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企业如何在不同阶段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合集下载

药品合规经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药品合规经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药品合规经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药品合规经营是指在药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的经营行为。

在药品行业,合规经营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药品合规经营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一、药品合规经营面临的法律风险药品合规经营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SP规范》等相关规定。

在不遵守这些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以下法律风险。

1. 资质许可风险: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药代表等在开展业务前需要获得相应的经营许可或执业证书。

若企业无法获得合法的许可证书或执业证书,可能导致企业的药品无法上市销售,甚至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

2. 药品质量风险:药品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旦企业生产的药品质量问题被发现,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召回产品、赔偿受害者等。

3. 价格管理风险:药品价格政策在我国层出不穷,企业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例如药品价格听证制度、最高零售价管理等。

若企业在价格管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可能被相关部门处以高额罚款。

4. 广告宣传风险:药品广告宣传必须符合《广告法》等相关规定,且必须经过审批。

一旦企业在广告宣传方面存在虚假、夸大等违规行为,将面临相关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责任。

5. 贿赂行为风险:药品行业贿赂现象较为突出,企业个别员工往往以提供回扣、福利等方式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

企业如果不能有效防范贿赂行为,将面临高额罚款和企业声誉受损等风险。

二、药品合规经营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为了规避上述法律风险,药品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合规经营防范措施。

1. 建立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确保药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并配备专职的合规经理,负责制定合规经营的制度和规程。

2. 加强人员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的法规培训,使其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合规意识。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作者:黄冬梅来源:《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3年第09期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很多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因此有些企业就忽视了企业所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本文从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对于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刑事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控制和防范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发生,以对企业和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当前,企业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但面临着经营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同时还面临着法律、政治等一系列风险。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很多企业都聘请了法律顾问。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法律顾问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一般更多偏重于对经济或者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却疏于刑事法律风险的防范,而众多的企业和企业高管们面临的最严峻风险恰恰是刑事风险。

因此,本文针对企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刑事犯罪问题展开研究,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一、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刑事法律风险的类型1.企业设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设立是企业存续的起始阶段,也是企业成立的必经阶段。

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度,只有在取得合法登记,领取相关证照的前提下,企业的成立才属于合法成立。

在企业的设立过程中,最容易触犯的刑事犯罪有两个:一是申请公司登记时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的,这就触犯了我国刑法158条的虚报注册资本罪。

二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的,这就触犯了我国刑法159条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2.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生产和运作是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是企业存续和发展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阶段,涉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向金融机构贷款、上市融资等等各个环节。

因此,触犯刑事法律的可能性也最大,涉及的刑事法律罪名也最多。

食品药品监管法如何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风险

食品药品监管法如何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风险

食品药品监管法如何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风险食品药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有效防范食品药品重大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食品药品监管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品药品监管法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法律依据,它明确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要求和责任,为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提供了法律保障。

首先,食品药品监管法严格规定了食品药品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

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符合要求的生产场地、设备、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对于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许可,杜绝不合格的生产主体进入市场。

这一举措能够有效筛选出有能力、有条件保障产品安全的企业,降低因生产条件不足而导致的安全风险。

其次,在原材料的采购环节,监管法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制度,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

对于关键原材料,实行严格的检验检测制度,防止劣质、假冒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

同时,加强对原材料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供应和销售不合格原材料的行为,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

在生产过程中,食品药品监管法规定企业必须遵循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和质量追溯体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查明原因、召回问题产品,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对违规操作、偷工减料等行为予以严厉处罚,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安全可靠。

食品药品的流通环节也是监管的重点之一。

监管法要求经营者建立健全的进货查验和销售记录制度,确保所销售的食品药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加强对流通环节的冷链运输、储存条件等的监管,防止因运输和储存不当导致产品变质、失效。

对于网络销售等新兴的流通方式,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定,堵塞监管漏洞,防范安全风险。

除了对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法还强化了对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要求。

医药行业的医药法规了解合规要求和法律风险

医药行业的医药法规了解合规要求和法律风险

医药行业的医药法规了解合规要求和法律风险在医药行业中,了解医药法规合规要求以及法律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法规和要求旨在确保医药行业的正当经营和产品的质量安全,保护患者的权益。

同时,不遵守相关法规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医药行业中的一些重要法规,以及企业应该如何遵守和管理法律风险。

一、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医疗器械监管法规是医药行业中的一项核心法规。

它涵盖了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方面。

在这方面,一些关键的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定。

企业在研发和生产医疗器械时必须符合这些法规的要求,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经营合规。

二、药品生产和销售监管法规药品生产和销售是医药行业另一个关键领域,同样受到严格的监管。

相关法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和人员,符合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

在销售方面,药品的流通必须通过合法渠道,遵守相关的许可证要求。

例如,企业必须具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证书,并遵循药品销售的合规要求。

三、医药广告和市场推广法规医药广告和市场推广是医药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由于广告宣传的特殊性和医药产品的安全性,医药广告和市场推广受到严格的监管。

在这方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药品广告审查发布管理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企业在进行广告和推广活动时,必须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准确,不夸大药品疗效,并遵守法规的审查要求。

四、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在医药行业中尤为重要。

医药企业通常会进行大量的研发工作,研发出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因此,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成为了一项关键任务。

在这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指导文件,包括《专利法》和《商标法》等。

企业必须了解这些法规,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避免他人侵权。

五、合规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除了了解和遵守医药法规外,企业还应制定合适的合规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之合规路径研究》范文

《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之合规路径研究》范文

《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之合规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刑事风险也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防控这些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已成为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的合规路径,以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民营企业刑事风险概述民营企业刑事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行为而引发的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经济犯罪、职务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等。

这些风险的产生往往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经营行为、法律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民营企业刑事风险成因分析1.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民营企业家对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忽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

2. 内部管理漏洞: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体系,无法有效预防和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3. 外部环境影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刑事风险。

四、民营企业刑事风险防控的合规路径1.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宣传:企业应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

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确保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3. 强化合规管理: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业的合规政策,监督企业的经营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4. 加强与执法机关的沟通与协作:企业应与执法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及时了解政策法规的变化,获取法律支持和帮助,共同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5. 实施风险评估与监控: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刑事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实时监控企业的经营行为,确保企业的合规经营。

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特点、存在问题与应对之策

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特点、存在问题与应对之策

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特点、存在问题与应对之策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凸显,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频发。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例如某年的非法添加金铬案、某年的大米含有毒素案、某年的卤味店添加禁用添加剂案等等。

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食品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之一,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基础。

因此,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危害个体健康,更有可能引起较大的社会恐慌和不安。

而刑事案件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自然也是如此。

如某年确诊的“鸡蛋门”事件,这件事情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不仅导致中国的鸡蛋市场暴跌,还涉及到了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

二、犯罪手段多样为了非法获得更多的利益,加害者的犯罪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例如通过非法添加化学药品、添加大量的增稠剂或质量劣的食材、填充过期的或者已经变质的食品、虚假包装,以及从非法渠道获得原料等,都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犯罪手段。

有的犯罪分子甚至为了欺骗卫生监管部门,还会制假生产执照,在面对检查时也很难被发现问题。

大多数人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实施犯罪,不顾及公共健康和社会责任。

三、犯罪成本低由于监管不力、处罚轻微,一些不法分子投入资金十分有限,没办法从生产加工本身提高成本,于是它们就采用了非法的流通方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一些加害者甚至会选择购买中国国内外过期的食品、剩余库存、质量不合格或已经在其他国家被下架的某些食品品牌生产的食品进行非法售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面临的问题难以解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应对。

一、加强监管力度在检察机关和执法部门的配合下,重点加强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检查和监管。

实行严格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标准,对不合法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流通方式和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发现问题要迅速查处,严惩犯罪分子,通过惩罚性的打击,防止其再次犯罪。

二、加大惩罚的威慑力度加大对非法制造和流通食品的惩治力度,对于加害者采取更为科学的防范措施和惩罚措施,例如提高对违法行为的罚款和刑事打击力度,让加害者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威慑敢于犯罪的人,同时减少了不法分子的上马成本。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
二、融资环节的风险
立案标准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30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50户以上的;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如果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500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量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法律意识淡薄,犯罪界限认识不清(2)不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3)人性弱点: 亲情、情感生活、陋习、虚荣
自身原因
(1)企业管理制度不科学(2)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
管理原因
外部原因
(1)社会风气(2)政策及体制
虚报注册资本的风险
虚报注册资本罪,是指申请公司登记的个人或者单位,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刑法》第158条规定:申请公司登记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融资环节的风险
本罪的构成:
主体:特殊主体 两类:(1)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2)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自然人和单位均构成本罪的主体。

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与法律风险防范

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与法律风险防范

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与法律风险防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品企业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主体,承担着重要的食品安全责任。

本文将从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出发,探讨食品企业应该如何防范食品安全法律风险。

一、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食品企业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主体,应当承担起食品安全责任。

首先,食品企业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这包括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到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和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食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的保障。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员工具备了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产品的质量。

此外,食品企业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沟通与合作。

监管部门是食品安全的守护者,企业应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接受监督和指导。

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食品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食品企业在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法律风险。

一旦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

因此,食品企业应该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首先,食品企业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繁多,企业应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法律风险防控制度,明确责任和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法律合规性。

其次,食品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企业还应定期进行内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法律风险问题。

此外,食品企业还应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唐旭阳律师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内涵和现状(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企业风险的概念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做了如下界定: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该《指引》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严格来说,法律风险贯穿于其他四类风险之中。

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企业法律风险在我国法律规范中首次出现在国务院国资委2004年5月颁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之中,但该办法没有对企业法律风险的概念进行解释,综合各理论界的解释,企业法律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相关当事人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特定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基于这些规定的合同约定相冲突,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刑事法律环境的变化,或者企业及其相关当事人的不当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与现有的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发生冲突,与企业期望的目标相违背,从而使企业承担损失或者损害的可能性。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内涵1、企业外部环境刑事法律风险和企业内部因素刑事法律风险(基于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引发因素不同)。

1)藐视法律,主动行为或者消极放任行为引致犯罪。

20年前,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很多人曲解邓小平同志的“两猫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核心理念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加之以前国家的市场环境不是很好,法治环境也不太好,诚信规则没有确立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很多企业家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不惜践踏法律,这种情况的确是犯罪,要加强防范教育,也要加强打击。

三鹿集团假奶粉事件轰动一时的三鹿集团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人记忆尤新,被告单位三鹿集团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流入全国市场后,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药企刑事法律风险防范系列之--药品生产和销售的刑事法律风险

药企刑事法律风险防范系列之--药品生产和销售的刑事法律风险

药企刑事法律风险防范系列之--药品生产和销售的刑事法律风险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康乐导读:《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生产、销售假药罪中“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入罪门槛,生产、销售假药罪以行为犯的“身份”进入高压严打之列,假药的认定是界定罪与非罪首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本文将从假药认定的角度略述药品生产和销售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假药认定的法律依据《刑法》第141条第2款: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2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第48条第3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二、药品所含成份中“成份”“国家药品标准”的含义药品由有效成份(活性成份)、其他物质(活性或非活性成份)和辅料(非活性成份)组成。

对比《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3款第5项的“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按劣药论处”该条款将劣药的比对成份限定在非活性成份及辅料,那么假药的比对成份应当限定为活性成份。

再者,有效成份是决定药品质量的重要物质,所以有效成份在假药的界定当中理应是一个最主要的指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32条第2款:“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 药品生产者、销售者都必须执行。

生产经营中常见的法律风险点是:我国目前还存在不是“国标”,但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①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三篇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的工作措施三篇

将重点放在如何预防企业法律风险的工作上面,让法律风险防控办法真正起到风险预警的作用。

具体措施如下:一、参预公司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如浮现重大的经营决策失误必然会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的经济立法时常都在颁布、更新,法律、法规浩如烟海,企业领导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生产经营,为职工谋福利,为国有资产增值的同时,又要对国家法律法规精通熟悉,面面具到,这是任何人都很难做到的,因此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应当做好公司领导政策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在企业重大决策未形成决定前将对该项决策的法律意见充分的陈述和说明,及时提出法律发面的意见,便于领导决策时作参考。

二、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作出预测企业决策本身就包含风险,毫无风险的决策是没有的。

公司法律风险防控措施,要对各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使企业选择风险最小,获利最大的方案,并提出法律上的建议和意见,使风险能得以避免或者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参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延伸到企业的体现,是依法管理企业的依据。

坚持以预防风险的原则,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超前性,约束和指导各项管理工作关系,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沿着法治的轨道有条不紊的良性有序的发展,以避免或者防止一切不必要的偏差和失误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参预企业重大经济、技术合同的审查、谈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合同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基本手段,贯通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资各个环节的纽带,合同的谈判、鉴定、履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

因此,合同订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同能否正常履行,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实现。

特殊是一些重大经济合同,一旦浮现问题,直接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必须把好合同的签订关。

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合规风险防控措施分析

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合规风险防控措施分析

制药企业的风险管理与合规风险防控措施分析风险是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的挑战。

尤其是在制药行业,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风险管理和合规风险防控更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制药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合规风险防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1.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制药企业切实应对各种风险的关键。

首先,制药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管理团队的设置等。

其次,制药企业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

通过对生产环节、供应链、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此外,建立风险应对机制也是制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制药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预先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保障企业持续稳定经营。

2. 合规风险防控合规风险是制药企业亟需重视和防范的风险之一。

制药企业需要确保其生产过程和产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以保障医药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首先,制药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政策制定和合规培训等环节,通过对合规风险的全面评估和管理,降低违规的风险发生概率。

其次,制药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与监管部门合作,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

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将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和适应法规的变化,保持企业的合规性。

此外,制药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合规措施和流程。

建立内部审计、风险监测等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合规风险,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3. 风险管理与合规风险防控的挑战制药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合规风险防控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制药行业的法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法律法规。

其次,制药企业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各自的风险和合规问题,需要企业做好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此外,制药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繁多,包括质量风险、投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管理和防控措施。

企业犯罪与刑法的预防与打击

企业犯罪与刑法的预防与打击

企业犯罪与刑法的预防与打击企业犯罪是当今社会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其严重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损失上,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公信力和法治建设的冲击。

因此,如何预防和打击企业犯罪,建立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预防企业犯罪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监管机构的建设。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拥有完善的内部监察和检察机构非常重要。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独立的监察委员会,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和中层干部的监督,确保企业各项业务合规运行。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自觉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能力。

其次,打击企业犯罪要依靠刑法的制裁手段。

刑法对于企业犯罪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规范和惩罚措施。

我们要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严查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及的犯罪分子和企业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同时,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合作,打破企业的“保护伞”,实现公正审判和公平法治。

除了法律制裁,打击企业犯罪还需要依靠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合力。

协会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存在的违法行为和问题。

在发现企业犯罪行为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警告、罚款、暂停经营等,对于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然而,仅仅依靠刑法的制裁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企业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舆论引导,形成对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只有企业和社会形成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才能真正预防和打击企业犯罪。

最后,我们还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犯罪的预防和打击。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操作的全面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犯罪行为的苗头,提高打击效果。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提前干预和防范犯罪活动。

企业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企业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企业犯罪的预防与治理现代社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企业犯罪却在不断引发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企业犯罪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经济犯罪、环保违法、食品安全等方面。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预防和治理企业犯罪势在必行。

首先,要预防企业犯罪,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一体系应当包括有关企业经营行为的规定,明确企业应该遵守的道德和道德底线,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才能有效地预防企业犯罪的发生。

其次,提高企业内部的治理水平是预防企业犯罪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治理包括管理结构、内控制度、经营规范等方面。

企业应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监督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及执行情况,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产生。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高层不仅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提高员工的法律法规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再次,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是预防企业犯罪的关键。

社会各界应当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曝光企业犯罪行为。

相关媒体应当扮演积极的角色,倡导公正、诚信的商业环境,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对涉及企业犯罪的事件进行报道和跟踪。

此外,要鼓励公民、消费者等广大群众参与到企业的治理中来,通过举报和行动来揭示企业犯罪,从而推动企业犯罪的治理。

最后,企业犯罪的治理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对于企业犯罪行为,应采取快速、公正、严厉的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刑法和经济法等方面的法律应该对企业犯罪行为有明确的界定,并规定相应的处罚力度。

此外,法律制度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司法程序,确保企业犯罪的审判过程公正透明,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救济。

综上所述,预防和治理企业犯罪是当代社会的课题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企业内部治理水平、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以及完善法律制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理企业犯罪,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

2019年05月(上)法制博览法学研究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荣婧共青团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委员会,江西赣州341000摘要:企业刑事法律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关注点往往聚焦在因经营产生的民事法律风险,而忽视了企业本身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本文就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种类、防控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防控的具体措施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对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3-0096-03作者简介:荣婧(1989-),女,吉林榆树人,江西财经大学,法律(法学)硕士专业研究生,共青团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委员会,科员,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公司法。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概念与种类企业刑事法律风险会严重影响到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企业自身存在不合法的行为、外部人员或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触犯刑法的行为,导致企业财产损失或企业相关人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其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风险与企业内部人员的相关风险两个方面。

对企业主体的刑罚为罚金刑,对企业内部责任人员的刑罚为人身刑。

且刑事法律风险设计的领域非常广,伴随企业运营活动的全过程。

虽然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范围较广,但其涉罪范围是现阶段法律法规中明文规定的,其风险种类主要分为以下七种:第一种是贿赂型犯罪风险,主要包括个人行贿、受贿罪、商业贿赂犯罪、单位行贿、受贿罪等;第二种是融资类犯罪风险,主要包括欺诈发行股票或债券罪、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违规披露或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等;第三种是是财产型犯罪风险,主要包括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等等;第四种是生产销售类犯罪风险,主要包括企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等;第五种是合同类犯罪,主要包括合同诈骗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等;第六种是知识产权类型的犯罪,主要包括假冒专利罪、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著作权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等;第七种是财税类犯罪,主要保罗偷税、漏税罪,逃避追缴欠税、抗税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等;最后一种是其它类,例如信息领域的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环境保护类犯罪等[1]。

食品销售管理中的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

食品销售管理中的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

食品销售管理中的合规与法律风险防控食品销售是一个与人们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食品销售企业面临的合规问题与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品销售管理中的合规要求,并介绍相关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

一、食品销售管理中的合规要求1. 食品资质许可要求食品销售企业必须具有相关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以确保从食品生产、储存到销售环节的全程监管。

企业应按照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合法取得许可证,并及时更新。

2. 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食品销售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定期对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测。

只有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食品才能在市场上销售,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3. 食品信息公示食品销售企业应将销售的食品信息公示,包括品牌、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重要信息。

这有助于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来源和生产情况,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食品销售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1. 食品虚假宣传食品销售企业在推销产品时,一定要避免夸大产品效果或虚假宣传。

如果虚假宣传被揭穿,可能会面临虚假广告罚款、声誉受损等法律风险。

因此,企业要确保宣传的真实可信,不给消费者带来误导。

2. 无证销售与流通环节管理食品销售企业要确保销售过程合法合规,不得销售无证食品或违规销售食品。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合规操作,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3. 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销售企业应重视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如提供退换货服务、消费者投诉处理等。

任何消费者投诉或索赔都应及时响应并妥善处理,以避免相关法律纠纷。

三、食品销售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控措施1. 严格合规制度建设食品销售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合规制度,明确员工从事食品销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及时更新和传达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员工操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 加强内部培训食品销售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和合规素质。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防控措施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然而,随着人们对饮食的要求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

为了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1.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食品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同时,执法部门还应加大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力度,确保食品质量合格。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需要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来支持和规范。

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审批和许可管理,只有符合标准的企业才能获得生产销售许可。

3.推行全程追溯制度全程追溯制度是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数据记录和追溯,能够做到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和防控。

同时,追溯制度也能对食品出现问题时进行快速回溯和召回,减少安全风险。

4.加强食品生产流程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加强食品生产流程的控制和管理。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此外,企业还应推行相应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5.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化学物质,但若使用不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食品安全管理中要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添加剂的种类、含量等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确保食品不会因添加剂而产生安全隐患。

6.加强农药、兽药使用管理农药、兽药的合理使用是保障农产品和畜禽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食品安全管理中应加强农药、兽药的注册管理和使用监管,确保使用的农药、兽药符合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7.加强食品检测与监测食品检测与监测是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的检测力度,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其质量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药企业如何在不同阶段防范刑事法律风险导读: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企业家涉刑案频发,触礁者转眼间身败名裂,丧失财富、自由乃至生命。

中国企业家如何做好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以避免出现大败局值得注目!一、企业设立、清算和融资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一)企业的设立和清算如同人的出生和死亡,要做到善始善终,企业家应尽量去掉浮躁、消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

在设立和清算环节,企业容易涉及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妨害清算罪、虚假破产罪等罪名。

其中,虚报注册资本罪应引起企业家们的重视。

事实上,公司法对企业注册资本的数额要求越来越低,企业家应避免弄虚作假、制造泡沫经济而给企业埋下隐患。

(二)避免因融资而“倒下”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资金起到如同“血液”般的作用。

但是,无论是证券融资,还是银行贷款,企业都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证券、金融法律法规。

否则,很可能触犯刑律。

民企老板触犯刑律成因较多,在融资问题上犯罪的人不在少数。

在融资环节频频犯罪,反映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导致出现了不惜以犯罪手段进行融资的现象。

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供应体系,民间资本难以健康发展,是企业家因“找钱”而“倒下”的部分外部原因。

在现今外部环境之下,企业家将行为规范在法律之内则是自保之所需。

1.违反证券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可能涉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以及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

违反现行贷款融资相关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以及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

2.另外,企业在资金短缺急需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但又无法正常获取银行贷款的时候,企业可能不得不从其他渠道来寻求融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家可能采取其他非法手段获取资金。

比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是以非法占有的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则可能构成“集资诈骗罪”。

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极大影响和争议的东阳富姐吴英案在2012年5月21日迎来了终审判决,吴英被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当然,吴英表示自己是借贷而不是诈骗,也有不少社会人士对其表示支持,但是法律在于执行,吴英违背了现行法律规定。

以案为鉴,企业家应谨慎避免触雷。

二、企业如何在生产、销售环节做好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有质量标准、安全生产、卫生以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如果企业未达标生产或者销售,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及其负责人则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随着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以及瘦肉精等食品问题的爆发,国家立法对企业的生产、销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刑法》第140条至150条专门设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一节,来规范企业的生产、销售产品的行为。

对于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同时特别针对药品、医用器材、食品、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化妆品以及一些对使用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产品设立了专门的刑法规定,对这些产品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行为者主观上是明知,且生产、销售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方构成既遂;而针对食品类、医药类商品,则多数只需行为者实施了生产、销售特定商品的行为,或者行为构成了一定的危险则既遂成立。

三、企业财务管理环节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一)税务管理中的刑事法律风险企业必须依法纳税,如果违反国家关于税务征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具有偷税、逃税,抗拒缴税、逃避追缴欠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行为,给国家造成严重税款流失的,可能构成逃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骗取出口退税罪等。

1.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均有可能触犯逃税罪。

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修改为逃税罪,并规定了一些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除了例外情况,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逃税罪主观方面一般为故意。

确因疏忽而没有纳税申报的,属于漏税,依法可以补交,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2.骗取出口退税罪现实中存在着专门以骗取出口退税而维持企业生计和发展的企业,而将骗取出口退税作为业务之一的企业就更多一些了。

做企业,需要冒一定的风险,需要一定的智慧,但是必须要谨守法律的底线。

常在河边走,可能会湿鞋。

(二)发票管理中的刑事法律风险为防止税款流失,国家对发票的制造、销售、适用和购买等一系列行为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在票制造和出售发票环节,法律禁止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各类发票,禁止非法出售各类发票,否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发票使用环节,法律禁止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

发票的购买环节,禁止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禁止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否则构成相应的犯罪,要接受刑罚的制裁。

四、企业如何避免因管理内部人员而带来的刑事法律风险?(一)因贿赂而带来的刑事法律风险1.受贿罪国企老总涉案多因受贿、贪污。

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该罪名的迷惑之处在于,行贿人行贿的方法多种多样,也许受贿者并不认为某一行为是违法、是受贿,但该行为确实在法律上是违法的。

所以,对于国企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弄清哪些行为是行贿、受贿,哪些行为是正常的人际往来,是十分关键的。

2 .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现实中,行贿行为不少于受贿行为,但是鉴于法律鼓励披露受贿行为,一般对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行贿者予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所以,因行贿而身陷囹圄者远少于因受贿而身败名裂的人。

(二)挪用类犯罪1.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即挪用公款者行为并非为自己,而是出于人情而帮助他人,最后弄得自己深陷官司之中。

这是非常不值的,人情是人情,法律是法律,法常常不容情。

2.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与挪用公款罪在客观行为上面极为类似,区别之一在于主体,挪用资金罪的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对于原国家工作人员辞职后到企业工作时进行的挪用行为,应按挪用资金罪处理。

(三)侵占类犯罪刑法对国有资产和非国有公司企业的合法财产采取了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对公司、企业人员使用窃取、骗取、侵吞等手段实施的侵害国有企业资产以及其他性质企业财产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1.贪污罪国企老总因贪污而涉案的占很大的比例,且贪污数额一般较大。

在贪污数额达到5千元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造成客观的危害结果,是否构成既遂,成为应当努力把握的情节。

2.职务侵占罪现实中,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的财产就是自己的财产,企业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企业大多具有自己独立的财产,企业家的财产应当与企业的财产分离,否则容易引发法律问题。

3.私分国有资产罪现实中,一些国企高管私设小金库或者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分给员工,他的行为或许只是为了企业的普通员工能生活得更好,自己并未多分一分钱,但是最后却东窗事发、身陷囹圄。

其实,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员工如果知道自己的领导是冒着这样的风险而“分红”的,那么,也许他们宁愿不要那钱。

五、本网律师意见1.企业家可以没有法律知识,但是必须有法律意识企业家擅长的是经营,而法律是律师所擅长的。

企业家可以没有具体的、广博的法律知识,但是企业家不可没有法律意识。

企业家可以经常邀请法律人士对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风险讲解,聘请专业人士定期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评估。

2.企业家必须处理好与政府、媒体和下属的关系钱是万能的、用钱可以消灾的思想需要改变,GDP也不再是万能的,GDP也不是完全至上的。

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行为都必须受法律约束。

企业家还不可依赖于黑社会发展企业或者解决纠纷,尽管他们的行为在某些时候看是十分高效的。

而企业家与下属的关系,从长远上看更是共存共荣。

3.企业家需学会危机公关这里的危机公关,我们更倾向于定义为诸如企业或者企业家被调查时如何应对,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后如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利,以及如何灵活应对办案人员的违法行为和判决生效后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

了解各个程序可能面临的情况,学会危机公关,避免事态的恶化并最大程度减小损害是企业家应该具有的忧患意识。

来源:为你辩护网原题为:如何做好企业不同阶段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从设立、融资、生产销售、财务管理以及清算等角度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