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政策(DOC 20页)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ppt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ppt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观点讲解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矛盾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解决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矛盾的方法 ➢ 统筹兼顾(临界点原理) ➢ 相机决择(与时俱进) ➢ 轮番突出(两两组合) ➢ 政策搭配(货币和财政)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案例资料――存款准备金率
的历次调整【2】
➢ 2006年7月5日,由7.5%上调至8%。 ➢ 2006年8月15日,由8%上调至8.5%。 ➢ 2006年11月15日,由8.5%上调至9%。 ➢ 2007年1月15日, 由9%上调至9.5%。 ➢ 2007年2月25日,由9.5%上调至10%。 ➢ 2007年4月16日,由10%上调至10.5%。 ➢ 2007年5月15日,由10.5%上调至11%。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在国 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 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 的存款准备金,控制商业银行的信 用创造能力,间接地调节社会货币 供应量的活动。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势
优势
实施简便 作用迅速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第 九 章
货币 政策
本章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内涵 ➢第二节、货币政策的目标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工具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教学总结 ➢作业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导入新课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直接干预经济, 只能进行宏观调控,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协调发展。而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金融调控,而金融 调控又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次课要 讲述的内容,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PPT课件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PPT课件

◐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
◐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
(2)土地资源情况
◐中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3位,但是 陆地
面积世界人均3公顷,中国的人均不足1公顷,在世界 上
排到110位以后。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世界人均0.36公顷,中 国
人均0.1公顷,在世界上排到126位以后。
扩张 信用
增加货币 供应量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
扩大 投资
刺激 需求
经济 增长
就业 增加
物价 上涨
失业率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第19页/共59页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 盾
1 本国物价上涨
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国际收支逆差 (失衡)
2
本国 物价稳定
外国 通货膨涨
本国出口增 国际收支 加进口减少 顺差(失衡)
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
赊销



企 票据贴现


票据
转贴现 商 业 银 行
再贴现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再贴现率是央行借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
第33页/共59页
再贴现率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使央行履行贷款职能 ◑可以体现中央银行政策意图 ◑具有一定的告示作用 缺点: ◑ 缺乏灵活性 ◑ 缺乏主动性
第34页/共59页
第37页/共59页
四、直接的信用控制
(1)直接的信用控制: 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
机构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 (2)其手段主要包括:
◐利率最高限制。 ◐信用分配(亦称信贷分配)。 ◐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 ◐直接干预。 第38页/共59页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第十章货币政策

10


如何在这些相互冲突的矛盾中,并做最适当的抉 择,是当代各国金融当局所面对的最大难题。值 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的 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期对 货币政策四个目标的选择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而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发达国家均以稳定货币,反通货膨胀为唯一 的货币政策目标。 这说明,在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稳定货币,稳 定物价始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基础;中 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与国家的经济政策目标是 有区别的,它更主要的任务是为经济持续稳定的 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5
准备金存款



银行体系的总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负债的一部分,它由商 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两部分组成。准备金存款作为操作目标的优点在于: 存款准备金充分满足可测性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控 性。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负债的组成部分,由中央银行 自行决定; 准备金存款与货币政策目标有高度的相关性。在一定条 件下,银行体系总准备金增加,意味着信贷规模的缩减, 货币供应量的减少。相反,银行体系的总准备金减少, 则意味着社会信贷规模的扩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这 时,对经济的影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一)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 可测性(Measurability)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金融变量必须具 有明确而合理的内涵和外延,其指标必须能够数量化,且 数据资料容易获得,短期内能够经常汇集,从而使中央银 行能迅速而准确地获得有关变量指标的资料数据并做出分 析和判断。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 具的运用,能较准确、及时有效地对该金融变量进行控制 和调节,即能较准确地控制该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变动 趋势。 相关性(Relatedness to goal)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介目标 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是 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但相关系数越高越好。这样, 中间变量的变动能对最终目标起到显著、重大的影响和牵 制作用。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长远看,各目标之间统一:
• 经济增长是基础,物价稳定是前提,充分就业促进 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短期看,各目标之间冲突:
•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冲突 •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冲突 •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冲突 • 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 5.物价稳定与金融市场稳定之间的冲突
8
20世纪70年代,物价和失业又出现了互补关系, 即物价上涨、失业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高增长率、低失 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即所谓的新经济时 代。
9
2019/9/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中国人民银行法》 “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 促进经济增长”。
(2)具有一定告示效应 (3)可以起到稳定金融市场的功能
19
2019/9/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特点
特点
• 第一,再贴现率是一种短期利率 • 第二,再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
局限性
• 第一,央行在调控中处于被动地位 • 第二,间接的告示效应,效果相对较弱 • 第三,过于频繁地调整,不利于金融秩序稳定,操
• ……
7
2019/9/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 呈此消彼长关系
失业率较高的物价稳定 通胀率较高的充分就业
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 的两极之间组合,相机 抉择
通胀率(P`)
P`
A
8%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
热的情况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 ➢ 适用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而消费偏
旺投资不足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 ➢ 适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
思考与练习
(一) 基本概念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 公开市场业务 直 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政策中介 指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时滞
(二)思考题 1 .如何协调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冲
突? 2 .分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与优
缺点。 3 .简述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货币政策传导
机制理论。 4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含义、构成及选择标
准? 5 .如何评价货币政策效应? 6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与
(二)金融压抑论
指分析发展中国家抑制市场机制 和不恰当的金融管理政策对经济成长 和经济发展如何产生作用的理论。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压抑
(一)表现 1.金融资产单调 2.银行业完全由国家垄断 3.基本上不存在规范意义上的金融 市场
(二)原因
1.从经济增长机制方面看 2.从资金积累方式方面看 3.从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面看
➢ 《中国人民银行法》所宣布的货币政策目 标为: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在“稳定”与“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 主次之分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1、再贴现政策 ➢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
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 的一种手段。
但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 使很快,对消也要有过程,从而政策仍可奏效, 只是效应会打折扣。
4、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第12章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

第12章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影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达到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的过程。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 到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或减少,并引起利率r的下降或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特点
公开市场是指各类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 央银行证券或私人票据等)自由议价,其交易量 和交易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 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 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 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M↑→Ps↑→V↑→D↓→C↑→Y↑ 式中:V代表金融资产的价值;C代表耐用消费
品支出;D代表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其他符号含 义同前。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恒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而不是 凯恩斯提出的三种需求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由于“恒 久性收入”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对 利率变动就不敏感,所以货币供应量对总收入影响很 大。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
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 (2)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存款的种类
影响不一致,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 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政策(DOC 20页)第21章(教材)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

这一章主要学习: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最终目标的内容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鉴于通货膨胀各种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充分就业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物价的稳定。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货币政策在作目标选择时不能不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难以统筹兼顾。

二、中介目标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银行信贷规模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与整个宏观经济的关系相类似。

2)货币供应量可测性,通过对流通中的现金和各银行的存款状况的观察,就可以知道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状况。

可控性,货币供应量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中央银行有多种手段控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从而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相关性,货币对最终目标有着密切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有规律的。

由于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很多,所以指标口径的选择是它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3)长期利率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存在的问题:第一,利率数据虽然很容易获取,但如何从大量利率数据中得出一个代表利率并不容易。

第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别,要通过名义利率得出实际利率就必须知道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但这种预期是很难度量的。

第三,中央银行是通过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来影响长期利率的,这样就会有一个时滞,这也是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局限性。

3、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数量型的目标,而长期利率是价格型的目标。

我们可以同时选用两个数量型的目标作为中介变量,但同时选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目标作为中介变量很可能就无法实现。

三、操作目标(也称近期目标)操作目标的选择同样要符合可测性、可控性、及相关性三个标准。

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主要有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银行准备金及基础货币等。

1、短期货币市场利率经常被选作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这个利率是整个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贴现率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式来调整同业拆借利率。

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率对经济产生作用存有时滞,同时因为是顺商业周期的,容易形成货币供应的周期性膨胀和紧缩。

2、银行准备金1)从准备金的需求看,总准备金可以划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超额准备金减去贴现贷款即为自由准备金。

2)从准备金供给看,总准备金分为借入准备金和非借入准备金。

银行准备金无论从可控性和相关性都符合要求,因此它可以作为操作目标。

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作为操作目标,它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都没有问题,尤其是可控性甚至比银行准备金还要强。

由于基础货币是流通中现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所以不受公众存款、取款等因素影响,因此可控性更强。

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请参看教材651页的图21.2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三类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2)贴现贷款和贴现率3)公开市场操作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和用;二是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

1、准备金制度的三个目的: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

2)通过建立法定准备金制度,使中央银行多出一种控制货币供给的手段。

3)通过各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集中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的。

2、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

3)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缴存基期的确定等。

3、法定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优点: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

缺点: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一个缺点,另外一个缺点就是法定准备金率不宜频繁调整。

二、贴现贷款和贴现率1、使用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两种方法:1)规定贴现贷款的条件。

2)规定贴现率。

2、贴现贷款的三种形式:1)调节性贷款2)季节性贷款3)延伸性贷款三、公开市场操作1、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1)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整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

2)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

3)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从而避免法定准备金政策的震动效应。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可逆性”。

此外,公开市场业务执行起来也比较灵活。

四、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直接信用控制。

5、间接信用控制。

间接信用控制经常采用的方式有道义规劝、窗口指导等。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研究的是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总需求影响的过程和途径一、货币政策作用于总需求的途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试图解释这一过程,研究有哪些途径并将它们逐条寻找出来。

货币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作用于实际经济的过程是非常多的,是不可能研究透彻的,所以他们不去研究这个传导机制的过程。

总需求的构成:总需求主要有四部分构成:1)消费;2)投资;3)政府购买4)净出口因为总需求构成中的前三项需求有一部分是由进口来提供的,而我们研究的总需求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所以就要从出口的部分中减去进口的部分,因此是净出口。

对货币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是考虑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投资在总需求中所占有的比重虽然不大,但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却是最受关注的变量。

在标准的IS---LM模型中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被揭示得非常清楚。

这个传导机制的作用大小首先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变动对利率影响的大小。

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能力又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凯恩斯主义者通过这一传导机制所得出的结论:货币政策的作用不是很大。

原因:1)货币需求对利率很敏感。

2)投资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

弗里德曼的研究方法:弗里德曼通过这种“约减型”的方程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结果,发现了货币政策的变动确实和价格、产出等变量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弗里德曼的这种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虽然能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但是并不能说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2、货币政策变动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货币传导的信贷渠道)如果货币政策可以改变能够借到钱人的数量,那么久会影响到企业的资金来源,从而影响到投资需求,最终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

货币供给变动对信贷可得性影响的途径。

请参看教材第450页。

补充说明:货币政策还会影响企业的信贷价值。

从袋款的供求两个方面考虑,货币政策都能够改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从而改变企业的投资能力。

因此,我们说这也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的变动对私人投资影响的两个主要途径:3、托宾的q 理论:主要是解释货币供给对于企业股票融资的影响。

V 代表企业的价值,这主要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是企业各项资产加在一起的价值。

q 是一个比值,它等于企业市场价值比企业的资本重置成本。

托宾认为,企业的投资决策取决于q 值是否大于1 。

当q 大于1 时,企业就会投资;当q 小于1 时,企业就不会投资。

结论推导:如果q 大于1 ,那么企业投资收益率就会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价值的确定:二、货币对消费的影响1、财富效应1)实际余额效应2)金融资产价值2、替代效应是指各种消费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对人们需求的影响。

三、货币对净出口的影响E ---- 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NX ---- 净出口课后作业:教材511页第1、2、11、12、16题;671页1、4、5、10题;475页6、7、8题。

(教材)第十六章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一、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二、肖和麦金农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三、发展中国家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原因一、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1、金融资产的种类和数量。

2、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

3、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

4、金融资产的价格。

二、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1、金融资产形式单一,数量有限。

2、金融机构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

3、金融机构单一。

4、直接融资市场及其落后。

5、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扭曲。

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工业化的成本,通常将实际利率压低到很低的水平。

另一方面高估本国货币的币值,以降低进口机器设备的成本。

三、金融抑制政策在罗纳多* 麦金农和爱德华* 肖等人看来,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金融体制是由过多的政府管制造成的,他们称之为金融抑制政策。

1、金融抑制政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利率进行严格的管制。

2)常常采用信贷配给的方式来分配稀缺的信贷资金。

3)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管制。

对金融机构的设立、业务、法定准备金等实施严格的限制。

4)人为高估本币的汇率。

正是由于这些金融抑制政策的存在阻碍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滞后反过来有制约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基本观点:金融抑制政策导致金融体系的落后,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爱德华*肖的观点1、金融抑制的负面效应:1)抑制储蓄2)降低投资效益3)违背比较优势3)违背比较优势4)金融体系脆弱2、金融自由化的正面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收入分配效应,稳定效应,社会效应。

1)储蓄效应2)投资效应一方面投资会随着储蓄的增加而增加。

另一方面,投资的效率也会因为利率这样一种分配、筛选机制变得更有效率。

3)就业效率金融自由化政策可以提高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从而扩大就业。

4)收入分配效应金融自由化及其相关政策,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