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10178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d.png)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伤,此类损伤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然而,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本文将讨论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以及患者和家人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一、康复治疗方法和技术1.医学治疗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医学治疗是首要的步骤。
患者通常会接受手术以解决脊髓压迫或损伤的原因。
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防止进一步的神经损伤。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抗炎药物和神经保护剂来减轻疼痛和促进神经再生。
2.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疗法包括康复训练和物理手段的应用,如功能锻炼、电疗、热疗、冷疗和按摩等。
通过物理疗法,患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并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3.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脊髓损伤康复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损伤程度,康复训练可以包括肌肉功能恢复、平衡和步态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以及认知和心理康复等。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失去的功能,并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二、患者和家人的角色1.患者的态度和积极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需要患者本人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患者应保持乐观的态度,坚信康复的可能性,并遵守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
同时,患者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训练来实现自我康复。
2.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家人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度过难关,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此外,家人还可以协助患者完成日常康复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贴心的照顾。
三、康复治疗的挑战和展望尽管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患者的情况和损伤程度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治疗计划。
其次,康复治疗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患者和家人都需要具备充分的意志力和决心。
此外,康复设备和技术的改进也是研究的重点,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康复学通过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
![脊髓损伤康复学通过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5a817d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e.png)
脊髓损伤康复学通过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会导致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
然而,脊髓损伤康复学通过康复训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这些功能。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康复学的背景、康复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益处。
一、脊髓损伤康复学的背景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的重要通信通道,负责传递感觉和指挥运动。
然而,当脊髓遭受损伤时,这种通信通道被切断,导致患者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康复学旨在通过康复训练促进脊髓的再生和修复,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
二、康复训练的原则和方法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核心原则是神经可塑性,即神经系统具有适应和重组的能力。
通过刺激残存的神经路径以及创造新的神经连接,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以得到改善。
1.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旨在通过肌肉训练和运动模拟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康复师会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和协调性练习等。
同时,辅助器具的使用也是重要的修复手段,如矫形器、假肢等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
2. 感觉康复训练感觉康复训练旨在通过刺激残留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帮助患者恢复感觉功能。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疗、物理疗法和感觉刺激训练等。
这些训练可以通过增强血液循环和刺激神经系统的再生来提高患者的感觉能力。
三、脊髓损伤康复的益处1. 改善生活质量脊髓损伤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和感觉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能够自主行走和参与各种活动,患者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2. 预防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常常面临许多并发症,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压疮等。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血液循环和提高骨密度来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3. 促进神经再生康复训练可以刺激脊髓中残存的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和重组。
通过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程度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4. 提供心理支持康复训练不仅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康复,还提供心理支持。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bf4c9ec4028915f804dc2f8.png)
二、康复基本知识
(一) 康复的时机及主要方法
1、 治疗原则 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残存的功能,减轻或消除功 能上的障碍,在其身体许可的范围内,帮助患者 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早日回归社会 2、康复治疗时机
(四)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 避免过度被动活动 调节饮食、多晒太阳、服用钙剂 保证站立时间 压疮 每天观察2次 定时减压 移动时注意安全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四)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咳嗽无力 经常翻身,轻叩背部 能坐的患者鼓励多坐 呼吸训练 下肢静脉血栓 每日被动活动,减少卧床时间 将双下肢垫高 发生血栓后停止活动,以防栓子脱落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找出诱因,着手解决
展
(一)翻身训练
目的 防止身体局部受压时间过长造成褥疮 防治肺部感染 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二)坐起训练
目的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为坐位下进食、穿脱衣服、学习做准备 方法 拉床栏上的绳子 双上肢摆动或支撑
(三)坐位平衡训练
(四)支撑减压和移动训练
适用于颈7-胸12完全性损伤的患者
(八)步行训练
适用于上肢功能正常的患者。胸6-8摆至步,腰 1-2四点步行 目的 提高步行能力,扩大活动范围 增强自信心 预防并减少并发症
方法 摆至步训练 四点步行训练
(九)增加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目的
增强上肢以及躯干、下肢残存肌力,以满足驱动轮
椅、支撑身体的动作的需要 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讲课内容
定义
康复基本知识 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定义和截瘫基本知识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ppt课件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训练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1204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6.png)
目录
01. 早期康训练 02. 效果分析 03. 康复训练建议
1
早期康复训练
训练目的
1 促进神经再生
2 提高膀胱功能
3 预防尿路感染
4 减轻疼痛和痉挛
5 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方法
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定时
排尿、控制排尿等方法, 01
提高膀胱功能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板、 平衡球等,提高平衡能力
03
心理康复训练:通过心理
辅导、放松训练等,缓解 05
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肌肉力量训练:通过锻炼
02 腰背肌、腹肌等,增强肌
肉力量
呼吸训练:通过深呼吸、
04 腹式呼吸等,提高呼吸功
能
训练注意事项
01
保持正确的训 练姿势,避免 造成二次损伤
02
遵循专业康复 师的指导,循 序渐进地进行 训练
03
注意训练强度, 避免过度训练 导致肌肉疲劳
感染等并发症
感谢您的观看
改善社交活动: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社交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融 入家庭,提高家庭幸福指数。
3
康复训练建议
个性化训练方案
01
评估患者 损伤程度 和功能状 况
02
根据评估 结果制定 个性化训 练计划
03
训练计划包 括:膀胱功 能训练、肌 肉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等
A
尿失禁改善:减少尿失禁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训练对膀胱功能的影响
01 增加膀胱容量
03
减少尿失禁发生 率
05
提高患者自信心 和自尊心
02
提高排尿控制能 力
脊髓损伤总体康复原则
![脊髓损伤总体康复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dde98d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9.png)
早期目的是防止卧床并发症,如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畸形等,为以后康复治疗创造条件。
训练内容:1.良肢位摆放:在此期内,患者卧床时应保持体位处于良好的功能位置,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
2.定时翻身:应定时帮患者变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
对脊椎稳定者可使用减压床、皮垫床或一般床上加气垫。
3.早期坐起训练:脊髓损伤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者应早期开始坐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2小时,视患者情况抬高床头,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头晕、眼花、心慌、无力、恶心等。
如无不良反应可以逐渐升高床头,并继续训练,如有不良反应则应将患者床头调低,回复原体位。
以后减少升高的角度及速度,使患者逐渐适应后,再缓慢抬高床头使患者坐起,完成训练。
4.起立训练宜在伤后/术后3 周以后开始进行,患者经过坐起训练后,训练效果良好,无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即可考虑进行起立训练。
训练时应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具体训练方法为:患者站立斜床(起立床),起立训练从倾斜20度开始角度渐增,训练时同坐起训练一样,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反应发生,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降低站立斜床的高度。
5.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应立即开始全身各关节的被动活动,1~2次/d,每一关节在各轴向活动若干次即可,以避免关节挛缩。
进行被动活动时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奏,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过,以免拉伤肌肉或韧带。
被动为主,主动及助动为辅。
患者坐或躺于训练床上,对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O度,对胸腰椎不稳定者,髋关节屈曲不易超过90度。
髋关节外展要限制在45°以内,以免损伤内收肌群。
对膝关节的内侧要加以保护,以免损伤内侧副韧带。
在下胸段或腰椎骨折时,进行屈髋屈膝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在无痛范围之内,不可造成腰椎活动。
禁止同时屈曲腕关节和指关节,以免拉伤伸肌肌腱。
腰椎平面以上的患者髋关节屈曲及腘绳肌牵张运动需要特别强调,因为只有髋关节直腿屈曲达到或超过90°时才有可能独立坐在床上,这是各种转移训练和床上活动的基础。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99469048e518964bcf847caf.png)
脊髓损伤功能康复训练【目的】1.维持肌肉、关节的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
2.最大范围恢复患者上、下肢关节的生理功能。
【适应症】脊髓损伤后上、下肢活动障碍【操作方法】上肢活动障碍:1.牵拉法:用一弹力绳系在床的左右两侧,尾端系一患者腕大小的空隙,患者取半坐卧位或者平卧位,护士或家属可用5×3cm 棉布包裹在患者手部,将患者手部放在弹力绳的空隙处,让患者用手向上、下、左、右进行牵拉。
2.扔球法:患者取坐位,护士或家属向患者方向扔球,(球最好选择表面不光滑的球)让患者努力接球;或让患者手握一球,用力向外抛。
3.让患者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吃饭、梳头等下肢活动障碍:1.站立: 1)协助病人双足放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护士或家属双手扶住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护士或家属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患足,病人将双手置于护士或家属腰部以防跌倒。
站立时护士或家属应注意患者站势,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不要耸肩或抬肩,腹部伸直,伸髋,双下肢尽量伸直。
2)患者一手搂住一个人的脖子,由两个人将患者挪动到墙壁下,使患者背靠墙壁,然后分别伸出紧靠患者的那条腿抵住病人的胯部及大腿,使患者两条往前弓的腿在他人的帮助下站直,当患者的双臂和腰部都有力量时,在患者常站立的紧墙壁处分别埋两个丁字木桩,一高一矮,或左高右低,或相反;以患者能一手扶一手拉,感到舒适为准,患者便可借一扶一拉的力量调整身体,使双腿站直。
这样能锻炼腿部肌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2.下蹲:1)患者坐于床上屈膝,病人双手合抱住小腿前面中下部,以双臂的拉力将膝关节被动屈曲. 2)患者站立于床头,双手握住床栏,屈膝下蹲,以自己躯体的重量向下压,被动屈曲膝关节。
3. 行走:1)可以由护士或家属搀扶行走。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另一脚跟亦先着地,重心又转移之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同期。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指南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a8f6e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b.png)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指南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和功能造成了巨大影响。
康复训练是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为您介绍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相关指南和建议。
第一节:康复训练的目标和原则康复训练的目标是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尽可能地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和功能,提高社会参与度。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每位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和康复需求都是不同的,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日常活动训练等。
2. 渐进性:康复训练应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患者需要逐步适应和提高训练强度,以促进身体的适应和功能恢复。
3. 多学科合作:脊髓损伤康复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他们将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第二节:康复训练的内容康复训练的内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适当的康复器械和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行动能力。
2. 平衡训练: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常存在平衡问题。
平衡训练包括平衡感觉的训练和平衡调节的训练,通过改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
3. 日常活动训练:康复训练应注重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包括上下楼梯、转身、穿衣等动作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 步态训练:对于能够站立和行走的脊髓损伤患者,步态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步态训练包括站立平衡、腿部肌肉力量训练、踩踏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功能。
第三节: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第一:康复训练应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因训练引起意外伤害。
医生和康复师应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合理制定训练方案。
2. 合理营养:脊髓损伤康复需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
脊髓损伤常用训练方法
![脊髓损伤常用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bbf5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3.png)
脊髓损伤常用训练方法脊髓损伤常用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早期康复训练:定时改变体位,每天进行1次以上的皮肤擦拭。
进行呼吸训练,每个关节在活动范围内每天被动活动,重度挛缩者可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主动辅助活动、徒手矫正、伸张运动。
2.慢性期康复训练:通过训练改善全身状态,使损伤脊柱的稳定性增强。
目标是保持坐位和立位,移动动作,步行动作等。
采用推起训练、起立训练、移动训练、返寝训练等来强化训练躯体和四肢。
体位训练:维持良肢位,卧位至坐位的步骤包括抬高床头→半坐位→坐位→轮椅训练,抬高床头30°,耐受1.5小时后可逐步抬高床头,每日抬高5°逐步过渡到坐位,也可进行站床训练。
被动运动:患肢每次。
3.坐位期:支撑、减压、移动动作训练;体位变换、转移;坐位平衡训练;轮椅基本操作训练;生活自理训练;加强全身和尚存肌肉的肌力和耐力训练;同时继续卧床期的训练。
4.站立期:站立床站立训练;站立架内站立训练;平行杠站立;扶双拐站立;平衡训练;同时继续卧床期、坐位期的训练。
5.行走期:借助各种类型的支具做行走训练;同时继续卧床期、坐位期、站立期的训练。
6.肌肉锻炼:尽可能地保持肌肉的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肌肉力量锻炼,如举重、屈伸等,也可以通过康复器械来进行。
此外,可以使用电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帮助恢复和维持肌肉功能。
7.平衡和协调训练:脊髓损伤会对平衡和协调能力产生影响,所以进行相关的训练是很重要的。
这可以包括坐姿平衡练习、站立平衡练习、步态训练等,旨在增强肌肉协调性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
8.柔韧性和伸展训练:脊髓损伤后,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可能会受到限制。
进行柔韧性和伸展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促进身体的活动范围。
9.功能性训练:根据个体的康复目标,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性训练,例如上肢和下肢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穿衣、洗澡、梳头等。
这有助于逐渐恢复独立生活所需的功能。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b9e7f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a.png)
脊髓损伤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脊髓损伤是导致人类残疾的危险疾病之一。
脊髓损伤以后,患者的生活便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失去对受伤部位以下的身体控制权。
很多患者整日与床作伴,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导致关节和肌肉萎缩、畸形,一些可怕的并发症也“伺机而动”,这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康复护理来帮助患者早日摆脱阴影呢?一、危险期的护理(一)体位摆放要正确脊髓损伤以后,患者由于行动不便需要卧床休养,为了避免对患者身体的二次伤害,需要将患者的身体摆放成正确的体位。
正确的体位能够防止患者的关节出现畸形的情况,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将患者的胳膊内收伸直,避免胳膊外翻异常;下肢髋关节保持伸直,并且在外侧放置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维持姿势稳定。
此外,患者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勤翻身,这样可以避免身体骨头突出部位受到长时间的压力产生褥疮。
最好每隔两小时翻身一次。
(二)训练排尿功能一部分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排泄功能会收到影响,需要对患者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使患者产生排尿反射进而自行排尿。
脊髓损伤患者要有意识的锻炼膀胱的张力,以便形成定期排尿的习惯。
(三)加强呼吸训练,防止肺部感染家人要有意识的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轻轻拍击患者胸部帮助咳痰,保持呼吸畅通。
还可以通过体位引流排痰的方式,防止呼吸道受阻,保持良好呼吸。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维持肺部的活力。
此外,可以定期进行雾化,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感染。
二、恢复期的护理(一)康复运动训练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训练患者没有受伤的肌肉,让健康部位的肌肉保持正常活力,避免肌肉萎缩。
同时,让健康部位的肌肉牵扯拉动受伤部位的肌肉,从而逐渐恢复患者全身肌肉的活力和功能。
其次,增强患者自主翻身的训练和坐位训练。
通过翻身训练患者的支撑能力,患者需要克服自身的重量,这就锻炼了患者的肌肉力量,加强患者对身体的支配权。
此外,这个时期患者就不能每天卧床了,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者坐位,逐渐增加患者身体倾斜的高度,为患者的行走训练打下基础。
简述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内容
![简述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5a372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7.png)
简述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内容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损伤,常导致患者下肢瘫痪、感觉丧失等严重后果。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成为了重要的康复手段。
下面将简述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的内容。
一、肢体活动训练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受阻,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肢体活动训练是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以增强肢体的力量和灵活性。
常见的肢体活动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等。
二、平衡与协调训练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平衡和协调障碍,容易发生摔倒和跌倒等意外。
因此,平衡与协调训练是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平衡器械和协调性训练方法,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常见的平衡与协调训练包括单脚站立、踮脚走、倒立训练等。
三、感觉恢复训练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出现感觉丧失或异常,影响其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
感觉恢复训练是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感觉刺激和感觉训练方法,促进患者的感觉神经再生和感觉功能恢复。
常见的感觉恢复训练包括触觉刺激、温度刺激、振动刺激等。
四、康复辅助器具使用训练脊髓损伤后,患者常需要借助辅助器具来帮助行动和日常生活。
康复辅助器具使用训练是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正确使用辅助器具,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常见的康复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包括轮椅使用训练、助行器使用训练、自助餐具使用训练等。
五、心理支持与教育脊髓损伤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困扰。
因此,心理支持与教育是脊髓损伤肢体功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心理咨询和教育,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困难,增强康复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常见的心理支持与教育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康复教育讲座等。
六、日常生活训练脊髓损伤后,患者常需要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康复饮食、床位转移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46dc0c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3.png)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1. 脊髓损伤简介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而造成的神经组织损伤。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和感觉信息。
脊髓损伤会导致下肢瘫痪、感觉丧失以及其他一系列身体功能障碍。
2. 康复训练的目标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主要目标包括:•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功能;•提高肌力和运动控制,增强肌肉协调性;•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减轻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康复训练的内容3.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应用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紧张。
物理治疗还包括运动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力、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脊髓损伤的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痉挛药、镇痛药、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3.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康复训练中的核心内容。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如坐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平衡训练、手部功能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控制能力。
3.4 辅助器具使用辅助器具在脊髓损伤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轮椅可以帮助下肢瘫痪患者保持移动能力;助行器可以提供支撑和稳定,帮助患者行走。
康复专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和指导合适的辅助器具的使用。
4. 康复训练的阶段脊髓损伤康复训练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急性期急性期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的最早阶段,通常在损伤后的48小时内。
在这个阶段,主要目标是保护脊髓、控制疼痛和预防并发症。
康复训练主要侧重于呼吸肌肉训练、床位转移等基本功能恢复。
4.2 康复初期康复初期是指急性期之后的几周到几个月。
在这个阶段,康复训练主要集中于基本功能恢复和肌力增强。
通过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坐立、平衡和行走等日常生活能力。
4.3 康复中期康复中期是指脊髓损伤发生后的几个月到一年左右。
脊髓损伤不同水平患者的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不同水平患者的康复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d1ccc4d03186bceb19e8bb15.png)
以完全性脊髓损伤为例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C4及C4以上的患者1、患者特点此类型患者四肢肌、呼吸肌、躯干肌完全瘫痪,需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但C4与C1-C3情况不同,C4患者生存功能比C1-C3好。
2、治疗方法与训练(1)训练患者使用环境控制系统(ECU)。
这类患者四肢无功能,需应用环境控制系统来提供生活服务。
训练患者用口棒控或气控操纵使用ECU。
(2)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无功能。
(3)上肢有三角肌、肱二头肌尚有功能,可完成部分运动动作,但缺乏伸肘关节以及前臂、腕、手的活动功能。
3、治疗方法与训练(1)训练患者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如利用手支具及C型ADL箍套套在手上,在套中插入匙,利用患者屈肘动作可将食物送入口中。
(2)训练患者利用手的粗大移动功能拨动电动轮椅扶手上的杆式开关,手控操纵电动轮椅。
(3)训练患者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轮椅间的转移(如屈肘用上肢勾住家人的颈部,再由家人协助转移身体)。
(4)利用三角肌等施行手功能重建手术后,训练患者的伸肘及拇食指侧捏功能等。
二、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的C6患者1、患者特点(1)患者可屈肘、伸腕,但伸肘功能不良,不能屈腕,屈指和抓握。
(2)手功能丧失。
(3)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
(4)肋间肌瘫痪,呼吸储备下降,身体耐力差。
此类患者功能特点为:能独立驱动手轮圈改装后的轮椅,坐位时能给受压部位减压防止压疮;利用床栏能翻身;上肢屈肘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或头上方的三角框架可以坐起;利用腕驱动抓捏矫形器和ADL套箍能进食、梳洗、清洁上身;借助于自助具,上肢能穿衣、写字、打字;能打电话、能用滑板作身体转移,但患者仍然主要是轮椅上活动,自己不能步行。
2、治疗方法与训练(1)训练患者自己穿简单的改制过的衣服。
(2)利用头上方的三角框架或横木作转移活动,将上肢屈肘勾在头上方的三角框架或横木上,悬起臀部再转移到他处。
(3)训练患者使用加大手轮圈摩擦力的轮椅,因患者手不能抓握,而用掌根部推动轮椅手轮圈,故患者不能使用光滑的轮椅手轮。
c7平面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计划
![c7平面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81a7f0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f.png)
c7平面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计划
1. 早期阶段(伤后1-3个月)
- 呼吸训练: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加强肺部扩张。
- 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范围内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僵硬和关节粘连。
- 床上活动训练:翻身、坐起等基本动作训练。
- 皮肤护理:按摩、换位,预防压疮形成。
2. 恢复期(3-6个月)
- 坐姿平衡训练:在平衡垫或滚轮上进行坐姿稳定性练习。
- 上肢功能训练:肩关节、肘关节及手部活动度和力量训练。
- 站立平衡训练:在并列或平行扶杆辅助下进行重心转移和站立平衡练习。
- 电刺激或生物反馈训练:针对残余运动神经元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或生物反馈训练。
3. 后期康复(6个月以后)
- 步行训练:使用适当辅助器具(拐杖、助行器等)进行平地及阶梯步行训练。
- 上肢活动训练:训练日常生活中的上肢活动,如更衣、写字等。
- 肌力训练:针对残余肌群进行阻力训练,增强肌力。
- 适当运动:推椅训练、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以上训练计划需要在专业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体情况
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脊髓损伤康复的具体锻炼方法
![脊髓损伤康复的具体锻炼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57dff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2.png)
脊髓损伤康复的具体锻炼方法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功能和运动能力造成了显著的影响。
康复锻炼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协调性和日常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脊髓损伤康复锻炼方法:1.肌肉力量训练:A:强化肢体肌肉力量:通过进行定向的肢体肌肉锻炼,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
这可以包括使用弹力带或重力器械进行抗阻训练,以及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运动。
B:核心肌肉锻炼:核心肌肉包括腹肌、背肌和盆底肌群。
通过进行核心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在行走和转身时的风险。
2.平衡和协调训练:A:平衡练习:通过单脚站立、平衡板或稳定球等练习,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
这对于步行和日常活动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B:协调练习:通过进行协调练习,如手眼协调训练、双手协调训练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促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
3.柔韧性训练:A:拉伸练习:进行全身的拉伸练习,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并减少肌肉紧张和僵硬的风险。
特别关注关键部位如背部、腿部和颈部的拉伸。
B:瑜伽和普拉提:瑜伽和普拉提练习可以综合性地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和肌肉控制能力。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模式。
4.功能性训练:A:步态训练:针对行走能力的恢复,可以进行步态训练。
这包括使用平行杠、助行器或支架来进行步态模式的训练,逐步提高步幅、稳定性和步伐的协调性。
B:功能性活动训练: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进行各种功能性活动的模拟训练。
例如,模拟椅子起立、上下楼梯、转身等活动,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5.器械辅助训练:A:功能电刺激(FES):通过电刺激肌肉来辅助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例如踏步训练、手握练习等。
FES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B:功能性外骨骼:使用功能性外骨骼设备来支持和辅助患者的运动功能,如下肢外骨骼帮助行走、上肢外骨骼帮助抓握等。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e5ce65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8.png)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在现代社会中,脊髓损伤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种损伤会导致下肢瘫痪、感觉丧失以及其他各种身体功能障碍。
然而,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恢复计划,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方面的策略与方法。
一、理解脊髓损伤在进行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之前,首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了解。
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信息的关键部位,它与大脑相连,并通过周围神经与全身其他部分进行通信。
当脊髓受到外部冲击或压迫时,神经纤维可能会被破坏或断裂,从而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和自主控制功能受限。
二、早期干预与治疗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来说,在损伤发生后的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急救和手术治疗。
急救措施旨在尽可能减少脊髓损伤的程度并保护患者的生命。
手术治疗则是通过修复损坏的脊髓,恢复其正常功能。
三、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1.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是促进康复和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脊髓损伤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以帮助肌肉力量恢复,改善协调性,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这些运动可以包括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如屈曲与伸展运动、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此外,各种现代科技辅助器械也在康复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外骨骼装置和电子神经刺激装置。
2.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并恢复运动功能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激活脊髓以下段的神经,以产生肌肉收缩和运动模式。
功能电刺激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增加主动运动、改善协调性,并促进再学习运动技能。
3. 步行训练与辅助装置对于脊髓损伤造成下肢瘫痪的患者,步行训练是恢复功能的重要一环。
在康复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类型的辅助装置,如助步器、支架或轮椅等,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步行。
逐渐增加步行时间和距离,并结合其他康复训练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4. 感觉恢复训练除了运动功能的恢复外,脊髓损伤后感觉丧失也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病理
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3小时脊髓灰质出现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6小时左右可出现全灰质出血,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血,神经轴突出现退变,灰质中神经细胞坏死;24小时灰质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出轴突退变。
中晚期坏死组织逐渐被吞噬,表现为囊腔形成,组织疏松软化、胶质增生。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也出现由灰质出血到白质出血、灰质坏死、白质退变的过程,但因损伤程度不一,病理变化轻重不等;中晚期灰质坏死处也形成囊腔,但白质保留。
临床特征
(1)脊髓休克: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出现暂时性功能抑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患者呈迟缓性瘫痪。
单纯脊髓震荡者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后功能大部分恢复,最后完全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过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痉挛。
(2)运动功能障碍:颈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称为截瘫。
(3)感觉功能障碍脊髓横断时,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功能受损;脊髓半横断时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同侧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如损伤部位在前,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下痛温觉障碍;在后则为深感觉与触觉障碍。
(4)其他: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5)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压疮、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诊断
1、脊髓损伤平面
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最低的脊髓节段。
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28个关键点确定,运动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10条关键肌肌力来确定。
2、脊髓损伤程度
脊髓损伤程度的判断依据为脊髓损伤平面下得最低位骶段(S4-5 )是否保留运动或感觉功能。
完全性脊髓损伤是指最低位骶段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是指最低位骶段保留运动或感觉功能。
最低位骶段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与黏膜交界处的感觉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依据肛门指诊时肛门括约肌是否存在自主收缩判断。
康复评定
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
自我照顾
1、进食(切、打开罐装食物、倒、把食物送进嘴里、拿装有液体的杯子)
0需要肠外营养,胃造瘘术或完全帮助经口进食
1饮食需要部分帮助或需要穿戴辅助工具
2独立进食,需要帮助或辅助用具切食物和或倒和或开启罐装食物
3独立进食和喝不需要帮助或辅助工具
2、沐浴(抹肥皂、洗、擦干身体和头、操纵水龙头A-上半身B-下半身)
A、0完全依赖帮助
1需要部分帮助
2在特殊环境下或使用辅助用具独立洗漱
3独立洗
B 0完全依赖
1需要部分帮助
2在特殊环境下或使用辅助用具独立洗
3独立洗
3、穿脱衣服(衣服、鞋、永久矫形器、敷料)
0完全依赖
1需要部分帮助穿脱没有纽扣、拉链、帮带的衣服
2独立穿脱没有纽扣、拉链、帮带的衣服;需要使用特殊工具或在特殊环境下
3独立穿脱没有纽扣、拉链、帮带的衣服;不需要辅助用具或特殊环境;仅在穿脱有纽扣、拉链、帮带的衣服时需要帮助和辅助用具或特殊环境
4独立穿脱任何衣服
4、修饰(洗手和脸、刷牙、梳头、刮胡子、使用化妆品)
0完全依赖
1需要部分帮助
2实用工具独立修饰
3不需要实用工具独立修饰
0--------20分
呼吸和括约肌管理
5、呼吸
0需要气管插管和持续或间断辅助通气
2气管插管下独自呼吸;需要氧气和较多的帮助进行咳嗽和处理气管插管
4气管插管下独自呼吸;需要氧气和较少的帮助进行咳嗽和处理气管插管
6不需要气管插管独立呼吸;需要氧气、面罩或间断辅助通气和较多的帮助进行咳嗽
8不需要气管插管独立呼吸;需要较少的帮助或刺激咳嗽
10独立呼吸
6、括约肌管理--------------膀胱
0内置导尿管
3残余尿量>100ML;无常规的导尿或辅助性
6残余尿量<100ML或间歇自我导尿;使用排尿工具需要帮助
9间歇自我导尿;使用外部排尿用具,不需要帮助使用外部排尿用具
11间歇自我导尿,导尿期间能自我控制,不需要使用外部排尿用具
13残余尿量<100ML;仅需外部引流,引流无需帮助
15残余尿量<100ML;能控制,不需要使用外部排尿用具
7、括约肌管理-------------肠
0排便节律紊乱或频率减少(少于3天一次)
5排便时间规则,但需要帮助,很少意外(失禁<2次每月)
8排便规律,不需要帮助,很少意外(失禁<2次每月)
10排便规律,不需要帮助,无意外
8、使用厕所(会阴部清洁、便前便后衣服的整理、使用卫生纸或尿布)
0完全依赖
1需要部分能帮助,不能自我清洁
2需要部分帮助,能自我清洁
4能独立使用厕所,但需要辅助工具和特殊环境
5独立使用厕所
0-------40分
移动(室内和厕所内)
9、床上移动和预防褥疮的活动
0所有活动均需帮助:在床上翻上身、下身、坐起、在轮椅上撑起,需要或不需要工具,但不需要电动工具。
2不需要帮助完成上述一项活动
4不需要帮助完成上述二到三项活动
6独立进行床上所有活动和减压活动
10、床---椅转移(锁轮椅、抬起足托、移动和调节臂托、转移、抬脚)
0完全依赖
1需部分帮助
2独立进行
11、轮椅-----厕所----浴盆转移
0完全依赖
1需要部分帮助
2自理
移动(室内和室外)
12、室内移动
0完全依赖
1需要电动轮椅或部分帮助去操作手动轮椅
2在手动轮椅上独立行动
3步行时需要监护
4借助步行架或拄拐步行(摆动)
5借助拐杖或两根手杖步行(交替步行)
6借助一根手杖步行
7仅需要腿的矫形器步行
8不需要帮助步行
13、适度距离的移动(10-100米)
0完全依赖
1需要电动轮椅或部分帮助去操作手动轮椅
2在手动轮椅上独立行动
3步行时需要监护
4借助步行架或拄拐步行(摆动)
5借助拐杖或两根手杖步行(交替步行)
6借助一根手杖步行
7仅需要腿的矫形器步行
8不需要帮助步行
14、室外移动(超过100米)
0完全依赖
1需要电动轮椅或部分帮助去操作手动轮椅
2在手动轮椅上独立行动
3步行时需要监护
4借助步行架或拄拐步行(摆动)
5借助拐杖或两根手杖步行(交替步行)
6借助一根手杖步行
7仅需要腿的矫形器步行
8不需要帮助步行
15、上下楼梯
0不能上楼或下楼
1在另一人的支持或监护下上下楼梯至少三级
2借助扶栏的支持或拐杖或手杖上下楼梯至少三级
3不需任何支持和监护上下楼梯至少三级
16、转移:轮椅---交通工具
0完全依赖
1需部分帮助和或监护和或辅助工具
2独自转移
转移:地面---轮椅
0需要帮助
1独自转移
0-------40分
康复训练
(-)康复目标
脊髓节段1完全依赖2大部分依赖3中等依赖4小部分依赖5步行可能性小6用KAFO加双拐步行7用AFO加手杖或独立步行
C1-3 (1)C4 (2) C5 (3) C6 (4) C7-8 (5) T1-12 (6) L1-5 (7)
(二)康复训练
1、急性期:防止关节挛缩等废用综合征
保持良好体位
(1)仰卧位双肩向前,枕下垫枕头以防肩后缩,上肢置于体测,肘伸展,腕背屈45°,指自然屈曲,精髓受伤者手握毛巾卷,以防猿手形成;髋关节伸展并轻度外展,膝关节伸展但避免过度伸展,踝背屈,足趾朝上。
(2)侧卧位:胸前和后背各方一个枕头,下面的肩关节前屈置于头下和胸前的枕头之间,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上面的上肢置于胸前的枕头上。
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两腿之间放枕头,使上面的腿轻压在下面枕头上,踝背屈,趾伸展。
(3)体位变换:定时翻身,一般2小时一次,防止褥疮。
(4)做起训练:佩戴腰围,保护下坐起,从30°开始,每日升高15°,每次半小时至两小时,每日两次,直至90°
(5)站立训练:伤后3周,坐起训练良好者,利用斜床开始,一般从20°开始,8周后达到90°。
(6)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早期开始。
2中后期康复训练
伤后2-3个月。
目的:增强肌力、耐力,帮助掌握轮椅使用及其他工具使用以及可能的站立步行训练
(1)软组织牵拉练习:腘绳肌、内收肌和跟等,每天至少2次,每次3-5遍
(2)关节活动练习
(3)肌力练习
(4)垫上训练:翻身、做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粗大活动训练、转移训练等
(5)轮椅操作训练,可独立坐位15分钟以上时开始,应注意每半小时臀部减压
(6)站立训练
(7)步行寻来呢伤后3-5个月
(8)上下台阶和楼梯训练
(9)安全跌倒和重新站起训练:方式放开手杖,双掌撑地,上肢收于胸前。
重新站起,俯卧,双掌撑地;尽量低头,抬起骨盆,以双掌和双足撑在地上,伸出一只手抓住一根拐杖,利用拐杖及双足平衡,另一只手抓起另一根拐杖。
(10)耐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