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规范
PCB布线设计规范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一、适用范围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
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
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
二、参考标准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三、专业术语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5.1 命名工作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
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对于元器件的功能具体描述,可以在Lib Ref中进行描述。
例如:元器件为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
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1. 常用性。
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
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
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
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PCB设计是电子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实现电路功能的基础。
设计出高质量的PCB板不仅可以保证电路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能提升整个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为了确保PCB设计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遵循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规范PCB板的尺寸要大于等于实际需要的空间大小,以确保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PCB板的尺寸还需要考虑到制造成本和生产工艺。
在标注PCB尺寸时,应该包括外形尺寸和最长边尺寸。
2.布线规范布线是PCB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正常工作。
在布线时应该遵循以下规范:(1)布线路径尽量直,减少折线和弯曲。
(2)高频电路的信号线和地线要尽量靠近,避免干扰。
(3)普通信号电路布线路径和电源线相隔远,减少干扰。
(4)避免信号和电源线的平行布线,避免电磁兼容干扰。
(5)布线路径不能干扰到焊盘、元器件和标识。
PCB焊盘的设计要遵循以下规范:(1)焊盘与元器件之间的间距要够大,以方便手工/机械焊接。
(2)焊盘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太小,避免给生产和维护造成麻烦。
(3)焊盘应该统一,避免出现大小不一、排列杂乱的情况。
(4)焊盘间应该有足够的间隙,以确保信号之间的电气隔离。
(5)焊盘应该有正确的标识和编号系统,以便后续操作。
4.元器件安装规范在PCB元器件的安装和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规范:(1)元器件的安装位置与焊盘匹配,避免安装反向,造成电路不通。
(2)在安装元器件时需要留足够的间距,以避免相邻件之间的干扰。
(3)在安装元器件时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元器件的调整和维护。
(4)元器件的标识应该清晰、准确、统一,以便后续的维护和操作。
PCB接地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个PCB板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接地系统,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
(2)接地线路应该尽量短,以避免接地线路电感和电容的影响。
(3)高频电路的接地和普通信号的接地要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4)接地的引脚和焊盘要足够的强壮,以防止接地不良等问题。
PCB设计规范参考
PCB设计规范参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PCB设计符合电气工程的要求,并且在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设计规范参考。
1.尺寸和形状:PCB的尺寸和形状应根据所使用的设备和封装来确定。
必须确保PCB能够适配于所需要的外壳和连接器,并且不会与其他组件发生干涉。
2.连接器布局:各个连接器应根据其功能和信号类型来布局。
必须确保连接器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正确连接和散热。
3.元件布局:元件应根据电路设计的要求进行布局。
需要尽量减少导线的长度,并且避免交叉线路和环路。
4.导线布局:导线应尽量维持直线和平行布局,以减少信号的串扰和延迟。
必须确保导线宽度足够以承载所需的电流,并减少电阻。
5.路径规划:路径规划通常可分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对于模拟信号,需要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涉和串扰。
对于数字信号,需要确保信号的传输速度和正确性。
6.管脚布局:元件的管脚布局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需要确保每个管脚能够正确连接到相应的焊盘。
7.PCB层数:PCB的层数取决于所需的信号和功率平面。
通常,多层PCB具有更好的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性能。
8.焊盘和焊接规范:焊盘应根据元件的封装和引脚布局进行设计。
必须符合焊接标准,并确保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9.接地和电源规范:必须确保正确的接地和电源布局。
需要提供足够的接地和电源引脚,并减少回流和过渡电流。
10.纹理和涂层规范:必须确保PCB的纹理和涂层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需要考虑到制造和组装过程中的要求。
11.引脚和标记规范:必须对每个引脚进行正确的标记和编号。
需要在PCB上标明元件的名称和数值。
12.温度和湿度规范:PCB需要经受住各种温度和湿度条件的考验。
必须保证能够在设计规范范围内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PCB设计规范参考。
根据具体的应用和需求,还可以有其他的规范和要求。
PCB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规范,并确保PCB设计能够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证电路板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PCB设计规范,详细介绍了各个方面的要求。
一、电路板尺寸和层数1.PCB尺寸应符合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尺寸以满足其他设备的要求。
2.PCB层数应根据电路复杂度、电磁兼容性和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
二、布局设计1.元器件布局应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元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2.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的布局应相互分离,以减少相互干扰。
3.电源和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电阻和电感,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三、网络连接1.信号线应尽量短、直且排布整齐,最大程度地避免信号交叉和串扰。
2.不同信号层之间的信号连线应通过过孔、通孔或阻抗匹配的方式进行连接。
四、电源和地线设计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宽厚,减小电阻和电感,提高电压的稳定性。
2.电源和地线的路径应尽量短,减少电源回路的串扰和噪声。
五、元器件选择和焊接1.元器件的选择应根据设计需求,考虑其性能、品质和可靠性。
2.焊接工艺应符合IPC-610标准,保证焊点的牢固和质量。
六、阻抗匹配和信号完整性1.高速信号线应进行阻抗匹配,以减少反射和信号失真。
2.信号线应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信号完整性。
七、电磁兼容性设计1.尽量合理布局和组织信号线,以减少电磁干扰和辐射。
2.使用合适的屏蔽措施,包括屏蔽罩、电磁屏蔽层和绕线等。
八、PCB制造和组装1.PCB制造应按照标准工艺进行,确保PCB质量和可靠性。
2.元器件的组装应按照标准操作进行,保证焊接质量。
九、测试和调试1.PCB设计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电路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2.测试和调试工具应符合要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份典型的PCB设计规范,设计师在进行PCB设计时应考虑到电路的复杂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以提高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1.尺寸和形状:根据电路板应用和要求确定尺寸和形状,确保能够容纳所有的组件并符合外形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PCB的弯曲、挤压等因素,应保持板面较为平整。
2.布线规范:合理规划布线,使布线路径尽量短,减小电阻和干扰。
应避免线路交叉和平行,减少串扰和阻抗不匹配。
同时,应根据不同信号的特性分开布线,如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和高频信号。
3.引脚布局:根据电路板上的组件情况,合理安排引脚位置和布局,以便于布线和检修。
引脚布局应尽量避免互相干扰,减少电磁辐射和串扰。
4.电源和接地:电源和接地是电路板的重要部分,应合理规划电源和接地的位置和路径,确保电源供应稳定和接地可靠。
同时,应避免电源和接地回路交叉、干扰。
5.差分信号设计:对于差分信号,对应的差分线应该保持相同的长度和距离,并且相对地和其他信号线隔离,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6.阻抗控制:对于高频信号和差分信号,需要控制PCB的阻抗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过合理布线、选用合适的线宽和间距等方式来控制阻抗。
7.信号层分布:不同信号应分配在不同的信号层上,以减少串扰和互相影响。
如分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层,使其相互独立。
8.过孔和焊盘:过孔和焊盘是PCB上的重要部分,需要合理设计和布局,以便于焊接和连接。
过孔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尺寸和孔径,焊盘应采用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9.元件布局:在布局元件时,应合理安排元件的位置和间距,以便于布线和散热。
同时,要注意元件的方向和引脚位置,以方便组装和检修。
10.标记和说明:在PCB上标注元件的名称、值和引脚功能,以便于使用和维护。
同时,在PCB设计文件中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注释,方便其他人理解和修改。
总之,PCB设计规范是确保PCB电路板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可制造性的重要标准和方法。
通过遵循相关规范,可以有效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制造成本。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
PCB可制造性设计规范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造性设计规范是指在设计和布局PCB电路板时所需考虑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电路板的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可靠性和性能。
一、尺寸规范1.PCB电路板的尺寸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包括最小尺寸、最大尺寸和板上零部件之间的间距。
2.确保电路板的边缘清晰、平整,并防止零部件或钳具与电路板边缘重叠。
二、层规范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所需的层次和层的数量,确保原理图和布局文件的一致性。
2.定义PCB的地平面层、电源层、信号层和垫层、焊盘层等的位置和规格。
三、元件布局规范1. 合理布局元件,以最小化路径长度和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性能。
2.避免元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干涉,确保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焊接工序和维修。
四、接线规范1.线路走向应简洁、直接,避免交叉和环形走线。
2.确保信号和电源线路之间的隔离,并使用正确的引脚布局和接线技术。
五、电路可靠性规范1.选择适当的层次和厚度,以确保足够强度和刚度。
2.确保电路板表面和感应部件光滑,以防止划伤和损坏。
六、焊接规范1.在设计中使用标准的焊盘尺寸和间距,以方便后续的手工或自动焊接。
2.制定适当的焊盘和焊缺陷防范措施,以最小化焊接问题的发生。
七、标准规范1. 遵循IPC (Institute for Interconnecting and Packaging Electronic Circuits)标准,以确保PCB的制造符合国际标准。
2.正确标注和命名电路板上的元件和信号,以方便生产和测试。
八、生产文件和图纸规范1.提供准确和详细的生产文件和图纸,包括层叠图、金属化孔、引线表和拼图图等。
2.确保文件和图纸的易读性和可修改性。
九、封装规范1.选择适当的封装类型和尺寸,以满足电路板的要求。
2.避免使用不常见或过于复杂的封装,以确保可靠的元件焊接和连接。
PCB工艺设计规范
PCB工艺设计规范1. 厚度规范:PCB的厚度是指PCB板的整体厚度,包括铜箔厚度和基板厚度。
通常,常用的PCB板厚度为1.6mm,厚度小于0.8mm的为薄板,大于2.4mm的为厚板。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板厚,以确保PCB的机械强度和电性能。
2. 最小线宽线距规范:线宽和线距是PCB中电路走线的基本要素。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电路的复杂性、元器件封装的引脚间距以及制造工艺的要求来确定线宽和线距。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线宽线距为0.15mm,对于高密度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线宽线距可以更小,如0.1mm。
3.确保电信号完整性的规范:在高速信号和高频电路设计中,为了保证电信号的完整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PCB材料、布线布局、地与电源平面的设置、阻抗匹配和信号层堆叠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延迟,尽量缩短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信号的反射和串扰。
4.元器件布局规范:元器件的布局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布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元器件之间的布局要合理,避免互相干扰;其次,布局要符合热分布平衡的原则,尽量避免热点集中;最后,布局要注意便于元器件的调试和维护。
5.焊接规范:PCB的焊接是PCB制造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进行焊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方式和元器件类型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焊接、波峰焊接和无铅焊接。
此外,还需要注意焊接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的温度和时间对PCB和元器件产生损害。
6.通孔设计规范:通孔是PCB中连接不同层电路的重要通道。
为了确保通孔的质量和可靠性,通孔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通孔尺寸应符合元器件引脚和焊盘的要求;其次,通孔布局应合理,避免通孔过多导致PCB变形和信号串扰;最后,通孔孔径和层数需要根据通孔负载和导通电流来确定。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PCB工艺设计规范,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PCB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PCB板工艺设计规范
在BOTTOM面无 大体积、太重的 表贴器件.
1、片式器件:A≦0.075g/ mm2 2、翼形引脚器件: A≦0.300g/ mm2 3、J形引脚器件: A≦0.200g/ mm2 4、面阵列器件:A≦0.100g/ mm2
· 若有超重的器件必须布在BOTTOM面,则 应通过验证.
24
PCB板基本布局要求(四)
55mil…… 40mil以下按4mil递减,如: 36mil、 32mil、28mil、
24mil…… ▪ 器件引脚直径与PCB板焊盘孔径的对应关系,以及二次电源插针焊脚与通孔
回流焊的焊盘孔径对应关系如下表:
15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二)
器件引脚直径(D) D≦1.0mm
PCB焊盘孔径/插针通孔回 流焊焊盘孔径
2、要便于生产时插装.
3、尺寸较长的器件,长度方向 应按与传送方向一致,如图:
4、通孔焊盘与QFP、SOP、连接器 和BGA丝印间距离>10mm, 与SMT器件焊盘>2mm.
5、过孔焊盘与传送边距离>10mm, 与非传送边距离>5mm
▪ 高热器件的安装方式要易于操作和焊接; ▪ 当器件的发热密度超过0.4W/cm3时,单位靠器件引脚和本体不足充分散热,
应采用散热网、汇流条等措施来提高过热能力.
13
三、器件库选择型要求
14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一)
❖已有PCB元件封装库的选用应确认无误
▪ PCB上已有元件库器件的选用应保证封装与元件物外形轮廓、引脚间距、通 孔直径等相符.
19
器件库选择型要求(六)
❖ 膨胀系数偏差大的处理
除非经实验验证没有问题,否则就不能选用和PCB板热膨胀系数差 别太大的无引脚表贴器件,这会使焊盘拉脱.;
PCB设计规范DOC
PCB设计规范DOC1.PCB尺寸和形状:PCB尺寸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在进行PCB布局时,应根据特定需求确定PCB的形状,边缘应呈规整的矩形或圆角矩形。
2.PCB层次和层数:根据设计需求,合理选择PCB的层数,常见的有单层、双层和多层PCB。
根据信号完整性要求,可在多层PCB中加入地层和电源层,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信号传输质量。
3.线宽和线距:合理选择线宽和线距对于PCB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较窄的线宽和线距有助于减小PCB的尺寸,但也会增加制造和焊接的难度。
因此,需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4.确保电磁兼容性(EMC):在进行PCB设计时,应考虑电磁兼容性,以降低电磁干扰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合理分布和布线可以降低干扰源和受干扰源之间的耦合,使用屏蔽罩和地层来减小电磁辐射和接收。
5.元件布局与布线:合理的元件布局和布线有助于优化PCB性能、降低串扰和噪声。
对于模拟和数字信号,应按照不同的信号类型进行分区布局,减少互相干扰的机会。
高频和敏感信号线应尽量短且平行布线,降低引入的噪声。
6.引脚映射和标识:为了便于排查和维护,应做好引脚映射和标识。
对于器件的引脚和连接器的引脚应有明确的标识,方便布线和调试。
7.保留特定区域:在PCB设计中,可能存在一些需要保留的特定区域,如机械固定孔、散热器或接口连接器的安装区域。
在布局时要合理规划这些区域,以免干扰到其他电路或器件。
8.禁止区域和引脚验证:有些器件在工作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或高温,需要在设计时设置禁止区域,并在设计验证阶段进行引脚验证,确保没有错误连接。
9.工艺规范:在PCB设计中,还应根据制造工艺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艺规范。
如焊盘的孔径和间距、复杂线路的线宽要求等,这些规范可以在整个制造和组装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10.DFM/DFT设计原则:DFM(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和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是一系列设计原则,旨在方便制造和测试过程。
PCB设计规范范文
PCB设计规范范文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之一、它承载着电子元件并提供电气连接,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
为了确保PCB的正常工作和受到适当的维护,有一套规范和指南来指导PCB的设计和生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设计规范:1.尺寸规范:PCB的尺寸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并应考虑到电子产品的外部尺寸要求。
尺寸的准确性对于PCB和组装工艺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2.电气规格:PCB设计应符合应用需求的电气规范。
其中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限制。
电气规格的合理设计可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
3.材料选用:PCB的材料选择应考虑到产品应用场景和要求,包括高温环境、潮湿环境、抗震性能等。
常见的PCB材料有FR-4、铝基板、陶瓷基板等。
4.敏感电路隔离:PCB设计中敏感电路应与其他电路隔离,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敏感电路包括模拟电路和高频电路。
5.地线规划:良好的地线规划可以降低电路中的噪声和干扰。
地线应尽可能宽,避免共线回流路径,减小回流电流的磁场。
6.线宽距规范:PCB中导线的线宽和间隔距离应根据电流和电压要求设计。
较大的电流需要较宽的线宽,较大的电压需要较大的间距。
7.最小孔径:PCB设计中应注意最小孔径的限制,以确保钻孔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最小孔径应大于钻头直径的两倍。
8.贴片元件安装规范:PCB设计中应合理安排贴片元件并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贴片元件的布置应符合组装工艺的要求,并确保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
9.GPIO引脚排列:PCB设计中应按照IC的GPIO引脚功能进行排列。
相同功能的引脚应相邻,以方便信号的连接和布线。
10.PCB标记和标识:PCB设计中应包含元件的标记和标识。
标记包括元件的名称和编号,以方便组装和维护。
11.焊盘设计:PCB设计中应合理设计焊盘,确保良好的焊接质量。
焊盘的尺寸和形状应适应元件的尺寸和引脚间距。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一.PCB 设计的布局规范(一)布局设计原则1. 组件距离板边应大于5mm。
2.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组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3. 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组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组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4. 功率大的组件摆放在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靠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5. 质量较大的元器件应避免放在板的中心,应靠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
6. 有高频连线的组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7. 输入、输出组件尽量远离。
8. 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9. 手焊元件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其可焊性,以及焊接时对周围器件的影响。
手焊元件与其他元件距离应大于1.5mm.10. 热敏组件应远离发热组件。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a.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b.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11. 可调组件的布局应便于调节。
如跳线、可变电容、电位器等。
12.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13. 布局应均匀、整齐、紧凑。
14. 表贴组件布局时应注意焊盘方向尽量取一致,以利于装焊。
15. 去耦电容应在电源输入端就近放置。
16. 可调换组件(如: 压敏电阻,保险管等) ,应放置在明显易见处17. 是否有防呆设计(如:变压器的不对称脚,及Connect)。
18. 插拔类的组件应考虑其可插拔性。
影响装配,或装配时容易碰到的组件尽量卧倒。
(二)对布局设计的工艺要求1. 外形尺寸从生产角度考虑,理想的尺寸范围是“宽(200 mm~250 mm)×长(250 mm ~350 mm)”。
PCB设计规范参考
PCB设计规范参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导电路径、连接孔和电子元件组成的板子,用来连接和支持电子元件。
设计一个高质量的PCB对于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PCB设计规范的参考内容。
1.PCB板材选择:选择适用于具体电子产品的PCB板材。
常见的PCB板材有FR-4、高频板、金属基板等。
根据电子产品的特性、工作环境和成本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PCB板材。
2.导线宽度和间距:根据所需的电流和信号频率,选择适当的导线宽度和间距。
确保导线宽度和间距符合电气参数要求,以避免电流过载和信号受干扰。
3.元件布局:合理布局电子元件,使得电路拓扑简洁清晰,降低电磁干扰和信号互联干扰的可能性。
将信号源、信号处理电路和高频电路等分开布局,避免互相干扰。
4.元件安装:按照规范正确安装电子元件,确保引脚与PCB焊盘的精确对位。
避免引脚弯曲、错位或者失联,以确保良好的电气连接和机械稳定性。
5.地线设计:合理规划地线连接,确保PCB上所有元件都能够正确接地。
地线布局要优化,最小化地线长度和回路面积,以降低电磁干扰和噪声。
6.电源分布:确保电源线路的布线和分布符合电压和功率要求。
电源线路要避免交叉,将高功率和低功率线路分开布置,以防止相互干扰。
7.阻抗控制:对于高频和高速信号,要进行阻抗控制。
通过选择适当的板厚、导线宽度和材料等参数,实现合适的阻抗匹配,以避免信号失真和反射。
8.引脚分配和标记:为电子元件正确分配引脚,按照规范进行标记。
引脚标记应与电子元件封装、原理图和顶层布局符合。
确保读者可以轻松理解和识别。
9.单边和双边布线:根据电路的复杂性和布局需求,选择适合的单边或双边布线。
对于高密度布线,可以考虑使用多层PCB来提高布线密度,减小板子尺寸。
10.标准化和文件生成:遵循标准规范设计PCB,生成符合要求的Gerber文件(包括钻孔文件、贴片文件等),以便于制造商生产和组装。
PCB设计规范范文
PCB设计规范范文pcb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电路板设计时,应遵循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确保设计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设计规范。
1.尺寸和布局规范:2.电路分布规范:在布局电路时,需要将功能相似的电路元件归为一组,并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短,以便减少信号传输时的干扰。
同时,需要将高频电路和低频电路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3.电源规范:在PCB设计中,电源线路应注意保持稳定的供电。
此外,对于高频电路和模拟电路,需要提供相应的电源滤波器和去耦电容,以降低噪声和交叉干扰。
4.信号走线规范: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循一些信号走线的规范。
信号线应尽量避免走并行,并尽量保持直线走向。
对于高频信号,应采用差分走线方式,并与地线或屏蔽层相邻,以减少干扰。
5.地线规范:地线在PCB设计中起到连接、屏蔽和引流的作用。
因此,需要确保地线宽度足够,且与信号线保持相邻,并尽量缩短长度。
在布局时,需要将地线划分为数个区域,以避免大面积的地线循环引起的回流问题。
6.散热规范:对于功耗较大的电路或存在散热问题的电路元件,需要考虑散热的设计。
可以通过增加散热片、散热器或增大散热面积来提高散热效果。
7.符号和标注规范:8.禁忌规范:在PCB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禁忌规范,以避免常见的错误。
例如,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重叠,避免不必要的直角走线,避免不合理的走线方式等。
总结:。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布线是电子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各个电子器件的引脚、导线、电容、电阻等连接在一起,实现电子设备的功能。
为了保证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华为制定了一系列的PCB设计规范和布线规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规范要求。
1.PCB尺寸和材料-设计的PCB尺寸应该符合产品的外观尺寸要求,并确保容纳所有电子器件和连接线路。
-PCB板材应选择符合产品环境要求的材料,如有特殊要求,应该在设计前与材料供应商进行沟通。
2.PCB层数-PCB的层数应根据产品需求和信号走线的复杂性来决定,一般有单层、双层和多层PCB。
-对于高速数字信号的设计,建议使用多层PCB,以减小信号噪声和射频干扰。
3.信号走线规范-信号走线应遵循短、直、宽的原则,即尽量减少信号线的长度,使其直接连接,并保持足够的走线宽度,以保证信号的传输性能。
-不同信号类型应分开布线,尽量减小不同信号之间的干扰。
-对于高速信号,应采用射频层和地层的屏蔽设计来减小信号噪声。
4.电源和地线规范-电源和地线的布线应尽量短、宽,且通过整个PCB板范围内的大地平面层。
这样可以减小电源和地线的阻抗,提高电流能力和噪声抑制能力。
-电源和地线的走线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信号线交叉,以减小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5.元件布局规范-PCB元件布局应尽量按照信号流向、功率需求、热量分布等进行合理的布局。
-敏感元件和高噪声元件应尽量远离高功率元件和高频元件,以减小干扰。
-元件布局应考虑易维护性,方便组装和检修。
6.符号和标记规范-PCB设计中的各个元件应使用统一的符号表示,以方便工程师的理解和协作。
-PCB上的各个元件和引脚应根据规范进行统一的标记,以便于组装和调试。
7.通孔和过孔规范-PCB设计中的通孔和过孔应符合标准尺寸和位置,并确保与元件引脚的良好连接。
-对于高频和高速信号,应尽量避免使用通孔和过孔,以减小信号的反射和时延。
最全PCB设计规范
最全PCB设计规范PCB设计规范是指对PCB板设计与布线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标准。
合理的PCB设计规范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减少设计错误和生产问题。
以下是一个最全的PCB设计规范指南:一、尺寸和层数规范1.预留适当的板边用于固定和装配。
2.保持板厚适当,符合设备尺寸和散热要求。
3.层数应根据电路需求合理选择,减少层数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二、元器件布局规范1.分配适当的空间给每个元器件,避免过于拥挤。
2.避免敏感元器件(如高频元器件)靠近高噪声源(如高压变压器)。
3.分组布局,将相关功能的元器件放在一起,便于调试和维护。
三、信号线布线规范1.信号线走线应尽量保持短而直的原则,减小传输延迟和信号损耗。
2.高频信号线避免与高电流线路交叉,以减少互相干扰。
3.分层布线,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开,避免互相干扰。
四、电源和地线布线规范1.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宽而短,以降低阻抗。
2.使用大面积的地平面,减少地回流电流的路径。
3.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平行走线,减少电感和电容。
五、阻抗控制规范1.布线时应根据需求控制差分对阻抗和单端信号阻抗。
2.保持差分对信号的平衡,避免阻抗不匹配。
3.使用合适的线宽和间距设计走线,以满足阻抗要求。
六、焊盘和插孔规范1.确保焊盘和插孔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符合零部件要求,并适合选用的焊接工艺。
2.避免焊盘和插孔之间过于拥挤,以便于手动和自动插件。
七、丝印规范1.丝印应清晰可见,包括元器件标识、引脚标识、极性标识等。
2.不要在元器件安装位置上涂抹丝印墨水,以免影响焊接质量。
八、通孔布局规范1.确保通孔位于焊盘的中心,避免焊盘过大或过小,影响焊接质量。
2.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的通孔类型(如PTH、NPTH等)。
九、防静电规范1.PCB板表面清洁,避免灰尘和静电积累。
2.使用合适的静电防护手套和接地装置进行操作。
十、符号和标识规范1.适当添加电路图符号和标识,便于后续调试和维护工作。
PCB设计规范参考
PCB设计规范参考在进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设计时,遵循一些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PCB设计规范的参考,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1.尺寸和形状规范:确定PCB的尺寸和形状是设计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之一、这些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应用的要求。
PCB尺寸和形状的规范有助于确保PCB适应所需的物理空间,并与其他系统组件正确连接。
2.加工工艺规范:合适的PCB加工工艺对于确保PCB的质量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这些规范包括焊接、制板、压合等方面的要求。
使用符合标准的加工工艺,可以确保PCB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并且能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
3.电气规范:电气规范指的是关于PCB电路和信号传输的规范。
例如,电源轨迹的宽度、信号差分对距离的要求等。
遵循电气规范可以确保电路的电气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减少电磁干扰和其他信号问题的产生。
4.元件布局规范:正确的元件布局对于PCB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这包括确保元件之间足够的空间,以免相互干扰;布局良好的地平面和电源平面,以提供稳定的地和电源;元件的定位和安装方向等。
5.焊接规范:在PCB制造过程中进行焊接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合适的焊接规范可以确保焊接质量良好,并减少焊接缺陷的发生。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检查焊接质量、确保焊点间距正确等。
6.外观规范:PCB的外观规范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涉及外部观感的应用。
这包括PCB板表面的丝印、防焊等图案的规范,以及PCB边缘的处理等。
7.补偿规范:在高频电路设计中,必须考虑传输线的补偿。
补偿规范包括考虑传输线的长度和传输速度,以及设计合适的终端匹配电路,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8. 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电磁干扰抗扰度)规范:在电子设备中,电磁干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EMS规范涵盖了设计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包括良好的地平面设计、电源线滤波、添加抑制电容等。
PCB设计参考规范
PCB设计参考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是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个好的PCB设计可以优化电子产品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为了保证PCB设计的质量和稳定性,设计工程师需要遵循一些常用的规范与标准。
下面是PCB设计参考规范的一些要点,以供设计工程师参考。
一、尺寸规范1.PCB板尺寸:PCB板尺寸应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并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组装元件和布局信号线路。
2.定位孔:在板子的四个角上应布置定位孔,用于方便PCB板的定位和对准。
二、元件布局规范1.元件布局:尽量采用合理的布局方式,避免元件之间的互相干扰。
可以根据不同的电路模块将元件进行分组,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模块之间的互连。
2.元件间距:元件之间的间距要足够大,以避免干扰和短路等问题的发生。
三、信号线路规范1.信号线宽度:不同类型的信号线的宽度应根据其承载的电流大小来设计,以保证信号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信号线走向:信号线走向应尽量简洁、直观,并避免交叉。
尽量使用直线,避免过多的拐弯和斜线。
3.分层布局:合理使用PCB板的多层结构,将功率线和地线分层布局,避免互相干扰。
四、阻抗控制规范1.差分信号的阻抗控制:对于差分信号,其阻抗应尽量保持一致,以避免信号失真和互相干扰。
2.时钟信号的阻抗控制:对于高速时钟信号,应采用特殊的布线方式和阻抗控制,以避免信号抖动和失真。
五、电源和地线规范1.电源线和地线:电源线和地线应采用足够宽的线路来设计,以保证稳定的电源供应和良好的接地。
2.空域分离:电源线和地线应尽量分离,以避免互相干扰。
六、丝印规范1.丝印位置:丝印应放置在元件的旁边或正上方,方便用户查看和识别。
2.字体和标识:使用合适的字体和标识,确保丝印清晰可读。
七、焊盘规范1.焊盘尺寸:焊盘尺寸应根据元件的尺寸来设计,使得焊接过程更加方便和稳定。
2.焊盘间距:焊盘之间的间距应足够大,以便焊接过程中的热量扩散,避免焊接不良。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PCB电路板PCB设计规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电子元器件并提供电气连接。
PCB设计规范对于确保电路板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PCB设计规范的详细解释,包括外观设计、布线、元件布局、电气性能和机械功能等方面的要求。
1.外观设计PCB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外观,包括平整度、色差、表面光滑度和印刷质量等方面。
外观设计也包括焊盘、孔和引脚的布局,它们应该在一定的限制范围内,以确保电路板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材料选择在设计PCB时,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材料。
如基板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焊盘、引脚和连接器等材料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
3.布线规范布线是PCB设计的核心部分之一、布线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电路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布线时,应尽量减少线路的交叉和重叠,并保持线路长度一致,以减小电路阻抗和时延差异,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4.元件布局元件布局对于电路的性能和散热效果有重要影响。
应遵循以下原则:-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的元器件应分开布局,以减少互相干扰。
-散热器和散热风扇应与高功率元器件相邻,以保证散热效果。
-元件布局应尽量简洁紧凑,以减小电阻和电容的影响。
5.电气性能电气性能是PCB设计的重点之一、电气性能包括电阻、电容、电感和传输特性等方面。
设计时应根据电路的特点,合理选择元器件的数值和布局。
6.机械性能PCB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PCB的尺寸和形状应适应所应用的设备。
-PCB的基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因外力导致的变形和损坏。
-PCB与固定装置之间的连接应可靠,并且适合于所需的拆卸和维修。
总之,PCB设计规范是确保电路板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南。
正确地遵守这些规范可以大大提高PCB的品质、稳定性和可靠性。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PCB设计规范是指在进行PCB(印刷电路板)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它是为了确保PCB设计能够满足电路功能、可靠性、性能和制造要求而制定的一套准则。
下面是一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PCB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布局规范、连接规范、尺寸规范、排线规范、屏蔽规范、引脚规范、焊盘规范、维护规范、供电规范、阻抗控制规范、信号完整性规范和电磁兼容规范等。
一、布局规范:1. 分区:将电路分成不同区域,例如:模拟区和数字区,以保证信号隔离和降低干扰。
2. 元件间距:为了防止短路和易于维修,元件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
3. 元件定位:同一类元件应按一定方向或排列位置的顺序来布置,方便组装和维护。
4. 散热:大功率元件应注意散热,通过散热铺铜、散热片等方式来确保元件正常工作。
二、连接规范:1. 自上而下:信号在PCB板上的走向应该尽量遵循由上到下的原则,使得PCB板的布线更加整洁、直观。
2. 避开高频:要尽量避免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可以使用屏蔽或扩大引脚间的距离来降低干扰。
3. 引脚的选择:应该根据现有的条件优先选择靠近与所连接元件引脚的导线,减少有钟信号线的影响。
三、尺寸规范:1. PCB板的大小:要注意PCB板的大小与所在设备的大小相匹配,确保PCB板可以适应所在设备中的空间限制。
2. 引脚排列的紧凑性:要选择适当的引脚封装,使得PCB板的线路布线更加紧凑,减小占用空间。
四、排线规范:1. 频率分离:要分离高频和低频信号,以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
2. 避免平行:尽量避免平行排线,以减少互相之间的串扰。
3. 差分信号的布线:对差分信号进行特殊配置,使两个信号线的长度、宽度和间距保持一致,以减少干扰。
五、屏蔽规范:1. 地平面:在PCB板的一层铜皮上进行足够的地线平面,以减少地线的串扰。
2. 分离高频和低频信号:在高频和低频信号之间设置屏蔽层,以降低互相之间的干扰。
六、引脚规范:1. 引脚类型:根据元件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引脚类型,例如标准引脚、表面贴装引脚或插针引脚等。
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Ⅰ. 术语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1..5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II. 目的A. 本规范规定了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
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2.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
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3. 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4. 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进行修改。
5.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PCB设计计划,计划要包含设计过程中原理图输入、布局完成、布线完成、信号完整性分析、光绘完成等关键检查点的时间要求。
6. 必要时,设计计划应征得上级主管的批准。
IV. 设计过程A. 创建网络表1. 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了PCB设计标准规范化,PCB设计符合客户、生产、品质要求特制定本文件。
2范围
适用于PCB开发设计、修改的整个过程。
3职责
PCBA工程组负责本规范的制定/修订与实施,PE主管负责监督本程序正确实施。
4内容
4.1PCB设计步骤(以下“L”表示所设置层,如“L7”表示设置在第7层)
4.1.1画Board线(LO),开孔线(L24)。
4.1.2画Key位置线、导电胶碳Key面形状(L7)
4.1.3画导电胶外形及偷空位轮廓线(L8)。
4.1.4画底面壳柱位、骨位线(防撞线)(L9)。
4.1.5设置布线层。
4.1.6建Key,放置Key。
4.1.7确定元件形状建元件,放置元件。
4.1.8为各元件加鼠线,并为各网络命名。
4.1.9检查鼠线连接,调整并确定元件位置。
4.1.10布线,布线优化,整理。
4.1.11加元件位铜皮。
4.1.12添加阻焊膜(绿油窗)。
4.1.13添加文字标识(正面白油放在L5,背面白油放在L6,绿油文字放在L4)。
4.1.14添加SMT元件面基准点。
4.1.15确定拼板图和出板数。
4.1.16全面检查,菲林输出。
4.2 PCB设计标准
4.2.1 线径及安全间距对照表
表中数据为正常设计时的参考数据,如客户有要求的则以客户要求为标准,若遇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以上数据标准时,需经PCBA资深工程师商讨,并作相关可靠性试验方可采用。
以上所提供尺寸数据为典型数据(单面铜皮板不用设置过孔),PCB设计时可视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但须经PCBA组长或资深工程师认可,正面铜皮、绿油窗、碳油面设置须满足:Φ正面铜皮<Φ正面绿油窗<Φ正面碳油面。
4.2.4 元件设置
手指大小应包含Rubber碳油面,并尽可能大些。
手指方向与Rubber碳膜要垂直交叉接触(圆形碳膜则不存在此问题)。
元件摆放时尽量不要斜放或直立摆放,大的元件如电解电容、晶振、三极管等尽量使其平卧于PCB上,必要时并上胶固定。
元件摆放时注意,元件体、焊点、元件脚不能碰到RUBBER、底面壳及其柱子、骨位,并使其裕量在0.5mm以上(焊点与RUBBER最小间距在0.2mm以上)。
晶振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靠近IC,避免因线路的分布电容造成晶振频率的偏
移和过长引入外部干扰。
元件之间不得出现交叉摆放,摆放还应注意便于生产和工艺安全操作。
遇到特殊元部件,应按元部件生产商提供的尺寸资料或依实物测量制
作,并须留意其公差范围。
IC要尽量采用纵向放置,以避免因PCB拼板后尺寸过大,板材容易收缩,导致IC铜皮对不正钢板的现象;IC脚最边上的焊盘比IC脚宽,一般要求需大于IC中间引脚
铜皮宽度50%以上,且只能向外侧加宽,以防止IC脚受力变形出现脱焊;绿油窗长
度超出IC最边脚0.3mm以上,IC脚位要有清楚标识,一般要用数字或符号标识第1脚。
SMD元件摆放时尽量远离板边并尽可能横向集中放置,以免因板变形引起元件裂或脱焊;一般情况下SMD元件须离板边2.5 mm以上,若遇特殊情况,须经PCBA组资深工程师认可且必须保留PCB一端的SMD元件离板边2.5 mm以上,另一端可按铜皮距PCB 边最小距离放置以保证在生产中PCB进贴片机轨道时不会碰到SMD元件。
4.2.5 布线
a)有走线避免转直角(“T”形及”+”形走线除外),宜采用圆弧角或135°转角(须加小圆弧过渡)。
b)碳桥下面的走线尽量避免转角,必须加转角时应大于135°并加小圆弧过渡,碳桥下面尽可能减少走线。
c)电源、接地线及发射电路线不能使用碳桥,IC除VCC、GND脚外,其它功能脚高电平接VCC、低电平接GND时,不得已的情况下允许过碳桥。
d)电源、地线沿PCB边缘走线,并尽可能形成环路,接IR灯的两根线应平行走线,以屏蔽外来干扰或避免遥控器工作时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
e)发射电路地与IC接地线分开走线,且两地线不能并排平行走线,使发射电路工作时不致影响IC的稳定工作。
f)晶振与IC连线、晶振与电容连线尽可能短,避免引入干扰破坏频率稳定性,及分布电容引起晶振频率的偏移。
g)布线时VCC/VDD线应经过电解电容再到IC VDD脚,避免IC工作时受电源的干扰。
4.2.6 尺寸要求
a)拼板PCB的设计尺寸应尽量满足附录最佳尺寸要求,如PCB板材利用率基本相同情况下,拼板数应取较多者,以提高生产效率。
此项需在设计开始就予以评估,以提高PCB 的出板率和生产效率,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b) PCB与面壳的配合定位,虚位应在0.2~0.3mm适宜,并尽量不要以PCB拼板V-CUT 边作为定位,因V-CUT易偏位(正常情况下公差在±0.2mm),且V-CUT边披锋较大,最大达0.3mm。
c)孔的设置:冲孔距板边最小距离不小于板材的厚度,双面板钻孔则不受限制;长方孔(1.2以下板厚)最小宽度为0.8mm。
长方孔(1.6板厚)最小宽度为1.0mm。
d)绿油印刷距PCB板边/孔边最小0.3mm,以防止啤板时压裂绿油。
4.2.7邦定IC设计要求:
a) IC焊盘围成一圆形,其圆形大小视PCB空间和IC引脚的多少而定,且IC的每个引脚焊盘须满足以下条件:焊盘宽≥0.2mm;焊盘长≥0.8mm;相邻两引脚焊盘间距≥
0.2mm。
b) IC引脚焊盘长度一般取0.8mm~1.5mm,IC的第一个引脚焊盘尽可能要比其它引脚焊盘长0.5mm左右,且向圆形的内侧伸长,做标识用,或用白油/绿油/铜皮文字标示IC第一脚。
c) IC焊盘所围成圆形的中间位置铺铜,视乎ESD需要并与地线相连,铺铜面单边比IC 元件体单边大0.25mm。
d)铺铜面积中心铜皮偷空呈“+”形状(图A示),或呈圆形(图B示),以确定点红胶位置固定芯片。
e) IC焊盘与中间铺铜区之间尽可能避免走线,如必需走线,走线需印绿油保护,防止与邦线短路。
f)邦机焊接线长范围控制在0.8mm~8.0mm(焊线过长会降低焊接效果和焊接拉力),且尽可能减小邦线长度和角度。
故IC焊盘与IC晶粒的距离要满足邦线长度范围,且尽量近。
IC焊盘应尽可能正对IC晶粒上PAD,若必须偏移,需考虑邦线间的短路问题。
g)邦定区域不能有任何开孔(过孔、穿孔、元件孔等),以免泄漏黑胶吸入水气等。
h)IC焊盘面若有白油印刷工艺的PCB,则在IC焊盘外围印刷一层白油圆环,圆环环宽
0.3~0.8mm,圆环内径至IC焊盘的距离应≥0.5mm(此数据视PCB空间的大小而定,但
最大不能超过1.5mm,空间允许情况下,圆环应尽量达到上限标准。
),此圆环用于控制封黑胶区域,故在设计PCB时须考虑装机后此圆环对应的位置是否有空间。
i)IC焊盘面若无白油印刷工艺的PCB,则用印刷绿油圆环控制封黑胶区域,标准同上。
j)尽量靠近IC焊盘对角线位置加两个Φ0.5mm的露铜圆点,以作为邦定基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