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2章A201203
核能发电技术的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核能发电技术的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bc7829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1.png)
核能发电技术的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能源供应体系中。
然而,核能发电所产生的废物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核能废物的处置和管理问题涉及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影响,因此,核能发电技术的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势在必行。
核能废物的分类与特性核能废物主要分为三类:高放射性废物、中放射性废物和低放射性废物。
高放射性废物具有极高的辐射能力,需要严格的隔离和封存措施;中放射性废物辐射能力相对较低,但仍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和管理;低放射性废物辐射能力较弱,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直接投放到环境中。
核能废物的处理方法核能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储存、转运、处理和处置。
储存是将废物暂时存放在特定场所的过程,以待后续的处理和处置;转运是指将废物从生成地点运输到储存或处理场所的过程;处理是指对核能废物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减少其辐射能力或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处置是指将已经处理过的废物放置到特定地点,并采取措施使其与人类和环境隔离。
核能废物的储存核能废物的储存是废物管理的第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见的储存方法包括地下储存和地上储存。
地下储存主要采用深埋方式,将废物封存在地下数百米或数千米深的地层中,利用地层的稳定性和不透水性来实现废物的长期隔离和固定;地上储存主要采用特定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将废物密封,并放置在特定的场所,如核能发电厂、核技术研究机构等。
核能废物的转运核能废物的转运是将废物从生成地点运输到储存或处理场所的关键步骤。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保障废物的安全和稳定性,避免辐射泄漏和污染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核能废物转运方法包括陆上转运和海上转运。
陆上转运主要通过公路或铁路进行,采用专用的运输容器和车辆,确保废物的稳定和安全;海上转运则通过专门设计的船只和容器进行,同样需要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和协议。
核能废物的处理核能废物的处理是指对废物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以减少其辐射能力或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3章B201203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3章B201203](https://img.taocdn.com/s3/m/157da5631ed9ad51f01df254.png)
三 常用的凝聚方法
铁盐絮凝沉淀法 净化机理:水合一水解一羟基桥联
在 pH ≺ 9 的水溶液中: 可形成如下的带正电荷氢氧化铁胶粒: {[Fe(OH)3]m⋅n Fe3+⋅3(n-x)Cl-}3x+
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三价稀土元素及Ru3+等可与其中的 Fe3+交换,被吸附在氢氧化铁
95Zr(VI)≻147Pm(III)≻144Ce(III)≻106Ru(III)≻90Sr(II)≻137Cs(I)
在同价的放射性核素中,原子序数(或原子量)越大的核素其去除 率也越高。
上述现象是由放射性核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和行为以及铝盐的 絮凝规律决定的。
Company Logo
三 常用的凝聚方法
锶、铯、碘等去除率低的原因: 为二价或单价放射性核素,因其电荷小, 极化能力小和溶解度大; 不能形成羟基水合离子, 因而不能与羟基水合铝离子桥联而总是以 裸露的离子存在; 只能被吸引作为电位离子或反离子。
Sr2+、 Cs+、I- 等只被吸附在胶粒的表面上;
特别是 Cs+、I+ 等放射性离子, 由于被氢氧化铝胶体吸附后不能生 成难溶的化合物, 因此去除率很低。
胶粒之中;
最后它们与铁形成混合的氢氧化物沉淀。 Fe(OH)3 胶体双电层的吸附作用几乎可以载带各种阳离子。 Company Logo
三 常用的凝聚方法
铁盐絮凝沉淀法
pH ≻ 9 时, Fe(OH)3 胶体因吸附带负电荷的 Fe02- 而形成带负电的胶粒: {[Fe(OH)3]m⋅n FeO2-⋅(n-x)Na+}x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对带正电荷的多价放射性核素的离子或胶体具有大的吸附聚合能力。
核废物及处理办法
![核废物及处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b9ef70f242336c1eb95e91.png)
核废物及处理核电站的运行也会产生一些废物,但其废物量却很少,其主要表现为具有放射性,核废物分为气体、液体及固体三种。
气体和液体废物处理原则是:尽量回收,把排放量减至最低,并将放射性减至规定的允许值以下。
气体由烟囱向高空排放,液体与冷却循环水混合及稀释后排入大海;对于放射性较高的液体废物则转化成固态,固态废物不向环境排放,根据其放射性水平,分别进行处理。
低放射性废物包括经过轻微受到辐射污染的日常废物,例如纸张、手套、塑胶容器等,中放射性废物包括在废气及废液处理中或维修工作中,所收集的带辐射的树脂和化学沉淀物,过滤器等。
高放射性废物是核电站乏燃料经后处理提取游泳物质后,所剩下的废物。
那么放射性废物是怎样处理的呢?低放射性废物被压缩,及装入密封金属罐内;中放射性废物则与砂及水泥混合,待其凝固后倒入混凝土罐中。
这些低、中放射性废物会暂时存放在核电站内,最后送到一个特别制造的浅层埋置厂,当废物堆满后,倒入填料,然后覆盖一层厚厚的抗渗黏土,再加上普通的土形成土丘,上面长出当地的植物,自然地融入当地的风景。
200年或300年后,它们的放射性会基本消失,那时这些废物堆放厂可供人们自由活动,高放射性废物经过玻璃固化,密封在特制的废物箱内,贮存在核电站内专门设计的乏燃料水池中约10年,排除余热,待其放射性减退之后,送到500至1000米深处的地下深层长期埋置厂,在那里进行长期贮存,并远离地震和火山活动区域,以确保人类生存条件不受到高放废物的影响。
核废物经过上述严格的处理之后,其放射性对环境的影响已微乎其微,如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目前有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在运行,周围检测站定期采集空气,水样、土样和动植物样。
核废物处理规定
![核废物处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c41468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f.png)
核废物处理规定一、前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发电、医疗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带来了核废物的产生。
核废物是指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高度的辐射能力,对人类和环境都构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需要制定严格的核废物处理规定,确保核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二、核废物分类和处理原则核废物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和处理方法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包括低放射性废物、中等放射性废物和高放射性废物。
在核废物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最小化废物产生:在核能利用过程中,应通过技术和工艺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核废物的产生,提高核能利用效率。
2. 源头分离和分类处理:核废物应在产生源头进行分离和分类,根据不同的放射性强度和处理要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3. 安全性和环保性优先:核废物处理过程中,应以保障公众和环境安全为首要目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废物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处置。
4. 透明公开和社会参与:核废物处理规定应透明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参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三、核废物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别的核废物,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固化、封存、储存和处置等。
具体方法和要求如下:1. 低放射性废物处理:低放射性废物包括轻水反应堆的燃料元件外壳、实验室的实验废液和实验器材等。
低放射性废物应经过固化处理,包括固化体的制备和包装封存等步骤。
固化处理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固化剂,确保废物的稳定性和不透水性。
2. 中等放射性废物处理:中等放射性废物包括核电厂的部分设备、燃料元件中的燃料等。
中等放射性废物应经过封存和储存处理。
封存处理应采用密封容器,确保废物的辐射泄漏达到安全标准。
储存处理应在合适的地下储存设施中,确保对废物进行长期安全监管。
3. 高放射性废物处理:高放射性废物包括核电厂燃料元件的使用后废弃物和核武器的废弃物等。
高放射性废物应经过远程处理和最终处置。
核废物处置-2
![核废物处置-2](https://img.taocdn.com/s3/m/9d58c6340912a21614792943.png)
优点:成本较低;几乎不产生二次废物;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自动化; 缺点:减容效果较焚烧法差,且减容不减重。 用于压缩固体废物的压缩机种类繁多,按压缩 方式可分为单向压缩机、三向压缩机、卧式压缩 机、立式压缩机、固定式压缩机、车载流动式压 缩机等,;按压力大小可行低压压缩机(数十吨 一100 t压力)、中压压缩机(数百吨一1000 t压 力)和高压压缩机(数千吨压力)。压缩机的驱动 力可为水压、油压和气压等。低压压缩机一般在 固体废物产生现场使用,高压压缩机(移动式、 固定式)则常置于处置场(库)使用。
第五节 放射性废物的固化
固化是将废液转化为固体的过程,该固体被称为废 物固化体,固化废液的材料被称为固化基材(例如玻璃、 水泥、沥青等)。
将废物转化成一适当固体形态,以减少其在贮存、运 输和处理期间由于自然过程而可能造成的放射性核素迁 移或弥散,这一过程被称作核废物的固定,它一般是指 将放射性固体废物与某些固化基材一起转化成某种稳定、 牢固、惰性固体物的过程。在习惯上将放射性废物的固 化和固定统称为广义的放射性废物固化。固化是核废物 处置前最重要的处理措施之一。
第三节 放射性废液的净化、浓缩
浓缩、净化处理放射性废液一般采用蒸发、离 子交换、凝聚沉淀、过滤、反渗透等技术,将废 液浓缩减容,对浓缩残液进而固化、处置等,净 化废水则被排入天然水体或复用。废液浓缩处理 效果用浓缩系数表征,其指浓缩前后废液体积之 比(>1为浓缩、<1为稀释)。
⑴蒸发
蒸发浓缩是将待处理废液送入蒸发器加热管中,同时 将工作蒸气通入加热管外侧空间,通过对管壁加热将管 中废液加热沸腾,使水蒸发、冷却、凝结后排放或再处 理后排放,蒸发残液经固化后处置。该法优点是浓缩效 果较好,处理效率较高,去污效果较好。特别适合于处 理含盐中等至高(200~300g/L),成分较复杂,且其浓 度范园变化较大的废液;该法缺点是处理费用较高、不 适于处理含有结垢,具起沫性、腐蚀件、爆炸性的废液。 用于蒸发处理废液的蒸发器种类繁多,有釜式蒸发器、 自然循环蒸发器(横管式,竖管式)、强制循环蒸发器、蒸 汽压缩蒸发器、多效蒸发等,其中以自然循环蒸发器的 应用最广泛。
核电站的废物处理与储存
![核电站的废物处理与储存](https://img.taocdn.com/s3/m/2354fe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4.png)
核电站的废物处理与储存核电站是一种以核能为动力的发电设施,其核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废物。
这些废物包括放射性废物和非放射性废物,由于其特殊性质,核电站的废物处理与储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核电站废物的处理与储存方法,并分析其挑战和前景。
一、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放射性废物是核电站中最具挑战性的废物之一,其具有强放射性和长半衰期的特点。
对于这类废物的处理和储存,需要采取高度安全和可持续的方法。
1. 废物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包括分离、固化和封存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放射性物质进行分离和提取,以降低其毒性和放射性强度。
其次,将处理后的废物固化成块状或球状,通常采用特殊的混凝土或玻璃矩阵作为固化材料。
最后,将固化后的废物封存于深层地质处置库或人工封存设施,以防止辐射泄漏和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2. 废物储存放射性废物的储存要求具备长期稳定性和高度安全性。
对于已经固化的废物,主要采取地质处置的方式进行长期储存。
深层地质处置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通过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下岩层,将废物封存于数百至数千米的地下,以确保辐射不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
二、非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储存与放射性废物相比,非放射性废物没有辐射危险,但仍然需要适当的处理和储存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1. 废物处理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包括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三个阶段。
分类是将废物按照不同特性进行分门别类,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
然后,可回收的废物应进行回收利用,例如金属和玻璃等可以被再次加工利用。
最后,对于无法回收的废物,需要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如焚烧、填埋或生物降解等方式。
2. 废物储存对于已经处理过的非放射性废物,可以考虑采用填埋或焚烧等方法进行储存。
填埋是将废物掩埋于地下,焚烧是通过高温燃烧将废物转化为灰渣。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废物储存场所的环保合规性和健壮性,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挑战与前景核电站废物的处理与储存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技术、法规和公众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
![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c94d5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e.png)
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是指对产生的核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的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
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确保核能安全和维护环境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就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包括前端处理、中间处理和终端处置三个阶段。
前端处理主要是对核燃料元件进行拆解和分离,将可再利用的核燃料和可以回收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分离,从而减少废物的体量和危险性。
这一过程通常会产生放射性废液和固体废物,需要采用相应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
比如,可以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废液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吸附分离,并通过蒸发、浓缩等方式将废液中的水分去除,从而得到固体废物。
此外,还可以对废液进行酸碱中和、过滤等处理,以降低其放射性。
中间处理是将产生的核废物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更易于管理和处置。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固化、包封和包装等步骤。
通过固化可以将核废物转化为固体物质,减少其溶解和迁移能力,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常用的固化方法包括混凝土浆料注入、玻璃固化等。
而包封则是将固化后的核废物封装在耐久、可靠的容器内,以防止其泄漏和散布。
最后,通过包装将固化和封装后的核废物进行包装,以确保其安全运输和储存。
终端处置是将经过前端处理和中间处理的核废物最终储存或处置的过程。
核废物的终端处置应该具备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等特点。
目前主要的终端处置方法有深地质处置、近地表处置和放射性废物回收利用等。
其中,深地质处置是将核废物封存在地下深处,利用地质层、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技术措施限制核废物的释放、扩散和迁移;近地表处置则是将核废物储存在近地表的设施中,通过有效的隔离措施来保护环境;放射性废物回收利用则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废物再利用,从而降低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和危险性。
综上所述,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是为了确保核能安全和环境健康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通过前端处理、中间处理和终端处置的技术手段,可以对核废物进行有效的分离、固化和存储。
然而,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对于核废物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继续探索更加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为核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核废水处理中的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综述
![核废水处理中的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cd064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9.png)
核废水处理中的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综述核废水处理是核能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随着核能产业的发展,核废水处理的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是核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对核废水处理中的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核废水处理中的固废处理技术核废水处理中的固废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分离、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理和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的分离是将固体废物与废水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心等。
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理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以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最终处置是将固体废物安全地储存或处理,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1. 固体废物的分离技术固体废物的分离技术是核废水处理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废水与固体废物分离,以便后续处理。
常用的固体废物分离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和离心。
沉淀是利用物料的密度差异将固体颗粒从废水中沉淀出来,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硫酸铁等。
过滤是利用滤料的孔隙结构将固体颗粒截留下来,常用的滤料有石棉、滤纸等。
离心是利用离心力将固体颗粒与废水分离,常用的离心机有高速离心机、超高速离心机等。
2. 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理技术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处理技术是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以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常用的固体废物稳定化处理技术包括固化、焚烧和生物处理。
固化是将固体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块状物质,常用的固化剂有水泥、石灰等。
焚烧是将固体废物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燃烧,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常用的焚烧设备有焚烧炉、焚烧炉等。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降解,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堆肥、厌氧消化等。
3.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是将固体废物安全地储存或处理,以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常用的固体废物最终处置技术包括填埋、封存和地下储存。
核污染废料怎么处理
![核污染废料怎么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2f14d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1.png)
核污染废料怎么处理
核污染废料的处理是一个极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确保安全处理。
主要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封存和存储:将核污染废料封存在特殊的容器或设施中,例如混凝土浇筑的地下储存设施、封闭金属容器等。
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并确保废料的长期安全存储。
2. 体积压缩:通过对核污染废料进行物理处理,如压缩、烧结等,减少其体积,从而降低存储和处理成本。
3. 分离和分离:核污染废料通常包含多种成分,例如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等。
通过分离和分离这些成分,可以更好地处理和处置,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4. 转化和稳定化: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核污染废料转化为较稳定和无害的形式。
例如,将放射性物质转化为不放射性物质,或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
5. 最终处置:核污染废料处理的最终目标是找到一个安全和可持续的处置方式。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牢固地封存在地下深处、将其投放到海洋深处、通过地质屏障来阻止废料的释放等。
需要注意的是,核污染废料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环境和安全监管要求,并经过专业机构的严格评估和批准。
在处理核污染废料时,必须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核废料处理技术减少海水核污染的创新方法
![核废料处理技术减少海水核污染的创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4a24b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c.png)
核废料处理技术减少海水核污染的创新方法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且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
正确处理核废料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尤其是核废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需要我们寻找创新的方法来减轻该影响。
本文将讨论一些核废料处理技术以及减少海水核污染的创新方法。
I. 核废料的分类和特点核废料可以分为低放射性废料、中放射性废料和高放射性废料三类。
它们的特点和放射性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 低放射性废料:含有低浓度的放射性物质,如辐射源、废气等。
处理方法包括安全封存、深层地下储存等。
2. 中放射性废料: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水平,如被辐射的设备、壳体等。
处理方法包括固化、贮存和浸泡等。
3. 高放射性废料:放射性水平最高的废料,如核燃料棒、核燃料元件等。
处理方法包括再处理、转运和封存等。
II. 核废料处理技术1. 固化技术固化技术是将核废料与特殊材料结合,形成硬质或陶瓷状的块体来稳定废料。
这可以防止核废料的溶解或扩散,从而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风险。
2. 再处理技术再处理技术是将废料中可再利用的核材料从中分离出来,以减少剩余废料的量和放射性。
这可以降低废料的活度,并从根本上减少核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
3. 转运技术转运技术是将核废料从产生地点运送到处理或储存场所的过程。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核污染的泄漏和扩散。
4. 封存技术封存技术是将核废料储存在特殊容器或设施中,以防止核污染物的释放和接触。
封存设施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耐辐射性和长期稳定性,以确保核废料的安全储存。
III. 减少海水核污染的创新方法除了传统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外,还需要寻找创新的方法来减少海水核污染。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新方法:1. 高效过滤技术开发高效的过滤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核污染物。
利用纤维材料、离子交换树脂等材料,可以吸附和捕集核污染物,从而减少废料进入海洋的量。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核废料处理与安全处置技术研究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核废料处理与安全处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40718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6.png)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核废料处理与安全处置技术研究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现代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研究核物理、核化学、核反应堆技术以及与核能相关的工程技术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核废料的处理与安全处置是核工程与核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核废料处理与安全处置技术进行探讨。
一、核废料处理技术核废料是核能产生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它们包含了放射性同位素和持久性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核废料的处理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核废料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高温固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核废料与玻璃粉末等材料进行混合,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熔融,使核废料固化为稳定的玻璃状物质。
高温固化技术具有固化效果好、体积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核废料的处理中。
2. 高温氧化技术:该技术通过将核废料暴露在高温氧气环境中,使放射性同位素及其他有害物质被氧化分解。
高温氧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核废料的毒性和放射性,并减少处理后的废物量。
3. 物理分离技术:该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对核废料进行分离,以达到减少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
常见的物理分离技术包括离心分离、膜分离、离子交换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核废料中的不同成分,从而实现有害物质的去除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二、核废料安全处置技术核废料安全处置是指将核废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合理的封存和处理,以确保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达到最小。
核废料安全处置技术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隔离与封存:核废料需要被隔离和封存在地下设施中,以防止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隔离与封存的措施包括建立合适的密封层、选择合适的地下储存场所等。
2. 安全监测:核废料处置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监测,及时了解核废料的变化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
安全监测可以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监测地下水的污染情况等方式进行。
3. 国际合作:核废料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国际合作。
核废料处理措施
![核废料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5b8cd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c.png)
核废料处理措施一、背景介绍核废料是核能发电以及核科研等核活动所产生的副产品,其具有高放射性和持久性较长的特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科学有效的核废料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核废料处理措施展开论述,从综述目前常用的核废料处理工艺及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探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常用核废料处理工艺在处理核废料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废料的放射性、物理性质、产生途径以及当前技术水平等因素。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核废料处理工艺及其主要特点:1. 高温氧化处理工艺高温氧化处理工艺是利用氧化剂和高温对废料进行氧化分解,将核废料转化为不同物质的工艺。
其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处理周期短,但需要高温条件和耗能较多。
2. 超临界水氧化工艺超临界水氧化工艺是利用超临界水条件下产生的高温、高压和高氧化性,对核废料进行氧化分解。
其优点是可以降低分解产物中的放射性残留物,并能够处理部分有机废料,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设备成本。
3. 离子交换工艺离子交换工艺是通过将核废料中的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实现对废料的处理。
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放射性核素,但操作复杂、设备大型且易受负载物质影响。
4. 固化处理工艺固化处理工艺将核废料与特定的固化剂混合后,通过固化剂的固化作用将废料固化成固体块状。
该工艺能够有效降低废料中的放射性,但长期储存和管理固化块仍是一个挑战。
三、未来发展方向尽管目前已经存在多种核废料处理工艺,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
以下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1. 利用先进材料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望在核废料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新型吸附剂和分离膜的使用可以提高对废料中放射性物质的吸附和分离效率。
2. 发展高效离子交换材料针对离子交换工艺中的一些困难,在离子交换材料的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针对不同核废料的特点设计合适的离子交换材料,可以提高工艺的效率和可行性。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2章放射性废气的处理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2章放射性废气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121706763231126edb11ef.png)
Company Logo
四 核设施放射性废气净化处理 按结构型式分类
平板式 折褶式 袋式 卷绕式 筒式 静电式
Company Logo
四 核设施放射性废气净化处理 按结构型式分类
高效过滤器按结构型式分为: 有隔板过滤器 无隔板过滤器
紧凑型无隔 板通风用空 气过滤器
设第一级净化装置的效率为η1,第二级为η2,则两级净化装 置串联运行的总效率为
η η1 η 2 (1 1 ) 1 (1 1 )(1 2 )
同理,n级净化装置串联后的总效率为
η 1 (1 1 )(1 2 ) (1 n )
三 净化系统与设备
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在工程中,通常以净化效率为主来选择和评价装置,因此本节 重点介绍净化效率的表示方法。 净化效率 通过率(透过率) 串联运行时的总净化效率
Company Logo
三 净化系统与设备
(1)净化效率 概念:指同一时间内,净化装臵去除污染物的量与进入装臵的污染 物量之百分比。总效率实际上是反映装臵净化程度的平均值,也称 为平均效率。 计算方法:进入装臵的污染物量为Si ,净化装臵出口的相应量为So 。若净化装臵捕集的污染物流量为Sc , 则有 Si=Sc+So 故总效率η(%)可表示成:
Company Logo
四 核设施放射性废气净化处理
反应堆放射性废气释放
工艺系统废气
含有较多的惰性气体、碘和氚; 放射性浓度较高;
厂房排风系统
活化气体; 少量碘131;
气溶胶颗粒。
Company Logo
四 核设施放射性废气净化处理 反应堆放射性废气来源
释放步骤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3章A201203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03章A201203](https://img.taocdn.com/s3/m/aca6a528e2bd960590c67755.png)
二 化学沉淀过程和原理
胶粒:通常将胶核与吸附层合在一起称为胶粒 胶团:胶粒与扩散层组成的电中性胶团,称为胶团。
由于胶粒内反离子电荷数少于表面电荷数: 胶粒总是带电的 ; 其电量等于表面电荷数与吸附层反离子电荷数之差 ; 其电性与电位离子电性相同。
Company Logo
二 化学沉淀过程和原理
混凝:水中胶体粒子以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 是凝聚(混合)和絮凝的总称。 混合(凝聚):指使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 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通过吸附、卷扫和架桥 等作用而聚结成更大的絮凝体的过程。
Company Logo
二 化学沉淀过程和原理
化学絮凝沉淀一般通过四个步骤实现: 第一步:化学絮凝剂加入、搅拌和混合;
对于仅含短寿命核素的废液: 暂存衰变—稀释排放
对于仅含长寿命核素的废液:
净化浓缩—稀释排放 对于其他放射性废液:
暂存衰变--净化浓缩—稀释排放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水
细菌 藻类及原生动物
悬浮物
泥沙、粘土
其它不溶性物质 无机胶体(如硅胶) 有机胶体(如腐殖质胶体) 常量元素盐类 盐类 微量元素盐类
水 的 组 成
胶体物质
溶解物质
气体:O2,N2,CO2,CH4,H2S等
有机物质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来源 水体 简单离子和分子 无机络合离子 络合离子 有机络合离子 螯合物 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无机胶体
放 射 性 物 质 在 水 体 中 的 状 态
溶存状态
胶体状态
有机高分子胶体 无机悬浮物(主要是沉积物) 微粒状态 有机悬浮物(主要是生物残骸)
二 化学沉淀过程和原理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一章C201202
![核废物处理技术第一章C201202](https://img.taocdn.com/s3/m/08dcea6348d7c1c708a145b8.png)
具体的数值根据国家组织的规定和处置设置的相应具体情况确定,
本标准没有具体确定。
Company Logo
三 放射性废物分类
放射性分类体系的应用
Company Logo
三 放射性废物分类
放射性分类体系的应用
Company Logo
三 放射性废物分类
3、我国的放射性废物分类
国家标准:根据IAEA提出的建议,修订颁布了放射性 废物分类标准(GB9133—1995)。 先按物理状态:
Av >107
【注】排放限值:审管部门规定的限值和要求。如DAC公众:公众导出空气浓度, 年摄入量限值除以参考人一年吸入空气量100000 m3。
Company Logo
三 放射性废物分类
3、我国的放射性废物分类
导出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中,测量结果很少能直接用剂量当量来表示。但是, 可以根据基本限值,通过一定的模式导出一个供辐射监测结果比 较用的限值,这种限值称为导出限值。
Company Logo
三 放射性废物分类
1、概述
放射性废物分类总体情况
一些国家放射性废液分类标准:
国家
德国 波兰 印度 英国
低放(Bq/L)
3.7x10-1~3.7x104 3.7~3.7x103 3.7~3.7x103 3.7~3.7x105
中放(Bq/L)
3.7x104~3.7x106 3.7x103~3.7x105 3.7x104~3.7x108 3.7x105~3.7x1010 3.7x106~3.7x1010 3.7x104~3.7x107
三 放射性废物分类
2、IAEA推荐的放射性分类体系
IAEA在1970年提出分类系统
核废料处理技术综述
![核废料处理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a3fd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9.png)
核废料处理技术综述核废料的安全处理和处置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核废料处理技术进行综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1. 核废料的分类核废料主要可以分为高、中、低和极低放射性废料四个级别。
各级别的核废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置。
- 高放射性废料:包含高浓度的放射性同位素,需要长时间进行安全处理。
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处置于地下深层地层和熔融玻璃固化。
- 中放射性废料:较高放射性水平,但相对于高放射性废料含量较低。
处理技术包括固体化、包覆、埋地和长期存储等方法。
- 低放射性废料:较低放射性水平,含量相对较低,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置,如体积减小、包装和地下贮存等。
- 极低放射性废料:放射性水平极低,可以通过常规的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处置,如焚烧、填埋或环保处理。
2. 核废料处理技术2.1. 传统处理技术传统的核废料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包装和埋地贮存等方法。
- 固化:将核废料与特殊材料混合,形成固体块状物质,如熔融玻璃。
- 包装:将核废料封装在特殊材料中,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
- 埋地贮存:将核废料埋在地下,通过地壳的遮蔽作用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2.2. 先进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先进的核废料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 离子交换:利用特殊的树脂材料,通过离子交换的方法去除核废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 超临界氧化技术:采用超临界条件下的氧化反应,将核废料转化为稳定和无害的物质。
- 放射性同位素分离技术:通过特殊的分离工艺将核废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分离出来,减少其放射性危险。
3. 未来发展趋势核废料处理技术在未来将继续发展,以更好地应对核废料处理和处置的挑战。
- 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离子交换、超临界氧化和放射性同位素分离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核废料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 探索新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核废料处理方法,如化学合成材料、生物技术和纳米材料等,以寻找更有效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核能的利用和核废物处理
![核能的利用和核废物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f966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5.png)
核能的利用和核废物处理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的关注,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利用以及核废物的处理问题。
一、核能的利用核能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获取的能量。
核裂变是指原子核撞击后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碎片,释放出大量能量。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一个重核,同样也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1.1 核能发电核能发电是利用裂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电力的过程。
核反应堆通过控制中子的速度和密度,控制核链式反应的程度,从而产生热能,通过蒸汽轮机和发电机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核能发电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不受地理环境限制,且能源密度高。
1.2 核能在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除了发电以外,核能还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医学中,核技术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如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放射性示踪、放射性疗法等。
在工业领域,核技术可以用于材料检测、食品辐照灭菌等。
二、核废物处理核能的利用带来了核废物的产生问题。
核废物是指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其中包括高放射性废物和低放射性废物。
2.1 高放射性核废物处理高放射性核废物是指放射性活度非常高的废物,它们需要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储存和处理。
一种方法是将其封存在高密度的材料中,形成不渗透的容器,以防止核废物的泄漏。
另外,可以考虑将高放射性废物进行再处理或转化成稳定的同位素,以减少其放射性活度。
2.2 低放射性核废物处理低放射性核废物相对来说放射性活度较低,处理较为简单。
通常采用隔离和封装的方法,将核废物存放在专门设计的储存容器中,再进行安全的埋藏,或者将其进行长期的监测。
三、核能的发展和挑战尽管核能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其中包括核能事故的风险、核废物的处理和储存问题、核扩散的风险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核能,我们需要加强核安全措施,研发更先进的反应堆技术,并致力于核废物的安全处理与储存。
结论核能的利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核废物处理的技术与经济分析
![核废物处理的技术与经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eb04a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9.png)
核废物处理的技术与经济分析核废物的处理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不仅涉及到高度专业的技术手段,还与经济因素紧密相关。
正确处理核废物对于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核废物的来源与分类核废物主要来源于核反应堆的运行、核燃料的加工与处理、核武器的制造与退役等过程。
根据其放射性水平、半衰期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核废物可以分为高放废物、中放废物和低放废物。
高放废物通常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卸出的用过核燃料,以及经过再处理后产生的高放射性废液和固体废物。
这类废物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和较长的半衰期,处理难度极大。
中放废物主要包括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设备部件以及一些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其放射性水平低于高放废物,但仍需要采取严格的处理和处置措施。
低放废物则包括受放射性污染的防护用品、工具、实验室废物等,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但也不能随意排放。
二、核废物处理的主要技术(一)储存在短期内,核废物可以被储存在专门设计的储存设施中。
这些设施通常采用混凝土和钢材建造,能够有效地屏蔽辐射,并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以防止废物的泄漏和扩散。
(二)固化将核废物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稳定的固体形态,如玻璃固化、水泥固化等。
固化后的废物更容易储存和运输,同时也能降低其对环境的潜在危害。
(三)深部地质处置这被认为是长期处理高放废物的最可行方法之一。
将核废物深埋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稳定地质层中,利用地质屏障来隔离废物与人类生存环境。
例如,在合适的岩层中挖掘隧道和洞穴,将固化后的核废物放置其中,并进行严格的密封和监测。
(四)嬗变通过核反应将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转变为短半衰期或稳定核素,从而降低核废物的放射性危害。
但这一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尚未广泛应用。
三、核废物处理的技术挑战(一)放射性衰变的长期影响核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可能在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时间内仍然具有放射性,因此处理方法必须能够确保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有效地隔离废物。
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
![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8f75b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4.png)
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高效的能源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然而,核能发电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研究,旨在寻找安全、可靠、环保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和长期处置。
本文将对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核能发电废弃物的分类与特点核能发电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分为三类:高放射性废物、中放射性废物和低放射性废物。
高放射性废物是指具有极高辐射能力和长半衰期的废物,中放射性废物则具有较低的辐射能力和中等半衰期,而低放射性废物辐射能力相对较低。
这三类废弃物的特点不同,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高放射性废物是核能发电中最具挑战性的废弃物之一。
由于其辐射能力强、半衰期长,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地下封存或深海排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和处置。
这些技术需要保证废物的长期安全封存,避免辐射物质泄漏。
中放射性废物相对来说辐射能力较弱,半衰期较短,但仍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一定的潜在风险。
处理和处置的技术主要包括固化和隔离等方法。
固化技术是将中放射性废物稳定在固体基质中,防止其与环境接触。
隔离技术则是通过建设专用设施将其与人类和环境隔离开来。
低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相对较为简单,常见方法包括包装、密封、标识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持废物安全,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确保核能发电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 高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高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是核能发电废弃物处理技术中最困难的一部分。
传统的处理方法包括地下封存和深海排放。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
因此,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更安全可靠的处理技术。
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处理方法是核能发电废弃物的转化与再利用。
核能发电的废物处理方式
![核能发电的废物处理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89bcba8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5.png)
核能发电的废物处理方式引言核能发电是一种常见的清洁能源形式,它通过核反应产生热能,再转化为电能供给人们使用。
然而,核能发电同样会产生一些废物,如放射性废物和非放射性废物。
这些废物需要得到妥善处理,以确保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本文将介绍核能发电的废物处理方式。
1. 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放射性废物是核能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的废物之一。
它包含有高放射性和长寿命的核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潜在的危害较大。
因此,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
1.1. 中间贮存中间贮存是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第一步。
在中间贮存阶段,放射性废物被储存在特殊设计的贮存设施中,以防止其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伤害。
这些贮存设施需要具备较高的防护能力,包括防火、防水和防辐射等。
中间贮存一般为临时性贮存,等待更安全的处理方式。
1.2. 深地贮存深地贮存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和可行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之一。
它将放射性废物储存于数千米深的地下岩层中,利用地质屏障和封闭容器来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
许多国家已经建设了深地贮存设施,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1.3. 同位素分离和再处理同位素分离和再处理是一种将放射性废物中的可再利用材料进行回收的方法。
通过对废物进行化学处理和物理分离,可以分离出有价值的同位素,如铀和钚。
这些同位素可以用于生产核燃料,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放射性废物的总量。
2. 非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除了放射性废物,核能发电还会产生一些非放射性废物,如使用过的燃料棒、燃料加工残渣等。
虽然这些废物相对较为安全,但仍然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2.1. 高温处理高温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非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
在高温下,废物可被热解为气体和固体产物,通过滤料和过滤器等装置进行分离和清除。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废物的体积,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另一种常见的非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
通过化学反应,废物可以被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概述
放射性核素的来源: 天然放射性核素:如氡等; 人工放射性核素: 裂变产物:
气态裂变产物:如氪、碘、氚等; 易挥发或半挥发性核素,如铯、钌等; 其他核素,如钚等
活化产物:如碳14、氚、氩41等;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主要放射性核素:
碘:卤族元素,125I(T1/2=60d)、129I(T1/2= 1.6×107a)、 131I(T1/2=8d)。 来自核电厂运行和乏燃料后处理裂变产物; 废气中碘量较大,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用碘吸附器衰变贮存和湿法洗涤去除。 氙:惰性气体,133Xe (T1/2=5.7d),裂变产额较高。 氪:惰性气体, 85Kr不易分离,回收或稀释。 氛:镭射气222Rn (T1/2=3.82d),钍射气220Rn ,锕 射气219Rn;吸附和稀释。
PAH, PCB
一 概述
气溶胶的表面性质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的特点(物理化学)
气溶胶微粒带有电荷,因此可以用静电场来收集它;
由于重力沉降、扩散或蒸发,气溶胶不稳定;
气溶胶的扩散运行随粒子尺寸的减少而剧增; 气溶胶的蒸发速率与组成气溶胶的物质和粒子的大小有关; 气溶胶的电荷量决定它们在呼吸道中的滞留特性。
5×106Bq/m3 2×103Bq/m3 7×102Bq/m3
8×105Bq/m3 90Sr 3×102Bq/m3
129I 133Xe 239Pu
1×102Bq/m3 2×107Bq/m3 2×10-1Bq/m3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化学行为
形成气溶胶 主要源于被大气中本身存在的固 体微粒或雾所捕集 放射性物质在大 气中的化学行为 氧化反应 碳酸盐化反应 发生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按粒径大小:
降尘: 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 在TSP中直径大于10μm的粒子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 沉降下来,这部分颗粒物称为降尘。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按粒径的大小:
飘尘: 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 Dp <10m如煤烟、烟气、雾等。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
液体微粒 雾
机械分散性固体微粒
空气中微粒
尘 固体微粒 烟或尘
烟
凝聚性固体微粒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按粒径大小:
分类: 降尘:直径大于10 μm的粒子; 飘尘:直径小于10 μm的粒子;
总悬浮颗粒物(TSP):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 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Dp(粒径)在100m以下,其中多数在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 各种粒子的总称。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放射性废气分类
名称 类别 限值 低放
气载放射性废物浓度Av(Bq∕m3) 中放
Av >107
排放限值<Av≤4×107
【注】排放限值:审管部门规定的限值和要求。如DAC公众:公众导出空气浓度, 年摄入量限值ALI除以参考人一年吸入空气量100000 m3。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放射性废气
特点:
• 呈气态或蒸气状态; • 均匀分布在空气中的放射性悬浮物如放射性气溶胶和 粉尘等。 • 伴随常量有害物质:粉尘、NOx、SOx、HF、CO2、 CO等。 • 易造成大范围污染,对周围环境影响难以控制和预测。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福岛放射性气体扩散
0.1% > 1 µm 投影面积
% 小于某一粒径的灰尘百分比
99 95 90
数量
重量 70%
10 5 1
Company Logo
0.1
粒径 µm
1
10
一 概述
小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中包括有害气体和灰尘 大气尘粒径范围 : 0.01 - 100 µm 总数99.9%的灰尘小于1 µm 大于1 µm的灰尘重量占了总重量的70% 灰尘粒径不同,运动方式不同 不同的地区和环境,灰尘浓度相差很大。 灰尘的危害是广泛的
Company Logo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概述
空气组成
其它气体
氦、氖等惰性气体 水蒸气 SO2、NOx、NH3、TVOC 等有害气体杂质
氧气 (21%) 氮气 (78%) 其它 (1%)
大气尘(气溶胶)
火山灰 海盐粒子 灰尘 沙土 花粉 细菌、病毒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一 概述
气相物质(蒸气) 凝结 尘粒 土壤风化等,细菌, 花粉等
凝并
0.01
0.1
1.0
10 m
细粒子
大气尘分布和组成
粗粒子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粒子分布直方图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分布图
Company Logo
大气尘的累计粒径分布
99.9 99.9% < 1 µm ! 大气尘的累计粒径分布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
按照微粒的来源及物理性质,气溶胶可细分为: 灰尘:固态分散相的分散性气溶胶(粉尘)
如组成与原来的物质相同; 粒子直径较大,多数大于1微米;
烟:固态分散相的凝聚性气溶胶;
粒子直径小于0.5微米为特征;
雾:液态分散相的分散性和凝聚性气溶胶; 烟雾:烟和雾的混合体系;
一 概述
产生放射性废气有三种形态:
气态物质:工作中产生的及被中子活化的放射性气体; 液态物质:放射性溶液试剂蒸发而形成的液雾或蒸汽; 固态物质:放射性的微粒与粉尘;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的特点(放射性)
气溶胶中的核素会因衰变或核反冲逸出而减少,因此放射性 气溶胶粒子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小; 放射性气溶胶具有强的电离效应,当它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 时,这些胶粒放射的射线能使体内的水分子或其它分子发生 激发电离,引起生物效应而造成伤害。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
气溶胶的密度大约为1~4g/cm3,比空气密度重几千倍; 气溶胶分为单分散相和多分散相; 气溶胶按微粒尺寸可分为: 粗粒分散体系:103~101μm; 胶体分散体系:101~10-1μm; 细粒分散体系:10-1~10-3μm;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废气中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容许浓度和毒性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废气中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容许浓度和毒性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废气中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容许浓度和毒性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主要放射性核素的导出浓度
3H 85Kr 137Cs 131I
Company Logo
Mg2+;Ca2+;Na+;Cl-
有机碳(OC)和 无机碳(EC)
一 概述
气溶胶的形成
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形成的硫酸盐,是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转化过程尚未完全明白:
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产硫酸; 硫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微尘反应生成硫酸盐;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 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它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 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
1
离子成分:
SO42- ;NH4+ ;NO3-
2
有机物含量:
多环芳烃(PAHs)
3
元素组成:
地壳元素如Si, Fe, Al, Na, Mg, Ca和Ti等; 污染元素如Zn, K, Cd, Ni, Cu和Pb等。 放射性核素
一 概述
放射性废气
导出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中,测量结果很少能直接用剂量当量来表示。但是, 可以根据基本限值,通过一定的模式导出一个供辐射监测结果比 较用的限值,这种限值称为导出限值。
气载放射性浓度的导出限值
用导出空气浓度DAC表示,为年摄入量限值ALl(Bq/a)除以标准 人在一年工作时间中吸入的空气体积V(m3/a)所得的商,即
一 概述
化学大气化学反应 气溶胶能吸附 SO2、NOx 及气态有机有毒物质(如PAHs、PCB 等),并在气溶胶表面发生多相反应。
H2O SO2, COS, DMS 矿尘 黑碳 海盐 硫酸盐 硝酸盐 OH,NO3 radicals VOCs Virus
Company Logo
O3, H2O2
NOx
DAC=ALI/V(Bq/m3)
DAC可以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状况时的参考。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放射性废气来源
放射化学工作场所内,放射性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空气: 放射性气体逃逸; 加热或蒸发溶液时放射性物质进入空气; 粉尘操作;
因核衰变过程的反冲效应而使放射性物质进入气相等;
如: Po、Pu、Am等强α放射性固体物质具有群体反冲现象— —核衰变时反冲原子和夹带的放射性原子同时进入气相。
Company Logo
一 概述
放射性废气来源
工艺废气,也称工艺尾气(off-gas) • 指各类核设施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流出物。 • 工艺过程包括溶解、蒸发、焚烧、玻璃固体、沥青 固体化、水泥固化等; • 尾气中可能含有水蒸汽、酸气、放射性气溶胶、放 射性气体和其它化学组份。 排风废气, • 指核设施中由工作场所通风排出的放射性废气; • 主要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