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贾平凹《废都》的文化意识

定远县青洛中学单正树

追求乡土写实,挖掘人性之美,从道德文明与欲望的相互统一中,更深层次地反思在一个价值失衡、物欲泛滥的社会条件下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这是《废都》的艺术审美性所在。《废都》是一部严肃的小说,我们应该藉良智去阅读,应该以人的理性去感应,应该凭心灵的觉悟去体验。记得有人读贾平凹《废都》,有感题七绝一首:生生死死生生死,是是非非是是非。一树梅花香自在,惘然白雪满天飞。《废都》是贾平凹文学生涯很重要的一部作品,是他的一部生命之作。一部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文学作品,总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废都》跟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包括《浮躁》、《商州》等)一样,再现了汉唐以来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名城西京的复苏,也表现了当今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和文化氛围。

很喜欢文章那种不媚俗又带有丝丝颓废色彩的笔法,或许人生经历了太多的辛酸和无奈,就容易与《废都》产生共鸣;相反,一个美满如意的人不会体会到它的深刻,充其量只能轻描淡写地感慨一番。《废都》不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复苏,而且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感,并且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寻找契合点,以此来观照审美对象,展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特有的文化状态和文化风貌,涉及到了城市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状态。正如毛泽东所倡导的“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其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识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难舍的传统文化情结寄托于古朴悲凉的埙声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20世纪末,处在裂变的巨大痛苦中。西京作为一个将被遗弃的中国的废都,象征着中国文化传统面临着危机。愈是文化人格完善的人,在文化裂变中愈是痛革。《废都》一开头,你就随四个太阳的幻境不知不觉地进入废都的意象世界,在这个意象世界中,埙是地音,奶牛是天声,牛母是神鬼,拾破烂的是凡人。天、地、神、人,被贾平凹艺术地整合到废都这一意象世界中,恰似海德格尔迫求的天、地、神、人辉映合一的极境。

当周敏生活无着,到《西京杂志》社打工期间写了《庄之蝶的故事》,从而惹怒了景雪荫而感烦闷之时;当周敏与唐婉儿闹了矛盾之时;当与景雪荫打了官司失败之时;当牛月清得知庄之蝶与唐婉儿的暧昧关系,提出与庄之蝶离婚之时,从城墙头一早一晚总是传来阵阵悲凉的埙声。作品接近尾声,庄之蝶准备南下,在火车站遇见周敏,还看见周敏随身携带的那个催人泪下的埙。

埙乐弥漫整个作品,这不只是一种氛围、一种基调、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存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所在(即文化根),它充分衬托出西京作为古都的文化韵致。

八十年代中期,作家们对人的文化属性被切割出来的思考终于跃上了新的高度。、贾平凹在《废都》中以崭新的故事,撕开了文化属性的新层次。他举重若轻,玩之于掌握之中,将人性诸元素非常娴熟消融在废都这一片有着厚重而古老的文化的土地上,渗透在一群文化人的足迹和心迹中,凸现了废都地域上的文化骨殖和腐尸意味。从废都人来看,他们是从杨贵妃墓土中长出来的汉唐后裔,有

贵胄习气;他们又是四个太阳灾异映照下的怪胎,有败家子的荒唐。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活到了顶点;在精神上,废城、废道(废文化)、废魂使他们在非文化的演变中奏响了世纪末的哀歌。天上没有权威,地上没有英雄,在理性贬值的混沌中他们身上散发着嬉皮士的味道。在人类高智能进化的前夜,中国社会文化形态在旧的逐渐消亡,新的尚未形成之际,在人的无意识冲撞背后,其结果便是文化的惶惑和游离。破缺的城墙、汉砖、瓦罐、陶灶、陶壶、古瓶、古碗、古砚,色彩斑驳的唐三彩马、彩俑、侍女,布满铜绿的铜币、铜镜、铜盘、铜香炉,古城墙上悲凉的埙声,似乎从遥远的过去传来,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一切织成了一副生动的废都世象图。这些既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氛围,它们仿佛是发酵用的酒曲,有了它整城的人用这母液勾兑着各自的佳酿,于是,便有了酸甜苦辣的诸多味道,这些只能为西京人所独有。例如庄之蝶,他独好埙声,甚至把它录了下来,并寻着这埙声,找到了自己的文化人的人格和精神的历史源头。他对埙声的向往,也表示出一种怀古情绪,他试图从这埙声中寻求某种解脱,以拯救他苦闷、困惑、破碎的灵魂,期求瞬间地安妥他自己的灵魂,但事实并非如此。

二、文化忧患意识情寄奶牛,诉说文化的冲突和现实的挤压

很喜欢文章里的那头牛,作者几次从牛眼看待这个有着霓红有着龌龊的都市,和通过对牛在农村和都市的生活做对比,深深的写出了人在都市这大污水中慢慢的被浸染,直到变黑。贯穿于作品的来自终南山的那头奶牛,它是农耕文化、农业文明的象征,它好像是一位多思而冷静的哲学家,充满着对传统田园诗般的村社文化的留恋。由于它的非人的或局外人的地位,使它的眼光来得分外冷静而客观,它能够一针见血地发现表象所遮蔽的本质,揭示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它对现代文明所持有的历史性批判态度,对于农村土地、大自然的向往,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焦虑,对于心态环境的浮躁。概括地说,对于都市文明的否定的思考态度,是与当代西方哲学相通的。这奶牛隐喻的是对人类、对世界乃至对茫茫宇宙的哲学思考。但是,绝不能把贾平凹对奶牛思考的描绘简单地判断为是西方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他所依据的主要还是东方传统哲学。而东西方哲学不仅在传统背景、现实情景方面不同,而且在未来指向上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东西方哲学从当代人的眼光来看,有着许多相近、相似乃至相通之处。但是,从贾平凹来说,他并非是以一种西方哲学意识来否定、批判都市文明、现代文明。至少,作家对奶牛的展现,将作品的视野从都市推向农村,把废都这个意象世界的时间、空间大大拓展了,把作品的意象内涵伸向了更为深奥的领域。

作者悲哀到无泪的程度,又流露出博爱与惭愧。作品可见博大的人性,作者由此进入新的人格大境界。牛是庄之蝶的另一个自我,是庄回归自然的最后一条“胡志明小道”。奶牛的思考,首先是对人类历史的思考。人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向哪里去?牛对人是猴子变的提出了疑问,认为,人与牛是同源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主,那是因为人背信弃义。作家借助牛的思维,避免了站在人类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是换了一种思维角度,站在超乎人类之上的宇宙观去审视人类的。人类只有站在更高层次来反视自身,才能看清自己,看到一种人类的希望。

其次,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主要表现在牛对废都的观察与反刍中。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创造了现代化城市,同时,与大自然的鸿沟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舒适的环境:高楼、电视、小车等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