,共51题,主要适合测量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智力。
1916年美国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 IS),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4-6.5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 SZ),韦氏量表于80年代中后期引进我国经过修订出版了中文版,因而应用较广。
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智力商数。
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中等。
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
现在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
①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智商(IQ)。
②比如说,两个年龄不同的成年人,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得分高于同龄组分数的平均值,另一个的测验分数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就作出这样的结论:前者的IQ比后者高。
③目前均大多数智力测量都用离差智商(I 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
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比纳-西蒙量表
比纳-西蒙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与心理年龄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Alfred Binet,1857—1911)和西蒙(T.Simon,1873—1961)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
该量表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小到大排列,以通过的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
该测验后来于1908年作首次修订,增为58个题目,并按年龄分组,适用于3,13岁的儿童(如果该年龄组60%,90,的孩子都能通过某项测试,他们就认为该项测试适合于该年龄组的正常儿童)。
1911年修订后的量表包含下列项目:3岁:指点鼻子、眼睛和嘴。
重复两位数字。
列举图画中物体。
说出自己的姓氏。
重复一个由6个音节组成的句子。
6岁:区别早晨和晚上。
通过用途定义一个词,如叉子是用来吃东西的,。
照样子画一个菱形。
数出13便士。
在图画中指出画得丑的脸和好看的脸。
9岁:从20苏中找出零钱。
高于用途定义词汇,如叉子是一种进餐的工具,。
分出9种钱币的价值。
按顺序报出月份的名字。
回答简单的“理解问题”,如错过火车后怎么办,??等下一趟车,。
12岁:抵抗暗示,让孩子看四对不同长度的线条~然后问每对中哪一根长些,最后一对线条的长度是一样的,。
用3个给定的词汇组成一个句子。
3分钟内说出60个单词。
对3个抽象词进行定义,慈善、公正、善良,。
根据一个顺序打乱的句子~说出它的意义。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奠定了智力测验编制的科学基础。
在理论上,比纳—西蒙智力量表首创了心理年龄(mental age)的概念。
先将量表题目根据难度进行年龄分组,然后根据儿童在量表上通过的题目层次及题目数,确定其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的观念在心理测验的编制上至今仍在使用。
在实践上,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根据语文、算术、常识等题目的实际作业成绩来判定智力的高低,这不仅符合一般的看法,而且也具有教育上的实质意义,为其后智力测验的广泛流行奠定了基础。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最新]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就制定出第一个测量智力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1922年传入我国,1982年由北京吴天敏先生修订,共51题,主要适合测量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智力。
1916年美国韦克斯勒编制了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4-6.5 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Z),韦氏量表于80年代中后期引进我国经过修订出版了中文版,因而应用较广。
0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足年龄=智力商数。
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100,标示其智力中等。
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
现在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
0①为了准确表达一个智力水平,智力测量专家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即用一个人在他的同龄中的个对位置,即通过计算受试者偏离平均值多少个标准差来衡量,这就是离差智商,也称为智商(IQ)。
0②比如说,两个年龄不同的成年人,一个人的智力测量得分高于同龄组分数的平均值,另一个的测验分数低于同龄组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就作出这样的结论:前者的IQ比后者高。
0③目前均大多数智力测量都用离差智商(IQ)来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0④人群的智力商分布。
0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00,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00-110的人各占25%。
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0⑤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0智力测验问世后,要区别智力的差异就变得容易起来。
人们发现智商极高(IQ在130分以下)和智商极低的人(IQ在70分以下)均为少数,智力中等或接近中等(IQ在80-120分)之间者约占全部人口的80%,智力超过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超常,那些智力低于常态者,我们称之为智力低常。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亦称“比内量表”。
心理测验工具。
用于筛选不适应正常班级教学的儿童。
第一个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
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比内和医生T.西蒙1905年编制。
适用于3岁~11岁儿童。
测验共包括30个由易到难的项目。
其中有指出身体各个部分、列举常见物品、比较两条线的长短、辨别颜色和左右以及复述等测验内容。
每个年龄组的测验内容不同。
1908年、1911年比内对量表修订过两次。
第一次修订使测验项目增至59个,全部项目按年龄水平分组,成为第一个智力年龄量表,即儿童能通过哪个年龄组的项目,便说明他具有几岁的智力水平。
第二次修订增删了一些测验项目(总数仍为59项),把量表的适用范围扩展至17岁。
该量表一问世就为各国心理学家所修订和发展。
其中美国斯坦大学推孟1916年主持修订的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SB)最为着名。
1922年该测验传入中国。
1924年陆志韦在南京发表了他修订的《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他与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
1982年吴天敏对《第二次订正中国比内-西蒙测验》进行了修订,称作《第三次修订中国比内测验》,为节省时间,还制订了一份由8个项目组成的《中国比内测验简编》。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公式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公式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一种常用的智力测试工具,用于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
它由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和医生Théodore Simon于1905年开发,并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不断修订和改进。
本文将对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公式和测试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公式主要由两个核心部分组成:心智年龄和智商。
心智年龄是一个相对年龄的度量,它表示个体的智力水平相当于普通儿童的年龄。
智商是根据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之间的比较得出的。
一般来说,心智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等的个体被认为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智商为100。
如果个体的心智年龄小于生理年龄,那么他的智商将低于100,反之则高于100。
1.测试人员为被测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和任务,这些问题和任务的难度会根据被测试者的回答和表现进行调整,以便更准确地测量其智力水平。
2.测试人员记录被测试者完成每个任务所花费的时间。
这些时间数据将被用于计算心智年龄和智商。
3.根据被测试者完成各个任务的情况以及记录的时间数据,测试人员会为每个任务分配一定的加权分数。
这些加权分数可以根据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具体版本和修订进行调整。
4.根据被测试者在每个任务上获得的加权分数,测试人员计算平均分数并将其转换为心智年龄。
这一过程可以使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公式来实现。
5.将心智年龄与被测试者的实际生理年龄进行比较,得出智商。
智商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版本和修订有所不同,但通常基于心智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例关系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公式是根据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得出的。
虽然它在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它仍然是一种近似和相对的测量方法,不能完全代表个体的智力水平。
因此,在进行智力测试和解释结果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被测试者的背景、教育程度和专业能力等。
总结起来,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一种常用的智力测试工具,其公式主要包括心智年龄和智商两部分。
个别测验史比智力量表
魏氏量表的信度與誤差
• 全量表折半信度: .90 至 .98 • 分測驗信度介於 .52至 .96,大多高於 .70 • 再測信度: 隔12天-9週,測驗分數將高2至 13分 • 全量表的測量誤差低於4.00分 • 語文智商測量誤差約2.5 - 4.98 • 作業智商測量誤差約3.67 – 4.97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1955
• Wes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 修正第一版缺失: 修正內容包括常模樣本 大小不足、代表性不夠、分測驗信度不佳 等問題
魏氏學前兒童智力量表WPPSI
• 1947修訂版( WISC – R )以6-16歲兒童為 對象,替換了部分原本成人取向的題目; 亦加入較多女性及黑人的圖片;增加測驗 長度、以提高信度;改進實施及計分程序。 • Wechsler Preschool and Primary Scale of Intelligence,1967年 • 將WISC的適用年齡向下延伸至4-6歲
史比量表第二次修訂
1937年,史丹佛修訂版 二分平行複本,L式及M式 使用3184人為樣本(社經水準偏高的樣本、 白人、居住地多為都市)
史比量表第三次修訂
1960年,史丹佛修訂版 合併二分複本的較佳試題為一,L-M版 二難困境:內容與時俱進? 新進內容、名詞能反映潮流。陳舊內容 將影響難度水準 修訂後使過去累積資料無法應用 取用1937所建立的常模
魏氏智力測驗的發展 : 第一版
• 第一版(1939): 魏-貝二氏智力量表 • Weschsler - Belevue Intelligence Scale • 是一分成人量表 發展原因及問題背景 : 1. 當時測驗主要為兒童設計、再增加難度改編為 成人測驗。測驗內容無法引起成人興趣、缺乏表 面效度。 2. 當時智力測驗強調速度、對年長者不利 3. 常模樣本中的成人只佔少數,心智年齡常模不 適。 • 此版本為日後各版本的基本格式。
比奈-西蒙量表
比奈-西蒙量表| [<<] [>>]Binet-Simon Scale由法国心理学家A.比奈首创的一种测量人类智力的标准工具。
由比奈和T.西蒙合作制定。
1905年出版了第一个比奈-西蒙量表。
它是一种个别测验式的量表,包括30个测量一般智力的项目,其中既有对较低级的感知觉方面的测量,也有对较高级的判断、推理、理解等方面的测量。
第二版比奈-西蒙量表发表于1908 年,它在前一个量表的基础上增加并修改了测验的项目,更重要的是将全部项目按年龄水平分组,因而成为第一个年龄量表。
智力测量由于引进了智龄这个数量化的标尺而很快得到推广。
1911年,比奈- 西蒙量表再次获得修订,并将量表延伸到成人阶段。
比奈- 西蒙量表引起了全世界心理学家的广泛注意,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不少人还进行了修订。
其中以美国斯坦福大学L.M.特曼主持修订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简称SB)最为著名。
它的第一个修订本1916年问世,第一次将智商(IQ)概念运用到智力测验中,这个量表是采用了德国斯特恩在1911年所提出的智力商数,而这个商数是以实足年龄除心理年龄获得的.使智力分数能在不同年龄间比较,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比奈以智龄评定智力的方法。
此后,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经过多次修订。
中国心理学家陆志韦曾两次主持修订比奈-西蒙量表。
1924 年公布的《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仅适用于江浙一带儿童。
1936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使之也可适用于北方儿童。
陆志韦的修订本的测验内容是以特曼的1916年修订本为蓝本,共包括54个项目。
中国的比奈-西蒙量表第3次修订本由吴天敏主持,称《中国比奈测验》。
它可用于2,18岁的被试者。
评定成绩的方法采取离差智商。
另有一个由8 个试题组成的《中国比奈测验简编》,用起来较为方便省时。
*** 智力测验:智商,智龄,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墨跋量表,画人测验,雷特国际操作量表,班德视觉完形测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平佩操作量表,军队团体智力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西肖尔音乐才能测量,梅耶艺术判断测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指個體表現在學習、抽象思考以及處理新情境三方 面的能力。
3. 指個體在行為上所表現的綜合性的普通能力。 4. 指個體在實施智力測驗後所測量到的能力。
4
何謂「智力」?2-2
5. 個體本其自身之遺傳條件,在其生活環境中與人、 事、物接觸而生交互作用時,其所表現出善用以往 經驗,隨時吸收新知,因時因地適應變局,迅速見 及困難之關鍵,並經思考、推理、判斷以解決問題 的綜合性能力,謂之智力。
青少年認知發展導論
0
青少年階段的認知如何改變?
-「量」與「質」的變化-
1. 青少年對於有關他們的世界知道更多。其知道 多少,可透過數學、閱讀或空間推理測驗(智 力測驗)所呈現的數字(分數),反應出青少 年知識的多寡。
2. 青少年認知發展也產生質的改變,不再侷限於 具體思考,而開始進行抽象思考。
1
青少年認知的量化研究
【註】加 * 者屬於替代測驗
15
學業成就:多樣性與脈絡 9-1
Fuligni與Stevenson(1995)的研究發現:臺灣 青少年比美國青少年使用較多的時間在課業上 (如:參加學校課後輔導班),雖然日本與美 國青少年對於花時間讀書或參加放學後的輔導 並無差異,但日本青少年卻比美國青少年花較 多時間在學校,美國青少年則花較多時間與團 體中其他同伴一起工作或參加社交活動。
11
智力的範圍 4-4
青少年的認知量化研究強調青少年多元認知 的發展,而社會功能和社會脈絡對青少年認 知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學業與社會方面的成 究均是認知發展的重要部分。
12
比西智力量表第五次修訂本 2-1
修訂者: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出版日期:1991 測驗功能:本量表旨在測量受試者的普通能力。 測驗來源:國內的修訂本係以美國1986年新版斯比量表
14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
修訂日期:2008年2月 適用對象:6歲至16歲11月 施測方式:個別施測,約60-90分鐘 計分方式:人工計分,後續分數轉換工作可以用人工或
以電腦搭配分數處理輔助軟體協助處理。 施測內容:
1. 語文量表:包含類同、記憶廣度、詞彙、數-字系列、 理解、常識*、算術* 2. 作業量表:包含圖形設計、圖畫概念、符號替代、矩 陣推理、符號尋找、圖畫補充*、刪除動物*
2
青少年的認知如何量化?
讓認知數量化的重要方法,可以藉由標準 測驗工具(智力測驗),例如:斯比測驗 (Stanford-Binet test)或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WISC)來測得。
3
何謂「智力」?2-1
「智力」(intelligence)一詞,歷來界說不一;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解釋有:
6
何謂「智商」?2-1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IQ)是顯示個人智 力相對水準的指標,為個人心理年齡與其實足年齡 的比值,又稱比率智商。其計算公式如下:
心理年齡(MA) 智商(IQ) =
實足年齡(CA)
7
何謂「智商」?2-2
若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相同,表示智力和一般 人相當;心理年齡超過實足年齡,表示智力較 常人為高,反之則低。智商的觀念由德國心理 學家L. W. Stern首創,在1937年第二次修訂之斯 比量表首先採用。
為藍本,予以移譯增刪編訂而成。 適用範圍:五歲至十五歲的人員皆可使用本量表。 測驗時間:
本量表係個別測驗,受試者的反應個別差異很大,各人 所需時間不一。惟一般而言,需時約為75分鐘至100分 鐘。
13
比西智力量表第五次修訂本 2-2
測驗內容:
新版斯比量表的內容分為四大領域,共十五個分測驗。四 領域為: 1. 語文推理:包括詞彙、理解、謬誤及語文關係四個分測 驗。 2. 數量推理:包括數量、數列及等式三個分測驗。 3. 抽象/視覺的推理:包括圖形分析、仿造仿繪、填圖及 摺紙剪紙四個分測驗。 4. 短期記憶:包括珠子記憶、語句記憶、數字記憶及物品 記憶四個分測驗。
5
智力測驗
指一類用以衡鑑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化測量工具。 法國心理學家A. Binet與T. Simon於1905年首先編 成第一個智力測驗,稱為比西量表。後經數度修 訂,而以美國Stanford University修訂的斯比量表 最為完善。20世紀三○年代以後,智力測驗的編 製趨向於多元分析形式的發展,此類性質的測驗, 以美國D. Wechsler所編的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1949)、魏氏成人智力量表(1955)、魏氏學 前智力量表(1963)等最為著名。
智力的範圍 4-2
Masten等人(1995)的研究發現:早期階段 青少年的認知能力與三種領域功能相關:學 業成就、社會能力與品行(conduct)。後發 展期的認知能力除與前三項相關外,亦與浪 漫能力(romantic competence)和工作能力 相關。
10
智力的範圍 4-3
Felner等人(1995)研究近四百位來自美國主要 貧瘠農業區的青少年,發現家庭與社區均影響 青少年的學業成就表現。家長從事非技術性工 作的青少年與家長從事半技術性或專業技術性 職業的青少年相比較,其學校表現與學業成就 較差;而家長學歷均低於高中的青少年,其學 業成就與社會情緒調適都比高學歷家長之青少 年差。
8
智力的範圍 4-1
所有關於青少年不同智能的研究都呈現相當 一致的結果,對7至12年級的青少年所做的 研究發現,各年級都有相同的心理能力存在, 即(1)語言智力、(2)數字智力、(3)推理能力 及(4)空間能力(Fitzgerald, Nesselroade, Baltes, 。 1973)2
Chen與Stevenson(1995)的研究發現:亞裔美國 人數學成績較歐裔美國人高,但卻比臺灣與日本 青少年低。亞裔美國人與東亞青少年的家庭與同 儕因素均與其學業成就有關。數學成績較高者, 其家長與同儕均有較高的成績要求標準,對於學 業上的努力與成就表現均持較積極的態度。成績 較高的青少年,其學校課業較少受工作或其他非 正式同儕活動影響而分散其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