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
论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
论贾平凹小说的乡土情结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情结,
这种情结表现在小说中的多个层面,如地域性特征、家庭生活、社会风俗等。
首先,地域性特征是贾平凹小说的明显特征,他的作品基本都以四川民间社会为背景,探讨着这个土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如《废都》、《猪猪侠》等作品,都表现出丰
富的地域特色。
其次,贾平凹小说中对家庭生活的描写也十分生动,例如《废都》中,虽然家里已经
十分贫困,但是父母依然在孩子们心中是最亲近、最可靠的。
贾平凹在小说中,也经常通
过家庭的亲情、爱情来反映乡土生活的变化和传统的破裂。
最后,贾平凹的小说还反映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与风俗,一些小说中,如《牛》就详细
描述了四川民间祭祀的特点和意义;《黄金时代》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
人们的思想状态。
总之,贾平凹的小说中,弥漫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情结,其对乡土生活的关怀和反思,
对当地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表现都极具深度和广度,这也为贾平凹小说中的世界观和文
化认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地域色彩 论 文
论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地域色彩论文《秦腔》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陕北秦腔艺人巨晓枫的生活为主线,通过对巨晓枫的塑造和他与家人、朋友、情人、业余足球队员等人物的互动,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上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心灵面貌。
正因为是以秦腔艺人和陕北广大农民为主要人物和背景,小说中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本篇论文将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和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秦腔》的地域色彩进行分析。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巨晓枫是一个陕北秦腔艺人,他来自于一个叫做夏家村的小山村,他的身世、思想、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他的父亲是一个扁担秤卖豆腐的老头,家境贫寒,巨晓枫从小没有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他在地下室看书、听曲,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略具规模的秦腔艺人。
在他的家庭中,母亲是家里的主心骨,对家庭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姐姐和妹妹都是一份工作挣钱养家的打工族。
巨晓枫的小伙伴有暴发户刘大爷,艺人宝玉,煤老板以及一些像他一样的业余足球队员、村民等人。
他们在文化水平、言谈举止、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陕北人特色,如再造翻译口误成为“翻熬”、“翻我一脚”、上街开豆腐车的老头、草地上纸钱飞舞的村里人等。
可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地域特色的刻画而使得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
语言表达在小说的语言表达方面,贾平凹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陕北人特征的对话和描写,如巨晓枫给一家广告公司打电话时,用名家细雨的唱腔吆呼广告词的一幕,祖孙三代“口胡”秦腔讲述家族史的场景等等。
这些有着浓郁陕北方言的语言表达,更增加了小说的地域气息。
环境描写小说通过对陕北农村的环境描写,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气息。
小说中的夏家村,是一个山村,村民大部分是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的农民。
村子里没有什么好看的建筑,房屋都比较老旧,不少建筑已经坍塌。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秦腔文化传承广场,作为陕北秦腔的发源地,这个广场自然夺人眼球,让每一个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地域气息。
论贾平凹的主要文学成就
“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并且将此主张、追求贯穿于自己创作实践的全部过程,并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家和读者的承认。
在其作品中,呈现出一个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贾平凹,同时是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的贾平凹,生活和时代之子的贾平凹,他用自己如椽的笔为生活的时代命名。
a、用如椽的笔为人民讴歌为所生活的时代命名作家们用自己语言的泥土为人、为人生、为他的时代雕塑,他们却也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形象烙印在自己的制作中,越是成熟的作家、伟大的作家,他个人的形象越突出、越完整。
通观贾平凹的全部创作,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不断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贾平凹,同时也看到了一个祖国和人民的儿子的贾平凹,生活和时代之子的贾平凹。
越到后来,他越享受到热爱祖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现实的痛苦和欢愉,他用自己如椽的笔在为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命名。
在中国当代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家中,贾平凹几乎是唯一旗帜鲜明地宣布要“以中国传统的美的方法,真实地表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的作家,并且将此主张、追求贯穿于自己创作实践的全过程,使自己的作品以浓烈的“东方的味”“民族的味”融入现代世界文学的潮流……他是以自己为传统文化所陶冶了灵与肉的精神和创作,与当代世界做着深层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保守的,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又是先进的,因为他总是敏锐地感应着文化和人类情绪的新脉搏,提出生活的新课题……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对自己民族生活和艺术的独特理解,都有自己切入世界文化潮流的独特角度,都有自己在自己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贾平凹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找到了自己在民族文化史上的独特位置?是否已经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话和冲撞中树立起自己独立的艺术山岳?这些都可以讨论,但是很显然,他是少有的自觉追求这个目标的作家,并朝此迫近。
但是,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最新发展,中国国内乃至华语文学界对贾平凹及其创作的高度评价,却让笔者获得了如此评价的自信。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种 文化 载体 , 具有 浓缩 当今 民族 心 态 的凝 聚 I 同 生,
就颇有传奇 色彩。“ 金狗母身孕 时 , 在州河桥 上淘 米 , 说 被水 鬼拉 入水 中 , 传 村人 闻讯 赶来 , 已死 , 母 米
筛 里 有一 婴儿 , 随母 尸 在桥 墩下 回水 区漂浮 , 人将 婴 儿捞 起 , 尸 沉 。打 捞 四十 里 未 见 踪 影 。 这 种 传 奇 母 ”
个 男 性形 象 的模 式被 赋予 了很 种 理 想 与 情 趣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模 式 的 特
含 着种 种退 化 和异 化 , 化 又 导 致 了他 们 生 活 或精 退
神 的悲剧 。金 狗为 了走 出两 岔 乡 , 进 他 向往 的世 走
了原地 , 找到 了 自己安 妥 灵 魂 的地 方 。 温柔 如 水 他
时也体 现着 作 为一个 活 生生 的人 的意识 和超越 现 实 的前趋 力量 。他 的人 生 理 想来 源 于 时代 的 召唤 , 破 灭 的原 因在 于他 自己那深 入骨 髓 的 旧文化 意识 和 社 会 历史 的制 约 因素 。在他 人性 进 化 的过程 中总是 包
经历 的渲 染使 得 金狗 更加 能够 代表贾 平 凹想 要表 现 的一 种理 想 或情 趣 。金狗作 为 贾平 凹全 部作 品 中一
论 贾 平 凹小 说 中 的 男 性 形 象
戴 云
( 头 职业技 术学 院 人文 与 艺术设 计 系 , 包 内蒙 古 包 头 04 3 ) 100
摘 要 : 受传 统 文化影 响 的 贾平 凹在 塑造 他 笔 下的 男性 形 象时 自觉不 自觉地 继 承 了“ ” “ ” 深 儒 与 侠 两种 文化 资 源。金 狗是 “ ” 儒 的代 表 , 现 了 多情 重 义、 义精 神 和 安 贫 乐道 的人 生 态度 。 雷 大 空 表 仁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
论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种境界摘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地来归纳贾平凹小说创造的三个代表性期间,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造轨道,他对社会、人生的知道由外至内,由浅入深,窍门逐步从幼嫩走向圆熟,底子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难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表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地是契合的。
另一方面,详细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著作之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一起表现了这三种境地。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境地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造,底子上都环绕一个总的思想准则:那即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明寻根的底子精力。
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造的文明寻找上看,大体阅历了文明调和——文明错位——文明溃散——文明建构几个大的期间,而且其间彼此交叉、浸透。
[2] 依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造,比方《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夸姣情面的文明调和,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明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到达了文明溃散的边际,到《高老庄》则逐步呈现文明建构的期望,而《秦腔》则大概是文明寻找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明错位、文明溃散的危机,又给人以有必要文明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造作全部的论说,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地来归纳贾平凹小说创造的三个代表性期间,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
禅宗的这三种境地通常是形容人知道大千国际的进程。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通常看做务实期间,即对眼前的所见,底子凭着阅历直觉去判别。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期间,是用空灵才智的心态去调查事物,也可谓透过表象看实质。
“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能够说是求自在期间,相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仅仅起点的重复。
是对大千国际的大彻大悟,是到达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在”状况。
论贾平凹的小说的地域色彩
论贾平凹的小说的地域色彩地域色彩是文学作品中不可避免的元素,它反映着作家所在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
在贾平凹的小说中,地域色彩的展现十分明显,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北方乡村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描绘。
贾平凹的小说大多世界观狭窄,呈现出一种较为封闭的农村社会状态。
在他的小说中,农村的地域色彩十分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小说所涉及的地方、风土人情、交通、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
首先,贾平凹的小说中涉及的地方都是中国北方的小城镇和农村。
他笔下的小城镇或者农村都是那种发展缓慢、经济艰苦、交通不便的地方,这种地方风土人情保留完整,人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比较传统。
例如,小说《废都》中的城市和村庄,就是不发达、贫瘠的地方,住着很多老百姓。
然而,在这种经济困苦的环境中,许多人坚持朴实和真诚的生活方式,强调传统的价值观,这也是作者希望读者能够看到的。
其次,贾平凹的小说也展现了北方农村的风土人情,如农忙时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景象、各种地方传统的节日和年俗、乡村社会中的各种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的呈现,以及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这些地方特色的描写充分反映出贾平凹对北方农村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此外,在贾平凹的小说中,交通状况也是体现地域色彩的重要方面。
他笔下的小镇和农村交通不便,人们往来于城市乡村的路途都十分艰辛,也许正因为这种交通状况造就了人们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执着的信仰。
小说《狂人日记》中,主人公因为路途艰辛最终疯狂,在这个节奏缓慢、不发达的农村中,人们容易受到一些心灵的较大冲击,这种受伤的精神性反而影响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由。
最后,贾平凹的小说中反映出的文化和传统也是体现地域色彩的重要方面。
他在小说中表现出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这种意境和文化传统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深深根植在心中的。
在小说中,作者充分展现了农村文化和传统,以及一些民俗及信仰方面的元素。
比如,小说《白浪荡子》中的宗教信仰让人犹如在心灵上获得了安寂之感,这种转化、升华及达成崇高的存在感已经成为贾平凹小说的一大特征。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贾平凹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2.5.1,。
内容提要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当下性比较突出的一位作家,既关注当下的现实和社会,也关注当下的文学潮流。
(从小说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看,其创作从整体上呈现着两个阶段性特征,即以关注商州人心灵轨迹史为主的“商州系列小说”和以关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文化命运为主的“文化忧思系列小说”。
《商州初录》是商州系列小说在文坛上真正产生影响的奠基之作,《浮躁》是这个系列的代表之作。
商州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也呈现着三个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凸现商州人在改革时代的心理错位和重建,以《商州初录》、《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腊月·正月》为代表:第二阶段:探寻人性美,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以《远山野情》、《黑氏》、《冰炭》等为代表。
第三阶段,全方位剖析商州人的时代心态,表现历史阵痛的悲哀和信念,以《浮躁》为代表。
这三个阶段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J《废都》是贾平凹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转变的标志。
从《废都》开始,由《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五部长篇组成了其文化忧思系列。
这个系列的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既有共同的趋向,又呈现着各自不同的侧重方向。
《废都》是一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城市传统文人心灵挣扎的历史,展现的是时代颓废情绪;《白夜》描绘的是都市市井中一批人追寻的悲剧,展现的是具有普泛性的时代追寻氛围:《土门》描绘的是传统乡村文明最后的一曲挽歌,展现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世界性问题;《高老庄》展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状态及其面临的困境;《怀念狼》是一部关于人类发展的寓言,展现人类面l临的困境,是一首天人合一的祈歌。
贾平凹小说创作主旨和审美流向的演变历程反映了贾平凹美学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贾平凹艺术追求的历程。
关键词:贾平凹创作主旨审美流向商,、H系列小说文化忱思lAbstractJiaPingwaisoueofthoseoutstandingwriterswhopaymuchattentiontothecurrentrealitiesandsocietyaswellastotheliterrytendercyofthepresent.Intermsofhiscreativegistandesthetictrend,Jia’Swritingcanbegroupedintothefollowingtwokinds:“theShangzhouSeries’’characterizedbyrevealingtheWorriesandAnxietySeries’’spiritualorbitofShangzhoupeopleand“theCulturalfeaturedbyhighlightingonthefateofcultureduringthetransformationofsocietyandculture.TheFirstRecordofShangzkou,whichlaysthegroundworkfor“theSeries”andexecsanimportantinfluenceontheliteralcircle,andShangzhouImpetuosityarethereprehensiveworksofthisseries.Therearethreefeaturesduringthethreestagesinthe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in‘‘theShangzhouseries”,thefirststagerevealsthepsychologicaldistortionanditsrebuildingoftheShangzhoupeopleinthereformingage,withTheFirslRecordofShangzhou,XiaoYue,the囊rstSeries,ThehouseholdinJiWowa,DecemberandJanuaryasitsrepresentativeworks;thesecondstageseeksforthebeautyofthehumannature,pursuinghumanbeingsdignityandvalue,withTheWildEmotionsofRemoteMountains,Mrshei,IceandCoalasitsrepresentativeworks;thethirdstagegivesapenetratinganalysisoftheShangzhoupeople’Sstateofmind,exposingthesadnessandbeliefofpainfulhistory,withImpetuosityasitsrepresentativework.Thereisaspiralprogressinthe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ofthesethreestages.SuchnovelasRuinedCityistheturningpointofJia’S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ThefollowingfivenovelssuchasRuinedCity,Daytime,TheDoor硕士学位论文¨Atl'FIt’STlIESISofEarth,Gaolaozhuang,InmemoryofWotfcompose“theCulturalworriesandAnxietySeries”.Thesefivebooks,ontheonehand,sharealotintheircreativeandaesthetictrend;ontheotherhand,theydifferfromeachotherwithgistrespectivehighlights.RuinedCityrevealsthedecadentmoodoftheage,illustratingthehistoryofspiritualstruggleofthetraditionalmenoflettersofthetime.Daytimedepictsakindoftragedyinwhichabunchofcitypeoplewhostruggledandpursuedtheirlifeideals,displayingthepervasiveseekingandpursuingatmosphere.TheDoorofEarthdescribesthelastelegyoftraditionalcountrysideculture,exposingtheworldwideproblemofcitydevelopment.GaoLaozhuangrevealsthediversifiedstatesofChinesecultureanditsdifficultposition./nMemoryofWolfisakindoffableabouthumanbeings’development,illustratingthehardsituationthehumanbeingsarefacing.ThedevelopmentofcreativegistandaesthetictrendinJia’Snovelsreflectstheprogressofhisaestheticismandhisvaluelocationaswellashisprogressofartisticpursuit.Keywords:JiaPingwa,creativegist,aesthetictrend,TheShangzhouSeriesofNovels,CulturalWorriesandAnxiety⑧雅MASTE牡R'Sq敞lIIiS引言(一)贾平凹小说创作概述贾平凹是唱着商洛山地清新甜美的田野牧歌走上文坛的。
论贾平凹小说的神秘性
论贾平凹小说的神秘性
提纲
一、小说情节的神秘性。
《废都》《白夜》为例
二、小说人物设定的神秘性。
《废都》中的孟云房和庄之蝶的岳母,《白夜》中死而复生的再生人。
三、小说结局的神秘性。
《废都》中庄之蝶结局模糊性。
《白夜》中夜郎结局的神秘性。
作为学年论文的话,可以作为两篇文章,以此为界。
浅析神秘性的原因
一、与作者生活的背景有很大关系,乡土文学的气息浓厚,环境的闭塞造成文化的狭隘性。
二、世情小说的影响。
《红楼梦》和《金瓶梅》对《废都》的影响。
三、拉美魔幻主义的影响。
1302班赵继楠
可拓展为毕业论文:一是贾平凹小说中神秘性的表现,二是神秘性的原因,三是神秘性的意义。
当然,也可以现在就这样安排。
论贾平凹早期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审美取向
论贾平凹早期中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审美取向牧牛老叟白艸霜内 容 摘 要摘要: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创作数量丰富、影响较大的作家。
其早期小说紧贴地方生活特色,女性形象塑造鲜明生动,透露着作家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人物内心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表达了作家对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生存状态的思考。
本文从贾平凹20世纪90年代前所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切入,结合作家生活地域文化、创作风格、文学理想追求等方面论述其作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审美取向上的特点与贡献。
关键词:贾平凹中短篇小说女性形象塑造审美取向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的一个农民家庭。
自小生活在农村,为期19年。
1972年到西北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
西北大学求学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文字《深深的脚印》在公开发行刊物《西安日报》上发表,此后40余年间,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游记、诗歌等文学作品,有中、短篇小说《腊月·正月》、《天狗》、《人极》、《黑氏》、《古堡》、《废都》、《鸡窝洼人家》、《王满堂》、《满月儿》,小说体散文《商州初录》、长篇小说《浮躁》、《商州》、《废都》、《怀念狼》、《土门》《秦腔》等,另有散文、文论若干,其作品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并多次获奖。
是中国当代作家著作成果较丰硕者之一。
综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20世纪90年代前期、20世纪末期以及新世纪以来至今。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受孙犁影响较大,特别在早期阶段;也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养分。
在散文以及大部分小说中,形成了以清新诗意、唯美、但朴实细腻的手法来表现本土生活的风格与特点。
早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女性形象尤甚引人注目,这些形象的塑造渗透了作家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本文试图从贾平凹早期(即20世纪90年代前)小说中,分析其中女性形象在塑造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的特点,总结贾平凹在此时期内创作的小说一些规律以及对文学创作方面的贡献与借鉴。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论贾平凹《秦腔》的叙事艺术
论贾平凹《秦腔》的叙事艺术贾平凹是当代中国作家中的佼佼者,他以其深刻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风格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乡土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
而他的作品《秦腔》更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秦腔戏曲文化的描写,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情感共鸣的世界。
贾平凹在《秦腔》中展现了出色的文字功底和叙事技巧。
他的文字简练干练,富有诗意和节奏感,能够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沉浸在文学世界里的感受。
在叙事方面,贾平凹善于运用多线叙事的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和经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丰富的叙事层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使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丰满。
他对于戏曲文化和乡土风情的描写也极具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了那种浓厚的地域气息和文化底蕴。
贾平凹在《秦腔》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其深厚的叙事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主人公方士贞、周树人、刘文等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深刻内心世界和独特命运轨迹。
方士贞作为秦腔的传承者,承载着家族和文化的重任,他的坚韧和执着让人动容;周树人作为方士贞的挚友,幽默风趣又善良仁厚,成为整个故事中的一个亮点;刘文则是一个充满朴实善良的人,他的命运遭遇让人感到无比心疼。
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形象,贾平凹展现出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贾平凹在《秦腔》中巧妙地融入了秦腔戏曲文化元素,使整个故事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他通过对秦腔的生动描写和对戏曲文化的深入剖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情感和感悟。
秦腔作为陕西戏曲文化的代表,承载了浓厚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底蕴,贾平凹通过对其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使整个故事更加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贾平凹的《秦腔》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赢得了读者们的一致赞誉。
论贾平凹小说的审美意象特征
论贾平凹小说的审美意象特征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贾平凹及其创作的特异性,始终以一种独立的姿态进行着锲而不舍的艺术探询。
他说:“穿过云层都是阳光。
文学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不同的是追求这种最高境界的方式、路径各不相同”[①]在艺术的创造上,他选择文学意象的建构作为切入点,为人们奉献出一个独特的审美艺术世界。
我认为贾平凹自《浮躁》《满月儿》开始不断探索意象世界的建构直到《废都》《土门》《怀念狼》等一系列小说的出现,贾平凹的意象世界的建构也愈发丰富、丰满起来。
贾平凹的意象创作模式,是以天人感应、物我合一的思维为其艺术思维方式,以客观现实世界为其意象建构的基础,以其精神活动为其主体世界,以其哲学思考为超越现实与自我的理性世界。
因此,从审美意象角度去解读贾平凹作品,对于我们重新理解贾平凹的作品很有必要。
意象是古今中外作家比较关注的一个理论纬度。
“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里。
在汉代以前,意象说已经名实具备,十分成熟:把意象理解为“表意之象”,理解为象征。
而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
康德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提出的最高审美范畴叫“Asthetische”,朱光潜根据这个概念的希腊文本意,翻译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界定为“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一种暗示超越感性境界的示意图”。
这并不是一般的观念意象,而是一种“借助于想象,追踪理性”表现力已达到“最高度”即“最高范本”、“最高理想”境地的意象。
[②]显然作家艺术家追求的已不是普通的观念意象,而是一种高级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荒诞性。
此外,在解读抽象思维的意象时也是一个审美求解的过程,对于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因此审美意象也具有多解性。
审美意象的哲理性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正像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一样,20世纪现代派文学和艺术的许多流派,也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他们创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论贾平凹后期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坚守
条荒废多年 的七里沟埋 头淤地 的真正动机 。夏天 义的身边 只有哑 巴和疯子引生——两个或身体或
如果 说夏天智是 生命 的呐喊者 ,夏天义 便是社会 的担 当者④ 。但让人遗憾 的是 ,对于这 么一位 响当当的社会担 当 者 ,只有一个疯子引生给予 了自始至终 的无限尊重。 “ 夏天 义是个大个子 ,黑乎乎站满 了堂屋 门框 ,屋里的灯光从身后 往外射 ,黑脸越发黑得看不 清眉眼 。 ”⑤这就是 引生眼 中夏
波澜万 丈” 。寥寥 数字便道破 了贾平 凹后期长
一
篇小说作品每每能够在读者 和评论界 中间好评 不 断的原因 。具体而言 ,那就是 贾平 凹善 于 、
、
“ 天人合一 ”咏 《 秦
如果在故 乡的舞台上还能响彻 秦腔高亢嘹
乐于并勇于用现代文学的创作手法 ,突破 “ 寻 亮 的音韵 ,如果在故 乡的土地上还能 留存传统 根文学”时期相对狭隘的文化语境藩篱 ,将故 农耕文 明的强大气场 ,贾平 凹就不会选择一个 的叙述人 和传统文化 事铺 陈在 中国乡村 的广袤热土之上并勾勒 出中 疯 子引生来作为 月 国传 统 文化 的 内核 。正 如贾 平 凹 自己所 言 : 精神家园的探寻者。在引生 的镜头里 ,白雪无 “ 中国农村很 多 ,人 口很 多 ,生活很 丰富 ,乡
于儿媳 ,甚至将 之视为灵魂的外化 和精神 的寄
种声音 :那 么大的地和地里长满 了荒草 ,让
贾家的儿子去耕 犁吧。 ”( 在越来越多 的当代 中 托。面对儿子夏风和儿媳 白雪在对 待秦腔态度
国作家把小说创作 的语境远离农村 的时候 ,贾 平凹 ,这位 以 “ 我是农 民”来 自我定 位的文学
的乡村生态是 真实的 、琐碎 的 ,却也是 生动 的、
论贾平凹的民间情怀与文人意识
子虽然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却有着狭隘的农民意识, 而且
念狼》 、 《 病相报告》 、 《 秦腔》 、 《 高兴》 等长篇更是或多或少 地将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说结缘。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钟情可
以说是与 早期 的“ 商州 ” 系列 一脉相承 的 。
这种农民意识还深深打上了儒家正统思想 ( 比如“ 万般皆
类最 有特色 的人物 形象 : 农民、 知识分 子和 女性 形 象 。贾 平
论 贾 平 凹 的 民 问 情 怀 与 文 人 意 识
周 引莉
摘
要: 贾平 凹不断把 故 乡商州作为 自己小说 创 作 的大环境 , 几 乎一直 把“ 文 化寻根 ” 意识 作 为 一
种偏 爱 融进 小说 中, 这 种对传 统 文化 的钟 情与早 期的“ 商州” 系列 一脉相承 。 贾平 凹塑造 了三类 最有特 色的人 物形象 : 农民、 知识分 子和女性 形象 。其笔 下的农 民既体现 了民间美好 的人性 人情 , 又带 有 民间
直把 “ 文化 寻根 ” 意 识 作 为 一 种 偏 爱 融 进 小 说 腊月 ・ 正 月》 、 《 商州》 等小说中塑造了两类农民形象: 一类是以门门
( 《 小 月前 本 》 ) 、 禾禾 ( 《 鸡 窝洼 人家 》 ) 、 王才 ( 《 腊月・ 正 月》 ) 、 刘成 ( 《 商 州》 ) 等为代 表 的具 有开拓 创新 意 识 的现代
贾平 凹在 《 我是农民》 一 文 中对 农 民 性格 特 点 的揭 示
可谓深刻。他深深地 自我解剖 , 自卑委琐 、 自私贪婪 、 狭隘
嫉妒 、 狡猾 畏怯 等农 民 身上 的 劣根 性 在他 身上 都或 多或少 有所 体现 。他说 : “ 但 我 已经 不 是农 民 , 在 西 安 这座 城 市成
论贾平凹《秦腔》的叙事艺术
论贾平凹《秦腔》的叙事艺术《秦腔》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以西北农村为背景,讲述了秦腔戏班的兴衰以及人物命运的变迁。
小说以贾家口为原型,以秦腔为载体,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的巨大影响。
在叙事艺术方面,《秦腔》展现出了贾平凹细腻而真实的写作风格,他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生活细节的揣摩,刻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农村画卷。
小说采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同一事件或场景的多重解读,使故事更加立体和丰满。
贾平凹在《秦腔》中采用了较长的篇幅对农村生活进行了真实而生动的描写。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农村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状态,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老秦、秦兰、秦山、秦平等角色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举止言谈、情感纠葛、命运起伏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贾平凹不仅展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在角色的塑造上赋予了小说更加饱满的情感。
贾平凹在小说中采用了多层次的叙述结构,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展现了同一事件或场景的多重解读。
在秦腔戏班的兴盛和衰落、秦家三兄弟的命运变迁等方面,贾平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叙述,呈现了角色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种多层次的叙述结构,贾平凹使得小说的叙述更加立体,也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多重理解和认知。
《秦腔》中还运用了许多戏曲元素和叙事技巧。
贾平凹对秦腔戏曲的描写细腻入微,通过对戏曲表演、唱腔、戏班内部关系的描写,使小说的叙事更加生动和具有戏剧性。
他还运用了夸张、对比等手法,使得小说的叙述更富有戏剧张力。
贾平凹的《秦腔》在叙事艺术上展现出了他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描绘能力,通过细腻的笔触、多层次的叙述结构以及戏曲元素的运用,展现了一幅真实而丰满的农村画卷。
这些叙事艺术的运用,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生动深刻,塑造了贾平凹独特的文学风格,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试论贾平凹小说中的民俗文化
代 的烙 印 , 了 新 时 代 的 特 征 。如 “ 路 ” 贾 平 凹 的 笔下 也 不 有 送 在 仅 仅 是 送 女 出嫁 的 一 种 手 段 , 同时 它 也 潜 移 默 化 地 成 了人 们 处 理 人 与 人 的社 会 交 际 关 系 的 一 种 体 现 。 当然 , 平 凹 除 了再 现 贾 民 间 的 婚 俗 现 象 外 ,对 民 间 婚 俗 的 描 写 也 带 有 一 定 的 批 判 意 味 。《 堡 》 是 一 个 例 子 。其 中 的 云 云 被 父 亲 用 作 为 光 大 的换 古 便 亲 牺 牲 品 。 以看 到 , 这 一 换 亲 的婚 俗 现 象 里 , 可 在 女性 的地 位 是 如 此 的低 下 。 刘 家 三 兄 弟 本 事 》 的刘 氏兄 弟更 是 共 同享 有 一 《 里 个 妻 子 , 平 凹在 此 断 然 批 判 了如 此 愚 昧 的伦 理 道 德 观 念 。再 贾 有 《 氏》 的 童 养 媳 、 美 穴 地》 《 魁 》 对 女 性 被 抢 夺 的现 黑 里 《 与 五 里 象 , 恰 如 其 分 地 道 出 了 旧 社 会 商 州 的 童 养 媳 婚 姻 习俗 与 抢 婚 都 习 俗 的愚 昧 与 无 知 。 由 此 可 见 , 平 凹 在 其 小 说 中不 仅 仅 完 整 贾 地 再 现 了地 方 婚 俗 尤 其 是 商 州 的 婚 俗 , 过 这 些 婚 俗 的描 述 向 通 世 人 展 示 故 土 商 州 的社 会 风 尚以 及 村 民的 质 朴 。 同 时 , 也 正 他 在 以 这 些 粗 俗 且 落 后 的 婚 俗 揭 露 和 批 判 了 旧 社 会 传 统 文 化 下
家 , 是 一 位 富有 叛 逆 精 神 与创 造精 神 的 奇 才 。 时 , 平 凹 又 他 同 贾 因 其庞 杂 的作 品 而被 誉 为 “ 才 ” 真 可 谓 是 作 品如 其 名 。 贾平 鬼 , 凹 的 作 品想 象 丰 富 、 俗 而 又 深 刻 , 意 深 远 , 以其 独 特 的视 通 蕴 并 角 栩 栩 如 生 而 又 深 刻 地 表 现 了 二 十 世 纪 末 至 二 十 一 世 纪 初 的 中 国社 会 状 态 。贾 平 凹 以传 统 的 方 式 来 描 写 一 个 新 的 时 代 , 真 切而深刻 , 因而 深 入 人 心 , 读 者 产 生 了至 深 的共 鸣 。 当代 文 令 在 学批 评 中 , 学批 评 者 往 往 多 从 人 性 意 识 、 史 的 、 会 的 角度 文 历 社 进 行 分析 。然 而 , 有 不 少 文 学 批 评 家 也 看 到 了 民俗 在 文 学 中 也 的运 用 所 得 到 的独 特 的 艺 术 效 果 。 然 , 诚 自古 以 来 , 家 文 学 与 作 民 间文 学 有 着 割不 断 的 联 系 , 们 总 是 相 互 影 响 、 互 联 系 的 。 它 相 钟 敬 文 在 《 间文 学概 论 文》中 指 出 , 文 学 史 上 看 , 国 的 民 民 从 我 间文 学与 作 家 文学 一直 存 在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 种 联 系 是 非 常鲜 这 明而 突 出 的 。 体 表 现 为 作 家 文 学 常 在 民间 文 学 中吸 取 相 应 的 具 题 材 内容 与创 作 方 法 与 艺 术 形 式 等 。在 此 , 者 将 从 民俗 的角 笔 度 审 视 贾 平 凹 小说 创 作 的独 特 视 角 , 图从 贾 平 凹 小 说 中寻 找 试 相 应 的 民俗 文 化 , 以此 探 讨 作 家 文 学 与 民 俗 的 联 系 。 并
论贾平凹后期长篇小说的叙事视角
兴 趣 也没有 能 力去探 究隐 藏在这 些世 相 背后 的意 义 。他 与 现 实 世界 的联 系 , 止于 “ ” 仅 看 。因此 , 始终 是清 风街 的旁 他
观者 , 而不是参与者。也正是这样 , 他才能更客观 、 更纯粹
地 把眼 中 的世界 展示 出来 , 虽然破 碎 , 但更 “ 生态 ” 原 。 疯 子 引生对 现实 世 界 “ 义 ” 感 知 , 无疑 问是 迟 钝 意 的 毫 的, 这是 因为他 始终 无 法与现 实世 界建 立起 有效 的 联 系 , 缺 乏 理性 思考 的缘 故 。但 是 , 法接受 正常 世 界 的规 则 , 不 无 并 代 表他 们 的内心 世界 也极 度苍 白 。或 许正 是 与正 常 世界 存
性 思维 和低 下 的社 会认 知 能力 , 效地还 原 了社会 的“ 有 真相 ” 同 时他们 是 作家 精 心选 取 的 一种 叙 事视 , 角 , 是, 但 引生和狗 尿 苔 的视 角本 质 上属 于“ 不可 靠性 叙 事视 角” 贾平 凹在处 理 这 种视 角 时, 在 着严 , 存 重 的缺 陷 。这 不仅 反 映 了贾平 凹推进 叙 事 的无力感 , 也是他 思想 苍 白与乏力 的体 现 。 关键 词 : 贾平 凹 ;秦 腔》 古 炉》 疯傻 ; 《 和《 ; 非理 性 ; 可靠 性叙 事 不
为故 乡“ 树碑立传” 的作品 ,古炉》 《 则是他进行“ 文革” 叙事
的 第一次 尝试 。对 于 贾 平 凹 来 说 , 两 部 作 品 都倾 注了 大 这
量心血 , 也是他颇 为得意和看重的作品。令人颇感意外的
是 , 这两 部作 品 中 , 平 凹倾 力 塑 造 两 个 “ 障 ” 的 人 在 贾 智 式
在贾平凹的长篇小说《 秦腔》 古炉》 有两个耐人 和《 中,
论贾平凹作品中的乡土叙事特色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坚持对乡土的书写、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和故土、社会现实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描摹,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的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都做了深层的探究,他的乡土小说可以说是西北部分农村的社会缩影,他以饱满的热情讴歌着乡土的独特风光,赞美着农村人的仁义、正直、倔强和善良。
关键词:贾平凹;乡土;叙事特色土地、农民历来是很多作家写作的源头,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乡土作家,他们或者生长于农村,或者以知青的身份长时间活动于农村,农村经历浇灌了他们的文学之路,他们以深情的笔触描写乡村生活,既现实又颇有诗意。
贾平凹作为乡土作家中的代表之一,故乡是他创作作品的灵感的来源,他对故土抱有一种深切的惦念,故乡的四季风景、故乡人们的生活状态,被他以虚实结合的方式书写于作品中,朴素、生动、自然,给人一种质朴平淡的美感。
本文将以贾平凹的作品为出发点,论述作家在写作中的乡土叙事特色,探究作家在长久的乡土写作过程中所坚持的叙事主旨和审美追求。
一、对故土家园的守望叙事对故土的盛赞一直是乡土作家写作的出发点,对乡村这片土地的喜爱、对这一地域的风土人情的展示、对故乡不变的守望,一直是乡土作家最为核心的文学追求,贾平凹也如此。
他对他生长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甚至这一地域的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社会形态等都极为熟悉,他对生活于这里的老百姓的生活形态也是十分了解,他热爱这里的一切。
所以,在他的写作中,不仅是人民,家乡的溪水、牲畜、群山、土地、月光,都成为他的思念以及写作对象。
所以,他总是以饱满的情感来书写这一地域的人情世态,在他的小说《远山野情》,《鸡窝洼的人家》等作品中,都有着对故乡的深切的描写和赞美,抒情与缅怀深蕴于字里行间,揭示了这里人们纯洁、善良的人性本质,这美好的心灵和当地青山秀水融为一体,是作家对这片热土的盛赞和敬仰,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作家对乡土家园的执着守望,是他在都市生活中发自内心的对回归乡土的热烈愿望。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一、引言《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废弃的工业城市为背景,以普通人物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现实的残酷。
本文将从小说的创作背景、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废都》进行深入研究。
二、创作背景1.1 工业城市衰败与人性扭曲《废都》发生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兴起和衰败交替进行的时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工业城市因资源枯竭、技术落后等原因逐渐衰败,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困扰。
这种衰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更是对人性造成了巨大冲击。
贾平凹通过小说中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展示了这种情况。
1.2 文化与社会变迁对个体生存状态影响小说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不久,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
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和新的生存状态的出现,使得人们在新的环境中迷失了方向。
《废都》中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着生存和自我价值的困扰,他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来适应这种变化。
三、主题分析2.1 城市化进程中人性的扭曲《废都》通过描绘废弃工业城市中各类人物形象,展示了城市化进程中人性扭曲的现象。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李世春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失去自我、堕落变质,以及其他角色们因生存压力而迷失自我等情节,深刻反映了当代城市化进程对个体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
2.2 市井生活与社会现实《废都》以小说主要发生地——一个废弃工业城市为背景,描绘了这个特殊环境下的社会现实。
小说通过展示李世春等角色在这个特殊背景下所经历和面对的困境、压力以及他们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各种手段的过程,反映了废弃工业城市的市井生活和社会现实。
四、人物塑造3.1 李世春的形象塑造《废都》主要通过主人公李世春的形象来展现城市化进程中个体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李世春从一个正直善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逐渐堕落为一个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变得冷酷无情的人。
作者通过李世春这个形象,深刻展示了城市化进程对个体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造成的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贾平凹《废都》的文化意识定远县青洛中学单正树追求乡土写实,挖掘人性之美,从道德文明与欲望的相互统一中,更深层次地反思在一个价值失衡、物欲泛滥的社会条件下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这是《废都》的艺术审美性所在。
《废都》是一部严肃的小说,我们应该藉良智去阅读,应该以人的理性去感应,应该凭心灵的觉悟去体验。
记得有人读贾平凹《废都》,有感题七绝一首:生生死死生生死,是是非非是是非。
一树梅花香自在,惘然白雪满天飞。
《废都》是贾平凹文学生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是他的一部生命之作。
一部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文学作品,总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
《废都》跟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包括《浮躁》、《商州》等)一样,再现了汉唐以来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名城西京的复苏,也表现了当今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文化氛围。
很喜欢文章那种不媚俗又带有丝丝颓废色彩的笔法,或许人生经历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就容易与《废都》产生共鸣;相反,一个美满如意的人不会体会到它的深刻,充其量只能轻描淡写地感慨一番。
《废都》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复苏,而且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感,并且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寻找契合点,以此来观照审美对象,展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特有的文化状态和文化风貌,涉及到了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状态。
正如毛泽东所倡导的“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其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是不可忽视的。
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难舍的传统文化情结寄托于古朴悲凉的埙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20世纪末,处在裂变的巨大痛苦中。
西京作为一个将被遗弃的中国的废都,象征着中国文化传统面临着危机。
愈是文化人格完善的人,在文化裂变中愈是痛革。
《废都》一开头,你就随四个太阳的幻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废都的意象世界,在这个意象世界中,埙是地音,奶牛是天声,牛母是神鬼,拾破烂的是凡人。
天、地、神、人,被贾平凹艺术地整合到废都这一意象世界中,恰似海德格尔迫求的天、地、神、人辉映合一的极境。
当周敏生活无着,到《西京杂志》社打工期间写了《庄之蝶的故事》,从而惹怒了景雪荫而感烦闷之时;当周敏与唐婉儿闹了矛盾之时;当与景雪荫打了官司失败之时;当牛月清得知庄之蝶与唐婉儿的暧昧关系,提出与庄之蝶离婚之时,从城墙头一早一晚总是传来阵阵悲凉的埙声。
作品接近尾声,庄之蝶准备南下,在火车站遇见周敏,还看见周敏随身携带的那个催人泪下的埙。
埙乐弥漫整个作品,这不只是一种氛围、一种基调、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即文化根),它充分衬托出西京作为古都的文化韵致。
八十年代中期,作家们对人的文化属性被切割出来的思考终于跃上了新的高度。
、贾平凹在《废都》中以崭新的故事,撕开了文化属性的新层次。
他举重若轻,玩之于掌握之中,将人性诸元素非常娴熟消融在废都这一片有着厚重而古老的文化的土地上,渗透在一群文化人的足迹和心迹中,凸现了废都地域上的文化骨殖和腐尸意味。
从废都人来看,他们是从杨贵妃墓土中长出来的汉唐后裔,有贵胄习气;他们又是四个太阳灾异映照下的怪胎,有败家子的荒唐。
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活到了顶点;在精神上,废城、废道(废文化)、废魂使他们在非文化的演变中奏响了世纪末的哀歌。
天上没有权威,地上没有英雄,在理性贬值的混沌中他们身上散发着嬉皮士的味道。
在人类高智能进化的前夜,中国社会文化形态在旧的逐渐消亡,新的尚未形成之际,在人的无意识冲撞背后,其结果便是文化的惶惑和游离。
破缺的城墙、汉砖、瓦罐、陶灶、陶壶、古瓶、古碗、古砚,色彩斑驳的唐三彩马、彩俑、侍女,布满铜绿的铜币、铜镜、铜盘、铜香炉,古城墙上悲凉的埙声,似乎从遥远的过去传来,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切织成了一副生动的废都世象图。
这些既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氛围,它们仿佛是发酵用的酒曲,有了它整城的人用这母液勾兑着各自的佳酿,于是,便有了酸甜苦辣的诸多味道,这些只能为西京人所独有。
例如庄之蝶,他独好埙声,甚至把它录了下来,并寻着这埙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人的人格和精神的历史源头。
他对埙声的向往,也表示出一种怀古情绪,他试图从这埙声中寻求某种解脱,以拯救他苦闷、困惑、破碎的灵魂,期求瞬间地安妥他自己的灵魂,但事实并非如此。
二、文化忧患意识情寄奶牛,诉说文化的冲突和现实的挤压很喜欢文章里的那头牛,作者几次从牛眼看待这个有着霓红有着龌龊的都市,和通过对牛在农村和都市的生活做对比,深深的写出了人在都市这大污水中慢慢的被浸染,直到变黑。
贯穿于作品的来自终南山的那头奶牛,它是农耕文化、农业文明的象征,它好像是一位多思而冷静的哲学家,充满着对传统田园诗般的村社文化的留恋。
由于它的非人的或局外人的地位,使它的眼光来得分外冷静而客观,它能够一针见血地发现表象所遮蔽的本质,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它对现代文明所持有的历史性批判态度,对于农村土地、大自然的向往,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焦虑,对于心态环境的浮躁。
概括地说,对于都市文明的否定的思考态度,是与当代西方哲学相通的。
这奶牛隐喻的是对人类、对世界乃至对茫茫宇宙的哲学思考。
但是,绝不能把贾平凹对奶牛思考的描绘简单地判断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他所依据的主要还是东方传统哲学。
而东西方哲学不仅在传统背景、现实情景方面不同,而且在未来指向上也存在着差异。
虽然东西方哲学从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有着许多相近、相似乃至相通之处。
但是,从贾平凹来说,他并非是以一种西方哲学意识来否定、批判都市文明、现代文明。
至少,作家对奶牛的展现,将作品的视野从都市推向农村,把废都这个意象世界的时间、空间大大拓展了,把作品的意象内涵伸向了更为深奥的领域。
作者悲哀到无泪的程度,又流露出博爱与惭愧。
作品可见博大的人性,作者由此进入新的人格大境界。
牛是庄之蝶的另一个自我,是庄回归自然的最后一条“胡志明小道”。
奶牛的思考,首先是对人类历史的思考。
人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向哪里去?牛对人是猴子变的提出了疑问,认为,人与牛是同源的。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主,那是因为人背信弃义。
作家借助牛的思维,避免了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换了一种思维角度,站在超乎人类之上的宇宙观去审视人类的。
人类只有站在更高层次来反视自身,才能看清自己,看到一种人类的希望。
其次,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主要表现在牛对废都的观察与反刍中。
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创造了现代化城市,同时,与大自然的鸿沟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是舒适的环境:高楼、电视、小车等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特别是“在我们的地球上,海洋与河流在遭受严重污染,森林在大片毁灭。
”**还有人口问题、生态失去平衡问题、社会治安、毒品等问题。
地球已向人类发出严重警告,它已难以承受人类越来越沉的负担。
如果人类再不彻底觉悟,总会有那么一天,人类会自己把自己的生存环境彻底毁掉。
再次,是对人类退化的思考。
人类在追求文明、追求美、创造美中,失去了人的天然属性――自然美。
人的社会属性埋没了人的自然属性,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矛盾。
人类思维的发达和人类的退化,在这里作家表示出对城市的某些厌倦情绪。
但主要的是,牛的思考与庄之蝶的生命困惑有一种内在联系,牛所思考的返归大自然,也隐含着恢复庄之蝶们的生命活力的意义。
但是,社会的向前发展,毕竟远离了农耕,牛的精神已再不那么时髦。
人向牛谋求的是其奶、其肉、其皮、其骨。
牛虽然是一位“大哲学家”,但在这个时代,它注定要消亡的。
然而牛毕竟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它消亡时又聚结而为牛黄。
牛于社会的疾患的不容至死都在较量,变精变怪都要医治之。
由此观之,贾平凹的刀笔实在令人惊骇。
且不止于此,《废都》还细腻地描写了一牛死而百牛狂的场面。
牛死了,牛的尾巴也由庄之蝶收藏了,尾巴之于他只是一个文化家底的打扫。
然而,庄之蝶最想要的是那张牛皮,牛皮挂在他的墙上,寄托着对生他养他的农耕文化的哀思。
可是,这张牛皮却被孟云房要去,为迎接古都文化节,被制成一面大鼓,赫赫然悬挂于城头,总有那么一天的清晨或黄昏,大鼓将突然擂响,如雷炸、如炮轰,那么,对地球的东方天宇来说,这是废都世界的崩溃?还是重开天地的音讯?三、亦真亦幻,制造一种神秘文化氛围和展现清静淡泊、平和虚怀的道家文化心态《废都》不仅借埙声表现了古文化的氛围,写了农耕文化意识,而且还描写了清静淡泊的宗教文化和神秘诡谲的神鬼文化。
贾平凹在作品中给清虚庵、孕璜寺蒙上一层薄薄的佛教文化面纱,加上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给作品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作品中对慧明升做监院仪式的描写,更是营造了一种宗教文化氛围。
但是,贾平凹却有意撩开这层面纱,写出了清静世界不清静的庐山真面目。
如慧明对外拉拉扯扯,对内笼络人心,终于登上监院的宝座。
尼姑庵本来是脱俗之地,偏有这么多勾心斗角。
更令人吃惊的是:“出了家的慧明也打胎”,使牛月清深深地感到“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真的,还有什么让人可相信、可崇敬、可信仰呢?”这似乎是说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难以清静。
贾平凹把神、鬼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在作品中,在审美功能上创造了一种神鬼文化氛围。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牛月清的母亲。
她是一个阴阳不分,人鬼相通的文化意象符号。
这位老太太几乎生活在幻觉、幻象里。
她神神癫癫,抱着鞋子睡在棺材里,看着门板上日日增厚的人影儿,从中你很难分辨清她究竟是在尘世,还是在神鬼界存活。
要说她清醒,她却经常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鬼话。
在她看来,鬼就是人,人就是鬼,人与鬼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像她住的双仁府的低洼地要改造,旧文化要丧失;大楼矗立起来,小脚人几乎上不去。
其惶惑,其挣扎,肉体的消亡指日可待,但灵魂却不但不死,还要“腾”起来,去覆盖一片土地,去附着其他物体。
通过她看到的人和事,在这个废都世界,必然是阴阳交错,人鬼混淆。
不过牛月清的母亲所传达的鬼魂们的痛苦与需求,似乎也可以看成是尘世的人们的痛苦与需求的曲折反映。
她的那些神秘兮兮的预言、预测,不一定全是虚妄的,其中有一些仍然有它的合理性、预测性。
从废都的未来风景来看,绝对有着老太太的味道。
从作品对牛母的刻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或感触到贾平凹对中国神鬼文化的一种生命体验,表现了他超越现世的思维认识。
贾平凹在这里,无意于揭示人性的新剖面,但他仍然借助其扫描,表现出了“废”与“兴”的粘连与剥离。
几多存袭,几多质变,老太太的棺材和小鞋实在是辉煌的一笔。
此外,作品还展示了龚小乙抽大烟后出现的谈情说爱、杀人报复的幻觉,从而也构成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也为废都的整体意象,增添了一层朦胧之意。
作品里仅次于庄之蝶的人物孟云房,成天热衷参佛、练功、研究《易经》、《奇门遁甲》、《邵子神数》,为人算命扑卦,竞达到走火入魔的境界。
他钻研《邵子神数》,眼睛瞎了一只,却说是因为他泄露了天机,变得一目了然。
在孟云房看来,《邵子神数》是一部破译人生密码的书,他对《邵子神数》破译的努力,实质上表现了他对人生奥秘的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