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通用)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通用)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通用)教案:《雷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的课文《雷雨》。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雷雨之夜,农村家庭矛盾冲突的激化,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小说《雷雨》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 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品味小说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小说所反映的封建家庭矛盾和社会现实,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联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b. 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如雷雨象征社会的矛盾冲突,家庭成员的象征意义等。

c. 讲解小说的寓意,揭示封建家庭矛盾和社会现实的联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板书设计1. 小说《雷雨》情节概括2. 人物形象分析3. 象征手法分析4. 寓意解析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2. 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具体情节说明。

3. 请找出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并解释其寓意。

答案:1. 小说的情节概括:小说讲述了在一个雷雨之夜,农村家庭矛盾冲突的激化,揭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 主人公形象特征分析:主人公是一个善良、勤劳、忍辱负重的农村妇女,她在家庭中受到压迫和欺凌,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现代戏剧《雷雨》的背景和作者鲁迅;2.理解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塑造;3.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能够准确复述故事线索;4.学习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对剧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心理活动;2.分析人物形象塑造。

三、教学难点1.掌握剧本的基本情节,能够准确复述故事线索;2.学习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问答、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剧本主题的兴趣;2.讲解法:讲解剧本背景、作者鲁迅,以及剧本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讨论;4.归纳总结法: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剧本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5.表演欣赏法:观看相关剧目录像,学习欣赏和评价剧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1.导入(5分钟)–列举学生熟悉的中国现当代戏剧名称,并简要介绍其中的一部作品,引发对戏剧的兴趣。

2.讲解剧本背景与作者(10分钟)–介绍《雷雨》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简要介绍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以尖锐的批判意识和细腻的描写手法著称。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塑造分析1.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通过言谈举止和其他方式如何展示人物特点等。

2.回顾与总结(10分钟)–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归纳总结不同角色的形象特点。

第三课时:剧本情节复述1.故事线索整理(10分钟)–将剧本的关键情节列成大纲,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2.学生复述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大纲逐段复述剧情,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补充。

第四课时: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1.讲解描写手法(15分钟)–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剧本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如对白、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作者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雷雨》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 领悟《雷雨》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4. 提高学生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及作者介绍2. 人物形象分析3. 主题思想探讨4. 戏剧文学鉴赏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雷雨》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雷雨》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3. 戏剧文学的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元素。

2.2 教学难点1. 对《雷雨》深层主题的理解。

2. 戏剧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段落,分析戏剧文学的表现手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背景、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片段表演,增强体验感。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导入1. 引入《雷雨》的背景及作者介绍。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情境。

4.2 人物形象分析1.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2. 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4.3 主题思想探讨1. 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中领悟主题思想。

2. 组织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认识。

4.4 戏剧文学鉴赏1. 分析《雷雨》的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元素。

2. 学生应用戏剧文学鉴赏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表演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人物、主题、戏剧文学鉴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5.2 教学反馈1.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

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bull;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雷雨》这部剧作,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理解和掌握戏剧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剧本和观看相关演出片段,介绍《雷雨》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3. 分析剧作的结构和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4. 分析剧中关键场景和对话,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5. 比较不同演绎版本的《雷雨》,探讨不同导演和演员的诠释和理解差异。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分析: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剧作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小组合作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塑造,交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3. 观看演出片段:观看相关的演出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剧作;4. 阅读剧本:学生阅读剧本,深入分析剧作的对话和情节展开,探索剧作的内涵和作品的意义;5. 批判性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形成小组报告;2. 个人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析该角色或情节在剧作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剧本表演,展示对剧作的理解和体会;4. 口头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剧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雷雨》剧本;2. 相关的演出片段和演员采访;3. 课堂展示投影仪或电视机等视听设备;4. 相关的文献和评论阅读材料。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描写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的婚姻纠纷来反映社会和家庭矛盾的作品。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雷雨》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

《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2、说教学目标《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

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2)作者曹禺及《雷雨》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能力目标:(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冲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人物的个性特点。

(3)训练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

对于第二课时,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戏剧冲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这一幕剧中的矛盾冲突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情感。

难点: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及各自的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

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点拨、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朗读,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戏剧常识及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知识点拨,初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形象。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三篇

【导语】⼀个⼗七岁的年轻⼈,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奈,在⼀个残酷的牢笼⾥憧憬、挣扎,最终创作了⼀出惊⼼动魄的伟⼤悲剧…… 这就是⼆⼗三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

《雷⾬》不仅奠定了曹禺先⽣在中国话剧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案例构想 《雷⾬》(节选)系全⽇制⾼中语⽂第四册戏剧欣赏单元的第⼀课。

这个单元的教学⽬的是培养鉴赏戏剧⽂学作品的能⼒。

学习的重点是分析剧中主要⼈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品味⼈物的语⾔。

如何实现长⽂短教,让现代中学⽣喜爱戏剧,学会鉴赏戏剧呢?教学实践中,我作了这样⼏⽅⾯的构想:⼀是确⽴了知识、能⼒、情意三重⽬标;⼆是将课型确定为品读·鉴赏课;三是构设了“情境导⼊—审美感知—品读评析—延伸探究”的教学流程。

鉴赏不搞“满汉全席”,选取⼀个视⾓,通过品味⼈物语⾔,探测⼈物的内⼼世界,进⽽探究作品的艺术魅⼒。

教给学⽣揣摩⼈物语⾔,鉴赏⼈物的⽅法,培养学⽣的探究能⼒,进⽽提⾼学⽣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

◆创新设计 【教学⽬标】 知识⽬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盾冲突,了解⼈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物的鉴赏⽅法。

能⼒⽬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学⽣鉴赏戏剧⽂学作品的能⼒。

2.通过品味⼈物语⾔,探测⼈物的内⼼世界,进⽽探究作品的艺术魅⼒。

情意⽬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化的语⾔。

2.课前组织学⽣观看电影《雷⾬》,与课堂点拨,品读⼀词、⼀句,⽐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欣赏戏剧⽂学的兴趣。

3.拟采⽤屏幕投影的⽅式,扩⼤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教时 【重难点简析】 1.⽂学作品的魅⼒来⾃语⾔。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

雷雨教案一等奖雷雨教案一等奖高中(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戏剧欣赏》,具体内容为《雷雨》。

详细内容:1. 剧本背景及作者介绍;2. 剧本人物关系分析;3. 剧本情节解读;4. 剧本主题探讨;5. 剧本语言艺术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剧本的背景、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培养戏剧鉴赏能力;2. 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提高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3. 感受剧本的语言艺术,提升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剧本情节的解读、人物关系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挖掘。

重点:剧本的语言艺术分析、戏剧冲突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交加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戏剧氛围;2. 作者介绍及剧本背景:介绍曹禺及其创作《雷雨》的背景;3. 人物关系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4. 情节解读:讲解剧本情节,分析戏剧冲突;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剧本主题,如人性、家庭伦理等;6. 语言艺术分析: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分析语言特点;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雷雨》剧本背景、作者介绍;2. 黑板右侧:人物关系图、情节发展线索;3. 中间部分:主题思想、语言艺术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本内容,阐述你的观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人物关系分析;2. 情节解读与戏剧冲突分析;3. 语言艺术分析;4. 作业设计。

一、人物关系分析1. 人物关系图:通过绘制人物关系图,直观地展现人物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2.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在剧中的作用,以及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3. 人物关系变化:关注人物关系在剧中的发展变化,如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旧情复燃,周萍与四凤的爱情线等。

《雷雨》教案九篇

《雷雨》教案九篇

《雷雨》教案九篇《雷雨》教案篇3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__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ch?nchuí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táozhīzhūzhanyuachán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一)、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这是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垂、沉、阵、蝉、蜘、蛛、压、乱、虹”共九个生字,学写“垂”和“彩”两个字。

2.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对比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手段体会用词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雷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知雷雨。

出示课题并板书,引导学生观察雨字头和雨字的字形变化。

(二)识写生字,认识雷雨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

3.指导“垂”字的识记与书写。

(三)读中想象,体验雷雨1.雷雨前默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要下雨了,有什么感受?预设:(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体会“满天、黑沉沉、压”。

②读出感受。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比较句子。

②读出感受。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体会“乱摆、垂下来”。

②读出感受。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读中想象体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②读出感受。

(5)合作朗读,体会雷雨前天气的变化。

2.雷雨中(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①通过对比读了解拟声词叠用及逗号的用法。

②读中想象。

(2)比较句子: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往窗外望去,树、房子,都看不清了。

(3)拓展想象画面,进一步理解“雨大”。

(4)通过换词及引读理解“渐渐地,渐渐地”。

3.雷雨后(1)出示雨后美景图画,引导学生说出感受。

(2)指名读7-8两个自然段,感受美。

(3)对比朗读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感知雷雨前后的巨大变化。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精选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中语文《雷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雷雨》教案篇1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1 . 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雷雨》的戏剧结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剧情发展的作用;理解剧中的象征、暗示、讽刺等修辞手法;感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难点:深入挖掘《雷雨》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蕴含的人性、道德、家庭伦理等问题;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以曹禺的名言导入,如“戏剧是人生的镜子,可以反映人生的喜怒哀乐。”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论文、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学会评价他人,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小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评论文章,分析人物、戏剧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
3.表演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戏剧魅力,提高表达能力。
(五)总结归纳
1.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戏剧结构、人物性格、修辞手法等知识点进行回顾。
2.归纳:总结《雷雨》的主题思想,强调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意义。
注意事项:
1.作业提交时间:请同学们按照课程进度,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同学们的作业进行认真评价,关注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一等奖雷雨教案(3篇)

一等奖雷雨教案(3篇)

第1篇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曹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 理解剧本《雷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掌握剧本的阅读方法,包括对话、场景、动作描写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 通过分析剧本,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剧本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爱情等社会关系的思考。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剧本《雷雨》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 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

- 分析剧本的艺术特色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曹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雷雨》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剧本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剧本,完成以下任务:- 总结剧本的主要情节。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 思考剧本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三、合作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包括:- 周朴与鲁妈的关系。

- 周萍与四凤的关系。

- 周萍与四凤的父亲周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包括:- 人物关系图。

- 人物心理分析。

- 主题思想阐述。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的亮点和不足。

五、拓展延伸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雷雨》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看《雷雨》的相关影视作品,进一步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剧本《雷雨》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继续学习。

七、板书设计```《雷雨》教案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四、展示交流五、拓展延伸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雷雨》的内容和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2024年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雷雨》第一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戏剧的特点及《雷雨》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背景知识,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能力。

3. 通过对戏剧冲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把握作品主题。

2. 教学重点:通过对《雷雨》第一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戏剧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雷雨》第一幕,了解剧情发展,感受戏剧冲突。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戏剧语言,把握戏剧冲突。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雷雨》第一幕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幕:周朴园、鲁侍萍人物分析2. 戏剧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3. 社会现实: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体会戏剧冲突。

2. 答案: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对话揭示了阶级矛盾,展现了鲁大海的反抗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雷雨》这一经典作品。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⑴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⑴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⑴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雷雨》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
课前发下阅读补充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言
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2、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