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
A.心理特征 B.认知结构 C.倾向性 D.价值体系2.态度的()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3.()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4.()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5.()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道德 B.品德 C.价值观 D.情感6.品德反映了人的(),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A.本质属性 B.社会特性 C.价值 D.情感7.品德具有相对的()。
A.可变性 B.稳定性 C.个人倾向性 D.独特性8.品德是在()的控制下。
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A.道德观念 B.个人动机 C.价值观 D.情感9.品德与道德都受()的制约。
A.年龄 B.教育水平 C.社会发展规律 D.智力10.品德则是()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1.道德是( )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2.( )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3.( )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4.( )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基础心理学第十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第十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A. 描述行为B. 解释行为C. 预测行为D. 控制行为答案:D2.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加工信息的方式类似于:A. 计算机B. 电话C. 录音机D. 摄像机答案:A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控制我们行为的无意识心理过程被称为:A. 潜意识B. 意识C. 前意识D. 意识流答案:A二、填空题4. 心理学的四大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应用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
答案: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基本的需求是_______。
答案:生理需求三、简答题6.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主要观点是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或紧张的心理状态,即认知失调。
个体会通过改变认知、减少认知之间的不一致性或增加一致性认知来减少这种不舒适感。
四、论述题7. 论述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情绪是个体对特定事件或情境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它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而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个体的判断力下降,行为冲动,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环境、实现目标的重要机制。
五、案例分析题8. 某学生在考试中因紧张而表现不佳,请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包括焦虑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
考试紧张可能导致认知资源分配不当,影响信息处理能力。
改善建议包括: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成功体验和正面反馈来提高自信心;合理安排复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考试前进行模拟练习,以适应考试环境。
结束语:通过本章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基础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个体行为。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目前研究,2岁前儿童的动作训练,对动作发生时间早晚的影响是()A.有很大价值的B.没有价值的C.有限的D.无限的2.幼儿积极参加“值日生”劳动,其动机常常是()A.一致的B.间接的C.直接的D.高效的3.儿童动作的发展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这一规律是()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4.0~6岁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A.动力性B.情绪性 C.坚持性D.情境性5.儿童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约在( )A.3—4岁B.4—5岁 C.5—6岁D.6岁以后6.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B. 首尾规律C. 近远规律D. 大小规律7.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2—3岁B.3—4岁C.4—5岁D.5—6岁8.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A.整体局部规律B.首尾规律C.大小规律D.近远规律9.儿童动作的发展是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这表现的动作发展规律是( )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首尾规律D.大小规律10.当婴儿生理上还不具备学习坐的动作的可能性时,要他学坐是无效的,这是因为儿童动作的发展受到了( )A.训练因素的影响B.成熟因素的影响C.环境因素的影响D.教育因素的影响11.1岁以后,儿童能够设法探索各种新方法,通过“尝试错误”排除遇到的障碍,这充分表现出了( )A.无意动作的发展B.意志行动的发展C.有意动作的发展D.习惯性动作的发展12.“哨兵持枪姿势”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考察3~7岁儿童在控制自己动作方面的A.果断性B.坚持性C.选择性D.自觉性13.儿童有意动作发生的主要标志是()A.视听协调动作的发生 B.手眼协调动作的发生 C.直立行走动作的发展 D.习惯性动作的发展二、名词解释14.首尾规律15.近远规律三、简答题16.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四、论述题17.试述影响学前儿童意志行动发展的因素。
职业高中心理学--第十章练习试题
心理第十、十一章一、选择1、更多表现为受先天和遗传因素影响的心理现象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2、形成幼儿自信心的基础是()A、良好的亲子关系B、给予幼儿自主权C、给幼儿积极的评价D、获得成功的体验3、个性最稳定的心理现象是()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4、直接影响人得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是()A、气质B、能力C、性格D、动机5、智力复合论的代表人物()A、格雷特B、霍夫斯塔特C、麦柯尔D、布鲁姆6、个性之中,受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和人的解剖生理有关的心理现象是()A、兴趣B、气质C、性格D、需要7、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性格B、气质C、个性D、态度8、下列几种模仿中,较高级的模仿是()A、表情的模仿B、技能的模仿C、动作的模仿D、智力的模仿9、儿童活动灵活,善于主动与同伴交往,其高级神经活动的组合方式是()A、强、平衡、不灵活B、强、平衡、灵活C、强、不平衡D、弱型10、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应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是()A、自尊感B、自信感C、成功感D、失败感11、一个幼儿的心理表现是反应快、容易激动,难约束,那么他对应的神经活动的类型是()A、弱B、强、不平衡C、强、平衡、惰性D、强、平衡、灵活12、在个性中占有核心地位的是()A、气质B、性格C、能力D、自我意识13、人们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能力是()A、运动能力B、操作能力C、智力D、特殊能力14、一个学生由于在推理和计算方面的能力,使得他可能掌握数学知识,这说明()A、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B、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C、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D、都不是15、一个幼儿的行为表现明显的属于抑郁症,但神经类型的检查结果是“强、平衡、灵活性”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自我掩饰B、气质的掩蔽C、自我改变D、气质的改变16、孩子摔倒了,妈妈跑过去把他抱起来,说“不要哭”。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精选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名词解释1.品德2.道德3.前习俗水平4.道德情感5.意义障碍4.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认同B.模仿C.从众D.内化5.(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意向B.品德C.态度D.观念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所表现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7.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化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8.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意志B.道德行为C.道德信念D.道德情感9.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1O.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认识11.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12.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1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17.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无规则水平18.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普通心理学题库-普心第十章题库
第十章题库一单项选择1.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的记忆属于(外显记忆)2.容易保持和恢复的记忆是(动作记忆)3.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限是(1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5.下列属于短时记忆的是(工作记忆)6.早晨起床后背诵外语单词效果好,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前摄抑制)7.记忆过程包括下列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8.(语义记忆)是人类特有的记忆方式9.没有意识参与的记忆属于(内隐记忆)10.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的较少,而中间遗忘的较多11.当过去感知过。
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再认)1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应进行(及时复习)13.过去经验过的事物或对象虽然不在眼前,但能够在头脑中被反映叫(回忆)14.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15.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了无意识影响的记忆叫(内隐记忆)16.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记忆是(内隐记忆)17.在意思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影响即(外显记忆)18.能随意的提取记忆信息,能对信息进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的记忆是(外显记忆)19.经过练习形成运动机能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20.(定位说)理论认为,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是由脑的特定部位产生的21.(反响回路说)能够较好的解释短时记忆的生理机制22.各种感觉的后象就是(感觉记忆)的不同表现23.具有加工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的记忆叫(工作记忆)24.(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失的结果25.(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26.潜移默化涉及的是(内隐记忆)27.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情景记忆)28.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会很快消失29.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在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无倒摄抑制的影响)30.斯滕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系列全场扫描)31.艾宾浩斯在做实验时所采取的的方法是(节省法)32.Sperling,1960在自己的首创性实验中,通过“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33.闪光灯记忆指的是围绕一个特殊、重要或令人吃惊的事件的记忆事件出现时的图像非常生动,具有鲜明性、准确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
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单选题1.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时,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就是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3.俗话说的"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 (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4.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评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方式,或用学习反馈,以物质或精神奖励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这主要是激发学生的( )。
A.成就动机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5.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动机分为 ( )。
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D.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6.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7.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字形曲线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8.当人们的意志行为受到干扰或阻碍时会体验到挫折,挫折时会产生的反应?( ) A.情绪性反应B.理智性反应C.个性变化D.智力变化9.以人的社会文化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 ( )。
A.习得动机B.外在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主导性动机10.印刻现象从某一方面为 ( )提供了支持。
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11、下列哪个概念是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的?A、人本主义B、存在主义C、自我实现D、自我意识12、下列哪个理论强调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在因素的分析?A、双因素理论B、激活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13、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章_学习的迁移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十章学习的迁移一、填空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A.负迁移B.正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3.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4.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贝尔D.贾德5.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
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B.具体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特殊成分迁移D.非特殊成分迁移10.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1.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般迁移12.温故知新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3.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正迁移现象( )。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14.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2. 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______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5.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__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9.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从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1. _____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的人的影响。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3.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尔纳D.巴甫洛夫()14.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6.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______形成时期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17. ______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A.自觉B.想象C.伦理D.主观()18.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______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______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二、填空题21.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物的态度。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身体自我意识B. 社会自我意识C. 心理自我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A. 模仿成人行为B. 遵守社会规则C. 形成自我评价D. 完全理解道德规范答案:D3.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情绪表达的多样性B. 情绪理解的深度C. 情绪调节的策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意识和心理自我意识的逐渐形成。
身体自我意识指的是儿童对自己身体特征和能力的认识;社会自我意识是儿童在社会互动中对自己角色和地位的认识;心理自我意识则涉及儿童对自己情感、动机和个性特点的了解。
2.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答案: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从最初的模仿成人行为,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会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形成自我评价,并逐步理解道德规范。
三、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策略。
答案: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发展策略包括: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帮助儿童识别和表达情绪;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活动,通过实践学习情绪调节。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学前儿童自我意识、道德发展和情绪调节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儿童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并学会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模拟题
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C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D.荡秋千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C )。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B )。
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B )。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C )。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C.验证假设D.论证假设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B.创造性思维C.创造性意识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 )。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A )。
A.有结构的问题B.无结构的问题C.简单问题D.复杂问题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 )。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B )。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第10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2、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B 】P161A.初一年段 B.初二年段 C.初三年段 D.小学六年级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B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4、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A 】P154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5、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这种道德判断属于【 C 】P157A.无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前道德水平6、依据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儿童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年龄是处于【 B 】P157A.10岁以前 B.10岁以后 C.15岁以后 D.15岁以前7、心理学上把“人们对某一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跟随他人行动”称为【 A 】P162A.从众 B.认同 C.内化 D.顺从8、小学生在电影中看到雷锋雨中送大嫂时,深受感动,此时的道德情感属于【 B 】P155A.情绪 B.直觉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想象的道德情感9、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D 】P155A.情绪 B.直觉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 D.伦理的道德情感10、学生在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 B 】P155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情感11、儿童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沦中的哪一阶段【 C 】A.自我中心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权威阶段12、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等,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 D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1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1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P153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动机成分15、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D 】 P164A.个体智力水平下降 B.道德认识水平下滑C.态度定势变化 D.认知失调1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C 】P154A.道德动机 B.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17、只有到了哪一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才形成【 A 】P163A.内化 B.解冻 C.依从 D.认旧18、研究表明,能达到柯尔伯格后习俗水平的人数是【 C 】P160A.没有 B.多数人 C.少数人 D.所有人19、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C 】P159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0、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处于【 B 】P158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l、老师说服学生时,对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最好【 B 】P165A.不要提供证据 B.提供正反证据C.提供正面证据 1).提供反面证据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以下品德形成的哪个阶段【 D 】P163 A.认识 B.依从 C.认同 D.内化2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C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24、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P162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25、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P153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6、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D 】P154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27、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B 】P153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28、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B 】P153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29、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B 】P153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30、“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心理学:第十章 情绪情感及情操 题库
心理学:第十章情绪情感及情操题库心理学:第十章情绪、情感及情操题库第十章情绪、情感及情操四川文理学院欧胜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由某种提振所引发的个体自觉的心理体验叫做()。
a情绪b表情c情感d情操2.情绪所涉及的面部和身体变化叫()。
a情绪b情感c表情d情操3.下列不属于表情的是()。
a面部表情b姿态表情c口干舌燥d语调表情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人类最基本的或完整的情绪()。
a欢乐b哀伤c惊讶d恐惧5.下面哪项不是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b组织功能c信号功能d控制功能6.人的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悲哀、恐惧和()a愤怒b惊奇c厌恶d喜欢7.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高级社会性感情就是()。
a情绪b情感c情趣d 情操8.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中的()。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宗教感9.达至期盼的目的、紧绷中止后继之而来的情绪体验就是().a欢乐b哀伤c惊讶d 恐惧10.建立在人际认知基础上,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和表现的情感是()。
a情绪b自我意识情感c情操d人际情感11.情操就是一种与信念二者联系、具有理性色彩的繁杂情感,包含()、理智感、美感、宗教感等。
a幽默感b自豪感c道德感d成就感12.八荣八耻是我们社会提倡的()。
a理智感b 美感c道德感d宗教感113.我们在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心旷神怡的愉悦属于()。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宗教感14.对科学的爱好;真理的崇尚;对仇恨、盲从、谬误的憎恶等,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宗教美感15.()是宗教信仰者对其所信奉的超自然物的精神感受和直接体验。
a理智感b美感c道德感d宗教感16.平日里,当我们获得老师的表彰时会非常高兴,当自学倒退时会深感忧伤,看见令人气愤的事情时会愤慨。
这种高兴、忧伤、愤慨的体会,都叫作()a性格b情绪c意志d内心须要17.人的情绪存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用的就是()a喜、怒、哀、乐b惊喜、悲愤c喜、怒、哀、惧d百感交集二、多项选择题(五挑选二,每小题2分后)1.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礼记》提出“七情”说,即喜、怒、()、()、爱、恶、欲。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十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情绪的三个基本维度?A. 强度B. 持久性C. 愉悦度D. 稳定性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的遗忘速度是怎样的?A. 逐渐加快B. 逐渐减慢C. 先快后慢D. 保持不变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效能理论中提到的自我效能感的来源?A. 直接经验B. 替代经验C. 口头说服D. 情绪状态答案:D5. 以下哪个是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的“肛门期”?A. 1-3岁B. 3-6岁C. 6-12岁D. 12岁以上答案:A6.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A. 感知、注意、记忆、思维B. 感知、注意、情绪、思维C. 感知、情绪、记忆、思维D. 注意、情绪、记忆、思维答案:A7. 以下哪个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A. 经典条件反射B. 操作性条件反射C. 观察学习D. 社会交换答案:C8.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信任感B. 发展自主性C. 形成自我同一性D. 获得亲密感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幸福感B. 个人优势C. 心理疾病D. 人生意义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A. 重视情绪和行为的相互作用B. 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C. 侧重于过去经历的影响D. 以药物治疗为主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中一个或多个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2. 描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
(基础)第十章-心理健康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健康心理标准有()。
A.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B.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C. 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D.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2、A型行为类型的人,其人格类型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故又称为“冠心病易患模式”。
这种特征的人有下列表现()。
A. 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B. 很易引起不耐烦C. 有时间紧迫感,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D. 言语和举止粗鲁E.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而又被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行为倾向特征为做事有时间紧迫感,动作快,好竞争,易急躁少耐心等。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A. 认知评价(正确答案)B. 人际和谐C. 智力正常D. 情绪良好E. 良好的适应能力答案解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描述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并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4、不属于心理问题实质的是()A. 大脑结构或机能失调B. 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征异常C. 强烈的心理反应和适应困难D. 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凌乱和歪曲E. 体力减退(正确答案)5、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属于()A. 个人心理B. 个性倾向性(正确答案)C. 个性特征D. 心理健康6、心理是物质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心理现象是()。
A. 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产物B. 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C. A和B(正确答案)D. A或B答案解析:心理是物质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心理现象既是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
人类心理活动一方面受到大脑功能活动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制约。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 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称之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1)提出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 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心理学-第十章 智能
第十章智能一、单项选择题1.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
A.技能B.技巧C.天才D.才能2.音乐能力、绘画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知能力D.社交能力3.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4.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A.创造力B.抽象概括能力C.记忆力D.想象力5.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是()。
A.能力B.知识C.技能D.常识6.空间感知能力强的人,最适合的职业是()。
A.律师B.画家C.音乐家D.推销员7.下列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音乐能力B.数学能力C.操作能力D.想象力8.智力二因素论是()提出的。
A.瑟斯顿B.吉尔福特C.卡特尔D.斯皮尔曼9.受社会文化影响较少的能力是()。
A.流体智力B.人际智力C.模仿能力D.晶体智力10.吉尔福特认为三个智力维度中,()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A.产品B.内容C.操作D.单元1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B.思维力C.观察力D.记忆力12.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称之为()。
A.一般能力B.创造能力C.模仿能力D.操作能力13.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形态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维结构论14.一般情况下,人的()在中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
A.流体智力B.晶体智力C.言语智力D.人际智力15.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理论中的S因素是指()。
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C.流体因素D.晶体因素16.刘翔110米跨栏成绩好可能是因为他()智力好。
A.视觉一空间B.自知C.运动D.逻辑一数学17.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的心理学家是()。
A.提出三元智力理论的斯腾伯格B.提出PASS模型的达斯C.提出智力群因素论的瑟斯顿D.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加德纳18.斯腾伯格认为在智力成分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练习题(第十章)
一、填空题。
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2.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总体上来看呈正态分布。
3.特殊能力是一般能力在具体活动中的具体化。
4.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5.巴甫洛夫发现人的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征。
6.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7.当个人把某个群体作为一种尺度,使自己行为有所参照,那么这个群体被称之为参照群
体。
8.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9.气质具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二、选择题。
1.具有核心意义的性格的结构特征是(D)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2.在智力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3.下列哪种是人的特殊能力(C)
A、观察力
B、记忆力
C、节奏感
D、注意力
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人的个性的(D)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社会性
D、独特性
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序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7.个性的个别性集中表现在(C)
A、个性倾向性系统
B、自我意识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D、动力特征系统
8.巴甫洛夫发现神经系统具有(D)三个基本特性。
A、强度、指向性和平衡性
B、强度、指向性和灵活性
C、强度、平衡性和稳定性
D、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9.与神经系统类型安静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C)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人在生产劳动、技术操作和体育运动等方面的能力,一般称为(B)
A、认识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会交往能力
D、计算能力
11.气质的动力性特征受制于人的(C)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12.“活泼好动,行动缓慢”是人的下列哪种特征的表现(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13.一般能力中核心成分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能力
14.在记忆时,有的儿童善于视觉记忆,有的善于听觉记忆等,这属于儿童(A)的差异。
A、能力发展类型
B、能力发展水平
C、能力发展早晚
D、能力发展顺序
15.智商就是智力商数的简称,其计算公式是(B)
A、IQ=(CA/MA)*100
B、IQ=(MA/CA)*100
C、IQ=(CA/MA)*100%
D、IQ=(MA/CA)*100%
16.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7.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是(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8.与神经系统“弱、平衡、灵活”的特性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性格中最主要的特征是(D)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20.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有好坏之分,在个性中占据核心位置的心理特征是(C)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三、判断
1.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相连,成正相关。
(错)
2.由于多血质的人活泼、灵活、善交际,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机智敏锐,这种气质类型应
受到好的评价。
(错)
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对)
4.一个10岁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的测验,他完成了8岁儿童的全部测验
项目,他的智商为105.(错)
5.气质的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医生希波拉底提出的。
(对)
6.“勤能补拙”表明了能力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相依相辅,互为促进。
(对)
7.巴甫洛夫认为气质与人的神经系统的先天或遗传特征无关。
(错)
8.个性是在人的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对)
9.智商(IQ)是个没有单位的相对值。
(对)
10.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为“年龄阶段”。
(对)
11.性格常常与人的道德品质相关,受到好坏的评价(对)
12.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
(对)
13.小学儿童的性格从总体上来说是日趋成熟的,但其发展不是匀速的,而是有阶段性的。
(对)
14.技能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行为方式。
(错)
15.小学儿童在低年级时,性格发展就进入了骤变期。
(错)
四、简答题。
1、性格与气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小学儿童能力发展存在哪些差异
3、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怎样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